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辽宁盘锦:红海滩景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11月29日,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公告,包括盘锦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景区在内的47家单位成为第一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景区对标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标准,不断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服务水平,传播文明、引导游客文明出行,形成了景区倡导与游客自律的互动式文明旅游新风尚。景区强化文明旅游宣传引导,结合景区红色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等传播,设置志愿者服务岗,对老弱病残孕等游客进行重点关注,针对不文明行为及时进行提醒和规劝,引导游客养成文明旅游的良好习惯。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景区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旅游产品品质。景区采取潮沟疏浚、储水扩容、人工降滩、碱蓬草种植补植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碱蓬草面积大增,覆盖面积超过2万亩,使各地游客可以尽情领略“绿苇红滩天下奇观”的自然美景,尽情享受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提升了盘锦旅游业发展质量。
    12/03
  • 大连市总工会:“三创平台”发力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作室研发的润滑管路安装形式统一化后,工作量由原来的两人5天完成1台润滑管路,改进为两人2天完成1台润滑管路,作业效率提高了60%,在外观质量提升的同时节约了大量成本。”11月22日,大连华锐重工起重机有限公司佟智工作室负责人佟智在采访中对记者说。佟智工作室自2018年成立以来,先后创新研发了20余个先进操作法和1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专利。鉴于工作室出色的创新研发成绩,今年7月,佟智工作室获评“大连市职工创新工作室”,并获得了大连市总工会3万元的助推金。近年来,大连市总工会注重发挥工会组织优势、阵地优势和人才优势,大力整合各类资源,多形式、多层次为企业和职工搭建创新创业创造平台,着力打造服务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攻关站,助力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围绕“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发展进行技术攻关和破解难题。大连华锐重工佟智职工创新工作室成员在工作。(来源: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工会)工会服务,平台先行。大连市总工会积极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大力发挥劳模、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在创新实践中的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出台了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建立了评价标准。市总工会每年进行抽查考核,每三年至少全部考核一遍。创新工作室考核评估不达标的,该创新团队3年内不允许申报市级以上创新工作室。目前,全市已命名市级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502个,每年涌现创新成果1000项以上。与其十指发力,不如攥指成拳。大连市总工会还建立了大连市职工创新创业联盟,形成合力,为劳模和职工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提供创新创业空间,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4年累计孵化项目35个,吸引创客300多人。大连鼎亿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该平台,研发制造的智能体温检测仪成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利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力量。此外,大连市总工会还积极搭建智能创造平台,整合全市各产业、行业劳模工匠资源,筛选了24家单位的150位劳模和高技能人才建立劳模工匠创新智库,开展“六跨”“五进”系列活动,开办劳模工匠大讲堂、校企联合新智能创造等活动。目前,大连市总工会正在对征集上来的企业25项重点技术需求进行科技攻关,组织5位劳模深入大专院校对678名学生进行宣讲,征集劳模工匠课程60门,有18位劳模进行了5次授课,举办了3期课题培训,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12/03
  • 辽宁新材料产业怎样“破局”
    5纳米,一个肉眼看不见的尺度。这个尺度的聚酰亚胺薄膜,在辽阳奥克华辉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努力下,成了“天问一号”“嫦娥五号”的重要材料之一,于太空状态下耐腐蚀、耐高温、耐高压、不变色。5纳米,一个感知不出来的厚度。从稀有金属靶材中分离出来的,这个厚度及以下的镀膜,被澎创新材料科技(辽宁)有限公司置于光学镜头上,可以增加透光度,让十几个镜面叠加的摄影镜头,能够清晰还原物体本来的样子。这,就是“新材料”的魅力,也是记者在辽宁新材料企业中看到的美妙瞬间。眼下,全球都在积极发展新材料,它是支撑和守护高端制造及国防安全的关键要素,不仅成为资本争相进入的新赛道,也是各地区抢建的新链条。究竟何谓新材料?辽宁省新材料工程中心党组书记、主任侯慧明介绍,新材料亦称为先进材料,是指那些新出现或已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目前,新材料多指特种金属及合金材料、精细化工及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其他功能性新材料等,都是指比传统材料具有更加优越性能的新材料、新产品。简而言之,新材料产业就是以原材料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路径、以市场需求为目标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辽宁作为材料大省、科教大省,打造并形成新材料产业领域的优势不言而喻,但情况却不容乐观。2019年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当时辽宁全省范围内上报的新材料研发和生产企业258户,上市企业47家,产值大约超千亿元,占比材料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不足10%。辽宁的新材料产业虽处于全国中等偏上的水平,但总量小、占比少、发展不充分,产业链没有完全形成,集聚程度低等产业发展瓶颈仍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冲出重围打造优势?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培育骨干龙头企业、搭建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选准越走越宽的竞争赛道,成为必选课题。留给辽宁、辽企的窗口期不会太长。此刻,出发者应该如何选择、如何布局、如何作为?行进者走过了哪些弯路,积累了哪些经验,突破了哪些瓶颈?实践中的问题,仍需要从实践中寻求答案。辽宁爱尔创生产车间内一批批“瓷片”正在生产中。(摄影:孙大卫)选对路才能走顺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新材料产业的空间虽大,辽宁却必须做出取舍。怎么选?立足优势,事半功倍。“辽宁是原材料大省,我们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深厚的产业基础,也有强大的科研支持,这些都是辽宁发展新材料的优势。同时,辽宁正在书写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新材料产业是其中重点扶持的产业,是推进‘原字号’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的关键点之一。”侯慧明的观点,在采访中得到了众多专家的认可。“咋这么轻?”“对啊,这就是钛合金的特点之一。”在沈阳中钛装备制造有限公司钛合金精加工中心,公司总经理、技术总工程师钟军笑着回答:“看着像不锈钢,但重量轻一半,而且强度、抗腐蚀、耐高低温等性能也都非常强。”发展都讲究“人无我有”。海绵钛、菱镁等资源,于辽宁而言就符合这个条件。目前,辽宁是全国最大的海绵钛生产基地之一,占全国产量的1/4;已探明菱镁矿储量占全球总量的20%、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用它生产的耐火材料产品占国际市场份额的60%。这也是很多中钛一样的新材料企业选择落户辽宁,并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追随大势,寻找“大市”。“我们有能力让自己生产的材料‘上天’。但仅靠‘上天’材料,企业却很难维持。很简单,市场容量太小。”奥克华辉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恩军的话很现实,也是奥克多年来选择目标市场的原则之一。在奥克人看来,找寻适合企业的发展方向可是个“技术活”,既要突出产品的高精尖,还要有足够的市场空间。“新材料中的大多数并不是从0到1的产品,而是从1到10中的某一步。有的材料市场需求很小,这样的市场就不能作为主业来发展。比如一个只有几十亿市场的产业,有几家企业做就够了,进入这样的领域意义不大。”宋恩军说。与“大市”相比,宋恩军更在意大势。高技术是高附加值的前提,但符合国家、行业、市场未来方向的高技术才更有意义。“前不久,我们刚刚制定了奥克的‘十四五’规划,是我们深入学习了国家和辽宁省‘十四五’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多个政府规划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的。”只有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企业才能顺风飞翔、越飞越高。耐住诱惑,深耕赛道。在辽宁爱尔创生产车间内,我们见证了“一袋粉”向“一颗牙”的渐变。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更加重视,对义齿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那么烤瓷牙是怎么做成的呢?需要氧化锆这个基础素材,经过混合、配色、低温烧制等流程,先成为“柔软”的半成品,再根据每个人的需求制造成固定形状后,通过高温烧制最终成为全瓷义齿。这个过程可一点不简单,既需要材料本身的合成创新,又需要整个工艺流程的严格把关。而爱尔创靠着专业性与创新性,成了该领域的佼佼者,占全国市场份额约50%,全球市场份额近20%。产品可以制作600多种颜色,十多种厚度。“其实我们一直面临发展壮大的问题,有人劝我们干房地产、进入金融圈、投资生物医药等等。但是我们了解自己,不做大而全,要做深耕市场的单项冠军。”辽宁爱尔创总经理张君锋,边说边带记者来到一个大屏幕前。屏幕上一个“数字笔”,可以深入口腔,扫描每一个牙齿并建立准确数模,准确率比“咬模”大幅提升。而且可以将数据样本留存、传递,不管生产企业离客户有多远,都能准确做出所需牙齿。“我们能为下游企业提供包括煅烧技术、机加技术、设备设计等在内的一整套解决方案。这么说吧,只要你有客户有资本,就是零基础我们也能帮你建厂。”爱尔创已经打造出了一条氧化锆义齿的产业链条,并顺着链条发展产业、扩大市场。奥克华辉技术人员在试验室内进行试验。(摄影:孙大卫)扶持“财”不如扶持“才”从10月份开始,澎创新材料科技(辽宁)有限公司总经理、技术团队负责人王琦便埋头于新型TCO透明导电材料生产线的增资扩产难以分身。目前已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达成初步协议,正商谈相关细节。为啥产业巨头会看中这个成立不到两年、员工不到十人的“小家伙”?因其背后有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多位专家及团队的技术支持,以及其瞄准稀有金属“靶材”的发展方向。走进澎创,展板上众多产品标注着“全国首批”“全球首批”的字样,展示了公司技术团队近20年的新材料研发成果,让这个占地只有1000多平方米的小企业顿时“高大上”起来。“我们的技术主要来自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并与其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而在新型稀有金属薄膜功能材料领域,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的科研力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有了这样的团队作为基础,王琦对发展充满信心。今年9月,新型光学减反增透材料——高性能氧化铌溅射靶材在澎创公司沈抚新区中试生产基地正式下线。经测试,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行业内国际领先水平。在王琦看来,处于初创期的澎创虽然“缺钱”,却不担心没有投资。高技术团队这个核心竞争力就是最强的吸财磁石。“企业初创,我们当然需要钱,但是比起扶持资金,我们更希望政府为企业推送创新资源和孵化环境,提供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政策,因为投资其实投的是人,有了人才,什么事都能干。”王琦说道。这样的感慨并非个例。在几年前的一次政府会议上,辽宁奥克集团董事长朱建民,遇到了辽宁科技大学教授胡知之。就是这次偶遇,成就了报道开头的那张“飘到天上的薄膜”。胡知之科研团队研究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CPI)多年,拥有了从单体制备到薄膜制作的全套工艺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填补国内空白。简单地介绍,就引起了朱建民的强烈兴趣。鞍山与辽阳本就比邻而居,几次实地交流,便促成了这次投资4亿元的合作,并组建了辽宁奥克华辉新材料有限公司,成就了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实现1米幅宽的CPI卷膜工程化批量生产的项目,年产值达10亿元。为企业和人才“配对”,政府是最合适的“媒婆”。辽宁精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是铁岭一家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开发汽车发动机缸盖用的工程塑料新产品中,遭遇技术封锁。作为新材料技术创新联盟中的一员,精华向辽宁省新材料工程中心求助。该中心立即为企业联系对接辽宁省石化规划设计院和大连理工大学的相关专家,并牵头促成各方签订技术开发(委托)合同,使得技术难题迎刃而解。目前针对企业需求研发的新产品进入试生产阶段,市场反应良好,具备较好的发展前景。而这样的“相亲”,在辽宁时常发生。独自练更得结成链发展从不是单打独斗的竞赛,而是一场“上下”牵手的旅行,想要走得远、走得深,搭建完整的产业链条、配备完善的服务链条是必然选择。“很多新材料产业的赛道并不宽,此刻大家都得围着两头走,一头是市场,一头是技术。如果这两头与中间的生产环节能连在一起,那么一个地区的集聚度就会增高、话语权就会增多,影响力就会增大。”宋恩军表示。“我们的客户目前大多在南方,原材料也在南方,中试基地和技术专家都在沈阳。但是考虑到我们的产品重量体积不大、物流成本较低,就不考虑距离的远近了。但倘若生产规模变大,产品批量变多,那么物流也自然会成为考虑的范围。”王琦同样认为,产业集聚度对于发展至关重要。采访中,记者发现产业链不完善,是辽宁新材料急需突破的瓶颈之一。“骨干龙头企业是产业集聚的重要支点。目前,辽宁的新材料企业大部分单体规模偏小、产品结构单一,产品之间尚未形成有效关联,区域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匹配度也比较差。大型龙头企业拉动作用发挥不明显,大中小企业融合共生的产业生态有待引导培育建立起来。”侯慧明对于辽宁新材料的短板看得真切。怎么办?辽宁科技大学科教处处长何忠良建议,还是得加强产业生态培育。目前江苏、浙江等省份已经有了很好的经验,我们可以多学习,再结合实际情况消化借鉴。构建产业链,首先要建立好发展生态。完善服务链是助力生态建设的有效催化剂。新材料企业大多针对细分市场,以民营中小企业居多,更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中小企业的短板之一就是信息不对称。2019年9月20日,为服务省内重点钢铁企业对接重点用户,辽宁省新材料工程中心在盘锦组织召开海洋油气开发工程产品配套对接会。在会上,中石油渤海装备辽河钻采装备分公司、辽宁科宇机械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海洋油气开发工程装备制造企业与本钢集团有限公司就钢材供求达成合作意向,让原本不认识的企业成为合作伙伴,拓展彼此的市场。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断了阜新辽宁舰空防务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的原料供应链,合同履行遇到堵点,“当时,省新材料中心有求必应,主动对接供应商,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还为我们在省内建立了产业协同平台,提供了更宽的合作渠道。”总经理吴凯感激地说。为了让撮合更方便,2020年12月辽宁省新材料产业联盟成立了。这是一个将相关部门、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紧密汇聚相连的平台,打破了行业内各环节的信息壁垒,实现成员之间、产业领域间,以及产学研多层次共建共享共赢,协同发展,抱团取暖。“未来,我们还将拓展合作,协调要素和专业资源,搭建更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公共检测服务平台,拓展第三方服务能力和领域,这是企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侯慧明表示。企业不仅需要联盟这样的“软”服务,也需要政府搭建更多产业园区平台,提供便于产业发展的硬支撑。位于盘锦市的北方新材料产业开发区,是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开发区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多方的支持下,依托“产城融合”,设施不断完善,形成了石化及精细化工、塑料新材料等的产业集群。截至今年7月末,这里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达近28亿元。视角沿海岸线向东,大连近日好消息频传,以氮化镓半导体为核心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基地、以金属铜为原料向下游延伸建设5G新材料产业基地,双双落户金普新区管委会。大连氮化硅先导产业园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进入园区,就等于拥有了一个新材料行业的小气候,在园区内无论是税收政策还是企业发展都是针对新材料领域的。打个比方吧,有点像给特长生的定向培训。”位于大连氮化硅先导产业园的骨干企业埃克诺新材料(大连)有限公司总经理柏小龙表示。知易行难,为材料加“新”,辽宁势在必行,任重道远。
    12/02
  • 辽宁营口:老边区借网红经济“出圈”
    2019年8月,营口市老边区倾力打造网红小镇,大力发展网红经济。如今,网红小镇已经集聚了900多家企业、15万名线上线下主播,粉丝量达3.5亿人次,三次产业均从中获益,流量经济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赋能。从当初盘活闲置楼宇建园区,到集网红聚网企打造网红经济矩阵,再到释放产业磁场带动产品销售、产能输出、企业输入……老边区在聚合力谋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蜕变求新,走出一条有特色的网红经济发展之路。社交电商产业园。(来源:由老边区委宣传部提供)缘起顺应市场趋势建全要素网红经济城曾几何时,老边区只是营口市郊区的代名词,老民房、旧厂房、荒废地成为老边标签。如何让老边不老,发展新动能,激发新活力,成为老边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重点。2019年被称为“电商直播元年”,各大电商平台积极探索“直播+”模式,布局直播带货,成为增长迅速的新经济业态。2019年8月,基于“直播电商经济新风口已经到来”的研判和对“东北理应成为这一新经济领域主场”的认知,老边区顺应总部经济去中心化、销售去门店化、工厂布局去市场化的趋势,率先在全国通过政府层面建设网红小镇。通过集聚主播、专业机构、产品、生产生活配套服务“四要素”,打造3.0版全要素网红经济城,通过网红这条新渠道、主渠道销售各类产品和服务。去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大众消费习惯发生改变,更多企业也将商品销售转移至线上,网红经济迎来新一轮飞速增长。老边区把握机遇,多措并举,全力推动老边区网红经济发展。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为了让网红和网企在这里无忧发展,老边区以敢闯敢试的担当意识、不断创新的改革思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打造网红政策高地、成本竞争洼地、生态宜居美地,构建最具尊荣感、发展环境最宽松自由、志同道合者最多、最具网红经济氛围的“四最空间”。老边区意识到,只有把老边区打造成成本的洼地,才能使这里成为投资的高地。为此,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存量、干部腾出办公楼给网红网企做直播等方式,老边区将40余处闲置楼宇、厂房用于发展网红经济,以东北最低的物流价格形成营销的低成本优势。同时,在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布建37个5G基站,优化数据通道为网红经济插上翅膀;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搭建平台,助力打通发展资金“堵点”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和政策扶持,降低了生产要素成本,吸引了相关企业的高密度集聚。老边区以“店小二”般的关怀,打造办事方便的亲情服务环境。区委书记宋泽华在“老边区网红协会”微信群内24小时在线为企业服务,帮助解决发展难题;区政务服务大厅开设“网红小镇综合服务窗口”,办理营业执照由3天缩短到45分钟。“怀旧老城慢生活,活力网红故事多”成为老边区打造生态宜居的舒适生活环境的核心内涵。以江南花灯小镇、葵花民宿小镇、东北烧烤第一村、网红风情街、八零298文化街区等为载体构建“线下旅游目的地”,老边区倾力打造符合网红经济属性的个性化生活环境和服务产品。如今,一下高铁,“网红小镇天地宽,投资兴业到老边”“线上商品集散地,线下旅游目的地”的大幅标语赫然映入眼帘。的确,短短两年多时间,老边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大批企业纷纷进驻,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网红经济红火发展的同时,为老边区带来了投资,带来了就业,三次产业均从中获益,流量经济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赋能。“娘娘家”电商直播基地工作人员正在打包快递。(来源:由老边区委宣传部提供)现状人气不断集聚网红经济磁场越发强烈从最初简单教人做菜的美食达人,到如今坐拥900多万“粉丝”的网红“大咖”,“营口小厨”已然成为营口网红达人的成功代表,更成为推介营口本地特色美食的一张名片。每晚7点,在睿海实业有限公司二手进口钢琴直播基地,董宇会以一曲优美的钢琴曲开启当天的直播。他介绍,直播基地4个月卖出3000多架钢琴,一场直播最多时卖出36架钢琴,超过实体琴行一年销量。“娘娘家”电商直播基地里,上千种商品摆满了货架,每天晚上,来自不同地方的网红主播在这里做直播,推介商品,“娘娘家”平均每天发往全国各地的商品多达上万件。在老边区的政策感召下,越来越多的网红、网企汇聚到这里投资创业,生根发芽。如今,老边区网红小镇已经集聚了900多家企业、15万名线上线下主播,“粉丝”量达3.5亿人次。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网红人气不断集聚,网企实力不断增长,网红小镇乃至老边区网红经济磁场越发强烈。从地理位置上看,营口市居于辽宁沿海经济带和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位置,枢纽经济优势明显。发展网红经济,利用新销售渠道把市场拉到身边,激活生产扩张,这就为营口市打造网红经济之都,占据线上市场核心位置打下了坚实基础。去年中秋,营口圣士实业有限公司的蛋月烧月饼在网上卖火了,打出了名气。今年中秋,他们通过网络直播卖了2000万单,因为产量跟不上,企业不得不将50多位主动上门的网红主播拒之门外。一谈到网红经济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圣士企业负责人喜上眉梢。他坦言,几年前,市场竞争加剧,产品销路受阻一度使企业陷入困境。后来,区委主要领导多次来企业调研,组织交流座谈,为企业打开了新的思路。特别是去年下半年第一场直播试水,瞬间上千单的月饼销量让他感受到网红经济的力量,从此,圣士搭上了互联网销售这趟经济快车。如今,圣士企业建起了电商直播基地,线上销量已超过线下实体店销量。在建厂30年后,圣士迎来一个全新的销售时代。今年以来,圣士开始研制具有互联网属性的“网红食品”,“酸奶麻花”“糯米船”等香甜可口的食品伴随着主播的推荐走向全国。老边区网红经济发展如火如荼,吸引了不少外地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企业客商等前来考察、投资。北大荒网销基地等一大批企业纷纷进驻老边区,享受网红经济带来的营销红利。主播推介圣士食品有限公司产品。(来源:由老边区委宣传部提供)未来打造投资洼地形成企业转型升级“聚宝盆”发展网红经济,助力传统企业快速高效转型升级,已经成为老边区带动消费、提振经济的“助推器”,更成为郑友和、味洋、圣士、圣狮等越来越多的本地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聚宝盆”。缩短链条、提升效率、重构生态,火爆的网红经济在倒逼制造业转型和加速现代服务业升级上,彰显了巨大的张力,企业纷纷抓住供应链重塑的机会,加紧向产业链上游突破。新渠道引来了新工厂,迎来了新景象。高新技术制药企业——辽宁奥达制药有限公司是步长制药的子公司,正在规划建设保健食品科技项目,向健康产业发力;营口同富实业有限公司(真实惠)计划投资3亿元在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布局粮食加工食品生产,打造烘焙、面食、熟食、拌菜、中央厨房餐食;借助新渠道实现销售业绩翻番的营口味洋酿造有限公司,将新建5000平方米厂房和3条生产线,该项目已完成立项;主营集中配餐服务产业链项目的营口广源食品有限公司年产150万份食品项目即将投产。10月19日,老边区举办网红经济交流座谈会,对网红经济和电商产业进行深入探讨交流。大家一致认为,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老边区网红小镇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直播销售产业链条、网红经济生态圈,无数的优质物产从老边区被推介到更多更遥远的地方,如今的老边区网红小镇已经成为一片投资热土。然而,老边区并不满足现状。未来,老边区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委各项要求部署,以打造专业网红经济城为战略牵引,以建设“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先行区”为总体目标,以发展壮大消费品工业为振兴路径,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主题主线,积极探索线上网络经济与线下实体经济融合互动发展的“老边模式”。老边区明确以提升营商环境质量和效率为着力点,进一步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放宽市场准入,催化投资活力。持续压减行政审批管理和时间成本,提升“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水平,最终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配合省、市相关部门开展政务事项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办理。依托现有传统动能,老边区将发掘用好一切有利于老边区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招法,推动新老动能转换。认真总结经验,立足业已形成的发货成本优势,大力发展云仓经济,打造东北网络消费重要节点。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宋泽华表示,随着互联网产业化和市场经济虚拟化,新经济新渠道带来了新机遇,推动本地企业把握机遇,通过“线上销售+产品研发”破解企业销售困局,把有限的资源变成一系列新的优势,让企业发展驶上“快车道”。同时,多措并举把老边区打造成投资洼地,吸引更多企业商家投资老边,安家老边,和老边区一起共谋发展。事实证明,老边区的网红经济恰似一条红绳,牵引着更多“志同道合”的企业聚集老边区,形成和谐融洽的氛围,企业间通过灵活务实的互利合作实现了共赢,为老边区网红经济产业链条的集聚提供了强大助力,共同把老边区经济发展推向更高水平。
    12/02
  • 辽宁营口市盐田复垦项目区创“三最” 打造环渤海地区“营口样板”
    日前,营口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对盐田土地复垦项目300亩耐盐碱水稻试验田实地测产,测产结果表明,实验田平均亩产达到350公斤左右,最高地块达到528公斤。该项目创造了“最短时间内”“最重的盐碱地里”“收获最高产量”的重度滨海盐碱地改良三个之最。营口市现有耕地171万亩,其中盐田地达到16万亩,如何从耕地增量上下功夫,将现有废弃盐碱地的“白花花”变成“绿油油”,无疑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营口市加强耕地保护和利用等基础性研究,转变育种观念,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创新领域取得突破,将科研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20年,营口市招商引入营口国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施盐田土地复垦项目及田园综合体项目。项目区在原营口盐场所在地,复垦前最高土壤含盐量达到90‰以上,平均含盐量也在50‰左右,属于重度盐碱地。让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变成稻田,离不开技术支持。项目前期,国丰公司修建110万立方米高标准蓄水灌溉工程,可满足每亩灌溉水量达到3000立方米以上;配套建设提水灌溉泵站、排水泵站、涵洞等40座;建设斗渠、农渠等38条,总计2.8万米。同时,为了防止灌溉水二次受土壤盐碱污染,采取了铺设土工膜、水泥衬砌等配套技术措施,保障项目区灌排畅通。盐碱地改良,去除盐分是关键。项目区采取生物炭改良土壤结构控盐、增施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提高土壤肥力,采用化学、物理方法加速土壤脱盐和改良,最终达到快速脱盐降碱的目的。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筛选26个耐盐水稻品种,探索重度盐碱地水稻种植技术。项目区在建设过程中,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国资委等部门全程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给予种子、农机等政策扶植。目前,项目区土地盐碱化程度得到有效遏制,盐碱荒地得到有效治理,增加了营口市粮食生产面积,对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实施成功后,将为环渤海地区盐田土地复垦成功打造营口样板,对全国盐碱地开发利用提供宝贵经验。营口市将以此项目为示范,致力于打造集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一体化现代农业,促进营口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2/02
  • 第五届辽宁青年科学家论坛暨北方环境论坛(2021)在沈阳举办
    2021年11月27日至29日,第五届辽宁青年科学家论坛暨北方环境论坛(2021)在沈阳举办。论坛以“创新发展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为主题,由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辽宁大学、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共同主办,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等单位承办。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朱玉宏、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朱京海、辽宁大学校长潘一山、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主任武卫平出席论坛并分别致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姜艳萍线上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刘文清线上出席论坛并作特邀报告,来自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省级学会、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家,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及相关人员等近十万人次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加了此次论坛。特邀报告会上,刘文清院士作了题为《双碳背景下大气环境检测技术发展机遇》的主旨报告;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所所长何兴元研究员作了《东北生态变化评估》的报告;中科院沈阳分院原副院长姬兰柱研究员作了《实现“碳中和”中科院在行动》的报告;朱京海理事长作了《环境健康评估评价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的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马放教授作了《关于北方寒冷地区村镇环境生态综合体的认识与思考》的报告;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王大超教授作了《辽宁省冰雪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研究》的报告。此外,本届论坛还设置“科创中国”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一体化办学、水环境安全与水生态修复、海洋碳汇、污染防治与碳减排、环境风险、辽宁省环境监理环保管家绿色发展、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与绿色发展、污染防治与碳减排协同发展等九个分论坛。本次论坛紧紧围绕主题,聚集省内外生态环保领域的优秀青年专家学者,通过环境科学技术不同领域的近百个学术报告,深入开展学术交流,推动科技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促进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全力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达成,共同推动辽宁省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和环保产业发展。
    12/02
  • 辽宁盘锦:高升经济区全力冲刺全年目标任务
    盘锦高升经济区开味泡菜生产基地盘锦高升经济区是省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农产品加工示范集聚区、农业科技园区。多年来,经济区致力于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特色园区,现已形成稻米精深加工产业、水飞蓟精深加工产业、畜禽深加工产业、休闲佐餐食品生产四大产业链条。目前,经济区核心区共入驻加工企业14家,其中规上企业3家。眼下,他们正紧紧抓住冬季施工黄金期,全程跟踪项目进展,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全力冲刺全年工作任务。经济区内的开味泡菜生产基地、鹤乡旺升屠宰车间、丰瑞水飞蓟以及长寿乐休闲食品项目,均已进入到试运行阶段。前三季度,经济区实现产值3亿元,销售收入3.2亿元,出口创汇3128万元。
    12/01
  • 辽宁铁岭:扎实做好“三篇大文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成立推进工作专班,建立工作机制,出台三个行动计划和工作方案,制定考核评价体系……今年以来,铁岭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项目化管理、清单化推进,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前三季度,全市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9%,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3%,较上一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安费诺三浦(辽宁)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生产形势不断向好。(来源:铁岭市工信局)数字赋能加速工业提质增效请来15位涉农企业代表,与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共商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计;请来15家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围绕企业科技创新谈困难、找问题;接下来,还要与1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代表交流,探索数字赋能,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围绕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个专项行动计划,积极发展民营经济,10月份以来,铁岭市委、市政府以座谈会的方式,持续推动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按照省委、省政府成立专班统筹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的统一部署,铁岭市出台了《铁岭市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3年)(1.0版)》和《铁岭市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成立专班专组有序推进排查摸底、项目谋划、补链强链等各项工作。在中国共产党铁岭市第八次代表大会确定的重点工作中,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坚持用数字赋能,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铁岭市明确提出,未来5年,要下力气改变能源工业占大头,“原字号”“初字号”居多的单一产品结构,推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深度开发以粮食精深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体的农产品加工业,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支持建设高标准食品产业园,做大做强食品加工业。规划建设生物化工产业园。改造提升专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煤机装备等装备制造业,打造特色装备制造业配套基地。推动军民协同发展。依托“两电一煤”等能源企业,推动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和煤电清洁高效发展。积极开发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和生物能源。培育壮大原材料工业,做细做深建材行业,积极发展绿色建材、装配式建材等新型材料业。多措并举专班推进改造提升前三季度,铁岭市63户“老字号”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6%;141户“原字号”企业,产值同比增长21%;87户“新字号”企业,产值同比增长26%。对于总量小且集群度低的铁岭工业,2021年前三季度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专班推进的工作机制。在落实“三篇大文章”专项行动计划及配套政策上,铁岭市对每一项工作都明确目标、明确分工、明确责任,编制任务清单、项目清单,并按时间节点验收。专班挑起“专”的担子、尽好“攻坚”责任,在各项政策的落实中就体现了高标准。在推进数字赋能制造业转型上,铁岭市围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扎实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截至目前,平台实名制注册企业137户,标识注册量达到76万个,标识解析量达到39万次;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重点推进了10个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项目。在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上,铁岭市以创新载体建设、创新产品研发、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三项工作为抓手,推动9户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2021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推动25个项目纳入省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筛选17个创新产品纳入辽宁省工业创新产品目录,助推我省高校3项科技成果在铁岭实现转化。在推进优质企业梯次培育上,9户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到13户,位列全省第5位;8户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到14户,位列全省第4位;5户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数达到21户,位列全省第9位;20项产品被评为省级专精特新产品(技术),总数达到58项,位列全省第6位。年底将有54户企业实现“小升规”、6户企业实现“规升巨”。在推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上,铁岭市有4个项目纳入省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有2户企业申报省第六批绿色工厂示范企业。辽宁尼尔科达环保材料有限公司的全自动化生产线。(摄影:郑磊)典型带动培育壮大发展动能今年前三季度,铁岭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4%,其中,被当地称为瀚德超级工厂的瀚德汽车密封系统(铁岭)有限公司,通过实施技改项目投产达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上升0.9个百分点。精心培育瀚德超级工厂这样的典型案例,带动更多的企业改造升级,推动更多的项目投产达效,谋划更多的新兴产业项目。今年铁岭市共谋划“三篇大文章”项目175个,其中,“老字号”项目34个、“原字号”项目87个、“新字号”项目54个。按照全省项目化清单化推进“三篇大文章”专项行动的要求,铁岭市有43个项目纳入省“三篇大文章”项目,35个项目纳入省产业链重点项目。在项目推进中,铁岭市强化包扶,建立了市级领导推进重大项目联系重点企业工作机制,以一个项目(企业)、一名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名“项目管家”、一套工作方案、一个目标任务的“六个一”服务体系,推进50个重大项目联系50户重点企业,促进项目早日投产达效,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据铁岭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铁岭市共有49个项目建成投产。其中,莱尼线束系统(铁岭)有限公司高压线束项目,新建1个生产车间,新增生产线6条,形成年产20万台(套)线束的生产能力。通过这一批优秀的投产项目,拉动全市增加值上升4个百分点。以减促增营造一流创新生态“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帮助企业精准解决问题,切实做到‘有事上门、无事不扰’,叫响铁岭营商环境品牌。”11月5日,在铁岭市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座谈会上,铁岭市委主要领导向参加座谈会的15家高新技术企业做出了“有事上门、无事不扰”的承诺。在这次座谈会上,铁岭市明确提出要全面梳理国家和省政策,实行清单式管理,为企业提供精准指导,确保惠企政策、扶持资金、技术支撑等直达企业;着力打造共建共享研发平台、产业技术转换平台、公共技术支撑平台、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补齐企业在科研、金融、教育、销售等方面短板;创新人才引进使用机制,支持企业以“周末工程师”等方式柔性引进人才;精心设计表彰载体,进一步增强广大企业家的获得感、认同感和荣誉感,大力营造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家、保护企业家的浓厚氛围。细心的企业家当场就发现,铁岭市委、市政府这些明确的做法虽然都是服务企业,但更侧重于创新生态的营造。结构优化要多措并举,要“加减乘除”一起做。铁岭市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牢牢把握“要减少政府对市场的不合理干预和对市场主体的不合理管制”的要求,围绕企业和市场扎扎实实做“减法”。而在营造一流创新生态,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上,铁岭市不折不扣做“加法”。围绕《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邀请省科技厅专家对雏鹰、瞪羚、高新技术科技型企业代表200余人进行培训;按照《辽宁省建设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工作指引(暂行)》开展联盟建设工作,构建典型类实质性产学研联盟17个;建立科技企业融资需求数据库,与中国人民银行铁岭分行等金融机构开展科技金融合作。高标准的服务,助推铁岭工业经济高质量运行。前三季度,铁岭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4户,产值同比增长15.8%;增加值同比增长8.3%,位列全省第六位,高于去年同期5.8个百分点。比2019年1月至9月增长8.7%,两年平均增长5.4%。
    12/01
  • 辽宁葫芦岛:龙湾海滨风景区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日前,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关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公示》。经过推荐、现场检查、评审、公示等程序,我省有6个景区被评定为2021年国家4A级旅游景区,葫芦岛市龙湾海滨景区名列其中。龙湾海滨景区是一处环境优美的天然海水浴场,景区西侧有著名景点“龙回头”,绵延千米的滨海木栈道串联起众多奇景。龙湾海滨自1990年开始利用。这里山海相接,海岸弯曲,景色秀丽,风光迷人。登高远眺,云水苍茫,海天一色,海风吹拂,令人胸襟开阔,豪情满怀,犹如身处人间仙境。据悉,在近日辽宁省公布的新版4A级以上旅游景区名录中,共包括5A级景区6个,4A级景区135个,其中葫芦岛市有8个,分别是九门口水上长城、觉华岛旅游度假区、灵山寺景区、兴城古城、兴城海滨风景区、龙湾海滨风景区、葫芦古镇、银泰水星乐园。
    12/01
  • 辽宁沈阳市沈河区:依托“两中心”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
    一张蓝图干到底,加快建设沈阳现代化中心城区!“十四五”开局之年,沈阳市沈河区聚焦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和“一枢纽、四中心”的目标任务,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及产业特点,确定区域性金融中心和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的“两中心”定位,优化产业结构,创新治理模式,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夜幕下的恒隆广场。(摄影:袁帅)加快金融产业集聚增加有效金融供给“我们成功引进长城证券东北分公司、亚洲互联科技集团等十余家金融类机构,同时,华强、宝能等一批重大金融产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特别是辽沈银行,实现当月签约、当月落地、当月运营,创下省级城商行设立的‘新速度’。”今年以来,沈河区聚焦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以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为核心,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风险三项任务,着力改善和增加有效金融供给,积极发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产业链金融,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提升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为加快产业集聚,沈河区在加强招商工作的同时,积极构建产业载体,打造19幢特色金融楼宇。其中,方圆基金大厦在制度上畅通基金入驻渠道;沈阳农商银行科技金融大厦作为省内首家由银行发起设立的孵化器,已投入运营;中韩大厦已汇聚注册企业20余家。此外,沈河区与上海金融研究院合作开展沈河区金融生态评估,与辽宁大学合作共建金融研究院,有序推进金融智力支持。沈河区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立足服务全市主导产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增加有效金融供给,发放贷款710亿元;发放支小再贷款43笔、1.02亿元,推动沈阳地铁集团发行东北首单碳中和债10亿元。试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推动建行城内支行达成融资2000万元。沈阳金廊上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摄影:张硕)建设盛京古城5A级景区打造东北历史文化地标聚焦区域性文化中心建设,沈河区将“文化+”和“数字化”作为两大抓手,围绕盛京古城5A级景区建设,坚持联合文勘、统一规划,严格按照古城规划推进文旅项目建设,实施盛京古城有机更新,同时输出精品文化创意产品,做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全力打造古城复兴典范,将盛京古城打造成为东北历史文化地标、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一方面,沈河区重点实施街路景观提升、特色胡同改造及市政管网铺设等工程项目,目前,已建成打造了以头条、官局子等特色文化胡同为代表的中街特色文化街区。另一方面,围绕核心资源,构建文化品牌IP矩阵,推动业态升级。沈河区顺应消费主体年轻化需求,引进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策展型业态,从供给侧全面提升商业品位和服务品质,让古城成为展现沈阳消费活力和消费文化的窗口。目前,以叁叁工厂、十一号院、九号院为核心的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项目正有序推进。为充分调动商家积极性、营造浓厚商业氛围,沈河区创新治理模式,成立盛京古城综合发展理事会,推动党委、政府、社会等各方面资源深度共享,以商家为区域治理主体,加强街区日常管理,促进文商旅产业融合发展。同时,以盛京古城为试点,搭建城市CIM模型平台,提升数据应用能力,探索城区高效治理模式。掩映在现代楼宇丛中的“盛京古城”景区。推动经济多元发展带动区域人气旺活力盛作为沈阳中心城区,沈河区抓住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机遇,利用楼宇众多、人口密集、服务业发达等特点,推动经济多元发展。发展创新型经济。沈河区拥有沈阳农业大学等4所高校、中科院生态所等5家重点科研院所、16个省级以上实验室和超过1万人的科研人员,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理念,沈河区编制新基建、公共服务、生态景观等专项规划,为科研单位和人员提供优质服务,组建产学研联盟,推动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加快东部城区发展。朱剪炉街道组织辖区学生参观大党委共建单位党史展览厅。市民在中街观看民俗表演。升级服务型经济。沈河区推动商贸流通业品牌化发展,统筹布局差异化、特色化商贸综合体和特色商业街,引进高端商贸业,打造文化夜市,做实夜经济。发展流量型经济,依托直播电商经济,引进一批体验式沉浸式消费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与线上错位培育服务消费、体验消费等新热点,提升流量资源汇聚和辐射能力。继续打造五爱南塔“千亿级市场”,做强中街、五爱、南塔及金廊沿线商圈,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将消费增长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推进楼宇经济。围绕76栋、170万平方米楼宇存量资源,建立“楼长专班”机制,采取楼长包楼方式,推进楼宇二次招商,植入金融、文创、科创、人力资源等产业,多渠道引导楼宇企业形成特色品牌,让“竖起来的开发区”尽显活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