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沉浸式“草莓盛宴”亮相我市主城区
    11月23日,丹东(东港)首届草莓产业大会在丹东东港市举行。丹东草莓产业大会主城区分会场销售活动在万达广场同步举办,打造集产品展销、品牌推介、产销对接与消费体验于一体的消费新场景,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奉上一场“草莓盛宴”。分会场活动汇聚了三亦木品牌策划(丹东)有限公司、丹东澳森食品有限公司、丹东希悦鸭绿江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本地草莓产业链优质企业,集中展出品类丰富的草莓深加工产品及文创精品。希悦食品带来草莓蜜饯、果冻、罐头等系列产品,依托先进锁鲜技术,让“丹东草莓”跨越四季;东港市交通运输有限公司推出大号草莓公仔、“莓满幸福”草莓挂件、“莓烦恼”草莓小夜灯、“久久草莓”茶叶罐、草莓五宝冰箱贴等创意文创,让草莓元素走进日常。此外,北境健康科技研发的“鲜氧有度”丹东草莓酒,进一步拓展了草莓产业的“健康边界”。三亦木策划:“我们始终致力于为丹东草莓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此次大会是展示丹东草莓品牌活力的重要窗口,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草莓系列文创产品,期待能与更多渠道商建立合作。”丹东草莓,以其色泽艳丽、果肉饱满、香甜浓郁的特质驰名全国,已成为闪亮的“金字招牌”和农业增收的“致富果”。近年来,丹东市持续强化品种培育、品质管控与品牌建设,积极拓展电商直播、产地直供等新型流通方式,推动草莓产业不断提质升级。市商务局负责人表示:“丹东草莓是重要的城市名片,我们希望以‘场景化展销+沉浸式体验’的新模式,让‘丹东草莓’的品牌魅力可感可知,助力小草莓成为乡村振兴、拉动城市消费的大产业。”本届大会的成功召开,将进一步提升“丹东草莓”的品牌影响力、竞争力、带动力,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为丹东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见习记者/葛怡鸣李然博记者/刘响张尧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24
  • 丹东(东港)首届草莓产业大会开幕
    莓香引客至,盛会聚贤才。11月23日,“莓好丹东四季飘香”丹东(东港)首届草莓产业大会在丹东东港市举行。大会以推动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汇聚了草莓产业专家、科研院所负责人、草莓主产区政府及企业代表、电商平台及采购渠道代表、农资设备供应商,以及金融与物流机构等全产业链代表,共同见证丹东草莓产业百年发展的辉煌成就,展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新未来。本次大会由丹东市草莓产业协会、东港市草莓协会、东港市娱星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园艺学会等单位共同举办。目前,丹东是全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和出口基地,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50亿元,“东港草莓”品牌价值达到418亿元。近年来,丹东市委、市政府始终将草莓产业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强市的关键抓手,统筹各方力量、汇集群众智慧,积极破解从种苗培育到加工销售的全链条发展难题,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核心,实现集群化发展,推动草莓产业实现了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会上,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理事长孙健、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中国供销合作学会理事长李春生等行业专家先后致辞,对丹东草莓的品种优势、科技赋能与市场前景给予指导,表示将持续为丹东草莓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平台资源。开幕式上,《丹东草莓白皮书》发布,立足全球视野塑造草莓产业新形象,助力丹东草莓从“中国名牌”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品牌”,标志着丹东草莓产业迈入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新阶段。人气演员古力娜扎以“草莓公益助农使者”身份现场倾情推介丹东草莓,并与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专家姜兆彤互动交流,生动解读了丹东九九草莓的品种渊源、品质特征与选购要领,揭秘丹东草莓的“甜蜜密码”。在签约仪式上,辽宁省农科院与东港市政府,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蒋垛镇政府与东港市椅圈镇政府,顺丰速运(沈阳)有限公司与丹东玖玖农业有限公司,沈阳农业大学与东港市政府,深圳百果园集团与丹东市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辽沈银行丹东分行与东港市裕臻食品有限公司,围绕产学研合作、区域联动、产销对接、金融支持等关键领域达成多项战略合作,共绘丹东草莓产业振兴新蓝图。记者/宋琳徐宏祥郑鑫杜依帆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24
  • 深化“商渔共治” 筑牢海上安全防线
    在辽东半岛东段的黄海与鸭绿江水域,商船航运繁忙,渔业捕捞活跃,这里既是东北亚海上通道的重要节点,也是商渔船舶交汇的高风险区域。开渔季以来,丹东海事局深化“商渔共治”理念,从协同共治到科技赋能,从精准执法到温情服务,联动多部门织密立体防控网,用硬核举措守护着每一次航行的平安。海事部门推进智慧海事监管系统深度应用,整合VTS、雷达、AIS等设备,构建“陆海空天”一体化监控网络,实现重点水域24小时动态盯防。针对“黑色四小时”等事故高发时段,加密商渔船值班点调频次,让安全提示不缺位。严格落实商船抵离港前安全提醒制度,督促船舶开航前研判航线风险,落实“早、大、宽、清”避让原则,科学避让作业渔船。联合海洋渔业、交通运输、海警等多部门,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联合处置”的协同机制,常态化开展联合巡航执法,形成“共享共治”格局,筑牢海上安全屏障,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记者/童仕东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24
  • 巅峰对决!丹东匹克球赛战火再燃
    11月22日上午,在辽宁省网球协会的指导下,由丹东市文广局主办,丹东市文体旅发展服务中心、丹东市匹克球协会承办的2025辽宁丹东“优迪诺杯”匹克球巡回赛(CPC-100)在市文化体育中心网球馆开幕。这是我市在2025年度承办的第五场CPC系列赛事。本次比赛共吸引近200名选手参赛,设公开组和常青组,涵盖男单、女单、男双、女双及混双等项目。比赛采用“小组循环+淘汰赛”双阶段赛制以及发球得分制,确保赛事节奏紧凑、竞争激烈。为进一步提升选手体验、拉动本地消费,主办方联合市商务部门向每名参赛运动员发放总额200元的专属消费券礼包,适用于丹东特色餐饮及地工产品门店,助力选手在竞技之余畅享丹东魅力。与此同时,我市正积极打造“匹克球+旅游”融合产品,围绕赛事推出多条主题旅游线路,涵盖红色历史、边境风情、自然康养等特色内容,形成“以赛促游、以游带消”的体育旅游新生态。随着CPC系列赛事的持续落地,匹克球运动在丹东绽放蓬勃生机。市民无需远行便能参与高水平竞技,赛事更以匹克球的独特魅力,汇聚全国选手与游客慕名而来,既激活本地消费潜力,更注入城市发展新动能。这一创新模式深度释放体育红利,将体育竞技、文化底蕴、旅游资源与消费场景深度融合,既让市民的文体生活愈发丰富,也为游客打造更具沉浸感的深度旅程,实现体育赛事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双向奔赴与共赢格局。记者/李军翰王子宁肖航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24
  • “辽疆一家亲”文艺演出在我市文化宫精彩上演
    11月20日下午,“辽疆一家亲”文艺志愿服务演出在市文化宫精彩上演。两地文艺工作者联袂登台,为观众献上了一场文化盛宴。本次活动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白杨市文联、丹东市文联、丹东市文旅广电局主办,第九师白杨市豫剧团(文化馆)、丹东市文艺创作服务中心(丹东市美术馆)承办。通过舞台艺术搭建起两地文化交流的桥梁,在交流互鉴中共同绘就新时代民族团结的绚丽画卷。本场演出汇聚了第九师文艺创作者的匠心之作,既有边疆风情的歌舞,也有反映民族交融的精品力作。汇演在热情似火的舞蹈《欢迎你到新疆来》中拉开序幕。男声独唱《小白杨》歌颂扎根戈壁、迎风斗沙的边疆守护者。《祝酒歌》传递着如美酒般醇厚绵长的辽疆情谊。以“白求恩奖章”“中国好医生”“优秀乡村医生”获得者第九师医院170团分院庙尔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李琳的事迹为原型创作的小品《生命的托举》,书写了民族团结长卷中温暖的动人篇章。情景歌舞《援疆情》,展现了援疆干部和新疆各族群众的深厚情谊。舞蹈《十二生肖》、歌曲《故乡》等展现了新疆的迷人风采,让每一位观众都深切感受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相声《异彩纷呈》和丹东心曲音乐沙龙带来的合唱节目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展现了丹东文艺工作者的风采。整场演出精彩纷呈,现场气氛热烈。记者/刘海东肖航于上茹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24
  • 我市110名船东船长接受专题培训
    11月17日至18日,市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队证件科联合法制科组织开展三期船东、船长专题培训班,累计培训110人,发放宣传材料330余份。此次培训紧扣“防范渔船事故、强化安全管理”核心目标,聚焦冬季渔业生产安全风险点,讲解安全生产核心知识与实操要求、商渔船防碰撞等重点内容,帮助参训人员精准掌握渔船适航检查、应急处置等关键技能;组织集体观看商渔船碰撞警示教育视频,通过真实案例直观呈现违法违规操作的严重后果,进一步强化安全警示效果。培训现场同步发放《渔船冬季安全生产倡议书》《渔船安全隐患自查指导项目》《海洋渔业安全生产违法违规线索举报奖励通知》等宣传材料,引导船东、船长主动开展安全隐患自查,积极参与违法违规线索举报,推动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的良好氛围。接下来,市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队将持续深化渔业安全生产宣传培训工作,结合冬季渔业生产特点,持续开展针对性培训与指导,切实筑牢渔业安全生产防线,保障海洋渔业生产秩序稳定。记者/邢漫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21
  • “行走课堂”推介丹东红色研学路线
    11月19日至20日,我市举行“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丹东市红色研学路线推介会,来自全省教育部门及中小学校的200余名代表齐聚丹东,以“行走的大思政课”为核心导向,共探红色研学实践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此次推介会由市教育局主办、市城建文旅集团承办,创新采用“推介交流+实地观摩+情景体验”的“行走课堂”模式,将抗美援朝、抗联等红色资源转化为鲜活思政教材,全面展示丹东特色红色研学资源与课程,着力打造地域标识鲜明、教育内涵丰富的红色研学品牌,引导全省青少年在实践浸润中赓续红色血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刻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挖掘抗美援朝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以“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为品牌,打造了一批可体验、可感悟、可传承的红色研学基地,开发了一系列兼具历史厚度、思想深度与青少年认知特点的研学课程,让红色教育从课堂延伸到实地。与会代表先后走进抗美援朝纪念馆、丹东舰国防研学教育基地、鸭绿江断桥等红色教育基地,观看辽东学院原创情景剧《战火中的书信》,在实地探访中深化对历史的认知、厚植爱国情怀。大家纷纷表示,丹东市红色研学路线主题突出、资源丰富、组织专业,具有极强的示范性与推广价值。全省教育系统将深化合作,鼓励师生走进丹东,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伟大精神,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让“行走的大思政课”真正成为铸魂育人的重要载体。记者/宋琳徐宏祥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21
  • 丹东草莓吉祥物“丹丹”和“东东”亮相啦
    2025年11月23日至24日,备受瞩目的丹东(东港)首届草莓产业大会将在丹东东港市盛大启幕。这场由丹东市草莓产业协会、东港市草莓协会联合中国园艺学会等单位共同打造的产业盛会,以“莓好丹东四季飘香”为主题,为全国草莓产业搭建交流合作的黄金平台,让“丹东草莓”的甜蜜魅力绽放全国。日前,经过网络征集、专家评审与网上公示等环节,丹东市草莓产业协会正式评选出“丹东草莓”全新LOGO与吉祥物——“丹丹”与“东东”。“丹东草莓”LOGO标识以“丹东草莓”英文缩写“dds”为创意核心,巧妙融合地域文化与产品特色。整体造型形似字母“D”,既代表“丹东”首字,又呼应草莓的饱满轮廓。设计中融入了青山绿水元素,展现丹东生态优美的自然环境;草莓图案居中突出,彰显产品主体地位;彩带环绕其间,象征产业发展的活力与文化交流的纽带。色彩方面,绿蓝渐变体现丹东沿江沿海的清新与开阔,红黄渐变则传递草莓的酸甜多汁与丰收喜悦。整体设计传达出丹东草莓绿色、优质、高端的品牌形象,以及健康、活力的生活理念。🍓🍓🍓丹东草莓吉祥物女娃“丹丹”和男娃“东东”丹东草莓吉祥物“丹丹”与“东东”,是一对活泼可爱的草莓娃娃。头部造型取自丹东草莓饱满的形态,软萌讨喜。脚部装饰水浪纹样,体现丹东沿江沿海沿边地域特色。男娃“东东”发间点缀一片银杏叶,女娃“丹丹”头戴一朵杜鹃花,分别对应丹东市树、市花。二者颈佩如意锁,寓意平安丹东、幸福丹东。色彩设计上,红色既凸显草莓果实的鲜润本色,也寓意丹东英雄城市的特质;绿色体现丹东草莓绿色、优质、高端的产业定位和发展底色;黄橙色象征成熟、收获、活力与热情,展示丹东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蕴。“丹丹”与“东东”形象亲切灵动,充满童趣与亲和力,传递出丹东山清水秀、蓬勃向上、充满活力、百业兴旺的美好形象。🍓🍓🍓作为全国草莓核心产区,“丹东草莓”享誉国内外。此次大会聚焦草莓全产业链发展,以“科技引领・产业融合・共赢发展”为核心理念,推动草莓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从品种升级到技术革新,从品牌增值到富民强市,大会将通过开幕式、草莓全产业链展销洽谈活动、丹东(东港)首届草莓产业大会主城区分会场销售活动、金融助力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接分会、中国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交流分会、草莓产业渠道商与包装企业品质提升座谈会、农业农村部专家讲座等一系列丰富活动,全方位展现丹东草莓产业的硬实力与新活力。活动将汇聚中国草莓产业专家、科研院所负责人、草莓主产区政府及企业代表、电商平台及采购渠道、农资设备供应商,以及金融与物流机构等全产业链代表共商发展,见证顶尖草莓种植技术的碰撞,寻觅优质产业合作商机,沉浸式感受丹东城市活力与草莓上下游产业的蓬勃生机,让“丹东草莓”的影响力、竞争力、带动力再攀新高峰!6大精彩剧透抢先看1.一场高规格的开幕盛会汇聚农业农村部专家、行业院士、产业链领军企业及全球采购商等,共同发布《丹东草莓白皮书》,见证“丹东草莓”从“四季有果”到“全球共享”的品牌跃升。2.一场干货满满的技术交流会中国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交流分会聚焦“四季草莓”的育种和栽培、草莓基质智耕模式等前沿技术,顺丰、抖音、阿里巴巴推介丹东草莓新出海、线上销售、淘宝天猫平台消费趋势。3.一个资源汇聚的展览对接平台草莓全产业链展销洽谈活动,包括鲜果、种苗、文创文旅宣传、农资技术、设备、金融助农服务、草莓深加工、物流服务、商务洽谈九大展区,汇聚从种苗、栽培到深加工、冷链、文创旅游等各个环节,打造“种产销游”全链商机。4.一次金融活水精准灌溉金融助力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接分会,针对种植户、合作社及企业融资难题引入“金融活水”,助力产业蓬勃发展,为“小草莓”注入“大动能”。5.丹东草莓形象大使与专家的“莓好对话”丹东草莓形象大使将惊喜亮相,为丹东草莓倾情代言!讲述丹东草莓与这座英雄城市的动人故事,现场与草莓专家互动交流,感受“莓好丹东”独特魅力。6.一场前瞻视野的思维盛宴农业农村部专家主旨讲座,邀请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核心智囊,立足全球视野与本土实践,围绕草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作专题授课,为丹东草莓产业“把脉开方”。目前,大会各项筹备工作正紧锣密鼓推进。11月的丹东,邀您共赴“莓”好之约,共话产业未来,共绘丹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甜蜜蓝图!记者/宋琳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21
  • 光明日报头版关注丹东:科技助候鸟“去留无恙”
    11月20日,《光明日报》在01版刊文【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93】辽宁丹东:科技助候鸟“去留无恙”,对丹东科技助候鸟进行了报道。原文如下:辽宁丹东:科技助候鸟“去留无恙”【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这是辽宁丹东鸭绿江口,阳光下,微风清漾的湿地吐金嗽银。滩涂上,一群群候鸟,或悠然停歇,或低头觅食,或追逐嬉戏。当潮水涌来,霎时,万千鸟儿应声而起,化作一阵阵壮观的“鸟浪”。滩涂上,几人正埋头工作。“用棉签轻轻蘸一下,放入试剂瓶拧紧,就搞定了!”辽宁省野生动物保护和疫源疫病监测中心副主任张海龙举起瓶子在记者面前晃了晃。“这是在做什么?”“采集野生鸟类粪便样品。秋季是候鸟迁徙高峰期,这个时间段采集样品,就可以很好掌握候鸟种群的健康状况。”张海龙解释。这些样品将被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分析可能携带的病原体,为保护候鸟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丹东鸭绿江口候鸟栖息地,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北部,每年有20万到40万只候鸟迁徙至此进行补给。“守护迁徙的鸟儿,科技手段很重要。”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马力,跟记者唠起了他们的“护鸟经”。“保护候鸟,需要深入研究候鸟的迁徙规律。在这方面,卫星追踪器可以说派上了大用场。”马力讲了这样一个故事:2021年5月,科研人员在鸭绿江口湿地捕捉到一只斑尾塍鹬,并给它佩戴了卫星追踪器。“我们给这只斑尾塍鹬命名为‘58号’,卫星追踪器记录下了它完整的飞行路线。”马力向记者展示了这只“明星鸟”的迁徙飞行轨迹。追踪软件显示:当年5月,它从丹东鸭绿江口湿地起飞,行程6500公里,直达美国的阿拉斯加繁殖、育雏;9月底10月初,从阿拉斯加飞到南半球的新西兰越冬。次年4月,又开始长途飞行,返回中国的鸭绿江口湿地。“了解候鸟迁徙规律,就知道鸟类生存和繁殖需要什么样的环境,人类活动距离多远合适,食物是否充足……保护就有了科学依据。”马力说。为了近距离了解保护区工作状况,11月9日早晨6点多记者就来到了鸭绿江口湿地。眼前浓雾弥漫,几十米开外便是白茫茫一片。“往常遇到异常天气,比如大雾、大雨,掌握候鸟集中的迁徙停歇地、觅食区的生态安全状况,只能靠增加巡护频次和人员来解决。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有了‘火眼金睛’。”孤山管理站巡护员董永刚气定神闲。他说的“火眼金睛”,就是24小时全自动激光监控仪。它架设在保护区的一处瞭望塔上,能对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的动物及人类活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有了这个设备,我们无需频繁进
    11/21
  • 省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银龄行动”系列活动第五站在丹东启幕
    11月15日,辽宁省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银龄行动”系列活动第五站在丹东启幕。本次活动由省民政厅统筹部署,联合医学专家与辽宁省老年服务协会共同开展,紧扣“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核心理念,将理念传播与健康服务深度融合,为多地区的老年群体送上专属关怀与专业指导。活动现场,相关专家及医务工作者通过通俗的讲解与鲜活的案例,引导老年人积极面对生活,主动拥抱幸福晚年,并针对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合理用药等问题现场答疑。此次丹东站活动先后在凤城市、东港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开展,通过民政部门统筹、协会协同、专家赋能的联动模式,让这一惠民行动走进更多基层社区,惠及更多老年群体。“此次活动丰富了我们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传播了科学健康的养生方法和理念,有效增强了我们的自我保健能力和意识,在这冬日里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关怀与温暖。”市民王明刚表示。记者/王子宁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