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全国Top100,丹东1馆强势上榜!
    国家文物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博物馆参观人数TOP100排行榜丹东1馆强势上榜
    08/22
  • 这座城的平安背后,有他们彻夜未眠
    20日清晨5点,瓢泼大雨突袭丹东城区,低洼处积水迅速上涨,汛情悄然逼近。当市民如常推开家门,看到的是虽有雨水痕迹却依旧畅通的道路——这份安心,源于许多人未曾留意的彻夜守护。根据丹东市防指关于启动全市防汛Ⅲ级应急响应的要求,19日市公安局三级应急响应同步启动:全市公安机关集中备勤警力400余名,85台应急运兵车、12台清障车、4台装甲车整装待发,1200套救生设备、1000台对讲机、58部卫星电话全部发放至一线值勤备勤警力手中。17时,市公安局对400名备勤警力统一进行拉动演练,全体民警在10分钟内集合完毕,精神饱满,携带装备齐全,坚决确保随时拉得出、打得赢。同时,围绕全市28处低洼易积水路段,部署80名警力,开展驻守巡查,特别是在4处桥洞设置了观察哨,实时关注积水情况。当暴雨倾盆而下,这些准备化作了雨中的行动力。情指中心与交管指挥中心联动,巡查的警车24小时穿梭在雨幕中;28处低洼地段的值守民辅警早已到位,拉起警戒带,清理排水口的堵塞物,对着过往车辆挥手示意“慢点开!”清晨的城市渐渐苏醒,上班的车流、人群有序流动。没人刻意去问是谁守护了这份如常,但那些在雨水中忙碌的身影,那些提前部署的周密,那些应急响应的高效,共同为这座城市撑起了一片平安的天空。记者:刁庆峰郭潇
    08/22
  • 昼夜奋战,筑牢干线公路防汛安全屏障
    自8月20日凌晨起,丹东地区遭遇新一轮强降雨袭击。市交通运输系统迅速行动、科学调度,各级公路养护单位全员在岗、昼夜坚守,全力保障普通干线公路安全畅通。结合天气预报信息,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提前集结13支应急抢险队、117台机械设备,部署在凤城、宽甸等重点防汛区域,随时待命。为应对险情,全市公路养护部门严格执行“三雨巡查”机制和24小时值班制度,强化隐患排查。自19日夜间起,养护人员对浅基础桥梁、临水临崖路段、隧道出入口等高危点位开展不间断巡查。截至20日7时30分,共出动巡查人员927人次、车辆173台次,清理倒伏树木62棵。目前,全市各级交通运输部门继续保持高度警惕,加强重点路段和点位监测管控。一旦发生险情,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快速响应、高效抢通,坚决守住干线公路防汛安全防线。记者:王俊
    08/22
  • 丹东市12345热线启动防汛应急模式
    根据上级有关部署和近期雨情、汛情变化,市12345热线平台迅速启动防汛应急模式,依托与市智慧城市运行指挥中心深度融合的联动机制,推动治理模式由“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提质升级,更好解决群众诉求,为保障全市安全度汛提供有力支撑。针对近日汛情形势,市12345热线平台立即启动“12345热线+智慧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应急预案,严格执行24小时带班值守制度,确保指令畅通、响应迅捷,充分发挥平台信息汇聚、快速分转、协调督办的核心枢纽作用。同时,平台充分运用智慧城市运行指挥中心资源,对全市278个重点防汛点位的水位、道路积水等情况进行全天候、高密度实时监测,组织力量每日开展两轮全覆盖人工巡查,夜间严格执行两小时一次的动态巡检,确保风险隐患早发现、早预警。对监测和巡查中发现的风险点,热线平台第一时间推送至相关各地区及相关承办单位,并同步跟踪督办,形成“发现—推送—处置—反馈—核查”的闭环管理流程,确保问题早解决、隐患快消除。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防御,热线平台按照上级防汛工作总体部署创新工作模式,推动实现由“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升级,有效提升群众诉求治理效能。热线平台牵头与住建、公安、消防、水务、气象、供电等6个部门建立了防汛应急指挥专线联络机制,并确保部门间24小时通信畅通、无缝对接,有效整合部门资源,实现协同作战、高效处置,显著提升了整体应急响应速度和处置效能。记者:刘作庆
    08/22
  • 丹东小将亮相全国赛场
    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8月15日在沈阳市闭幕。在本届赛事中,田径小将于永澜作为丹东唯一参赛选手,在强手如云的赛场上奋勇拼搏,以7分29秒45的成绩,取得2000米障碍跑第12名,刷新个人最好成绩。16岁的于永澜,2020年开始在市体校接受训练,专项中长跑。曾在2024年辽宁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中获得400米、2000米障碍跑、4×400米接力冠军,800米、4×800米接力亚军。在2025年辽宁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中获得400米栏、2000米障碍跑冠军。近年来,我市着力构建完善的青少年体育发展体系,完善赛事体系、搭建多元平台、规范赛事管理,持续推动青少年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注入强劲动能,为建设体育强市注入青春力量。记者:王子宁
    08/22
  • 气象宣传志愿者中国行走进丹东
    8月20日,“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丹东站”活动正式启动。本次活动以“鸭绿江畔护民生,气象科普志愿行”为主题,通过亲子互动、实地参观、科普讲座等多种形式传递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活动当天,市气象局组织16个家庭参与亲子趣味互动。在“气象拼图大挑战”中,各家庭成员协作拼接“丹东市气象站网及人影作业预设阵地分布图”,直观了解丹东气象监测站点布局;“风向小侦探”环节里,各家庭成员在现场工作人员指导下,用自带工具制作简易风向标,沉浸式体验气象观测员工作;“降雨测量员体验”活动中,孩子们动手制作简易雨量筒,模拟雨量统计分析过程,在实践中掌握基础气象观测技能。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简易风向标,市站前小学学生刘芝含开心地说:“今天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手工、拼地图,我知道了风向标怎么看、雨量怎么测,原来气象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以后我要当个‘小气象员’。”在市气象局现代化业务平台,工作人员向沈阳理工大学气象科普志愿者团队师生、社区工作人员及参与活动的亲子家庭详细讲解了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并结合丹东地区气候特点,重点介绍了雷达监测系统在暴雨预警中的应用,让参观者对气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有了清晰认知。工作人员还通过历史案例,生动讲述了气象工作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让大家深刻体会到气象工作“守护生命安全”的核心价值。“能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这次活动中,既为活动参与者提供了服务,也了解了更多气象工作的历史与现状。作为大学生志愿者,我们有责任把气象知识传递给更多人,让大家学会用科学方法应对灾害。”沈阳理工大学气象科普志愿者李传林深有感触地说。今后,市气象局将持续联动志愿者力量,创新科普形式,让气象知识真正走进千家万户,筑牢民生安全“气象防线”。记者:李然博葛怡鸣潘晓霞刘沙
    08/22
  • 丹东气象部门全力备战强降雨天气
    为有效应对19日强降水天气过程,8月15至18日,市气象局组织市县4支专业气象设备保障队伍,对全市范围内的136套自动气象站、4个国家级地面观测站、新一代天气雷达等各类气象监测设备进行全面巡查和抢修,共解决影响数据质量隐患20余次。持续开展“131631”递进式气象服务,截至19日白天,共制作发布决策气象信息2期、暴雨蓝色预警1期、滚动预报5期,与应急、交通、水文、水务、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合会商分析研判天气形势形成工作合力,与市自然资源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1期,为地方党委、政府防汛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利用“丹东气象”抖音账号开展专家说天气直播1次,与“丹东发布”建立直通式气象信息报送机制,第一时间向公众发布各类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累计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12条。记者:王子宁
    08/21
  • 以“迅”应“汛”!丹东全力以赴!
    风雨未至时运筹帷幄,暴雨倾盆日沉着应对。面对强降雨丹东各地各部门使命在肩,持续奋战在防汛一线,用坚守守护万家灯火。凤城凤城市防指统筹指导各乡镇、街道,确保每个高风险区、每个隐患点、每个需转移户,都有详细、可行的转移预案。对全市3449名涉险转移人员,尤其是71名“老、弱、病、残、孕”重点群体,落实“一对一”帮扶,确保转移时不落一户、不落一人。针对8座水库、17座水电站、55座尾矿库、6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4处重点防洪区等关键领域,凤城市持续开展隐患再排查,进一步加大对城区、河流、农业设施等关键环节的巡查频次,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处置。凤城市287支抢险队伍、5705名抢险人员全员待命,478台机械设备检修到位,2支专业救援队伍配备抢险车辆、救援设备等前置到通远堡镇和白旗镇,确保险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开展抢险救援。沙袋、机械、电锯、吊车、货车、食物等物资储备充足,确保需要时能调出来、用得上。通过各类媒体,广泛发布气象信息和防灾避险知识。教育部门组织各学校,利用家长微信群等平台,及时传递雨情、汛情和自我防护知识等信息,通过小手拉大手,提高群众知晓度和应急避险能力。东港东港市各乡镇迅速组织人员对所有危房险房户、地质灾害隐患点、山洪灾害危险区、中小河道等区域危险人员进行转移,并于19日16时前全部转移完毕。强化重点区域、关键部位巡查盯守。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尾矿库、危化企业盯防巡查;加强码头和渔船管理,加固渔业设施,及时停止海上设施渔业生产及短途客船运输,及时组织海上作业人员和船只回港躲避;加强对交通干线和农村公路巡查排查,对道路险工险段、险桥设置醒目标识;对重点旅游景点进行安全管控和人员疏散避险,关停涉水景区和山沟里的农家乐。加强水库、河道防守。采取预泄措施,为拦蓄洪水腾出库容;加强堤防巡查和上下游信息沟通,彻底清除影响行洪的淤积、网障、杂草等障碍物。宽甸面对依然严峻的防汛形势,宽甸满族自治县各级各部门协同作战,织密织牢防汛安全屏障,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乡镇、各防指成员单位细化防御措施,及时处置安全隐患。各级责任人及时上岗到位,有效开展隐患排查、汛情测报、险情处置等工作;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和雨情水情,完善预警响应机制,确保信息第一时间直达基层责任人和受威胁群众,打通预警“最后一公里”。加强对防汛重点部位、重点区域的巡查排查。对泥石流易发区、山洪灾害危险区、尾矿库、道路、漫水桥、城市低洼区、险工险段、水库、小水电站、旅游景区、工矿企业、网箱养殖、临山临坡临水居民区、各类险户等点位加大巡查和管控力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提前做好各类险户转移人员摸底排查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合作区合作区紧盯低洼地带和易积水点位,组织140名防汛人员及吸污车、水车、水泵等设备,形成“机械高效作业+人工精准补位”的立体处置模式,及时做好应急防范。排查各园区企业、景区、建筑工地、商贸旅游区、地下停车场、城区内涝部位等重点场所、关键环节,以便及时发现隐患。对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再梳理、再排查,针对目前存在的两个地质灾害点,与乡镇政府保持联动,应转尽转涉险人员。记者:曲丹凤张瑞于国洪刁庆峰
    08/21
  • 女篮教练队员纷纷点赞丹东
    8月10日至16日,备受瞩目的第十五届全运会篮球项目女子成年组资格赛A组(东港城建集团赛区)在东港市体育馆举行。江苏、新疆、四川、上海、山西、湖北、黑龙江七支劲旅集结于此,为争夺全运会正赛入场券展开对决。经过7天21场的激烈比拼,四川、江苏、上海、湖北队成功出线。丹东作为篮球之城,多年来,不仅培养了数名优秀篮球运动员,还承接多场国家级篮球赛事,更是曾经沈部女篮的主场,一直备受中国女篮教练员及球员们的关注和喜爱。此次比赛,丹东的老朋友——上海队主教练展淑萍带队来到东港,重回故地,兴奋之情难以言表,“当听说分组来东港的时候,心情特别激动,借着比赛的机会,见到了多年没见的老朋友。”“对于我个人和以前的沈部女篮,包括这一次的上海女篮来说,丹东和东港都是‘福地’。”展淑萍感慨道。1997年,展淑萍正式担任沈部女篮主教练,曾率队在丹东取得多项荣誉。“1999年全国女篮甲级联赛打主客场的巡回赛,前四名球队在这儿打,我们在东港提前一轮就拿到了冠军;2011年WCBA联赛总决赛在丹东体育馆打了5场,最后我们战胜了有强力外援的广东女篮,当时沈部女篮是全华班。”谈起与丹东的故事,展淑萍回忆满满。丹东不仅见证了冠军球队的诞生,还与沈部女篮“血脉相连”。“丹东球迷在我心里是沈部女篮夺冠的第六人,当时的体育馆比较冷,丹东球迷给了我们鼎力支持,无论哪场比赛,都场场爆满。每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球迷的呐喊和助威都给了我们无穷的动力。对于所有的球迷,非常感谢大家,也希望大家在喜欢篮球的这条路上继续支持中国女篮。”展淑萍说。这次重回丹东,见到了曾经的老朋友们,展淑萍倍感亲切。如今东港的巨变让展淑萍出乎意料,“这次来到东港,觉得跟1999年相比,变化特别大。大城市有的店,东港都有,吃住行都很便利,而且一路的风景也很美。”8月16日晚,展淑萍带领上海队完成资格赛的最后一场比赛,成功拿到全运会入场券。对于接下来的比赛,展淑萍有着清晰的规划,“此次我们上海女篮肩负着三人篮球和五人篮球的全运会任务,这两个项目我们更侧重于三人篮球,五人篮球比赛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出线,现在已经达到了。因为我们有4名球员去参加三人篮球,所以出线以后,我们的目标就是锻炼年轻球员,力争取得好成绩。”在展淑萍的球队中,队长黄靖是WCBA现役年龄最大的球员,有着20多年篮球职业生涯的她在很多城市打过比赛。回想十多年前来丹东打比赛的经历,她至今印象深刻,“我们当时住的酒店对面就是鸭绿江,丹东历史悠久,这座城市坚韧的民族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无惧年龄、依然在篮球场上勇猛拼搏的黄靖得到很多丹东球迷的关注。“很感谢丹东球迷一直以来对我的喜欢和支持,我希望能将自己对篮球的热爱一直延续下去,也希望年轻的篮球爱好者能将自己热爱的生活、工作坚持下去。”黄靖对丹东篮球爱好者们鼓励道。此次比赛,贾楠作为新疆队主教练带队回到丹东。“时隔7年再次回到丹东,很亲切,又找回了曾经的感觉。”贾楠说,丹东的球迷对篮球还是一如既往地热爱。丹东球迷懂球,也会看球。希望丹东能多承办篮球赛事,让我们也能多回丹东这个“福地”。此次全运会资格赛,很多曾经在丹东打过客场比赛的教练和球员,又找回了曾经的熟悉感,从城市环境、气候、美食等多方面称赞丹东。“丹东气候宜人,很舒服。东港的美食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之前在丹东客场比赛的时候,每次来都会吃到新鲜的东港大草莓,东港大黄蚬子也非常鲜。”提及对丹东的印象,江苏队主教练陈晓佳赞不绝口。此次比赛,陈晓佳既是教练员,又是运动员。虽然年龄较长,但在赛场上,她依然发挥稳定,是球队的核心。在8月12日对阵四川队的比赛中,她凭借出色的三分球提升了队伍士气,但也是在那次比赛中受了伤。此后,虽然不在赛场上拼搏,但她依然在场边指挥。“这次我们队来到丹东,也收获了不少丹东球迷,感谢他们的关心和支持。”此次比赛,作为东道主,东港张开双臂热情地欢迎每一支球队,保障教练员、球员及工作人员的饮食安全、比赛秩序等。这个国家级赛事集聚很多篮球名将,在为丹东球迷呈现精彩赛事的同时,也让丹东得到中国女篮的关注和赞许,他们将美好的丹东印象深刻在脑海里。记者:张瑞刘海东于上茹
    08/20
  • 丹东“海事蓝”守护特教孩子水上安全
    “救生衣是我们在水中的保护铠甲!”志愿者托着橙色救生衣走到学生中间,通过手语配合实物演示,详细讲解救生衣的穿戴方法。在哑语老师的协助下,志愿者们为每个孩子试穿,“肩带要像小书包一样调整,卡扣要听到‘咔嗒’声才安全。”当看到志愿者老师演示落水后救生衣如何让身体浮起,孩子们纷纷用手语比画出“安全”“谢谢”,现场洋溢着温暖的互动氛围。日前,丹东海事局青年志愿者团队带着专业知识与爱心关怀,为听障、视障学生量身定制水上安全课程,通过触觉感知教学、互动体验和爱心捐赠,为孩子们点亮水上安全的灯塔。据了解,此次活动是丹东海事局“水上安全进校园”系列活动的特殊专场。针对特殊教育群体,志愿者团队提前研发触觉教具,设计哑语同步教学方案,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跨越感官障碍。活动现场变身“可触摸的安全课堂”,志愿者创新采用触觉感知教学法,将抽象的航海安全知识转化为具象化教具。当老铁山灯塔模型传递到孩子们手中,凹凸的塔身纹路、可旋转的灯室结构,让孩子们通过指尖触摸感受“海上明灯”的守护意义。志愿者蹲下身耐心讲解:“这座灯塔已经守护航道120多年了,就像我们守护大家的安全一样。”孩子们轻轻抚摸着灯塔顶部的玻璃罩,嘴角泛起微笑:“原来灯塔的光,是这样温暖的形状。”记者:王卢莎
    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