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丹东2幅佳作亮相2025国家农民画大展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大地绘彩——2025年农民画大展”在国家博物馆盛大启幕。本次展览以“乡村活力・时代精神”为核心主题,通过“叙民俗”“展农事”“焕新貌”三大特色单元,集中呈现全国农民画创作的丰硕成果,为观众搭建起一扇感受乡村文化魅力、触摸时代发展脉搏的艺术窗口。在本次大展中,辽宁共有9幅作品脱颖而出,成功入展国家级艺术殿堂。其中,我市选送的2幅东港农民画作品《渔港欢歌》《丰收时节晒鱼忙》凭借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浓郁的地域特色,荣获入展资格,生动彰显丹东群众文化创作的蓬勃生机!丹东入展作品展示《渔港欢歌》作者:郭风鸣《渔港欢歌》表现清晨码头丰收的盛景,人物线条粗犷豪放,色彩明艳浓烈,大胆随心,充分体现辽东新农民的奔放和爽朗。《丰收时节晒鱼忙》作者:秦秀娟这幅作品采用平面画法,色彩艳丽丰富,人物生动夸张。一筐筐渔货被抬上沙滩,竹篓在沙地上晒出一片五彩的希望。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12
  • 立冬时节奔赴丹东
    当立冬的风轻拂辽东,丹东还未换上银装素裹,正被百年银杏铺成金色海洋。这是秋与冬的邂逅,街头鎏金,山间颜色未褪,振八街枫色正艳,暖泉氤氲伴烟火滋味,是捕捉最后一抹秋韵的最佳时节。冷意初现时,丹东的温暖从不缺席。钻进街头小馆,一碗热气腾腾的朝鲜族汤饭咕嘟冒泡,搭配软糯的打糕或鲜香的黄蚬子、米肠,暖意从舌尖蔓延到全身,这是属于边城的烟火熨帖。丹东的草莓,生来便带着几分北境的浪漫——硕大、饱满,红得深沉,甜得浓烈。摘下一颗,指尖都沾染草莓的香甜;还有草莓糖葫芦,是冬日里的甜蜜二重奏。不必等大雪,立冬的丹东刚好集齐秋的绚烂与冬的清宁。📍立冬丹东必体验:1.打卡九纬路、七经街、六纬路百年银杏大道,定格昼夜双景的金色浪漫2.漫步鸭绿江断桥,解读红色历史3.泡东汤温泉/五龙背温泉/北黄海海水温泉,解锁暖汤养生局4.品尝朝鲜族汤饭、海鲜烧烤、羊汤、杀猪菜,暖心暖胃5.准备好味蕾享受丹东草莓的甜美6.逛安东老街,与老安东热情相拥这个立冬,别错过丹东的“最后一抹秋黄”,赴一场不负时光的初冬之约!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12
  • 聚焦海上安全,压紧压实责任链条
    今年以来,丹东海事、海洋与渔业、农业农村、边海防等多部门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加强“协同联动、同频共振”,健全多级协调机制,强化跨部门联动,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联合处置”,全面防范商渔船碰撞、涉客船舶等重大风险,全力守护辖区水域安全形势持续稳定。海事部门针对大东港水域等商渔船碰撞高风险区,加密巡航执法力度,累计开展高风险水域巡航51次,形成“严查严管”的高压态势。推动数字化手段与海上安全管理深度融合,推进商渔船碰撞高风险警示区、公共航路数据在电子海图终端应用,累计向1100艘次商船提供安全警示信息5000余条次。通过甚高频公共频道(VHF16)点验船舶值班值守情况,商船应答率达100%,有效打通“船岸沟通”壁垒。丹东海事局聚焦风险防控,优化VTS值班人员配置,落实专台专人盯防举措,盯紧盯牢通航密集水域等碰撞高风险区域,督促商船落实“早、大、宽、清”要求,科学避让作业渔船。严格落实商船抵港前、离港前,商渔船防碰撞安全提醒信息送达船长要求,督促商船在开航前召开安全会议,研判航线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接下来,海事等部门将持续深化“商渔共治”机制,完善智慧海事监管系统,强化开渔等重点时段保障,推动海上安全治理能力再提升,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记者/李杰童仕东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12
  • 民族风情润基层
    11月5日19时,由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承办,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表演的“民族风情润基层欢歌乐舞暖民心”朝鲜族歌舞乐器专场演出在安东老街举行。本场演出共呈现13个节目,涵盖民族器乐、歌舞、独奏等多种形式。《农夫歌》以传统器乐拉开序幕,《呼拉里+化蝶》融合伽倻琴韵律与经典旋律,《金达莱盛开的地方》则以特色舞蹈压轴亮相。整场演出兼具民族艺术韵味与群众亲和力,展现出浓郁的朝鲜族文化特色。演出深入基层,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看,现场气氛热烈。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也传递出文化惠民的浓浓暖意。记者:刘海东
    11/12
  • 十五运再传捷报 丹东姑娘崔晓桐、吕鑫阳摘金
    11月11日,十五运会赛艇项目迎来最后一个比赛日。在前一天摘得2枚金牌后,辽宁赛艇队再传捷报——奥运冠军崔晓桐携手队友吕鑫阳,以5分17秒30的优异成绩,获得女子双人单桨项目冠军!这也是崔晓桐个人的第3枚全运会金牌!丹东籍奥运冠军崔晓桐——丹东籍奥运冠军。2007年,13岁的她被丹东海校教练发掘,2007-2021年间历经数年的努力拼搏,终于圆梦东京,和队友陈云霞、张灵、吕扬以6分05秒13的成绩夺得冠军,并创造了该项目世界最好成绩,这也是继2008年后中国在该项目上再次问鼎。今年,崔晓桐重返单桨赛场,与丹东海校年轻队友吕鑫阳携手组队。两人在5月的全国赛艇冠军赛(第二站)斩获女子双人单桨冠军。来到十五运赛场,两人的状态依旧出色,预赛和半决赛均以较大优势获得小组头名。在决赛中,崔晓桐/吕鑫阳延续出色状态,如愿摘取这枚金牌。至此,十五运会赛艇项目比赛落幕。辽宁赛艇队在男子轻量级双人双桨、女子单人双桨、女子双人单桨3个项目上获得3枚金牌,出色完成征战任务。更为欣喜的是,辽宁赛艇队不仅有崔晓桐、孙满等功勋卓著的老将老当益壮,更有李亚伟、王思璇、吕鑫阳等冉冉升起的年轻运动员闪亮登场!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11
  • 我市举办2025“暖冬乐购季”暨“双11”系列促消费活动
    2025“暖冬乐购季”暨“双11”系列促消费活动于11月10日至30日举办。活动由市政府主办,市商务局、振兴区委、振兴区政府共同承办,以“品质消费、惠享暖冬”为主题,打造多维度消费场景,全面激发消费潜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11月10日至11日,活动主会场在振兴区九纬路银杏大道,以全民参与、全城联动的热烈氛围拉开“暖冬消费季”序幕,在百年银杏树下,打造一场集购物、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消费盛宴。线下消费模块:推出“重点商贸流通企业精品推广季”,全市重点商贸企业将集中推出37项促销活动,以“好货不贵”为原则,通过打折促销、换新政策等多重形式,满足市民多元化消费需求。电商直播模块:依托“丹鲜直达·云购优品”电商直播节(同时也是辽宁省第六届电商直播节丹东站活动),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数字消费新动能”主题,组织千场直播活动。东港海鲜、户外运动装备、柞蚕丝服饰、家居产品等本地特色产品将集中上线,以直播矩阵助推“丹品出丹”。参与电商直播企业促销活动信息汇总表:记者/刘响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11
  • 为民生 解民忧——政风行风热线冬季温暖在线
    2025年,市融媒体中心深度整合民生新闻热线资源,进一步强化了民生新闻栏目的服务和舆论监督功能,形成了广播、电视、报纸、新媒体等多平台联动的传播格局,为搭建政府与市民沟通桥梁、提升党媒公信力发挥了重要作用。融媒互动传播服务监督务实《政风行风热线》是我市最具影响力的老牌民生舆论监督节目,搭建政府与市民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每年解答和解决群众疑问4000余件。2025年,市融媒体中心深度整合广播、电视、报纸和新媒体的民生热线资源,形成全媒体互动格局。其中,广播《12345政风行风热线》栏目利用直播互动特性,邀请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走进直播间,就热点线索和问题在线解疑释惑、初步回应关切、承诺解决时限;电视《第一传媒》栏目当日跟进,播出深度调查报道,每晚6点深度解析呈现核心事实;《丹东日报》《鸭绿江晚报》的“融媒热线”专版,刊发详尽的背景分析、部门回应解读、解决方案追踪等专题报道;智慧丹东APP等新媒体平台同步赋能,进行碎片化、可视化二次传播与互动引导。持续追踪报道,推动问题解决。针对“月亮岛和锦江山健身器材亟需维修”这一市民反映的热点问题,记者通过现场报道、居民访谈、反复与城建部门沟通协调,最终促成问题解决,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市民满意度显著提升;通过建设性舆论监督,群众反映强烈的安东老街门前电动车无序通行、仁忠街道路破损、天后宫社区15号楼垃圾滞留、五道桥护坡墙漏水等公共利益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发起“凡人善举我的心愿”新闻行动,为宽甸“爸妈爱心食堂”筹集物资,并邀请联勤保障部队第966医院专家医疗队专程前往“爸妈爱心食堂”为困难老人义诊,赢得社会赞誉。截至10月底,《政风行风热线》今年累计受理热线问题3566件,涉及城市管理、交通出行、消费维权、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此外,还与相关部门建立督办问题管理工作机制,促进难点问题得到有效响应。紧跟民生热点搭建沟通纽带为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市融媒体中心民生新闻部主动出击,对市民反映的各类民生热点问题进行了及时跟踪与推动解决,通过一篇篇新闻报道展现了相关部门的办事效率与服务意识。通过一条直播间市民电话反馈线索,记者敏锐地捕捉到,居住在花园河周边的市民长期依赖“石墩桥”通行,存在安全隐患与不便,对此及时进行了问题追踪,推出“花园河‘石墩桥’”系列报道。记者的积极跟进,引起了市区两级城建部门和属地街道的重视,最终由花园街道办事处和花园街道商会牵头出台了问题解决方案。系列报道详细记录了花园河便民桥建设从民意需求、筹划审批到破土动工的全过程,尤其突出了基层社会组织主动担当、企业积极出资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政府相关部门高效审批的支持力度。通过后续报道,记者实时传递了花园河便民桥工程进展。整组报道脉络清晰,成功塑造了从“问题石墩”到“安全新桥”的积极叙事,不仅有效推动了民生实事的解决,更传递了社会各方协力共建、守望相助的正能量,架起了一座连通民心的“连心桥”,彰显了“马上就办”精神在基层的扎实落地与深厚情怀。针对兴八路路灯杆腐蚀开裂存在的安全隐患,热线报道后,市城市环境服务中心路灯管理所迅速响应,立即组织施工,完成了老旧灯杆的拆除与新杆的安装调试,消除了市民担忧,获得了群众好评;面对八旬老人肖女士因行动不便无法补办社保卡的困境,市社保中心启动社银合作上门服务机制,联合银行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为其办理,解决了老人的燃眉之急。类似这样的报道,不仅展示了个性化、人性化服务的推广与应用,更传递了政务服务“温度”,树立了良好的职能部门形象。不久前,元宝区中宝家园小区的居民代表将一面印有“滴水之恩润心田热线架起连心桥”的锦旗送到了市融媒体中心,感谢民生新闻部记者此前帮助小区高层住户解决了用水难题。从一泓清水,到一面锦旗,一篇篇民生新闻报道的背后,既有市民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困扰,也有城市治理中的共性难题,市融媒体中心始终坚持以民生为导向,将群众的急难愁盼当作自己的事,用心、用情、用力推动问题解决。聚焦供热诉求推动“马上就办”10月31日,《政风行风热线》推出供热季特别策划《走进社区问冷暖》,邀请市住建局、市供热办及金山热电、宏达热电等我市两家主力供热企业负责人走进直播间,集中发布了全市供热准备情况,包括维修改造进度、热态试运行安排等。节目不仅汇报成绩,更注重主动预警和知识普及。通过供热企业介绍初期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引导用户做好自查,及时将一部分可能发生的投诉纠纷化解在事前,体现了服务的主动性与前瞻性。职能部门和企业相关负责人现场接听热线电话,并当场承诺办结时限。快速响应,展现“马上就办”速度。针对节目中受理的供热问题,记者第一时间与市住建局及金山热电、宏达热电等企业负责人,深入社区、居民家中现场办公。青年大街孙女士家顶楼排气阀损坏、福寿西路5号楼供热管道保温层破损、山水龙城小区因维修供热管道开挖的路面未及时恢复、绿丹江苑小区因施工导致的道路恢复问题等,均在记者采访报道推动下得到快速响应和处置。金山热电“接诉即办”的效率,宏达热电在山水龙城小区现场向居民郑重承诺“只要雨停,五天内完成修复,保证大家正常出行”,均通过镜头真实呈现,彰显了相关部门和企业直面问题、立行立改的态度。闭环报道,凸显媒体监督实效。从问题反映到现场勘查,从责任方承诺到维修落实,再到居民反馈,民生热线平台进行了全链条、闭环式的跟踪报道。不仅报道了问题本身,更着重展现了问题的解决过程与最终结果,如为裸露管道“穿新衣”、宏达热电制定并公布路面修复计划与时间表等,让民生“堵点”“难点”疏通的完整过程得以全面展现。举一反三,促进工作系统性改进。报道中,相关企业不仅就事论事解决问题,还主动承诺开展排查,提升了建设性监督的深度与价值。《走进社区问冷暖》主题策划通过后续的供热问题系列报道,为供热季构建了“媒体搭桥——部门响应——问题解决”的高效沟通与处置闭环。记者/周晓明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11
  • 振兴区举行2025冬季机械化除运雪演练
    11月7日,江宁路与黄海三街交汇处机械轰鸣,振兴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光大生态技术有限公司举行2025冬季机械化除运雪演练。演练围绕“专业化、机械化、系统化”作业要求,设置“机械协作、人机配合、全流程复盘”三个核心环节,检验除运雪人员、机械设备准备情况,为保障今冬明春除运雪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演练伊始,各类除运雪车辆进场,人员配备专业化装备编组作业,实现快速集结。在模拟“雪情”环节,雪刷车开路,雪板车跟随,机械与人员配合作业,全面展现“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科学除运雪模式,确保达到“雪中路通、雪停路畅”的作业要求。本次演练,参练人员达150余人,撒布机、雪刷车、雪板车、自卸车、铲车等车辆60余台,共演练除运雪预警、撒布融雪剂、机械除雪、人工除雪、运雪等五项内容,达到了预期目标。记者/宋永昆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11
  • 从“民生痛点”到“幸福起点” 文明实践惠及千家万户
    连日来,我市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下沉一线访民情、解民忧,在破解民生难题中厚植文明底色,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聚焦民生痛点精准破解“急难愁盼”市文明办将群众关切的民生诉求作为文明实践核心任务,统筹推动各地各部门靶向施策、合力攻坚。凤城市凤山街道天河湾D区供热管道老化漏损,影响700余户居民冬季取暖,街道联合住建部门增派10余名抢修人员昼夜施工,彻底修复。振安区珍珠街道长祥大院商铺漏雨、墙体霉变,街道协调通信、电力等部门清除施工障碍,根治渗漏顽疾。元宝区广济街道县前街7号楼突发燃气泄漏,社区24小时内完成抢修处置,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以实干守护群众安宁。心系特殊群体织密文明保障网络针对“一老一小”、留守人员等重点人群,各地在专项行动推动下构建精细化服务体系。宽甸县虎山镇联合卫生院开展“家门口”免费健康体检,为60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普及慢病防治知识,让“老有所医”落地见效。八河川镇组建“暖心送饭队”,基层干部与志愿者为独居、留守老人送餐上门,用热饭传递文明温度。东港市新城街道联动多部门,对学校、幼儿园、养老院开展安全专项排查,检修校车、整改隐患4处,筑牢“一老一小”安全防线。深化实践融合提升文明服务温度市直机关工委组织68家市直单位2000余名党员干部,开展“银杏染秋·清扫扮城”活动,清理社区卫生死角,扮靓城市颜值。振兴区临江街道东昇社区入户走访发现外墙脱落隐患,迅速设置警示标识并推进维修,数日内消除高空坠物风险。宽甸医保中心开展“医保宣传进集市”活动,用“家常话”解读政策,发放资料2000余份,协助10余名群众缴费,让惠民政策直达基层。截至目前,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深入社区、村屯一线6480人次,累计解决群众诉求2014个,299个问题纳入整改计划有序推进。下一步,市文明办将持续深化“深入基层服务群众”行动,健全多部门联动协作机制,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推动文明实践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更惠民生,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注入坚实温暖的民生底色。记者/赵硕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10
  • 冬季温暖在线 叩门问需解民忧
    11月8日至9日,我市组织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机关干部深入结对社区,走进千家万户,开展为期两天的“访民问暖”活动,精准对接群众冬季生活需求,切实解决基层“急难愁盼”问题。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机关党员干部走进结对帮扶的元宝区金山镇天泽社区、馨悦社区,重点走访低保户特困家庭、残疾人、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关注群众御寒物资储备情况,对棉衣、棉被等物资短缺的家庭进行登记备案,确保及时对接帮扶。11月8日是记者节,市融媒体中心的记者编辑走进元宝区爱民社区,暖心走访摸实情,精准排查解难题,践行新闻工作者的初心使命。市医保局干部走进元宝区朝凤社区,及时发现多处供暖管线问题,协调施工企业当天解决,面对面宣讲政策、答疑解惑,建立精准“民情台账”。市住建局机关干部来到振兴区桃源社区,重点排查供暖温度不达标、管道老化破损、供暖设备故障等问题,仔细记录每户供暖情况,现场解答群众疑问,及时协调供热企业快速解决问题。同时,市住建局通过新闻媒体再次公布供热管理部门及主要热电企业24小时服务电话。供热管理部门及主要热电企业24小时服务电话丹东市供热办:3823456振兴区住建局:2237309元宝区住建局:2865827振安区住建局:2891318高新区规划建设局:2596537丹东金山热电公司:2585000丹东宏达热电公司:96396见习记者/葛怡鸣记者/李杰刘海东吴琼宋永昆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