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放丹东
- 三年行动·首战之年【三年行动·首战之年】13名丹东选手出征全国技能大赛【三年行动·首战之年】投资1.2亿元!丹东又开工一家“智能工厂”【三年行动·首战之年】我市两家企业亮相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三年行动·首战之年】收入1334万元!圈了“粉”又赚了钱!【三年行动·首战之年】重磅方案公布!事关“丹东蓝”【三年行动·首战之年】快递进村,“桃”你欢心【三年行动·首战之年】丹东纺织服装及新材料专精特新企业赴大连考察交流【三年行动·首战之年】上半年就业成绩单出炉三年行动·首战之年|1至7月成绩单来了!【三年行动·首战之年】东港:抢抓项目建设“黄金季”【三年行动·首战之年】元宝区:快马加鞭推项目聚力跑赢“后半程”【三年行动·首战之年】第六届进博会招商路演在我市举办【三年行动·首战之年】合作区:以科技自立自强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三年行动·首战之年】振兴区:聚力大项目筑牢“压舱石”【三年行动·首战之年】勾画“耕海牧渔”新蓝图【三年行动·首战之年】振安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三年行动·首战之年|拼多多电商直播基地入驻丹东【三年行动·首战之年】丹东2例智慧农业典型案例在全省推荐推广【三年行动·首战之年】丹东6个项目获辽宁省科学技术奖【三年行动·首战之年】宽甸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不停步”,项目建设“不换档”【三年行动·首战之年】可容纳1600名学生!新区实验中学8月底交付使用三年行动·首战之年|社零额增速全省第一【三年行动·首战之年】85.1亿元!增速全省排名第三【三年行动·首战之年】技能大赛展风采“工匠精神”筑未来三年行动·首战之年|上半年全市开复工330个项目【三年行动·首战之年】上半年引进国内资金项目446个三年行动·首战之年|企业开办“掌上办”动动手指就可当老板【三年行动·首战之年】工业展览馆开馆啦!地点在→三年行动·首战之年|丹东两家企业上榜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三年行动·首战之年】就业保障托起群众“暖暖的幸福”【三年行动·首战之年】丹东7家企业亮相2023年中国国际数字和软件服务交易会【三年行动·首战之年】“赶考”数字化【三年行动·首战之年】这场盛会在丹东举办,事关中国小浆果产业发展【三年行动·首战之年】合作区重点项目建设蹄疾步稳【三年行动首战进行时】辽宁省丹东市:心中有方向脚下有力量【三年行动首战进行时】辽宁省丹东市:细处着眼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三年行动首战进行时】辽宁省丹东市:服务为先项目建设加速“奔跑”【三年行动首战进行时】辽宁省丹东市:加快建设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三年行动·首战之年】丹东市第三届“振兴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开赛【三年行动·首战之年】央企进丹东|宽甸:打造央地合作新标杆【三年行动·首战之年】丹东地工产品进京参展推介【三年行动·首战之年】宽甸经济开发区:用真功夫打造“硬核”发展环境【三年行动·首战之年】丹东组团亮相中国最大电子商务博览会【三年行动·首战之年】完善硬设施提升软实力【三年行动·首战之年】丹东市京津冀科技招商推介活动在京举行【三年行动·首战之年】凤城:科技创新重构柞蚕产业链【三年行动·首战之年】百亿产业园建设正酣【三年行动·首战之年】东港旅游后备箱产品“倾巢出动”【三年行动·首战之年】振兴经济开发区:蹄疾步稳“加速跑”【三年行动·首战之年】振安区:“携企入校”蓄势能【三年行动·首战之年】抢占数字化新赛道【三年行动·首战之年】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三年行动·首战之年】告别半年闲!丹东这个宝藏小镇唱响旅游“四季歌”【三年行动·首战之年】纺织服装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三年行动·首战之年】浓浓“烟火气”激活“夜经济”【三年行动·首战之年】辽宁丹东与通化签署深化全方位合作框架协议【三年行动·首战之年】辽宁省丹东市:34家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三年行动·首战之年】点燃科技创新“新引擎”【三年行动·首战之年】进口商品落地加工产业园招商启动推动互市贸易创新发展【三年行动·首战之年】现代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建设正酣【三年行动·首战之年】深耕仪器仪表产业推动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之年】合作区入选省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三年行动·首战之年】音响巨头加码投资城市彰显开放“磁吸力”【三年行动·首战之年】城市宣传推介亮相辽宁省文化产业招商洽谈会【三年行动·首战之年】丹东纺织服装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三年行动·首战之年】突破“卡脖子”难题!丹东这一产业前四个月产值同比增长30%【三年行动·首战之年】做足“数字赋能”文章提升核心竞争力06/14
- 工业经济稳提升 育新提质补后劲进入三季度,丹东市振安区工业经济增速保持平稳增长态势,8月份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亿元,同比增长9.5%;1—8月份全区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3亿元,同比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左右。今年,振安区共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项目30个,22个项目实现开复工,开复工率73.3%,12户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7月份实现产值20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亿丰服装和日邦纳米两个新建项目均于5月底开工建设,目前正在进行基础楼体建设,两个项目分别完成固定投资投入2636万元、2160万元;依璐服饰项目二期工程已经封顶,完成固定投资投入1000万元。进入三季度,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走访调研华日理学、宏德蜡烛、康宁药业等20余户规模企业,现场协调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在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上专门听取全区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汇报,就三季度工业经济运行等工作安排提出具体要求。今年以来,振安区对企业统计队伍培训工作进行了部署落实,采取多对一现场交流的形式,逐个镇街开展企业统计员队伍培训工作。截至目前,6个镇街48户规模企业已全部完成培训。此外,该区通过校企合作强化人才引进,今年多次开展“携企入校”活动。7月举行了“双百日”专项活动专场招聘会,累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90人。振安区将深入挖掘下半年存量企业和增量项目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工业经济运行形势预测预判,进一步发挥好有效投资对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支撑作用,持续跟踪10个百企百亿技改和19个投资5000万以上的工业项目,落实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促进项目尽早投达产,不断做大净增量,为全区工业经济发展补足后劲。记者:姜慕馨09/20
- 【三年行动·首战之年】13名丹东选手出征全国技能大赛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将于9月16日~19日在天津市举办辽宁省共选派142名选手参加丹东市技师学院和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派出13名丹东选手参加数控铣、烘焙、机器人系统集成网络系统管理、珠宝加工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供应链管理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共8个赛项的角逐全国技能大赛是国内范围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技能盛会担负着集中选拔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的重任记者/王玉09/18
- 辽宁省丹东市:数字赋能 建智慧矿山位于丹东市振安区同兴镇的辽宁五龙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拥有采、选综合生产能力的黄金矿企。5G数字化调度指挥中心全天候监测矿山生产。智能操作车间里,选矿厂浮选机加紧生产。作为丹东市政府强力打造的重点生态环保开发项目,近年来,五龙矿业全面加强智慧矿山建设,不断加快采选工艺流程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与设备,先后与中国移动、华为、东方测控、沈阳煤科院等企业单位达成合作,融合物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云计算等5G及相关电子信息领域配套设置,以5G工业定制网络为载体,打造“金矿采、选”全产业链智能工业模式,逐步实现生产安全可控、生产过程高效、生产成本可控、生产数据在线、经营数据透明、管理决策智能,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行业一流的矿山企业,推动完成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矿山生产经营融合应用和企业数字化转型。作者:宋永昆09/18
- 【营商】窗口提效能 群众“少跑腿”“办事流程一次告知、群众业务一次办好,不仅极大地提升了百姓办事体验,更是将基层窗口工作人员从一遍又一遍的政策解释、情况说明中解放出来,腾出了更多精力办理业务。”9月13日,元宝区政务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李白晶向记者表示。为进一步推动基层减负,让办事群众体验“最多跑一次”“一次办好”的优质服务,元宝区政务服务中心坚持把推进基层减负与提高服务效能结合起来,在窗口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在元宝区政务服务中心,每个综合窗口都配备了便利贴,方便群众记录办理事项所需的准备材料、办事地点和联系电话等信息,不明白的问题还会由专人进行解答。如果涉及不在大厅办理的业务,窗口工作人员会积极地帮助办事群众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联系,问清相关事项的办理流程、所需材料、办事地点和联系方式等,在为群众办事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提高了基层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下一步,元宝区政务服务中心将继续秉持“一切为了企业和群众、一切方便企业和群众”的工作理念,主动践行“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最大程度利企便民”的工作要求,着力在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上下功夫,以热情、贴心、周到的服务接待每一位办事的企业和群众。记者/李雯琪09/15
- 金牌“店小二”助力项目建设提速9月11日,在位于丹东市同兴镇的丹东新臣服装有限公司新建厂房项目现场,1.5万平方米厂房和1万平方米员工宿舍已进入屋顶铺装阶段,内部装饰和外部装修同步进行。项目10月份竣工投产后,将年产成衣300万件,年产值达1.5亿元,安置就业1500余人。今年以来,同兴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选派金牌“店小二”,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的全周期贴身服务机制,围绕全年重点项目精准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截至目前,项目专班已帮助9家企业办理了项目手续。记者:宋永昆09/14
- 推进知识产权工作 赋能高质量发展连日来,辽宁省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合作区分局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工作,鼓励创新、强化保护、促进运用,力求把知识产权打造成为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深化暖企举措,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市场监管部门聚焦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渠道不顺畅问题,向辖区企业宣传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创新主体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积极性,全力支持企业专利质押融资贷款项目。精准发力促进企业产品竞争力提升,科学引导企业推进高价值专利转化。开展2023年国家专利产品备案和密集型产品认定工作。专利产品备案是一项促进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参与备案的企业而言,可以通过专利产品备案获得《备案证明》,作为消费决策参考,也可以在相关项目申报中作为产品技术先进性和专利市场效益的有力证明,获取有关的政策支持。切实提高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和竞争优势。动员辖区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知识产权突出的企业申报国家级优势企业、示范企业,并对新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分别给予2万元、1万元奖励。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是对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等方面工作突出授予的荣誉,也是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高度评价。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荣誉称号,不仅可以获得国家予以的奖励及政策支持,还可以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和高效益运用,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鼓励专利权人积极申报第三届辽宁省专利奖。为激发丹东市创新主体的申报积极性和创新活力,鼓励企业争创省级专利奖项,对获得辽宁省专利奖一二三等奖的专利权人,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2万元奖励。记者:王俊09/13
- 辽宁省丹东市:深耕长三角客源市场 强化旅游对口合作9月3日至8日,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组织全市相关县区、重点旅游企业赴南京、上海、扬州等长三角城市开展旅游宣传推介,强化对口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丹东旅游品牌影响力,开拓重点旅游客源市场。在“秋染丹黄畅游辽宁”辽宁文化和旅游南京、上海秋季推介活动中,我市面向当地重点旅行商和市民游客着重推介了“中朝边境主题游、国道G331自驾游、丹东秋季深度体验游”三条主题线路。三条线路串联了鸭绿江断桥、抗美援朝纪念馆、虎山长城、银杏大道、凤凰山、大梨树、东汤温泉、天桥沟、天华山、大孤山、北黄海温泉等众多丹东知名旅游景区,全面展示了我市“边境、红色、生态、温泉、江海、乡村”六大精品旅游资源体系。南京、上海两地市民对“中朝边境”“鸭绿江”“丹东草莓”“丹东海鲜”等旅游特色标签认知程度较高,对沈阳、大连、丹东所构成的辽宁旅游“金三角”的知晓程度也较高。此次推介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当地市民来丹旅游的热情和意愿。在南京、上海推介活动现场,经过深入交流洽谈,我市与途牛旅游网、携程旅行网达成合作意向,两大全国知名在线旅行商将上线丹东旅游特色定制线路。上海春秋旅行社总部及大连分公司也与丹东地接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将陆续向丹东输送游客。扬州是我市对口合作城市,两市文化旅游交流密切,成效突出。9月8日,我市组织在扬州召开“丹东—扬州旅游交流推介会”,邀请10余家意向开拓东北旅游市场和丹东旅游市场的当地重点组团旅行社负责人参会,开展精准洽谈对接。在全面推介特色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基础上,我市着重针对“扬州60周岁以上老年人来丹旅游享受8家重点景区优待”和“9月13日丹东至扬州航线开通”两项利好当地旅游市场的政策和内容进行宣讲。当地旅行商表示,将借助两地航线开通契机,研究推出丹东特色旅游产品线路,尽快达成两市旅游业界合作,为丹东输送更多游客。我市地接旅游企业配合航线开通,面向扬州旅行商推出精华游线路“买一赠一”。推介会现场,丹东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与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签署了《丹东——扬州深化文化旅游合作框架协议》,两市文旅部门将持续加强双方在文化、旅游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保障机制,推动两市文旅交流合作迈向新的台阶,取得更多硕果。记者:宋玉刚越09/12
- 【三年行动·首战之年】我市两家企业亮相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9月2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我市两家企业参加了此次服贸会。本次服贸会以“开放引领发展,合作共赢未来”为主题。展会期间,我市参展的金娱乐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得到了国内外众多媒体及客商的关注。金娱乐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围绕电商品牌战略咨询服务、新媒体推广运营服务、自建同城地域性电商平台“线上丹东”等进行了展示分享;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线上参展方式,展示了选煤厂全流程自动控制系统、选矿全流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露天矿GPS车辆智能调度管理系统等新技术。记者/王洪满09/11
- 【三年行动·首战之年】投资1.2亿元!丹东又开工一家“智能工厂”9月7日,随着打桩机启动作业,丹东海合谷实业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线扩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海合谷智能化生产线扩建项目是合作区今年重点项目之一,位于江湾工业园区丹东海合谷实业有限公司内,占地面积20亩,包括新建厂房2座、研发楼1座及相关配套设施等。项目总投资1.2亿元,计划新增24条智能化吊挂生产线,配套智能化MES软硬件系统,利用工业互联网技术赋能服装生产线,打造“智慧工厂”。“合作区管委会为项目配备了‘管家’,从准入手续办理到各类评审、协调全程介入,帮助项目顺利开工建设。”丹东海合谷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为确保该项目早建成、早投产,合作区全力通堵点、连断点、破难点,落实服务专员、代办、交办等机制,真正做到“企业动嘴、政府跑腿”。如今项目顺利开工,合作区将全力协助企业抢抓施工黄金期,严保工程质量,确保项目如期推进。据了解,该项目预计2024年12月投产,可实现产能提升30%以上,缩短产品交付期20%,效率提升35%,成本降低15%。达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增加40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000余人,新增税金200余万元。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