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辽宁省概况
    辽宁省是中国东北地区南部的沿海省份,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南临渤海、黄海,隔鸭绿江与朝鲜为邻,东南隔海与日本相望,东、北、西三面与吉林、内蒙古、河北等省区接壤,靠近俄罗斯,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要冲,是中国东北地区进行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的重要通道。辽宁省总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171万,有汉、满、蒙古、回、朝鲜、锡伯等民族。全省有14个省辖市,44个县(市)。省会设在沈阳市。辽宁省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为714.9毫米,年平均气温4℃~10℃。全年无霜期约140~200天。辽宁省大陆海岸线长2178公里,约占中国的12%。东部山地丘陵区为辽宁省主要林区;西部山地丘陵区东缘的临海狭长平原,习惯上称为“辽西走廊”,是中国东北地区沟通华北地区的主要路上通道,中部辽河平原是东北平原的一部分,由辽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辽宁省主要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辽宁省自然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藏100多种,探明储量的有64种,其中铁、硼、菱镁石、金刚石、滑石、玉石、溶剂灰岩等矿的储量均居中国首位。辽河油田是中国第三大油气田,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占中国的15%和10%。辽宁省除盛产水稻、玉米、苹果、白梨、花生等粮食、油料和水果外,还是中国主要的海盐、芦苇、柞蚕产区。历史沿革辽宁承袭着优秀中华文明的血脉,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上占有漫长而辉煌的篇章。说辽宁的历史漫长,依据便是早在人类历史最古老的阶段,即旧石器时代,辽宁的先民就已经生活在这里。在营口市大石桥金牛山发现的猿人头盖骨化石,距今已有28万年,是迄今为止辽宁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一处人类栖息地。朝阳市喀左县鸽子洞出土的大量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新石器时代,辽宁人的祖先已经能够磨制石器,制造陶器,并且已开始有农业和畜牧业。凌源市与建昌县交界的牛河梁发掘出土的红山文化遗址则表明,距今5000年前,这里存在着一个初具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展现了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曙光。公元前16世纪,辽宁省属商朝邦畿,(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23年~公元前221年)属燕。此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均在此设置行政机构。辽宁省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的发祥地。至今,这里的一宫三陵,即沈阳故宫和新宾永陵(埋葬着努尔哈赤的先祖)、沈阳福陵(埋葬着努尔哈赤)、沈阳昭陵(埋葬着努尔哈赤的儿子清太宗皇太极)仍然保存完好。旅游观光辽宁省是中国文物大省之一,人文历史、自然景观资源都很丰富。这里有距今近30万年的营口金牛山遗址;这里有与北京故宫齐名的沈阳故宫和清初"三陵"(永陵、福陵、昭陵);这里还有以雄奇险峻和战略位置重要而遐迩闻名的九门口长城。名山、秀水、奇石、异洞遍布辽东半岛和辽西走廊。千山、医巫闾山、凤凰山、冰峪沟、鸭绿江、金石滩和亚洲最大的本溪地下水洞等风光名胜久负盛名。大连、丹东的近代战争遗址和西部的秦、汉、魏、晋、辽、明、清史迹驰名海内外。辽宁省现有文物古迹1.13万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9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处,省级风景名胜区7处。近年来,辽宁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如蒸气机车旅游、康复疗养旅游、仿古旅游和商务旅游等。各地举办的民间节庆活动也备受国内外游客青睐,最著名的有大连国际服装节等。现在,辽宁省已成为中国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现有旅游饭店300多家,其中星级饭店175家;旅行社370多家,其中国际旅行社48家。国际旅游业取得新成绩,1999年共接待旅游、访问、人事商务及各项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49.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亿美元。工业基地辽宁省具有近百年的工业历史。特别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了以重工业为主体,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基础比较雄厚的工业体系,成为中国主要的工业和原材料基地。1999年,辽宁省工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567.2亿元。辽宁省许多工业产品在中国占有较大比重。钢、生铁、钢材分别占中国产量的近20%左右;纯碱、烧碱分别占中国产量的20%和10%;发电量、原油、天然气、原煤、机床、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变压器、汽车等产量在中国都占有重要地位。石化、冶金、电子信息、机械仍是辽宁省四大支柱产业。但产品结构适应性调整已迈出新步伐,适应市场的投资类产品继续有所增长。1999年,生铁产量1448.9万吨,比上年增长2.1%;钢产量1467万吨,比上年增长4.3%;成品钢材产量1235.2万吨,比上年增长7.5%。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增长较快。其中,微型电子计算机产量22.2万台,比上年增长59.3%;乙烯产量39.7万吨,比上年增长2.6%;化学农药产量2.2万吨,比上年增长14.7%。产销衔接水平稳步提高,1999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7.4%,比上年又提高0.3个百分点。农村经济辽宁省是中国著名的工业大省,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在中国居领先地位。进入90年代,辽宁农业继续有所发展。1999年粮食总产量达1648.8万吨,是历史上第四个丰收年。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520亿元,比上年增长4.7%。辽宁省以多种形式加快农村经济专业化、产业化、集约化步伐,努力把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传统农业正在迅速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全省农、林、牧、副、渔各业兴旺,农村经济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建设取得进展,全年推广新品种面积195万公顷,平衡配套施肥面积120万公顷。全省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已发展到46个,生猪生产基地县达到30个,黄牛生产基地县达到24个,蔬菜保护地面积11万公顷。辽宁省在大力发展陆地农业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海洋开发的新纪元,水产养殖在沿海已经广泛发展起来。交通通讯近年来,辽宁省投放巨额资金,用于港口、机场、铁路、公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使投资环境日益完善。五个港口(大连港、营口港、丹东港、锦州港、葫芦岛港)与五大洲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六个机场(沈阳、大连、鞍山、锦州、丹东、朝阳)与日本、俄罗斯、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100多个大中城市通航。乡乡通公路,公路总里程4.5万多公里,公路密度居中国各省市之首;目前已形成了以港口为门户,铁路为动脉,公路为骨架,民用航空、管道运输、海上运输相配套的四通八达的综合立体交叉运输网。1999年运输生产保持持续增长,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旅客周转量451.7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9%;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3亿吨,比上年增长13%。辽宁省14个省辖市和44个县(市)全部开通了国际、国内程控电话,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1999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58.3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9.7%。全省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已达795万门,形成了以数字微波为主、以沈阳为中心的具有较强辐射功能的干线传输网。此外,三类传真、数字传输、无线寻呼、移动通信等现代化通讯手段也发展迅速。科教文卫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目前,全省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6万人,科研开发机构1202个。1999年取得各类科技成果3116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就有470项。在取得的科技成果中,不同程度得到推广和应用的2276项,推广应用率达73%,新增产值479.8亿元,创利税101.5亿元。各类教育事业持续发展。辽宁共有理、工、农、医、体、音、美、财经和综合性高等院校66所。目前,全省高等院校在校学生23.58万人,在校研究生1.05万人。40多所院校同国外的大学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互派访问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有20多所院校接受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中等教育继续得到加强,全省中等专业学校招收学生4.28万人,在校生15.68万人;普通高中465所,招生14.39万人,在校生为39.92万人。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全年扫除文盲2.35万人,基本上完成了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任务。文化事业进一步活跃。目前,全省有艺术表演团体80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26个;公共图书馆129个,博物馆30个;档案馆159个。全省有省市级广播电台16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转播台3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7.82%;全省有省市级电视台15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588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7.67%。1999年,全年共出版报纸85种,总印数11亿份;出版各类杂志277种,总印数1.33亿册;出版图书5256种,总印数2.26亿册。卫生事业在改革调整中继续发展。全省共有卫生机构6614个,个体门诊5380个,医疗床位19.4万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2.95万人。预防保健工作不断加强。全省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316个,卫生技术人员1.23万人;妇幼卫生机构107个,卫生技术人员0.31万人。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1999年在国内外的各项比赛中,辽宁省运动员共获得14个世界冠军、22个亚洲冠军、82个全国冠军。全民健身活动稳步推进,全省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达1760万人。人民生活随着新千年的到来,辽宁省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全省城乡到处是一片祥和安乐的景象。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1999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99元,比上年增长6.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990元,比上年增长2.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01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18元。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目前,全省从业人员1948.5万人;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4805个,使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社会保障成效显著,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695万人,覆盖面96%。全省城市均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生活困难的职工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得到改善。1999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1756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918.2万平方米。年末统计,全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居住面积8.5平方米;农村居家庭人均住房面积20.9平方米。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全省目前各类社会福利院拥有床位4.79万张,收养人员3.73万人。城镇社会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已设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5972个。农村已建立社会保障网络的乡镇达到972个。对外开放辽宁省实施"外向牵动"战略以来,对外开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对外贸易持续增长。1999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3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外贸出口总额82亿美元,进口总额55.3亿美元。我省对外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已扩大到161个,主要贸易伙伴列前五位的依次为日本、美国、韩国、新加坡和荷兰。利用外资质量进一步提高。1999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1785项,外资协议额50.6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4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在新签外商直接投资中,总投资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就有201个,合同外资额22.4亿美元。截止到1999年末,辽宁省已注册“三资”企业1.38万家,累计投产开业8037家。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继续发展。全年共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项目1362项,合同金额4.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6亿美元。新签技术出口合同173项,合同金额13.7亿美元。新签技术引进合同292项,合同金额10.3亿美元。目前,辽宁省共有国家级、省市级各类开发区27个。其中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发展较快的当属四个国家级开发区。它们是: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
    10/06
  • 美不胜收!大美辽宁欢迎您
    08/16
  • 辽宁这百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建党百年主题系列微视频《这百年》今天推出辽宁篇。让我们走进辽沈大地,回望峥嵘岁月,高擎精神火炬,一起见证老工业基地振兴在途,谱写新篇!
    07/12
  • 《大美中国·冬天系列》 辽宁的冬天
    03/06
  • 发挥比较优势 壮大县域经济——辽宁省铁岭市2024年重点项目现场观摩活动见闻
    铁岭市的3县2市(昌图县、铁岭县、西丰县,开原市、调兵山市)承载着全市95%的土地、85%的人口及7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提供着全市95%的粮食产能、接近80%的地区生产总值,是直接反映铁岭经济发展现状的窗口,也是推动铁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对于铁岭,县域经济能否高质量发展,事关全市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大局。“十一”前夕,记者跟随铁岭市重点项目观摩团,深入7个县(市)区和铁岭经济技术开发区,对11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了现场观摩,近距离感受各县(市)区在抓招商上项目、培育产业集群、培优园区平台、优化营商环境上的工作亮点和创新做法,观察并记录铁岭市在加快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集群建设上的理念和方法。尼尔科达年产60万立方米刨花板生产线进入试生产阶段。(摄影:李波)一场瞄准新质生产力的“双向奔赴”智能门禁系统、施工现场平面图、维权信息告示牌、正在建设中的办公楼和研发中心都罩着绿色防尘网……走进昌图融科科技有限公司储能装备制造项目建设现场,让人不由产生规范有序、值得信赖的好印象。“这是一个典型的新质生产力项目,涵盖高性能电池制造、标准化电池系统集成、关键配件生产,以及高效电池管理控制系统和储能综合能量管理系统的研发。投产后年可生产全钒液流电池2吉瓦,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00个。”昌图县委书记范磊在介绍项目时,言语间透出满满的期待。在回答项目何时能投产时,昌图融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飞鸿的回答则是科技感十足:“我们这个项目是工业4.0设计,招标选定了沈阳新松,目前,整个工艺设计方案已经完成。由于是非标生产线,交付也需要时间,如果明年5月能进厂安装调试,我们争取8月底就投产。”这个总投资20.26亿元的新能源项目能够落户昌图县,就像一场瞄准新质生产力目标的“双向奔赴”。昌图县位于我省最北端,紧邻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大县,也是我省的风电资源大县。在项目建设中,昌图县依托农业、能源、区位优势,实行精准招商,全力引进相关企业。而富集的风电资源和作为松辽清洁能源基地重要组成部分的区位优势,恰恰是储能企业在布局东北市场时所看重的两个关键要素。融科储能项目落户昌图后快速推进,今年6月份开工时,办公楼、综合楼、研发中心和三栋厂房同时施工,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整个工程量的65%。同样是“双向奔赴”,清河区培育的辽宁移动东北绿电智能算力中心项目,则把科技感隐藏在旧厂房里。在位于辽宁清河发电
    10/10
  • 山海有约 品牌响亮——国庆期间辽宁省文旅市场实现全线飘红透视
    刚刚结束的国庆长假,辽宁文旅市场全线飘红。7天时间,全省共接待游客5597.6万人次,同比增长16.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5.5亿元,同比增长18.1%。数字的背后,是热门景点一票难求、高端温泉民宿连续满房、特色餐厅排起等位“长龙”的热辣景象。锚定“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目标定位,聚焦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文旅攻坚之战,全力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假日生活需要,国庆节假期,全省文旅战线整合优质资源、优化文旅服务,抢抓“消费季”、奋战“黄金周”,实现了辽宁文旅市场人气热度的持续攀升。图为游客在国庆假期游览沈阳故宫。(摄影:查金辉)加速融合丰富特色产品供给十月的辽宁,秋游正当时。围绕“畅游山海欢庆华诞”主题,以“文化惠民生旅游促消费”为主线,我省全力丰富文体旅产品供给,积极打造富有辽宁独特味道的文旅新业态、新场景,让广大游客在辽宁畅游山海,快意金秋。国庆节期间,我省推出文化惠民生、旅游促消费和文体旅融合三大类系列活动。其中,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出2024中国(北方)自驾游产业大会暨自驾辽宁消费季主场活动、2024辽宁省金秋国庆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主场活动等系列促消费活动160余项,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全省各地举办文化艺术、群众文化、非遗、文博等各类活动600余场。为不断叫响“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各地举办文体旅融合活动200余场,促进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融合发展。大连金石滩桨板挑战赛、锦州闾山登山赛、朝阳全国群众登山徒步健身大会等让市民游客在运动中畅享美景。以食兴夜、以游兴夜、以购兴夜、以娱兴夜,各地假日夜经济精彩纷呈,“锦州夜市”国庆期间单日最高客流量达1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丰富的文体旅产品供给,带来跟团游、入境游、自驾游、乡村游、县域游、红色游、周边游等多点开花。国庆节前推出的“辽宁魅力辽东·山海有情生态旅游线路”吸引众多游客尽享辽宁壮观山海、品味辽满风情。沈阳中街、老北市景区作为央视秋晚取景地,吸引数十万游客前来打卡。众多游人在辽宁追“枫”赏秋,独特“枫”景叠加金秋泡汤住宿,让秋凉的本溪热度一路走高。做优服务让“流量”成“留量”实现一个地区文旅业的四季长红,提升服务品质永远是不二选择。服务有黏性,体验能加分。为了让游客发现辽宁之美、感受辽宁之好,我省从“吃、住、行、游、玩”各方面发力,在“亲客、利客、便客”上狠下功夫。为方便游人在辽自驾旅行,我省策划推出多条秋季自驾游线路,在规划线路的同时,还为线路配套提供游览、美食、娱乐、购物、住宿等一站式推荐,游客可根据个人喜好自由组合,开启属于自己的秋游辽宁之旅。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省红十字基金会等单位推出全省旅游联票,刷码入园“一票畅通”,任选景区、不限次数;联合省交通运输厅,推出旅游大巴车辆全时段差异化收费政策。相关部门对全省交通、住宿、餐饮等各环节有序协调,及时发布安全提醒、出行攻略等相关信息,营造安全舒适的假日出行环境。着力提升入境游便利化水平,在重点旅游景区布设外卡POS机和外币兑换点,为144小时过境免签入境游客提供定制化旅行服务。针对国庆节假日文旅消费特点,各地推出惠民举措,发放消费券等消费补贴3756.6万元。沈阳开通国庆节9条免费直通车,为市民游客提供便捷暖心的出游服务。大连、辽阳、葫芦岛等地推出景区延时服务和门票优惠活动。丹东发布假期全城美食地图,引导游客开启美食之旅。各文博场馆通过推出乐器演奏、舞台演出、国风走秀、文创市集等活动,让历史的韵味与现代的气息交织相融,让广大游客沉浸式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省科技馆在延长开馆时间的同时,开放内部停车场、提供婴儿推车、增设自动讲解器,让服务更加有温度。“山海有情天辽地宁”。从沈阳小河沿早市设立的行李寄存处,到大连途经港东五街邮轮的减速鸣笛,再到文旅服务热线的即时解答、接诉即办,辽宁文旅用行胜于言的方式,把“游客事”当成“心上事”,让大家感受到辽宁的真诚和热情,“来了还想再来”。推广推介叫响文旅品牌若说辽宁是文旅资源“富矿”,名副其实——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红色血脉底蕴深厚,民俗风情别具一格。即便是互联网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为把辽宁独具特色的文旅资源宣传出去,让“山海有情天辽地宁”品牌进一步树起来,使更多文旅“宝藏”从“藏在深闺人未识”变成“天下谁人不识君”,再进一步实现“车如流水马如龙”,我省全方位加强文旅宣传推介。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受众,我省量身定做宣传推介,让辽品、辽味、辽游径,辽风、辽宿、辽场景更加深入人心、常驻人心。国庆节前,我省先后组团参展2024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2024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展2024辽宁秋季旅游主题推介,欢迎广大游客走进辽宁,赏秋色绚丽、享秋风和畅、品秋味鲜美。各市文旅局长化身文旅推介官,带着各地的好景好物好资源,奔赴各地进行文旅招商推介,盛情邀约远方的客人来辽宁共赏秋色。创新秋游辽宁体验,我省以“赏枫观红采绿摘黄博学揽胜”为主题,制作《赏秋色来辽宁》专题宣传片,编制《秋游辽宁宝典》,诚邀海内外游客走进辽宁,感受辽宁。全省文化旅游系统新媒体矩阵上下联动,策划“一路‘枫’彩自驾游”“红色旅游看辽宁”等系列内容;创建话题“辽辽喊你回家过节”,累计播放量已超2000万,全方位展现了辽宁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淳朴的民俗风情。同时,加强入境旅游宣传推广,组团赴法国、日本参加国际旅游展,推介辽宁旅游产品、深化对外交流合作。随着央视秋晚将沈阳丁香湖畔作为主舞台、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辽宁篇在央视播出,“辽宁文旅”的知名度达到全新高度,也掀起了游辽宁的新高潮。据平台大数据显示,今年国庆节期间,我省酒店商家预订率领跑全国,景点门票、入境订单量同比增长22%和64%,沈阳成为全国旅游订单增速最快的十大目的地之一。辽宁文旅,品牌越来越响亮!记者:王笑梅
    10/10
  • 辽宁:“十一”假期近14万游客畅游大连森林动物园
    今年“十一”黄金周,近14万游客涌入大连森林动物园,园区内氛围感持续拉满。“最美Zoo福献祖国”主题系列活动激发了游客的爱国情怀,万余名游客参与活动。一句句真心的祝福、一颗颗真挚的心,汇聚成对祖国沉甸甸的爱,是献给祖国最美的礼物。大家纷纷在满是祝福的巨型打卡墙前拍照留念,纪念这美好的瞬间。牢牢掌握流量密码的松弛感明星卡皮巴拉的互动体验区彻底成为网红打卡地,小家伙们加速版的咀嚼模式引得众多游客驻足围观打卡留念。连续3天的主题ZOO直播线上吸引3万游客云端与动物萌宝一同欢度国庆。10月4日是世界动物日,园区开展“一起趣野——本土动物zoo课堂”。让更多人了解动物、关爱动物、善待动物。节日期间,多个主题展区的科普讲解让游客们畅游园区的同时也是收获颇丰!山海萌兽与游客们在浓浓的国庆氛围里共同度过了美好的假期时光!
    10/09
  • 辽宁本溪:不必远方!家门口“嗨起来”
    国庆该咋过?近期在朋友圈中有人晒出远游的美景,有人在家门口也能“嗨起来”!不必远方,没有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事情,实在不行就再来一顿。这种泛着“火星子”的美食,带着烟火气和人气弥漫在金秋十月的山城本溪。嗨起来!在热热闹闹的氛围里,我们找到了诗和远方的另一种“境界”。饭店商家十一长假不打烊10月1日一大早,位于本溪市北光路的毛家土菜馆就打开了店门,采买食材,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这里的店主告诉记者,为了让客人在“十一”黄金周吃上可口的饭菜,从服务员到厨师不仅没有休息,更是加班加点的上岗。由于已经是周围邻居心目中的“老字号”,店里的包房提前几天就已经开始了预约,家人聚餐是这个假期店里的“重头戏”。和以往长假出行相比,今年的黄金周更多市民选择留下家中过节,很多饭店出现了人满为患的现象,商家更是在线上推出了很多适合聚餐的优惠套餐。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各类平台上,豪华双人套餐、多人餐占据榜首。走在水塔路上,沿街的饭店、烧烤、羊汤馆内高朋满座。烟火气家门口的烧烤火起来10月4日晚,记者步行来到位于地工路的部分烧烤店进行实地采访,虽然假期已经过半,但算得上烧烤一条街的地工路上人流不减,或是三五好友小聚,或是一家人聚餐,这里的店主告诉记者:“从1号开始就很忙碌。除了本地人和附近居民消费,很多外地人也会选择来到市里就餐,其中,最火爆的要算是本溪的烧烤了。”今年37岁的沈阳市民陶岚表示,现在本溪市里也有很多值得游玩的景色。和家人一起来到这里登登山,与当地朋友聚聚餐,也挺有意思的,具有本溪特色的烤豆皮让自己大饱口福。精致范在家门口放空自我和烟火气十足的地工路相比,新建成的太古里等小商圈更注重氛围感,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美食,还能喝上精酿啤酒,听上一段歌手的曲子。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个假期市民们除了将更多时间放在与亲朋好友团聚上,更有很多人注重起了消费品质,在优雅的环境里放空自我成为首选。除此之外,这个假期不仅山城游火了,露营游也备受市民们青睐。在青山绿水间支上一顶帐篷,远离烦嚣,几家人在一起享受难得的休闲时光。记者:赵秋女林林
    10/09
  • 辽宁:金秋最美是“丰”景
    朝阳市双塔区孙家湾镇花章营子村村民在向游人销售丰收的大枣。(摄影:仇一军)台安县高力房镇红旗村琨鹏棚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百亩果园内,丰收的鸡心果已装筐等待外运。(摄影:黄献东)营口市珍珠湾渔港的渔民正把捕捞的海蜇进行分拣,为下一步的深加工做足准备。(摄影:李国颖)盘锦市大洼区唐家镇北窑村齐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直播售卖河蟹。(摄影:杨靖岫)抚顺市东洲区章党镇洼子村村民正在采摘成熟的葡萄,村民们的脸上挂满了丰收的喜悦。(摄影:门莹)西丰县振兴镇沙河村的稻田一派金黄,成熟的水稻开镰在即。(摄影:杨靖岫)国营朝阳县贾家店农场的羊角椒今年喜获丰收,村民手捧果实,笑逐颜开。(摄影:仇一军)秋风送爽,禾谷飘香。辽沈大地,再迎丰收季节。地处北纬38度到43度黄金农业纬度带,辽宁雨热同季、日照丰富、四季分明,为农业生产的多样化写下注脚:辽东的干坚果、食用菌;辽南的水产品、瓜果梨;辽西的牛羊驴、小杂粮;辽北的鹿蚕榛、山野菜……满满的舌尖上的“乡愁”。诸多优质特色农产品的背后,蕴含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辽宁,农业大省实至名归。多年来,辽宁农业科技贡献率、粮食单产水平、设施农业面积比重、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均位居全国前列。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这里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源源不断地为“中国碗”提供更多优质“辽宁粮”。辽宁以全国1.5%的土地面积、3.3%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3.6%的粮食、9.6%的禽蛋、5%的肉类、8.2%的水产品……秋意正浓,丰收在望。广袤的松嫩平原上,稻谷金、玉米黄、高粱红,大地的“调色盘”绚烂夺目,勾勒出美丽的乡村田园画卷。转身向海,4万多平方公里海域宛如“蓝色粮仓”,将鲜美的皮皮虾、梭子蟹、海蜇、海参端上人们的餐桌。从一粒种子到一捧粮食,从一个花苞到一颗果实,劳动者用勤劳和智慧,浇灌出五谷丰登、瓜果累累,不断丰富了人们的“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果盒子”。人间最美是金秋,最美秋色是丰收。丰收的颜色,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它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慷慨与神奇,也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与信心。让我们走进乡村,走进田野,拥抱属于这个季节的成熟和富饶。记者:胡海林
    10/08
  • 护生态 转动能 惠民生——抚顺市牢记嘱托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国网新源辽宁清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来源:受访者)核心提示9月的抚顺处处动人:龙岗山苍翠葱茏、浑河水澄碧如镜、百年西露天矿向“绿”新生、采沉区上12个产业板块拔节生长、采沉区居民搬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雷锋精神不断传承发扬……辽阔的抚顺大地上,涌动着喜悦和希望。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先后来到抚顺市雷锋纪念馆、西露天矿、东华园社区,为抚顺市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抚顺以新发展理念“破冰”,为高质量发展“破局”,攻山头、打硬仗、破梗阻,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学生们参观抚顺市雷锋纪念馆。(摄影:门莹)西露天矿矿坑被大片的绿色植被和花海覆盖。(来源:受访者)在抚顺市青年路南采沉区,新建的无动力乐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摄影:门莹)抚顺矿业集团以煤炭和油母页岩综合利用为核心的“一核两链”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图为抚矿集团页岩炼油厂及ATP装置区。(来源:受访者)整合治理产业向新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西露天矿时强调,开展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要本着科学的态度和精神,搞好评估论证,做好整合利用这篇大文章。谆谆嘱托、亲切关怀,激荡起抚顺干部群众感恩奋进、拼抢争实、一往无前的奋斗豪情。如今“老矿坑”已变成新风景,绿色成为振兴新底色,项目建设跑出新速度,工业经济实现新跃升……宏伟蓝图正变为美好的现实。一片片花草长满山坡,一排排树木挺拔而立……站在西露天矿观景台极目远眺,矿坑被大片的绿色植被和花海覆盖,如同绿毯一般铺展开来,“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矿山”几个大字格外醒目。“目前,西露天矿生态修复面积达1.2万余亩,占整个矿坑面积的70%以上。”在西露天矿生产技术部副部长王雪峰的带领下,乘车沿着坑下道路盘旋而下便来到生态修复区。记者看到,作业机车驶进驶出,推土机、电镐、铲车忙个不停。“回填覆土”是保证边坡稳定的重要措施。“我们利用电铁线路将回填物由东露天矿运输至西露天矿矿坑实施回填压脚,采用‘电铁+汽车’倒运的联合运输方式进行回填,并将垫底的大块物料进行机械破碎、分层碾压,作为客土的基层。”王雪峰说,回填后,西露天矿在平整后的土地上铺了近1米厚的土壤,进行复绿,栽植了40余个树种400余万株树木,构建起乔、灌、草一体化植物群落。开采已百年的大型矿坑蝶变成了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绿色家园。“煤海绿洲”,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天蓝了,鸟多了,生态修复治理的效果卓有成效。”王雪峰说,自工程实施以来,西露天矿及周边地区环境得到有效恢复,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效提升。矿山披绿,综合治理利用后的采煤沉陷区也成为城市新景观。在抚顺市青年路南采沉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现场,上千亩的水稻随风摆动,田间,三五成群的小螃蟹挥舞着钳子爬来爬去。在大片的水稻和玉米田旁是景色优美的人工湿地、体育公园和大片的花海。沿着田地间新修的甬道深入花海深处,置身鲜花之间,美景尽在眼前。游客们换上准备好的各式服装,或自拍或合影,不亦乐乎。正在拍照留念的游客姜媛媛对记者说:“几年前,这里遍地积水,一片破败景象。如今,这里已变成一望无际的生态美景。”经过复垦,这里已变成良田、足球训练基地、露营休闲基地、玫瑰花海、无动力乐园、田园研学基地——昔日的采煤沉陷区“蝶变”为田园综合体。辽宁腾跃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广月说,采煤沉陷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包含农业研学、种植、花海旅游观光等12个板块,集农业休闲、旅游、研学、采摘、度假于一体,带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既为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行为准则,又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绿色已成为抚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底色。追“智”逐“绿”,传统产业提质升级足音铿锵。在抚顺新钢铁智能制造中心,200多名各类专业工程师在这里忙碌工作着。五层开放式控制、办公中心内,巨大的控制中心显示屏上显示着生产过程全部的控制信息,“一键炼钢”变为现实。通过实施“数字基础设施集成”“智能在线检测”“转炉节能环保升级改造”等技术改造项目,抚顺新钢铁吨钢动力成本下降30%、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50%以上、物流效率提升50%、库存降低60%,企业全要素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减碳增绿,新兴产业加快布局,积厚成势。在抚顺矿区西舍场光伏发电项目现场,绵延上千亩土地的光伏“矩阵”宛如深蓝色的海洋,昔日煤矿排矸场变成绿色“光伏海”;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每年可处理垃圾量约43万吨,年上网电量约1.6亿千瓦时,一举使抚顺告别了城市生活垃圾靠填埋处理的历史;位于大山之中的国网新源辽宁清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在火热建设,计划2025年3月全部机组投入运行,年发电量30亿千瓦时。届时,抚顺的山水资源将变成源源不断的电能……山川绿,产业兴,在绿色发展的征程上,抚顺正阔步向前。民生温度幸福刻度“2017年,搬进新家园……党的政策就是好,采沉平房全推倒……居民个个喜气洋,齐心合力建家乡……”9月28日,在顺城区前甸镇东华园社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居民文艺汇演现场,一段居民自编自演的快板《党的政策好》引起共鸣,掌声经久不息。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东华园社区,实地了解抚顺市采煤沉陷区避险搬迁安置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转型过程中,首先要把民生保障好,把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好,让老百姓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走在新建的长廊里,一张张照片生动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实地考察东华园社区的珍贵瞬间和居民们生活的变迁。“习近平总书记到东华园最关心的就是民生问题,我们要办好民生实事,让居民生活越来越好。”东华园社区党委书记钟雪欣喜地向记者讲述社区的新变化:“你看,这是新建的医疗卫生服务站,有200多平方米,还和市里的大医院联网,看病可方便了。”钟雪说,东华园社区老年人数量占了一半以上,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社区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这几年,社区不仅新建了卫生服务站、居民活动中心,还建设了长者食堂,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的养老服务,生活越来越幸福。小区的各类设施越来越完善,社区服务也跟着“提档”。“现在每栋楼都有党员家庭代办站,有啥难事儿,一个电话就有人来帮忙。”钟雪说,目前,东华园社区的代办员人数达到了80余人,代办服务涵盖社区管理和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按照受理、核实、告知、上报、代办、反馈“代办服务六步法”,实行代办服务闭环管理,居民自治实现了社区长效管理。悠悠万事,民生为重。抚顺市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生活品质,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黏稠温润的米粥、清香可口的小菜……9月29日清晨,82岁的望花区光明街道铝北社区居民王玉娇和老伴儿遛完弯儿,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取了一份订好的早餐。“我们年纪大了,做饭不是忘关火,就是忘放盐。2021年9月,社区开始提供助餐服务,一顿饭才2元,我们吃得顺口又顺心。”王玉娇满脸笑容地告诉记者。铝北社区60岁以上常住居民1272人,占辖区常住人口的47.52%。聚焦老年人的普遍需求,铝北社区开展了嵌入式养老服务,开设了老年大学、日间照料室,让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参与丰富的文体活动。利用政府配备的智能穿戴设备,开启了“智慧铝北”养老服务模式。王增琪是独居老人,社区通过云端智能互联互动设备对其进行日常监护和陪伴。铝北社区党委书记佟雯说:“对独居老人、高龄老人,我们社区都能通过‘微互联’智能云端互联系统,实时视频连线对他们进行健康监测和日常服务。”冬季室温不达标问题曾让望花区建设街道铁岭社区居民杨玉华苦不堪言:“以前,墙面没有保温层,虽然暖气片烫手,可屋里温度却不高。”现在好了,每栋楼都穿上了“保暖衣”,冬季室内很暖和。从“冷屋子”到“暖房子”,从“老旧破”到“新绿美”,从“边角地”到“小游园”……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带来的细微的变化,无不给居民带来真切的获得感、幸福感。自2019年以来,抚顺市先后改造住宅楼2557栋,全市16万“老”住户过上了“新”生活。“这里环境好,吃得好,住得舒适,是乐享晚年的好地方。”住在抚顺县中心敬老院石文镇分院的王忠胜说,自己是特困供养人员,入住敬老院快3年了。敬老院里设施齐全,服务还好。食堂里有专门为老年人准备的营养套餐,镇卫生院上门为老年人体检、诊疗,小病在院内就可以治疗。据了解,抚顺市区域性农村中心敬老院安装了有线电视及宽带网络,增添了电视机、热水器、护理床等生活设施,改造了洗澡间,使养员生活、居住环境更为舒适。一项项民生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持续让幸福“提速”,群众的获得感更足。每天傍晚,绵延十多公里的浑河两岸休闲长廊,跳舞唱歌、健身垂钓的人络绎不绝,由退休职工组成的新华千人合唱团的歌声里,流露出满满的幸福。红色精神振兴力量9月的抚顺市雷锋纪念馆,苍松环绕,庄严肃穆。自1965年8月开馆至今,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已累计接待观众7500万人次。雷锋精神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2018年9月2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向雷锋墓敬献花篮。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雷锋纪念馆,参观雷锋生平和事迹展,听取学习雷锋活动情况介绍,在雷锋的手迹、遗物、照片等展品前不时驻足观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总书记的话,激励鼓舞着纪念馆每一名工作人员。“几年来,我们不断创新学雷锋活动的载体和形式,对展陈进行了全面改版升级,力求将纪念馆建成拥有‘一流设施、一流管理、一流素质、一流服务’的全国传承红色基因和传播雷锋精神主阵地。”抚顺市雷锋纪念馆馆长时晓云说。目前的雷锋纪念馆,集参观学习、观光旅游、实践体验等功能于一体,吸引力和影响力持续扩大。在抚顺市雷锋纪念馆的资料室里,封存着许多泛黄的文件和照片,上面记录了纪念馆修建、扩建的始末。自建馆以来,抚顺市雷锋纪念馆进行了4次大规模改扩建,完善软硬件设施,丰富展陈内容,共展出照片402张、实物360件、82张报纸影印件、40份日记影印件以及大量的视频资料。2021年,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又启动了展陈升级工程,给游客带来了更好的参观体验。时晓云说:“在办好展陈的同时,抚顺市雷锋纪念馆一方面主动走出去送展上门,宣传雷锋精神,另一方面开通网上展馆、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账号,线上线下同步宣传、弘扬雷锋精神。”牢记嘱托,抚顺把雷锋精神融入城市转型振兴发展之中,统筹布局,厚植沃土,形成了全员学雷锋、全年学雷锋、全面学雷锋的生动场景。伴随着《中共抚顺市委抚顺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人人学雷锋、建设雷锋城”活动的意见》《抚顺市雷锋精神种子工程实施方案》《抚顺市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规划出台,抚顺市从顶层设计到制度机制创新,为学雷锋活动的开展确立了方向、夯实了根基。不同层级、多种形式的学雷锋活动方兴未艾,深入人心。2006年起,连续18年开展“百姓雷锋”评选表彰活动,涌现出“百姓雷锋”185名个人和60支团队。69岁老人张宝付跳入冰冷的浑河对坠河车辆驾驶人实施救援;教师张雅丽发现班里的学生小海没有到校,通过微信、电话联系到小海家邻居,成功挽救了因一氧化碳中毒晕倒在家中的小海一家五口;“吊车侠”兰郡泽冒着生命危险救出14名被火围困群众……众多“百姓雷锋”犹如璀璨的繁星点亮了整座城市,他们所形成的道德力量,持续引领着这座城市的社会风尚。转型发展中的抚顺,犹如滚石上山,不进则退。在经济建设一线,各行各业的抚顺人立足岗位,把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璀璨的光芒。“大国工匠”刁克剑刻苦钻研,先后研发成功新型多功能巡检仪等系列智能化设备,其中有14项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或世界先进水平,6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为防止这些专利技术流失,他毅然将这些成果全部申请了职务发明。钳工郭建勇,以1/4发丝的研磨精度,开创进口压缩机自检技术先河。“我要像雷锋那样,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本职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郭建勇说,这便是他的职业追求。抚顺石化公司油蜡联产项目是2023年我省万亿级产业基地培育工程重点项目之一,400多名建设者克服重重困难,抢进度,实现项目当年开工、当年产出合格产品。新征程上,抚顺人民紧跟雷锋的脚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把雷锋精神转化为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的澎湃动力。记者:崔振波
    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