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辽宁鞍山:能效并重 推进河长制有名有实
    近年来,鞍山围绕“五水共治”,坚持“四级河长”并抓,聚焦河长尽职、部门联动、数据应用、社会参与,积极推动从“被动履职”向“主动谋划”、从“九龙治水”向“协同作战”、从“传统管理”向“智能管理”、从“政府治水”向“全面治水”的“四个转变”,能效并重地推进河长制有名有实。鞍山市委、市政府坚持将河长制摆在突出位置,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明确要求要严格落实河长制工作,强化责任落实,积极做好辖区内水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今年以来,市级两位总河长签发了第2号《鞍山市总河长令》强化五大部署,就全市重点任务和百姓关心的水环境问题作出了12次重要批示,对辽河、雅河、运粮河等开展了6次巡河,现场推进重点工程和难点问题,通过在不同时间、不同维度,不断压实河长制责任,激发各级河长发挥职能作用,深入抓实、抓细、抓牢河湖管护工作,确保河湖安澜。鞍山通过出台相关文件聚焦河长尽职,在全省开创性实施市级直接面向乡镇的季度和月度考核工作,并建立政策资金奖励和通报约谈的正反向激励机制,同时制定了“问题交办清单、问题责任清单、整改落实清单、督查复核清单、结果通报清单、履职提示清单”,进一步激发基层河长履职担当意识。全市河长制的实施逐步形成了“河长吹哨、部门报到、工作见成效”的联动工作机制。近年来,鞍山市各部门联合制定了相关制度性文件,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齐抓共管,形成了河湖管护的工作合力。从“政府治水”向“全面治水”转变,是我市聚焦社会参与河长制工作的方向和趋势。2022年,鞍山市河长办联合市少工委在全市少先队员中开展了“我是小河长”主题教育活动,以学校带动社会一起参与护河治河。同时,鞍山市河长办与鞍山市新闻传媒中心深度合作,通过对全市河长制及河湖管护工作进行连续的宣传报道,提高全民爱河、管河、护河意识。据了解,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鞍山市委、市政府全面确立市、县、乡、村4级河长制管理体系,实现全市行政区域全覆盖。全市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222条河流全部建立“一河一策”和“一河一档”,设立河长制公示牌1043块,完成管理范围划定,形成“全市一张图”。2022年1至6月,全市10个国考断面均达到考核要求,优良水质断面9个,占比90%,无劣V类断面,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07/28
  • 让绿水青山流金淌银——辽宁本溪县积极投入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纪实
    近年来,本溪满族自治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紧抓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机遇,坚持生态优先,通过山、水、林、田等多元化生态产业链协调发展,探索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之路,让绿水青山流金淌银,既取得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效,又实现了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鑫暾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抓紧建设中。林林摄突出特色做优第一产业提起本溪满族自治县,就会让人不禁想起“小市羊汤”。“小市羊汤”之所以成为省内名小吃,主要得益于这里好山好水饲养起来的绒山羊。其实,绒山羊不仅肉质鲜美,而且羊绒的价值更高。6月17日,记者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本溪县初宏伟种羊场,看到有500多只山羊在这里圈养。据初宏伟介绍,本溪县的绒山羊尽享绿色生态,羊绒绒长、绒细和净绒率等综合指标居全省之首,收购价格也很高。本溪县地处辽宁东部,拥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特征,在农产品的数量和规模上都难称农业大县,但这里却因为打生态牌、走绿色路,成为特色农林业县。在这里,农民发挥着自身的聪明才智,培育出了众多可与“羊产业”媲美的农业特色产业。“八山”之上,林业产业经济体系基本形成。中部、东部林业产业密集区,重点培育森林绿色食品、药材基地,形成以种质资源为基础,林业产业为依托,森林旅游为纽带的高功能林业产业经济体系。北部山区形成干坚果经济林核心区,突出发展红松、榛子、核桃楸基地,扩大干坚果种植规模。南部形成复合型林业经济区,大力发展刺五加等中药材产业。目前,全县有林下中药材35.1万亩、山野菜25.6万亩、干坚果经济林75万亩、林下木耳0.1万亩。“本溪林下参”“本溪辽五味”“草河口红松籽”等先后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八山”之上,植被丰富、物种繁多,椴树、槐树、山苏子等蜜粉源植物十分丰富,这为发展养蜂产业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在县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农民投入到该项产业中,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有着“空中农业”“甜蜜事业”美称的蜜蜂养殖产业如今已成为本溪县一项新兴特色产业。目前全县有养蜂户589户,养殖中、西蜜蜂13169箱(桶)。“一水”之间,冷泉水资源丰富,水量充沛,常年水温在2℃至20℃,总流量11立方米每秒,为冷水鱼养殖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到目前为止,本溪县养殖虹鳟、金鳟的养殖户已达到30余户,形成了以虹鳟鱼良种场为龙头,农民共同发展冷水养殖业致富的新局面。“一分田”,注定了本溪县耕地资源有限,只有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才能有效挖掘土地价值。本溪县小米在武星农场的带动和推进下,如今已形成一定的品牌优势,产业规模也逐年扩大,先后推广和种植了“千斤谷”小米和“老红根”小米等优良品种,实现订单种植,农民的粮食种植收入逐渐攀升。全县已发展杂粮生产基地5000亩,优质小米生产面积2700亩。其中,“老红根”小米还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农业遗产保护目录,生产面积达到500亩。近年来,本溪县委、县政府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乡村振兴。扶持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发展,扩大中药材、食用菌、干坚果等基地规模,支持发展设施农业,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和品牌认证,打造辽东绿色农产品基地。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2家,龙宝集团、宇威药业等企业推出了刺五加、蒲公英酵素等新产品,积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推进农产品线上销售,直播带货蓬勃兴起。关门山景区民宿建设积极推进中。林林摄依托资源做大第三产业这个夏天,行走在本溪县各景区,会发现虽然受疫情影响,景区内游客数量与往年不可同日而语,但若干与旅游业相关的建设项目却开展得如火如荼。关山湖泓景源民宿群、花溪沐熙康云舍、峯泽福健康养生项目、伴山伴岛旅游康养项目等都在按照自己的计划和节奏稳步推进,投资者在波谷中蓄能,昭示了他们对本溪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信心。在熙康云舍建设现场,记者看到,一个又一个石制民宿施工已近尾声,在青山绿水掩映下,等待着旅游旺季到来时各路游人来此入住。随着绿色环保成为时代的主题,“八山一水”不仅直接产生了丰富的产品,还带来了更多的生态价值和附加产品。丰富的森林资源、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吸引了周边城市的游客,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兴产业日渐红火。本溪县借势而行,打好“枫叶、温泉、水洞、冰雪、民俗”等特色牌,推动文旅产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发展。2021年,本溪县成功入选“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也已通过省级验收。过去的5年,本溪县仅在汤沟、温泉寺两个旅游度假区就完成了投资56亿元,云山滑雪场、云溪七养等项目相继投入运营,进一步完善了关山湖、铁刹山、大石湖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关山湖、老边沟等景区观光游乐项目不断丰富。花溪沐温泉旅游度假区被评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小市一庄和关山湖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枫香谷温泉度假酒店和天赐万豪酒店获评四星级酒店,全县景区收入年均增长18%。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充分发挥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关门山和老边沟抗联密营等红色旅游资源优势,打造了“重走抗联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至汤沟抗联第一路军西征会议遗址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小市镇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小市镇同江峪村、草河掌镇胡堡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本溪县意识到加强民宿建设的必要性,解决既让游人来,又能留得住的问题。2020年,他们出台了《加快推进全县旅游民宿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推进旅游民宿工作领导专班,确定以乡村民宿建设为抓手,推动乡村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和乡村生活体验转型升级,用丰富的乡村度假旅游来积聚人气、增加农民收入。目前,该县逐渐形成了以本桓公路沿线、小草线旅游沿线、风景区周边为依托,以沟域景区、特色旅游乡镇、旅游示范村、采摘园、观赏园、农业产业园、垂钓园、农家乐、特色民宿等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全县接待住宿10人以上的农家乐已发展到168个,民宿50余家。本溪县初宏伟种羊场位于大山深处,初家父子在查看绒山羊的生长情况。林林摄转型升级做强第二产业本溪县矿产资源丰富,2018年被工信部、中国铸造协会授予国内唯一的“中国优质铸造生铁基地”荣誉称号,并于2021年又通过了“中国优质铸造生铁基地”荣誉称号的复评。这里,产业基础深厚,基本形成了从采选—高炉炼铁—铸造(短流程)—汽车、机床铸件粗加工—曲轴等精加工部件的一套较完整的产业链条。近年来,为守护好这片青山绿水,本溪县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也逐步迈向精深加工,全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改造升级“老字号”,推动铸造行业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辽宁华岳精工股份有限公司被中国铸造协会授予“中国汽车曲轴生产基地”荣誉称号,华岳精工、玉麒麟新材料先后完成了升级改造。近年,依托铸铁和冶炼工业基础,本溪县委、县政府在强力拓展汽车零配件产业体系上狠下功夫,以汽车电线、电缆、发动机飞轮、乘用车曲轴、发动机进排气管等零部件生产为建设起点,壮大汽车零部件深加工和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产品向更高价值链攀升。先后引进了德科斯米尔(本溪)汽车电气有限公司一期、二期和三期,本溪卡倍亿电气技术有限公司一期、二期等项目,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今年,将发展壮大高端精密铸造、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卡倍亿新能源汽车线缆和德科斯米尔年产13万套汽车线束扩建等项目正在进行中。深度开发“原字号”。本溪县积极发展中药保健及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实施强链延链、建链补链重点项目,拉长人参铁、石灰石等原材料产业链条,科学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加快玉晶玻璃、参铁铸业等企业升级发展,推进金晶玻璃深加工、海量板材深加工等项目建成达产,全力扶持华岳精工、玉晶玻璃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支持同达矿业、鹏达矿业等矿山企业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培育壮大“新字号”。本溪县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人工智能、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发展。今年,积极推动龙宝集团中药代煎代配生产、玉晶玻璃“5G+互联网”数字工厂建设等项目尽快开工,推进鑫暾生物质热电联产等项目年底投产。同时加快推进太子河抽水蓄能电站、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等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进度,推动5G园区和玉晶玻璃“5G+互联网”数字工厂建设。辽宁华岳精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林林摄
    07/28
  • 辽宁沈阳:舒心就业,我帮您
    “你有什么技能?想找什么样的工作?”7月22日上午,沈阳市于洪区阳光100社区工作人员张玥正在给前来咨询就业岗位的社区居民进行登记。张玥不仅是社区干事,也是阳光100社区的“舒心就业580”的服务专员,专项负责帮助社区居民实现就业。张玥是全区109个“舒心就业580”服务专员中的一员。2021年9月,沈阳市于洪区人社局在全区109个社区设立了服务专员,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主要是关注社区内的就业重点人群,建立台账,掌握他们的家庭情况、失业原因、技能培训、就业愿望等,再与就业岗位进行匹配,定向推荐,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张玥介绍,自成为“舒心就业580”服务专员以来,她已经帮助131名零活就业人员、5就业困难人员、6名退伍军人实现就业,推荐12名高校毕业生到企业见习。记者徐铁英摄“‘舒心就业580’不仅谐音舒心就业我帮您,每一个数字都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于洪区人社局副局长李雪峰告诉记者,“580”就是围绕重点群体、技能提升、供需两侧、涵养人才、法治保障开展五项行动,抓实打造服务团队、搭建专项平台等八项措施,通过办事零门槛、沟通零障碍、服务零差错,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为了让“舒心就业580”落实落地,于洪区人社局49名机关干部下沉到社区,和1741个网格管理员建群,及时了解基层群众和企业的就业用工诉求,变以往的“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同时,搭建起“舒心就业580”网上平台,筛选出1061企业发布了5704个就业岗位,举办线上招聘会、直播带岗等活动帮求职者就业,通过局长信箱与企业和群众互动,打造线上线下全维度的就业服务体系。
    07/27
  • 辽宁鞍山:小商户也能“卖全球” 海城市场采购贸易活力满满
    近日,在鞍山海城市西柳海关监管场所,海关工作人员正在监管一批即将出口的长裤、衬衣、鞋袜等商品,与常规贸易方式不同的是,这批货来自西柳镇胖凡服装行、汉米尔顿裤行、金爆龙裤行等多个商家,通过组柜拼箱的方式出口至希腊。一直以来,以经销服装、布匹、针织品闻名全国的辽宁西柳服装城内,个体工商户及中小微企业众多,所销售商品质优价廉,在国外,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很有市场。但由于单小、货杂、品种多,且多数不具备开展贸易进出口的相关资质,商户只能做内贸。2020年9月,商务部等七部委批复辽宁西柳服装城为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并成为东北三省唯一试点。海城在试点市场集聚区内的商户等市场主体经备案后,可直接参与外贸业务。作为一种外贸新业态,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为“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出口量身打造的贸易方式。其优势在于,全球采购方在试点市场内采购时,只要单票报关商品货值在15万美元及以下,就可享受增值税免征不退、便捷通关、结汇创新等一揽子服务。通过试点内配套引入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或代理公司,不具备国际贸易出口权的中小微企业也能低门槛参与出口。2021年3月4日,东北三省第一单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货物在西柳海关监管场所通关。如今,辽宁西柳服装城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已经覆盖10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贸易总量已达3.14亿美元。“跨洋买卖”不再只是大型企业的“专利”,中小微企业以及“个体户”照样能“搭船出海”闯出了一片天,成为海城市外贸出口的新增长极。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获益的不仅是海城本地生产企业,还有借风启航的外来贸易企业。海城市贸灿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亚东2017年就曾经到西柳服装城考察,但受限于外贸流程复杂,迟迟没有出手。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获批后,赵亚东第一时间在海城注册了公司,把质优价廉的西柳服装发往美洲、欧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数据显示,自市场贸易采购试点设立以来,辽宁西柳服装城累计备案供货商6057家,对外贸易经营者44家,出口报关近3000单。这让95%以上为小微商户的西柳服装城焕发出了全新的活力。仅2022年上半年,试点克服疫情影响,出口货值就达15906万美元。辽宁西柳服装城相关负责人表示,获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不仅让市场采购贸易作为外贸新形态,突破传统外贸困境,为服装城传统优势商品走向国际市场开辟出一条新路径,还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搭建起一个对外贸易的国际化经营平台,费用、风险与国内贸易区别不大,大大降低了市场经营户开展国际贸易的门槛。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辽宁西柳服装城从以内贸为主向内外贸融合发展转型升级。“虽然试点是在辽宁西柳服装城,但这一平台是面向全海城市的,符合规定的中小微企业都可在平台备案。所以借着市场采购新业态的东风,搭建以纺织服装、箱包、建材、小商品出口为中心,其他领域快速发展的出口格局,还有巨大的开拓空间。”海城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今年年底,辽宁西柳服装城市场采购贸易试点预计备案供货商将达到8000户,引进对外贸易经营者50家,出口货值达5亿美元。力争三到五年时间,让全市市场采购贸易出口130亿元人民币,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80亿元人民币,让更多本土商品“借船出海”。
    07/27
  • 辽宁展团亮相第二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7月25日,以“共享开放机遇,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22年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在海南省海口市启幕。我省代表团共组织46家企业参展,同时有35家省内企业到会采购。消博会是我国首个以消费精品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首届消博会去年5月在海口市成功举办。本届消博会分为国际、国内两个展区,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较首届增加25%;参展品牌显著增加,吸引来自国内外的参展品牌2800余个,为各国企业共享中国市场提供了机遇,也为中国和其他国家消费精品销往全球创造商机,有利于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据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高度重视消博会汇聚国际、国内优质消费品资源、展示消费精品的交易平台功能,在去年基础上加大了参与力度,精心策划展团活动,广泛发动企业参展,积极组织采购团队。本届消博会,在展览规模上,辽宁展区面积在去年400平方米的基础上,扩大至550平方米,划分为200平方米的辽宁综合馆和350平方米的沈阳中街馆;在展览内容上,辽宁展区新增以沉浸式体验为主的沈阳中街步行街板块;在活动内容上,我省在消博会期间将举办全国示范步行街沈阳中街项目推介会和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推介会两项主题经贸活动,向国内外市场集中展示推介辽宁消费业态创新和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发展成果。展览内容上,辽宁展区以“品质消费引领美好生活”为主题,重点展示全省各地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消费品牌和创新消费名品、以沈阳中街步行街为载体的老字号产品,突出科技与时尚、传统与经典的跨界融合。46家参展企业选送的展品涵盖智能装备、服装、乐器、日用品、家居用品、工艺品、食品保健品七大品类。观众在现场可以体验可穿戴机器人带来的生活便利,还可以观赏到沈阳故宫文创类作品、抚顺煤精、鞍山岫玉等具有厚重历史传承的工艺品。同时,借消博会契机,我省将与海南在会展业、产销对接等方面加强合作,打造消费精品市场合作平台。
    07/26
  • 辽宁大连:数字赋能 提“智”增效
    图为大连机车高度数字化的生产线。徐丹伟摄近年来,我省强化数字赋能,促进制造业向智能、绿色、高端、服务方向转型升级。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通过数字化改造,使生产经营效率和效益大幅提升。近日,记者在大连机车车架焊接生产线看到,高效智能的焊接取代了过去的人工焊接,三四个人就可以完成整个生产线的控制。
    07/26
  • 盘锦双台子区:科技底色助力工业经济发展
    多年来,作为打造国内重要的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的主战场之一,双台子区用“时间”和“实践”不断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北方水城的美好诗卷——始终狠抓工业不放松,牢固树立“产业为先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紧紧扭住工业项目这个“牛鼻子”,依托盘锦精细化工产业开发区,加快推进“南扩西拓”建设进程,一大批高质量的“专精特新”工业项目落户双台子区,为持续优化多元发展的产业布局、释放科技创新发展新动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07/22
  • 2022“夏凉畅游”辽宁省夏季旅游在大连启动
    7月15日晚,2022“夏凉畅游”辽宁省夏季旅游启动暨大连金石滩快乐海岸项目启幕仪式在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精彩举行。黄金海岸从此有了一个动感而又朴实的名字——“快乐海岸”。500架无人机变幻组合出的文字和图案在夜空中熠熠生辉。(摄影:张春雷)迷人的金石滩夏夜,明月皎皎,海风习习。7月15日的海岸线呈现出久违的人潮涌动,一连几天的网络预热让许多市民和游客饶有兴致地来到这里。晚8时,仪式开始,现场观众从LED播放的视频片里身临其境地发现辽宁之美、感受辽宁之好。启动仪式上,由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和深圳大漠大智控技术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的天空数字传媒中国北方基地500架无人机的梦幻表演惊艳全场。这一场以《金石滩快乐海岸,GO!》为主题的空中数字艺术盛宴共分4章,对快乐海岸项目做了12分钟的精彩诠释。百米高空深蓝色天空幕布上铺展出一幅幅神奇浪漫的画卷,巨大的辽宁地图上,“天辽地宁畅游辽宁”8个大字闪烁呈现。紧接着,海鸥展翅、海浪翻卷,大黑山杜鹃吐艳、金石滩恐龙探海、沙滩摩托奔跑、露营帐篷轻展……快乐海岸的狂欢场景在星空中动感呈现。随后,“浪漫大连”“活力金普”“南有三亚湾北有金石滩”“大连金石滩中国第一滩”……500架无人机变幻组合出的字句在夜空中熠熠生辉。当晚,文艺演出、电音节、海滩点火仪式及盛大的烟火表演等营造出热烈的夏日氛围,将市民和游客的情绪燃爆。
    07/22
  • 辽宁大连:探索蓝色智慧 助力双碳战略
    7月16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组织、中国航海学会、大连市人民政府等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环渤海、齐鲁区域赛)暨第二届海洋可再生能源装置设计赛,在大连举行。活动现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大赛以“探索蓝色智慧助力双碳战略”为主题,共有56家单位的480支队伍、1685名选手报名参赛。结合疫情防控需要,大赛开幕式和闭幕式以网络直播方式举办,并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展开竞赛对决,展现手段更加多元,以网络为主要传播媒介,覆盖范围更广。在智能航行和船模竞速类项目中,比拼速度,更比拼智慧,每件作品都是选手们在船型设计、型线优化、智能控制、模型制作等方面智慧的结晶。创新创意类、设计制作类、名船仿真类、可再生能源装置设计类项目在线上精彩博弈,选手们通过演示及答辩呈现作品的功能和创新,既充满想象又科学合理的作品不时得到评委专家们的赞叹。作为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内的最高层次、最大规模与覆盖面的科技竞赛,本届大赛涌现出许多高质量作品:“SJTU-S4新型浅吃水单立柱浮式风机”开展了我国首个50m吃水Spar式浮式风机水池模型试验,测试了系统在风浪流联合作用下的动力性能;“海上同轴双转子风机及其智能控制”通过控制偏航器改变风机工作面的迎风角,调节风机所接受到的风能载荷,控制风轮转速在发电机高效率发电转速区,实现发电机持续高效运转。记者了解到,自从2020年第九届全国大赛落户大连以来,不断延续这船海之约,并同期举办海洋可再生能源装置设计赛,为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及产业发展提供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大连市的海洋综合优势,为大连海洋智能装备的发展提供支持。本次大赛同时契合国家双碳战略和大连市海洋中心城市发展目标,以系列赛事带动成果转化,以成果转化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为大连市建设开放创新之都、浪漫海湾名城、海洋中心城市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07/21
  • 大连港再添国际新航线
    7月18日,全球最大集装箱航运公司——地中海航运的首条中国东北至东南亚直航航线正式投入运营。该航线投入6艘2500TEU集装箱船舶,首次直航印尼潘姜港和越南头顿港,这是RCEP生效以来,辽港集团大连港面向RCEP国家的第四条新增航线,进一步丰富了大连口岸航线网络。(作者单位:辽宁日报社)停泊在大连港码头的集装箱船正在装载货物。(摄影:赵光辉)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