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辽宁宽甸县总工会大力推进建会工作夯实组织基础
    “想请工会帮忙为我们开展业务培训。”12月7日,丹东市宽甸县总工会副主席张乐一上班,就接到了丹东亿龙高科技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龙公司)工会主席张鹏打来的电话,对方表示,公司建立工会时间不长,业务不熟悉,想请县总工会给“上上课”。亿龙公司是县内一家科技型企业,今年在县总工会的帮助下新建了工会,但建会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后续的业务指导必须得跟上。今年7月,张乐(中)到基层工会工作组织规范化建设示范点指导工作。(资料图)从年初开始,宽甸县总工会就把建会作为重点工作,大力推进。今年,县总工会助力3家科技型企业建会、4家中小企业建会,吸纳30名商场信息员、11名货车司机、63名家政服务员加入工会组织。工作应该怎么干?是众多新建工会常常面临的问题。县总工会的答案是:规范化运作,示范性引领。今年,县总工会共成功申报了5家全省基层工会工作组织规范化建设示范点,以“典型引路”的方式达到示范效应。全县22个乡镇、196个村(社区)工会全部完成了换届工作。此外,镇工会联合会的职工帮扶、法律援助等工作同样做得有声有色,成为众多乡镇工会工作的一本生动“教科书”。
    12/17
  • 辽宁丹东东港市住建局:推深做实“我为群众办实事”
    12月13日,东港市住建局召开党史学习教育经验交流会。6名支部代表分别结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从不同角度交流了体会和感悟,进一步总结经验,学以致用,推动住建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大家纷纷表示,要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始终秉承“心系百姓冷暖,服务千家万户”服务理念,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实际工作同步推进,始终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最大实事。今年以来,他们破解多起供热难题,协助燃气企业对东港市地下燃气管网、企事业单位液化气瓶组站、汽车加气站及居民用户开展多次安全隐患排查,切实把实事落到实处。下一步,东港市住建局将继续推深做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力抓好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景观提质、城区道路桥梁建设、城乡垃圾收储运一体化及供热、燃气安全等重要课题,从问题出发、从小处入手,以惠民利民实效彰显学习教育成果。
    12/17
  • 辽宁丹东:拓展公益培训 帮助妇女就业创业
    12月13日,丹东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三楼满是面点香气。当天,20余名妇女参加了由丹东市党群服务中心举行的“为民解难题”主题公益面点培训,大家在培训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面点制作。据了解,为了帮助困难家庭脱贫,丹东市党群服务中心从关注女性就业为切入口,启动“为民解难题”主题公益培训,积极组织妇女技能培训,提高妇女就业水平,引导、扶持妇女就业创业。丹东市党群服务中心根据所属部门——丹东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服务属性,就如何帮助困难妇女提高就业本领,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为她们立足社会,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要课题开展广泛调研。为了保证培训取得实效,帮助贫困妇女切实找到致富之路,丹东市党群服务中心组织人员开展市场调研,走访了解当前丹东市贫困妇女就业需求和市场需求情况,获悉精致面点制作、糕点烘焙技术服务等十分适合妇女就业,且相关岗位缺乏。丹东市党群服务中心立即就培训项目的可行性与实效性进行论证,积极对接有关生产服务企业,与企业探讨市场发展情况和培训后的就业吸纳状况。同时,与省内外其他城市培训机构进行联系,点对点了解妇女所思所想。三年来,开展了200余人次面点制作、糕点烘焙技术培训。“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培训提升妇女的专业技能,为她们再就业打好坚实基础。”丹东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主任赫娴说。为确保参加培训的学员能够学到一技之长,丹东市党群服务中心不断拓宽培训领域,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学习与应用相结合,与授课老师开展操作互动式交流,确保培训取得实效。为了强化学员招募的精准性,丹东市党群服务中心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有关媒体面向全市妇女招生,对持有下岗证、低保证、农村户口以及需要再就业、生活比较困难的妇女进行优先考虑,确保公益培训的指向性明确。
    12/16
  • 辽宁丹东:无人律所方便职工知法用法
    动动手指,就可以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与律师进行“一对一”法律咨询。日前,丹东市总工会在1楼大厅增设互联网无人律所岗亭,拓宽服务职工渠道。据悉,无人律所岗亭是线下实体智能终端,职工可以在平台上查询全国律师资源,获得在线、即时、专业、免费的一对一视频法律咨询类服务,同时平台还可以对职工进行普法宣传。职工扫描二维码或刷身份证登录后,可以通过视频、语音、文字、上传文书材料等方式与律师沟通。目前,丹东市总工会已对全体机关干部开展了无人律所岗亭功能讲解和使用培训,随时为来访职工群众提供指导帮助。
    12/16
  • 辽宁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代办帮办”窗口提升服务效能
    近日,记者在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大厅看到,这里除了咨询窗口、多个综合窗口及“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外,还设有一个“代办帮办”服务窗口。大厅工作人员介绍,“代办帮办”服务窗口针对办事流程不熟悉或无法自主完成的办事企业及群众,工作人员帮助或代替其完成所办事项。彭先生是一位投资经营者,此前他来到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企业设立业务,“代办帮办”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利用午休时间帮助他完成了企业基本设立流程并提交了材料,顺利通过核名。但第二天问题出现了,彭先生投资的企业因涉及进出口贸易,需要到商务部门做进出口备案业务,他在咨询中得知该项业务需在政务网上自行申报操作,便又来到“代办帮办”服务窗口,顺利完成上述业务。“没跑冤枉路,没做无用功,工作人员的态度这么好,真是太感谢了!”彭先生高兴地说。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贸易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代办帮办”服务窗口轮岗的工作人员都是各相关部门中业务熟练、经验丰富的优秀人员。自9月中旬“代办帮办”服务窗口设立以来,为企业和群众代办帮办各类业务共百余人次,办结56件,其中个人办理19件,企业办理37件。年初以来,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贸易投资促进局和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着眼全面提升服务质量,秉承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服务理念,积极搭建企业及群众办事绿色便捷通道。新设立的“代办帮办”服务窗口变“企业群众办”为“政府办”,切实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打造效能窗口。
    12/16
  • 辽宁丹东凤城:企业点赞“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前几天,丹东凤城市大业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郭学山来到凤城市营商局“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将一面绣有“为菇农,小窗口雪中送炭;解难题,助企业添砖加瓦”的锦旗送到窗口工作人员手中,感谢“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帮助他办成了事儿。如今,随着产业规模、市场需求、带动农户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在联合社中引入企业,尤其是农事企业。但由于联合社是一个新生事物,相关文件、章程中没有明确规定允许企业加入。郭学山先后咨询了省市等相关部门是否允许在营业执照备案中有企业的名单,都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于是,他来到凤城市营商局“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窗口工作人员帮助他研究相关政策、查找依据,最终补充完善了营业执照。凤城市“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本着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支持企业发展的宗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推出一系列政务服务新举措,实现了“应该办、无政策障碍”的事项痛快办;“应该办、有政策瓶颈”的个案规范程序,特事特办;“应该办、有政策障碍”的共性问题创新机制解决,打通了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不断增强企业和办事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12/16
  • 辽宁丹东振安区:打造智能化管家式服务
    2021年,丹东市振安区营商局持续加强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落实便民措施。在工作中,对窗口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和管理,严格落实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否定备案、好差评、代帮办等制度,并对母婴室及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通道进行改造,增加部分车位,设置残疾人无障碍停车位,在服务大厅设置轮椅、助听器等便民服务项目,增强了广大办事群众办事便利度。为加强民意诉求办理工作规范化管理,振安区营商局制定了《振安区民意诉求办理工作实施方案》,健全了诉求办理工作考核细则,确保群众诉求及时、准确、高效办理,群众满意率不断提升,全面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和便民服务水平。为提高12345热线平台的办理效率与办理质量,快速高效办理群众诉求,振安区营商局严格执行“回访制度”,按照“即收、即转、即办、即访”的原则,在认真记录市民诉求后发挥牵头作用,积极协调相关职能单位落实处理,并及时跟踪回访,收集群众集中反映的热点问题进行汇总分析。今年9月,振安区营商局推出“项目管家”挂牌服务举措,将“项目管家”姓名、电话、照片及工作职责挂牌各服务企业,便于企业遇到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时第一时间联系“项目管家”,也方便企业业务负责人变更与“项目管家”无缝衔接。为避免出现“服务盲区”,振安区各镇街“项目管家”通过微信工作群“项目管家”与企业负责人随时联系,让惠企政策、最新动态、帮扶措施等第一时间落实到企业、惠及到项目。
    12/15
  • 辽宁丹东:叫响“辽丹黑猪”品牌
    历经9个世代、23年系统选育而成的“辽丹黑猪”近日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辽宁培育并通过国家审定的第一个种猪新品种。以此为契机,丹东市将全力做好“辽丹黑猪”品种开发和推广利用,向产业下游输送高质量种猪,不断拓宽市场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打造优质商品猪的生产基地,叫响“辽丹黑猪”产品品牌。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在兼顾瘦肉的同时,更加注重猪肉的口味。瘦肉多、肉质好、色正、味美、鲜嫩的猪肉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辽宁黑猪具有繁殖力高、肉质好、适应性强等优点,用其为母本,培育出长得快、肉质好、瘦肉多、繁殖力高的优质瘦肉型黑猪,将完全符合养猪者的习惯和消费者的需求,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丹东市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主任时吉刚道出培育“辽丹黑猪”的初衷。地方畜禽品种资源是我国战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畜牧业生产的必要条件和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辽宁黑猪是我国优良母本猪,是我省第一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中的重点品种之一,具有繁殖力高、肉质好、适应性强、杂交优势明显等特点。从1998年开始,丹东市种畜场协同省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中心、沈阳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单位,以辽宁黑猪为母本,引进杜洛克猪为父本,开始“辽丹黑猪”新品种培育工作。国家新品种审定通过的“辽丹黑猪”,其体形外貌一致、遗传性能稳定、被毛全黑,既有辽宁黑猪繁殖力高、耐粗饲、适应性强、肉质好、抗病力强的特性,又有杜洛克猪体质健壮、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饲料转化率高的优点。同时,克服了辽宁黑猪生长速度慢、瘦肉率低、饲料转化率低以及杜洛克猪繁殖性能低、肉质差的缺点。经农业农村部种猪质检中心(武汉)测试,“辽丹黑猪”是生产优质高档猪肉的理想品种,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从近期在全省的推广情况看,“辽丹黑猪”适应性强,既适合集约化大规模饲养,又适合农村小规模饲养或散养,对北方寒冷、昼夜温差大等气候条件能够较快适应,且生产性能优异。“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审定前,‘辽丹黑猪’母猪存栏7万多头,仅占辽宁可繁母猪的4.24%,这意味着这个新品种未来有更大的上升空间。今后,我们将持续选育,进一步提高品种的遗传性能,挖掘遗传特性,开展相关配套技术研究,为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时吉刚说。
    12/15
  • 辽宁丹东东港十字街村:产业奖扶政策巩固脱贫成果
    “去年政府给送来8只羊,今年已经增到19只了。”12月2日上午,在东港市十字街镇太安村五组,脱贫户王洪君正在用草莓叶喂养羊群。见到记者到访,他高兴地介绍起自己的“宝贝”:“今年已经下了两窝崽儿,你看,这两只小羊才一个多月,还有三只带崽的羊,明年就能下了。”王洪君今年69岁,家中原有6口人,2019年,儿子因病去世,这不仅给家人精神上带来沉重的打击,也切断了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儿子治病期间,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留下7万多元外债。王洪君的老伴儿患有糖尿病无劳动能力,儿媳也身患疾病无劳动能力,家中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孙女。2018年,东港市将王洪君家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并将其全家纳入低保。在有关部门和社会爱心组织的帮助下,王洪君老伴儿的治疗费用得到扶持和减免,两个孙女的读书费用也得到相应支持和救助。在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下,王洪君渐渐看到了希望。2020年,在东港产业扶贫政策的支持下,王洪君家中又来了新“客人”。因为以前有养殖经验,在社会爱心人士的赞助下,政府为王洪君引进了8只绒山羊。“这羊是从营口引进的。我们不光引进了羊,还引进了技术和服务。”十字街镇农业中心主任黄兴家告诉记者。为了让王洪君养羊有保障、无后顾之忧,扶贫部门还专门带王洪君儿媳妇到营口去学习养羊技术,并与技术人员保持联系,养殖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咨询,并为王洪君提供养殖所需的药物等,这让王洪君在发展产业的路上充满了信心。“今年靠剪羊毛卖钱,收入就够买饲料了,等明年羊大一点就能卖钱了。”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东港市通过产业扶贫为众多贫困户带来希望。为巩固脱贫成果,调动脱贫户自主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增强“五小”产业的造血功能,今年,东港市乡村振兴局组织各乡镇、街道对东港市202户脱贫户和监测帮扶对象发展自主产业意愿、劳动力等情况进行排查,大力宣传奖扶政策,鼓励脱贫户和监测帮扶户发展“五小产业”,扩大产业覆盖面,通过采取“以奖代补”“先养后补”的方式,对脱贫户经营投入和经营收益的金额给予适当的奖扶。据介绍,今年东港市共为39户脱贫户和监测帮扶户发放自主发展产业奖励扶助资金8.12万元。“自主发展产业奖扶政策极大地激发了脱贫户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发展种植、养殖业固本强肌,拓宽了收入渠道,使他们不再担心投入后亏本,放心发展,一心致富奔小康。”东港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12/15
  • 辽宁丹东宽甸长岗子村:家庭农场助力残疾人增收致富
    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虎山镇长岗子村村委会的会议室里热闹非凡,39户残疾蓝莓种植户正认真聆听专家的现场讲解。培训中,专家针对蓝莓产业发展现状、蓝莓市场营销状况进行了分析说明,对蓝莓生长特点及栽培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对经营风险、存在问题和预防措施等进行了举例说明,重点讲解了种植户在浇水、修剪、施肥等日常种植的注意事项,并热情解答了他们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极大提高了种植户的积极性。参加培训的种植户纷纷表示,专家传授的技术管用、及时,大家发展好蓝莓产业的信心更足了。此次培训是宽甸满族自治县杨木川镇兄弟农场为残疾种植户提供的技术服务。两年多来,农场经营者于世全通过创办家庭农场,不仅吸纳了当地12名残疾人就业,还辐射周边39户残疾人发展蓝莓产业,逐步走出一条家庭农场带动残疾人增收的新路子。今年47岁的于世全是宽甸杨木川镇大安平河村村民,此前做木材运输生意。201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造成他肢体三级残疾。那时,他意志消沉,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好在有家人精心照料,不断安慰和鼓励,使他逐渐走出困境,重拾对生活的希望。经过几年的休养和康复,于世全终于可以独立行走、下地干活儿了。他不甘心靠家人照顾过日子,于是决定发展产业改变现有的生活。恰巧此时,大安平河村号召村民建蓝莓大棚,打造蓝莓小镇,这让于世全眼前一亮,当即决定种植蓝莓致富。2019年,于世全通过跟亲朋借款、向银行贷款,与另外三个好兄弟共同出资,建起了家庭农场。虽然创业的梦想十分美好,但是一开始由于蓝莓产业在当地是一项新兴产业,缺乏经验的他们在种植中遇到很多问题,于世全就通过聘请技术员,不断摸索种植经验。随着农场经营步入正轨,农场规模不断扩大,于世全开始积极吸纳当地残疾人到农场打工。杨木川镇金安村残疾人陈立军患肢体残疾,在家里养殖了几头牛,去年他到农场工作后又多了一份稳定收入。“像我这样的情况,既不能出去打工,也干不了什么重活儿,现在我农忙时进场帮助干些打扫、拔草、修枝、摘果等力所能及的活儿,一天就能收入100元,工资从来不拖欠。”陈立军说。在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带动残疾人家庭增收的同时,于世全还依托家庭农场,积极带动周边残疾人发展蓝莓产业。从2020年发展蓝莓大棚25亩,种植陆地蓝莓7500株,安排10名残疾人就业,辐射周边30户残疾人家庭发展蓝莓产业,到通过为残疾种植户发放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提供技术指导和相关业务培训,帮助拓展蓝莓销售等,如今这里的蓝莓种植总面积已达到83亩,种植蓝莓2.6万株,安排残疾人就业12人,辐射周边39户残疾人发展蓝莓产业,有效带动了周边地区蓝莓种植向高端产业化迈进,真正成为农村残疾人增收致富的好项目。于世全表示,身为一名残疾人,他更懂得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不易,能够帮助残疾人致富是他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今后他要继续脚踏实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更好地回馈社会,帮助更多残疾人增收致富,过上好日子。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