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辽宁丹东凤城:企业点赞“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前几天,丹东凤城市大业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郭学山来到凤城市营商局“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将一面绣有“为菇农,小窗口雪中送炭;解难题,助企业添砖加瓦”的锦旗送到窗口工作人员手中,感谢“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帮助他办成了事儿。如今,随着产业规模、市场需求、带动农户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在联合社中引入企业,尤其是农事企业。但由于联合社是一个新生事物,相关文件、章程中没有明确规定允许企业加入。郭学山先后咨询了省市等相关部门是否允许在营业执照备案中有企业的名单,都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于是,他来到凤城市营商局“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窗口工作人员帮助他研究相关政策、查找依据,最终补充完善了营业执照。凤城市“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本着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支持企业发展的宗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推出一系列政务服务新举措,实现了“应该办、无政策障碍”的事项痛快办;“应该办、有政策瓶颈”的个案规范程序,特事特办;“应该办、有政策障碍”的共性问题创新机制解决,打通了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不断增强企业和办事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12/16
  • 辽宁丹东振安区:打造智能化管家式服务
    2021年,丹东市振安区营商局持续加强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落实便民措施。在工作中,对窗口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和管理,严格落实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否定备案、好差评、代帮办等制度,并对母婴室及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通道进行改造,增加部分车位,设置残疾人无障碍停车位,在服务大厅设置轮椅、助听器等便民服务项目,增强了广大办事群众办事便利度。为加强民意诉求办理工作规范化管理,振安区营商局制定了《振安区民意诉求办理工作实施方案》,健全了诉求办理工作考核细则,确保群众诉求及时、准确、高效办理,群众满意率不断提升,全面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和便民服务水平。为提高12345热线平台的办理效率与办理质量,快速高效办理群众诉求,振安区营商局严格执行“回访制度”,按照“即收、即转、即办、即访”的原则,在认真记录市民诉求后发挥牵头作用,积极协调相关职能单位落实处理,并及时跟踪回访,收集群众集中反映的热点问题进行汇总分析。今年9月,振安区营商局推出“项目管家”挂牌服务举措,将“项目管家”姓名、电话、照片及工作职责挂牌各服务企业,便于企业遇到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时第一时间联系“项目管家”,也方便企业业务负责人变更与“项目管家”无缝衔接。为避免出现“服务盲区”,振安区各镇街“项目管家”通过微信工作群“项目管家”与企业负责人随时联系,让惠企政策、最新动态、帮扶措施等第一时间落实到企业、惠及到项目。
    12/15
  • 辽宁丹东:叫响“辽丹黑猪”品牌
    历经9个世代、23年系统选育而成的“辽丹黑猪”近日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辽宁培育并通过国家审定的第一个种猪新品种。以此为契机,丹东市将全力做好“辽丹黑猪”品种开发和推广利用,向产业下游输送高质量种猪,不断拓宽市场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打造优质商品猪的生产基地,叫响“辽丹黑猪”产品品牌。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在兼顾瘦肉的同时,更加注重猪肉的口味。瘦肉多、肉质好、色正、味美、鲜嫩的猪肉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辽宁黑猪具有繁殖力高、肉质好、适应性强等优点,用其为母本,培育出长得快、肉质好、瘦肉多、繁殖力高的优质瘦肉型黑猪,将完全符合养猪者的习惯和消费者的需求,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丹东市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主任时吉刚道出培育“辽丹黑猪”的初衷。地方畜禽品种资源是我国战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畜牧业生产的必要条件和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辽宁黑猪是我国优良母本猪,是我省第一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中的重点品种之一,具有繁殖力高、肉质好、适应性强、杂交优势明显等特点。从1998年开始,丹东市种畜场协同省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中心、沈阳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单位,以辽宁黑猪为母本,引进杜洛克猪为父本,开始“辽丹黑猪”新品种培育工作。国家新品种审定通过的“辽丹黑猪”,其体形外貌一致、遗传性能稳定、被毛全黑,既有辽宁黑猪繁殖力高、耐粗饲、适应性强、肉质好、抗病力强的特性,又有杜洛克猪体质健壮、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饲料转化率高的优点。同时,克服了辽宁黑猪生长速度慢、瘦肉率低、饲料转化率低以及杜洛克猪繁殖性能低、肉质差的缺点。经农业农村部种猪质检中心(武汉)测试,“辽丹黑猪”是生产优质高档猪肉的理想品种,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从近期在全省的推广情况看,“辽丹黑猪”适应性强,既适合集约化大规模饲养,又适合农村小规模饲养或散养,对北方寒冷、昼夜温差大等气候条件能够较快适应,且生产性能优异。“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审定前,‘辽丹黑猪’母猪存栏7万多头,仅占辽宁可繁母猪的4.24%,这意味着这个新品种未来有更大的上升空间。今后,我们将持续选育,进一步提高品种的遗传性能,挖掘遗传特性,开展相关配套技术研究,为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时吉刚说。
    12/15
  • 辽宁丹东东港十字街村:产业奖扶政策巩固脱贫成果
    “去年政府给送来8只羊,今年已经增到19只了。”12月2日上午,在东港市十字街镇太安村五组,脱贫户王洪君正在用草莓叶喂养羊群。见到记者到访,他高兴地介绍起自己的“宝贝”:“今年已经下了两窝崽儿,你看,这两只小羊才一个多月,还有三只带崽的羊,明年就能下了。”王洪君今年69岁,家中原有6口人,2019年,儿子因病去世,这不仅给家人精神上带来沉重的打击,也切断了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儿子治病期间,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留下7万多元外债。王洪君的老伴儿患有糖尿病无劳动能力,儿媳也身患疾病无劳动能力,家中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孙女。2018年,东港市将王洪君家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并将其全家纳入低保。在有关部门和社会爱心组织的帮助下,王洪君老伴儿的治疗费用得到扶持和减免,两个孙女的读书费用也得到相应支持和救助。在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下,王洪君渐渐看到了希望。2020年,在东港产业扶贫政策的支持下,王洪君家中又来了新“客人”。因为以前有养殖经验,在社会爱心人士的赞助下,政府为王洪君引进了8只绒山羊。“这羊是从营口引进的。我们不光引进了羊,还引进了技术和服务。”十字街镇农业中心主任黄兴家告诉记者。为了让王洪君养羊有保障、无后顾之忧,扶贫部门还专门带王洪君儿媳妇到营口去学习养羊技术,并与技术人员保持联系,养殖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咨询,并为王洪君提供养殖所需的药物等,这让王洪君在发展产业的路上充满了信心。“今年靠剪羊毛卖钱,收入就够买饲料了,等明年羊大一点就能卖钱了。”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东港市通过产业扶贫为众多贫困户带来希望。为巩固脱贫成果,调动脱贫户自主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增强“五小”产业的造血功能,今年,东港市乡村振兴局组织各乡镇、街道对东港市202户脱贫户和监测帮扶对象发展自主产业意愿、劳动力等情况进行排查,大力宣传奖扶政策,鼓励脱贫户和监测帮扶户发展“五小产业”,扩大产业覆盖面,通过采取“以奖代补”“先养后补”的方式,对脱贫户经营投入和经营收益的金额给予适当的奖扶。据介绍,今年东港市共为39户脱贫户和监测帮扶户发放自主发展产业奖励扶助资金8.12万元。“自主发展产业奖扶政策极大地激发了脱贫户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发展种植、养殖业固本强肌,拓宽了收入渠道,使他们不再担心投入后亏本,放心发展,一心致富奔小康。”东港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12/15
  • 辽宁丹东宽甸长岗子村:家庭农场助力残疾人增收致富
    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虎山镇长岗子村村委会的会议室里热闹非凡,39户残疾蓝莓种植户正认真聆听专家的现场讲解。培训中,专家针对蓝莓产业发展现状、蓝莓市场营销状况进行了分析说明,对蓝莓生长特点及栽培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对经营风险、存在问题和预防措施等进行了举例说明,重点讲解了种植户在浇水、修剪、施肥等日常种植的注意事项,并热情解答了他们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极大提高了种植户的积极性。参加培训的种植户纷纷表示,专家传授的技术管用、及时,大家发展好蓝莓产业的信心更足了。此次培训是宽甸满族自治县杨木川镇兄弟农场为残疾种植户提供的技术服务。两年多来,农场经营者于世全通过创办家庭农场,不仅吸纳了当地12名残疾人就业,还辐射周边39户残疾人发展蓝莓产业,逐步走出一条家庭农场带动残疾人增收的新路子。今年47岁的于世全是宽甸杨木川镇大安平河村村民,此前做木材运输生意。201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造成他肢体三级残疾。那时,他意志消沉,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好在有家人精心照料,不断安慰和鼓励,使他逐渐走出困境,重拾对生活的希望。经过几年的休养和康复,于世全终于可以独立行走、下地干活儿了。他不甘心靠家人照顾过日子,于是决定发展产业改变现有的生活。恰巧此时,大安平河村号召村民建蓝莓大棚,打造蓝莓小镇,这让于世全眼前一亮,当即决定种植蓝莓致富。2019年,于世全通过跟亲朋借款、向银行贷款,与另外三个好兄弟共同出资,建起了家庭农场。虽然创业的梦想十分美好,但是一开始由于蓝莓产业在当地是一项新兴产业,缺乏经验的他们在种植中遇到很多问题,于世全就通过聘请技术员,不断摸索种植经验。随着农场经营步入正轨,农场规模不断扩大,于世全开始积极吸纳当地残疾人到农场打工。杨木川镇金安村残疾人陈立军患肢体残疾,在家里养殖了几头牛,去年他到农场工作后又多了一份稳定收入。“像我这样的情况,既不能出去打工,也干不了什么重活儿,现在我农忙时进场帮助干些打扫、拔草、修枝、摘果等力所能及的活儿,一天就能收入100元,工资从来不拖欠。”陈立军说。在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带动残疾人家庭增收的同时,于世全还依托家庭农场,积极带动周边残疾人发展蓝莓产业。从2020年发展蓝莓大棚25亩,种植陆地蓝莓7500株,安排10名残疾人就业,辐射周边30户残疾人家庭发展蓝莓产业,到通过为残疾种植户发放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提供技术指导和相关业务培训,帮助拓展蓝莓销售等,如今这里的蓝莓种植总面积已达到83亩,种植蓝莓2.6万株,安排残疾人就业12人,辐射周边39户残疾人发展蓝莓产业,有效带动了周边地区蓝莓种植向高端产业化迈进,真正成为农村残疾人增收致富的好项目。于世全表示,身为一名残疾人,他更懂得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不易,能够帮助残疾人致富是他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今后他要继续脚踏实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更好地回馈社会,帮助更多残疾人增收致富,过上好日子。
    12/15
  • “约惠振兴·同城欢享”促消费活动即将启动
    为释放消费潜力,充分利用元旦、春节消费热潮,振兴区政府整合重点商贸企业资源,举办惠聚双12,厚礼惠全城——“约惠振兴·同城欢享”主题促消费活动。主办单位:振兴区人民政府承办单位:振兴区商务局协办单位:中国银联辽宁分公司、金娱乐(辽宁)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宁丹东销售分公司、振兴区重点商贸企业消费券具体发放办法1、振兴区政府与中国银联联合,在云闪付APP发放“惠民消费券”,动员企业让利,共同促进消费。2、投放形式: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宁丹东销售分公司指定加油站,每加油200元赠惠民消费券。3、投放时间:2021年12月26日。4、消费券有效期:2021年12月26日至2022年2月15日。5、消费券使用范围:振兴区重点商贸企业,可与企业自定促销方案叠加使用。6、参加活动企业具体名单以主办方发布为准。
    12/14
  • 丹东港口集团与口岸联检部门合力打造港口发展新高地
    “真的是太方便了,我干了二十多年,第一次遇到这么高效率的通关。”近日,一位客户在丹东港码头发出感叹。今年以来,丹东港联合大东港海关、丹东海事局、丹东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根据各自职责定位、专业特点和发展条件,着力提高通关时效,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开创口岸发展新篇章。站在新起点,抓住新机遇。丹东港高度重视与口岸联检部门沟通交流,通过上门拜访“走出去”,现场指导“请进来”,共同开展20多次沟通会商,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形成长效合作机制,达成多项共识。口岸联检部门以“信息化建设”的思路破题,将信息化建设的创新成果与口岸查验结合,积极探索“无纸化对接、5G网络覆盖及应用、港口作业可视化系统、外围协同系统”的方式,打造高效便利化通关环境。一系列“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举措,切实帮助港口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大东港海关以“关港合作”战略为切入点,通过“硬监管”与“软服务”结合,加快通关便利化,助力港口通关效率提升;丹东海事局在港口航道碍航物打捞、通航秩序及船舶污染防治方面“送服务进港口”,主动对接,找措施、想办法;丹东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强化服务、重视监管,主动深入港口调研……一系列暖人心、惠企业的行动,使丹东港在瑕疵资产整改、泊位升级改造和口岸开放等方面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安全的海上运输环境,离不开口岸联检部门和港口的共同努力。为确保口岸联检部门工作顺利开展,丹东港科学配备标准化检疫方舱,极大提升了检测条件和便利性。建设互市贸易区首站卡口,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完善网络设施增加专线流量,确保监管精准到位。通过不断做强港口引擎、提升发展能级,共同营造信息联通、资源共享、和谐共赢的发展环境,在奋力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方面,丹东港以实际行动展现央企责任担当。一直以来,丹东港与口岸联检部门高度互信、互相支持,不仅在业务领域合作紧密,更共同践行社会责任。通过开展水陆综合应急演练、“海港杯”足球联赛、“清理海洋垃圾、共护碧海蓝天”招商局志愿者支持计划项目、党建共建座谈会等多种活动形式,增进友谊,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发展新局面。未来,丹东港将立足“十四五”规划,完善口岸基础设施,争取口岸联检部门更大支持,提升港口通关效率,以港兴市、以港促产、以港带城,助力辽港集团世界一流强港建设,携手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12/14
  • 辽宁东港市北井子镇: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助振兴
    近年来,辽宁东港市北井子镇将推进设施农业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发展现代农业,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眼下正是草莓大量上市的季节,走进位于北井子镇王家坨子村的君华生态养殖家庭农场,一座座高标准草莓温室大棚映入眼帘。农场负责人潘光告诉记者,今年栽植的都是冷冻苗,草莓上市早,从11月中旬可以持续到来年6月份。通过“电商+订单”模式,并与直播平台合作,目前草莓销往全国各地,不但价格好,而且供不应求。北井子镇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全镇共发展规模设施农业园区10个,建成高标准设施农业大棚750余栋,占地面积3500多亩。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还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12/14
  • 辽宁丹东:校地合作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和辽东学院联合开展了“校地合作科技下乡”活动。汤山城镇是辽东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辽东学院派出专业教师对该镇村干部进行计算机知识培训,对农村小学教师进行音乐、美术等方面的能力提升培训。同时,镇里积极宣传本地的旅游资源和产业特色,把高校知识“引进来”,让乡风民风“走出去”,将“送”“帮”“扶”与校地合作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12/13
  • 辽宁丹东:特色发展为强村富民注入新动力
    近日,在丹东市振安区楼房镇孤山村一处温室大棚内,村两委委员李然波正在打理茄子苗。楼房镇因村制宜、因村施策,不断提高村干部适应市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能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为强村富民注入新动力。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