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辽宁丹东大西岔镇:“民心日记”解民忧
    “感谢党和政府,以后不管下多大雨,我也不怕了,能踏踏实实睡觉了!”近日,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大西岔镇杨林村村民程少杰迎来了一件大喜事,他满脸笑容地绕着自家房屋,转了好几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程少杰家因为房屋地势较低,每到大雨天,院内、屋内都会出现积水现象,严重影响一家人的生产生活,并对生命安全构成了威胁。大西岔镇党委政府了解这一情况后,研究解决方法,通过建设排水渠改变了地势高处建筑物的排水方向,同时对房屋周围的其他排水口进行封堵,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近几年,大西岔镇持续聚焦民生重点难点,认真落实“民心日记”工作制度,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不断将为民办实事抓细、抓实、抓到位,已建设村组道路145.6公里,完成道路绿化10公里,修建防洪堤坝18.5公里,建设大小桥涵90座,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修建了综合性群众文化活动广场等。今后,该镇将继续以“民心日记”为抓手,全力抓好民生工程项目建设,着力营造“地绿、天蓝、水清、宜居”的农村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12/20
  • 【每日小康村】东港市李家店村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及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亿元村名单,丹东东港市椅圈镇李家店村成功入选。在李家店村,大大小小草莓包装车间共有十几个,高峰时期,日发送草莓可达10万公斤。草莓包装和销售环节的火爆,体现了李家店村草莓产业的快速发展。李家店村下辖11个村民组,有村民705户、2305人;耕地面积8150亩,其中设施草莓面积2050亩。草莓生产是该村的主导产业,全村共有605户1900多人从事草莓生产,占全村总人口的80%以上。建有设施大棚960栋,草莓总产值1.2亿元,占全村总经济收入的85.7%以上,人均收入2.5万元。2019年,李家店村被评为“全国草莓一村一品示范村”,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这些变化得益于李家店村草莓产业的发展。“今年,我们村所有大棚全部使用冷藏苗,现在全村建有冷藏库、冷藏棚共90多座。冷藏苗草莓比直栽草莓提前一个月上市,一亩地能增收2万元。”李家店村党总支书付晓利说。李家店村是东港较早应用“低温预冷促早熟”技术的村子,该技术通过人为制造低温条件,以促进草莓提早花芽分化,增加花芽数量,提高种苗质量及抗性,最终实现早开花、早结果、早上市,实现增收。多年来,李家店村始终注重科技引领发展草莓产业,与国内知名专家合作,聘请专家到村讲课,每年举办培训班10余次,共培训人员500余人次,并在实践中培养出一批技术过硬的“土专家”和大批科技示范户。不断引进日光温室促成栽培技术、土壤消毒技术、硫磺熏蒸防治白粉病、有机肥菌肥丰产栽培等草莓新技术。李家店村在设施上要求高,全村99%日光温室大棚是高标准钢架结构。全村还拥有草莓高标准设施小区20个,应用物联网、水肥一体化技术,全过程实现数字化生产,产品实行食品合格证制度、生产过程记录可查、产品销售可追溯制度等。富源草莓专业合作社是李家店村2015年成立的村级合作社,在村党建引领下通过“党建+合作社”模式,现已带动全村发展草莓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0多家,担负起全村草莓生产总体规划、发展、销售、服务等一体化建设工作。多家草莓合作社注册了“马家岗”“北小圃”等品牌,共同组成“马家岗草莓”“丹东草莓”大品牌进入沈阳、大连、广州、北京、上海等城市。全村拥有草莓经纪人50多位,销量大的电商经纪人共80多人,依托强大的电商销售队伍,李家店村草莓销往全国各地,且出口国外,全村电商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以上。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李家店村草莓已形成一条有序的产业链,从脱毒苗选种到自主育苗,从冷藏苗栽培到综合丰产,从无害化生产到有机生产标准,从精品包装到极速快递发展,草莓产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同步发展。大棚钢构、保温、泡沫箱、包装箱等行业快速发展,草莓快递网点不断增加且提高发货速度,全村设立快递网点5家,分收点12家,以“次日达”的速度,将草莓运到全国各地。草莓业的产销服务及多产业的融合,也为草莓生产解决了后顾之忧。
    12/20
  • 辽宁丹东:小草莓映红致富路
    12月15日,龙升村果农在采摘成熟的草莓。在丹东市汤山城镇龙升村,果农采用冷冻苗繁育技术种植的草莓,比正常温室草莓提早上市。近年来,丹东市汤山城镇以草莓为主的“小浆果”特色产业经济蓬勃发展,目前已有草莓温室大棚113个,总面积达200多亩,由原本的单纯种植转变为产供销一条龙,带动当地种植户增收。
    12/20
  • 辽宁丹东:成功获批全省第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
    12月16日从丹东市发改委传来好消息,辽宁省发改委、辽宁省委网信办、辽宁省住建厅、辽宁省营商局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印发辽宁省第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名单的通知》,丹东市和东港市榜上有名,获批辽宁省第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近年来,丹东市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打造典型智慧应用场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惠民服务水平。丹东市发改委按照此次试点申报要求积极组织协调市直各部门及各县(市)区开展申报工作,经过前期材料组织申报、中期复核、省发改委和省国际工程咨询中心专家实地考察调研、参加省评审答辩等多个环节,最终丹东市和东港市成功获批。对于丹东而言,此次试点获批,不仅是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肯定,更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动力。此次申报成功后,丹东市发改委积极组织项目单位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项目资金申报工作,目前省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1400万元已下达,丹东市全民智慧健康医疗、城市应急保障工程项目、东港市智慧渔港、智慧安防体系建设首批4个项目即将开工建设。下一步,丹东市将对照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标准,突出丹东特色,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新标杆,推动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
    12/20
  • 辽宁宽甸县总工会大力推进建会工作夯实组织基础
    “想请工会帮忙为我们开展业务培训。”12月7日,丹东市宽甸县总工会副主席张乐一上班,就接到了丹东亿龙高科技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龙公司)工会主席张鹏打来的电话,对方表示,公司建立工会时间不长,业务不熟悉,想请县总工会给“上上课”。亿龙公司是县内一家科技型企业,今年在县总工会的帮助下新建了工会,但建会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后续的业务指导必须得跟上。今年7月,张乐(中)到基层工会工作组织规范化建设示范点指导工作。(资料图)从年初开始,宽甸县总工会就把建会作为重点工作,大力推进。今年,县总工会助力3家科技型企业建会、4家中小企业建会,吸纳30名商场信息员、11名货车司机、63名家政服务员加入工会组织。工作应该怎么干?是众多新建工会常常面临的问题。县总工会的答案是:规范化运作,示范性引领。今年,县总工会共成功申报了5家全省基层工会工作组织规范化建设示范点,以“典型引路”的方式达到示范效应。全县22个乡镇、196个村(社区)工会全部完成了换届工作。此外,镇工会联合会的职工帮扶、法律援助等工作同样做得有声有色,成为众多乡镇工会工作的一本生动“教科书”。
    12/17
  • 辽宁丹东东港市住建局:推深做实“我为群众办实事”
    12月13日,东港市住建局召开党史学习教育经验交流会。6名支部代表分别结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从不同角度交流了体会和感悟,进一步总结经验,学以致用,推动住建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大家纷纷表示,要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始终秉承“心系百姓冷暖,服务千家万户”服务理念,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实际工作同步推进,始终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最大实事。今年以来,他们破解多起供热难题,协助燃气企业对东港市地下燃气管网、企事业单位液化气瓶组站、汽车加气站及居民用户开展多次安全隐患排查,切实把实事落到实处。下一步,东港市住建局将继续推深做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力抓好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景观提质、城区道路桥梁建设、城乡垃圾收储运一体化及供热、燃气安全等重要课题,从问题出发、从小处入手,以惠民利民实效彰显学习教育成果。
    12/17
  • 辽宁丹东:拓展公益培训 帮助妇女就业创业
    12月13日,丹东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三楼满是面点香气。当天,20余名妇女参加了由丹东市党群服务中心举行的“为民解难题”主题公益面点培训,大家在培训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面点制作。据了解,为了帮助困难家庭脱贫,丹东市党群服务中心从关注女性就业为切入口,启动“为民解难题”主题公益培训,积极组织妇女技能培训,提高妇女就业水平,引导、扶持妇女就业创业。丹东市党群服务中心根据所属部门——丹东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服务属性,就如何帮助困难妇女提高就业本领,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为她们立足社会,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要课题开展广泛调研。为了保证培训取得实效,帮助贫困妇女切实找到致富之路,丹东市党群服务中心组织人员开展市场调研,走访了解当前丹东市贫困妇女就业需求和市场需求情况,获悉精致面点制作、糕点烘焙技术服务等十分适合妇女就业,且相关岗位缺乏。丹东市党群服务中心立即就培训项目的可行性与实效性进行论证,积极对接有关生产服务企业,与企业探讨市场发展情况和培训后的就业吸纳状况。同时,与省内外其他城市培训机构进行联系,点对点了解妇女所思所想。三年来,开展了200余人次面点制作、糕点烘焙技术培训。“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培训提升妇女的专业技能,为她们再就业打好坚实基础。”丹东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主任赫娴说。为确保参加培训的学员能够学到一技之长,丹东市党群服务中心不断拓宽培训领域,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学习与应用相结合,与授课老师开展操作互动式交流,确保培训取得实效。为了强化学员招募的精准性,丹东市党群服务中心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有关媒体面向全市妇女招生,对持有下岗证、低保证、农村户口以及需要再就业、生活比较困难的妇女进行优先考虑,确保公益培训的指向性明确。
    12/16
  • 辽宁丹东:无人律所方便职工知法用法
    动动手指,就可以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与律师进行“一对一”法律咨询。日前,丹东市总工会在1楼大厅增设互联网无人律所岗亭,拓宽服务职工渠道。据悉,无人律所岗亭是线下实体智能终端,职工可以在平台上查询全国律师资源,获得在线、即时、专业、免费的一对一视频法律咨询类服务,同时平台还可以对职工进行普法宣传。职工扫描二维码或刷身份证登录后,可以通过视频、语音、文字、上传文书材料等方式与律师沟通。目前,丹东市总工会已对全体机关干部开展了无人律所岗亭功能讲解和使用培训,随时为来访职工群众提供指导帮助。
    12/16
  • 辽宁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代办帮办”窗口提升服务效能
    近日,记者在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大厅看到,这里除了咨询窗口、多个综合窗口及“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外,还设有一个“代办帮办”服务窗口。大厅工作人员介绍,“代办帮办”服务窗口针对办事流程不熟悉或无法自主完成的办事企业及群众,工作人员帮助或代替其完成所办事项。彭先生是一位投资经营者,此前他来到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企业设立业务,“代办帮办”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利用午休时间帮助他完成了企业基本设立流程并提交了材料,顺利通过核名。但第二天问题出现了,彭先生投资的企业因涉及进出口贸易,需要到商务部门做进出口备案业务,他在咨询中得知该项业务需在政务网上自行申报操作,便又来到“代办帮办”服务窗口,顺利完成上述业务。“没跑冤枉路,没做无用功,工作人员的态度这么好,真是太感谢了!”彭先生高兴地说。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贸易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代办帮办”服务窗口轮岗的工作人员都是各相关部门中业务熟练、经验丰富的优秀人员。自9月中旬“代办帮办”服务窗口设立以来,为企业和群众代办帮办各类业务共百余人次,办结56件,其中个人办理19件,企业办理37件。年初以来,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贸易投资促进局和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着眼全面提升服务质量,秉承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服务理念,积极搭建企业及群众办事绿色便捷通道。新设立的“代办帮办”服务窗口变“企业群众办”为“政府办”,切实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打造效能窗口。
    12/16
  • 辽宁丹东凤城:企业点赞“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前几天,丹东凤城市大业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郭学山来到凤城市营商局“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将一面绣有“为菇农,小窗口雪中送炭;解难题,助企业添砖加瓦”的锦旗送到窗口工作人员手中,感谢“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帮助他办成了事儿。如今,随着产业规模、市场需求、带动农户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在联合社中引入企业,尤其是农事企业。但由于联合社是一个新生事物,相关文件、章程中没有明确规定允许企业加入。郭学山先后咨询了省市等相关部门是否允许在营业执照备案中有企业的名单,都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于是,他来到凤城市营商局“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窗口工作人员帮助他研究相关政策、查找依据,最终补充完善了营业执照。凤城市“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本着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支持企业发展的宗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推出一系列政务服务新举措,实现了“应该办、无政策障碍”的事项痛快办;“应该办、有政策瓶颈”的个案规范程序,特事特办;“应该办、有政策障碍”的共性问题创新机制解决,打通了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不断增强企业和办事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