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辽宁丹东:新年促消费活动启动
    12月30日从丹东市商务局了解到,2022“全民乐购约惠丹东”新年促消费活动正式启动。此次新年促消费活动包括2021年12月22日至2022年1月3日的东港市元旦跨年盛惠活动、2021年12月26日至2022年2月15日的振兴区“约惠振兴同城欢享”活动、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2月3日的凤城市2022“欢度元旦喜迎新春”活动以及2022年1月1日至1月30日的丹东国美惠民消费大补贴活动等。上述活动将结合喜迎新年、阖家团圆、度假休闲等元素,统筹开展“商旅文游购娱”深度融合、线上线下结合的促销,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和安心舒适的消费环境。2022“全民乐购约惠丹东”新年促消费活动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促消费工作要求,提升全市消费品质、促进消费升级,持续推动丹东市消费平稳较快增长。
    01/04
  • 辽宁丹东:不用东奔西走,好工作“触屏可及”!
    从求职者四处投递简历、用工单位在各个平台发送招聘信息,到供需双方可以通过网络线上解决问题,这得力于我市智慧化人力资源市场的建立。按照2021年“十大民生实事”要求,市人社局强化优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打造智慧型公共就业服务模式,对原有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进行整合,重塑就业、创业政策宣导渠道,统一规划建设智慧化服务平台。“我们公司每年都需求大量的软件、机械设计、项目交付等技术人员,除了走出去参加各种校招、在专业招聘平台发布信息,还积极参加本地的各种招聘会,这样还不能完全满足每年200人左右的需求。”丹东东方测控人力资源部部长孙丽丽说。去年10月,丹东市智慧化人力资源市场启动,让企业招聘变得更加便捷、更有针对性。新建的智慧化服务招聘平台,不仅可以随时更新内容,还可以点对点交流。本地媒体转发信息后,很多丹东人会通过这个平台关注本地企业用工情况,并第一时间把信息传递给在外学习、工作的子女,东方测控不少员工就是通过这个方式前来应聘的。2020年12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信息中心、市智慧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丹东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三年实施方案》,贯彻落实“优化就业创业政策,促进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及各类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推出惠民服务举措——建成我市第一个智慧城市应用丹东市智慧化人力资源市场,实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建设目标。“线上市场”依托互联网,系统推出了找工作、招人才、招聘会、就业政策等九大服务功能。“线下市场”设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一楼人力资源市场,10台简历一体机方便求职者修改或填写系统中的个人简历,现场参加招聘活动;9台自助服务一体机可查询、打印社会保险关系和缴费明细等;10台政策宣传导读机可查询相关就业政策;50个招聘展位,由企业在线上自选线下招聘活动场次及位置,求职者与企业可通过桌面终端设备确认意向。市智慧化人力资源市场的建成,不仅为我市“六保”“六稳”提供有力抓手,也拉开丹东智慧城市应用的帷幕。市智慧化人力资源市场的上线运行,实现了国家、省、市、县多层次,人社、民政、公安、市场监管多部门的数据对接共享。平台数据在省级信息平台运行,实现省市县乡平台四级联动,向上与人社部“就业在线平台”互通,为企业、求职者、创业者提供公益性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包含找工作、招人才、招聘会、职业培训、创业指导、企业风采展示等功能。平台针对企业的用工需求和求职群众的个人简历参数进行精准画像、智能匹配后,进行双向推送,高效地为企业提供求职人员信息,为群众提供更适合的岗位,全面提升了招聘求职成功率。据了解,省人社厅将丹东市智慧化人力资源市场确定为“业务省级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市级试点项目,拟作为“丹东模式”在全省推广。下一步,市智慧化人力资源市场在完善现有功能基础上,将开发针对我市家政、短零工市场的应用,让就业对接更便捷。
    12/31
  • 辽宁丹东:“互联网+政务”持续激发小微企业活力
    “以前公司有两台车专门负责跑办税业务,现在借助‘云税通’App,足不出户便能更正申报表、办税缴费,为公司节省了大量办税时间和成本。”日前,辽宁璟添财税咨询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唐林琳向记者展示了如何使用“云税通”远程办理缴税,拿出手机,上传资料,不到5分钟,税款便已缴纳完成。“从线下‘点对点’到线上‘面对面’,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使用手机或PC端,‘无接触’一键办税。”辽宁省丹东市税务局集约服务中心负责人郝露介绍,如今集约服务中心已承担全市45%以上的业务办理量和90%以上的政策咨询量,日均远程业务量超过400笔,疑难问题即时答复率98.6%。辽宁省丹东市税务局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分类、筛选、应用方面的优势,通过多种智能服务终端,让减税降费红利直达中小微企业。从2020年至今,已帮助全市800余户诚信纳税的中小微企业及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四行业纳税人累计获得贷款超过26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在国务院办公厅通报的第八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中,丹东市打造税务智慧服务平台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经验榜上有名。“丹东市将高位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将服务小微企业的政策落到实处,全力跑出便企惠民‘加速度’。”丹东市委副书记、市长郝建军对记者说。近年来,丹东市以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智慧政务系统,助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提升“个转企”服务效能,年初以来,丹东市依托“百亿送贷行动”开展“送贷助转型”主题活动。前三季度,累计组织“个转企”专题融资对接活动6次,为“个转企”送贷218万元。同时,通过辽宁小微企业名录系统“特色小微企业展示平台”新公示14户“个转企”信息,提升小微企业市场活跃度。截至11月17日,丹东市新增“个转企”1102户,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连续两年“个转企”数量破千户。此外,丹东还积极落实“个转企”扶持政策,依托辽宁小微企业名录系统“个转企”扶持专栏,公示扶持政策文件1件、扶持政策事项11项、申请扶持导航2项,引导小微企业享受优惠政策。丹东市扶持政策落实情况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市落实扶持政策惠及“个转企”1550户,涉及金额1021385元。
    12/31
  • 2021年前11个月丹东固投同比增17.4%
    日前,位于宽甸满族自治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顺利竣工,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农田防护、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等工程。岁末的丹东,寒冷与火热并存,一浪高过一浪的项目建设热潮不断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涌动,一个个项目如同一根根坚实的桩基,撑起新的经济增长极。2021年,丹东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和“抓项目就是抓投资,抓投资就是抓发展”思想,项目建设逆势上扬,全市计划实施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329个,截至目前,已实现开复工33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28个,复工项目206个,竣工项目98个。今年前11个月,丹东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4%。年初以来,按照“项目年”大会工作部署,丹东市突出招商引资生命线地位,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调结构、促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支撑,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严把“两高”项目关口,推动全市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坚决落实省项目建设工作要求,3月19日和5月30日,丹东市先后两次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活动期间,全地区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分别实现开复工132个和81个,为完成全年固投任务和项目建设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统筹协调各地区和各部门“网格化”推进项目建设,丹东成立了市项目谋划专班,结合丹东特点,深入挖潜,谋划储备项目,按照“谋划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工作机制,不断梳理完善“三个四百亿”滚动实施项目清单。丹东市发改委围绕上级政策支持方向,抢抓机遇、提前谋划、主动对接、积极落实,把向上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作为抓项目、稳投资的重要抓手。同时,丹东各相关部门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各项手续,完善项目建设条件,全力抓好向上争取,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在今年开展的“全市项目拉练观摩”“百企百亿技改”等活动中,一步一个新景,一处一份激动。在项目拉练观摩活动中,丹东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亲赴11个重点项目现场,指导项目建设和产业园区发展。“百企百亿技改”专项行动中,完成技改项目82个,总投资109亿元。一年来,新农利合东北亚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东深建筑新型材料生产基地项目等一批产业类项目,医疗卫生综合楼改造项目、第一中学异地新建项目等一批社会民生类项目开工建设,盛世北瓷年产4亿套电子陶瓷封装外壳建设项目、满族医药生产基地等一批续建项目竣工投产,黄海电机建设项目、瑞江顺石墨及碳化硼生产加工项目等一批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这些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进一步提升了丹东市产业总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2/30
  • 丹东宽甸:“人社快办”便民利企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人社快办”行动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便民利企服务质量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丹东宽甸作为“人社快办”行动试点单位,在市人社局大力支持下,调拨专项资金160万元用于“人社快办”大厅改造,目前受理人社系统政务服务事项216项,大厅配备自助查询机5台,可实现24小时自助查询。自7月19日宽甸“人社快办”大厅投入运行以来,日均接待办事群众和企业200余人次,累计受理业务10906件,日均103件,其中网厅各项业务申报审批6311件、灵活就业参保1494件、其他业务3101件。“人社快办”大厅的启用,使得办事效率大幅提高,办结率显著提升,真正做到了即办即走、无需等待,极大方便企业和群众。在提高办事效率的同时,大厅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主要解决各类因政策、历史遗留等方面问题造成正常窗口无法办理的疑难杂症。一群众因自身原因造成遗属费申请两年没有得到审批,通过“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受理后,多个相关科室、社保中心有关部门现场办公,仅用1天时间就解决了问题。窗口设立以来,累计帮助群众解决16件痛点难点问题,获得了一致好评。
    12/29
  • 辽宁丹东:小浆果发挥大能量
    偌大的钢架上置放着密密麻麻的小玻璃器皿,器皿营养液里装着绿色的“组培苗”,生机盎然。这是12月27日,记者在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软枣猕猴桃苗培育实验室里看到的景象。培育室负责人侯先生介绍,这里有近万瓶奇异莓苗,他们将采集来的优良母树“外植体”,实施“组培脱毒”后在器皿里处理,最后再把这些“组培苗”移栽到园区温室里。经过克隆技术培养而成的组培苗具有病害少、果形品相好等特点。随后,记者又来到丹东石安现代农业蓝莓基地参观,目前蓝莓基地的蓝莓已经开花。据了解,汤山城镇通过企业辐射带动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全镇小浆果种植已初具规模,蓝莓种植面积达6157亩、奇异莓种植面积达3883亩、草莓种植面积达820亩,连接农户3万多户。汤山城镇蓝莓品牌“哈哈莓”曾获评中国园艺学会小浆果分会及中国优农协会最受消费者喜爱的蓝莓。近年来,汤山城镇着重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经济,始终坚持以蓝莓、草莓、奇异莓等特色“小浆果”产业为依托,将“小浆果”产业做强做大,实现种植产业规模化,逐步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市场优势,走出一条产业兴旺、特色引领、融合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特色发展道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12/29
  • 辽宁丹东以科技会友拓展“朋友圈”
    在北京刚刚结束的丹东市京津冀科技招商推介活动中,12个产业拉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签约落地,计划总投资18.07亿元,对接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3个,为今年丹东科技招商系列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今年以来,为贯彻落实“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丹东市聚焦“盟榜带群”科技重点工作,在全省率先创新开展“长三角”、辽洽会、大湾区、京津冀4次科技招商推介活动,铺开科技创新的“面”,以科技招商、优化生态为核心,拓展合作交流的“朋友圈”。丹东市认识到,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为深入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创新型城市建设,丹东聚焦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以科技招商活动为媒介,体现丹东特色、突出科技元素,多渠道、全方位地宣传推介辽宁省、丹东市、丹东高新区以及丹东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的创新成果、创新生态,先后颁布了《丹东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鸭绿江英才”计划》《丹东育成中心科技创新政策》等特色鲜明、政策优越的科技人才政策措施,广撒“英雄帖”,以科技会“盟友”,谋求更大范围的技术合作。12月21日至25日,丹东市政府、省科学技术厅共同在北京举办丹东市京津冀科技招商推介活动,锚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创新型城市”战略目标,聚焦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新理念、新模式,精准对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充分利用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优势,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互联网、云计算、智能制造等新经济业态为重点,以线上对接、线下考察等招商形式,推动两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活动期间,丹东市点对点对接推动金山经济开发区康养设备产业园、北科智库和丹东跨境贸易数字经济产业基地等项目战略合作协议签约。随着12个计划总投资18.07亿元项目的签约落地,丹东市实现了对接京津冀区域的科技创新资源,这必将加速丹东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布局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数字丹东建设,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今年,丹东市先后4次开展科技招商系列活动,共签订协议56个,计划总投资130.59亿元,9个科技人才平台落户丹东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构建了良好的“产业+项目+人才+技术”“带土移植”科技创新场景,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12/29
  • 辽宁丹东:“一码通”让诉讼服务更高效
    “原来用‘一码通’到法院办事这么方便啊,真是一码在手,通行无忧。”近日,来丹东市振安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立案的张律师开心地说。为最大限度给依法履职的律师提供高效便捷、智能集约、特色精准的一站式诉讼服务,振安区法院主动为来院诉讼律师提供身份验证服务。律师通过身份验证后,享有安检“一码通”服务,可以直接扫码通过绿色通道进入诉讼服务中心和审判法庭。同时,可以在人民法院律师服务平台进行网上立案、网上调解、网上阅卷、网上庭审、网上保全、退费申请、开庭排期避让、申请核实代理关系、回避、调查取证、延长举证期限、撤诉等事项申请,让律师足不出户进行“云立案”“云阅卷”“云调证”,此举不但方便律师办理相关业务,也有利于提高法官和律师的工作效率。
    12/28
  • 辽宁东港市:产业奖扶脱贫人口促增收
    “去年,扶贫办给我送来8只羊,先后繁殖了7只。今年,又送来3000元奖励,真心感谢党的好政策!”辽宁东港市十字街镇脱贫户王洪君高兴地说。为充分调动脱贫人口自主发展产业积极性,东港市组织各乡镇、街道对202户脱贫户和监测帮扶对象发展自主产业意愿、劳动力等情况开展排查,大力宣传奖扶政策,鼓励脱贫户和监测帮扶对象发展“五小”产业,扩大产业覆盖面。同时,通过“以奖代补”“先养后补”方式给予适当奖扶,增强“五小”产业造血功能。产业奖扶政策极大激发了脱贫户自主发展积极性,为脱贫户坚定发展信心、拓宽收入渠道、增强致富本领提供了保障。2021年,东港市共为39户脱贫户和监测帮扶对象发放自主发展产业奖励扶助资金8.12万元。
    12/28
  • 辽宁东港市:“草莓港”智慧农业让农户见实效得实惠
    “我是碰上好运气了!多亏了草莓港专家救活了我的草莓苗。现在,我的草莓每斤能卖50元。”近日,辽宁省东港市椅圈镇枣山村草莓种植户宋吉林一边收获香甜的草莓,一边与大家分享收获背后的喜人故事。今年是宋吉林种植草莓的第一年,由于前期选苗失误、资金短缺、管理不善,草莓苗长势堪忧。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遇到了下乡考察的丹东丹盛草莓港集团有限公司专家团队,在专家的悉心帮扶下,宋吉林的草莓苗长势有了起色。进入11月份,专家团队更是打出了“组合拳”。增加捕虫板、风扇、生长标杆等设施,通过物理手段预防病虫害、增强棚内温度循环;实施数字化精准管理,定期检测草莓健康状态,提高病害识别准确度;建设物联网智慧农业系统,实现对大棚内空气、土壤等环节24小时监测。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直接避免了宋吉林种植的盲目性,减少了生产成本。听得懂、学得会、看得到效益。目前,东港市首批30户草莓种植户在草莓港专家团队帮助下,引入物联网智慧农业系统,进行草莓智慧化管理。宋吉林也将实现“从绝收到保住亩产6000斤”的目标。“让科技、智能、大数据这些词语走进农业领域,走近种植户身边,草莓港项目将为种植户带来更加专业的服务,为东港草莓生产经营方式带来重大变革。”丹东丹盛草莓港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占地30亩、总投资6000万元的草莓港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和调试阶段,预计12月底正式投入运营。该项目落户于东港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包含智能化分选工厂、草莓物联网智慧农业管理平台SAAS系统、草莓医院等,日均可标准分选草莓鲜果30吨、保鲜存储草莓400吨。同时打造出独有的草莓种植、分选和检测标准——“莓味值”标准,成为为东港草莓全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撑的行业领先科技企业,助力东港草莓“种出好品质、选出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