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放丹东
- 辽宁东港市:实施强基行动 赋能乡村振兴“这个水又干净又甜,水压还足,再也不用担心饮水问题了。”近日,丹东东港市北井子镇新海村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正式开阀放水,1000多户村民用上了“放心水”。北井子镇自来水管网运行近40年,老化严重,年久失修,部分村供水出现滴、冒、渗、漏和水压低等情况,已经不能满足村民用水需求。自2021年起,北井子镇积极协调争取项目资金2200万元用于自来水管网改造,有效提升水量、水压、水质,解决全镇2.8万余人吃水难问题,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目前,北井子镇自来水管网改造二期二标段工程已铺设管网150公里,水表箱组安装260余套,完成整体工程的80%,预计年底前全部完工。保障群众的饮水安全是东港市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项重点工作。东港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切实做好“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工作,以人均年纯收入不低于6600元为基数、逐年增长10%为标准,加强现有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的监测和帮扶,确保动态清零。同时,切实提高扶贫项目资产运营管理水平,大力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职业农民,推动“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今年以来,东港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强基行动,结合地区实际,多举措推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抓农业产业发展。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持续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建设,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做实“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优质原料基地发展、优质原料基地向龙头企业聚集的良性互动。用智慧化理念发展农业,推行“互联网+产品”销售模式,发展电商农业,加快建设农产品直销基地。用品牌化理念发展农业,加大“东港草莓”“东港大米”等区域公用品牌宣传力度,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新认证绿色有机产品2个。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继续保持攻坚势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积极创建2022年省级美丽宜居村,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如期完成14座农村垃圾中转站配套设施工程,持续推进农村垃圾、城镇垃圾分类工作,实现绿色循环发展。全面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以生活污水资源化治理、农村黑臭水体巡查和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整治为重点方向,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农村改厕水平,把群众满意作为最终标准,以附建式三格式、下水道水冲式、独立式三格式户厕为主要模式,推行节水型、少水型设施设备,实施改厕1350户。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紧扣“两核三带”的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加快发展“城区旅游综合服务核”和“孤山文化休闲发展核”两大核心,持续加大全域四季旅游精品线路营销力度,开展大鹿岛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以旅游品牌建设为抓手,创新“鸟语花香游东港”文化旅游节举办模式,强化东港特色节庆品牌效应;持续发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示范引领作用,继续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特色旅游乡镇、示范村、精品民宿。以旅游“后备箱”工程为抓手,加强旅游产品质量监管,以良好的信誉和质量持续壮大产品消费市场,打造一批旅游产品销售示范店。07/26
- 辽宁丹东:惠企政策带来了“好成绩”7月20日,记者在丹东某物流装备有限公司看到,焊接作业间内,工人严格按照工艺流程切割下料,焊花闪耀,多辆叉车穿梭转运各种原材料。全面复工复产以来,该公司开足马力抓生产、赶订单,产能迅速提升。这家公司位于东港市前阳经济开发区,是一家经营铁制包装箱、周转架、仓储架等物流装备的企业。公司负责生产的副总经理潘兴华介绍,近年来,公司的生产车间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记者注意到,车间内,智能焊接机器人的机械臂上下挥舞,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一串串耀眼的电焊火花闪现。“这台设备可以准备上料了,后面那台也要留意一下……”生产车间内,潘兴华不停地叮嘱正在工作的工人。潘兴华说,疫情发生后,公司受到不小的影响,原材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一度让企业管理人员感到焦虑。“我们的供应商在大连、鞍山、唐山和天津,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公司十分担心物流链断裂,造成生产停滞。”潘兴华说,感谢政府及时出台了各种助企政策,特别是前阳镇政府和东港市工信部门,了解公司需求后,为公司专门开辟了绿色通道,实实在在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疫情对公司订单影响不大,我们的订单都是提前下好的,且90%以上产品出口。”潘兴华说,物流问题解决后,订单和生产就没再受到什么影响。公司总共有840多名员工,疫情发生后,有400多名员工在厂区内实行闭环管理,生产没有停工。全面复工复产后,公司员工已经全部返岗,返岗率达到100%。“今年上半年公司产能同比持平,利润则是翻了一番,这是政府的惠企政策与企业努力带来的好成绩。”潘兴华表示。07/26
- 辽宁丹东五龙背镇:集中供热项目加班加点赶工期连日来,在丹东市振安区五龙背镇集中供热项目施工现场,105名工人正在加班加点赶工期。集中供热项目主体已基本建成,项目专班正在协助施工方办理用电手续,保证工程按设计进度积极向前推进。五龙背镇政府对该建筑工地采取封闭式管理,按要求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全力做好日常生活物资保供,确保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双保障”。07/26
- 辽宁丹东:打出“组合拳”,产量和品质“双提升”7月18日,记者走进辽宁丹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整洁有序的生产车间传出机床运转的嗡嗡声,石墨电极成品码放得整整齐齐,工人们正在紧张地打包装,这些成品将发往下游各钢厂。吹响复工复产号角,开足马力抢回疫情损失。位于凤城市大梨树村的辽宁丹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丹东地区碳素行业的领头雁,具备年产8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的生产能力。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加强闭环管理,产能和产量几乎没有受到影响。正式复工复产以来,企业坚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精准防控、有序复工、科学调度,打出“组合拳”,加大技术改造和研发投入力度,让生产线“马达”重新发动起来,保证了产能和产品质量“双提升”。眼下,企业迅速跳到“快进键”,800多名员工全部返岗,生产线开足马力。“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企业运输成本增加了很多。”公司副总经理赵琳介绍,在政府和工信等相关部门积极帮助下,企业上半年发货量达到43000吨。从下半年订单情况来看,今年的整体销售情况比较乐观。07/26
- 辽宁丹东:高效服务助力企业复工“万语千言写不尽感激之情。”近日,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合作区分局收到来自丹东科亮电子有限公司的锦旗与感谢信,感谢分局在疫情期间为该公司变更登记提供的帮助。疫情期间,丹东科亮电子有限公司为了顺利与客户签订协议,早日实现复工复产,需要尽快完成注册资本变更登记。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合作区分局了解到该公司实际情况后,立即开辟绿色通道,指定专人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帮助,远程指导经办人员修改变更登记材料,并通过线上申请渠道进行网上申报。为了尽快完成变更登记,窗口工作人员利用休息日加班加点审核,把办好的营业执照交给企业,受到企业高度赞扬。自疫情发生以来,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合作区分局坚持封控不停工、居家不脱岗,充分借助“一网通办”的平台优势,为申请人提供精准、便捷、高效的市场准入服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截至目前,窗口办理各类登记业务80余笔,解答各类咨询100余人次。07/22
- 辽宁丹东:留抵退税红利直达市场主体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是助企纾困、稳定经济的重要举措。丹东市税务局持续强化服务和保障措施,做到抗疫不放松、退税不延误,保障留抵退税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4月1日至7月19日,市税务系统共办理留抵退税2348户,累计退税金额达9.25亿元,企业真正享受到了政策带来的“真金白银”。为确保纳税人应知尽知、应享尽享,丹东市税务局提前利用税收大数据进行企业划型、摸清底数、建立台账,精准定位受惠企业,建立网格化服务模式,确保一户不落。通过政务微信税企交流平台、“云税通”智慧服务系统等非接触式宣传方式,为纳税人、缴费人精准推送适配政策,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办税服务提示,引导纳税人通过网络办理涉税业务。成立纳税服务“云团队”,实时在线为纳税人、缴费人解答涉税问题。为加快留抵退税进度,让企业及时享受税收优惠,丹东市税务局成立“疫情期间留抵退税工作专班”,统筹调度全系统的退税工作,每天召开视频调度会议,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保证留抵退税工作稳步推进。建立健全退税协作机制,持续强化与财政、人民银行等部门的协调,确保资金“活水”快速回流至企业,为企业发展增添动力。随着留抵退税的资金“活水”注入企业,企业发展活力不断提升。丹东市建筑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期收到一笔120万元的增值税留抵退税。“项目投资规模增大,资金缺口也大,这笔退税款有效弥补了公司的资金短板。我们将加大对项目的投资,把这笔钱用在刀刃上,让企业取得更大发展。”公司财务负责人说,税收优惠带来的不仅是真金白银,更提振了企业发展的底气和信心。07/22
- 辽宁丹东:黄海北厂地块路网建设项目复工7月18日,记者在丹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建科了解到,黄海北厂六个地块路网建设项目已于近期复工。该项目位于四道沟原黄海北厂厂址处,北接黄海大街,南至鸭绿江大街,西至二潮沟,东接原化纤厂,整个路块内无市政道路。目前整个路面开挖完毕,工人正在进行雨水管线基础施工。07/22
- 辽宁丹东:建设智慧矿山 实践绿色发展7月14日,记者走进辽宁五龙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在5G智慧管控平台显示大屏上,无人值守检斤站、尾矿库在线监测、自动化排水远程控制系统、井下电机车无人驾驶系统等矿区实时情况,一目了然。近年来,辽宁五龙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全面加快“智慧矿山”建设,淘汰落后产能与设备,与中国移动、华为、东方测控、沈阳煤科等企业合作,融合物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云计算等5G及相关电子信息领域配套装备,以5G工业定制网络为载体,以管理、业务为切入点,逐步打造全产业链的智能工业模式。4月24日以来,辽宁五龙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坚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安全生产,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实行闭环管理,全力保障生产经营有序和员工健康安全。超前谋划,保证生产生活物资供应和产品外销有序运行。公司按照防疫管控要求,积极做好生产物资货运车辆信息报备和闭环接送,集中组织生产必需物资进厂,保证了生产作业不停滞。同时,组织金精粉外销,保证了企业现金流。丹东市、振安区、同兴镇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工信、应急等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帮助公司办理车辆通行证,保证了生产物资货运车辆和集中采购生活物资车辆来往畅通。目前,公司生产经营、安全生产和技术改造升级、绿色矿山建设等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下一步,企业将以技术改造升级为抓手,大力推进环境生态化、开采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的绿色矿山建设,实现矿业企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07/21
- 辽宁东港市:奋进路上奏凯歌近年来,东港市面对严峻复杂的挑战,稳步推进改革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抗击疫情取得重大成就,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相继落地东港市始终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十三五”期间,东港市完成千万元以上项目559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187个,亿元以上项目103个。年年出新策,年年引“燕”归。为让更多重大项目落地东港,东港市相继出台扶持工业企业、沿边地区工业地价等多项优惠政策,确定“一园三区多点”的“飞地经济”发展模式,东港市海洋铸造有限公司异地新迁项目等一批飞地项目相继落地。疏港高速公路、丹大高速前阳互通立交、大盘线高速高铁跨线桥等项目建成。康辰中医药产业园项目、日牵物流智能化循环使用周转箱项目、泰宏生物科技调理食品生产线一期工程项目、新农镇廉家坝光伏发电项目、通威渔光一体光伏发电项目、好食鸡食品深加工项目、丰能工业大型锻件节能节材技术升级改造项目等工业项目陆续实现投产达效。打造品牌,特色产业持续壮大盛夏时节,行进东港村镇,路旁农田绿意盎然。水稻秧苗正茁壮成长,草莓秧苗正孕育在温床,一切悄无声息的生长都在为米香莓红时节积蓄力量。作为东港市农业支柱产业之一,东港水稻种植面积位居全省县级市前列,东港大米先后获得“全国优质食味粳米”“全国优质品牌粳米”“全国金奖大米”等荣誉称号。2017年,东港整县推进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创建工作,面积53.8万亩。作为“全国草莓第一县”,“东港草莓”品牌已名扬国内外。截至2021年,东港市草莓占地面积19.1万亩,总产量30万吨,鲜果产值达60亿元,现品牌价值达77.5亿元。东港市近10万户农民从事草莓生产,农民人均草莓收入占总收入60%以上。东港成功申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基地),特色产业发展持续发力。立足群众,民生实事扎实推进一切为了人民。近年来,东港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推进各项民生工程落实落地。东港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2户共499人全部精准脱贫,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扶贫产业项目,收益全部用于脱贫人口和监测人口差异化扶持。东港市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持续提升,成功入选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新建东港市中心医院项目,乡镇公立标准化卫生院全覆盖。不断推荐民生项目建设,实施城市内河综合治理,前阳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孤山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工业污水处理厂改建及管网工程;启动东港市颐养中心建设。作为辽宁省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市,在省财政大力支持下,东港市在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中率先迈出步伐,乡村治理、村级集体经济、农民增收、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亮点频现。一座座高楼鳞次栉比,一条条公路四通八达,一个个大项目拔地而起……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每一个节点的细微变化,都回响着东港人民逐梦前行的铿锵足音。全国最佳生态宜居旅游名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诸多“国字号”光环一揽入怀后,今日之东港,改革不停顿,发展不止步,奋力开启建设创新活力美丽幸福东港的新征程。2021年,国家批复了《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和《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为东港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下一步,东港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东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07/21
- 辽宁丹东:上半年丹东市外贸进出口增幅位列全省第一7月19日,从丹东市商务局了解到,上半年,全市完成进出口68.4亿元,同比增长20.9%,高于全省18.9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一。今年以来,丹东市外贸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环境等不利影响明显加大。面对困境,丹东市商务部门不等不靠、主动作为,不断强化服务职能,落实惠企措施,全力推动外贸稳量提质。为了落实外贸指标保障机制,市商务部门确定重点工作任务16项,逐项制定“路线图”,明确“任务书”,列出“时间表”,指定“责任人”。确定年度重点走访企业103家,坚持每周对外贸企业进行一次走访、每月对进出口指标进行一次调度、每季度对指标运行进行一次总结。针对指标运行出现的新情况,及时制定工作举措。目前已走访企业50多家,帮助企业解决通关、防疫、物流运输实际问题20多个,免除外贸企业吊装费用91.7万元。加大开拓国际市场力度。我市组织38家企业参加第131届广交会等12个大型展会,通过线上线下开拓国际市场、抢抓订单;积极组织外贸企业参加国家和省商务部门举办的RCEP专项培训,进一步帮助企业熟悉协定规则;制定融入RCEP工作推进方案,梳理重点企业和产品清单,进一步明确我市外贸企业融入RCEP的努力方向。积极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市商务部门成立了复商复市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各地区、各部门为外贸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对重点企业实施领导包保、部门跟进、协调解决问题、推动纾困政策落实的包保模式。设立政企直通平台,对外公布外贸企业服务热线电话,通过快捷、高效的方式,及时把省、市出台的惠企政策送到企业,为推动外贸企业恢复经营提供动力和支撑。截至目前,全市外贸企业复工489家,复工率75%。丹东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我市外贸工作仍将面临较多困难,但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全市外贸进出口指标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