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丹东
- 辽宁省丹东市董青云:28年磨一剑 他让中国粒度仪惊艳世界他被人们称为“鬼才”“发明专业户”,在颠覆传统中常常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他主持研发了世界首创的双镜头斜入射激光粒度仪、激光+图像粒度粒形分析系统等高端仪器;他开创了中国粒度仪批量出口到发达国家的先河,产品在德国、韩国、俄罗斯、美国、法国、英国、巴西、印度等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被推崇……他,就是第四届“中国青年颗粒学奖”的获得者、丹东政协委员董青云。长城脚下,雁栖湖畔。2023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召开,董青云斩获了“2022年度科学仪器行业企业年度人物”奖。作为百特创始人和领航者,董青云28年的创业历程,可以说是中国颗粒测试技术与仪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翻开董青云的履历,他的成长曲线充满了跳跃性:1984年,从大连电子学校毕业的董青云被分配到原丹东仪表研究所,从事激光粒度测试技术研究工作。当时激光粒度测试技术属于国际前沿技术,他翻阅了大量专业书籍、杂志和文献,与课题组的同仁密切配合,通过独创的“串行散射光探测技术”,攻克了多角度散射光探测的难题,从而“一战成名”。正是凭借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董青云很快成长为单位的业务骨干、课题负责人,多次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体制和机制的羁绊,董青云和同事们费尽心机完成的科研项目无法实现产业化,往往被束之高阁。恰逢此时,国家出台了鼓励“科技人员创办企业”“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政策。有了这一契机,董青云觉得自己的面前透亮了。那是一种被阳光照耀心灵的感觉,那是一种灵魂深处的通透,一个声音在他脑子里极其高亢:我要创办一家可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的企业!董青云将创业的头一年比喻为“死亡谷”。当时,中国粒度仪市场几乎全部被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占据。面临强大的国外竞争对手,他决定迎难而上,用中国人的智慧使国产粒度仪的技术强大起来。1995年7月21日,在一间二十多平方米的办公室里,33岁的董青云开始了科技报国的创业之路。根据市场和企业自身情况,他选择了技术和市场比较成熟的沉降粒度仪作为百特立足的产品,从制订方案、设计结构、电路、软件,到采购、装配、调试……董青云不知疲倦深入到每一个环节,在办公室里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几乎是家常便饭。凭借着此前的深厚技术积累,当年就研发成功操作简便、性能稳定的BT-1500离心沉降式粒度仪。“搞不懂市场规律,再好的技术和产品也是没用的。”做技术出身的董青云背上简单的行李,买了硬座火车票,采取了最“笨”的上门推销方式,常常春季出发夏季才返回,有时一次行程要跑上万公里。经历了一次次失败与痛苦的市场磨砺后,终于与甘肃的一家公司签订了百特首台粒度仪的销售合同,随之又把仪器卖到辽宁、黑龙江、湖北……百特产品不仅在市场站稳了脚跟,也受到了国内客户青睐和追捧。谈到百特公司是如何实现逆袭并超越的,董青云笃定地说:“研发创新是百特发展不竭的动力,一些核心关键技术,外国是不会给我们的,必须要坚定走自主创新的道路。”百特公司选择了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相结合的道路。他们与华南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合作,先后攻克了激光粒度仪反演计算、探测器阵列设计与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使产品的价格大幅度降低,但主要技术指标却能达到国外同等水平,其中的样品制备系统还优于国外设备。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安全返回并携带1731克月壤样品。2021年10月19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实验室运用丹东百特Bettersize3000Plus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了样品的粒形和粒径分布,测量结果得到国际专家的高度评价。无独有偶,德国慕尼黑大学环境与地球研究院同样也采用了丹东百特的仪器进行月壤分析与研究,并得到了该实验室专家的一致好评。目前,百特粒度仪已有83项专利、100多项专有技术,通过了CE认证和FDA认证,成为中国激光粒度仪唯一通过这两种国际认证的品牌。公司拥有激光粒度仪、图像粒度粒形分析仪、粉体综合特性测试仪、沉降粒度仪和PM2.5监测仪等5个系列三十多个型号的产品,是中国首家既能生产沉降式粒度仪又能生产激光粒度仪的厂家。如今,丹东百特已在全球5大洲30多个国家建立了销售网络,仪器销售到92个国家和地区。百特的每一次成功,都彰显着董青云过人的智慧和令人折服的领导力。无论是百特坚持“科技报国”的理想,还是他提出的“储备一代、研发一代、投产一代”的科研理念,都彰显着百特公司远大的目标和行稳致远的方略。记者:曲丹凤05/30
- 春耕正当时 义诊暖人心“真好啊,来了这么多医生。”“没想到,我得赶紧打电话把老伴儿也叫来,正好她这两天老说胸口疼。”5月27日9点多,很多村民在凤城市弟兄山镇陈家村村委会门口排起了长队。他们一边看着宣传展板上的医生介绍,一边记下一会儿要找的医生,并热烈地讨论着这次活动。为深入开展“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充分发挥农工党界别优势,服务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助力我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5月27日,农工党丹东市委会组织医药界党员到弟兄山镇开展以“助力新突破服务促振兴”为主题的2023年“保健康促春耕”义诊咨询服务。此次义诊咨询服务共组织肿瘤科、循环内科、中医科、儿科、皮肤科等十几个科室的18名资深党员医疗专家,携带心电图、血压计等诊疗仪器,为近百名村民进行了高血压、中医、心脏、血压、地方病和老年病等十多个项目的义诊咨询服务。“七十多岁年纪了,不想给家人添麻烦,就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问题。现在这些活动对我们来说真的太好了,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在排队等待时,陈家村的一位大爷高兴地对记者说。活动现场,18位医生耐心解答了村民们提出的疑问,并给予专业的疾病分析和健康指导意见。除了为这些村民提供常见病诊疗咨询、健康咨询、解读体检报告、为村民免费测量血压血糖等服务,他们还为前来参加义诊的老人们耐心讲解关于春秋换季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诊治问题,告知他们定期检查身体的重要性,引导老人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一位大妈在结束问诊后,握着医生的手不住地说:“我们去一次城里的医院不容易,谢谢,谢谢你们跑到这么远来。希望你们以后常来!”今年“保健康促春耕”活动是在新阶段新形势新背景下,对已经持续开展了20年的该活动的延续。旨在通过为农村群众开展常见病咨询、送医送药、科普宣传、农业科技知识推广等一系列活动,保障农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农民群众增产增收。次日,农工党丹东市委会又组织中心医院口腔院区党支部深入振兴区站前街道六街社区,为居民们提供义诊服务。记者:鞠鑫磊05/30
- 辽宁省东港市:开展“警营文化进校园 利剑护蕾助成长”主题活动5月23日,辽宁省东港市新兴街道新港社区携手市巡特警大队、司法部门、兴港小学开展“警营文化进校园利剑护蕾助成长”主题活动,进一步增强师生面对校园欺凌行为的防范意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活动中,特警队员通过多个实例讲解校园欺凌行为的严重性,告诉学生们在一些突发情况下该如何保护好自己、如何正确应对校园欺凌事件,并现场演练无人机动态展示、警情处置、防爆队形展示等实战科目,赢得全校师生的阵阵掌声。同时,司法工作人员开展普法宣传,同学们近距离体验各种警用武器装备。学生白鹏维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要学习人民警察身上负责、敬业、专业、自律的精神,从小树立保家卫国的远大志向,做一名有抱负、有理想、有道德、敢于抗争、有正能量的阳光少年。”活动不仅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增强广大师生法治观念、安全意识和防范暴恐意识,更优化育人环境,助力构建平安和谐校园。记者:崔启鹏苏晓文05/30
- 丹东市:全国音乐大赛斩获两金两银5月18日—21日,由中国大众音乐协会主办的《向经典致敬》第五届全国声乐展演活动,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举行,东港市文化馆的4个参赛节目荣获两金两银。此次展演通过初审、复赛,最终选出260名选手参演。专业民族组、专业美声组、专业流行组、原创之声组、非专业民族组、非专业美声组、非专业流行组、青少儿组以及声乐组合组共9个组别分别进行了全国总展演。东港市文化馆参赛的表演唱《沿着高速看中国》获声乐组合组唯一的金奖。“有设计、有创意,唱得好、表演得好,舞台上显得很丰满,这才是真正的组合。”评委在赛后点评道。东港市文化馆还在此次大赛中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和优秀组织奖。记者:张瑞05/30
- “相约六一 共享书香”共建活动5月26日,丹东市第四幼儿园与站前街道一街社区联合开展“相约六一共享书香”共建活动,四幼的党员教师志愿者将捐助的图书送给社区小朋友,并开展“大手拉小手,早教进万家”公益讲座,为社区居民答疑解惑。记者:宋永昆05/30
- 养老院里上演“京剧专场”5月23日下午,由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承办的少儿京剧专场公益惠民演出走进丹东市养老院,为老人们献上一台精彩的戏曲大餐。演出现场,演员们表演了京剧《珠帘寨》《花田错》《大登殿》《贵妃醉酒》《拾玉镯》《李逵探母》等经典选段,让老人们过足了戏瘾。台上节目精彩纷呈,台下掌声络绎不绝,让平日安静的养老院增添了欢乐的气氛。伴着一曲曲优美的唱腔,老人们打着拍子也唱起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次专场演出非常难得,演员们做了精心准备,把最美的戏曲艺术呈现给观众,让老人们感受到一份特殊的关怀。”市养老院院长高歌说。记者/吴琼编辑/邹润05/29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二百集 江春太:百岁老兵追忆冰雪长津湖05/29
- 97人获评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5月25日,丹东市举行2023年丹东市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命名颁证仪式。于海明、王丹玲等97名同志被授予2023年丹东市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 评选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是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选拔、促进人才成长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做好今年的评选工作,丹东市科协、人才办等部门紧密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评选流程,创新评价体系,尤其是突出实绩导向。经过层层严格筛选把关,最终从238名申报人选中,评选出97名优秀学科带头人,其中44人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科学领域的,33人是医学领域的,20人是农学领域的。 “我连续五届被评为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这次尤其令我感到骄傲和自豪。我是本届学科带头人中年龄最长者,因为参与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评审部门突破年龄界限,让我有幸又一次成为学科带头人。这既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唯有立足岗位、拼搏奉献、培养团队,继续努力成为创新的模范、行业的骨干,才能不辱使命、不负众望。”60岁的学科带头人金京哲在发言中说。 截至目前,丹东市已累计评选出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388人次。这些带头人在各自学科领域取得了优异的科研成果和工作业绩,有效发挥了领军和示范带动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命名颁证仪式后,丹东市自然科学高层次人才国情省情市情研修班正式开班。辽宁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副主任鞠宝兆,辽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辽宁省抗美援朝精神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刘越分别就《黄帝内经》与传统文化、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及其时代价值进行授课。据悉,在随后的培训中,丹东市科协将邀请省内知名专家和相关领导就党的二十大精神、丹东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服务振兴新突破展现科协新作为等为与会学员进行授课。(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蔡晓华)05/29
- “抗美援朝出征地”系列展推新 105个瞬间定格“志愿军空军从这里起飞”70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辽宁集结过江,志愿军空军从丹东起飞保家卫国。5月18日,抗美援朝纪念馆推出“抗美援朝出征地系列展览之四: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从这里起飞”图文展,105张照片再现当年辽宁地区新建扩建10余处机场及配套设施以及空军将士们由此创造的世界空战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志愿军空军一级战斗英雄张积慧曾击落美军王牌飞行员。受访者供图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只有地面部队,为保卫重要目标,协同地面部队作战,中央军委决定组建空军参战。为加强对抗美援朝战争的支援,辽东省政府在安东(今丹东)成立了辽东省机场修建委员会,先后在辽宁地区新建扩建浪头机场、大东沟机场、大孤山机场等10余处机场及配套设施。其中浪头机场是志愿军空军的核心机场,它是离朝鲜边境最近、志愿军空军进驻最早、作战起降频率最高的机场,志愿军空军飞机从这里起飞,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空战第一仗。依据多年来抗美援朝纪念馆遗址考察组对抗美援朝时期空军机场的考察调研成果,展览精选出105张珍贵照片。策展人姜晓杰向记者介绍,浪头机场和大东沟机场都是改扩建的,而大孤山机场等则是经专家勘察地貌新建的机场。因为修建混凝土跑道时间太长,不能迅速投入使用,所以大孤山机场跑道、滑行道、停机坪等全部采用PSP穿孔钢板跑道铺设,这是我国第一个使用钢板铺设跑道的机场。当时来自庄河、岫岩、安东、凤城和宽甸五个县的民工近万人、马车500余辆,在没有大型工程设备的条件下,经过两个月艰苦奋战,建成包括机场跑道、地下工事、飞机掩体、排水站等建筑,于1951年5月交付使用。如今,大孤山机场完成使命已经返耕还田,浪头机场和大东沟机场空军轮战部队指挥所旧址,已被命名为省文物保护单位。1950年12月,志愿军空军第4师开始以大队为单位轮番进驻浪头机场,在秘密出动的友军空军带领下进行实战练习。当时,敌军用在朝鲜战场上的各种作战飞机约1200余架,其飞行员多数具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空战经验。而志愿军空军只有刚组建的2个歼击机师、2个轰炸机师、1个强击机师,各型作战飞机不足200架,飞行员的飞行时间只有几十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没有空战经验。年轻的志愿军空军边打边建,边打边练,不畏强敌,英勇作战,涌现出击落敌机4架、击毙美军王牌飞行员戴维斯的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张积慧,击落击伤敌机9架的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王海,击落击伤敌机9架、立特等功两次、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的赵宝桐,击落美军F-84飞机1架、击伤2架,开创志愿军空军首次击落敌机纪录的一等功臣李汉,开创中国空军首次夜间击落美机先例、荣立一等功的侯书军,击落美军首席三料王牌飞行员麦克康奈尔的蒋道平,击落美军双料王牌飞行员费席尔的韩德彩等战斗英雄,创造了辉煌战绩。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发扬“空中拼刺刀”精神,在战火的洗礼中锻炼成长,谱写了人民空军作战史上的辉煌篇章,书写了以弱胜强、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1958年,军地双方在大堡机场附近修建了全国唯一一座抗美援朝空军烈士陵园。“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我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抗美援朝纪念馆副馆长张校瑛表示,虽经七十余载岁月洗礼,但历史的记忆从未褪色,相信观众在回顾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光辉历史中,能够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记者:商越05/29
- 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贴心医疗服务5月18日一大早,记者来到东港市椅圈镇卫生院,看到门口聚集了不少老年人来参加免费体检活动。进入卫生院大厅,大家听从指引排队,有序进行登记、检查……基层卫生院是离当地居民最近的公立就医场所,被大家称为“家门口的医院”。近年来,椅圈镇卫生院始终坚持“安全、便捷、价廉、质优”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除了定期为辖区老人免费体检,还免费为辖区内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等患者做好慢病管理,多举措普及健康知识,免费赠药送药,做好“家门口”医疗保障服务,增进辖区居民健康福祉。在一楼康复理疗科诊室,记者看到墙上挂着一排排锦旗,诊疗床上躺着三四位接受治疗的患者,医生娴熟地为患者针灸、推拿、拔罐。据了解,当地有很多居民从事草莓种植业,这种长期需要低头弯腰的劳作方式,使得不少居民身上出现了腰腿疼痛症状。近几年,椅圈镇卫生院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建设康复理疗科,为当地居民提供便利的就诊条件,极大地满足了辖区群众就医需求。“去别的医院治疗,不仅来回路途远,加上挂号、排队的时间,费时费力难以坚持,知道离家不远的卫生院也可以进行盆底肌修复,我就选择在这里治疗了。”居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如今椅圈镇卫生院已给她定好了治疗计划,她会定期到院进行康复治疗。“我对王女士印象很深,我们科室引进新设备后,我马上就联系她了。”卫生院妇科兰医生回忆道。面对前来就诊的患者,兰医生经常以画图和讲解这样通俗直观的方式,把病症原因对患者进行详细科普。“我们面对的都是女性患者,她们的心思本来就很敏感细腻,多一分耐心和关心,能让她们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更好地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她说。“随着辖区妇女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我们卫生院妇科去年引进了新设备,并且不断精进人员诊疗技术,为辖区妇女提供更优质、舒适的医疗服务。”椅圈镇卫生院院长吴福斌介绍说。去年,镇卫生院引进了盆底磁刺激仪,通过无痛、无创、非侵入性的方法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现在来咱们卫生院看病太方便了,设备还齐全,医生们的态度也特别好。”聊起卫生院的医疗服务,周围群众纷纷“点赞”。2018年,吴福斌接下了重组椅圈镇卫生院的重担,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卫生院购入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心电图机、CT、DR、三维彩超机等设备,就医环境和医疗水平大幅提高。椅圈镇卫生院不仅在设备引进方面下功夫,同时还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听别人推荐说卫生院来了个中医大夫,我就想让医生看一看,这几天吃了綦医生开的药,确实有效果。”一直受头疼困扰的梁女士告诉记者。为了向当地居民提供更全面的中医诊疗服务,去年镇卫生院聘请了一名中医大夫。今年4月,镇卫生院还前往各村所,开展了为期13天的中医下乡义诊活动,向村民宣传中医药知识,让更多有需要的居民享受到中医诊疗服务。“现在卫生院不仅设备齐全了,诊疗技术也在不断提升,我们会继续努力,让更多居民享受到‘家门口’的医疗服务。”吴福斌表示。记者:栾柏醇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