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丹东
- 丹东市振兴区教师进修学校:送教下乡 共促成长为进一步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多渠道提高基层教师的专业素养,近日,丹东市振兴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们带领锦江幼儿园骨干教师来到江海小学幼儿园,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当天,锦江幼儿园宋媛媛老师带来了一节生动活泼的音乐游戏活动《你开枪我来躲》。以音乐为主线,通过讲故事让幼儿理解音乐,随后结合图谱听音乐,去感受音乐的旋律,最后做打枪躲闪的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这个年纪大部分的孩子是喜欢玩耍的,在活动的选择上以契合孩子的天性为主。”宋媛媛说,对她而言,在新环境上课是一次挑战,也是很好的展示机会,既习得了新知识,也让自己的应变能力得到提升。课后,教研员们对此次音乐游戏活动的展示进行深入点评,并传授幼儿园游戏化韵律活动的基本要素和组织游戏化律动策略,为老师们答疑解惑。“教学中,幼儿应以游戏为主,要多给孩子们创造游戏的氛围。”振兴区教师进修学校学前教研员邹慧丽表示,老师应关注每个孩子,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并避免小学化。记者:侯春林04/12
- 丹东市鸭绿江街道:办好“微实事” 提升“微幸福”连日来,丹东市振安区鸭绿江街道聚焦民生问题,把“让群众安心舒心”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点滴小事做起,于细微之处入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拆除“小锅盖”守护“大文明”为进一步加强对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管理,助力平安丹东建设,鸭绿江街道开展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专项整治工作。整治前期,各社区以网格为依托,网格员深入调查摸排,准确掌握辖区内非法安装“小锅盖”的用户底数,逐一登记造册。工作人员通过在居民微信群普及相关内容、挨家挨户走访讲解动员等方式,让群众认识到安装使用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属于违法行为,引导居民增强意识、转变思想,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对于有拆除困难的住户,由街道工作人员上门进行协助拆除。针对易重复安装的用户进行摸排,严格落实“回头看”,发现一个,拆除一个,提升整治效果。截至目前,共拆除“小锅盖”1个。拆除“地锁”解“心锁”随着私家车辆增长,小区停车位已无法满足居民需求,为了停车便利,不少居民开始在居民楼前私装地锁占用停车位。为加强社区停车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改善小区环境,街道对辖区小区私装地锁展开了集中拆除行动。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巡查,仔细查看路况。提前告知居民劝其自拆,逾期不拆的将视为无主地锁,予以集中拆除。城管工作人员用撬杆、锤子、扳手等工具拆除地锁,并将遗留的螺丝锤平,恢复路面平整。拆除后,社区网格员逐一向私设地桩锁的居民讲解私装地锁的危害,同时,倡导居民提高文明素养,自觉抵制私自安装地锁行为,共同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截至目前,已拆除地锁15个。供水服务保驾护航为切实做好群众春季供水保障工作,鸭绿江街道武营村、鸭绿江村组织人员通过入户走访、实地查看等方式,开展饮水设施维修养护工作,严防漏水渗水、压力不足等现象发生,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同时,建立常态化管护机制,明确专人专责,加强供水水源地保护和日常巡查,定期对供水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供水设备正常运行。记者:张津硕04/12
- 多措并举 拧紧燃气“安全阀”连日来,丹东市振兴区站前街道严格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全力消除风险隐患,坚决守好燃气安全防线,维护辖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街道认真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把燃气安全工作作为街道工作的重点来抓,先后6次对街道燃气安全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进一步把燃气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落实落细,确保责任不留空白、排查不留死角、检查不走过场。百日集中攻坚战”行动期间,街道领导班子成员以上率下,经常深入社区、企业、楼栋开展燃气隐患排查、督促工作落实。截至目前,累计抽查燃气用户80余户,查处问题隐患6处,以实际行动坚决防止燃气安全事故发生,切实守牢燃气安全底线。严格落实监管责任,组织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在辖区内开展“拉网式”“地毯式”燃气隐患排查整治,针对排查发现的双气源、软管“三通”等隐患现场建立燃气安全台账,并要求经营商户立即整改。对于拒不整改的商户,第一时间联合振兴区商务局、消防救援大队等部门开展联合整治。截至目前,已检查辖区餐饮企业306家,排查出燃气安全隐患28处,已整改26处。此外,街道积极对接振兴区燃气办,根据工作要求及时统计辖区内弱势群体、60岁以上老人数量,按照上级指示配合燃气公司为其安装智能燃气表、智能燃气灶等燃气用具。截至目前,已安装智能燃气表5412户,安装智能燃气灶1688户,辖区居民安全感持续增加。积极开展燃气安全宣传活动,广泛宣传燃气安全知识和安全法规。线上充分利用小区网格群等渠道转发燃气安全相关知识,线下开展走访入户行动,通过向辖区居民发放燃气安全使用常识宣传单、普及用气安全使用准则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引导居民自觉养成规范用气的良好习惯。截至目前,已为辖区居民发放宣传单66000张。街道坚持组织社区以及辖区餐饮企业开展燃气安全培训,通过播放燃气事故典型案例视频,讲解燃气隐患排查与治理、应急处置方法等内容,进一步提高社区、企业对燃气安全重要性的认知。今年以来,已开展培训2场,社区、企业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得到有效提升。记者:张津硕04/11
- “江畔枫桥”警务室 大山里的靓丽风景丹东边境管理支队小韭菜沟边境派出所坐落在宽甸满族自治县红石镇小韭菜沟村,毗邻鸭绿江畔。派出所通向辖区和外界的道路都是山路,弯多坡陡,而辖区最远的居民区,要数大山深处的大韭菜沟村杨木杆地区。杨木杆地区面积大约40平方公里,居住着300户人家,大多靠江上养殖和捕捞为生。从派出所到杨木杆地区,单程车程就需要近一个小时,所里民警到这里出警和走访,往往一走就是一天。多年来,这里的居民受限于地理和交通因素,到所里办业务十分不便。今年以来,派出所党支部多方协调,在杨木杆地区建立了集视频巡逻防控、矛盾纠纷化解、户籍业务办理、情报信息搜集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江畔枫桥”警务室,并选派优秀党员民警带领护边员、民兵开展24小时驻勤工作。初春的杨木杆地区,江边的寒意还未彻底消散。驻勤党员民警卢国财早早起床,去村里走访。村民李大叔的妻子过世早,一个儿子常年在外工作,换季这几天,李大叔发烧病倒了。到镇上买药不方便,他就自己在家硬扛。卢国财得知后,天天到李大叔家照看他,给他送药。看到李大叔的情况好些了,卢国财下了点面条,和李大叔唠起家常。升腾着热气的面汤里,洋溢着民警与村民之间最淳朴,最深切的情谊。现如今,“江畔枫桥”警务室俨然成为杨木杆的一道亮丽风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种子正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记者:唐羽廷04/11
- 义剪进社区 服务暖人心近日,丹东市元宝区广济街道平安社区党委开展“义剪进社区,服务暖人心”免费理发活动,营造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记者:张尧04/11
- 丹东工人村社区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活动在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4月10日,丹东市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活动,进一步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当天,工人村社区邀请六道沟派出所民警开展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宣传活动,并在辖区内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网格微信群转发宣传,提升辖区居民、商户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知识水平。记者:沈粹04/11
- 把民生清单变成“幸福答卷”“小梁常来看我,帮我做这做那。有时我不爱做饭,邻居就送过来。孩子不在身边,这些年多亏了他们的帮助。”丹东东港市东盛澳景园小区85岁的独居老人王殿英,说起网格员梁日君和邻居对她的照顾,心中充满感激。文明城市的创建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让群众感受到更多幸福的过程。在创城工作中,东港市干群一条心,上下齐发力,既瞄准最高标准,也守住城市烟火气和人情味。“城市说到底是‘人的城市’,在文明城市的创建中,东港市始终突出为民惠民导向,把工作出发点放在解决群众所需所急所盼上。”东港市委宣传部部长宁校良告诉记者。细微之处见真功。聚焦常态长效,东港市围绕占道经营、停车秩序、市场秩序、环境卫生等重点难点问题持续开展“十大专项整治行动”,规范城市交通秩序,解决占道经营、出店经营等问题,全面清理无物业小区环境卫生并加强动态监管,打造黄海大街、东港路等16个示范点位,以点带面推动全市整体创建迈上新的阶梯,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创城成果。回应百姓诉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东港市对网格员、市民等提出的问题,明确责任部门及时解决。与此同时,东港市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阵地,持续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东港”“周末出旗”“善行28”“爱我港城、清洁家园”“文明交通”“专项整治集中攻坚月”“因为有你,东港更美”等系列活动40余项,近10万名志愿者参与,将志愿服务做到常态化坚持,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5万余件。积极响应省精神文明办发起的百万志愿者圆百万“微心愿”活动,征集到6816个“微心愿”,圆梦6523个,共有560个团队2.7万名志愿者参与活动,受益群众达5.3万人次。昔日臭水沟变身景观河,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曾经的摸黑路、断头路明亮宽敞了……城市有了颜值,更有了气质。以人民满意回应人民关切,东港交出了一张“为民惠民”的答卷,让群众充分享受到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成果和实惠。记者:蔡晓华04/10
- 做兢兢业业的“孺子牛”“开工率、在岗率、产能利用率……”“生产经营、人员在岗、生产计划、现金流、合同订单……”,一张张数据清晰的报表连同一份份标有注解的重点工作进度表整齐有序地堆叠在办公桌上。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时,这张充盈数据“含金量”的办公桌也迎来了它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主人——丹东市工信局经济运行科科长崔利。每天的调度,不仅要收集企业反映的运行难题,及时研究解决举措,还要做好数据统筹并及时汇成材料留存。从年初的每日调度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标,到每旬调度24户省重点监测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再到每月调度重点企业产销情况,汇成丹东市工业经济运行动态、增加值报告……从2014年至今,崔利就是这样在日复一日的联络统计、严谨核对中度过的。足履实地、认真细致、敢于担当、积极奉献,这是崔利在岗十年始终坚持的工作作风,也是他给这个岗位烙下的深刻印记。2023年是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针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年增长6%目标的情况,身为经济运行科科长的崔利坚定信念,积极组织开展工业经济重点监测和运行形势分析,时刻冲锋在数据统计的第一线。经不懈努力,崔利及时提供并确定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共计261户市级层面联系服务企业名单。这261份对接企业的确凿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统一社会代码、企业简介信息,是崔利连续加班加点,甚至是休息日也在电话调研、实地确认的结果。梳理汇总各项惠企政策,助力稳守丹东工业经济大盘,是崔利夙兴夜寐、不曾松懈的课题。企业有困难,崔利总是第一时间联系负责人,了解情况,协调解决。市直部门出台新的惠企政策,他总是第一个动员全科室及时梳理,及时传达到企业,并且安排专人对政策内容进行宣传讲解。他建议并实现了由县级层面负责对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全覆盖。针对27户产值明显下降且对全市指标影响较大的企业,崔利也是第一时间深入企业走访调研,详细了解企业产值下降的具体原因,协调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助力企业科学排产。在他不断加大对企业的“一对一、一对多”帮扶力度下,2023年1至10月有10户企业产值增速由负转正,102户企业降幅收窄。在一系列多措并举、实力助产的推动下,2023年我市工业经济平稳发展。2023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6.1%,全省排名第6位,持续稳居全省中上游水平,其中,完成“规升巨”企业16户,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为全面振兴新突破首战之年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十年磨一剑,初心从未变。崔利始终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行事作风,奋斗在丹东工业战线第一线。他曾被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至2022年,连续7年获评“优秀公务员”,两次获评“市直机关奉献之星”;2023年,获丹东市“实绩突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新的一年新的征程,我将继续收集惠企政策,汇总整理后及时推送给企业,确保企业有获得感、满足感。对省市专班移交的企业问题,我也会快马加鞭分类梳理,分工分解并逐步推动落实,确保企业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崔利说道。记者:刘响04/09
- 祭英烈 寄哀思清明节期间,驻丹部队及丹东市各地各单位开展祭扫活动,缅怀先烈。驻丹某部战士、振兴公安分局西城派出所民警来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敬献花圈。元宝区广济街道八道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开展祭扫活动,敬献鲜花。丹东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丹东边境管理支队新沟边境派出所、东港市新城街道滨海社区联合开展“传承英烈志奋进新征程”主题活动,各单位代表敬献花篮,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敬意和哀思。记者:宋永昆吴琼张尧04/09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二百二十九集 邬大为:“一辈子要为战士歌唱”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中共丹东市委宣传部策划、组织丹东广播电视台、抗美援朝纪念馆和社会力量,抢救性拍摄抗美援朝口述历史大型系列纪录片《铭记》,以“寻找最可爱的人”“讲述最可爱的人”“学习最可爱的人”为主线,重点采访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和支前模范等,通过经历者的亲口讲述,帮助人们全面了解、永远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第二百二十九集邬大为:“一辈子要为战士歌唱”一首《红星歌》催人奋进,一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旋律飞扬。邬大为从硝烟弥漫的抗美援朝战场一路走来,决心“一辈子要为战士歌唱”。今天请90岁的邬大为老英雄讲述他的抗美援朝的故事。邬大为,1933年出生于杭州,浙江奉化人。1949年上海解放时,受歌剧《白毛女》影响,他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文艺战士。邬大为:“特别里头两句唱词,我到现在没有忘记,就是:‘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哎呀,我说,这真了不起。”1949年,邬大为参军入伍。1952年,邬大为被调到23军文工团,在福建奉命北上,从丹东过江参加抗美援朝。邬大为:“我们走的时候是傍晚,过鸭绿江桥的时候,我往回看一下,祖国丹东灯火辉煌,基本上是边境的和平城市。等上桥一看,所有鸭绿江桥的铁栏杆上,都是炮弹皮、炸弹孔或者子弹孔。”在朝鲜看见的战争惨状,让邬大为对侵略者更加仇恨。邬大为:“有一个朝鲜老大娘身后背着个孩子,躲避敌人的飞机的封锁在跑。她身后的孩子脑袋已经被弹片削掉了,她自己一点不知道。周围的老乡看到以后,谁都不愿意把这悲惨消息告诉这位大嫂,一个个都含着泪悄悄地躲开了。敌人飞机飞走以后呢?她想着今天孩子真听话,一点没闹,我该给他喂奶了。当她把孩子转过来一看,没有脑袋,当场就昏倒在地上。”文艺战士要深入前沿阵地为战士演出鼓舞士气,但敌机的轰炸扫射使通往前沿的道路充满危险。邬大为:“走在我前面一个战士叫刘显德,跳舞的,比我小一岁,前两三分钟我们还在唠嗑呢,你家里在哪儿?上海什么地,他上海人,我上海人,住在上海,哎,阴阳两隔。这后面一个战士也牺牲了,也那么巧,前面一个,后面一个都牺牲了,我在中间还活着,你看这个滋味多难受。虽然没有掉泪,但对敌人的恨,但是失去了战友的心情,好多天吃饭都不是滋味,老想他。”为保证文工队员安全,部队为他们配备了通讯员。面对危险,18岁小战士的舍身相救让邬大为备受感动。邬大为:“哎,敌机一过,突然听到‘哧哧唰’,哟,就到跟前,马上卧倒。我当时知道好像有人推了我一下的感觉,而且很重的东西‘啪’压我身上。我在心里想,今天恐怕完蛋了。正好在这个时候,嗯,身上负担减轻了。一看原来呢,就炮弹过来的时候,看我没有经验,因为我站在炮弹最近,他把我推倒以后,他扑到我身上。这炮弹过去以后呢,他站起来,哎哟,我一看,整个脸都是血。哎哟,你负伤了,他一摸,大概没伤到那个骨头什么的,表皮伤,他说:‘没事儿没事儿。’把血擦擦,我都知道血‘滴哒滴哒’一直流,继续走,哎哟,我心里想,这个战士真是,为了战友的安全,情愿牺牲自己。我对这个战士肃然起敬,很受感动。”1953年邬大为在丁字山坑道前。在马家地坑道慰问演出,文工团员和战士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邬大为:“坑道口里密密麻麻两边站着战士,副连长拿了这个茶缸,三个茶缸,我记在心里,知道我们三个人,一个人一茶缸水。我们知道这个水是战士用生命换来的,虽然想喝,也干渴,跑了半天都是汗,抿一下,还给他,舍不得喝。战士们喊:‘感谢军首长慰问,欢迎文工团到前线来。’那个感觉不一样,这文工团到前线最大特点是什么?对战士来说过节一样。”“我就感觉我们女同志厉害在什么地方?平时说实在话,都是城市的娇生惯养的女人,年龄差不多,平时还挺腼腆,一到那儿变了。战士都比她大三四岁,你比方,我们在座的小郑那个女孩儿,她这个班长脖子上衣服破了,‘把衣服脱下来’,下命令一样,人家不好意思,当女同志面前,他怎么脱衣服呢?不好意思脱,三下五除二,啪啪啪啪啪把外衣脱下来,扒下来,缝补,人家不好意思,趴在那,光膀子,就这样,完了看他肩膀头磨破了,给他缝补,特别是看到他的膝盖磨破了,布没有了,把自己棉袄上的布剪下来,跪在那给他缝。哎呀,我看她一面缝,那个班长眼泪汪汪。那感觉,我当时想,可能他想到他妈妈、他姐姐这种感觉。”因为经常深入阵地、接触战士,邬大为发掘出很多感人的战斗故事、英雄事迹,他就想试着自己来创作,现编现演,结果大获成功。邬大为:“第一天正好碰到一个什么?一个神枪手,叫王志高。我就写了,根据那个套子:‘咱们有一个神枪手,本领真是高,大名就叫王志高,今日讲的是什么?一枪打中了鬼子的后脑勺。没想到鬼子临死前说了一句话,这辈子真倒霉,碰上志愿军神枪手王志高。’其实很简单,没有想到呢,特殊效果,在这种场合,特别唱的时候,我私下跟女同志说,我说王志高就是第二排那个大个儿,你跟他交流交流,唱的时候,她盯着人家看,那个战士哪受得了?低着脑袋,边上两个战士把他头抬起来,哎呀,气氛特别好。”看到自己创作的节目这么受战士的欢迎,更激发了邬大为的创作热情。在前线,他收集整理了很多感人的故事。邬大为:“有个小机枪手中弹了,昏倒在边上,突然又被枪声惊醒了,他一看,怎么美国鬼子拿着枪,他的枪在往我们射击,那还了得,他不知道哪来的力量,‘哗’就喊一下。美国鬼子一看,刚才那死人怎么喊了,吓得扔了枪就跑。他拿着枪把美国鬼子打死,子弹打完了以后,怎么办?他最后拿了个爆破筒,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成了整个上甘岭战役中38个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第一个战士——孙子明。”“第二次战役,他唯一可以出口的地方——松骨峰。最后打到,惨到什么程度?战士粮食、弹药都没有了,山到处都在着火。这战士变成火人了,那我怎么办?没有办法,跑到敌人跟前,‘啪’抱住一个,对不起,我烧死你也别想活。一堆一堆烧的,最后指导员带了四个老兵,没有弹药,都着火了,跑到敌人群里抱了四堆火,‘哗’这样子,敌人硬是一个多小时,再没有敢上这个松骨峰,打了一个大胜利。这打扫战场的时候,副指导员哭了,满山都是尸体,特别是一堆一堆的,太多了。这个一堆,两个在一起,一个小个儿,一个大个儿,不要考虑,小个儿肯定是我们志愿军,大个是美国鬼子,个头大。一堆一堆一堆一堆的,满山都是,他为什么哭啊?一个战士要把战士的尸体分解出来,他跑上去掰不动啊,这个战士他抱着美国鬼子死死地把手掐在那身上,他扒的时候手骨头嘎嘣嘎嘣地响,心里头难受。世界上哪能找到这样的战士?这样的战斗?没有,只有我们中国,对敌人的恨,对祖国的爱。”朝鲜停战后,邬大为和战友们又回到祖国的怀抱。面对欢庆的锣鼓,他却痛哭了一场。邬大为:“一看到丹东,就是所有的鸭绿江桥都披红戴绿了,这个过江以后更不得了,烟火礼花,所有安东穿上节日的盛装,可以说锣鼓喧天。哎呀,回到祖国的怀抱,终于活着回来,这是我没想到,因为出国时候,我没想到我能活着回来,今天能活着回来了,而且接受祖国那么盛大的欢迎,我所没有想到的。各种秧歌队、锣鼓队在台上,那口号都震天动地啊,锣鼓根本静不下来,就感觉到我们是到了欢乐的海洋,幸福的海洋......这个时候我想,要是我这些战友没有死,能享受到这荣誉这多好,这个时候在锣鼓声中,我大哭一场。哎呀,为他们可惜。”邬大为这个文艺小组因多次赴前线阵地慰问演出,荣立集体三等功(归国后穿军装留念)。邬大为现在还保存着祖国慰问团送给志愿军的茶缸,他当成宝贝一样珍藏着。邬大为:“这个缸子呢,没有想到的,到前线演出的时候,我们在交通沟里走,一个重炮就落到边儿上,我被那个气浪推到,从交通沟的这边,‘啪’倒在那边,我就知道当时昏过去了。醒来一看呢,这个手都是血,再检查一下吧,茶缸损坏这块。我说实在话,我手上搞点血,我没太心疼,这个让我疼了好长时间,这是祖国送给我的。我用这个茶缸到前线喝过战士用生命换来的水给我喝,我没有喝,我倒回去,我记得它。我用这个茶缸到前线喂过受伤的志愿军伤员面条、稀饭。”邬大为于1959年12月调至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前进歌舞团开始专业歌词创作,先后发表作品3000余首,代表作有《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红星歌》《师长有床绿军被》《中国游泳队队歌》等。邬大为:“我一辈子写的歌曲,都是反映部队生活,这都是我发自内心对战士的爱才写出来的。就他们这个精神教育我怎么做人,怎么去创作去。你看《桃花盛开的地方》就写战士最美的,为了你的景色更加美好,这是战士心灵的描写,实际上都是挖掘战士们心灵的东西。红星闪闪也是,每句不离红星,这个红星代表着党,跟着毛主席跟着党,对不对?红星闪闪传万代。”“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邬大为,著名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被评为“2020年度感动沈阳人物”,编著出版《歌词韵谱》、《歌词技法》等六部著作。邬大为老英雄给《铭记》摄制组的题词:“当年入朝上战场,烽火岁月永难忘。烈士遗志我继承,再为军旗添荣光。”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