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六十三集 姜铁城:探照灯部队立奇功
  • 发布日期:2024-4-7 21:09:16
  • 消息来源: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中共丹东市委宣传部策划、组织丹东广播电视台、抗美援朝纪念馆和社会力量,抢救性拍摄抗美援朝口述历史大型系列纪录片《铭记》,以“寻找最可爱的人”“讲述最可爱的人”“学习最可爱的人”为主线,重点采访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和支前模范等,通过经历者的亲口讲述,帮助人们全面了解、永远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第一百六十三集  

姜铁城:探照灯部队立奇功

姜铁城1933年出生,哈尔滨尚志县人,1950年10月入伍。1952年2月,他作为我军第一支探照灯部队101团的一员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今天就请90岁的老英雄讲述探照灯部队的战斗故事。


朝鲜安州地区的清川江大桥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自然也成了美军“空中绞杀”的重点。志愿军探照灯部队协同高炮部队,共同担负保卫大桥的任务。

姜铁城:“赶上真正作战的时候,我还不抄报,我是使用喊话,痛快,我接到话我马上传下去,因为我上级台(雷达)告诉我了,05P飞机,160,那就是在东南上了,所以我就把这一点整下来了,那个160,距离,比如说15公里,高度多少?那叫7500,拐五洞洞,那么说话,再报个时间。你是我上级雷达,我接到你的传令以后,我马上传给我下级雷达,下级雷达有准备,他一抬头飞机到他跟前了,他好有准备。我们探照灯部队只是晚间作战,晚间是一级战斗准备,白天零级。”

图片

姜铁城是志愿军第一支探照灯部队101团的通讯员。

探照灯第101团入朝后,配合歼击机和高射炮部队夜间作战,也改变了我军的战术战法。

姜铁城:“我们探照灯吧,老百姓都管它叫‘大电筒部队’,那就是你搞炮打飞机黑天你看不着,我给你打个电筒,探照灯它起这么个作用,探照灯本身没有杀伤力,它照着以后,给高射炮一个眼睛。晚间我们没去的时候,高射炮净打拦截式的,没等你来,他是防御性战斗,知道吗?我们探照灯过江以后,那就是歼灭性的战斗,战斗性质变了。”

探照灯部队在当时是新组建的一个新型技术兵种,人员全部来自陆军部队,缺乏实战经验。

姜铁城:“最惊险的一次还是3月28号那天,美国B-29飞机四批,一批12架,它主要是炸那个桥梁,轮番轰炸清川江大桥。哎呀,那天晚上,可能七八点钟开始吧,一直到后半夜一两点,隔几分钟来一批,轮番轰炸。那天702高炮就在我们跟前嘛,那天刚开始那个桥梁我们保护得挺好,赶到后半夜,柴油机也热了,雷达可能出点故障,那个桥受点小损失。那天还起点雾,探照灯那玩意儿,在有雾的夜晚它不大好使。”

姜铁城所在的二营六连在实战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渐摸索出用雷达灯带光跟踪的照射方法,“追光和曝光”美军飞机,为高炮部队安上眼睛。

姜铁城:“1954年2月18号,四连雷达站先发觉的,那时候10公里就能定位,8公里就开灯了,每分钟飞8公里,那不飞出两分钟了吗?飞出一分钟就能开灯定位了,开灯了,那个飞机马上从4000公尺一下就升到5000多公尺,那飞机后来给打掉了。

“那是1954年5月份吧,有一回它来飞机了,
它那飞机不知怎么一下子就到了沈阳的马关桥。正好我们六连九站雷达在那儿,九站雷达开着雷达就抓着了,那个小雷达指挥开灯命令都是它自己决定,开着雷达就照中了,回头三个灯就跟上了,那飞机搁那转过来,搁我们那头上过去,‘呦呦’就往回跑啊。

“有一回在宽甸打掉一个B-50飞机,B-50比B-29飞机还大呢,我们沈阳防空司令部就把那B-50飞机整到沈阳来了,你猜做件啥事?那翻砂车间来活了,把它化了,竟造出一些小飞机,B-29、F-86、F-51,就挂在绳上的小飞机,还带着绳。俺们指挥室天棚拴着小飞机,一看,就像咱俩见面。这个飞机B-29,那个飞机B-26,那个飞机B-45,做出那个样式的小模型,大伙好识别,出去一看B-29来了,或者出去一看这架B-36,他就答得上来了。”

作为探照灯部队的通讯员,每天晚上进入战斗状态时,姜铁城在指挥室里都全神贯注,将信息及时准确无误地做到上传下达。

姜铁城:“我接到命令,飞机距离8公里,我马上就告诉你8公里,你那旮就做准备,要不然那小雷达远一点它不知道,它转圈搜啊,那大雷达告诉,人家比如说‘090第一批飞机,01P飞机,090方向’,像小雷达一下子就拧到正东去了,你要说170,你差不点儿,它一下就转过去了。不能有错,有错就等于吃败仗,完成战斗那个坚决性,那没有一个落的。”

图片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探照灯部队共照中敌机1100多架次。

探照灯部队协同高炮部队接连击落美军飞机后,敌人轰炸重点逐渐转向郭山、定州、熙川地区以及鸭绿江沿岸。为使更多部队得到实战锻炼的机会,从1952年4月到1953年4月,防空部队先后组织3批探照灯部队参加轮战,胜利战果不断扩大。

姜铁城:“美国飞机它是那样的,B-29飞机每分钟8公里,它想快飞飞不了,它也是急得直蹦,那高炮‘嗙嗙嗙’打它们,它着急,它飞它没那么大速度,后来它就采取什么措施呢?高飞了,B-29飞机水平投弹6000公尺,6000公尺以上投弹率没有那么高了,它就无效了,所以把美国飞机一打,它马上就提高,它这一提高(攻击)无效了,咱们保卫目标就保卫住了。”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探照灯部队先后有第401、第411、第421团的5个营参战,共照中敌机1100多架次,配合空军和高炮部队击落、击伤敌机50多架,直接照落敌机4架,立下赫赫战功。

图片

90岁的老英雄姜铁城为我们讲述当年探照灯部队是如何在晚间给高射炮安上眼睛、击落敌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