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4-4-7 21:12:00
- 消息来源: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中共丹东市委宣传部策划、组织丹东广播电视台、抗美援朝纪念馆和社会力量,抢救性拍摄抗美援朝口述历史大型系列纪录片《铭记》,以“寻找最可爱的人”“讲述最可爱的人”“学习最可爱的人”为主线,重点采访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和支前模范等,通过经历者的亲口讲述,帮助人们全面了解、永远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第二百零五集
张亮:抓获美军俘虏的工程设计员
1951年3月,正在交通部中国建筑工程公司担任设计工作的张亮主动报名加入志愿军空军第十工程大队奔赴朝鲜,参与设计建设顺安、泰川、龟城三座机场。克服敌机袭扰、条件艰苦等困难,完成竖向设计任务,还俘虏了美军飞行员。今天就请92岁的张亮老英雄讲述他的抗美援朝故事。
张亮1931年出生在北京,高中毕业后进入交通部中国建筑工程公司担任设计工作。1951年3月,张亮报名参军,跟随工程大队乘车跨过鸭绿江前往平壤,行军途中遭遇美军飞机轰炸,车辆翻倒在路边,他被压在车底。
战友合影(后排右一张亮)
张亮:“那个土已经有点化冻,松了一点,后来我就头摇了摇以后,留出地方,留了点空气的位置,因此我就在那等待。后来以后,车翻了以后,后来就拦截了部队,路上的部队很多,用两根大绳子,几根绳子我就不知道了,就把这个汽车拉起来了,拉翻的,翻正过来了。翻正过来以后,然后,把我们都一个一个都拉出来,拉出来以后,然后我一个同事,就带着我,然后还走了几步,说没事没事好着呢。”
到达平壤北部的顺安地区,工程大队各部门白天休息、夜间测量绘图,张亮的任务是做竖向设计,计算机场的工程量。
张亮:“这个工作也挺繁杂,连加班,就在坑道里边拿个小图板,就在那画图跟计算,我们图出来以后,就是把设计的高程点全都做完以后,就给机械队了,机械队那个时候带了大概多少台机器,我说不清楚,反正有铲运机、刮平机,就是铲土方的吧,然后再刮平什么等等,还有压路机,这一套机械都是大队带去的。”
1951年4月开始,平壤北部有两座机场同时动工修建,也成为敌机重点轰炸目标。
张亮:“侧向来,来以后,我就看那个飞机肚子上那么大,开弹仓,就是炸弹那弹仓打开了,我看得清清楚楚。打开以后,然后那个炸弹就下来了,就跟那个下雨一样,‘唰——’带声音就下来了,下来以后就‘轰隆’一声响,跑道,整个跑道,他那时候也有瞄准器,基本上都在跑道上,就炸弹点,就是把我们刚打上那个跑道的混凝土,炸了很多,大概有上几百个。”
不仅机场经常被炸,设计施工人员也时时处于危险之中。
张亮:“美国的飞机夜间也出来,寻找有光亮的地方,他就给你扫射轰炸,那天不知道怎么回事儿,我在行军床上,行军床帆布的,有几个木头支架,在上头睡觉,然后就听见从房顶阳台那个板上,他有一个铁皮的遮阳板,就‘啪嗒’响了一下,然后到我的床头‘叭’响了一下。我就用手一摸,我拿电筒一照一看,我那个行军床,那个铆钉,那么大的铆钉打掉了打飞了,然后有这么大一个开花弹,那个子弹是翻过来的,就是子弹打了以后它不是一个眼儿,它是那么大一个球体的东西穿过去,就是伤害性比较高。”
为对抗敌机轰炸,志愿军高炮部队加强了机场保卫。
张亮:“那时候高炮是三七炮跟八五炮两种,三七炮是连发的,打俯冲下来的小飞机,八五炮打一万公尺,打那个轰炸机的。一个三七炮砰一下,就把F80打碎了,这我亲眼见着打碎了,打碎了以后东西‘哗啦’一下下来了,飞行员下来了。然后我们就到现场,就去看他那飞机上也有炸弹,一块也爆炸了。”
一次敌机组队轰炸,我高炮部队奋力反击,一架敌机中弹,张亮和战友们一起俘虏了跳伞的美军飞行员。
张亮:“跑过去以后,然后围起来,有一个美国士兵跳下来以后,把枪都交出来,拿出来了。拿出来以后,我们就把他带回我们大队部,看见我们有同志抽烟,然后他伸手要,伸手要烟卷,然后我们同志就给一颗,他不行,他还要,要好几个,装在兜里头,搁到耳朵这儿搁一个。”
战友合影(右一张亮)
张亮在朝鲜先后设计了顺安机场、泰川机场和龟城机场,与前两座机场混凝土浇筑施工方式不同,龟城机场采用的是钢板对接的施工方法。
张亮:“龟城机场情况不一样了,因为天寒地冻了,那时候场地靠机械基本平整完了以后,然后不能打混凝土了,就全铺上(钢板)叫钢板机场,钢板临时机场。这个钢板是什么意思呢,都是苏联运过来的,七十五公分宽,三米长,边部都有挂钩,两个一对以后一错就挂上了,一个一个这么挂上了,顶头也有挂钩,然后一个个连接起来,就这么铺的,叫做钢板机场,就是临时性的,但是能够降落飞机。”
回忆起在朝鲜的战斗时光,张亮平静而淡然,虽然没有扛枪杀敌,但一样经历了枪林弹雨的考验,以自己的专业设计为保家卫国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