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4-4-7 21:06:25
- 消息来源: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中共丹东市委宣传部策划、组织丹东广播电视台、抗美援朝纪念馆和社会力量,抢救性拍摄抗美援朝口述历史大型系列纪录片《铭记》,以“寻找最可爱的人”“讲述最可爱的人”“学习最可爱的人”为主线,重点采访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和支前模范等,通过经历者的亲口讲述,帮助人们全面了解、永远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第一百二十二集
漆学昌:密码本比我生命更重要从出国作战到支援建设,漆学昌在朝鲜战斗、工作将近七年时间,先后辗转了六七个部门,始终从事机要工作。在敌机轰炸扫射的危急时刻,漆学昌将密码本抱在胸前,他说“密码本比我生命更重要”。
漆学昌1930年出生在江西萍乡,1945年入党后在当地从事地下工作。在四野机要学校毕业后,他积极要求出国作战。1951年7月被分配到志愿军工兵前方指挥所。
漆学昌:“入朝那时受感动,那很高兴,很兴奋,写了这么一首诗,也是表个态吧:‘告别战友离北京,光荣出征志愿军。抗美援朝伸正义,保家卫国维和平。日伏夜行增仇恨,朝睹暮思义添膺。愿献青春洒热血,打败联军振雄风!’”
1951年7月漆学昌被分配到志愿军工兵前方指挥所,担任机要工作。
在朝鲜,工作环境非常艰苦。漆学昌克服困难,想方设法做好保密、开展工作。
漆学昌:“我有一块雨布,上级给我发了一块好像是小汽车上面那个帆布篷布,我这个篷布可顶事了,又可以遮雨,天晴的时候我可以用这个雨布,牵到这个苞米上,搭成一个棚子,在下面待着工作。有时候用那个雨布摊在地下,我可以工作,所以我这块雨布可顶作用了,我带了70多年了。
“另外呢经常是趴在地下,把背包一放,在地上(工作)。不用想,哪有桌子啊,没有桌子板凳。我们机要都有个包啊,我(把材料)往包上一放就在包上工作,那工作是很辛苦的,困难很多,但是在那时候无所谓,都克服了。”
92岁的漆学昌给我们讲述当年他是如何克服困难完成各项任务的。
漆学昌保存着当年的测量工具
1952年,漆学昌所在的团指挥所,在云山执行抗登陆准备工作,经常遭到敌机轰炸,历经生死瞬间交错。
漆学昌:“云山是靠东海边,那里面有我们的高射炮,经常把飞机打下来,那个地方有一个敌人的飞机场,美国的飞机场在那个地方。那天那个飞机打下来了,打下来之后,那个驾驶员就跳伞了,就在他跳伞的过程当中,他可能就把信号发出去了,飞机爆炸了,他自己跳伞了,跳到我们那片团部,跳到指挥所了,我们指挥所住在哪里?住在云山的古兰山。
“就在敌人那个驾驶员跳下去之后,不到十分钟,敌人的飞机就都过来了,就围着那个地方扫射,他为了救他那个飞行员呐,就扫射,不让附近的部队进去,那打得厉害,机关炮,机枪,把那个电线都打断了,当时我们参谋长想去打电话叫部队怎么处置,结果掉到那个稻田里边。当时扫射那个敌人的子弹到处乱崩,那个电话线都打折了,这个时候我就怕我这密码(本)受损失,我就躺到一块辣椒地里边,一个沟里,我把密码(本)保护在胸前,当时密码(本)比生命还重要。”
漆学昌说:“密码本比我生命更重要。”
1953年金城反击战,工兵十团配属60军到前线进行反击作战,四小时内保证前方三座桥梁通车。
漆学昌:“上级要求我们需要完成通往前方前沿的三座桥,一个是光丽山,一个是新城,一个是岩里。我不说别的吧,要求四个小时通车,我们这个三连在岩里执行任务,这个连几个月的时间,受到敌人的炮击4000多次,飞机扔的炸弹是3500多次,他们是炸掉了又修,修完了马上叫敌人炸掉,又修,以后一直保持这个桥梁畅通,以后东线军党委授予这个桥‘阵地英雄桥’。”
漆学昌的立功证书
指挥所转移到五村里,遭到敌机猛烈轰炸,战友就牺牲在他的眼前。
漆学昌:“轰炸的时候,我跟参谋长在我们半截防空洞,然后看到我们电台那个地方扔炸弹了,扫射得厉害,很难过去。这个时候我们那个赵班长,他就在那坐着,就这么蹲着在那个地方,一个迫击炮过来,把他两条腿打折了,这个胳膊打掉了,这个胳膊剩一块皮,就剩一块皮啊,当时一倒,倒在石头那边。
“又看到那边下边那个民兵,就是东北的老乡啊,支前的啊,抬担架的,送炮弹抬伤员的,我就过去了,看看,结果有一个老乡,就从这个地方啊,那个大腿这块打折了。那个人也挺好的呀,给我印象很深,说:‘首长,你们放心吧,我不要紧,我是共产党员,敌人没走,还得轰炸,你们赶快躲避吧。’”
光阴荏苒70年,每每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漆学昌都激动不已。
漆学昌:“我写了一首诗,为了悼念他们:‘七载春秋风雨霜,凯旋归国离桧仓。谒拜战友乌川墓,哭悼忠魂临津江。丰功伟绩遗风在,遍地盛开达莱香。纸虎低头猢狲散,告慰诸君可安祥。’”
漆学昌在朝鲜战斗工作将近七年时间
记者和漆学昌夫妇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