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丹东
- 弃管小区健身器材“上岗”近日,站前街道沿江社区党委书记冷艳在辖区走访时得知,城建二小区休闲广场只有几把休闲椅子,没有健身器材。该小区是弃管老旧小区,改造后,居民生活环境虽然改善了,但没有锻炼身体娱乐的地方。为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体育生活,冷艳主动联系社区“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协调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在该小区活动广场安装了腰背按摩、双人坐蹬、单人腹肌板、肩关节训练按摩器、象棋桌、乒乓球台等8组健身器材。“以前小区没有健身器材,想锻炼都没地方去,现在好了,大人能锻炼,小孩能娱乐,真是为我们办了件实事啊!”看到新安装的健身器材,小区居民十分高兴,纷纷表示,今后一定会爱惜器材,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记者:张津硕06/20
- 擦亮服务职工的“工”字品牌开展职工眼部健康知识讲座和义诊咨询,职工互助保障活动全流程服务讲解,包粽子品味传统文化……随着市劳动宫“重启”开放,一系列职工活动使这里成为丹东职工群众新的打卡地。丹东市劳动宫曾给丹东职工群众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自去年5月试运营后,这里已经承接我市的大小活动近百场。“小时候我们都盼着到劳动宫去看演出,现在劳动宫越来越好了,我们也是那里的常客。”锦州银行丹东支行职工曲佳迪说,自去年起,她和同事多次参加在劳动宫举办的活动。自2023年起,市总工会聚焦职工需求,以各级工会职工服务阵地为依托,吸纳更多社会公益服务资源,通过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项目,提高阵地使用率、职工覆盖率、服务满意率,把以劳动宫为主的工会资产打造成有朝气、接地气、聚人气的职工文化阵地。“累了能歇脚,渴了有水喝,没电可充电,饭凉能加热,应急有药品,这里太方便了。”6月14日,在凤城市工人文化宫工会驿站里,正在给手机充电的环卫工刘贵发细数着工会驿站的好处。听说文化宫组织了合唱团,刘贵发还要为自己刚刚退休的老伴儿报名。自2023年凤城市工人文化宫恢复功能后,各项活动陆续在这里开展,社团活动也随之而来。“职工参与活动的热情越来越高了。”凤城市总工会相关工作人员说。30多年前,凤城市工人文化宫是当地的重要文化地标,承载着许多凤城人的珍贵回忆。今年32岁的王瀚霆回忆,自己小的时候一放假就会到工人文化宫看几场电影,这里记录了他很多幸福快乐的童年时光。文化宫重新恢复功能后,王瀚霆第一时间办理了健身卡,每周在这里锻炼三次。“装修后的文化宫又成为凤城新的文化地标,年轻人都愿意来这里打卡。”他说。“丹东市总工会将继续坚持公益性、服务性方向,实现劳动宫等职工文化阵地共建共享,不断擦亮服务职工的‘工’字品牌,提升广大职工的生活品质。”丹东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包芙蓉06/19
- 结对共建聚合力为加强与结对社区的互联共建、凝聚工作合力,近日,市科协组织在职党员来到珍珠街道振安社区,开展“弘扬干字精神,争当攻坚先锋”主题党日活动。活动中,市科技馆带来了情景互动式党课《弘扬爱国奉献精神,传承艰苦奋斗品质,在矢志科技报国中彰显人生价值》,通过歌唱、朗诵等形式,展现了老一辈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的感人事迹。党员们结合自身经历和工作实际,与在场群众交流学习心得。随后,党员们走进居民小区,清理了小广告、碎纸屑、树枝等,带动居民共同维护环境卫生。记者者:栾柏醇06/19
- 丹东顾晓霞、于全胜家庭:携手创业 同心扶贫他们白手起家,携手奋斗,走上致富路;他们热心助人、扶危济困,带动村民增收。近日,振安区太平湾街道的顾晓霞、于全胜家庭获评辽宁省“最美家庭”。顾晓霞和于全胜从小在农村长大,两人结婚后,仅靠几亩耕地来维持生活。穷则思变,二人逐渐认识到,要想增收致富,必须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经过考察学习,1997年,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农业机械化生产,购入在当时还是新鲜事物的灭茬机,为有需要的村民提供耕种作业服务,后又陆续增加旋耕机、起垄机等。这些新型农机作业效率高,能减轻劳动强度,受到不少村民青睐,夫妻二人的生意当年就取得了可观的效益。2010年,他们成立了太平湾地区第一个农业机械化合作社,提供作业技术培训和市场咨询等服务。如今,合作社已有拖拉机、播种机、旋耕机等农机200余台(套),服务区域涵盖振安区和宽甸的部分乡镇。此外,夫妻俩栽种了600棵桃树、1000棵板栗树以及玉竹,打造了一个总面积80亩,集观光、旅游、自由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果园,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带动了周边的农家乐创收。夫妻俩都是“热心肠”。于全胜常在下雪天到村路上义务铲雪、铺炉灰渣,方便大家通行。得知宽甸古楼子乡一户村民摔断腿无法干农活,他们带领合作社社员来到地里帮受伤村民翻土、播种。许多孤寡老人及生活困难村民都得到过他们的无偿帮助。“在创业初期最困难的时候,乡亲们帮助我们渡过了难关,现在日子好起来了,我们也应该为乡亲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顾晓霞说。记者:包芙蓉06/19
- 送“文化大餐”下基层日前,由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主办,市图书馆联合凤城市图书馆开展的“助力乡村振兴送文化下基层”系列活动在凤城市凤凰城街道举办,给当地群众送去内容丰富的“文化大餐”。“巧手编花绳”手工体验、“诗词对对碰”、“投壶射礼”等民俗文化活动,吸引过往群众上手参与。现场还进行了农业生产技术手册、期刊杂志等资料的免费发放,得到过往群众的热情参与和好评。记者:宋永昆06/19
- 小记者团参观丹东日报社从2023年6月开始,丹东报业小记者团一路采访采风,已过去了1年时间。5月26日,小记者团来到期待已久的丹东日报社。走进报社办公楼,小记者们充满好奇。报社记者究竟是怎么工作的?广告发行又是做什么的?在广告发行中心,工作人员乔丕桓给小记者介绍了报纸公告刊登的严谨性和重要性,小记者现场感受了在前台订阅《鸭绿江晚报》的过程。在采编平台,小记者观摩了报纸出版前的编辑和排版流程,了解报纸背后的故事,对记者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自己是小记者而感到更加骄傲。记者:唐羽廷06/18
- 丹东公交司机拾金不昧 6万现金物归原主“太感谢驾驶员了,我们都不知道钱丢在哪了。”近日,市民杨女士和家属将一面锦旗送到了丹东公交集团新区运营公司,对驾驶员吴泽鹏和调度长姜波拾金不昧行为表示感谢。5月30日上午,205路驾驶员吴泽鹏驾驶公交车返回车场,像往常一样对车辆进行清扫。其间,他发现了一个遗落在座位上的彩色背包。吴泽鹏判断是乘客遗忘在车上,便将背包交到了205线路调度室,并在调度长姜波的见证下打开背包。包里不止有身份证、毕业证、银行卡等重要证件,还装有6万元现金。“这个包太‘贵重’了。”调度长姜波立即将此事上报新区运营公司并报警。连日来,警方一直寻找失主,丹东公交集团也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失物招领”,民警以及新区运营公司工作人员多次调取车内监控,几天后,确定了背包的主人。6月4日,丢失背包的杨女士和家属一起来到新区运营公司认领背包。失主表示,因为钱丢了好几天,自己也记不清到底丢在哪。“如果不是司机师傅和调度长认真负责,钱就找不到了!”杨女士激动地说。记者:姜慕馨06/18
- 开展养老机构消防应急演练为切实增强丹东市养老院全体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提升应急疏散逃生能力,6月7日,丹东市民政局联合消防救援部门在市养老院开展了养老机构消防应急演练。演练模拟火情发生,丹东市养老院立即启动火灾事故应急综合预案,负责人现场指挥,工作人员引导院内老人有序疏散,消防员迅速赶到现场进行处置。在演练中,振兴区消防救援大队对养老机构人员进行了火灾应急处置和消防设施实操指导,应急领域专家就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内容作专题培训。记者:戚文06/17
- 打造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平台近日,丹东市元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辖区一企业举行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基地签约授牌仪式。元宝区高度重视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通过打造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平台,推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记者:宋永昆06/17
- 送文化进基层日前,由丹东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主办,丹东市图书馆联合凤城市图书馆开展的“助力乡村振兴送文化进基层”系列活动在凤凰城街道举办,给当地群众送去内容丰富的“文化大餐”。结合传统文化,丹东市图书馆现场开展了“巧手编花绳”手工体验、“诗词对对碰”、“投壶射礼”等民俗文化活动。现场还进行了农业生产技术手册、期刊杂志等资料的免费发放,得到过往群众的热情参与和一致好评。此次活动增进了市县的文化交流,向基层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科技、农业信息,不断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助力乡村振兴。记者:宋永昆0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