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蓝莓跟着他在丹东落地生根
    金秋时节,在位于丹东市辽东学院园艺设施与环境实训基地的小浆果大棚里,200多棵绿意盎然的“盆栽”蓝莓长势良好,辽东学院农学院院长、教授黄国辉穿梭其间,检查基质栽培蓝莓的坐果情况。“基质栽培是目前国际上蓝莓栽培的最新模式,提质增效的同时还能突破种植的地域限制。”黄国辉介绍说,跟蓝莓种植打交道20多年,每当培育的新品种有新突破,他仍会抑制不住地兴奋。多年来黄国辉奔波于田间地头,在学校周边的果园做技术指导,从苹果、桃子再到草莓,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2000年,黄国辉去智利考察时,首次接触到当地的蓝莓产业,他判断丹东地区具备栽种蓝莓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从此,蓝莓便跟着黄国辉在丹东落地生根。在黄国辉的试验园里,汇聚着辽宁地区温室蓝莓种植的最新技术,不仅有栽培技术的试验,还承担着新品种选育的任务,很多都是专利品种。黄国辉告诉记者,试验园每年都会引进新品种,从栽培特性、生物学特性、抗虫抗病性、采后储藏性、口感等方面比较,选育丰产、种植和采摘时间短的品种向生产一线推广。黄国辉一直致力于引进、筛选早熟品种。“这是主推试验的新品种H5,也是目前北方地区最早成熟的温室蓝莓品种,今年试验点2月3日首次采收,这在北方地区是不可想象的,以前老品种4月能采收就很好了,采摘时间的提前对辽宁蓝莓发展是革命性变革……”黄国辉介绍说。温室蓝莓品种变化快,丹东地区温室蓝莓与云南冷棚栽培蓝莓相比,成本高成熟期晚,一些老品种的品质也不如对方,如果不能在5月前采收则缺乏市场竞争力。经过8年的引种试验和配套的基质栽培技术试验,科研团队使蓝莓提前到2月份上市。记者跟随黄国辉来到辽东学院蓝莓育种和品种组培种质资源保存室,看到一排排透明的塑料瓶里装满了一棵棵绿色小苗。“在这里进行的育种(繁苗)和种质资源保存等多项研究,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黄国辉告诉记者。因为对省内蓝莓产业的示范作用,2020年,辽东学院蓝莓新品种选育及采后处理实验室被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级重点实验室。“我们做研究就是要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问题,虽然取得一些成果,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攻克,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未来的路很长。”采访中,黄国辉说得最多的是脚踏实地。
    10/11
  • 辽宁丹东:三名全运会冠军回家乡
    “全运会冠军回来了!”“学哥学姐,欢迎你们回家!”当亲眼见到以往只在电视里看到过的冠军哥哥姐姐,丹东市体育运动学校的小运动员们激动地欢呼。10月3日,刚刚获得第十四届全运会拳击女子69公斤级冠军谷红、柔道女子78公斤以上级冠军宿欣、田径男子1500米冠军梁琪来到阔别已久的母校——市体育运动学校,看望启蒙教练,并与学弟学妹们分享全运会夺冠历程、重温儿时求学时光。当天下午,当谷红、宿欣、梁琪出现在校门口时,小运动员代表立刻报以热烈掌声,并送上了鲜花。走进曾经求学的校园,谷红等人倍感亲切。虽然正处于国庆假期,但小运动员们为备战省运会仍在校进行封闭训练。三位冠军参观了学校的综合训练馆和当年学习时的教室、观看了学校食堂和宿舍等;了解学校的发展状况、办学思想、育人模式、队伍建设等情况。在会议室里,谷红等人与师弟师妹们进行了互动和交流,一同分享了他们的成长历程,还与教练员和部分运动员代表进行了座谈。小队员们纷纷围拢过来,有的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笔和本请师哥师姐们签名;有的小运动员还带来了自己贴身的训练服与队服,请师哥师姐们将名字签上去。一位小队员激动地表示,这件签了名的衣服一定要好好保存。小运动员们更加关心全运会冠军是怎样炼成的,他们十分珍惜与师哥师姐在一起的时间,不停地提问,当听过三位冠军的成长经历后,不由得更加敬佩。今年33岁的谷红是振兴区纤维街道瓦房村人,2001年底进入市体校,跟随教练隋岩练习柔道。2003年,她被输送到辽宁省体校,专攻散打。不久,谷红转入陕西,2008年开始练习拳击,曾获2019年亚锦赛拳击女子69公斤级冠军;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拳击女子69公斤级冠军,第三十二届东京奥运会拳击女子69公斤级亚军。当看到会议室里还挂着东京奥运会拳击女子69公斤级冠军争夺战时师生代表为自己加油的照片和条幅时,谷红的眼角闪烁着泪光。她激动地说,“没想到家乡的人这么支持和关注我,真的很让我感动。虽然这次我代表陕西队参加全运会,但我始终是土生土长的丹东人,如果以后有机会成为教练员的话,我很想为家乡丹东出一份力。”今年31岁的宿欣,2003年10月被市体校柔道教练隋岩从振安区太平湾中学选进体校,开始了柔道生涯。2006年10月进入辽宁省柔道队,曾获2021年全国锦标赛柔道女子78公斤级冠军。她说,很感谢家乡人对我的支持,很高兴这么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为家乡争了光。23岁的梁琪是东港人,2012年在市体校跟随长跑教练曹仁练习中长跑,后由教练王飞带领训练,两年后进入到辽宁省田径队,开始专项练习中长跑,曾获2020年全国锦标赛田径男子1500米冠军。梁琪表示,“我这次能够为辽宁获得这块金牌,跟市体校、教练的培养和输送分不开,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铭记于心,期望今后能够站在更高的领奖台上。”曾经连续获得四届全运会金牌的潘松如今已经是辽宁男子柔道队教练了,国庆期间休假回到丹东。在与三位全运会冠军相会的时候,他深有感触地说:“丹东是一个福地,我踏进这个学校的校门时就增加了一种使命感。进入省队后,总是带着一种寄托参加比赛。如今作为教练员,我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丹东籍运动员登上全运会的最高领奖台!”座谈会上,市体校校长苗壮号召同学们以谷红、宿欣、梁琪等人为榜样,珍惜在校时光,做一个有责任、有品德的人;既要锻炼出强健体魄,又要增加知识本领,将来为国争光,为丹东争光,为体校争光。他表示,谷红等人在全运会取得的好成绩让全校师生备受鼓舞。这些年,丹东为国家输送了不少优秀运动员,这是丹东人的自豪。下一步将着重打造丹东体育金牌加工厂,为辽宁省、国家输送更多优秀运动员。
    10/09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一十四集 焦进杰:修机场 战沙场 初心在 情未改
    10/08
  • 辽宁丹东市举行向烈士敬献花篮仪式
    今年的9月30日是第八个国家烈士纪念日,丹东市向烈士敬献花篮仪式在抗美援朝纪念塔广场举行。市领导与各界代表一起,祭奠先烈英灵,缅怀英雄伟绩,追忆革命历史,汲取奋进力量,秉承先烈遗志,接续奋进,谱写新时代丹东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篇章。天地英雄气、浩然壮国魂。参加仪式的干部群众代表表示,将铭记革命先烈光荣事迹,弘扬革命先烈崇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发扬斗争精神,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全力做好本职工作,为丹东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力量。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同志,和抗美援朝老战士、烈士亲属、机关干部,驻军官兵和少先队员近400人参加向烈士敬献花篮仪式。
    10/08
  • 辽宁丹东:全运会上丹东籍运动员夺得5金2银
    9月27日,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在西安闭幕。本届全运会上,辽宁体育代表团以22枚金牌、10枚银牌、22枚铜牌的成绩列金牌榜第10位。其中,丹东籍运动员获得5枚金牌、2枚银牌。东京奥运会冠军崔晓桐在全运会赛艇女子4人双桨比赛中获得金牌,宿欣在女子柔道78公斤以上级比赛中勇夺冠军,梁琪在田径比赛男子1500米决赛上赢得金牌,周俊成所在的辽宁男篮在决赛中击败广东队获得金牌,高诗岩以联合队员身份参加男子篮球三对三比赛并获得冠军。在女子重剑团体赛中邵文雪获得一枚银牌,周凤在女子摔跤68公斤级比赛中获得第二名。
    09/30
  • 辽宁丹东振兴区:开展“党在我心中”离退休干部艺术节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丹东市振兴区近日在全区离退休干部中举办“党在我心中”艺术节,激励广大离退休干部牢记初心使命、砥砺奋进前行。绘画《繁华盛世·富贵和平》作者:钟玉琴书法《沁园春·雪》作者:孟庆海广大离退休干部紧紧围绕主题,创作出精彩的书法、绘画、剪纸等艺术作品,通过多种艺术形式讴歌党的光辉历程、展现时代风采。
    09/29
  • 辽宁丹东籍运动员梁琪:把精彩奉献给家乡
    24日晚在西安进行的第十四届全运会田径比赛男子1500米决赛中,丹东籍运动员梁琪后来居上,以强有力的冲刺,为我省获得一枚宝贵的金牌。在19点40分左右进行的男子1500米决赛中,梁琪始终采取跟随战术,尽管天降大雨,并没有影响运动员们的竞争,当比赛还剩300米时,梁琪突然加速,一下甩开了对手,当其他选手奋力追赶时,梁琪越跑越快,稳稳地把金牌握在自己的手里。赛后,梁琪放声痛哭,以倾诉多年来的艰苦努力。梁琪1998年出生于东港,2012年来到丹东市体校跟随教练曹仁练习中长跑,后由王飞带领训练。在训练中,王飞发现梁琪的天赋很好,不仅耐力好,而且具有极强的冲刺能力。经过两年多的训练,梁琪被送进省田径队,开始专项练习中长跑。在2014年省运会上,梁琪一人包揽男子5000米、10000米和半程马拉松金牌。此后,梁琪在2018年全国田径大奖赛重庆站获得男子3000米障碍赛金牌,2019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3000米障碍赛获第三名。一路走来,梁琪获得很多荣誉,但就是缺少一枚全运会金牌。赛前,梁琪并没有被人看好,但是有着顽强意志的梁琪暗自决心,用自己的实力,赢得人生精彩。男子1500米的比赛是意志、信心、技术和战术的角逐,前程慢了,可能失去机会;前程快了,有可能在最后功亏一篑。而梁琪在比赛中,果断出击,凭着自身的实力,突破重围,赢得金牌。赛后,梁琪的启蒙教练王飞告诉记者,梁琪看似赢在战术上,更重要的是他准确地把握了自己的心理因素,一举夺冠。
    09/28
  • 辽宁丹东:举办“英雄城市·美丽丹东”红色旅游主题摄影展
    为全面展示丹东市红色旅游形象,近日,由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丹东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丹东市群众艺术馆、丹东市摄影家协会联合承办的“英雄城市·美丽丹东”红色旅游主题风光摄影展在丹东市群众艺术馆展出。本次展览共征集并展出来自全市摄影爱好者、专业摄影人创作的60余幅作品,内容以全地区红色旅游景观为主,辅以城市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以全新的形式与角度诠释丹东红色旅游独特魅力,进一步宣传丹东市红色旅游、讲述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此次展览主题鲜明、摄影语言丰富、创作形式多样,有力地助推了文化旅游融合,丰富了国庆期间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对于提升丹东红色旅游知名度和品牌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09/28
  • 辽宁丹东凤城特殊教育学校:师爱育爱 有爱无碍
    日前,新华社以《特教老师:为了每一种色彩都发光》为题,图文并茂地报道了凤城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场景。据了解,从去年冬天至今,新华社记者多次来到凤城特殊教育学校,报道老师与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点滴。是什么原因,吸引了新华社记者如此关注?凤城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有教职员工52人,在籍生220人,受学生自身条件所限,实际在校生只有127人,剩下的93人都要靠老师上门送教。送教上门是指对因身体等特殊原因,无法到学校接受正常教育的适龄残疾儿童,采取学校教师走进家门进行有计划、有目的、个性化教育的教学方式。今年的教师节是周五,7点多,教师孙海婷就前往石城子村,为居住在那里的学生刘畅畅送教上门。她的行为并非个例。每周五,学校教师都会早早出门,因为他们每人在这一天,都要到四个学生家里上课。即使当天是教师节,老师们也如以往的每个周五一样,奔赴在路上。孙海婷刚入职一年,是学校最年轻的老师。她坦言,参加工作以后才体会到,特教老师比想象的还要辛苦。刚走进校园的特殊孩子大多自理能力非常差,吃饭、穿衣都需要老师帮。老师手把手教他们锻炼、助他们康复,带他们做游戏。新来的孩子在老师的呵护下由哭变笑、含笑入梦;聋哑孩子则是老师手把手、脸贴脸地教手工、学技能;哪个孩子衣服、鞋破了,是老师们给他们缝;哪个孩子不舒服了,是老师们带着求医问药,喂他们吃药……虽然当一名特教老师很累,但是孙海婷被身边的一位位老教师的坚持与付出感动着,更加努力地学习着。和孙海婷同组送教的王黎黎主任,在为重度脑瘫学生上课时,不仅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数学,还注重孩子的艺术培养。虽然有的学生没有语言和行动能力,但有认知能力,不仅能学习文化知识,还能欣赏美、感受美,王黎黎就在这方面开发孩子的潜能;李红是康复组的学科组长,在校生当中,有一个学生由姥姥抚养。每月除去租房子的费用,生活费所剩无几。但老人不愿给学校增加负担,对给予的帮助都婉言谢绝。李红知道这个情况以后,经常买米面粮油、买肉买菜,送到他家以后,善意地谎称是自己在农村的婆婆送来的,家里吃不了,怕浪费了才送给他们祖孙俩;还有一些老师,送教的地方单程开车就需要两个半小时,一天去四个学生家里上课,午饭都没时间吃,只能一边开车一边吃两口面包……走进凤城特殊教育学校,“师爱育爱,有爱无碍”八字校训格外瞩目。“有爱无碍”是社会理想,“师爱育爱”则是全校每名教职员工的行为准则。特殊教育学校不只有语文、数学等常规课程,还陆续开发出串珠、十字绣等手工课堂,烹饪、家政等生活课堂,乐器舞蹈、球类运动等艺术、体育课堂,每项科目都凝聚着特教老师的智慧和辛劳,每次教学都见证着孩子们的收获和成长。作为国家级职业教育基地和省级艺术教育基地,凤城特殊教育学校遵循“关注全体、康复身心、强化技能、扬长发展”的办学方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开展职业教育、艺体教育、个别化教学,构建“融情补偿应用”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有效康复学生身心。与凤凰医院等六家单位结成“医教结合普特融合”共建单位,通过社会助力、科研提升等途径成就专业化教师队伍。近几年来,学校顺利完成了十项国家级、省级课题,教师发表论文190多篇,开发国家、省市优秀课20多节。有15名体育特长生先后参加辽宁省首届特奥会、冰雪运动季特奥运动会,夺得20金11银8铜共39枚奖牌。艺术队学生参加辽宁省残疾人艺术大赛、全国残疾人“糖宝宝”节目,连连获奖。从1959年的“凤城县聋哑学校”到如今的凤城特殊教育学校,校名几经更改、校址几经搬迁,但这所学校“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办学宗旨始终不渝。
    09/27
  • 辽宁丹东市张伟:在科技强国的大道上不懈奋斗
    他在多元素检测分析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完成10余项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打破了该领域长期以来由国外产品垄断的局面,多项产品被认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累计创造产值已超过20亿元。他就是丹东市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丹东市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张伟。“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作为一名年轻科技工作者,必须要有勇攀科技巅峰的雄心。”1998年,大学毕业后的张伟抱着这一信念,投身东方测控科研一线,在当时公司总工程师、国内知名同位素在线检测分析仪表老专家侯朝勤的指导下,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迅速成长为技术核心骨干。从老三计(核子秤、浓度计、料位计)的完善升级开始,直到独立负责课题、项目的研发,他陆续在矿浆品位仪、中子水分仪、矿石在线品位仪、便携矿石品位仪等产品的研发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产品样机试制完成后,为了获取在工业现场的实际应用数据,完善数据库,修正数学模型,他曾一年当中在鞍钢出差330多天。“X荧光多元素分析”和“中子活化多元素分析”可谓当今世界检测技术高峰,世界上仅有美国热电和芬兰奥图泰公司有成型产品,而且是用了几十年的时间研究完成的。2006年,在国内市场的强烈需求下,公司决定开发X荧光多元素分析仪,张伟带领项目攻关小组仅用两年多便完成了主要的关键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首台样机在金堆城选矿厂投标中一举击败国外产品中标。2009年8月份,产品通过辽宁省科技成果鉴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该仪表每台可为用户每年节约七百万元成本。2012年,张伟带领科研队伍,历经4年的研发攻关,研发完成的中子活化水泥元素分析仪、中子活化煤质分析仪等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使国外公司同类仪器在华单台售价降幅超过25%。从踏入科研队伍的那一天起,张伟只要没出差,几乎每天都会到实验室,逢年过节、刮风下雨从未间断。从采集、处理、分析实验数据,到原理性样机的模型设计,再到产品现场安装调试、投入使用,他都是身处一线,亲力亲为。“这将是我第一次参加市党代会,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这几天内心一直比较激动。”张伟说,他一定积极履行好党代表的职责,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回去后将会议精神传达给身边的每一名科研人员,继续在科技强国的大道上不懈奋斗。
    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