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烟火气”点亮城市夜生活
    4月27日19时,月亮岛夜市上空弥漫着一阵阵诱人的香味儿。“嗞啦——”铁板上的鱿鱼须卷起金边,火红的辣椒面混着孜然在铁板的热油中爆出辛香;隔壁的烧烤摊,生蚝在炭火上“噗”地爆开汁水,白嫩的蚝肉跟着颤动,引得一位年轻人赶紧举起手机:“这个肥度,必须发朋友圈,馋馋他们。”“黄蚬子现捞现炒,滋滋肥。”另一旁的摊主掀开锅盖,蚬壳张开,露出饱满的蚬肉。沈阳来的游客王女士凑近深吸一口气:“鲜得跟海浪扑脸上似的,真是滋滋鲜。”她学着本地人的吃法,先嘬一口壳里的汤汁,烫得直哈气也不肯撒手。蓝莓鲜果摊被围得水泄不通,“咱丹东的蓝莓直接吃就够甜,还可以做成饮料解腻,捣碎煮了直接做果酱,夹面包里吃‘杠杠’的。”饮料摊位上,女老板麻利地将杯子装满现做的蓝莓饮料,两个女生接过饮料先拍照,再品尝。“快尝尝这个浇汁豆皮,和小学门口一个味道。”在豆皮摊位前,3个年轻人用筷子你一口我一口地分食。他们转头又被“牛魔王”饮料摊吸引——戴着“牛魔王”面具的老板正用低沉的嗓音招揽顾客。游玩区的蹦床传来此起彼伏的尖叫声,扎羊角辫的小女孩弹得老高,“妈妈看我像不像火箭?”她小脸通红地大喊。母亲在护栏外拿着烤玉米鼓励:“再蹦高点能摘到星星啦。”一位饰品摊主给顾客盘发,试戴着木簪。“现在年轻人就爱这股国风潮,昨天还有个姑娘说戴着我的簪子吃烤串,感觉自己在演古装大戏。”市民与游客在夜市里感受着这十足的“烟火气”。从北京来的臧先生举着手机直播,镜头扫过海鲜大排档里冒泡的啤酒沫、吱吱作响的大串儿,突然拉近镜头对准自己:“老铁们看这烟火气,丹东人活得真‘耶’啊!他们过得滋滋幸福。”他在直播中比出“剪刀手”,直播间的弹幕刷过一片“馋哭了”。晚风裹着烤蒜蓉的香气拂过,气球摊主手握一簇五彩斑斓的气球,一个活泼的小男孩买到气球兴奋地跑起来,撞上了拎着蛋糕正在鲜花摊位前选花的情侣,他们不怒反笑……在月光与灯牌交织的夜市里,每一幕都成了“丹东真好”的生动注脚。记者:王俊编辑:邹润
    04/30
  • 书香校园 “阅”见未来
    连日来,我市各校开展读书节主题活动,营造出浓厚的阅读氛围。金汤小学通过好书推介、主题班会、手抄报展览等形式,举办诵读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站前小学以“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斗力量”为主题开展读书节活动,通过红领巾宣讲、国旗下颂歌、特色书法展、班队会等形式展现阅读力量。二纬路小学开展“一路书香一生阳光”活动。升旗仪式上,五年六班全体同学与全校师生分享读书感悟。各班组织好书推荐卡制作、班级读书汇报和故事分享会。新源小学举办“阅读新时代筑梦新华章”系列活动,通过亲子好书推荐、读后感分享、品味艺术图书等方式,拉进亲子关系,提高艺术品位。江海中心小学举办“书香满校园阅读伴成长”活动。以红领巾广播、班级读书会、主题班会等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课余生活。菩萨庙镇中心小学举行“创班级品牌建书香班级”第十五届校园读书节。各班结合自身品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将朗诵与歌曲、舞蹈、情景剧等融为一体。市第五幼儿园开展“书香润泽童心悦读成就未来”主题读书节活动,幼儿和教师代表讲话,并通过演出和赠书仪式,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市第八幼儿园开展“阅读悦成长”读书节活动,以绘本阅读的形式进行主题教育。孩子们与家长自制红色故事小图书,并开展“图书交换活动”。宽甸第一幼儿园牵手20所集团园开展“书香润童心阅读伴成长”读书节启动仪式,开展诗朗诵、讲故事等活动。记者:侯春林编辑:邹润
    04/30
  • 以书香润泽校园 用文化滋养成长
    日前,丹东市第十四届全民读书节正式启动,本届读书节以“书香丹东——阅读新时代决胜筑华章”为主题,将持续推进“书香丹东”建设,涵育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社会风气,以文化人,凝心聚魂,以阅读之力汲取奋进力量,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丹东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本报以读书节启动为契机,采访了丹东市六纬路小学校长孙家伟,听听他为书香丹东建设做了哪些具体工作。记者:孙校长您好,首先感谢您接受采访。我们了解到,丹东市六纬路小学在书香校园建设方面成绩斐然,能否谈谈学校最初是如何确立“书香校园建设”这一发展方向的?孙家伟:丹东市六纬路小学始建于1962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阅读对于学生成长、教师发展以及学校整体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书香启智,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应运而生,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指引。进入新时代,我们从“民族性”与“世界性”着眼,在传承中创新办学模式,致力于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整合,而阅读正是其中重要的纽带,因此我们将书香校园建设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方向,希望打造一所充满文化气息、师生幸福成长的品牌学校。记者:在推进书香校园建设过程中,学校构建了哪些特色课程体系来保障阅读活动的开展呢?孙家伟:我们构建了以“大语文”教育为核心的教学特色课程体系。在国学教育方面,确立了以四条主线和五大文化为框架的体系,开发出优秀传统文化主题体验课程、传统节日文化课程、优秀传统文化社团课程等特色校本课程。在整本书阅读上,构建起“三翼一体”的整本书阅读课程体系架构。以多种课程内容、多样课型设计,如导读课、推进课、汇报课,以及多元评价体系筑牢阅读根基,最终实现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这些课程体系相辅相成,为学生营造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阅读学习环境。记者:除了课程体系,学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是怎样引导学生阅读的?孙家伟:我们将阅读融入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每天清晨,孩子们都会在朗朗的晨读书声中开启美好的一天;中午,在老师的带领下畅游书海;下午校本课,通过导读课、推进课、汇报课,老师与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引领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此外,学校精心策划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自1999年举办第一届金钥匙读书节至今,每年一届的读书节已成为孩子们最欢乐的节日。通过这些活动,让阅读不仅仅是一种学习任务,更成为孩子们喜爱的生活方式,真正让读书成为伴随每一个六纬人一生的习惯。记者:目前学校在书香校园建设方面取得了众多荣誉,您认为这些成果的取得,关键因素有哪些?孙家伟:首先,离不开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老师们积极参与课程研发、阅读活动组织,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孩子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不断汲取知识。其次,家长和社会的支持也至关重要。家长们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家庭阅读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同时,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发展方向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与支持,为书香校园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科学的课程体系和丰富的活动形式,让阅读真正落地生根,也是取得成果的重要原因。记者:对于未来书香校园建设,学校还有哪些新的规划和目标?孙家伟: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深耕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美丽书香校园”的理念,以不忘初心的教育情怀砥砺前行。一方面,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紧跟教育发展趋势,不断丰富阅读课程内容和形式,让课程更具时代性和吸引力;另一方面,加强与其他学校、文化机构的交流合作,引入更多优质阅读资源。我们还希望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阅读平台,让阅读更加便捷、高效。最终目标是让六纬路小学的每一位师生都能在书香的浸润下,不断提升文化素养,实现全面发展,创造学校更加辉煌美好的明天。记者:周晓明
    04/30
  • 丹东司法打好服务“组合拳” 托起老年人法治“幸福晚年”
    “我想立遗嘱,有没有规范的写法?”“多子女家庭如何赡养老人?”“抱养子女与亲生子女有同等的继承权吗?”这是近期在华盛社区“筑牢法治屏障护航幸福晚年——银发权益守护行动”普法专场活动中的一幕场景。市司法局法律援助律师向老年人介绍了国家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和加强养老服务的相关政策,并围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以生动且贴近生活的案例作为切入点详细讲解并逐一解答了大家普遍关心的遗嘱纠纷、赡养继承等法律问题。活动得到了辖区群众的广泛认可,几位居民说:“原来立遗嘱有这么多学问,这下总算弄明白了!”“法律专家讲的全是干货,以前很多不懂的法律问题,现在心里都有数了”。一位居民感慨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今天的活动既让我们感受到了国家对老年群体的关心和银发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更让我们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好我们老年群体自身的合法权益。”为落实好2025年全市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和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市司法局近期以“继承无忧守护和谐”为主题,整合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公证处、律师协会等资源组建专业团队,下沉至社区、养老机构、老年大学等,陆续开展“宣传—调解—保障”银发权益守护专题活动,赢得了群众的赞誉。定制“银龄守护盾”,筑牢养老资金安全防线。“辽宁法网公证平台”“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积极发挥“7×24”小时线上线下公益服务职能,接线律师采用“以案说法”的形式,将遗嘱订立、财产继承、防诈维权等老年人身边的高频法律问题一一剖析,并针对每位老人的个性化法律需求精准“把脉问诊”。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公益遗嘱专项服务窗口”,针对老年人“流程不熟、智能设备操作难”等问题,开通“涉老通道”,为老年人提供标准化自书模板与遗嘱订立的一对一指导,面对面答疑解惑,从源头保障遗嘱合法性,减少继承纠纷。市法律援助中心聚焦老年人法律需求,不断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安排专人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全程帮办”服务,做老年人身边的法律顾问。成立“银发调解工作室”,一站式化解涉老矛盾纠纷。市人民调解中心综合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银发调解工作室”,针对老年人的赡养继承、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经济债务等多发矛盾类型,通过“坐堂问诊”“对症下药”,积极调解各种情况复杂、专业性强的涉老矛盾纠纷,推动助老法律服务从“被动纠纷化解”向“主动风险预防”转型,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同时,加大老年人法治宣传工作力度,针对养老诈骗、涉老非法集资、销售假冒伪劣保健产品等侵害老年人权益的重点风险问题,深入基层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不断增强老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升级“阳光遗嘱服务站”,公证护航幸福晚年。市辽东公证处聚焦“公证规范优质”行动,结合“惠民八个办”工程,为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预约上门”服务,采取巡回办证、蹲点办证、上门办证等方式,让群众感受到公证的温暖和力量。同步升级“阳光遗嘱服务站”,建立惠老通道,优化自书遗嘱咨询、订立、保管全流程,完善遗嘱库档案管理制度,缩减办理流程、压缩办证时限、简化证明材料,与多部门打通信息共享通道,以“效力强、效率高”的公证服务实实在在增强老年群体的信任感和获得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丹东司法行政系统以“法治为民”践行初心,既通过专业服务托举老年人的幸福晚年,更以司法温度涵养全社会尊老爱老的文明风尚。截至目前,全系统共开展专场宣传6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调解咨询共160余人次,指派法律援助案件5件,受理遗嘱公证36件。下一步,市司法局将聚焦老年人群体公共法律服务需求,重点关注高龄、失能、困难、残疾等老年人“急难愁盼”的法律问题,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可感、可知、可及”的公共法律服务,有力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记者:李美臻编辑:邹润
    04/29
  • 匹克球巡回赛参赛选手:“丹东的匹克球氛围真好”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4月26日上午,2025年中国匹克球巡回赛——鸭绿江杯·丹东站(CPC-1000)在市文化体育中心拉开帷幕。作为2025年度中国匹克球巡回赛最高级别赛事的首站比赛,来自4个国家,全国14个省、直辖市以及特别行政区的300余名运动员参加七个项目的争夺。“有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广大匹克球爱好者的热情参与,丹东的匹克球运动一定会开展得越来越好。同时,通过举办高水平赛事,会有更多的人来到丹东、了解丹东,也会爱上这座美丽的城市。”当天在比赛场馆,多名运动员道出了同样的感受。上午8点,来自杭州的黄伟和从深圳来的欧阳波、刘青一起在比赛场馆做着赛前准备。一个小时后,他们就将与各自搭档亮相首轮双打比赛。作为一名上海人,黄伟于上世纪90年代初到海外留学,此后在那里工作、生活了二十余年。“匹克球运动最初是从西方兴起的,我也是六年前开始参加这项运动的,很享受从中带来的快乐。”2023年,黄伟回国后一直在杭州工作、生活。虽然换了环境,但黄伟对匹克球运动的热爱有增无减,并在多项赛事中取得了不俗战绩——获得2023年中国杯匹克球公开赛常青组混双冠军、2023年匹克球全国总决赛男双冠军,2024年中国匹克球巡回赛获三站比赛常青组男双、混双冠军。这是黄伟第一次来到丹东,“城市很漂亮,街道干净、整洁,江边的公园建设得很美,气候也很舒适。”同时,在黄伟和球友们眼里,丹东浓厚的匹克球氛围也让这座城市有了更多的活力和魅力。“中国的匹克球运动是最近几年才逐步开展起来的。像丹东这样全民参与度这么高的城市,在国内很少见。”近两年,黄伟到过国内多个城市参加匹克球比赛,他坦言此次来到丹东,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匹克球记忆”。“匹克球既有竞技性,又有娱乐性、观赏性,是一项老少皆宜、容易上手的运动,而且对场地的要求也不高,室内、室外都可以打。大家在运动中既能锻炼身体、放松心情,又能以球会友、广交朋友,所以这项运动很值得大力推广和普及,让更多人参与其中。”近两年,刘青在国内参加过多次匹克球大赛,并获得了2024年深圳“华体杯”匹克球公开赛常青组混双冠军、2024年“李宁杯”匹克球年终总决赛常青组混双亚军等不俗战绩。在她看来,一个地区匹克球运动的开展和普及,首先要让更多的人认识这项运动。“可以在社区、居民小区、学校,包括在一些大型购物中心建设一些场地,经常性地举办匹克球比赛和推广活动,这样就会有更多人知道这项运动,并逐步参与其中。”来自深圳的欧阳波是2024年“李宁杯”中国匹克球巡回赛总决赛常青组男子双打冠军得主、2024年庐山西海匹克球国际公开赛团体冠军主力成员,当下国内同年龄组顶级匹克球选手。“丹东的匹克球氛围这么好,与丹东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举办高水平的比赛,对这项运动的开展将会起到很好的带动效应。同时,当地如果建立起联赛制,匹克球会得到快速普及,全民参与度也会越来越高。”在比赛场馆,记者见到了参赛的本地运动员李波、于敏和肇娜。“相比于国内顶尖运动员,我们的水平有差距,但大家都很珍惜这次学习、交流的机会。通过比赛,对匹克球会有更多的认知和理解,也一定会越来越喜欢这项运动。”在他们看来,丹东的匹克球氛围越来越浓厚,作为这项运动的参与者,大家都感到很欣慰。匹克球让更多的人来到丹东、爱上丹东,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让这座“匹克球之城”展现出独特的激情与活力。记者:刘作庆编辑:邹润
    04/28
  • 振山社区:助残服务暖人心
    近日,丹东市珍珠街道振山社区携手振安区残疾人联合会,开展“爱心服务送家门,助残行动暖人心”活动。活动中,社区针对辖区残疾人困难家庭的实际情况,订制了个性化服务方案。由社区工作人员与区残联志愿者组成服务小组,上门提供居家清洁、康复护理等一系列贴心服务。同时,积极落实民政救助政策,为其提供托养服务支持,极大地减轻了困难家庭的照护负担。记者:张津硕编辑:邹润
    04/27
  • 书香润校园 薪火永相传
    4月22日下午,丹东市永昌街小学联合市图书馆开展“书香丹东—书香润校园薪火永相传”系列活动,为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活动伊始,“一本书的诞生”主题展板便吸引了众多学生驻足。展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展示了从造纸原料采集、制浆、抄纸到书籍排版、印刷、装订等全过程。图书馆工作人员与志愿者为学生们进行了细致讲解,让他们感受图书的来之不易,深刻体会每一本书背后凝聚的智慧与心血,激发学生们珍惜书籍、热爱阅读的情感。文史专家尹璐老师为全校师生带来的“铭记历史:丹东抗美援朝先进人物”主题讲座成为活动亮点。讲座中,尹璐老师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珍贵的图片及感人至深的故事,生动讲述了丹东在抗美援朝期间涌现出的英雄战士、支前模范等先进人物事迹,展现了丹东人民在战争中的无私奉献与伟大爱国精神。在古文断句趣味活动环节,学生们一边跟读,一边为古文《师说》断句,用印章和笔完成挑战,不仅增强了学生们对古文的理解与兴趣,更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与语言逻辑思维。活动最后,丹东市图书馆向永昌街小学捐赠了300册涵盖文学、科普、历史等多个类别的图书杂志,这些书籍将成为学生们探索知识世界的桥梁,为学校图书资源注入新的活力,助力书香校园建设。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让学生们深入了解书籍的诞生过程,感受到古文的魅力,更通过对抗美援朝历史的学习,引导学生们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记者:宋永昆张怡媛编辑:邹润
    04/27
  • 丹东52支队伍竞舞!800余名老年人同台展风采
    4月24日,我市举行广场舞大赛,52支队伍、800多人参加,表演了《东北大秧歌》《金蛇起舞》《采茶姑娘》等52个文体节目。本次比赛由市老体协健身舞(操)专业委员会、县区老体协共同举办,旨在为全市老年朋友搭建展示风采、交流情感的平台。通讯员|董玉池吕宝林编辑:邹润
    04/25
  • 七道街道:银龄互助 温暖传递
    今年以来,丹东市元宝区七道街道党工委在仁忠社区创新打造“银龄互助‘老老’相帮”志愿服务品牌,依托“银发生辉”志愿服务队,积极破解空巢、独居、失能老人照料难题,构建“有温度、可持续”的社区养老生态圈。针对社区人口老龄化问题,七道街道党工委以“党建引领+志愿服务”为抓手,建立“街道—社区—网格”三级联动管理体系,即整合丹东开放大学、七道卫生院等共建单位资源,提供政策支持和专业保障;在社区设立“银龄先锋站”,统筹调配志愿服务队伍,推出非遗文化、便民服务等特色项目;组织社区干部、青年骨干、银发志愿者组成“1+1+N”服务小队,深入5个网格开展日常巡逻、关爱探访活动,确保服务“零距离”。为激发不同年龄群体的参与热情,仁忠社区创新打造“差龄互助+青银共融”双循环体系,组织60—70周岁健康老人结对帮扶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为其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组织开展“银青对话”活动,青年志愿者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老人为青年志愿者传授剪纸、烙画等非遗技艺,实现技能与情感的“双向奔赴”。社区每月设立“非遗开放日”,开设“非遗匠心课堂”,邀请非遗传承人讲授掐丝珐琅、剪纸等技艺,不仅帮助居民学习了新技能,也让“非遗开放日”逐渐成为社区文化“新名片”。每月开展义修、义诊、义剪“三义”便民服务活动,主动为老人解决生活难题,传递社区温暖。依托传统节日,与丹东开放大学等共建单位联合开展老年合唱团联欢、退伍老兵红色故事分享会、“金婚纪念照”拍摄等活动,增强老年群体归属感。联动企业、社会组织成立“仁忠助老联盟”,提供家政保洁、健康管理等多元化服务。记者:张尧编辑:邹润
    04/25
  • “180秒办证”暖民心
    “警察同志,我母亲的身份证丢了,怎么补办?”前不久,家住宽甸满族自治县的张女士来到丹东市公安局中心城区警务服务驿站。其母亲急需从丹东市中心医院转至沈阳某医院进行手术,却发现身份证遗失。按常规流程,补办身份证需本人持户口本到现场办理。民警立即启动“应急机制”,通过视频连线张女士在宽甸的亲属进行身份确认,仅用180秒完成临时身份证办理。丹东市公安局中心城区警务服务驿站自2022年启用以来,已建立“危重病人优先”“特殊群体代办”等12项应急机制,处理紧急业务20余件。如今,服务驿站整合交通违法处理、补(换)领机动车驾驶证、出入境记录查询、身份证办理等82项业务,实现“一窗通办”。此外,通过“人工+自助”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便利。设置“五彩衣架”“党建书吧”“爱心母婴室”等特色服务区域,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记者:刁庆峰编辑:邹润
    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