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东港70%渔船实现“木改钢”
    近年来,东港市持续推进渔业船舶“木改钢”整治行动,加快淘汰木质渔船,推动近海小型捕捞渔船减船转产、大中型渔船更新改造,整体提升渔船抗风险能力。截至目前,东港市共有949艘渔船实现“木改钢”。“木制渔船安全性能较低,事故隐患也较大。”“‘木改钢’既可增加生产效益,又能提高生产作业安全系数,两方面都受益。”提及“木改钢”的益处,渔船民们纷纷表示,木质渔船抗风险能力比较弱,尤其遇到大风大浪时,情况非常危险;钢船虽然造价高,但是船舶稳性好、安全系数高。在“木改钢”行动中,东港市多点突破,真正把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通过多种方式做好政策解读、答疑解惑,确保减船转产支持方向和补贴标准等各项政策家喻户晓。优化“木改钢”审批流程,提高审核效率,加快拆解进度,高效推进“木改钢”工作。加强报废淘汰渔船档案管理,建立可核查、可追溯的详细档案,做到“一船一档”。聘请专业人员对渔船进行科学拆解,做好现场消防安全、秩序维护等工作,全力保障拆解现场安全稳定。对拖网渔船、非拖网渔船和“船证相符”非捕捞渔船进行更新改造,升级为“安全、节能、经济、环保、适居”的资源友好型渔船,缓解近岸渔业资源枯竭压力,促进海洋渔业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据了解,东港市渔船“木改钢”整治行动走在全省前列,目前已有70%的渔船改为钢船,只保留一部分木船用于滩涂作业。记者:张瑞编辑:赵晴
    11/18
  • 九连城镇:特色萝卜促增收
    近日,振安区九连城镇马市岛水果萝卜喜获丰收,田间地头、种植大棚里处处呈现繁忙的丰收景象。11月12日,记者走进马市岛下尖村学军农业合作社种植基地的蔬菜大棚,看到地上的萝卜叶青翠欲滴,摘下来的水果萝卜个头饱满,村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大家动作麻利地采收、削叶、分拣、装筐……整个大棚繁忙有序。一辆辆三轮车满载着水果萝卜,穿梭在大棚与冷库之间,及时把水果萝卜入库保存。“今年水果萝卜品相好、甜度高,深受消费者青睐,刚上市就订单不断,根本就不愁卖!”忙着给外地客户发货的合作社负责人柏学军高兴地说。据了解,马市岛5个村种植了约1700亩水果萝卜,每亩地产量约4000公斤,萝卜采收期还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务工就业,为农闲时节的村民提供稳定收入。近年来,九连城镇围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之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扩大设施农业面积,打造优质特色品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记者:吴琼编辑:赵晴
    11/18
  • 《抗美援朝文物故事》第10期 | <항미원조 문물이야기> 제10회
    编辑:赵爽
    11/18
  • 宽甸:小菌菇撑起“致富伞”
    近日,宽甸太平哨镇泡子沿村的食用菌种植大棚里一派丰收景象。一排排菌袋整齐码放,一簇簇肥厚鲜嫩的菌菇如云朵般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这片丰收景象的背后,离不开泡子沿村两委和丹东市融媒体中心驻村工作队的持续努力。他们积极支持村民发展食用菌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效带动群众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今年6月,村民夏皓开始种植滑子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经常走进大棚,仔细查看生长情况,了解种植户需求,并帮助采摘。“要选菌盖未完全打开、菌毛还没散开的,品相才好。”“温度和湿度对品质影响极大,一旦沾水,表面容易变黑,影响卖相。”久而久之,驻村工作队积累了很多种植技术和经验。种植并非一帆风顺。起初因湿度控制不当,菌棒感染黄霉菌,如果得不到及时控制,可能导致减产甚至绝收。夏皓急得吃不下、睡不着。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得知后,迅速联系外镇经验丰富的种植大户,指导其通过加强通风、促进排水等方法控制病害,降低了经济损失。“食用菌种植占地面积小、劳动强度低、经济效益高,既适合规模化发展,也适合搞庭院经济。”夏皓说,“今年我种了9万袋滑子蘑,9月20日开始出菇,能持续到明年5月,预计采收27万斤左右。先腌制,然后售卖,效益可观。”如今,每天约有10余名村民在大棚务工,从事采摘、筛选、剪根、焯水、腌制等工作。“在家门口一天能挣100多元,还不耽误照顾家!”村民王晓云说。这番话道出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与幸福感,生动展现了泡子沿村从“外部输血”到“内生造血”的转变。除了助力该村发展食用菌产业,驻村工作队还积极开展走访行动,全面掌握土地、劳动力、特色资源等情况,助推道路硬化、安全饮水、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不断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下一步,该村将以“产业兴旺、就业充分、农民富足”为目标,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食用菌产业从“优质种植”向“市场热销”转变,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让小小食用菌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大引擎”。记者:曲丹凤编辑:赵晴
    11/18
  • 边看边记朝鲜语-单词ㄷ-第31期|< 조선어 보고 듣고 배우기>-단어ㄷ-제31기
    编辑:赵爽
    11/18
  • 学说朝鲜语--第54期 | <조선어 보고 듣고 배우기>—제54기
    编辑:赵爽
    11/18
  • 元宝区:“文明窗口”擦亮服务底色
    从首创“免申即享”政策切实为企业减负,到主动“送证上门”不让群众多跑一步;从12345热线响应“快、准、实”,到党建引领“服务之星”竞相涌现……近年来,元宝区数据局以“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为目标,持续擦亮政务服务文明窗口,不仅成功获评“2021—2023年度辽宁省文明单位”,更在一项项务实举措中,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与温暖。党建引领凝聚文明创建“向心力”文明创建不是“独角戏”,而是全员参与的“协奏曲”。元宝区数据局将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推进,领导班子带头下沉一线,推动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深度融合。通过选树政务窗口“服务之星”、开展警示教育、嵌入廉政要求等方式,不断激发党员干部争先创优的内生动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构建起以上率下、全员共建的创建新格局。靠前一步打好主动服务“组合拳”如何让政务服务更智能、更贴心?元宝区数据局主动挖掘“免申即享”政策,协同区市监局将“个转企”准入同步纳入,切实降低企业开办成本;梳理事项、优化流程,推动办事效率显著提升;创新推出28项高频事项“一次性告知”便民卡,有效杜绝群众“来回跑”;更通过354次“送证上门”服务,把窗口搬到群众“家门口”,真正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聚焦民生打造政务服务“新标准”元宝区12345平台工作站不仅是诉求接办的“中转站”,更是难题化解的“终点站”。平台通过联合相关部门召开25次现场会,落实“三联单”机制推动83件重点事项高效处置,累计为劳动者追回欠薪31.3万元,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万余元;建立“提质提星”制度,提升全区诉求办理质效,截至10月底,平台受理的6252件诉求中,办结率98.54%,满意率98.11%,平均办件时长少于1天,真正实现了响应更及时、办理更扎实、服务更温暖的元宝政务新标准。
    11/17
  • 鸭绿江街道开展“送温暖进社区”行动
    连日来,振安区鸭绿江街道开展“送温暖进社区”行动,工作人员及网格员走进独居老人家中嘘寒问暖,详细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以真情服务解难题,传递民生关怀。记者:宋永昆
    11/17
  • 中心医院开展义诊活动
    近日,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与神内四病区党支部共同举办了“科学防治糖尿病共筑健康新生活”义诊活动,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提升公众健康素养。专家团队围绕糖尿病饮食调理、药物治疗规范、胰岛素正确使用及代谢病综合管理等内容开展专题讲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同时,医院提供多项服务,免费检测血糖、血压、腰围、BMI指数、血管硬化程度、糖化血红蛋白及尿蛋白等。在诊疗环节,内分泌科、神经内科专家细致解答疑问,介绍常用降糖药物,提供个性化用药指导,还现场演示了胰岛素的正确注射方法。此次义诊活动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医疗服务,有效提升了公众对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重视程度,广泛普及了科学的健康管理理念。记者:刘沙
    11/17
  • 工人村社区:街头宣传医保惠民政策
    “以前总搞不懂医保缴费档次怎么选,今天听社区工作人员一讲,总算清楚了!”11月14日,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在安东老街广场开展医保政策宣传活动,借助广场人流量大、群众聚集的优势,为居民送上“零距离”的医保政策解读服务。当天累计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为50余名居民现场解决了医保业务办理难题,有效打通了医保政策宣传的“最后一公里”。作者:沈粹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