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从0公里处出发打卡最美G331
    10/16
  • 诗画丹东——元宝山
    10/16
  • “阅读护照”解锁 红色景点打卡新体验
    近日,由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主办,市图书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承办的“阅读护照”打卡“红色丹东”主题活动举行。200多道精心设计的题目,涵盖抗美援朝英雄事迹、鸭绿江断桥历史变迁、虎山长城建筑特色、丹东产业发展等丰富内容,让市民与游客在答题中深度感受丹东的红色文化与城市魅力。按照活动规则,参与者只需答对两道题,即可领取专属“阅读护照”和丹东特色文创冰箱贴。“阅读护照”上印有丹东红色景点图样,方便游客通过打卡方式串联红色足迹;文创冰箱贴融入鸭绿江断桥、虎山长城等元素,小巧精致,富有纪念意义。记者:刘沙
    10/16
  • 队旗飘扬映初心 薪火相传育新人
    10月13日,是第76个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纪念日,振兴区组织全区各小学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引导广大少先队员重温入队誓词,牢记使命担当,在庄严仪式感与沉浸式体验中厚植爱国情怀,为将来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精神力量。红房街小学举行“石榴花开映丹心,领巾飘扬心向党”主题大队会暨二年级新队员入队仪式。当3名志愿军老战士来到现场,郑重地为新队员佩戴上人生的第一条红领巾时,全场掌声雷动。老战士们勉励全体少先队员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做共产主义合格的接班人。滨江街小学迎来全国老兵报告团成员李忠怡,他以“建队日里话团结小小先锋护家园”为主题开展宣讲。李忠怡深情讲述了黄继光堵枪眼的壮烈、长津湖“冰雕连”的坚守,用抗美援朝英雄故事诠释民族团结的磅礴力量,引导学生们做守护家园的先锋少年。永昌街小学在建队日当天聘请“九三”阅兵空军方队护旗手徐诗萌担任校外辅导员。他结合自身阅兵经历激励广大少先队员,“磨破的鞋底、湿透的军装,都是对祖国的忠诚。希望你们以红领巾为荣,立大志、强本领!”铿锵话语点燃了在场学生的强军梦。福春街小学召开“红领巾爱祖国”主题大队会,25名新队员在队旗下光荣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活动中,学校精品社团的学生们用不同的形式庆祝中国少先队建队日,抒发着对祖国的热爱。接梨树小学举办“接力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诗词朗诵大赛,用声音致敬革命岁月,让红色基因通过诗词浸润童心。大赛在《少年中国说》的集体朗诵中拉开序幕,少先队员们身着整齐服装,以铿锵有力的朗诵展现少年担当。各班级精心编排节目,《沁园春·雪》《腾飞的中国》……学生们通过朗诵红色诗词,读懂背后的革命故事,让红色精神成为自己成长路上的不竭力量。记者:宋永昆张怡媛
    10/15
  • 工人村社区开展“交通安全进社区 暖心‘护童’安全行”活动
    日前,振兴区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党委联合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宣传科党支部开展“交通安全进社区暖心‘护童’安全行”活动。民警现场讲解步行、骑车、乘车注意事项等安全知识,发放宣传资料,引导小朋友掌握交通安全技能。记者:吴琼
    10/15
  • 振安区:红色教育“声”入人心
    10月11日,由市文联与振安区委宣传部联合策划的首场《跨越历史时空的英雄赞歌——乘着歌声的翅膀学习弘扬抗美援朝精神》情景互动式党课在振安区举行。本次党课以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中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国际主义精神”五大内涵为主线,创新融合“理论阐释+现场展演”的沉浸式教学方式。现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英雄赞歌》《我的祖国》等红色经典旋律激昂响起,配合抗美援朝题材经典影片片段的穿插展映,在恢弘的视听语言中,生动再现了志愿军将士保家卫国、不畏强敌的壮丽史诗,深刻阐释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记者:王一淞
    10/15
  • 新金矿社区开展“守护健康零距离”义诊活动
    近日,振安区同兴镇新金矿社区联合金矿医院开展“守护健康零距离”义诊活动,医护人员为老人测量血压、血糖,监测基础健康指标,并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提供科学用药指导,传递对老年人的关心关爱。记者:宋永昆
    10/15
  • 工人村社区开展老年人健身安全讲座
    10月14日上午,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组织开展了老年人健身运动安全指南知识讲座,辖区内50余名老年居民积极参与。讲座特别邀请了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傅莹莹老师,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常见健身误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指导他们如何科学健身。讲座结束后,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还为到场的每位老年人提供了免费的健康检查服务。作者:沈粹
    10/15
  • 雨后的户外休闲运动中心
    记者:夏爽
    10/15
  • 给大棚装上“空调” 丹东草莓接上溜儿了
    深秋的丹东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园区里,一派忙碌景象。沿主路向前,两侧的大棚整齐排列,几座矮棚前,挖掘机轰鸣作业,崭新的管道设备静待铺设。“这几处矮棚是冷棚草莓,九十月份正下果呢,我们正在抓紧改建,尽快把水源热泵装置装上,明年夏季,咱的草莓就不愁高温了。”合作社理事长马廷东边走边介绍,语气中充满紧迫与期待。过去,丹东草莓的甜蜜滋味大多从12月延续至次年6月。如今,技术的突破让十月尝鲜不再是稀罕事。2024年,一大批率先采用冷冻苗技术的种植户成功在10月份迎来头茬果,两个月内飙升的鲜果价格让他们尝到了甜头。今年,跟进者更多,10月鲜莓的供应愈发充足。然而,丹东草莓的日历上,7月、8月、9月始终是一片空白,这3个月的市场上,难觅本地草莓的踪影。响当当的丹东草莓已经形成了超400亿元的品牌价值,却面临着季节空白,这背后既有技术难题,更有思想观念的束缚。转机源于一场“南下取经”。2024年年末,市委主要领导带队南下,考察杭州草莓种植情况,当地草莓的高品质与高收益,让丹东草莓从业者们清醒地认识到“守成难以为继”,危机意识油然而生。“丹东能不能种出全季草莓来?”市委主要领导抛出的这一命题,成为推动产业思想转变的发令枪。“技术其实不是障碍,用冷冻苗技术同样可以实现夏季结果,真正的挑战在于温度。”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姜兆彤一语道破关键。但炎炎夏日,丹东地区大棚内温度动辄超过40℃,草莓苗在这样的“烤箱”里,坐果率大幅下降,果实容易早熟变色,甚至直接被高温烧死。给大棚装上“空调”,成为破题之道。在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记者见到了正在安装的新型双阳棚水源热泵控温系统。这套系统通过热泵机组实现热量转移,配合智能温控,能为草莓在盛夏送去清凉。钻进大棚,几个方正的水源热泵机组格外醒目,它们正是未来夏季草莓的“空调”。技术路线清晰了,真正的难关在于“人”。尽管技术可行,但高昂的成本与复杂的管理,让多数农户对夏季种植望而却步。“总要有人先迈出这一步,圣野愿意先来!”马廷东语气坚定。去年的杭州之行拓宽了他的视野,也点燃了他敢闯敢试的决心。今年,合作社投入千万元进行基地改造,新建14个种植棚,改造20个大棚,全力攻坚“全季草莓”。与此同时,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的智能玻璃温室、草莓港集团的集装箱智能生态系统等技术路径也在同步探索,共同向“夏季空白”发起技术总攻。他们不再固守舒适区,而是选择主动拥抱变革,向技术、向管理、向市场要效益。挑战依然存在。试种结果显示,夏季果个头普遍小于冬季果,但市场回报却相当诱人——9月份,单果8克的草莓能卖到每斤40元,而单果达到30克的精品果,价格更是高达每斤200元。“今年设备上得晚了些,明年加强管理,果品质量一定能再上一个台阶。”马廷东信心满满,“不能只算眼前账、小富即安,我们要看长远发展,先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这股决心,并非孤军奋战。面对合作社千万元的投资计划与激增的用电需求,市里牵头组建了服务专班,为项目审批开辟绿色通道,保障电力供应无忧。同时,农业设施工地审批提速、金融贷款政策支持等一系列方案迅速落地,并帮助对接国内顶尖农业专家,从技术、管理到市场营销提供全链条支撑。政府、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托举丹东草莓的四季梦想。马廷东的愿景清晰而坚定:“从现在起,一年四季,你都能在我们基地吃到正宗的丹东草莓。等到夏季种植模式成熟了,我要带着合作社的成员一起干,让丹东草莓真正实现‘四季常鲜’!”记者:李曼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