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上门服务解民忧
    “感谢交警同志上门帮忙,解决了我们家的大难题!”3月20日,丹东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一大队民警来到某医院病房,为一名瘫痪在床的低保户现场办理车辆灭失注销登记业务,通过“窗口前移”服务,化解了群众面临的低保资格审核问题。据了解,该市民父亲因常年瘫痪卧床,生活依靠低保维持。然而,其名下曾有一辆因火灾损毁灭失的车辆未及时注销,导致低保审核面临被取消的风险。车管一大队接到求助后,立即启动“特事特办”机制,主动将服务窗口“搬到”当事人病床前。在现场,民警耐心向当事人解释车辆灭失注销的流程,并考虑到其无法书写的困难,逐句宣读承诺书内容,协助其完成签字确认。此外,民警还主动承担起联系消防部门调取火灾证明、整理申报材料等繁琐工作,最大限度减轻群众负担。材料齐全后,当事人委托其儿子前往车管所顺利办结注销手续。记者:孙坤霖
    03/25
  • 志愿者上门看望老兵
    日前,丹东市振兴区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上门看望老兵,帮助打扫卫生,解决生活困难,倾听他们讲述从军经历,营造尊崇军人的浓厚氛围。记者:宋永昆
    03/25
  • “乐龄行动”启动
    3月9日,丹东市举办“乐龄活力杯”丹东市老年人体育健身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表演了开场鼓《龙腾中国》、秧歌舞《踏歌起舞庆丰收》、舞蹈《木兰从军》等节目。今年,丹东市老体协将围绕主题开展老年人健身舞(操)、健身气功、柔力球等比赛展演,做到天天有活动、月月有展演、年年有创新,活跃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记者:周广庆
    03/25
  • 工人村社区:联合守护“她”健康
    近日,丹东市振兴区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联合市中心医院妇儿超声科、辽宁锦绣物业举办“关爱女性职工守护‘她’健康”公益体检活动。活动邀请拥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医生,现场讲解女性常见疾病的发病原因、症状表现和预防方法,并为前来参加体检的女性进行检查。在互动环节,现场女性积极提问,医生耐心解答,针对不同情况给出建议。此次活动不仅让女职工们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还增强了女性的保健意识。记者:王俊
    03/24
  • 丹东为特殊困难群众提供就医陪护
    丹东市元宝区开展特殊困难人员就医陪护服务,面向家住市内4区、住院治疗但无近亲属照料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低保对象,提供看病陪护服务。日前,家住元宝区九道街道通乡社区的低保户张大爷在陪诊、住院及康复中得到“就医陪护”人员的悉心照料。特殊困难人员就医陪护服务,是丹东市民政局承担的社会救助改革创新服务试点工作。张大爷是元宝区首位享受这一暖心服务的救助对象。前不久,张大爷突发疾病,吐血不止。他独自生活无人照料,急需社会救助。元宝区民政局在得知他的处境后,向丹东市社会救助服务平台提交特殊困难人员就医陪护服务申请。收到服务订单指令后,第三方机构即刻安排专业陪护人员火速赶往医院,与九道街道民政干部一起为张大爷提供陪护服务。“就医陪护”跑前跑后陪着张大爷就诊检查,办理入院手续。在张大爷住院期间,陪护人员又严格按照合同约定,依据主治医师确定的护理等级,为他提供全面的康复护理和贴心的生活照料。同时,民政部门启动小额急难型临时救助,让张大爷得以顺利办理住院手续;“就医陪护”服务解决了其无人照顾的难题,让张大爷安心看病。记者:王卢莎
    03/24
  • 暖心窗口 让群众泪眼变笑颜
    “警察同志,我想咨询一下身份证丢了,怎么补办?”“这项业务简单,本人拿着户口本或其他相关身份证明过来补办就可以了。”近日,在丹东边境管理支队一经街边境派出所综合窗口前,一项业务正在办理。可听到民警杨翼萌的答复后,咨询人张女士居然落下泪来,这让民警杨翼萌心生疑惑,连忙询问张女士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原来,张女士母亲已经72岁,家住宽甸,近日摔伤后到丹东某医院救治,事发当日医院通知张女士赶快为其母办理转院手续,可是明明前一天还在用的身份证,却怎么也找不到了,无奈,只能重新申办。身份证可以随身携带,可是户口本一般都是放在家里的,从丹东到宽甸,一个来回需要不少时间,加上张女士的母亲摔伤后一直卧床,人像采集、指纹采集都是问题,可没有身份证,转院手续办不了,母亲得不到更好的医治,耽误了最佳救治时间可怎么办?这一个个问题让张女士十分焦虑,当听到杨翼萌的答复时,她的情绪再也绷不住了。“大姐,您先别急,情况特殊,咱们一起想办法!”了解情况后,杨翼萌耐心安抚张女士的情绪,并给出了解决办法。“大姐您和在医院陪护的家人提前沟通,做好我和老人视频联线的准备,这边我和市局、分局报备,申请启动应急办证程序。”三分钟后,杨翼萌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和张女士的母亲进行了申办业务的确认,并表示在办理正式身份证还会开具一个临时证方便她转院用。问题成功解决,张女士破涕为笑,连声向杨翼萌表示感谢。记者:唐羽廷
    03/24
  • 黄土坎边境派出所为渔民送药
    近日,丹东边境管理支队黄土坎边境派出所接到求助电话,一艘即将靠岸的渔船上,有渔民突发疾病,因海上条件有限,急需特定药品。了解情况后,民警迅速行动,一方面与船主保持联系,掌握渔船靠岸时间和位置;另一方面按照渔民的症状和需求,紧急准备相关药品。在港口码头,民警们早早等候,渔船刚一靠岸,便迅速登船,将药品送到患病渔民手中。“太感谢你们了!在海上生病,心里特别着急,多亏你们及时送药,真是帮了大忙!”患病渔民激动地说。看着渔民服下药后情况逐渐稳定,民警才放心离开。记者:唐羽廷
    03/24
  • 修复污水管网 打造宜居社区
    近日,记者来到丹东市振安区太平湾街道六局小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中的污水管网清理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铲车轰鸣作响,工人们各司其职,有的开挖沟槽,有的铺设管件,各项施工作业正紧张有序地推进。污水管网是城市运行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也是重要的“民生线”。2024年汛期的洪涝灾害给六局小区带来了不小的影响,部分区域因长时间被水浸泡,污水管道加速老化破损,排水能力大幅下降,管网堵塞问题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太平湾街道办事处积极践行“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实践活动,将居民的需求放在首位,广泛收集民意。了解到污水管网问题的严重性后,办事处迅速行动,将清理修复水毁淤堵污水管网列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的重点施工内容,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决心切实解决这一民生难题。开春之后,施工队迅速集结到位,对小区污水管网展开全面排查,精准定位淤堵和破损点,制订了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在清理作业中,工作人员面临着诸多挑战。一些点位施工空间狭小,他们只能猫着腰、蹲着身,一点点耐心地将堆积的淤泥和杂物清理出来;对于顽固的堵塞物,则采用水枪冲洗、机械清淤等多种手段,全力确保管道畅通。一旦发现破损管道,及时进行更换和修复,保障污水能够顺利输送。据了解,此次工程预计铺设社区污水管网2000米,新建检查井72个。工程完工后,将有效解决长期困扰居民的污水排水不畅问题,大大改善小区的人居环境,为居民打造更加健康、宜居的生活空间。记者:张津硕
    03/24
  • “居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在丹东市振兴区纤维街道瓦房社区,有一位“90后”社区党委书记,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为民服务的初心,用实干担当谱写了社区治理的新篇章,他就是谭大晖。“居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谭大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社区党委书记,他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瓦房社区有近7000名居民,其中一部分是独居老人和困难党员,谭大晖带领社区工作人员,逐一走访,关心他们的生活需求,送去生活必需品,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低保户丁国宽是社区的重点帮扶对象。由于肢体残疾,丁国宽行动不便、生活困难。谭大晖不仅为他申请了助行器,还自掏腰包购买米、面、油等物资。每逢佳节,谭大晖都会为他送去汤圆、粽子等暖心食品,甚至为他女儿寻找就业机会。丁国宽感动地说:“谭书记就像家人一样,让我们心里热乎乎的。”谭大晖深知,社区工作不仅要暖心,更要务实。他始终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宗旨,先后协调解决了小区供暖改造、锅炉房改造、道路修缮等民生难题,赢得了居民的信任和赞誉。社区染料楼年久失修,居民面临吃水难、供暖漏气、屋顶漏雨等问题。谭大晖几经周折,联系染料厂留守负责人,协调自来水公司修缮蓄水池、更换供水管道,解决了居民的吃水问题。面对屋顶漏雨难题,他多次上门与居民沟通,最终说服大家达成一致,顺利修补了楼顶。2019年,染料楼供暖问题再次成为焦点。谭大晖积极协调煤炭来源,并逐户排查供暖管道,最终在取暖期前为40余户居民通上了暖气,让居民过上了“暖冬”。在社区治理中,谭大晖始终坚持“一线工作法”,及时介入矛盾调处,用智慧和耐心化解纠纷。2024年11月,一户居民因垃圾站气味问题与邻居发生争执。谭大晖了解情况后,多次调解,最终协调相关部门清理垃圾站,并在合适位置摆放垃圾桶,圆满解决了问题。通过倾听民声、公正调解和持续跟进,谭大晖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还增进了居民间的感情,为社区和谐稳定奠定了基础。瓦房社区地处城乡连接处,党员队伍建设一度面临挑战。谭大晖创新思路,组建党支部宣讲团,为地处偏僻、行动不便的党员送学上门,逐步提升了党员的参与度和凝聚力;探索建立“四创一治”工作体系,推动理论宣讲队伍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创新、服务群众方式创新和基层治理模式创新。依托这一体系,社区开展理论宣讲和党员教育培训活动100余场,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150余件,实现了党建引领社区发展。多年来,谭大晖的付出得到了广泛认可,他先后获评“新时代铁匠党务工作者”“丹东市优秀党委工作者”。记者:王俊
    03/21
  • 爱心捐赠 助力成长
    3月13日,丹东市特殊教育学校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爱心捐赠活动。振安爱心志愿者团队、丹东市老劳模爱心关爱团第18年第35次走进学校,传递温暖与希望。活动现场,爱心志愿者为学生们带来书籍、衣物,并捐资助学。随后,团长包华向爱心团队及个人授予捐赠牌匾,并颁发荣誉证书。多年来,志愿者们无私的关怀与爱护,在学生们心中种下了一颗颗爱的种子,学生们也以独特的方式表达感激之情。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精心制作手工贺卡,传达对爱心志愿者的感恩之情。记者:侯春林
    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