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丹东
- 多措并举筑牢金融安全“防护网”近期,围绕“保障金融权益助力美好生活”主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丹东监管分局联合市保险行业协会、市反诈中心及各大金融机构,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共同筑牢金融安全“防护网”。“凡是要求提前转账、要验证码的,都是骗子。”在宽甸满族自治县宽甸镇昌德社区,丹东银行宽甸支行“金融反诈宣传员”的一句话,让收到诈骗短信的市民瞬间卸下疑惑。为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我市各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走进大集、田间地头,为群众普及涉农贷款、种植险等政策;敲开家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讲解养老诈骗案例;在公共场所,宣传车巡回播放警示语,让非法金融活动警示“声入人心”;联合各村两委、党员志愿者开展专题宣讲,活动覆盖近40个乡镇,受益群众超20万人次。在振安区一家养老院,金融服务更添“温度”。金融机构联合丹东市第六人民医院开展专场活动,一边为老人讲解反电信诈骗防范技巧,一边为老人提供血压测量等义诊服务。在振兴区安东老街商圈,市反诈中心民警讲解真实案例,金融志愿者组建“银发服务队”,手把手指导老人使用手机银行。“谨防‘校园贷’隐蔽套路,树立健康消费观。”我市金融机构与市反诈中心组建的青年宣讲团走进辽东学院,聚焦大学生金融风险场景,通过讲解真实案例为大学生敲响警钟。与此同时,市内3所高校设置联合咨询区,及时解答信息泄露、账户维权等问题,发放3000余份金融安全宣传资料。线上线下同发力,金融知识触手可及。线上,通过微信朋友圈、视频号等渠道传播金融安全知识超1.3万次,覆盖22万消费者;线下,513个营业网点大屏幕循环播放宣教视频,425个滚动屏幕推送警示标语,“随处可学、随时可学”的金融知识氛围愈发浓厚。从“广泛覆盖”到“精准滴灌”,丹东金融安全守护一直在路上。下一步,丹东金融监管分局将持续优化服务模式,把金融安全防线筑得更牢、守得更实,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金融保障。记者:刘响10/16
- 市农业农村局开展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培训为提升农村综合产权交易规范化水平,助力乡村振兴,连日来,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专业讲师团,赴东港、凤城、宽甸、振安区开展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政策与业务培训。此次培训覆盖全市700余名工作人员,振兴区、元宝区和高新区的参训人员集中在市农业农村局同步学习。培训中,讲师结合我市农村产权交易实际情况,系统讲解交易流程、审核机制及风险防控措施,针对产权界定不清、操作不规范等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案例解析和互动答疑,参训人员快速掌握业务要点,实现了“学用结合、即学即会”的目标。此次培训有效解决了基层工作人员“不懂流程、不会操作”的难题,进一步规范了农村集体产权交易行为,确保集体资产“应进必进”、有序流转,为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接下来,我市将继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记者:邢漫10/16
- “精准计量”守公平近日,市市场监管事务服务中心计量所顺利完成本桓宽高速宽甸天桥沟服务区加油站新装加油机的首次强制检定工作。通过精准高效的计量服务,切实保障了燃油贸易公平,有力支持了该服务区加油站按期投入运营。计量所人员提前与加油站运营方对接,主动了解需求,全面掌握工程进度,预判并解决检定环节可能遇到的问题。检定过程中,工作人员严格遵循《燃油加油机检定规程》,高效完成检定任务,同步开通绿色通道,以专业服务赢得企业认可。市市场监管事务服务中心计量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强化履职担当,提升服务效能,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计量技术支撑。记者:王俊10/16
- “法院+党校”联动开展沉浸式法治教学10月10日,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市委党校联合举办“假如我是行政法官”模拟法庭体验式案例教学活动,通过沉浸式法治教学,进一步提升参训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本次活动是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市委党校签订合作共建协议以来的首次联合教学实践活动。活动中,来自市委党校进修班的9名学员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原告、被告、第三人及诉讼代理人等角色,完整模拟了行政诉讼案件的庭审全过程。庭审过程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程序进行,学员们准备充分、表现专业,精准把握庭审节奏与诉讼角色,围绕焦点展开法庭辩论,生动还原了行政诉讼的审理场景,展现了良好的法律素养和实战能力。“在模拟法庭上,我们亲身体验了法庭审理的全过程,切身感受到出庭应诉不仅是对案件本身的答辩,更是对行政机关执法人员法治素养、责任担当和专业能力的综合考验。”市委党校进修班学员表示,将把学习收获融入今后的工作中,聚焦规范执法和高效应诉,为丹东法治政府建设贡献力量。作为市中级人民法院纵深推进行政审判“八个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活动让学员们深入理解了行政诉讼的程序与实体规则,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促进行政争议源头预防和实质化解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今后,市中级人民法院将继续加强与市委党校的协同合作,积极拓展法治人才培养和法治实践教育的新形式、新路径,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为法治丹东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记者:李然博葛怡鸣张丽娴胡佳良10/16
- 边看边记朝鲜语-单词ㄱ-第8期| 조선어 보고 듣고 배우기-단어 ㄱ-제8기10/16
- “同心育人”促成长近日,市教育局在四中举办了“同心育人大讲堂”,邀请北师大实验中学顺义学校书记、校长杨文芝作专题培训,来自全市各中小学的500余名德育管理者及骨干班主任现场参与学习。培训中,杨文芝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生本德育研究性实践”为主题,通过多个典型案例,系统阐释了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框架与创新路径,为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本次专题培训,对于提升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本地德育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有力推动丹东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迈上新台阶,也为后续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红色文化德育课程开发等工作提供了新思路。记者:李冉霞10/16
- 学说朝鲜语--第31期 | 조선어 보고 듣고 배우기—제31기 10/16
- 兴东街道:网格化服务把“零距离温暖”送上门从“暖心串门”的关切问候,到“便民市集”的热闹服务,再到“上门帮办”的精准解难……近日,兴东街道以网格化服务为抓手,推出系列便民举措,将“零距离”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让有温度的办事体验直抵群众心坎。在泰美社区“暖心串门”行动中,网格员与志愿者组成帮扶小队,重点走访空巢老人家庭。他们不仅带去米、油等慰问品,还坐下来陪老人拉家常、话近况,细致检查家中水电燃气安全隐患,顺手帮忙打扫卫生,全方位了解老人健康与生活需求。一次次敲门声,叩开的不只是家门,更拉近了与老人的心理距离,让独居生活多了份暖意。泰和社区的“网格市集”则把服务搬到居民“楼下”。小区广场上,理发摊位前居民排起长队,志愿者理发师娴熟修剪发型;政策咨询台旁,网格员化身“讲解员”,为居民答疑社保、医保等问题;健康义诊、反诈宣传、水果尝鲜等摊位同步开放,现场人气十足。这场“家门口的集市”,既解决了居民日常需求,更织密了社区与居民间的情感纽带。针对行动不便群体“办事难”,中富社区开启“上门帮办”模式。此前,为帮一位居民办理低保,网格员多次往返行政大厅代办失业证,联动民警调解相关矛盾,全程代收集材料。低保证下发后,网格员第一时间送证上门,详细讲解低保金发放标准、时间及领取方式,高效解决了困难家庭的燃眉之急。如今,兴东街道的网格员们正以“蓝马甲”的身影,诠释着“网格服务零距离”的内涵。下一步,街道将继续深化网格化管理,探索更多元服务模式,让网格成为服务居民的“前沿阵地”,让温暖遍布辖区每个角落。记者:张津硕10/16
- 联合执法严控尾气日前,在振兴区纤维街道胜利街德丰时代广场北侧,一场由市生态环境局与市公安局联合开展的机动车尾气排放路检路查行动有序展开。此次联合执法聚焦三类“污染大户”,重点检查污染控制装置是否正常使用、尿素罐是否存在私自“偷排”;车载诊断系统(OBD)是否报警、故障码是否有效清除;以及尾气烟度值是否超标。执法人员现场使用专业设备,对过往车辆实施快速检测,确保每一辆疑似超标车辆都“无处遁形”。“您的每一次绿色出行,都在为丹东的空气质量‘加分’。”执法现场,工作人员向车主和市民传递环保理念,呼吁公众共同参与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来。此次行动,不仅是执法部门针对移动源污染的精准出击,也标志着我市“尾气执法”逐步迈入常态化,为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注入新的监管力量。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持续强化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联合市公安交警部门不定期开展路检路查,进一步消除城市“黑烟车”,切实降低机动车尾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推动全市移动源污染防治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记者:景媛媛10/16
- 拾金不昧!丹东“的哥”传递温暖力量国庆、中秋假日期间,我市的出租车驾驶员用一件件拾金不昧的善举,让游客记住了这座城市的温度。9月29日凌晨2时30分左右,辽F92729出租车驾驶员倪疆城在清理车厢时,发现乘客遗落的手机。他立刻通过手机内信息多方联系,最终将手机送还焦急的失主。9月30日,辽F93259出租车驾驶员肖军在营运间隙,发现车后座有乘客遗落的手机。他当即暂停接单,主动联系失主,及时归还手机。10月1日清晨,辽F91070出租车驾驶员于春宝发现乘客遗落的背包,内装旅行证件等物品。他放弃载客,及时送还背包,乘客的行程没受到影响。10月2日晚上,出租车驾驶员张国舒收车时,发现车后座有一装有身份证、银行卡、现金等物品的钱包。因无法联系到失主,他将钱包送往派出所,请民警帮忙寻找失主。10月3日,辽F90156出租车驾驶员王立明发现乘客遗落的手机后,一直妥善保管并等待联系。10月4日清晨接到失主电话后,他立即驱车前往约定地点,将手机交还给失主。10月4日10时许,于涛驾驶辽FD69616出租车,将一位女士从林江名城小区送至站前附近。在接送下一名乘客时,他发现女士的旅行箱落在后备箱内。他当即打开手机微信付款码,通过信息留言与女士取得联系,旅行箱物归原主。同日,辽FD69616出租车驾驶员姜涛发现乘客遗忘的物品后,放弃营运,专程开车将物品送还。而辽F92775出租车驾驶员于洋遇到的情况更为特殊——他拾到手机联系失主时,对方已乘坐高铁离开丹东。经沟通,于洋将手机邮寄给失主。远在外地的失主特意发来感谢信息:“丹东的温暖一路相伴。”这些暖心事并非偶然,拾金不昧早已成为丹东出租汽车行业的常态。这一道道别样的风景,擦亮了这座城市的文明底色。近年来,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通过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出租汽车行业服务质量,以独有的“宠客”之举,擦亮城市“流动名片”,彰显城市温度。记者:刁庆峰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