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携手共筑听力健康防线
    近日,由丹东市残联主办、市公益助残协会承办的“健康聆听无碍沟通”爱耳日主题宣传暨学雷锋助残志愿服务活动在万达广场举办。活动旨在落实《丹东市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加强听力残疾预防宣传教育,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活动现场,丹东谦四合网络文化有限公司与市公益助残协会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拍摄公益助残视频,通过自媒体记录残疾人生活,增进社会对残疾人的了解与支持,推动公益助残宣传工作迈向新高度。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医生带来了专业的耳部健康科普讲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耳部结构、常见疾病及保健方法,让观众受益匪浅。市中医院还在现场设置义诊区域,提供健康咨询服务。文艺表演贯穿活动全程,12个节目轮番上演,涵盖舞蹈、独唱、合唱、朗诵、三句半等多种形式。中小学生公益平台助残服务队与听障儿童进行了融合表演,展现了科技助残改变生活的力量。助残志愿者的精彩表演,传递着爱与温暖,营造了关爱残疾人的浓厚氛围。问答环节围绕爱耳知识设置问题,吸引众多市民踊跃参与。活动现场还播放了耳保健操视频,引导市民做好日常耳部保健。市残疾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现场宣传儿童康复救助政策和辅助器具科普知识,提高了市民对相关政策和知识的知晓度。此次活动不仅是爱耳知识的普及和爱心的传递,更是丹东市在残疾人事业和听力健康领域的一次积极实践。下一步,市残联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各县(市)区开展听障人士康复需求摸底工作,重点关注0-14周岁听障儿童,确保人工耳蜗植入及基本康复服务需求调查全面、精准,让每一位有需求且符合救助条件的听障人士都能享受到救助政策。同时,持续加强与公益组织、爱心企业的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度,营造关爱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丹东市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记者:包芙蓉
    03/31
  • 聚焦“一老一小” 共筑和谐家园
    法院工作人员上门关爱老人。在构建和谐社区的道路上,珍珠街道东升社区始终把目光聚焦在“一老一小”这两个特殊群体上,积极作为,联动各方力量,用一系列温暖而务实的举措,为社区居民勾勒出一幅幸福美好的生活画卷。近日,东升社区与市中级人民法院携手,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了一场充满温情的慰问关怀活动,为老人们送去生活必需品。同时,法院工作人员就地开设法律知识微课堂,针对养老诈骗、赡养纠纷等老年人常见法律问题,结合真实案例深入讲解,答疑解惑,切实增强了老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社区还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为联系点,派遣工作人员定期陪老人聊天,并为80岁以上老人办理高龄补贴,确保他们都能享受到政策福利。除了关爱老人,东升社区也十分重视青少年的成长。社区与珍珠路派出所联合开展反恐演练活动,模拟暴恐分子闯入校园的场景。民警与学校安保人员紧密配合,迅速制服“暴恐分子”,及时解除危机。演练结束后,民警为学生们讲解了反恐防暴知识,通过现场演示和互动,让青少年们对反恐防暴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此外,社区定期邀请心理专家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帮助学生应对学习和生活压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组织绘画、书法等兴趣小组,助力青少年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精神世界。记者:张津硕
    03/28
  • 义诊服务来到“家门口”
    近日,丹东市职工疗养院党员干部走进共建共促单位元宝区七道街道七道社区,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市职工疗养院工作人员连续4年到七道社区开展义诊服务。职工疗养院精心挑选医术精湛、富有爱心和耐心的医护人员组成义诊团队,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活动现场,医护人员为居民进行血压测量、心肺听诊等常规检查,并提供治疗建议。此次活动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免费的健康检查和咨询服务,提高了居民的自我保健能力。市职工养老院通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增强了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进一步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记者:包芙蓉
    03/28
  • 文明实践活动 擦亮幸福底色
    近日,丹东市金山镇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自身特点和群众需求,持续推出多种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丰富辖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石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民们自发走上舞台,带来精彩的舞蹈和热闹的秧歌表演,并穿插趣味十足的娱乐活动。欢快的节奏、灵动的舞姿,不仅展现了村民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更将他们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黑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的趣味体育运动会,点燃了村民们强身健体的热情。他们或是在赛场上奋力拼搏,或是在场边为队友加油助威,欢声笑语回荡在广场的每一个角落。村民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营造出和谐融洽的乡村氛围。金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利用奶场村大集人流量大的时机,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设立宣传点位,吸引了大量群众参与问答。大家在思考与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将交通安全知识牢记心间。宗裕一社区则组织网格员和老党员开展了卫生清扫活动,老党员以身作则,网格员积极行动,带动了众多居民共同参与。下一步,金山镇将不断挖掘群众需求,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文明实践内容,让更多群众参与其中,收获更多的幸福感。记者:张津硕
    03/28
  • 幸福新社区里的“春日脉动”
    3月春风催新绿,丹东市振安区鸭绿江街道东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换上“春季服务清单”:老人们在多功能健身区接受八段锦教学,孩子们在图书角翻阅绘本,“党群微客厅”里居民在咨询政策……“现在大事小情都能在家门口解决,社区服务就像春日暖阳,照得人心里亮堂堂的。”居民王大爷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振安区“幸福新社区”的和谐图景。振安区推行“党建+网格”融合模式,将辖区划分为551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551人、社区工作者190人,整合党建、综治、民政等资源,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今年以来,累计解决居民诉求220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99.2%,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在珍珠街道振安社区,新安装的4盏太阳能路灯温暖着夜归人的脚步;在东泰社区,“党群微客厅”已成为收集民意的“前哨站”,网格员持证上岗、亮牌服务,工作联系卡覆盖所有住户……网格员小李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入户常被当成推销员,现在群众老远就招呼进屋喝茶。”这种转变,正是党群连心桥越筑越实的生动写照。记者王卢莎
    03/28
  • 社区活动队 满满幸福感
    近日,记者来到丹东市鸭绿江街道东泰社区,发现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已然成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居民们参与文化活动的身影,与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绘就出一幅和谐美好的社区生活画卷。每周三,书法爱好者们准时相聚参加篆刻培训班。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们认真学习握刀姿势、章法布局等知识技巧,从临摹经典逐步迈向独立创作,用刻刀在方寸之间镌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社区合唱团由退休人员组成,虽告别工作岗位,但对生活的热情不减。他们每周在社区活动室排练,学习科学发声,演唱经典老歌与流行新曲,悠扬歌声不仅丰富了退休生活,更让社区充满欢乐。乒乓球爱好者们每日早晚聚集在球台前,无论技术高低,都在挥拍切磋中享受运动快乐,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用小小的乒乓球传递着邻里间的友谊与温暖。舞蹈队积极学习柔力球、伞舞等新兴舞蹈形式,她们优美的舞姿、整齐的动作,展现出社区居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每逢节日庆典,还会献上精彩表演,为社区增添喜庆。民乐队中,二胡、笛子、琵琶、古筝等乐器在居民手中奏响,演绎出经典曲目,乐声悠扬,带领大家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评剧戏团成员用心排练,将经典剧目搬上社区舞台,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领略戏曲魅力。东泰社区的这些活动队伍,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增进了邻里交流,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在这里,每个居民都能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收获快乐。记者:张津硕
    03/27
  • 传承红色基因 坚定从军信念
    3月11日,振兴区人民武装部组织2025年春季预定新兵,前往丹东市鸭绿江双拥文化研究院、丹东红色印记主题馆,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坚定从军信念”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沉浸式红色教育,引导他们以昂扬斗志投身强军兴军新征程。在丹东红色印记主题馆,预定新兵们认真聆听讲解,透过一幅幅珍贵历史照片、一件件厚重革命文物,回顾抗美援朝的烽火岁月,深切感受革命先烈保家卫国、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随后,志愿军老战士胡长哲深情讲述了与黄继光母亲邓芳芝“家书情”背后的动人故事,深深打动了现场每一位青年。大家激动地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一定会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刻苦训练,争取早日成为合格军人。鸭绿江双拥文化研究院负责人对记者说,“丹东是英雄之城,有着深厚的红色底蕴。我们期望借‘行走的思政课’,让青年在感悟历史中坚定信仰,把个人理想融入强军实践。”下一步,研究院将配合人武部持续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助力新兵快速融入部队。参观结束后,预定新兵们纷纷表示,会以此次活动为新开端,将红色精神融入血脉,信念坚定地投身军旅,在军队中磨砺自我,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记者:于上茹
    03/26
  • 解锁老旧小区“逆生长”的幸福密码
    “有问题就找赵书记,准能解决。”居民把她当“主心骨”,这一份份沉甸甸的信任,源于她日复一日地坚守。她,投身社区工作18年,始终与居民拧成一股绳,全心全意为居民着想,既是社区的“当家人”,也是居民的“定心丸”。她,从下岗女工到全国三八红旗手。她,就是元宝区兴东街道泰美社区党委书记赵玉霞。2020年初,泰和花园小区启动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工程,“老楼装电梯”成为小区居民热议的焦点。“电梯噪声大不大?”“我家住一楼,会不会影响采光?”“电梯后期找谁维护?”……面对居民们提出的诸多疑惑,赵玉霞认识到,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件造福居民的好事,但好事办好不容易。“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只有把‘针’穿进去,把‘线’理顺了,才能破解难题,获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为了消除居民顾虑,赵玉霞领着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网格员们,放弃周末休息,逐户上门征询居民意见,并组织居民到有电梯的小区参观体验。经过不懈努力,电梯加装工程从最起初的4个单元增加到12个单元。“现在出门方便多了,再也不担心爬不动楼梯了!”家住6楼的刘玉盛老人高兴地说。在泰和花园小区改造期间,累计拆除违建300余平方米,规划停车位130个,同时制定了《小区居民行为准则》,并选聘了物业公司,不仅居住环境得到了显著提升,社区服务功能也得到了极大丰富与完善。2020年,泰和花园小区改造项目代表辽宁省参加了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城市建设博览会老旧小区改造建设成果展,其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一个好的社区不仅需要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还需要高效的管理方式。”泰美社区地处老城区,周边有市场、学校、大型超市,人口密度大且流动性强,日常管理任务繁重。赵玉霞意识到,仅凭社区力量难以解决居民遇到的各种困难,需要凝聚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建设。依托元宝区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契机,泰美社区搭建了智慧党群服务平台,作为丹东市首个网格化管理社区试点运行。社区被划分为8个网格,建立7个网格党支部,共有18名网格员、50名服务网格党员志愿者,5000余人口全部纳入网格管理。通过建立居民及商户等各类信息台账,完善网上受理、任务分办、结果反馈等工作机制,社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点面覆盖、动静结合”的智慧化网格管理体系,实现了“一张网”管到底。工作期间,赵玉霞发现社区内活跃着一群多才多艺、热心肠的居民。为了让他们各展其能,社区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从最初的文艺骨干组成的文艺服务队,到退休党员组建的“红枫党员志愿服务队”,如今泰美社区已有12支志愿者服务队,注册志愿者1256名,实现了社区治理的全民参与。目前,泰美社区智慧党群服务平台吸收了越来越多志愿者组成网格员,他们凭借对环境的熟悉,及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隐患、实时反馈结果,极大地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平台运行以来,成功排查矛盾、处理纠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628个,办结率99.2%,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社区工作就像一块磁铁,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就能把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身边。”如今的泰美社区从“老旧破小”变身“幸福家园”,居民态度由“牢骚满腹”转为“交口称赞”,社区先后荣获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辽宁省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示范社区、辽宁省妇女先进之家、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创建成为综治零发案、安全零事故、违建零盲区、居民零越访、就业零失业的“五零社区”。自2010年担任泰美社区党委书记的赵玉霞,正是靠“群众工作法”带领社区从内到外发生巨变,成为老旧小区“逆生长”的范本。记者:栾柏醇
    03/26
  • 工人村社区情暖残疾人居民
    3月24日,丹东市工人村社区组织辖区残疾人居民开展了暖心座谈活动,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将生活中的不便、遇到的难题以及内心期望都一一表达出来。针对居民提出的问题,社区工作人员认真记录,当场给予回应。对于能立即解决的问题,现场协调处理;对于需要进一步沟通协调的事项,社区承诺将积极跟进,尽快给予答复。社区还联系专业机构,为有需求的残疾人进行劳动能力检测,受到群众好评。作者:沈粹
    03/26
  • 网格员及时救助急病居民
    近日,丹东市振安区珍珠街道振安社区展开了一场争分夺秒的生命救援,网格员庞帅的迅速行动成功挽救了居民孟女士的生命。当日,独自在家的孟女士突然下腹部剧烈疼痛。由于女儿远在外地,邻居也不在家,疼痛难忍的她拨通了振安社区的求助电话。接到电话后,庞帅一边快速拨打120急救电话,一边赶往居民家中。到达现场时,孟女士蜷缩在地上,满脸痛苦。庞帅轻声安抚,稳定她的情绪,并密切留意她的身体状况。救护车赶到后,庞帅协助医护人员将孟女士抬上担架,并一路护送至医院。到医院后,他帮忙办理住院手续,同时联系孟女士的亲属。经检查,孟女士被确诊为肠坏死,医生表示幸好送医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确认孟女士脱离生命危险,一切妥当且亲属赶到医院后,庞帅默默离开。记者:张津硕
    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