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辽宁丹东宽甸镇:推进移风易俗 共创文明小镇
    近日,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区宽甸镇欢喜岭村积极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入户宣传活动,向村民们发放“推进移风易俗宣传单”和移风易俗倡议书,并通过拉家常的方式听取群众意见、诉求,做好相关政策宣讲,扩大村民对移风易俗工作的知晓率,使其自觉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村民们对此高度评价,承诺会遵守村规民约,遵循健康、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和消费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巩固文明城市创建的成果。近年来,宽甸镇把移风易俗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省级文明镇”创建工作的“铸魄”工程,从人居环境和乡风文明等方面入手,累计投资20余万元为每个社区、村完善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室;投入10余万元在11个社区和4个村安装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宣传展板400块,悬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条幅75条;利用户外电子显示屏不间断滚动播放标语,实现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宽甸镇全方位覆盖。此外,宽甸镇还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敬老模范活动以及创建十星文明户、文明村和文明单位等活动,并发动老干部对青少年进行“一帮一”结对帮扶,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创建16支理论宣讲队伍到社区(村)、学校、企业等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讲;开展“感恩、孝德、家风”教育讲座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群众在活动中提升文明素质。宽甸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3年来,共争取资金近9亿元修建堤坝近7公里,完成村路路基改造近40公里,新建及维修机电井9眼,管路13公里,清理河道淤泥5000余立方米,安装村屯路灯近500盏,栽植绿化树240亩,建设日光节能温室380栋,蔬菜保护地面积达2750亩。在今后的工作中,该镇将严格按照《全国文明村镇测评体系》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真抓实干,不断取得精神文明建设新成绩,全力营造全民共建的良好氛围,打造和谐美丽、富庶文明、人居佳地的新宽甸镇。编辑:邹润陶嘉悦
    03/02
  • 辽宁丹东:农妇唐梅弱小肩膀扛起一大家
    “8年多了,日子终于过得透亮了。”正月里拿到养鸡收入的6000元钱,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佛山村四组的农妇唐梅心里感觉真亮堂。自从丈夫去世,她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和婆婆、奶奶婆艰难度日,靠着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一个五口之家。2004年,唐梅和王殿发结了婚。第二年,肝癌夺去了唐梅公公的生命。2013年初,唐梅的丈夫被确诊为肝癌,18天后,丈夫去世。“那时,大女儿只有7岁,小女儿不到2岁,还有婆婆和80多岁的奶奶婆需要照顾。一夜之间,真是觉得天塌了。”家不能散。唐梅决心把家撑起来。种地、放蚕、烙火勺、赶大集,接下来的日子,唐梅担起了家庭的重任。丈夫在世时,唐梅和丈夫一起打火勺上集卖,如今她自己重新开始了这份买卖。每逢赶集的前一天晚上,唐梅将两个孩子哄睡后开始和面、发面、烙火勺,一烙就是一夜。第二天一早,唐梅将火勺装在泡沫箱里,推着独轮车走半个多小时到汤山城镇的大集上卖。除了卖火勺之外,唐梅还当起了“蚕把头”,这是一个连男人都打怵的活儿。蚕场在佛爷山旁边的一座山上,山高路远,一个来回有十多里路。为了清理蚕场,她每天起早贪黑在山上破蚁子、匀蚕、看鸟,上山回家两头不见日头。山上的露水大,被露水打湿的衣裤需要半晌才能干。遇到阴天,只好靠自己的体温烘干衣服。抓蚕时,手被蚕沙浸掉了皮,胳膊被毒毛虫蜇得一片片泛红,碰一下就钻心的疼……2017年,唐梅被评为“辽宁好人”。今年1月,唐梅作为人大代表参加了丹东市人代会。“如今,农民有了新农合,治病就医有了保障,建议适当提高三甲医院住院报销比例。”“农民生病用血,建议国家能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唐梅处处为他人着想,作为市人大代表,她在议案中积极为农民发声。编辑:邹润陶嘉悦
    03/02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三十五集 陶伟:“空中拼刺刀”第一人
    02/28
  • 辽宁丹东:爱,让他们相伴成长
    “胡青阿姨,谢谢你们给我买的学习用品,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2月20日下午,看着小囡用妈妈手机发来的微信消息,胡青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并马上截图发到了“助学小囡志愿者服务队”微信群中。这个助学小队有8名成员,都是市第十七中学的学生。他们给小囡买学习用品的钱不是压岁钱,而是通过卖废品攒下的“辛苦钱”。助学活动是从6年前开始的,也是从那时开始,这些孩子养成了一个习惯:把做题用过的纸、快递纸壳、废旧瓶子积攒起来卖掉,作为给小囡买礼物的资金。小囡与助学小队的故事,要从2018年说起。当年,金汤小学开展了一次组织志愿者服务小队活动。佟凌是金汤小学的科任老师,她的儿子就读于金汤小学,积极成为志愿者服务小队的一员,作为家长,佟凌也想帮孩子做好“幕后工作”。当时助学小队有12名学生,家长们在一起研究,如何让孩子做点有意义的事,最好是能长期坚持下去的。正巧,有一个孩子的家长是丹东儿童励志分会的义工,就提议一起捐助一个贫困学子,得到了大家的响应。于是,通过这个义工家长联系到儿童励志分会,小囡就这样走进了这个助学小队的视野。6年前小囡9岁,她的养父母已经65岁了。就读于通远堡镇中心小学的小囡学习成绩很好。养父因为家庭变故导致精神压力太大,耳朵失聪后,又患上心脏病和小脑萎缩,失去了自理能力。养母患糖尿病,每个月只有1200元的退休金,生活捉襟见肘。助学之前,佟凌与儿子冷君介,胡青与女儿王嘉怡,还有隋皓霖和他的家长,带着复读机、水果、书本等慰问品,开车去小囡家探望。小囡家环境的贫苦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决定把小囡作为他们的资助对象。按照儿童励志分会的要求,每个励志儿童每月可得到300元助学金。这笔钱,由助学小队12个家长共同承担。除助学金以外,给小囡送礼物的钱则由孩子们自己解决。卖废品,成为孩子们攒钱的主要来源。每次给小囡买什么礼物,孩子们都细心考虑。在小囡与这些孩子平时的通话中,他们聊生活、聊学习、互相鼓励。当小囡觉得学英语吃力的时候,礼物中会出现英语练习册;小囡口算总出错的时候,礼物中会出现口算本……“他们对彼此的学习进度、学习情况都非常了解,我儿子做练习册的时候会习惯性地考虑,他做的这本是否适合小囡。”佟凌笑着说,当初想资助同龄孩子就是觉得这样有利于共同成长。也正是因为同龄,王嘉怡和小囡身高体型都差不多,每次给小囡买衣服的时候,王嘉怡的妈妈都会到场,按照自己女儿的尺码给小囡挑衣服。“孩子们的眼光和大人的眼光不一样,按照女儿的眼光去给小囡挑衣服,她应该会喜欢。”的确,小囡很喜欢大家送来的新衣服,也很喜欢书本和学习用品。每次收到新礼物,她都会穿上新衣服给大家背诵一首诗,让妈妈录视频发过去,或者通过微信表达自己的感谢。视频中,是她自信的笑颜;微信文字里,透露着她阳光的心态。上初中之后,有些家长需要更多精力照顾孩子,孩子也需要更多时间放在学习上。12个成员的助学小队变成了8个成员。成员虽然变少了,但对小囡的关心和爱护没有减少。他们相约共同成长,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一起克服,茁壮成长。编辑:邹润陶嘉悦
    02/25
  • 辽宁宽甸县:建立“民心日记”工作机制
    2021年6月,宽甸县委创建实施“民心日记”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能力,精准发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推动为民办实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全县2100多名党员干部从办公室里走到基层一线,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要求宣传贯彻好,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东关街道昌德社区居民反映公厕问题,社区党委书记将其记入“民心日记”。(摄影:王云峰)民意诉求从记录到办结实现闭环管理宽甸满族自治县牛毛坞镇牛毛坞村居民李福军的旧房改建心愿被村党总支书记孙景飞记入“民心日记”,通过协调上级帮扶,过年前李福军一家五口喜迁新居,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2月21日,他动情地对记者说:“凭我自己是没能力盖这个房子的,我们家都感到特别地知足和幸福!”李福军的幸福感来自于宽甸县建立的“民心日记”工作机制。为深入基层访民情,搭建党群干群连心桥,宽甸县委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每月不少于4次,记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民心日记”实行一事一记,真实反映社情民意,内容要体现时间、地点、受访对象、反映问题、解决思路、心得体会等要素,目前已发放“民心日记”2191本。基层党组织每月对领导干部的“民心日记”内容进行一次梳理,围绕群众反映集中的急难愁盼问题,集体研究确定实事项目,录入“民心台账”。对纳入的实事项目,实行“两单办结法”,即本级能够解决的事项,利用“交办单”交办到相关机构和责任人进行办理。本级解决不了的,利用“申办单”对口上报县委督查室或县政府督查室,转办到相关职能部门,帮助推动解决。目前,建立“民心台账”184册,解决民心实事1020件。其中,实施171户农村危房改造、繁忙路段增设200个停车位、新建和改造城区公厕等一批实事项目,获得社会的好评。实事项目办结后,及时将处理结果进行反馈,采取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监督。对实事项目办理结果实行“两评议”:在群众满意度评价方面,定期采取组织座谈、民主测评、入户回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听取当事人或群众代表对实事项目办结情况的评价。对获得80%以上群众或代表满意的事项,及时进行销号处理。对群众满意率较低或当事人不满意的事项,要求抓好问题整改,直到群众满意再进行销号,形成闭环管理链条。在党组织评议干部方面,基层党组织根据干部为群众办实事表现、群众反馈意见等情况,每季度以党支部或党小组为单位,按照个人自评、党员互评、组织评定的程序,对干部在体察民心、实事办理、作风转变等方面进行评议。宽甸县委将落实“民心日记”工作机制作为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和巡察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建工作实绩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干部调整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完成实事项目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宣传和表彰,评选20名“奉献之星”和20件“最佳实事”,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鲜明导向。该机制施行以来,宽甸县各级党员干部把“民心日记”揣在兜里、走进村里、记在本里、干在头里,让群众暖在心里,切实发现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牛毛坞镇铁路子村鑫峰养鸡场因土地承包手续不完善,租金标准低等问题,与当地34户村民产生矛盾纠纷。为彻底解决这个历史遗留的难点问题,村党支部将其纳入“民心台账”实事项目,采取书记包企业、班子成员包户的方式,深入企业和农户进行调解,最终协调双方重新规范签订了合同,每亩租金从300元提高到500元,化解了矛盾纠纷,群众利益得到维护,村民刘清胜说:“村干部确实办实事、办好事,我们从心里感谢他们!”为满足群众需求,宽甸县科协科技特派员到农村现场指导葡萄种植技术。(摄影:王云峰)党员干部为民服务能力得到不断提升通过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全县基层党组织提升了政治领导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与此同时,全县干部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主动地、经常地深入群众,走进田间地头,与群众促膝谈心,感知群众的喜怒哀乐,倾听群众的诉求,让群众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基层党组织与群众的情感纽带联结得更加牢固,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明显强化。针对以往县直部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较少的问题,宽甸县结合脱贫攻坚帮扶制度和“在职党员进社区”“机关与小区共建共促”等活动,推动县直部门干部经常性深入基层,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县发改局、工信局、林草局等单位机关党员干部深入社区开展党的政策宣讲、共同开展组织生活、帮扶困难群众等活动;县营商局、住建局主动深入北营社区,为六局小区居民解决了自来水管道损坏问题;县综合执法中心将东门外广场设为秋菜临时销售场地,有效解决了菜农秋菜销售难的问题,也方便了周边群众购买农产品,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强化公仆意识、为民情怀,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在“民心日记”工作机制实施过程中,宽甸县委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实现推动工作、解决问题、服务群众的目标,进一步提高了群众满意度。县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深入各养老院、农户,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办理退休职工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确保退休职工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县教育局坚持实事项目快办快结,自筹资金168万元,仅用1个月时间完成二高中体育馆屋面挑檐和暖气修缮,并在节假日向社会公众开放,获得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县商务服务中心启动宽甸燕红桃“电商赋能提质工程”,选择10亩桃园为样板,以订单采购的形式,规范燕红桃管理过程,产品收益提高50%……“民心日记”工作机制让宽甸县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了。针对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信访矛盾问题突出、群众满意度低等问题,结合“民心日记”机制,采取一名县级领导干部联村、一名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包村、一个县直单位结对、一名第一书记驻村的“四个一”措施,对9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进行全面整顿,补齐了基层社会治理短板。结合“党群一张网、服务叫得响”工作,推动领导干部进网格,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群众的问题诉求,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有效夯实了基层社会治理基础。编辑:邹润陶嘉悦
    02/25
  • 辽宁丹东:“爱心驿站”温暖社区“家人”
    2月18日下午,户外寒风凛冽,丹东市振安区鸭绿江街道果园沟社区的一处平房里却是欢声笑语,小锅炉烧得火炕很热,屋内暖意融融。这是社区居民王丹的家。她家小院里有一张做缝补活儿的案板,两个屋里也有两张非常大的案板。在屋里干活的,都是与她一起工作了近20年的老邻居、老朋友。“我是2006年开始做零活儿的,没想到一干就快20年了。”王丹说,那时她只是想干点零活儿贴补家用。果园沟社区看到有9名家庭困难的妇女跟着王丹一起干,便成立了“果园沟社区零活加工服务站”。为了让服务站能够吸纳更多的困难居民一起挣钱,社区四处帮忙联系。如今,这个服务站做大了,已经有十余个服装厂在这里做零活儿。社区工作人员说,果园沟地区下岗失业和困难人群比较多。这些年,王丹的服务站先后帮助了100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平均月收入在700元左右。居民赵莲东在服务站干了十余年。当初,她丈夫因病离世,儿子又要上大学,走投无路的赵莲东找到王丹。“我们这个地方就是氛围好,大家有困难了随时来,不愿意做了,随时可以走。”王丹说,这些年,除了一些老邻居在这长期做活儿,还有不少二三十岁没有找到工作的年轻人,需要一份临时的收入,就到这里打临时工。“年轻人有了好的工作,我鼓励他们出去试一下。”王丹说。天有不测风云。2011年,王丹得了肿瘤。两年多的时间里,她不仅做了大手术,还做了6次化疗。但病魔并没有打败王丹,出院以后,她坚持打理服务站。社区居民陈静今年60多岁,要照顾90岁的老人,还要每天接送上幼儿园的孙子。“王丹这里不受约束,像我这样的情况,早晨可以晚来,晚上可以早走,时间自己可以把握。”陈静说,以前,她和许多老邻居一样,退休后除了打麻将,就是闲逛,现在不同了,大家不仅有活儿干、有收入,不耽误家里的活儿,还有了一个舒解情绪的场所。尚友和与牛德莲今年都70多岁了,家住在元宝区。多年来,老两口把服务站当作自己的家,戴着花镜,每天像上班一样准时“打卡”。“俺俩有退休金,不缺钱,但是到这里来了,不寂寞。”牛德莲说,有不顺心的事儿,到了服务站,大伙儿一唠,心情就会好很多。谁中午不想回家做饭了,王丹也会做上热乎的饭菜。当天下午,有一个服装厂送来了4000多条短裤,要剪线头。大家吃过午饭,短暂休息后,便开始了下午的工作。今年1月,大家的平均月收入过了千元,干活也更有劲头了。王丹说,人活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做个热心人,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2013年,服务站获评“省优秀巾帼志愿服务队”。如今,服务站被果园沟社区居民称为“爱心驿站”。编辑:邹润陶嘉悦
    02/24
  • 辽宁丹东:退役军人“温情走访月”启动
    2月18日,全市退役军人“温情走访月”工作会议召开,确定军地双方将用一个月的时间,对丹东市退役军人、优抚对象、无军籍职工、现役军人家属等服务对象进行走访慰问。通过走访慰问,认真填写信息采集单,逐人建立台账,做到一人一册。开展“温情走访月”工作,旨在集中解决走访对象所想所思所盼所急等问题,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让服务对象深切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根据工作安排,走访将按照基本情况清、主要诉求清、帮扶需求清、工作措施清的原则,全面掌握现阶段退役军人的基本情况,对现有信息采集台账充实完善、及时更新、动态管理。会议提出,军地双方要带着真心走访,主动关心、关怀慰问走访对象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用真心换真情,用热心暖人心;要带着诚信走访,诚心诚意倾听慰问对象的实际困难,全心全意帮助解决,用心去化解难题;要带着初心走访,坚定为民初心,厚植为民情怀,践行为民宗旨,把退役军人“娘家人”的身份亮出来,把为退役军人服务的初心“燃起来”。从即日起,丹东市退役军人系统及全市各人武部将分赴各地进行走访慰问。编辑:邹润陶嘉悦
    02/23
  • 辽宁丹东冯文杰:老百姓的事就是自家事
    冯文杰,现任东港市前阳镇安阳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2015年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乡村好青年”称号,同年获得辽宁青年五四奖章;2016年被团中央授予“中国青年好网民”称号;2017年获得“全国最美青春故事”,同年6月,被评为辽宁好人·最美青年。自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以来,冯文杰始终注重抓班子和社区党员队伍的学习教育,以自己为表率,带领社区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在基层工作的十余年间,他先后在网络上发表社会评论2200余篇,工作建议100余篇,曾获“责任中国”人民网年度“十大社会责任”博客、新华网年度“十大博友”等十余项中央媒体奖项。因在网络上所提建议多且有可操作性,他曾受邀与5位网友共同走进全国政协机关参加“全国政协首届网民座谈会”。他还被聘为省、市青年讲师团讲师,到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为青年群体义务宣讲50余次。“身为青年党员,理应成为党的政策理论传播者,用自身的言行激励身边群体。”冯文杰总是这样要求自己。冯文杰所在社区是老旧小区,社区事务繁杂,为方便服务居民,社区实行全年无休工作制度,并向居民公开全体社区干部手机号码,实行小区网格化管理,打造小区党支部2个,并组织协调十余个老旧小区居民成立业主委员会,动员居住在弃管小区的党员主动带头参与小区业主自治。2020年,在社区党支部及小区业主委员会的共同治理下,共筹集老旧小区居民各类款项20余万元,用于安装小区单元门、封闭大门、做楼盖防水、改造供热管网及下水管网等,解决小区居民各类难点热点问题100多件。“只有把老百姓的事情当作自己家的事情去看待,才能把老百姓遇到的问题解决好。”冯文杰经常对社区干部们这样说。有一次,辖区内一位患有抑郁症的女士因小孩问题和楼下邻居发生矛盾,从其在小区微信群里发出的语音分析,有走极端的倾向。于是,冯文杰便主动到这位女士家去聆听她的心里话,并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作通了楼下居民的思想工作,使其主动道歉,最终矛盾得以化解。冯文杰热衷公益事业,先后组建各类社区志愿服务队,组织各类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及爱心帮扶活动50余场。在社区工作期间,他累计筹集社会帮扶款项3万余元,使困难群体百余人受益。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冯文杰带领社区干部及志愿者吃住在社区,连续奋战近三个月。疫情防控初期要对所有外来人口进行入户排查,冯文杰起早贪黑,带领社区干部和志愿者挨家挨户排查,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他还组织社区青年志愿者成立多支社区巡逻队伍,每天对各小区进行不定时巡逻。这期间,他没有休息过一天,经常加班到凌晨两三点钟;他每天要接打一两百个电话,处理各类矛盾纠纷;他曾晕倒在疫情防控一线,但仍带病坚持工作;他忙于工作,近三个月没见到父母和孩子,蓬乱的头发两个多月都没来得及剪……“服务群众就得全心全意。”冯文杰如是说。他从不计较自己的得失,而是把方便百姓、服务百姓、为百姓鼓与呼当成人生乐事,他扎根基层,奉献自己,是百姓的贴心人。编辑:邹润陶嘉悦
    02/22
  • 辽宁丹东:一面特殊的锦旗
    “虽然我母亲去世了,但感谢你们在最后时刻出现在老人身旁,并伸出援手。”2月11日上午,王先生将一面“特殊”的锦旗送到丹东边境管理支队太平湾边境派出所民警手中,感谢民警为救助其母亲所付出的努力。春节前夕,太平湾边境派出所民警紧急救助了一名因病摔倒家中的老人,一周之后,老人因病离开人世,家属送来锦旗以表谢意。1月14日18时39分,太平湾边境派出所接到辖区群众的求助电话,称从窗户发现某居民楼102室的老人倒在屋内。经了解,老人今年83岁,老伴于十年前去世,两个儿子分别工作于太平湾水电六局外勤点河南和安徽两地。接到求助电话后,民警王丹、王立鑫立即赶赴现场,通过厨房后窗观察到老人仰面倒在卫生间和厨房的过道处,仍然有生命体征。民警一面联系120,一面通过邻居联系上老人的二儿子王先生,王先生告知民警其在外勤点无法立即返回,其母经常放置房门钥匙于小仓房内,而小仓房的钥匙放置于厨房窗台花盆处。民警随即在厨房后窗一个花盆内发现了一把穿了红绳的钥匙,又按照二儿子的指引找到仓房的位置,但打开仓房后,在固定存放钥匙的位置却没有找到房门钥匙。鉴于时间紧迫,民警经征得家人的同意决定开锁进入房间,十分钟后,在开锁人员的帮助下,民警终于打开房门进入室内,发现老人平躺在房间的过道处,嘴角抽搐,且伴有粗重的呼吸声。此时老人的儿媳闻讯赶到,民警和家属一同找来被褥覆盖到老人身上。在事发紧急的情况下,老人的儿媳找不到老人的身份证件,考虑到疫情期间没有身份证件老人无法住院救治,民警又迅速返回派出所开具了老人的户籍底卡。救护车赶到后,在民警的协助下,医护人员将老人抬到了救护车上,使老人得到及时救治。随后,民警通过与二儿子保持联系一直关注着老人的病情,老人终因病重离开了人世。在安葬了老人后,老人一家人经过商量,特地制作了一面绣有“遇难见真情,警民一家亲”的锦旗送到派出所。编辑:邹润陶嘉悦
    02/22
  • 辽宁丹东:她用慰问金慰问别人
    “这笔钱我想都用在孩子身上……”2月10日一早,包华揣着4000元现金再次来到丹东市振安区妇联,委托区妇联帮忙处理这笔慰问金。“包大姐来找我两次了,前一次我正在开会。第二次,我还没上班,包大姐就来了。”振安区妇联主席李霞说。退休前,包华长期从事妇联工作。2019年5月,包华荣获辽宁省第八届道德模范,2021年被评为辽宁省最美老党员,今年春节前夕,辽宁省委组织部老干局和丹东市委组织部老干局、丹东市委宣传部领导看望了包华,并送去慰问金和奖金。“我很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关心关爱,荣誉我接受了,但这笔钱我不能花。”包华决定把慰问金拿出来,想到自己从事的妇女儿童工作,所以她委托振安区妇联在元宵节前,购置80袋汤圆送给振安区困难儿童家庭,她还和区妇联工作人员一起前去看望孩子们,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学习。此外,他们还带着书籍、汤圆和生活用品前往看守所看望未成年服刑人员,带给他们社会的温暖振安区妇联统筹安排,80袋汤圆已在元宵节前发放到位。“这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走进学校,组织活动,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包华表示,作为一名老妇联干部,关心关爱困难家庭,尤其是困境儿童的身心健康,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她将继续发挥一名老党员、老妇联干部的作用,把光和热带给有需要的人。编辑:邹润陶嘉悦
    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