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丹东合作区:扎实推进食品安全专项行动
    近日,丹东市场监管分局围绕“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开展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及整治工作,彻底摸清餐饮服务经营底数和经营状态。截至目前,共检查食品经营单位590家,餐饮服务单位210家。行动中,监管人员结合夏日食品安全隐患特点,对餐饮服务主体资格、证照情况,是否有“三无”、假冒伪劣、过期食品,是否使用安全、无毒、清洁的餐饮具等重点内容进行全面检查。对于能当场整改的,立行立改,不让隐患过夜;对于限期整改的,统一整改要求,并及时“回头看”;对拒不整改及涉嫌违法违规的,及时予以立案查处。此次专项行动共发现无照经营、不明码标价等风险问题35个,对相关经营者下达警告和责令改正20件,立案查处15件。除此之外,丹东市场监管分局还不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通过开展餐饮从业人员培训、食品安全协管人员培训等,进一步强化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群众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参与率、知晓率和满意度。
    08/03
  • 辽宁丹东:深耕“专精特新” 推进创新转型
    日前,省工信厅公布了2022年度辽宁省“专精特新”梯度培育企业名单,位于合作区的丹东锐新射线仪器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获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至此,该区共有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近年来,合作区管委会引导和扶持“专精特新”企业走特色发展路线,唱响创新发展“好声音”。日前,作为“专精特新”企业和高技术企业,丹东浩元仪器有限公司研发的“DST-17型X射线应力测定仪”,经专家组评审认定,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该企业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海智专家工作站、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2021年,“辽宁浩元X射线测定技术产学研联盟”被纳入辽宁省首批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名单。作为行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奥龙射线相继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LNG气瓶专用数字成像检测系统、第一台LNG气瓶专用全自动智能式成像检测系统、第一台储罐专用平板成像检测系统等高端设备,公司业已成为占国内射线市场份额三分之一的全国知名企业。东方测控以新技术为支撑,告别了过去单纯的矿山机械生产,自动控制系统已经成为主营产品;辽宁金洋也由生产公路机电系统,逐步向生产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为主转型,市场销售额和占有率均稳中有升。“‘专精特新’企业大多是技术型实业,产品特色鲜明,产品附加值高,特别符合合作区发展的实际。”合作区经发局负责人介绍,“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势头好,后劲足,质量高。近年来,合作区管委会认真落实《丹东市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实施方案》,并结合《中国制造2025丹东市实施方案》,大力推进仪器仪表、手表等制造业发展,鼓励中小企业瞄准市场需求,加大技术创新,在转型中寻求突破。合作区还通过项目合作,柔性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吸引专家院士及其团队帮助企业攻克核心技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目前,合作区现有院士工作站6家、专家工作站3家、海智专家工作站1家,高层次专家300余人,承担多个国家重大科学仪器项目,实现建站数量和运行质量同步推进。此外,全区还积极与省内外大中专院校及职业培训学校联系,建立园区人力资源信息网络,举办产业园区专场招聘会,近年来,为园区和企业交流、招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上万人次。
    08/03
  • 辽宁丹东:叫响特色农业 汇聚发展势能
    8月1日,在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丹东瀚林蓝莓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包裹严实、冒着酷暑在地里忙着采摘蓝莓。“今年我们陆地蓝莓的种植面积达到了800余亩,每亩产量可达1500斤左右,是个丰收季。”公司负责人兴奋地说。近年来,汤山城镇着重发展以蓝莓、草莓、奇异莓等小浆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经济,努力将小浆果产业做强做大,实现种植规模化,逐步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市场优势,走出一条产业兴旺、特色引领、融合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特色发展道路。据了解,汤山城镇现有蓝莓、奇异莓等农事企业近20家,以瀚林蓝莓、北林科技、丹东石安现代农业园区为引领,积极构建小浆果合作集团。2022年,全镇蓝莓种植总面积达到5112亩,软枣猕猴桃种植总面积达到1514亩,草莓种植总面积达655亩。在此基础上,汤山城镇积极推进企业联合和产业协会建设,多家农事企业抱团取暖,以农民增收为目标,连接3万多农户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有效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特色农业产业蓬勃发展。此外,汤山城镇通过鼓励农事企业持续加强科技投入,优化蓝莓、软枣猕猴桃、蜜薯、山药等农产品的品种布局,提升产品质量。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依托“农业+互联网”模式,打造特色农产品电商集群,打破地域制约,拓宽销售渠道。多方发力推动,使汤山城镇的蓝莓、草莓、软枣猕猴桃、蜜薯、板栗、大榛子、佛手山药、水果萝卜等农产品打开电商“大市场”,实现了农产品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在积极探索产销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同时,汤山城镇还持续通过打造“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推动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瀚林蓝莓科技有限公司的蓝莓曾入选“2020辽宁百强农产品品牌”,石安现代农业园区旗下蓝莓品牌“哈哈莓”获得国家级农业协会唯一金奖,“北纬40度”“子森蓝莓”“大梨树软枣子”“山城蜜薯”“佛手山药”等农产品品牌也已打出名号。通过多年发展,汤山城镇已经形成“企业+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小浆果+庭院经济”等众多发展新模式。由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技术服务”合同,为农户提供种苗优惠扶持、免费技术培训、定期参观交流、产品集中销售等服务,特色农业高歌猛进的同时,让农民借力发展,促进增收致富。
    08/03
  • 辽宁丹东:种好精品小西瓜 过上幸福好日子
    7月28日,在丹东市振安区九连城镇下尖村1组居民柏学军家的西瓜大棚里,他正张罗着收获、装车,忙得汗流浃背。“今年,九连城镇马市岛内精品小西瓜的种植面积扩大到550亩,销售价格每斤1.9元至2元,210余户瓜农靠着精品小西瓜过上了幸福好日子。”柏学军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马市岛上分布着5个村,由于鸭绿江和叆河的冲积、滋养,岛上土壤肥沃,出产的西瓜久负盛名。最初,当地农民种植的品种是“地雷瓜”,在种植过程中容易爆裂。后来,柏学军引进小而精的精品瓜种植,获得了好收益。“过去我家种蔬菜,不仅卖不上价,还得天天蹲市场。”柏学军说,他尝试把传统的蔬菜种植向高效的经济作物转型,率先在村里搞起西瓜种植。2011年,他外出考察看中了精品小西瓜的市场前景,决定将西瓜种植产业做大做精。“别看这个品种的西瓜个头儿小,但从品质到价格都比传统的‘地雷瓜’好。”现在仅种瓜一项,柏学军的年收入就在20万元以上。“我种了十多年西瓜,家里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柏学军家拔地而起的二层楼特别气派,屋内家电、家具一应俱全。十几年来,精品小西瓜在下尖村落地生根,马市岛上其他村的村民也纷纷效仿柏学军,盖起了钢筋骨架冷棚种植精品小西瓜。在技术上,柏学军无偿对村民进行指导。这几年,精品小西瓜以优良的品质得到客户的认可。今年,北京的一家公司主动来到九连城镇,以下订单的方式订购。如今在马市岛,有6名像柏学军这样的新型农村经纪人,他们不仅通过多年的实践掌握了种植技术,而且用自己的方式引导村民调整种植结构,带动村民种植精品小西瓜,走上致富路。九连城镇党委借此发展壮大特色产业,采取“党支部+农户+合作社”方式强化村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引领作用。各村党员纷纷带头种植精品小西瓜,许多农户觉得前景广阔,也跟着种植。今年,马市岛上精品小西瓜的种植面积增加到550亩,拓宽了农业增值增效空间。
    08/03
  • 辽宁丹东: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7月,随着复工复产速度的加快,东港项目建设也在加速推进中。人力资源产业园、“草莓港”、古韵步行街改造……多个项目建设齐头并进,如火如荼。今年上半年,东港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丹东市委工作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克服疫情、市场环境和企业投资意愿下降等多重影响,始终坚持“项目为王”,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上半年,东港市已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12个,计划总投资173.44亿元,开复工率达80%。东港市重点围绕打造“2-8-6”产业体系、“5-6-5”平台建设和做大做强草莓产业、海洋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三大百亿产业集群目标,开展“补链”“延链”“强链”精准招商。东港市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形成合力、紧盯节点、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制定2022年“五大安全重大工程项目清单”“5-6-5平台建设项目清单”“1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清单”“向上争取资金项目清单”“亿元以上储备项目清单”五大项目清单,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包扶工作制度,逐个项目倒排工期,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推动东港市级领导干部靠前指挥,构建东港市项目一体化谋划、推进、服务、保障体系,形成“一切为了项目、一切服务项目”的新局面,做到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进一步落实“项目管家”制度,为东港市80个5000万以上重点项目配备了项目管家,重点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征地、拆迁、规划、环保、资金筹措等制约项目开工建设的瓶颈问题。结合东港市资源禀赋,创新项目谋划方式,重点包装推进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的大项目。2022年,围绕交通、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乡村振兴、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重点谋划包装了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园基础设施、第二医院异地新建综合楼、渔港经济区港口、码头建设等一批争取地方政府债券项目。围绕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和水利、重大基础设施、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重点谋划了兴边富民、城市更新改造、沿海经济带等一批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发挥实干精神和担当精神。进一步完善和修订了《疫情期间东港市重点项目实行容缺开工实施意见》,加强在“容缺开工”和“阶段性验收”首尾两侧提升效能,保持项目建设“东港速度”。探索并联审批制度,加强各部之间沟通,在权责范围内,对可以同时进行或提前进行的工作先行开展,尽量缩短审批时限,推进项目加快落地建设。抓实抓细项目管理,坚持挂图作战,编制“一台账两计划”,在建项目抓进度、新建项目抓开工、储备项目抓前期,有效拉动投资增长。定期召开问题项目推进会,梳理和汇总问题项目,重点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同时,建立问题项目台账,明确责任单位和解决问题时限,加强后期跟踪力度,逐一销号。在东港全市范围内开展项目拉练活动,通过项目观摩比起来、赛起来,进一步找准位置、看清差距、明确方向,争着干、比着干、抢着干,营造全市上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好项目的浓厚氛围。下半年,东港市将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投资为上”的发展理念,抢抓三季度关键节点,加快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全面会战项目,全力拼抢项目,迅速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的热潮,切实用一个个具体项目支撑形成新的增长点,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抢回来、补回来。
    08/01
  • 丹东合作区:深入企业一线 为复工复产把好“安全脉”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丹东合作区企业陆续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为全面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避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近日,合作区安监局联合相关部门,聘请安全专家,深入企业一线“点对点”提供精准服务,帮助企业安全有序恢复生产。截至目前,专家组共检查35家企业,查处一般隐患100余处。重点燃气生产企业6家,共发现隐患问题26处,已督促企业尽快整改,坚决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08/01
  • 辽宁丹东:建设“美丽乡村” 发展“美丽经济”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盛夏的夕阳照耀着白石村,干净平整的沥青路连接起红瓦白墙的民宅。“以前俺们村可不是现在这样的,柴火乱堆,垃圾、脏水随处倒,天一暖和了,到处是苍蝇。近几年,俺们村建立了村规民约,把环境卫生整治写进村规民约,同时积极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要性,大家的自觉性提高了,不仅一起保护村里的环境卫生,而且还互相监督呢。”7月25日,宽甸硼海镇白石村党支部书记周福清对记者讲述着村里这几年的变化。村规民约一旦制定,村民就得遵守,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据了解,白石村的村规民约涵盖了爱党爱国、人居环境、遵纪守法、移风易俗、禁止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多项内容。为了督促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让村规民约深入人心,白石村两委将村规民约制成了版画,悬挂在村里最显眼的位置,还积极开展家文化、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的白石村早已焕然一新,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不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不断激发,一幅美好家园画卷正徐徐展开。除了白石村,硼海镇各村也纷纷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制定了接地气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的作用,还通过悬挂标语、发放倡议书、入户宣传等形式,让村规民约潜移默化进入脑海中,融入生活中。“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乡风淳、乡村美,而且还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近两年,硼海镇积极争取财政资金514万元,完成三道湾村、大汤石村两处美丽乡村项目的建设以及上甸子村12组、白石村2组、大汤石村6组的路面硬化工程;争取资金177万元完成上甸子村15组、大汤石村1组、下甸子村4组1.4公里河道防护工程;争取移民资金20万元,完成夹皮沟村2组、3组、8组的亮化工程;对集镇区3.7公里巷路进行维修……仅2021年,硼海镇就累计争取资金900多万元用于加强各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该镇计划完成集镇区自来水厂建设、上甸子村2组、8组道路硬化工程、小汤石村5组桥梁建设等8项工程。如今,这些民生项目正在有序进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既要让村子越来越美,又要让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于是,硼海镇积极整合各村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资金整合+产业融合+村村联合”和“支部+公司+农户”的“三合三加”模式在上甸子村、夹皮沟村、白石村打造3个蓝莓产业园,增加村集体收入,为本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硼海镇的三道湾是一个好地方,一条溪流从大山深处蜿蜒流到山外,柏油马路从山外一直铺到山里,沿途栽种了红叶枫叶林,被称为“可以触碰枫叶的地方”。近几年,硼海镇借助三道湾这一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大力实施产业融合,在三道湾村种植观赏性中药材急性子、瞿麦、菊花等,打造“红枫故里,药谷花香”乡村旅游名片,实现村集体产业收益最大化。除此之外,他们还积极引导农户以三道湾原生态旅游资源和人工种植菊花花海为依托,发展集绿色采摘、庭院经济和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农业项目。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解放思想观念到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如今的硼海镇,基础设施不断健全,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产业不断兴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硼海镇的发展前景必将更加广阔美好。
    08/01
  • 辽宁丹东:点亮“夜经济”
    7月30日傍晚,月亮岛夜市人来人往,卤味烧烤、果汁饮品、经典小吃等美食让人眼花缭乱,摊主们一边麻利地做着美食,一边热情地吆喝着,空气里弥漫着食物的香味。(作者单位:丹东日报社)
    08/01
  • 辽宁宽甸县:红提葡萄产业“火”了步达远村
    宽甸满族自治县步达远村于2019年通过“飞地经济”和招商引资引进美国红提项目,2020年秋天,红提试种成功,平均亩产达到6000斤,亩产值达到4万多元。步达远村红提产业发展,加快了产业升级转型,提高了全面乡村振兴速度,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截至目前,在步达远村内,建设红提葡萄和阳光玫瑰(晴王)、红浪漫、妮娜公主、红夏音等新品种葡萄大棚总计47栋,流转土地面积150亩,种植面积87.7亩。2021年,村集体增收5.55万元。2022年,红提产业园可提供长期固定工作岗位40个,以及部分临时用工,预计村民可增加收入150万元以上。此外,还将带动地区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销售,拉动地区餐饮、超市等行业经营收入。2023年,随着新品种葡萄达产,村集体收入还可有较大幅度提升。
    07/29
  • 辽宁凤城:产学研联盟谱新篇 大豆叶创出高产值
    在丹东地区,农户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大豆由于单产量低、产值小,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成立于2018年10月的凤城市大业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一家利用玉米、大豆秸秆作为菌棒原料生产食用菌的经济合作组织,一直关注大豆的生产面积和产值。作为辽宁省大业食用菌高效栽培产学研联盟的成员单位,联合社了解到大豆不仅可以加工成食用油、豆制品,大豆叶经过加工还可以出口创外汇。同时,大豆秸秆和豆粕可以作为食用菌生产过程中菌棒的原料,降低菌棒生产成本。(来源:凤城市融媒体中心)为此,联合社理事长郭学山找到联合社成员单位,农产品加工企业丹东格尔食品有限公司,通过格尔食品有限公司引进韩国机械技术,并与丹东市农科院合作,在大豆生产后期,在不影响大豆籽粒产量的情况下,机械化采摘大豆叶。格尔公司目前有大豆叶出口订单500吨,但丹东地区种植大豆的大豆叶不符合出口标准,订单一直没有完成,更不敢接新的订单。看到企业的困难,郭学山积极联系产学研联盟中的各个科学院所和企业,终于在丹东农科院找到了答案,丹东农科院培育的大豆新品种生产出的大豆叶完全符合企业的出口标准,大家达成一致,确定在丹东地区设立多个大豆新品种种植试验基地,通过示范引领,推广新品种种植,让周边农户看到新品种大豆全身都是宝,连大豆叶都能出口创外汇。在示范基地种子运输期间,丹东正遭遇疫情,在丹东市相关领导及凤城市农业农村局领导的支持协调下,种子按时到位开始种植。如今,示范基地的新品种大豆长势喜人。郭学山表示,在大豆叶采收时,将召开现场示范会,让更多的农户切身感受到机械化采收大豆叶的快捷性,认识到种植新品种大豆的高产值、高效益,实现企业与农户的合作共赢。
    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