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辽宁丹东振安区:今年推进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98个
    丹东市振安区今年将推进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98个,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53个,力争实现80%以上项目开工建设。这是记者2月8日在振安区2022年经济工作暨“项目攻坚年”大会上了解到的。今年,振安区将继续狠抓招商引资,力争全年签约项目6个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着力加强招商引资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优化,提高审批效率,保障投资项目审批工作顺利推进。按照全省项目建设“一库三清单”的要求,制度化推进“项目攻坚年”活动,以重大项目“红绿灯”管理等五大机制为抓手,继续落实项目“代帮办”制度,持续推进“只提交一次材料”“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实现“进一网、能通办”,为项目提供优质服务。此外,振安区将继续以经济开发区晋升省级经济开发区为契机,对标省级经济开发区管理体系,加快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园中园、数字园区、智慧园区建设,实现省级经济开发区“晋得上、守得住、有提升”目标。
    02/10
  • 辽宁丹东:春节消费市场购销两旺
    2月8日从丹东市商务局获悉,2022年春节期间,丹东市市场运行良好,货源充足、消费需求较旺,活跃度明显高于去年。春节期间,丹东市各大商超陆续开展年货节活动,突出节日特色,集中销售农副产品、土特产以及春节年货等,营造喜庆的年味儿。大商新玛特推出新玛特虎年大集系列活动;华润万家超市推出“千万礼品大放送,会员购卡好礼送不停”活动;凤城家家福超市推出“防疫不放松,安心过大年,我们罩得住”活动,送出口罩超过2万个;振安区欧尚广场举办“国潮年货大集”活动……节日期间,丹东市家电企业为消费者送上新春福利。国美、京东等专卖店结合自身特点,灵活开展多业态促销。全市餐饮企业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创新运营模式,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积极开展线上发券、自助订餐、外卖送餐等,让消费者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
    02/10
  • 辽宁丹东集贤村:小蓝莓带来新憧憬
    一夜的雪让丹东市振兴区汤池镇集贤村裹上了银妆,坐落在该村10组山脚下一字排开的10座大棚上满是积雪。走近大棚,嗡嗡的马达声逐渐清晰。寻声望去,两个身背装备、双手持风筒的男子站在大棚上,筒口所到之处,掀起阵阵雪雾,没一会儿大棚上的黑色毡布就露了出来。这是近日采访时,记者经历的场景。“他们用的吹雪设备是村里的灭火装备,也可用于吹雪。”集贤村党总支书记李国臣说,这10座大棚是村集体经济的支柱,大棚里种植的蓝莓可谓是村民和村“两委”的“心头肉”。前一晚,零星的雪花飘下来时,大伙儿便开始商量着怎么除雪,灭火装备和铲雪板派上了用场。李国臣在棚下边除雪边说,在大棚上吹雪的两人,一个是村里雇来专门伺候蓝莓棚的村民老杨,另一个则是村“两委”成员、治保主任石善成。当天早晨,石善成连自家门前的雪都没扫,就跑来帮村蓝莓大棚除雪了,一分工钱也没有。除了老杨在棚上吹雪,家在附近居住的11村民组组长聂振芬和在大棚打更的村民刘长江等人,也自觉加入到除雪队伍。地跨201国道的集贤村有11个村民组、5700多名村民,前些年,村集体经济很薄弱。这几年,村“两委”带领村民清理垃圾、美化街道,扩建和完善健身广场及文体活动室等,给村民带来了实惠。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村“两委”积极争取上级兴边富民及人才建设专项资金,分两批建成10栋大棚。开始,有人建议把大棚承租出去,但为了争取最大经济效益,村“两委”决定自己经营和种植。据介绍,区镇村三级都非常重视以党建促发展。这两年,集贤村通过带领党员抓学习,提高村“两委”成员、党员及村民的思想觉悟,凝聚力显著提升。大棚内像拔草、打药、摘花等活计,都是村“两委”、党员及村民齐上阵。村里修路,村民们也都纷纷出来搭把手。2021年,5座棚的蓝莓开始坐果,今年另外5座棚也要挂果,预计2023年春天,村里10座棚的蓝莓将进入盛果期。按现在市场价来计算,仅此一项,每年将给村集体经济带来50多万元的收入。集贤村计划今年新建一座气调库,为盛果期蓝莓储存做准备,还规划蓝莓深加工项目,全链条发展蓝莓产业。“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里想建一个养老院,让村民老有所养更有保障。另外,村里也想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给村民们搞点福利。”李国臣憧憬着。
    02/09
  • 辽宁丹东凤城:反季山野菜促增收
    大棚外寒风刺骨,大棚内温暖如春。日前,记者来到凤城市大兴镇佟家村7组周良义家的温室大棚,这里的一株株刺嫩芽青翠欲滴、长势喜人。“今年反季山野菜又获大丰收。”周良义高兴地说。据了解,为促进山野菜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凤城市大兴镇引进专业种植人才,通过“带头人+农户”的模式,打造千亩核心山野菜种植示范基地,充分利用优质沙壤土环境,以“大农业”为背景、“大数据”为支撑,积极探索钻研。如今,种植基地初具规模,被列为辽东地区产业发展替代品种、丹东市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项目、凤城市级山野菜生产基地。反季山野菜主打春节前上市,已成为大兴镇打造特色乡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支柱之一。种植品种有刺嫩芽、短梗五加、厥菜、芭蒿、大叶芹等10余个品种,该镇6个行政村近半数种植山野菜。刺嫩芽大棚每栋投资近50万元,每年收益可达70万元。其他山野菜大棚,每年收益达到6万元以上。其中,短梗五加是与丹东农科院科技共建订单项目,可供种苗200万株,平均亩产值1.6万元以上。大兴镇将持续实施“一村一品”发展战略,发展山野菜种植产业,建设农业生产体验型、观光型农事企业,将规划种植山野菜800亩以上,力争产值达200万元,并以此解决人口就业、吸引返乡人才,力争打造辽东山野菜生产第一示范镇。
    02/08
  • 辽宁丹东楼房镇:春节订单多 村民致富忙
    农历大年初三9时,在丹东市振安区楼房镇东城村7组的仓库里,一身工作服的翟希军丝毫没有春节假期的清闲模样。随着各式车辆不断从大棚和仓库开进开出,翟希军指挥着工人们装箱刚采摘的羊肚菌,嘴里催促着:“大家都抓点紧,又来订单了。”仓库附近一座一亩多地的大棚内,三名工人正蹲在地上采摘羊肚菌。“原以为,春节了我能消停消停,哪想到订单一个接着一个。”翟希军笑着说。工人们选取长度十厘米以上的成熟饱满菌子,轻拿菌盖,锋利的小刀快速切下菌根,再小心翼翼码放盒中。此间大棚的温度明显较其他大棚更低。翟希军介绍,这是羊肚菌种植的第一大难点——温度。“跟香菇不同,羊肚菌对温度的要求极其严格,温度略高,就会导致菌苗死亡,而且菌苗很容易感染病害,直流风时间过长,也会让菌苗生长受阻。”在这之前,翟希军是镇里有名的香菇种植户,技术好,产量高。但随着香菇种植户的逐渐增多,市场日渐饱和,批发价格从起初的每公斤6元降到了3元左右。眼看种植香菇要亏本,翟希军寻求起新的种植项目。2021年初,楼房镇请来辽东学院专家,推广新品种农产品种植,鼓励村民开辟农产品种植的新市场,翟希军获得了新的机会。楼房镇搞板栗、蓝莓种植,一直和辽东学院有联系。当农研所的专家说有新品种菌类种植——四大名菌之一的羊肚菌时,翟希军决定尝试。“一般野生羊肚菌只在5月上市,大棚种植试验的成功,实现了羊肚菌冬季上市的可能。”经过仔细的市场调研,2021年9月,翟希军果断决定,将家里大棚全部改种新品种菌类,并认真钻研种植技术、悉心照料。在辽东学院农业专家的指导下,他种植的羊肚菌品相好,加上菌子本身营养价值高,很快就打开了市场,各地客户源源不断。春节期间羊肚菌大面积上市,生意红火。因要货的顾客太多忙不开,春节期间翟希军又临时雇了十几名村民帮忙。村民们包装发货时动作麻利,“过年还有收入,忙点也高兴!”翟希军笑着说。
    02/08
  • 辽宁丹东:2021年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日前从丹东市统计局了解到,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丹东市上下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势头不断加固,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国民经济实现较好发展,省反馈24项指标有16项增速超全省平均,位次靠前,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根据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2021年度丹东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3%,增速居全省第4位。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1.2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221.1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462.1亿元,增长6.9%。农业生产持续向好,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增长。2021年,全市农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增速居全省第3位。工业经济支撑有力,八成行业实现增长。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增速居全省第5位。固定资产投资涨势稳固,增速全省持续领先。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6.8%,增速连续3个月保持全省第1位。市场销售势头不减,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2021年,全市消费品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0%,增速居全省第8位。分地区看,全市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41.8亿元,增长10.5%,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5.3亿元,增长7.4%。财政收入增长较快,金融信贷运行稳定。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1.8亿元,比上年增长5.4%,增速居全省第5位。其中,税收收入52.7亿元,增长9.9%,增速居全省第4位。截至2021年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816.9亿元,比上年增长7.4%,增速居全省第4位;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45.6亿元,增长0.8%,增速居全省第6位。货物进出口连续4个月增长,用电量增速全省靠前。2021年,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126亿元,比上年增长7%。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111.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1%,增速居全省第2位;全市工业用电量75.6亿千瓦时,增长12.2%,增速居全省第2位。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消费价格保持平稳。2021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04元,比上年增长7.6%,居全省第5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18元,增长9.3%,居全省第13位。2021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7%,涨幅按从小到大排列居全省第4位。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降低。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784人,比上年增长4.6%;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5%以内,12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5%,低于全年指标1.45个百分点。
    02/08
  • 辽宁丹东下尖村:樱桃果实累累 日子红红火火
    1月26日,记者走进丹东市九连城镇下尖村司岗山家的樱桃种植大棚。掀开门帘,只见成排的樱桃树上,像玛瑙一样的果实挂满枝头。据介绍,元旦后,大棚里的樱桃陆续开花,授粉情况还算不错。大棚樱桃的优势是上市早、产量高,按照现在樱桃树的授粉情况和长势,司岗山说:“每棵樱桃树的产量估计在20公斤左右,今年3月份,樱桃就能上市。我预估了一下,3个大棚200多棵樱桃树能收入几十万元吧。”53岁的司岗山一边侍弄着樱桃树一边乐呵呵地说。9年前,在朋友的介绍下,司岗山建起了3栋温室大棚,从大连购买了200多棵成苗,种植樱桃。“樱桃种植远比我想象得要难得多。”司岗山苦笑道,“刚开始种植的时候,也不太懂,走了很多弯路。有很多专业知识,我也弄不明白,就自己上网查资料,一点一点地学。”有心人天不负。多年下来,司岗山已经成为樱桃种植方面的半个专家。周围村庄种植樱桃的农户找他请教,很多外地种植户也来找他学习,而司岗山也愿意将所学传授给那些需要的人。司岗山种的樱桃,个头大、品相好、口感佳。凭借过硬的品质,他家的樱桃销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卖出了200元每公斤的价格。关于大棚樱桃的收入,司岗山算了一笔账。“产量基本稳定。1栋大棚一般1年产两千斤,平均50块钱1斤,有10万块钱。”司岗山说,3栋大棚近10年时间,总收入早已过了100万元,家里的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改善。“如今,我的存款年年增加,日子红红火火,一年胜一年。”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司岗山想到了“高质量发展”,这也是他今年学到的一个新词。“我的理解是,要在提高产品品质上下功夫。我准备找准时机,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同时狠抓品质,不仅要有产量,更要有质量。”司岗山说。
    02/07
  • 辽宁丹东:吃上“产业饭” 脚下路更宽
    2月2日,晨曦微露,丹东市振安区同兴镇变电村杜鹃花花卉基地的大棚里,花农张玉春便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农业生产没有年节,上一年的花谢了,必须马上繁育下一年的新蕾。”张玉春一边和记者搭话,一边不停歇地打花、修剪、育苗。花棚里,几百盆杜鹃花苗绿意盎然。杜鹃花是丹东的市花,也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被誉为“花中西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电村的杜鹃花早已闻名全国。全村有种植户220户,年产值2000余万元,占全村农业总收入的55%。变电村也发展成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杜鹃花种植产业带动1200多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达2.2万元。吃上“产业饭”的花农,生活更安心。今年63岁的张玉春从事杜鹃花种植已经40多年。春节正是温室杜鹃花的盛花期,也是销售旺季,自从学会使用微信,他不仅将自家的杜鹃花销售到全国各地,还通过网络平台帮助其他花农销售。“咱家的花根本不愁卖。即使受疫情影响,今年我卖花的收入也比往年增加了四成多。”张玉春满脸喜悦地对记者说。
    02/07
  • 辽宁丹东:为10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授匾
    1月28日,丹东市工信局举行丹东市第1—3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授匾仪式。此次,共有10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被授匾。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筛选出的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优质中小企业群体,是全国中小企业被授予的最高等级、最具权威的荣誉称号,也是相关行业内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排头兵”企业。
    02/07
  • 辽宁丹东:日新村的日新月异
    春节临近,丹东市振安区同兴镇日新村村民杨树田一家将刚翻新的房子连带小院清扫得干干净净。“村里的河道、马路都修整好了,村容干净整洁,咱家不能拖后腿,必须拾掇好。现在咱日新村,真的是日新月异越来越好啦!”杨树田幸福满满地说。日新村四面环山,7个村民组的农民世代生活在五道河流域,依水而居。虽然房前屋后处处可见青山绿水,但村民最担心的是每年汛期那几个月,一场大水便足以毁掉他们的幸福家园。“有一年雨季,大水都进屋了,眼瞅着就要上炕了。”杨树田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还有些后怕,“今年,新修好的农田水利工程,让我眼前敞亮。往后汛期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坚固的河道护坝瞅着心里就安稳。”“让汛期的洪水绕过农户家”是同兴镇党委、政府最朴实的想法。近年来,同兴镇积极申请资金约400万元,打造高标准农田,通过平整田地、安坡护坝、建造田间排水和田间作业路,保障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暖心的工程可不止这一件。在日新村5组,五龙金矿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二期工程的8栋住宅楼正在抓紧施工,不久后,这里将安置260余户回迁家庭。振安区在实施五龙金矿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过程中,通过生态移民的方式,把金矿居民整体搬迁到同兴镇日新村新址。如今,一期工程的22栋居民楼成为日新村一道亮丽的风景,也带动了当地50余户农民卖掉瓦房搬进楼房。金矿新区居民肖荣和儿子卖掉了旧险房,购置了小区里的新楼房,“旧屋变新楼,广场进村庄,柏油路铺到村中央……这就是日新村如今的新模样。”再也不用抱柴、淘灰的肖荣眉眼里积满了笑意,“村里的农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集中供暖屋里都能达到二十四五度。”过上暖暖的日子,日新村村民美到了心底。如今的日新村,道路平了硬了,村宅净了亮了,美丽乡村“别有风味”。“暖心工程”暖了村子,更暖了民心。
    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