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丹东合作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近日,在丹东合作区江湾工业区,打桩机轰鸣,丹东新亚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制造中试孵化产业园项目正在进行桩基施工。项目竣工达产后,预计年新增产值5000万元。据了解,丹东合作区以促进产业升级和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多年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前,合作区共有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4家,其中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仪器仪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长期深耕细分市场、聚焦主业,重点研发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是强链、补链、固链的重要力量。今年上半年,尽管受疫情影响,24家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生产总值贡献率仍占全区的21.7%。接下来,合作区将继续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工作,采取深入园区企业,点对点、面对面指导企业申报的方式,重点帮助解决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等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中的突出问题,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助推高质量发展。
    09/15
  • 辽宁丹东:同兴镇全力推进民生项目
    最近,在丹东振安区同兴镇五龙金矿塌陷区避险安置项目现场,数十名工人正在紧张施工,三台吊车也在施展力量,一片忙碌的景象。五龙金矿塌陷区回迁楼项目已经进行封顶,预计今年10月份竣工。图片来源:同兴镇党委同兴镇党委、政府围绕该项目开展多次召开研讨会议,成立专人包保小组、入户调查小组以及协议签订工作领导小组以及项目推进小组全力推进项目进展。如今,建筑工地上,8栋楼已初具模型,封顶基本完成,施工现场一天一个样。今年同兴镇开复工项目1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0个。为加快项目建设,同兴镇党委、政府制定包保责任制,包保人员多次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对所有开工项目全部明确推进情况,明确办理手续时间和路线,实施重点项目领导包保责任制,实行日跟进、周调度、月汇总的制度。同时成立两个“专班”,分别是项目专班和征收专班,专门为各个企业办理各项手续,从立项到组卷的各个流程实施“管家式”服务。对于能动工的项目,提前做好项目开工准备,对于重点新建项目,协调推进土地征收和前期手续办理,服务企业“一杆到底”,真正实现“企业不见面,手续办齐全”。
    09/15
  • 辽宁丹东:科技“加持” 果农受益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佳节,位于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太河村稼盛河湾软枣猕猴桃种植基地内,成片的绿藤铺展在山坡上,漫山遍野的鲜果陆续进入成熟季。该基地负责人赵城海介绍,常规品种的软枣猕猴桃刚进入上市期时,这里的头茬果半月前就销售一空。基地科学排布种植品种,不仅提前了上市期,更延长了销售季,收成翻倍。2017年,赵城海在太河村整合560亩山地,集约种植软枣猕猴桃。随着当地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增加,制约了果子的销售价格,这成为困扰赵城海的一道难题,他开始考虑基地的长远发展。“光图种植面积大不能解决问题,有限的销售市场需要去‘抢’。”赵城海把目光锁定在“早”字上。2018年,他从沈阳农科院引进早熟品种“山川2号”,并在丹东首次大面积试种。“早熟品种8月中旬便可上市,比常规品种提前了一个月。刚进入市场物以稀为贵,价格肯定占优势。”眼看着果子上市早、收益可观,赵城海开始进一步考虑拉长销售季。据了解,按正常季节,软枣猕猴桃每年在9月中旬上市,销售季大约半个月左右。但赵城海带领基地的技术团队在种植品种上优中选优,除了种植两个常规品种外,选育晚熟品种“辽凤”,将果实成熟季控制在9月末。“同样一片地种植一个品种,销售季只有半个月。现在种植4个品种,销售季由8月中旬延长至10月中旬,增收效果显而易见。”随着软枣猕猴桃种植规模的逐年扩大,价格高、销量大的优质品种越来越受果农的欢迎。近几年,在位于汤山城镇的丹东市北林经贸有限公司农业研究所,科研人员不断研发育苗技术,取得了成效。在软枣猕猴桃苗培育实验室里,钢架上的小玻璃器皿里装着绿色“组培苗”。在不远处的育苗大棚里,上百万株种苗已经扦插、移栽完成,为育苗、繁殖做了充分准备。“我们研究所科技攻关的东北亚物种资源库已经建成,这是国内首家软枣猕猴桃种子资源储备库。”公司董事长兼所长王勇带来了这个好消息,“通过收集完备的品种,能选育出适合我国气候种植的更优质品种。”这个守在“家门口”的“种子资源储备库”,为当地软枣猕猴桃种植提供了选种保障,成为提升果农种植技术水平、实现特色农产品产业优化升级的坚强“后盾”。
    09/15
  • 辽宁丹东:蚕业专家面授实用技术
    近日,辽宁省农科院蚕科所联合凤城市科协,组织蚕业专家深入丹东市凤城市东汤镇和石城镇举办“全国科普日之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蚕业科技示范户培训班,“面对面”向蚕农讲授实用技术,送去蚕需物资,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中,蚕业专家结合辽宁省农科院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引领基地项目、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柞蚕饲养技术岗位科学家等项目,进行了柞蚕生态放养、病虫害防治及生态柞园建设等新技术科学普及。同时,省蚕科所专家分别就秋柞蚕的选种、购种、选地块、移蚕、上山放养的实用技术要点、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他们还结合当下秋柞蚕大蚕期放养管理,对科技示范户柞蚕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讲解与指导,解决了示范户在放养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受到科技示范户的欢迎。据了解,该项活动通过开展科普技术培训和柞园技术指导,提升了示范户的科学放养水平,更好地为当地农村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有效推动凤城市柞蚕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09/15
  • 丹东市振安区九连城镇:“农业+旅游” 农民尝甜头
    秋高气爽,丹东市振安区九连城镇窑沟村丹丹农家院采摘园里的燕红桃熟了,红艳艳的果实挂满枝头,飘出阵阵清香。桃林深处,传来一片欢声笑语,几名游客走进田野,采摘特色水果,品尝地道农家菜。“如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来到农村体验采摘乐趣,我这个农家院采摘园也越来越红火。”采摘园主人李志刚对自己把农业生产和休闲旅游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很有信心。“我们这里交通方便,燕红桃、梨、软枣猕猴桃、苹果相继成熟了,一年一度的采摘游旺季就开始了,一直能持续到‘十一’黄金周后。”最近,李志刚比较忙,“农业+旅游”让他尝到了甜头。他种植的20亩水果园进入采摘上市阶段,周末和节假日,每天的游客接待量达200人左右,采果、买果、吃农家饭……算下来,收入比单纯卖水果翻了不止一倍。近年来,九连城镇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重点,特色农业不断壮大。到目前,全镇水果生产面积达2535亩,草莓、蓝莓、软枣猕猴桃等小浆果的种植面积逐年增长,马市水果萝卜、精品西瓜等精特果蔬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为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九连城镇积极探索发展以“生态种植+生态体验”为主的田园经济。“我们将发展农业产业与生态观光旅游相结合,产生了1+1>2的社会效益,让旅游业与农业相互促进,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长期发展方向。”讲到农业产业及与之相关的生态观光旅游的发展前景,九连城镇党委书记丁长青眼里充满希望。如今,走进九连城镇,村庄白墙灰瓦,道路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农产品采摘园各具特色,“农家乐”里欢声笑语。“把树种成景观,把草种成海洋,把村落变成有特色的民俗建筑群,乡村就成了风景。”丁长青笑着说。
    09/15
  • 辽宁丹东:提升城市品质 拓展服务功能
    初秋夜晚,凉爽宜人。丹东市东港市人民大桥下的篮球场内,几名年轻人正在挥洒汗水,感受着运动的快乐。人行步道上,廊亭、座椅、小广场……崭新的休闲设施和场所为散步的市民带来了便利。位于黄海大桥与人民大桥之间的亲水步道依大东沟而建,全长5公里,周边配套公共卫生间、廊亭、休闲座椅,并栽种了乔灌木、草坪等,构成了大东沟生态景观工程。在大东沟下游的大沽沟口,新建的湿地公园已投入使用。该公园以建设满足全龄需求的高品质开放空间为目标,通过生态性与现代性并重的设计,着力完善城区绿色空间结构,提升城市文化价值和百姓生活品质。公园内建设了木道栈桥、观景平台、停车泊位,栽植了乔灌木,总占地面积达21.66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17.9万平方米。与此同时,建有儿童游乐区、休闲广场等,满足市民休闲、健身、游玩需求。近年来,东港市持续推进城市内河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12.99亿元,打响截污、治水、治绿“三大战役”,包含截污纳管、泵站改造升级、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河道清淤、流域内食品企业污染治理、修复和建设两岸景观六大工程。随着项目的推进,东港城市环境越来越好,百姓娱乐、休闲场所增多且更便利。如今,大东沟两岸景美、水绿、岸洁,城市品质得到有效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2022年,东港市继续在提升城市品质上下功夫,不断拓展城市服务功能。精准规划,积极包装城市更新项目,成立城市更新工作专班,制定项目计划;精致建设,全力提升居民居住环境,改造4个组团9个老旧小区,建设东港市儿童公园,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实施广海路、渔港路、文忠路、学海街道路工程。健全公共交通体系,大力推广新能源公共交通工具,重点针对居住区、中小学、医院等区域加大公共停车场建设力度,新增停车位3950个;精美呈现,按照“以水定城、以水靓城”思路,围绕“城市绿廊”建设,持续巩固城市内河综合治理成果,实现河畅水清、岸美景绿;精细管理,以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提升城市网格化管理水平,推动城市地下管网普查工作,维修供热管网3公里。提升市容市貌水平,加大城市违章建筑拆除力度,大力整治城市“蜘蛛网”,继续落实“门前三包”制度。提升城市垃圾治理水平,推进建设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设,启动赤榆垃圾填埋场一期封场工程。在打造智慧东港方面,挖掘拓展为民服务场景,依托大数据中心,做好政府侧IOC建设,推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网格化信息采集等项目建设,推动基础数据与办事申报信息数据关联复用,最大限度减少要件、压缩环节,不断提升群众和企业的办事效率和体验。强化“数字乡村”建设,打造数字乡村监管平台,加大“互联网+党建”“互联网+法制”等方面建设,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挖掘拓展城乡治理场景,依托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利用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等技术,持续推动智慧公安、智慧住建、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监管、智慧执法、智慧海洋、智慧应急、智慧文明城市建设等9大领域的智慧化建设,逐步实现渔船管控、防火防汛等风险点,土地违法、环保违法等易发点,城乡建设、产业物联等关键点管理的数字化、智慧化转型。
    09/14
  • 辽宁丹东:大鹿岛人工繁育黄蚬子增收4000万元
    8年时间,大鹿岛完成了一件大事儿——黄蚬子实现大规模人工繁育并获得丰产。这成为黄蚬子增养殖技术的重大突破。“仅黄蚬子一个品类,我们全年就增加产值4000多万元。”9月的海岛,满眼是开海后的繁忙景象。站在海堤上,大鹿岛村党委书记、主任张宗义一脸兴奋,“养殖业的丰产丰收,从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因疫情导致的旅游‘空档’,稳定了集体经济收入。”大鹿岛人和黄蚬子的故事,还得从几十年前“大黄蚬子救人”的故事说起。那时,老一辈大鹿岛人经历了忍饥挨饿的年头儿。当时,人们不懂如何获取海中资源,直到有一年,大鹿岛前滩退大潮,海滩上出现大量黄蚬子。“滩上铺满了一层又一层……”岛上的老人还清楚地记得,那年,黄蚬子大丰收,为大鹿岛人提供了食物来源,那一代的大鹿岛人就这样活了下来。老辈人都说,黄蚬子就是大海给大鹿岛的馈赠。后来,黄蚬子被销往外地,渔民逐渐获取收益,然而,当时完全是买方市场,黄蚬子要先卖出去,根据卖价再给渔民结算。由于没有主动权,优质的黄蚬子却成为市场中的“廉价货”。“当时黄蚬子才几块钱一斤,老百姓有时候还收不回钱。”2011至2012年间,张宗义深入市场考察,当了解黄蚬子的销售情况后,他决定变被动为主动,变买方市场为卖方市场,变大量销售为定量生产。“如果市场一天需要5万斤,我就给提供4万斤,让黄蚬子供不应求,而且,价格要由我们定,还要给现金。”张宗义说。就这样,东港黄蚬子的名气越来越大,黄蚬子的“身价”也大大提高,最贵的时候达到每公斤60元。那一年,黄蚬子产值达到上亿元,大鹿岛村民人均获益2万多元。大鹿岛黄蚬子的名气越来越大、身价越来越高,这里成了丹东黄蚬子的优质产区。然而,一直以来黄蚬子却是靠天收成,无法实现人工繁育。靠天收成,当然就有丰收,也会有歉收,还会有绝收。那么,黄蚬子产量少的时候,怎么办?“我们不能干等着,浪费资源,得靠科技的力量,让这片海‘活’起来。”张宗义说。据了解,受各种因素影响,丹东黄蚬子产量逐年减少,到2016年时,每天能够捕捞规格以上的黄蚬子只有5000多公斤,比十多年前资源量锐减90%以上,亟须开展苗种繁育和环境改善。在黄蚬子人工繁育的路上,大鹿岛人一直在探索,不断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2013年,大鹿岛村开始从外地引进黄蚬子苗种,并试验成功。2014年,在引进苗种的基础上,大鹿岛村尝试进行黄蚬子苗繁育试验,当年试验成功。2016年7月,中国蛤蜊人工繁育及中间培育技术项目顺利通过丹东科技局科技成果鉴定,水产部门积极推进技术研究,黄蚬子苗繁育量稳步提升。2021年,大鹿岛村投放的黄蚬子苗全部来自本村自己繁育,打破了靠引进外来苗种生产黄蚬子的局面。今年,仅黄蚬子就增加产值4000多万元。如今,通过不断创新和科技支撑,大鹿岛村的养殖产业成为村里经济的支柱。近两年,大鹿岛村旅游业因疫情受到较大冲击,而养殖产业却以“一产之力”担起了村集体半数以上的经济收益,2021年,养殖公司实现产值近1亿元,解决了全村用工支出。“养殖业有了新突破,集体经济就稳了,我们就能腾出手来为海岛长远发展干些实事儿!”张宗义说,全岛将打造“三路三带”的立体观光线路,将建成“甲午海战博物馆”等以爱国精神为主题的文化旅游项目。“未来的大鹿岛,不仅是一座风光海岛,更是一座人文海岛。”
    09/14
  • 辽宁丹东:实干为先在新时代辽宁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金秋时节,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的喜讯,让丹东市广大干部群众欢欣鼓舞,倍感振奋。大家纷纷表示,要保持昂扬向上的精气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新时代辽宁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以扎实的工作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当前,丹东市正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一体学习领会、一体贯彻落实,奋力开创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建设新局面,为辽宁振兴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在喜迎党的二十大的热烈氛围中,《丹东市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若干政策意见》出台,内容涉及培育科技型企业群体、支持园区创新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支撑产业发展、推动创新平台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七方面18项鼓励政策,以制度创新引领城市创新发展。这也是丹东市高标准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具体行动。强化责任担当,丹东市聚焦实干,狠抓落实。锚定建设“在东北亚地区有影响的国际化水平的开放型城市,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创新型城市,绿色发展、美丽文明的幸福宜居城市”目标,丹东市发挥沿边沿海区位优势,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培育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核心竞争力强的新兴产业,不断引育壮大新动能,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与此同时,丹东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努力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把边境互市贸易创新发展作为推动扩大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领,丹东市全力构建“一核心、八区点、九园区”的互市贸易创新发展格局和“一港一区两城多点”的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格局;将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目标,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深入开展“应该办、服务效能提升、降低企业成本、法治环境优化”四大行动,倾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丹东市持续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和园区高质量发展;加大对企业支持力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科技创新成果本地产业化率、科技型企业增长率;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工作,积极推动建设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以及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用人主体引才用才“原动力”。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色成为城市最厚重的底色、最鲜明的特质和最持久的优势。丹东市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治理体制,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大气环境治理成果,注重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统筹,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加快绿色矿山、智慧矿山建设,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继续为辽宁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全面落实“碳达峰”任务,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积极推动实施一批清洁能源、新能源项目,不断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促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发展;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良好生态环境、绿色生态产品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09/14
  • 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小灵芝撑起村民“致富伞”
    9月是收获的季节。在辽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太平哨镇南吊幌子村的灵芝种植基地,一株株灵芝长势喜人,和成年人手掌差不多大的灵芝正在温暖的大棚内吐粉。随着采粉设备轰鸣运转,大棚内菌香四溢。“如今,灵芝种植已成为村民致富的支柱产业。”村党支部书记于国有高兴地说。南吊幌子村的灵芝每年元旦过后开始栽植菌株,生长到八九月迎来集中吐粉期。灵芝孢子粉经过晾晒和破壁处理后,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市场需求量大,收购价格高。南吊幌子村位于宽甸的大山深处,过去,村民的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种植灵芝让村民不出村就实现了增收。“初步算下来,一个130多平方米的大棚,一年净收入大概在3万元至4万元,比外出打工高很多。”于国有说。敏锐捕捉发展商机,村“两委”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灵芝种植,拓宽增收渠道。村民崔洪义是村里较早发展灵芝产业的人。之前,他尝试了几项种植产业,都不是很理想。6年前,崔洪义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种植灵芝。吸取之前发展种植项目失败的经验,这一次,每个环节他都亲自把关,当年就喜获成功。“那年我种了两个棚,才三分多地,没想到一年下来,净利润达20多万元,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数字,第二年我又增加了两个棚。”崔洪义说。经过几年的滚动发展,如今,崔洪义已成为村里灵芝种植的行家里手。收入增加了,家里的生活也芝麻开花节节高,以前的旧房翻新成大瓦房,摩托车换成了小轿车,崔家成了村里闻名的富裕户。“灵芝浑身都是宝,除了能产灵芝粉,灵芝植株也可以卖钱,有的村民将灵芝切片泡水,还有的通过嫁接制作成好看的盆景用于观赏。”于国有说,村民可谓各显神通,将灵芝“吃干榨尽”。短短几年,南吊幌子村的灵芝种植户发展到18户,有灵芝大棚48个,累计为村民增加净利润700余万元。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小灵芝为村民撑起“致富伞”,开辟出一条致富路。
    09/13
  • 辽宁丹东:五龙金矿塌陷区避险安置项目建设“加速度”
    9月8日,在丹东市振安区同兴镇五龙金矿塌陷区避险安置项目现场,塔吊挥舞“长臂”运送物资,工人们加班加点抢抓工期,脚手架上“蜘蛛侠”们施工正酣,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该项目总投资8500万元,将新建8栋住宅楼,回迁安置260余户居民,可极大改善五龙金矿塌陷区原有住户的居住环境。同兴镇围绕这个民生项目成立专人包保、入户调查、协议签订以及项目推进小组,全力推动项目快速有序进展目前,该项目已有6栋楼完成封顶,剩下2栋本月底前也将完成封顶,然后转入楼体内部建设。
    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