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小部件”迸发大能量!丹东这两个指标全省第5
  • 发布日期:2025-8-18 9:43:42
  • 消息来源: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一批深耕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专精特新”企业成为丹东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名片。目前,全市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137户,数量居全省第5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户,数量同样位列全省第5位。

位于振兴区汤池工业园区的丹东山河科技有限公司自动化车间里,航天级姿态控制飞轮、力矩陀螺等部件整装待发。“近三年来,公司逐年加大研发投入,资产总额稳中有增,发展态势良好。”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将在5年内聚焦数字化生产与改造,推动传感器与智能控制系统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

无独有偶。丹东科亮电子有限公司作为国内电机保护控制行业的支柱企业,其研发中心汇聚了无线电技术、工业自动化控制、数字通讯等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每年将销售收入6%以上投入产品研发,形成独特的技术创新生态。其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铂热电阻传感器,可承受20000VAC的耐压强度,各项技术指标均优于国外同类产品,成功打破进口依赖,是众多国内外大型电机企业的稳定供应商。

像山河科技、科亮电子这样的企业,正是丹东“专精特新”企业群体的生动写照,它们用指尖大小的元器件,撬动着千万级的国际市场。

“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梯度培育体系建设。为推动这些“小部件”迸发出大能量,市工信局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动态掌握各层级企业数据,逐步扩大“专精特新”企业群体规模。

同时,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特色需求,持续开展专项服务,深入了解企业服务需求,搭建融资、培训、政策咨询等服务平台,主动跟踪服务,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专精特新”企业立足国际市场的核心驱动力。我市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鼓励中小企业专注细分市场和重点领域,在知识产权申报、企业技术中心建立和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给予扶持。

为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我市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从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化四个方面,分类总结提炼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示范性强的“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案例并大力宣传。同时,市本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将“专精特新”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引导全市中小企业走向“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记者:刘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