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锦江山“新装备”上线 运动体验再升级
    09/11
  • 学说朝鲜语--第8期 | 조선어 보고 듣고 배우기—제8기
    09/11
  • 学说朝鲜语--第7期 | 조선어 보고 듣고 배우기—제7기
    09/11
  • 最多一天“取蜂窝”19起 市消防发出紧急提醒
    秋季是蜂群回巢的季节,此时的马蜂发育、繁殖、筑巢速度较以往加快,且异常敏感,攻击性很强,若人们在此期间惊扰到它们,极易遭到攻击。进入8月份以来,市消防救援支队已接到“取蜂窝”类警情160余起,仅8月27日一天就达19起。在长期作战中,我们的消防员“蓝朋友”积累了丰富经验,“空中排雷”有防身利器,同时也有除蜂宝典。药剂喷杀法适用于直径在10cm以下的小型蜂窝,这种蜂窝体积小,内藏马蜂少。摘取时,靠近蜂窝后直接用灭害灵等杀虫药剂从蜂窝的上风处喷洒,杀死外面的散蜂,再通过蜂窝出口向内喷药剂,将马蜂全部杀死后即可铲除蜂窝。此外,还有袋装法、水攻法、火攻法和烟熏法。如何避免被马蜂蜇?由于马蜂是色盲,零星几只在身边飞舞时不要理会,如有马蜂停落在头上、肩上时,轻轻抖落即可,不要拍打。被蜂群攻击,应尽快用衣物包裹暴露部位,蹲伏不动。不要快步奔跑,更不要反复扑打。若不慎遭到马蜂的袭击,首先请用衣物保护好自己的头颈。一旦被马蜂攻击,伤口会出现痒、疼痛等症状,可以暂时用水或者肥皂水清洗,也可用食醋或3%硼酸溶液冲洗伤口,柠檬汁、橙汁、酸牛奶也可作应急之用。用毛巾包上冰块湿敷伤处,有助于暂时缓解疼痛。条件允许时,可以先服用息斯敏等抗过敏药物,严重者快速送医。“遇到马蜂时请不要惊扰它,若发现较多马蜂聚集、其筑巢体积较大,不要擅自捅窝,及时求助专业人员处理。”市消防救援支队新闻宣传科科长徐凤禹提醒:如果企业、家中出现马蜂筑巢的情况,可以联系小区物业或拨打119求助。记者:吴昊
    09/10
  • 丹东海警疾驰救援 腹痛船员转危为安
    近日,一艘货轮上的船员突发左腹部剧烈绞痛。正在执行任务的海警风帆艇接紧急求救信号后迅速反应,用时15分钟完成靠泊,并通过海上过驳等方式将患者送医治疗。目前,该患病船员已得到妥善救治,情况稳定。记者:刘馨忆
    09/10
  • 市第一医院:义诊惠民送健康
    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9月7日,市第一医院在元宝山公园广场举办义诊活动,将优质医疗服务和健康知识送到群众身边。市第一医院抽调29个临床科室(病区)的医疗专家组成团队,既当“健康顾问”,又做“科普讲师”。“医生,我最近血压不稳定,该怎么调整用药?”“孩子总说肠胃不舒服,平时饮食要注意什么?”面对市民们的疑问,专家们耐心倾听、细致解答,提供科学用药指导和个性化治疗建议。同时,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常见慢性病风险评估,普及健康知识,加深市民对自身健康状况的了解。此次义诊活动是第一医院践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服务理念的生动实践。今后,市第一医院将常态化开展公益医疗服务活动,切实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记者:刘沙
    09/10
  • 工人村社区快速处置树木虫害
    近日,市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春一路6号楼和8号楼的居民向网格员反映,楼院大树滋生害虫,不仅影响树木生长,虫子掉落还时常吓到玩耍的小朋友,给居民生活带来困扰。社区接诉即办,第一时间联动园林绿化部门开展喷药灭虫工作,高效解决了居民的“心头忧”,大家纷纷为社区的高效响应点赞。作者:沈粹
    09/10
  • 振兴区:精准监督织密社会救助“保障网”
    “多亏党和政府的帮助,让我申请到临时救助,渡过了难关!”日前,振兴区汤池镇萌芽村村民卢先生握着回访纪检监察干部的手激动地说。今年以来,振兴区纪委监委紧盯社会救助政策落实中的堵点、难点,发挥“监督的再监督”作用,以护航各项惠民政策落实落细为出发点,着力解决生活困难群众“急难愁盼”,让社会救助既有“及时雨”的温度,更见“精准滴灌”的实效。聚焦关键明责任,织密社会救助“监督网”。振兴区纪委监委不断强化对社会救助领域的监督,督促各镇街党(工)委及民政部门落实责任,通过问题线索起底、清单化监督整改等方式精准施治,督促相关问题责任单位及时整改;成立专项督导组,深入民政部门和各镇(街)、村(社区),排查社会救助领域廉政风险点,对重点岗位关键人员谈话提醒;对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跟进监督,形成闭环。今年以来,共收到社会救助领域问题线索106件,立案16件,党纪政务处分11人、组织处理21人,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织密织牢困难群众生活“保障网”。强化排查勤“串门”,守护幸福底色。今年2月,振兴区纪委监委走访时了解到,纤维一社区82岁的付先生独居在一处30平方米的厦子里,其户籍山东,无子女及其他亲属照看,生活窘困。区纪委监委立即将该问题反馈至属地党工委及区民政部门,经多方协调,成功将老人的户口迁至丹东,并主动帮其申请低保,为他的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建立“纪检监察+职能部门+镇街纪工委”联动机制,强化大数据赋能,推动职能部门救助信息互通共享,动态掌握低收入人口现状,精准锁定救助“目标”。聚焦低保、特困、残疾、独居老人等边缘困难群体,及时分类处置预警信息,监督职能部门定期复核救助对象情况,动态更新救助对象数据库。加强线下走访,开展“敲门行动”,动员村(社区)干部、低保专员常态化走访生活困难群众,宣传相关救助政策。上半年,振兴区城乡低保合计3039户、3819人,发放低保金229万余元。创新举措谋善策,让生活困难群众“医有所伴”。为扎实推进服务类社会救助工作,切实解决生活困难群众住院期间无人照料问题,振兴区纪委监委监督推动区民政局开展“困难群众就医陪护”项目,将慈善机构募集的善款作为支撑项目的主要资金来源,为患有重大疾病、在定点医院住院治疗且无亲属照料及陪护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低保对象等人员支付医疗及陪护费用。截至目前,该区已开展6例就医陪护服务,发放就医陪护补助24800元,让特殊困难群众就医护理得到保障、精神得以慰藉。“打通社会救助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既是民生工作的‘试金石’,也是纪检监察监督的‘必答题’。”接下来,振兴区纪委监委将继续推动监督力量下沉,以精准监督织密民生“保障网”。记者:景媛媛
    09/10
  • 乡村教师尹爽:十年坚守点亮山村孩子的希望
    在宽甸满族自治县青山沟镇,34岁的教师尹爽用10余年的坚守,为山村孩子点亮知识的“灯光”,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辛勤园丁”。大学毕业后的尹爽初到青山沟任教,就去了距镇内30多公里的夹砬子小学。全校仅两个班级、10名学生和3名教师,师生们到校需乘船渡江。面对简陋的教室、匮乏的教学设备,尹爽没有选择退缩,而是迎难而上。为教好英语,她积极请教老教师,边学边教。学校的生活条件艰苦,进入寒冬冰封期,与外界几乎“隔绝”,停水时老师就用扁担挑水。不足6平方米的宿舍内,冬如冰窖夏似蒸笼,尹爽始终忍耐坚持。白天一丝不苟地讲课,与学生互动做游戏;夜晚坚持挑灯备课、批改作业,成为她的工作常态。2021年,尹爽调至青山沟镇中心校,接手孩子最多的一年级。当时她的孩子仅几个月大,为了全身心工作,只能雇人照顾。一次,丈夫突发肾结石,疼痛难忍,却瞒着她独自就医;父亲重病住院手术,母亲也选择隐瞒,她得知后,仅在父亲手术前后短暂探望,便匆匆返回课堂。功夫不负有心人。尹爽用心血浇灌出硕果:所带班级学生成绩优异、纪律良好,精神风貌积极向上。“相比于家庭,这些孩子更需要我。”尽管对家人心怀愧疚,但尹爽从不后悔。扎根乡村教育,已成为她毕生的事业。多年来,尹爽先后获评县级优秀教师、师德标兵、骨干教师等称号。如今,即便遇到再大困难,尹爽的脸上始终挂着微笑。她认为,笑容是治愈乡村孩子心灵的“良药”,也表达了自己对深耕乡村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记者:李冉霞
    09/10
  • 工人村社区携手文化惠民服务队共商“文化进社区”
    9月2日,丹东市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召开“专业社工+志愿服务”对接座谈会,特别邀请丹东市文化惠民服务队队长王士鹤参会,双方围绕资源共享、服务共建展开深入交流。就合作方向达成初步共识,计划结合社区实际需求,共同策划“文化进社区”系列活动,通过专业社工统筹协调、志愿者具体执行的方式,将优质文化资源精准送到居民身边。记者:沈粹
    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