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红色主题演出展丹东风采
    近日,由丹东老干部大学艺术团近百位成员创作的红色主题演出《让英雄城市焕发新时代荣光》在市劳动宫上演。省老干部教育活动中心相关负责人带领辽宁老干部大学的近200名学员观看了演出。演出以饱含深情的领合唱、生动鲜活的舞蹈小品、激励人心的配乐朗诵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充分展示了丹东在不同历史时期取得的辉煌成就、书写的英雄故事,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据了解,本次演出的表演者平均年龄65岁,演出自去年11月首演以来,已巡演4次。记者:张研
    07/12
  • 创意彩绘扮靓小区 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近日,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丹东市振兴区临江街道清花园社区对清花园小区内破损墙壁进行修缮和彩绘修饰,助力文明城市创建。记者:张尧
    07/12
  • 一个爱心教练和他的六个队员的特奥梦
    “从上球台训练到正式比赛,他们最短的只用了9个月,为了珍惜每一分钟的训练时间,打飞的乒乓球弹落得满地都是,捡起来再继续打,满脸汗水都顾不上用毛巾擦干,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是对他们展现的意志品质最好的鼓励。”7月8日,在凤城市特殊教育学校,球队教练董艺跟记者不住地夸着他的队员们。在刚刚结束的2024年全国特奥乒乓球、羽毛球比赛中,来自凤城市特殊教育学校的6名小选手代表辽宁队参赛。孩子们以顽强的拼搏精神,斩获1枚金牌、6枚银牌、4枚铜牌的佳绩。要知道,这些孩子取得这样的成绩较之常人要付出更多的艰辛。他们中有唐氏综合征患儿,也有自闭症患儿和后天原因造成智力障碍的孩子,他们是特教校园里的残障孩子,他们曾是手握球拍都需要教练手把手纠正很久的“星宝”“糖宝”,然而,他们更是从凤城特殊教育学校里走出来的特奥运动员。登上领奖台只是一瞬间,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是汗水的挥洒。从最简单的熟悉球拍、增强球感,到持拍正手、反手和侧身正手摆动作,再到脚下侧滑步、交叉步,最后进入实战练习,队员拉球、搓球、削球练习、真人对打……董艺见过边掉眼泪边打球的队员,却从未看过他们偷懒,从未听过他们抱怨。这支参赛队伍的队员从最初的3名扩大到6名,年龄最小的11岁,最大的19岁。他们在训练之初都没有乒乓球运动经验,克服初学者对打乒乓球的陌生,是董艺和他们要跨过的“第一道坎儿”。为了培养初学乒乓球选手的训练兴趣,让他们在短时间内适应球台,学校特设了室内训练室和室外露天球台。“性格内向胆小懦弱的小刚开始学打球时,只比球台高一个头。”17岁的参赛选手小华是球龄最长的老队员,她是董艺印象最深的女队员,“她不爱说话,白皙的小脸无论冬夏每次上完球课都累得满脸通红、头发打绺,每天都是最后一个离开训练室,其他队员周末休息她就和舍务老师一起练。”最初的小华,击球后的反应慢,接不住对手发球,击球的准确性也差。现如今,她在此次全国特奥乒乓球比赛中摘得女子单打16岁至21岁C组金牌,和队友小洋获得混合双打16岁至21岁A组银牌。球台边,小小的乒乓球飞速旋转,6个孩子接、推、扣、拉……各种姿态得心应手,董艺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和巨大付出自不必说。2018年3月,董艺在校领导的支持下组建了凤城市特殊教育学校特奥队并兼任公益教练员。“特奥乒乓球运动是帮助智力残障的少年儿童逐步康复的重要手段,可以改善其身体状况和性格,让他们有更独立的生活能力。”谈到对这些残障孩子的运动训练,董艺很有心得,“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通过竞技比赛得到锻炼,在运动中享受快乐和成功,让孩子回归社会,有全新的生活。”孩子们在赛场上的顽强拼搏、与人为善和诚实守纪的优良品行也激励着董艺。6年来,学校常态化开展各项特奥项目训练,在全省、全国特奥会上摘金夺银,总计获得85枚奖牌。记者王卢莎
    07/12
  • 元宝山下,与你“童”行!
    7月9日,由市民政局联合相关部门主办的“‘辽蕾’伴我成长阳光与你‘童’行”集中宣传第一场活动,在元宝山公园举行。“辽蕾计划”是省民政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试点项目。在现场,主办方以政策讲解、歌舞表演、现场互动、有奖问答等形式,大力宣传儿童福利相关政策。市民政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市医保局、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的工作人员,向过往群众发放关于未成年人的福利政策宣传单,并解答群众咨询的相关问题。接下来,将在东港市、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振安区陆续开展4场“‘辽蕾’伴我成长阳光与你‘童’行”集中宣传活动。记者/戚文
    07/11
  • 楼道“瘦身” 墙体“美容”
    连日来,丹东市元宝区兴东街道靶向发力,精准开展整治行动,为楼道“瘦身”,为墙体“美容”,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居民获得感。街道成立工作组,对75个小区530栋居民楼进行全覆盖摸排,针对电动车“飞线”充电、违规停放、占用消防通道等问题进行整治。排查期间,工作人员通过约谈物业负责人、在网格微信群发布安全提醒、在小区内张贴温馨提示、入户宣传等形式,争取居民理解配合,提升整治成效。截至目前,共摸排电动车1325台,发现安全隐患128处,均整改完毕。街道还积极与物业公司沟通协调,累计安装充电桩275个,解决电动车“充电难”问题。针对楼道堆占问题,街道、社区开展“敲门行动”,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耐心宣讲,增强居民安全意识,引导大家主动清理,目前已清理楼道堆占36处。同时,社区工作人员封堵电线洞3处,修复安全出口指示牌10处,消除了安全隐患。居民们高兴地说:“楼道干净了,心情也好!”有居民反映楼体墙面掉渣、小广告有碍观瞻,街道组织志愿者对墙面进行粉刷、修补,补砂浆、刮腻子、喷涂,累计粉刷、修补墙面30余处。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巡查,清理了600余张小广告。下一步,兴东街道将继续对照创城要求主动作为,查不足、补短板,精细管理、精准治理,推动创城工作取得新成效。记者:郑鑫
    07/11
  • “五老”护苗助成长
    近日,丹东市教育局关工委一行4人来到凤城市石城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为30名生活困难学生每人捐助1000元。受助学生代表表示,今后会努力学习,不负期望,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近年来,丹东市关工委不断完善“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服务体系,组建“五老报告团”“五老宣讲团”“五老关爱团”“五老帮扶团”“五老帮教团”“五老辅导站”等服务团队,目前全市“五老”队伍已发展到150多支2万余人,在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使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丹东市关工委组织编写党史、国史宣讲材料并录制视频,发给“五老”宣讲团成员,全市700多名“五老”宣讲员走进学校、社区开展宣教活动670多场,覆盖中小学生30多万人次,把伟大建党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深植孩子心中。针对中小学生放学后无人看护、辅导问题,丹东市关工委组织“五老”在社区建立“四点学校”,做孩子放学后的“班主任”。在“关爱护青”活动中,“五老”担任“爱心家长”,为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孩子提供帮助。据统计,截至目前,2996名“五老”共帮扶留守儿童、生活困难儿童、残障儿童1103人;各级关工委领导干部和“五老”累计捐资助学2000多万元,受益学生4万多人。丹东市关工委组织具有法律专长的“五老”走进学校,通过开设少年模拟法庭、作法治教育讲座等多种形式,普及法律知识,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法治意识,抵制违法行为,做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好学生。此外,还开展了“零犯罪学校”“零犯罪社区”创建活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下一步,丹东市关工委将继续深化“情暖童心,护苗成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牌建设,进一步发挥“五老”优势,为全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记者:包芙蓉
    07/11
  • 老年艺术团来丹东表演
    7月3日下午,“乐龄芳华·中国老年艺术团走进最美乡村辽宁丹东行”活动启动仪式在元宝区文化馆举行。演出表演形式多样,涵盖了歌曲、舞蹈、戏曲、评书、相声等。此次活动由新华网、中国老年艺术团、中共元宝区委、元宝区人民政府主办,辽宁曙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鸭绿江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丹东北国之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丹东市农业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大丰收”老年艺术家助农平台协办。记者:周广庆孙坤霖王子宁
    07/10
  • 文化助残 为生活添彩
    近日,市残联联合市图书馆开展了“视力残疾人智能听书机发放”和“送文化进社区”活动,进一步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更好地满足视力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视力残疾人“看”书不再难,市残联与市图书馆在鸭绿江边,向33名视力残疾人发放智能听书机并指导其使用。市残联、市图书馆的5名工作人员还来到凤城市残联,向70名视力残疾人发放听书机。残疾人朋友初次体验智能听书机,感觉既新奇又便捷。据了解,该款智能听书机由中国盲文出版社出品,主要功能包括电子书朗读、联网访问中国盲文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网络收音机、网络听书、电子词典等,同时还设有音频播放、录音机、调频收音机、万年历、计算器、定时闹钟、功能设置和文件管理等多种功能,满足视力残疾人学习、娱乐和工作等需求。市残联、市图书馆根据残疾人需求,向凤城市凤泽社区捐赠名著、残疾人文学作品集、小说、烘焙、编织、科技等方面的图书和期刊300余本。身体的缺陷使残疾人的社会活动能力受到了限制,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常常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一台台听书机、一捆捆图书是文化的传递,更是爱的传递。此次活动拓宽了残疾人视野,增强了他们自立和社会活动能力,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也让残疾人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及温暖。下一步,市残联将扎实做好残障群体文化服务工作,开展更多、更好的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推动残疾人文化活动与公共文化服务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记者:包芙蓉
    07/09
  • 丹东冯延秀家庭:你保卫大家 我撑起小家
    妻子是奔走于新闻一线的记者,丈夫是保家卫国的军人,夫妻二人立足岗位,努力奋斗,谱写了亮眼的人生篇章。作为军嫂,结婚12年以来,冯延秀不言累、不言苦,用实际行动给予丈夫最大支持。前不久,冯延秀家庭获评“辽宁省最美家庭”。婚后第一个春节前两天,丈夫接到命令,返回部队值班,冯延秀自己一个人在宽甸的家中过年。此后许多年,夫妻二人聚少离多,多数时候,都是冯延秀一个人送孩子上学、接孩子放学、做饭、做家务,有时因采访不能照顾孩子,只得求助孩子老师、邻居和亲朋好友。冯延秀无怨无悔,因为她深知丈夫重任在肩。“对于军嫂的不易,我有深刻的体会,但我仍然无条件地支持他。”冯延秀说。部队举办各种活动,冯延秀发挥专业特长,为活动拍摄视频和照片;部队举办歌咏比赛,她多方联系专业老师提供指导服务。在她的支持下,丈夫服役期间踏实工作,荣立三等功1次,获评优秀共产党员1次、基层优秀干部5次。冯延秀好学善思,勤奋努力,是个业务上的“多面手”,摄像、写稿、出镜、剪辑样样都行。多少个黎明时分,她奔波在采访的路上;多少个夜晚,万家灯火亮起,她在电脑前撰写稿件、剪辑镜头……十多年来,她走下去、沉下来,足迹踏遍了宽甸的22个乡镇100多个村,用摄像机记录不同行业不同人群的百味生活,用心倾听百姓心声,用笔抒写人文情怀,用视频和文字传递党的声音……她被丹东市委宣传部评为“新春走基层”先进个人和增强“四力”先进个人;新闻作品获第二十五届辽宁新闻奖一等奖。记者:包芙蓉
    07/09
  • 异地就医政策惠万家
    在今年6月市医保局、医保中心开展的“医保政策零距离,异地就医暖人心”主题宣传月活动中,医保部门广泛宣传异地就医政策及经办流程,全力促进我市异地就医结算服务提质增效。各地医保机构通过在宣传栏、挂号处、门诊大厅等人群密集场所醒目位置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折页,在微信朋友圈转发相关链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参保人异地就医备案渠道与所需材料、直接结算服务流程、报销政策等内容;同时,开展“带着政策赶大集”系列宣传活动,在集市现场讲解相关政策,发放宣传资料,提供经办服务,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理业务。记者:田治华
    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