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过足民俗文化瘾
    拿着装有免费图书阅读券的红包,桃铁二社区居民兴高采烈地向记者展示。1月19日,在振兴区桃铁二社区“欢乐中国年、幸福‘鼠’于你”民俗文化展示现场,居民踊跃参与到做脆糖、写春联、剪窗花、民俗知识抢答、民俗秧歌表演等一系列活动中,过足了民俗文化瘾。记者宋永昆摄
    01/20
  • 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
    1月15日,站前街道一街社区活动室里充满了节日气氛。居民们通过表演东北大鼓、现场书写对联等活动,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记者张尧摄
    01/19
  • 美丽农家
    近年来,市妇联持续开展“魅力巾帼美丽农家”庭院整治活动,我市涌现出一批“巾帼美丽农家示范户”。图为1月15日下午,东港市龙王庙镇龙王庙村11组村民王春娥、赵迎春婆媳俩用市妇联发放的剪纸和宣传画装饰门窗。记者宋永昆摄
    01/17
  • 迎新春 剪“萌鼠”
    1月16日,“鼠到福来之剪‘萌鼠’迎新春”活动在振兴区临江街道东昇社区举行,剪纸爱好者们各展绝活儿,比拼谁剪的“萌鼠”更可爱。记者宋永昆摄
    01/17
  • 送文化进乡村
    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丹东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开展了送文化进乡村惠民演出活动。30多名文艺志愿者分别走进东港市椅圈镇和长山镇,把文艺节目送到群众的家门口,为他们表演富有朝鲜族特色的文化大戏。每到一处,文艺志愿者都会精心准备,把最好的节目献给群众。他们表演舞蹈、乐器、歌唱等,吸引了许多村民前来观看,精彩的节目赢得了阵阵掌声。看到志愿者的精彩演出,当地的文艺骨干也纷纷登台表演,为演出增添了许多喜庆的气氛。椅圈镇于家村党支部书记徐永和表示,送文化进村贴近群众生活,丰富了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提升了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记者吴琼摄
    01/16
  • 新春交响音乐会开奏
    15日18点30分,2020年“春之声”第六届新春交响音乐会在市文化宫拉开帷幕。这场音乐会是我市“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之一,演出单位为丹东城市交响乐团,15首编排新颖的曲目精彩纷呈,为听众献上一份新春贺礼。记者戚文孙坤霖摄
    01/16
  •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5位青年歌唱家唱响专场音乐会丹东新闻网讯记者刘作庆文张尧摄曲调时而低缓深沉,时而高亢激越……14日下午,市老干部活动中心里不时爆发出长时间的掌声。当天,由辽宁省音乐家协会选派的5名青年歌唱家来到丹东,给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美声音乐盛宴。此前,丹东市党群服务中心、丹东市文联共同推出“鸭绿江之声”室内乐系列音乐会,让广大群众和音乐爱好者近距离地欣赏到了经典音乐、高雅艺术的独特魅力,提升了我市群众音乐文化素养。作为“鸭绿江之声”系列音乐会的第10场专场演出,此次主办单位与省文联、省音乐家协会共同推出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专场音乐会。来丹演出的5位青年歌唱家朱贺、张永凯、祝君、曹粹和傅伟林,均为中国音乐“金钟奖”的决赛级选手。演出现场,无论是中外歌剧选曲、艺术歌曲还是中外民歌,他们用专业美声表达出音乐的灵魂,给予上百位观众别致的美妙体验。15首选曲各具特色,每首曲目结束时,台下观众都献上长时间的掌声。音乐会尾声,5位青年歌唱家集体走上舞台,与观众一起高唱《我和我的祖国》,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01/15
  • “三马路”的那些事儿
    如今的三马路,车水马龙,高楼林立,超市、商场、酒楼等各种网点星罗棋布,处处一片繁忙。“过去可不是这个样子!”原住在三马路的老居民,如今九十高龄的孔宪博告诉记者。丹东的地标曾在此“我记忆最深的地方,是二纬路至三纬路之间这个街区,那里有个‘老戏园子’。”说着,孔先生和“发小”李本华共同讲述了他们脑海中的“三马路”。孔先生口中的“老戏园子”,在安东时期叫天常舞台,“老戏园子”是安东人的称谓。天常舞台是一座木质结构的二层建筑,是当时丹东地区的知名场所,许多京剧名角都在这里唱过戏。这一区域,也因这个戏园子,成为城市中最繁华的地段。在三纬至四纬区域,靠南侧如今的三马路家具城,是原鸭绿江商场。该商场占地面积很大,是辽东地区的布匹批发市场,经营的货品包括粗布、麻布、丝绸、棉毛线等,同时也经销服装鞋帽。位于四纬与五纬之间的南侧区域,1958年动迁后,政府在这里建了丹东第一座室内体育馆,也是丹东市第一座业余体育学校。当然,三马路最为著名的地标,当属几乎占据了整个八纬至九纬北侧之间的丹东商场。“商场是一个大环形建筑,是日伪统治时期日本人开办的商场,叫‘日本市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收归人民政府,改名为安东商场,之后改为丹东商场。拆迁前,是丹东最著名的地标之一。”李本华补充。办公住宅楼的聚集地那三马路沿街两侧是怎样的风景?在孔宪博和李本华的记忆中,整个三马路区域是一片平房区。上世纪五十年代,三纬路道口原薄铁搪瓷厂对面被炸毁后,政府在这片废墟上建起了一栋三层小楼,当“运输联社”的办公楼。在三纬至四纬区域,有一家日式独栋二层小楼,木制结构,它是一安姓市民开办的“安家朝鲜面店”,该面店为当时安东城市中著名的小吃。在四纬路胡洞口一侧,有一栋镶黄色瓷砖的二层居民楼。四纬至五纬区域北侧,从东往西原为平房区,后改建成三层红砖住宅楼和一栋二层灰色住宅楼。五纬和六纬区域,路北有一栋三层黄色瓷砖楼,是原丹东市外贸进出口公司的办公楼。再往西还有一栋灰色的二层小楼,用途不详。从这里至六纬路道口,又是一栋二层黄色瓷砖楼。在这一区域路南,在“大槐树副食品商店”往西又有两栋二层灰色小楼和一栋二层红砖楼。再往西至六纬路道口,还有一栋二层红砖楼。这里上世纪九十年代动迁,成了丹东市人大办公大楼和市政协办工大楼、市总工会办公大楼。六纬至七纬区域楼体相对多于其他。路南是一栋围着六纬路和三马路成拐尺形的丹东市石油公司办公楼。楼体为黄色,三层。紧挨着的是一栋灰色的二层居民住宅楼。路北六纬路和三马路交汇处旁,有一栋二层小红楼,与这栋二层小楼中间相隔一处平房,是栋灰色二层小楼,为丹东铁路换乘员工宿舍和食堂。再往西,还有两栋三层灰色小楼,直至七纬路口。七纬和八纬区域,路南有一栋弧形灰色的二层楼,这里原是一家古物市场,1952年冬被炸为平地。第二年,政府投资在原废墟上又建起了三栋红砖小楼。从这里往西,有几栋相邻的二层小楼,直至八纬路口。上世纪九十年代,该区域才被开发。
    01/14
  • 传承民俗
    日前,在帽盔山街道白房二社区,辖区党员群众、志愿者利用五谷杂粮粘贴吉祥鼠、乐乐熊、红螃蟹、泡泡鱼等栩栩如生的春节五谷画,传承民俗,让居民提前感受节日气氛。记者宋永昆摄
    01/13
  • 文化广场上年味儿十足
    吹唢呐,扭秧歌,捏糖人,写春联,振兴区汤池镇文化活动广场成为欢乐的海洋,乡下的年味儿攒足了!由振兴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振兴区文化馆承办的“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振兴区第十三届迎新春送民俗文化下乡活动热热闹闹开始了。当天是汤池镇大集,赶集的人们被欢快的锣鼓声吸引过来,跑旱船、骑毛驴儿、大头宝、龙腾狮舞、猪八戒背媳妇,东北大秧歌引燃了气氛。剪纸、糖画、糖人、面塑、花鸟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剪、吹、捏、写,展示非遗绝活儿。拥有百余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丹东鼓乐传承人唐海峰带着唐家鼓乐班,吹响了新春的乐章。四位书法爱好者冒着严寒,挥毫泼墨书写数百副春联送给村民,将新春的美好祝福送到他们心中。今年是振兴区举办送民俗文化下乡活动的第十三个年头,文化惠民行动弘扬传统文化,展示传统民俗,带动了更多志愿者深入农村,扎根土地,用艺术扶贫,用文化扶志,春节来临前为广大农民再添一道“文化大餐”。
    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