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情暖寒冬,丹东工人村社区关爱残疾人群众
    1月10日,丹东市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组织开展了残疾人困难群众慰问活动,为辖区内的特殊群体送去关怀与温暖。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组成慰问团队,认真倾听残疾人困难户的需求和难心事,并精心送上准备好的米、面、油、春联等慰问品,把节日的祝福送给残疾人困难群众。接下来,工人村社区将持续关注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开展更多形式的关爱活动,切实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作者:沈粹
    01/13
  • 和美乡村“带头人”
    “作为共产党员和村里的带头人,我的初心和目标,就是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实现村美、人和、民富。”东港市新城街道小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尹洪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23年,他获评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小寺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小寺村党总支获评辽宁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丹东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今年6月底,我市召开“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尹洪军获丹东市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多年来,尹洪军带领党员深入开展“党群共同致富”活动。采取“党支部+合作社+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建立由村党总支领办的易农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选派懂渔业、会养殖的党员管理虾池。目前,虾池养殖面积482.66亩,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120万元;大力发展新型农业产业,打造“小寺时代”品牌,先后建立采摘园4个,设立党群共富责任区6个,18名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带动大家共同增收。村党总支充分发挥组织功能,想方设法盘活闲置资产,围绕周边地区生产经营需求,建设门市房、厂房,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8万元;大力引导农户发展现代种植产业,组建一支包含10名党员的技术服务队,帮助上百名种植户解决了种苗培育和病虫害防治技术问题。他们还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直播带货,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村民就业。在基层治理中,尹洪军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在全省首创“邻里和谐驿站”,充分发挥党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如今,“邻里和谐驿站”有固定成员19名,其中党员12名,还有36名网格员协助开展工作。“邻里和谐驿站”成立至今,已成功调解矛盾纠纷400起。2021年,小寺村村委会被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司法厅授予“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2023年,尹洪军带领党员群众创新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积分兑换”活动,用“小积分”赋能“大治理”。在活动中,村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等工作,全村涌现出文明家庭328户,孝老爱亲、邻里互助、扶危济困等文明行为蔚然成风。村里有位行动不便的80岁老人,长年居住在老旧的房子里,尹洪军多方协调,争取资金4万元,为老人翻盖了新房,让他安度晚年。“只要能为大家办成事,我不怕麻烦。”尹洪军说。近年来,在尹洪军的带领下,小寺村采取系列举措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增设保洁员和垃圾分类示范点;对村内道路进行全面美化、亮化、硬化,实现水泥路“户户通”;创新实施“一组一景”工程,以村民组为单位修建文化小广场、小花园,为村民打造休闲娱乐场所;升级改造自来水管网,解决部分村民“吃水难”,实现全村自来水24小时供应。2020年小寺村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在尹洪军的推动下,村两委将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一部分列为民生事项支出,每年为全体村民承担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大部分费用,根据实际情况对困难群众、低保户、五保户、75周岁以上老人予以补助。记者:张瑞
    01/10
  • 民生难题“大清扫” 幸福指数“节节高”
    近期,丹东市多个社区积极行动,聚焦民生需求,全力解决居民生活中的痛点与难题,打造舒心的生活环境。花园街道花园社区棚户区居民依赖室外彩钢板公厕,冬季因无保暖设施,水管冻堵无法使用。社区立即上报,联合多部门勘察,制定改造方案,及时加装供暖设施,并将32个存水式蹲便更换为直排式,方便居民冬日如厕。九道街道通乡社区工作人员丛潇宇接到居民反映,10号楼与14号楼存在“飞线充电”隐患,盼解决充电难题。社区党委书记白静得知后,紧盯进展并安抚居民。经选址、选工程方,安装了可供14辆电动车充电的充电桩,解决问题。鸭绿江街道财专社区积极改善居民休闲环境,应老人休憩需求,与振安区住建局沟通,用旧改资金购置6把长椅安于小区广场,解决座椅少问题。东泰社区党委书记修俊玲、网格员胡银玲,帮居民解决供暖系列难题。浪头镇新世纪佳园东区社区网格员巡时发现,社区一楼活动室台球桌年久失修,零件脱落。网格员与志愿者郝先生积极筹资源,请来维修人员换台面、紧螺丝。珍珠街道临江社区供暖排查时,发现帝博湾小区一户室温不达标,网格员联系维修人员查得滤网堵塞致供暖不畅,清洗后升温达标。江畔国际小区水管漏水,网格员联系供热人员到现场定位漏点并处理,保障供暖安稳。兴东街道金水湾社区接到通江街25号楼居民王先生求助,因楼上漏水致其家棚顶渗水,楼上住户患精神疾病且为低保户。社区低保负责人员与网格员查看后,联系水暖工程单位。经沟通,单位派人免费维修并检查保养管道。安民镇安民新村社区网格员走访时了解到,一位独居老人家的窗户漏风严重,随即买来塑料布帮助封窗。同时,网格员仔细排查用电、用火安全,及时解决部分问题,并将情况上报。七道街道于家二社区接到居民反馈,于家小区8-14号楼单元楼道门无闭门器,存在治安隐患。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排查出18扇门需安装,经多方联络完成安装。同时,安排专人巡检,设维修热线保运维。广济街道县前二社区网格员巡查时发现,县前街69号楼有裸露煤气管道,与燃气公司沟通确认无隐患后,社区将管道进行包裹。待业多年的宋女士家庭困窘,到临江街道六合社区办理失业登记,社区劳动保障站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帮她找到超市收银员工作。记者:张津硕
    01/10
  • 清风沐桃李 明月润初心
    金阳阳,丹东凤城市红旗镇初级中学副校长,现担任九年一班班主任,承担九年级物理课教学工作。自2013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坚守在班主任岗位上,默默耕耘在教育教学一线。教学中,金阳阳从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开始,从校园内的文化熏陶到深入学生家庭实际,让学生从不同环境、角度深刻领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针对中学生学习特点,他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要求。他会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他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物理课上,他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实践能力。他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先后获辽宁省物理学科优质课二等奖、丹东市优质课一等奖、凤城市优质课一等奖等。扎根农村,让农村孩子学到更多知识和文化,让更多农村孩子走出大山,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这是他的理想。他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记者:侯春林
    01/10
  • 用“心”驻村 用“行”助村
    “只要老百姓觉得好,我这驻村工作就没白干。”李慎凯是宽甸步达远镇高岭地村第一书记,他把驻村当成事业,把帮扶当成使命,扎根基层、走进群众,真蹲实驻、真帮实促,在推动高领地村产业发展、办好民生实事等方面主动作为,以实际行动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了先锋作用。今年,他被丹东市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作为第一书记,李慎凯来到高岭地村的第一要事就是做好基层党建工作。他与村两委班子成员认真研究,创新学习形式,规范开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针对村里党员外出务工较多的情况,他提出开展网络党建的新思路,利用党员微信群开展网上党课宣讲,在线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为提升村干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他积极组织村“两委”班子,学习如何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和带动致富能力,还规范发展党员3名,培养后备干部5名,夯实村党组织工作基础和人才储备。每年七一、春节,他都积极争取帮扶单位和沈阳市江苏商会的支持,慰问困难党员。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高岭地村的产业规模和集体收入都十分可观,从几年前的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一跃成为村集体经济强村。为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收益,李慎凯立足村情实际,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带领村两委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先后争取资金90万元建设蓝莓暖棚3栋,每年为村集体增收7.2万元,协调乡村振兴资金200万元发展黑猪养殖项目,多次组织党员和农户骨干前往外地开展产业项目考察活动,发展乡村旅游、红松嫁接和中药材种植等项目。目前,高岭地村集体有高标准蓝莓暖棚12栋,30kW光伏电站一座,年收入32.8万元,村集体收入位居全镇第一。此外,为扩大招商引资成效,李慎凯积极与各地企业接触洽谈,成功引进丹东恒泰农产品贸易公司。通过“党建+产业”、党建引领招商模式,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先后和国开科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沈阳佳合食品有限公司、辽宁馨源汽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海南省车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沈阳农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省内外企业进行洽谈,吸引企业到村投资兴业。“群众利益无小事”,是李慎凯常挂在嘴边的话。驻村以来,他迅速投入工作,全面收集民情民意,着力办好民生实事。摆渡改桥工程是省人大协调的一个重点项目,投资3000余万元,桥梁长420米、宽7.5米,资金投入大、百姓关注度高。李慎凯时刻关注工程进展情况,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帮助施工方协调解决高压线杆固定牵引线过低、疫情期间工程材料运输困难等问题,保障项目的顺利竣工。此项目受益人口1300余人,对高岭地村发展乡村旅游及村民出行、就医、读书和发展产业都有很大裨益。他还带领驻村工作队争取资金200余万元,建设防洪堤坝和板油路;争取资金为各村民组安装路灯90余盏;协调争取防灭火设备30余套;累计协调建设村民活动广场5个;筹措资金近3万元,为高岭地村筹建美发屋,并免费培训美发师;协调省体育局为村里两个文化广场配置健身器材;争取资金3万元对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维修,又协调派出单位捐赠电脑、打印机等办公用品,改善村干部办公环境,满足党员群众的活动需求。“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干部,部队和组织培养了我,我想为农村的百姓做点事。”为了实现最初的承诺,李慎凯真抓实干,砥砺前行,用出色的业绩、良好的形象凝聚了民心、赢得了口碑。如今的高岭地村,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图景,正缓缓铺展开来。记者:曲丹凤
    01/10
  • 12万元生活物资发放困难家庭
    1月7日,丹东市2025年“慈善关爱暖千家”活动启动仪式在振兴区民政局举行。由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联合开展的“慈善关爱暖千家”活动,是省慈善联合总会“慈善情暖万家”活动的补充和延续,已经在丹东地区开展17年,累计为2.2万户生活困难家庭发放价值441.5余万元的生活物资。今年,市慈善总会计划春节前走访慰问振兴区、振安区、元宝区及高新区1000余户生活困难家庭,发放价值12万元的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物资。记者:包芙蓉
    01/10
  • 东昇社区为高龄老人送腊八粥
    连日来,振兴区临江街道东昇社区借为高龄老人办理津贴登记之机,送上腊八粥,让他们感受浓浓暖意。记者:宋永昆
    01/10
  • 平凡岗位 不凡业绩
    1月7日,振安区九连城镇大集,迎着刺骨的寒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振安二大队大队长负责人矫成立拿着大喇叭在农村集市劝导骑摩托车的村民们注意骑行时要戴头盔:“骑摩托车戴头盔,不是难为你们,这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近段时间,矫成立实地走访时发现,农村摩电车辆交通安全隐患多,他与当地政府协调沟通,全力开展交通安全隐患防范整治,从赶集商贩及购物人员骑行摩电车辆不佩戴头盔的违法行为入手,进行实地宣传劝导。同时带领大队民辅警开展“马路市场”专项整治,整改迁址完毕绿标6处,规范管理黄标5处。2006年,矫成立从部队转业至市交警支队工作,他刻苦学习专业知识、钻研业务技能,先后参加“辽宁省公安机关中级警务实战教官班”“香港警察警务战术培训班”“辽宁省公安机关教官教学技能培训班”等活动。在省级大比武练兵活动中,他与我市公安参战人员封闭训练40余天,最终取得了法律法规、武器使用、体能、警务战术、路面执勤执法、团体6项单项第一,总成绩全省第一。矫成立任市交警支队交通治安综合管理大队教导员后,采取“以车管人”的方式,从源头上打击黑返程、黑导游的喊客拉客行为。同时他创新勤务模式,采取平峰巡线、高峰站点、错时逆向的工作模式,打破时间、路段限制,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时间段,加强火车站广场及周边地区的机动巡逻密度,有效地打击火车站广场周边黑返程和黑导游喊客、拉客违法行为。2018年7月16日,市公安局成立蓝剑骑警大队,矫成立任大队长,他围绕市公安局党委赋予蓝剑骑警队的“六大职能”,按照“分组绑定、点线结合、动态打击、精准管控”的工作模式,对车流实施高密度巡逻,精准拦截布控车辆,高效查处违法车辆,及时主动处置事故,为突发急病患者开通绿色通道30余次。兢兢业业工作、诚诚恳恳为民。矫成立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他先后荣立三等功3次、个人受嘉奖6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和执法标兵。记者:刁庆峰
    01/10
  • 工人村社区开展敬老关爱行主题活动
    为弘扬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丹东市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妇联于近日开展了“我和我的祖国”敬老关爱行主题活动,为社区里的共和国同龄人提供免费拍摄制作主题照片服务,用镜头定格老人们的幸福笑容,并配上精致的相框免费赠送给他们。“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尊重。”工人村社区书记沈粹表示。
    01/09
  • 丹东市振八社区开展义诊活动
    日前,振兴区侨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联合永昌街道振八社区党委开展了义诊活动,医务人员把脉问诊,普及中医知识,增强居民的保健意识。记者:吴琼
    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