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丹东
- 丹东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宋丽群:让“折翼天使”振翅蓝天9月5日,在丹东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讲台上,宋丽群正带着学生们用触摸教具学习几何图形知识。一道最基本的几何图形题,宋丽群讲解了15分钟后,仍有2/3的学生因为视觉障碍无法理解。一堂课,她不厌其烦地讲解了4遍。“桃李满天下”对特教老师来说并不容易实现,但宋丽群始终在坚持。2017年,教育部、中国残联印发了《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宋丽群异常欣喜,她坚信,无论这条路有多难走,能帮助有梦想的残障孩子上大学都是值得的。在教学中,视障学生空间感比较弱,学习数学必须靠直观教具辅助,可现实中能为视障学生提供的数学教具少之又少。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宋丽群每节数学课都为孩子们制作一套可触摸教具。锤子、锯子、扳手……为了做教具,业余时间里,她总在和这些木匠工具打交道。那段时间,同事们经常开玩笑说:“宋丽群不是在上数学课,就是在做数学教具。”学生们也都亲切地称她为“宋木匠”。“椭圆”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为了让视觉障碍的学生也能在盲文纸上“画”出椭圆,宋丽群设计了一款盲用椭圆规。学生们用它不仅可以“画”出可触摸的椭圆,还可随意变动焦点。有了学具,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每节课都盼着宋老师能拿出新玩意儿。高三复习,视觉障碍的学生没有成型的盲文练习册,为了让他们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打赢题海战,宋丽群亲自为孩子们录制了一种可以听的“有声练习册”。为使录音不被干扰,她都选择在夜深人静时开工。几十个通宵达旦后,孩子们再也不会为没有练习题感到苦恼了。一张张录取通知书、一面面锦旗……在特教岗位上执教13年,宋丽群培养出了21名残障大学生。作为一名特教教师,她让“折翼的天使”展翅翱翔。09/13
- 辽宁丹东:养老院“上星”记9月的一个午后,松树和银杏枝叶扶疏,阳光透过缝隙,照着振兴区一家刚被公示为“四星级”的康复养老院。老人们坐在明亮又清爽的小广场长椅上,晒着太阳,聊着家常;护理员小潘远远地冲老人们招手,没有打扰他们。“现在的老人思想已经转变,能够直面进养老院这件事了。其实在养老院也挺享福的。”十年间,除了老人的观念在改变,我市养老体系也在逐渐完善,越来越多功能齐全、服务周到的养老机构融入到这座城市中,让在养老院里养老变享老成为一种现实。“喜欢听收音机,晚上要提醒爷爷关收音机;奶奶牙口不太好,必要时食物需要剪碎……”在振兴区一家二星级的康养中心,每一位老人们有什么喜好,有哪些护理注意事项,都挂在他们的房门外面。“以前印象里的养老院又破又旧,进去有一股难闻的气味,服务也跟不上。你看这里,环境像酒店,还有专业的治疗团队,有24小时医护级别的照顾,确实和以往的养老院不一样。”在对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实地复核时,一位受邀参观的市民表示,这次的参观彻底颠覆他对养老院原有印象。近年来,我市养老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基本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2020年2月,我市成功申报“第五批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养老服务标准化水平持续提高,连续多年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专项行动,全面加强排查整改,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在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的同时,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落实民办非营利养老机构建设运营补贴、养老机构责任保险费补贴、养老服务与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入职民办养老机构补贴等政策,推动高龄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政策有效落实。据统计,目前全市有各类养老机构167家,其中公办42家、民办125家。机构养老床位总数1.2万余张,全市90%以上养老机构能够以多种不同方式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2021年年末,市民政局为进一步提升养老机构质量服务,通过第三方机构(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辽宁有限公司)开始对我市养老机构进行星级评定,采用五个星级,从机构环境、设施设备、运营管理等基础指标以及推进智慧养老转型、创新康养服务等创新指标等各个方面开展综合评比。想要上“星”并不容易。需经养老机构申报、县(市)区民政部门材料初审、第三方机构评估、市民政局审核认定、公示等流程方能评上星,各养老机构软硬件都要跟得上才够格。经过最终评定,今年9月,我市11家“上星”的养老机构进行公示。振兴区青年湖畔微风习习,在另一家二星级养老机构里,老人们坐在落地窗边,悠闲地下着棋,“现在床位没有以前多了。”养老机构负责人于院长解释,“以前屋里住四五个老人,现在为了让老人有更好的环境,床位减少了,留给老人的空间变大了,服务更精细了。”干了20多年养老院的于院长表示,除了硬件有标准化要求,现在护理员们也要“考证”,还要参加养老护理培训,进行技能培训学习交流,专门培训如何专业地照料老人。在评定中,我市唯一一家达到五星标准的养老机构,在第三方机构给出的55个评定项目600多条星评细则中,获得了962分的高分,评估的结语是:“在环境、设施、运营方面远超标准,内设老年大学,机构具有医疗背景,可做到医养结合,同时可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满足提升星级的必备条件。”在一家四星级的康复养老院里,每天早晨护理员们带着老人做操,晚上护理员们会带着老人们拍抖音、玩“热梗”、耍游戏,展示着老人们的生活日常,也把老人们可亲可爱、活力时尚的一面展现出来。这些创新服务让评审员们记忆犹新。当然也有“不服气”者,在对星级养老院实地复核过程中,作为元宝区养老机构的代表谢院长,每走一家都会问这儿问那儿,“我就想看看咱家怎么就没评上星。”参观完几家,他心里有数了,“你看这卫生间的门,老人的护理床都能推进淋浴间,你看走廊这扶手,高矮多合适,我家环境虽好,但硬件差了点……”在一家刚评定为四星级的养老院,他抚摸着双开推拉大门,喃喃自语:“真好,这大门真好,回去我也扩门,给安排上,咱也努力评个‘星’。”对于谢院长来说,开家养老院不是一时兴起的投资,“这是个长长久久的事业,评星是大势所趋。”“接下来,我们会加大对参评星级机构的激励力度,对获评星级机构给予倾斜性支持。”市民政局养老科工作人员表示,此次评星是为了全面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加快推进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同时,通过第三机构进行客观的等级评定,公示等级评定结果,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方便有需求的老年人及其家庭做出选择,更有利于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09/13
- 辽宁丹东:各社区开展迎中秋活动近日,丹东市各社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迎中秋活动。广济街道县前一社区党委开展“中秋齐欢庆,关爱暖人心”活动。社区红枫志愿者、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制作月饼活动。随后,红枫志愿者带上月饼到社区独居老人和老党员家中,为他们送去节日的祝福。元宝区七道街道爱民社区组织居民动手彩绘,制作出自己特有的中秋灯笼,同时把提前准备好的灯谜挂在灯笼上,彼此竞猜;于家一社区、城隍庙二社区,分别举办中秋茶话会,社区党员、志愿者、物业公司代表共话家常;铁路新华社区组织居民和未成年人开展了“学习党史,践行使命”中秋诗会活动,大家饱含深情地朗诵关于中秋及爱国情怀的诗篇。花园街道昆源社区、桃铁一社区党委,以经典诵读、关爱特殊群体、道德模范故事会、文明劝导等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纤维街道四道社区党委、桥头社区党委、纤维一社区党委,站前街道二三零社区党委、沿江社区党委,永昌街道英华社区党委,花园街道桃源社区党委,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党委,分别走访慰问了辖区孤寡老人,并为他们送去节日的祝福。纤维街道纤维二社区党委,为辖区内“最美家庭”颁发了荣誉证书及纪念品,并倡议大家做家庭文明的推动者,做良好家教的传播者,做优良家风的传承者,做社会文明的建设者。永昌街道体育社区文明实践站联合永昌派出所,开展“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宣传活动。花园街道花园村党总支开展了以“福伴中秋圆,乐满花园村”为主题的中秋节体验活动,通过体验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村民的传统文化情怀。09/13
- 辽宁丹东王壮:大学生返乡创业 带动村民致富9月7日下午,在振安区汤山城镇石安村的一处铁皮房里,34岁的王壮正在研究最近想推出的“榛蘑礼盒”。这里是他的办公室,墙上的液晶大屏幕和各类直播设备非常显眼。1989年出生的王壮是石安村人,于山东工商大学政治学专业毕业后,王壮留在北京工作。“在北京我赚得不少,但心里缺少踏实的感觉。”王壮说,在大城市总觉得是在“方格子”里飘着,再加上父母年龄逐渐大了,家里的10多亩地他们打理起来似乎有些吃不消。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王壮决定回到老家石安村,踏着黑土地,开创自己的一番天地。2019年,王壮怀揣着梦想回到老家。“我发现村民还是拘泥于种植传统蔬菜,一年到头赚不了多少钱。”王壮说,当地农民除了种植水果萝卜和土豆等,几乎没有新品种,而且大多数人都是等着贩子上门收购,往往辛苦一年种植的农作物却卖不上好价格。鉴于此,王壮首先在村里发展电商销售,他与京东、淘宝、拼多多、盒马生鲜等电商平台谈合作,为村民的农产品寻找到了新的销路,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石安村。这几年,王壮和他的团队在村里不断发展种植水果萝卜、铁皮西红柿、山城蜜薯、蓝莓、山野菜等农产品,他自己还建了两栋蓝莓大棚。今年春季,王壮帮助村民卖了10余万公斤的水果萝卜。村民李平感慨,过去水果萝卜成熟的时候,村民都是凌晨两三点钟,冒着严寒,到数十公里外的郊区蹲在路边卖,而且价格不高。今年就不一样了,水果萝卜还未成熟,王壮的订单就已经来了,村民们坐在家里就把萝卜卖了出去,而且每公斤多赚近一元钱。疫情期间,正值石安村百姓农产品的销售旺季,却因交通受阻无法销售。王壮开拓思路,将百姓种植的大耳毛等山野菜进行包装,制作成礼盒,通过电商销往南方城市。疫情期间,他共为村民销售野菜3000多公斤、草莓1000多公斤,以及其他农作物,解决了村民的燃眉之急。平日里,王壮除了研究如何让石安村的农产品质量更高,还组织团队进行农产品的宣传直播。在他的办公室里,直播设备随时都处于开放状态,他想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络了解石安村,想让石安村的农产品走向全国市场。去年,王壮当选了石安村党支部副书记。“俺们全村有531户村民,我想带动他们致富。”王壮说,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村民的农产品价格比商贩收购价格高了不少,仅蓝莓每公斤他给的收购价格就会高出2元钱。此外,农忙时节,王壮还雇佣村民到自家地里当短工,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难题。王壮说,这几年回到家乡的土地,心里倍感踏实。接下来,他还想继续带领村民种植新品种,将石安村的农产品卖得更好。09/13
- 辽宁丹东:警民联动庆中秋为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9月6日,市公安局振兴分局站前派出所与海华社区和丹东银行海华支行共同开展“庆中秋暨疫情防控优秀志愿者颁发荣誉证书活动”。活动现场,派出所民警、社区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及志愿者齐聚一堂,制作月饼、唠家常、讲民俗、说心愿、话团圆,共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看着自己制作的月饼,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现场气氛热烈而浓厚。同时,海华社区为在疫情期间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颁发了荣誉证书,站前派出所民警开展了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09/13
- 辽宁丹东八道社区:红枫志愿者 “疫”线勇担当丹东市发生疫情后,元宝区广济街道八道社区党委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社区红枫志愿者、辖区居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共抗疫情。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八道社区辖区内先后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党员、青年志愿者,他们在疫情防控一线用责任和担当展现了党员的先锋力量和志愿者为民服务的精神状态。他们用最诚挚的爱和奉献,守护着居民的健康和平安;他们在疫情防控战场上通过24小时轮班值守,逐家逐户走访摸排,帮助居民运送生活防疫物资,同时开展爬楼核酸检测、疫情防控宣传等红枫志愿服务活动,为疫情防控、守护居民健康安全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红枫’的另外含义就是互助,我们想以社区为单位,为红枫志愿者开设绿色通道,秉承打造‘最后一公里’的工作理念,为志愿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办事通道。”近日,八道社区党委书记杨轶涵带着志愿者证书和礼品来到两位志愿者代表家中,并向他们承诺只要他们有困难、有需求,社区一定会为他们开启“绿色通道”,做到群众有呼声,干部有行动。社区先后为辖区80余名志愿者颁发志愿服务证书。“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我们就是为人民服务,理当尽职尽责、克服困难。”志愿者张凤东是一名“75后”退役军人。疫情发生后,他听说社区人手不足,需要征集志愿者,便主动请缨戴上“红袖章”。他认为,抗击疫情,要不怕困难,不提条件,不打折扣。“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一直铭刻在党员王敖的心中。疫情发生后,他主动带着女儿当志愿者。他说:“现场有很多小朋友会主动跟我说‘辛苦了叔叔’,让我觉得我的志愿服务变得很有意义。”王敖希望志愿者精神能够在他女儿这一代新青年的心中生出萌芽。疫情期间,社区红枫志愿者们舍小家为大家,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正是因为他们的坚守,八道社区被评为首批无“疫”社区。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勇于担当,尽职尽责,顶着烈日投身到疫情防控劝导工作、站岗值守等志愿服务活动中,以实际行动彰显志愿者的责任与担当。09/13
- 李丹:带领乡亲们开启网上销售致富路2017年获“辽宁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2019年获“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现任丹东市青年电子商务协会会长兼党支部书记的李丹,自2013年接触农产品互联网销售至今,带领当地果农将燕红桃、草莓、蓝莓等农产品的传统销售模式升级为电商产业链,帮助宽甸地区果农直接增收15%以上,被果农亲切地称为“燕红桃线上销售大王”。“80后”李丹出生在宽甸长甸镇东阳河村,自幼父母离异的他,童年便与爷爷奶奶以及智力残疾的叔叔一起生活,日子过得十分清贫。初中毕业后,为了分担家庭的经济压力,他无奈辍学,扛起锄头走进自家的桃园劳作,但却从未放弃对新知识的学习。那几年,村里的燕红桃产业还没有合作社统一规划,只能等水果商来收购,但果商给出的收购价格很低。这期间,李丹去城里打过工,摆过地摊、做过销售,也接触到了网络销售这一新生事物,这让他想起了家乡的一片片桃园。农民没有更多的销售途径,不低价卖给商贩,桃子就只能烂在地里,辛辛苦苦一年的收成,难道只能由商贩说了算?李丹不甘心,他省吃俭用买了一台二手电脑,在网上寻找答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某电商平台看到有销售苹果的商家,便萌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自家的优质燕红桃不能在网上卖呢?2013年,创业初期,李丹每天自己开车往返两趟,将燕红桃运到50公里以外的丹东市区发货。“由于没有经验,第一批发出去的100多箱燕红桃,因包装和运输问题,损失了50多箱。”李丹的回忆满是心酸。第一年,网店赔了近4万元,但李丹没有放弃网络销售这条路,苦心钻研电商的相关知识,通过改进燕红桃的包装、减少物流时间等措施,网店生意一点点有了起色。2015年,他的网店燕红桃销量已突破10吨。随着网络销售需求逐渐增多,李丹的网络小店生意也蒸蒸日上。消息传开后,附近的村民都请他帮忙把自家的桃子卖上个好价钱,越来越多的桃农开始上门求助。2016年,李丹和一群有志青年成立了丹东市青年电子商务协会和1987青年创业空间。经过几年的发展,李丹不仅自己成为当地燕红桃线上销售大王,还帮周围的果农打开了面向全国的电商销售市场,实现了单日最高发货量5000单、当季累计发货量200吨的傲人业绩。2019年,李丹带领当地农户和青年创业者相继成立了宽甸宏麟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丹东市青年电子商务协会和辽宁省佰农优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有效整合了丹东各地优质农产品资源,把各项电子商务知识送到宽甸偏远贫困的山村,直接带动就业156人。同时,积极配合丹东市残疾人联合会为残疾人电商创业提供义务培训和指导,帮助残疾人居家创业增收。“辽宁青年五四奖章”、“丹东好人·最美人物”,面对今年获得的荣誉,李丹表示,这不仅是政府和社会对他所作所为的充分认可,更成为激励他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做好自己、永不言弃是我始终坚守的信念,我愿将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分享给更多的农民朋友和青年创业者,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带领大家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09/09
- 辽宁丹东:丹心戍边写芳华“铸忠诚、议大事、转作风,强化支部政治功能;敢担当、抓规范、创品牌,自觉建强支部班子;做示范、树典型、同提升,壮大支部队伍……”近日,在宽甸边境管理大队政治工作现场会上,振江边境派出所党支部如数家珍地介绍着所内党支部建设十二项工作方法,既有理念上因地制宜的独特想法,又有行动上可为实操的具体办法。现场会还播放了该所支部5名党员共同组织策划、拍摄完成的组织生活示范片,为深入推进大队、支队整体党务工作提供了先锋示范样板。在持续加强支部建设工作中,振江边境派出所支部始终将“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作为广大民警最首要、最核心、最根本的党性锤炼要求,与振江镇党委、所辖六个行政村党支部、解放军边防连党支部建立了“联合议事、联合监督、联合帮建、联合管边、联合发展”的“五联”工作机制,并通过支部领学、个人自学,民警亮学、互相评学的方式定期组织开展教育,引领大家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外延建立了“党团活动学习角”“查缉阵地小课堂”“第二学历加油站”,搭建起振江镇政府、驻地边防连、振江中心校三家单位共建轮值的互助学习平台,9名民警获得第二学历。仅2022年8月,所支部就组织开展了2场专题授课,20余名民警通过“云端”资源完成10余课时的自主学习。“精研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这既是振江边境派出所推进支部建设提出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深植每名民警心中的工作理念。2021年,结合“枫桥式派出所”创建工作,该所支部联合振江镇政府、属地司法所,分别在下设的四个警务工作区建立了“矛盾纠纷联调工作室”,因人因事建立“三法四长五老”三级矛盾纠纷调解组织,按照一般矛盾纠纷、复杂矛盾纠纷、疑难矛盾纠纷分级分层处置。年初至今,共摸排发现矛盾纠纷37个,当场化解30个,反复调处达成和解意向的6个,其中1项为长达10年的信访问题。针对辖区山高路远、坡陡弯多、村民居住地相对分散、派出所出警很难快速到达现场的地域特点,振江边境派出所支部还创新型地建设了“警民E家”无限联防报警服务平台,实现了村民住户“居家互守、邻里互帮、治安互防”的先期处置预警目标,有效解决了部分农村老人、儿童不会报警,家中遇有急事无人照看的难题,为110、119、120的支援救助赢得了宝贵的处置时间。“这里村村都是堡垒,人人都是哨兵,辖区已经连续3年未发生过刑事案件了,治安案件的发案率也正逐年下降至历史最低。”每当有人问及振江边境、治安状况,振江镇党委书记于海洋都会这样语气坚定地进行回答。他说,有派出所在,政府和群众的心里就踏实,国泰民安的盛世愿景下,大家其实就图个安居乐业。近三年,所里的民警先后与30余户贫困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建立了“亲戚”关系,上门为100余名孤寡老人、残疾人办理了身份证件,深入辖区开展义务劳动50余次、法律宣讲27场,协助地方政府植树2000余棵,为3所村一级小学捐赠图书500余册,邀请专家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授课13场,3000余人次参加。为更好应对疫情对旅游业带来的冲击,该所支部还提出“党支部+”新型创业模式,着力构建“一二三四”产业格局,即一个品牌,石柱参品牌;两个主导,红松和板栗两个产业;三处基地,五味子、冬小麦、石柱参基地;四家企业,松籽、冬小麦、板栗、五味子加工企业。现已基本得到政府认同与村民认可。鸭绿江畔党旗红,人民群众在心中。翻开民警的工作日志,每个人在扉页都写着这样一句话:办好群众小事就是在做国家大事,一定要守好边境、管好辖区。这些话看似朴素简单,他们却用一生在坚守,带着初心使命在践行。09/09
- 辽宁丹东:诗乐演诵迎中秋“诵一首爱的诗章/送给明媚的月亮……”9月7日下午,由丹东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丹东市朗诵艺术协会、丹东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丹东市群众艺术馆、幽兰琴馆承办的“我们的节日·中秋”——强国复兴有我“与月同圆与党同心”诗乐演诵会在丹东市群众艺术馆举办。演诵会分为《中秋月》《月之媚》《记住乡愁》三个篇章,和着古琴优美的乐章,近两个小时里,50余位朗诵者朗诵了《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月在青草榻上》《都会的满月》等20首古代、当代中秋诗词名篇。现场还朗诵了本地创作者的原创佳作《月之媚》《白月光》《在中秋节里听国歌》,抑扬顿挫间勾勒出一幅曼妙的中秋夜景。“我加入朗诵协会不到一年,首次登台诵读,又是长篇诗词作品,感觉挺有压力的。自己上网查阅,请前辈进行指导,通过这次朗读,真的是越诵读越感觉到古诗词的意境。”《前赤壁赋》朗诵者王绍祥说。“要诵读一首作品要先理解作品的意境,为此我们查阅作者简介和他的作品,了解这首诗,通过朗诵对本地作家作品有了进一步了解,通过朗诵仿佛走入诗人的心里。”《月之媚》朗诵者王红、马颖慧说。“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今年我们在过往作品的基础上,选取了一些新作品,再次邀请到幽兰琴馆合作,古琴、箫等传统乐器配诗词,以诗乐演诵的形式展示语言之美,在展示中秋节人文底蕴的同时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丹东市朗诵艺术协会主席刁梅君介绍。09/09
- 辽宁丹东宽甸:艺心向党 情洒三江近日,由宽甸县委宣传部、宽甸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宽甸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举办的“艺心向党情洒三江”民乐、京剧音乐会在宽甸文化馆一楼演艺厅举行。本次音乐会旨在通过提升公共文化场馆服务群众水平,引领群众文化生活,满足边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需求,为实现宽甸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共识,贡献力量。音乐会精选了一批经典的传统曲目,在《花好月圆》中拉开帷幕,现场一片喜庆融洽的气氛。经典曲目《牧民新歌》让观众经受了一次文化艺术洗礼,《京剧联唱》将演出推向了高潮,赢得了现场观众一阵阵热烈掌声。耳熟能详的旋律一次又一次响起,激荡着人们的心灵。近年来,宽甸不断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维修改造文化场馆,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环境,提升文化服务水平。文化志愿者立足传播党的方针政策,用民乐讲好宽甸故事,用京剧唱响时代旋律,先后在各乡镇和县直单位开展文明实践活动60余场次,参加群众5000多人次。据了解,本场音乐会是“艺心向党情洒三江”的首场演出,下一步,举办单位将组织文化志愿者走进企业、社区,给群众送去更多的文化食粮。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