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一十三集 王程远:报道“奇袭白虎团”第一人
    09/26
  • 辽宁丹东:月夜诗意浓 京剧迎中秋
    “回到父母的身边去吧,回到孩子身边去,回家,如果你有的话,从红尘深处,从江湖最远的地方……”9月20日下午,由丹东市文明办、丹东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共同主办,丹东市朗诵艺术协会、丹东市群众艺术馆承办的“我们的节日·中秋——‘情满绿江月’中秋诗会”在市群众艺术馆举办。诗会现场,伴随古琴悠扬的旋律,《中年的秋意》《诗经·陈风·月出》《月落谁家秋》等关于中秋的古今诗词联诵上演,展现了朗诵爱好者对中秋的情思。“在中秋节里听国歌,心中升腾着一个民族的自豪,澎湃着胸怀天下的激情……”最后,当朗诵者用饱满激昂的声音吟诵作家丛黎明的作品《在中秋节里听国歌》时,现场气氛达到高潮。“太好听了,每一位朗诵者都那么全情投入,每一个作品都那么打动心弦,在此刻时间仿佛都慢了下来。中秋诗会真的是很值得参加的活动,让我度过了一个既温馨又有文化氛围的中秋佳节。”精彩纷呈的朗诵得到了观众的认同和喜爱,68岁的朗诵爱好者张贤峻激动地说。“诗会选取的20首作品中有古今名篇,还有本地作者和丹东市朗诵艺术协会会员的原创佳作。从不同角度展现佳节团圆的美好意象。古琴配诗词,让观众享受到诗意音韵的双重美感。”丹东市朗诵艺术协会主席刁梅君介绍。今年适逢建党一百周年,在中秋、国庆佳节到来之际举办诗会是希望通过经典诗词让观众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体味昂扬向上的家国情怀。9月19日18时30分,由丹东市文明办、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丹东市艺鸣少儿京剧团承办的“‘永远跟党走’——我们的节日·中秋”丹东市喜迎中秋少儿京剧演唱会在安东老街剧场上演。京歌《花好月圆》拉开了演出的序幕。随后来自丹东市艺鸣少儿京剧团的50余位小演员轮番登场。演唱了传统京剧《贵妃醉酒》《秦琼观阵》《四郎探母》和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14个精彩选段。精彩的表演博得了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这次活动从筹备到演出历时一个多月,特意编排了《八大锤》《对花枪》等体现传统文化的节目。为了使现场气氛更活跃,还邀请到我市某月饼厂为观众发放了300多块月饼,让观众们边吃边赏戏,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艺鸣少儿京剧团团长姜秋菊介绍。
    09/23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一十二集 范道友:战场上没有前方和后方
    09/22
  • 歌舞传情 |《八旗山水谣》
    进入9月,青山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面向各地游客,推出改版升级的满乡大戏《八旗山水谣》。《八旗山水谣》的演员全部由当地百姓和满族民间老艺人担任,充分展现独具特色的满族风情。《八旗山水谣》集满族古老的历史、文化、军事及民俗的演绎于一体,全剧节奏讲究,高潮迭起,是一幅溯源民族之根和民族之魂的活动版画卷。音乐制作优美大气、荡气回肠,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演员服装设计或灵秀简约,或华美堂皇,配以前卫的灯光和一流的舞美效果,让人目不暇接。配合演出使用的大剧院,运用升降、推移、吊挂、水幕等多功能舞台设备,为中外游客打造一流的视听享受。作为本地有代表性的旅游文化品牌,大型满族风情歌舞《八旗山水谣》,不仅填补了东北三省满族表演剧的空白,也推动了我市民俗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09/22
  • 丹东在改善民生中让红色历史“活”起来
    9月的丹东,青山隐隐,碧水迢迢,到处是迷人的风光。位于城区东部,融抗美援朝历史和鸭绿江畔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志愿军公园,在正式向公众开放不到一年时间内,便被烙上了“网红打卡地”“旅游打卡地”“红色教育打卡地”等鲜明标签,备受市民和游客欢迎,成为当地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地标之一。丹东是一座英雄城市,抗美援朝战争给这里留下一批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近年来,为释放更大感召力和凝聚力,丹东市全力保护好红色资源、发掘好红色历史、建设好红色阵地,多举措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让这座美丽宜居的城市因红色文化而变得越发生动、自信、精彩。广场中轴线南北长100米,寓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丹东市花《杜鹃》雕塑宽10.25米,寓意每年10月25日的抗美援朝纪念日;雕塑上56朵绽放的杜鹃花,寓意56个民族紧密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花坛中一朵朵盛开的红杜鹃热烈奔放,欣欣向荣,契合“英雄城市”和“英雄人民”的形象……今年7月改造完工、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的杜鹃广场甫一亮相,便广受人们关注与喜爱。与志愿军公园遥相呼应的地理位置,更体现了丹东在城市更新中不忘初心、传承“英雄城市”精神的建设理念。与此同时,丹东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问题,将党史学习教育同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重点目标任务统一推进,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运用到加强党的建设、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来,集中力量解决一批事关城市建设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通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老旧小区改造、打通“卡脖路”,连接城市“断头路”、生态修复、分功能区域建设沿江休闲旅游景观带等工程,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让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越来越强。
    09/22
  • 辽宁丹东:非遗代表性项目亮相安东老街
    9月17日,由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丹东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承办的非遗项目展示活动,在丹东市区安东老街举行。本次活动选调省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个,包括丹东吹糖人、丹东果模雕刻技艺、丹东面塑等,在安东老街开展非遗进社区示范性活动。活动以非遗作品展示宣传、现场技艺展示、传承教学和作品销售为主。通过示范性活动,使广大市民了解非遗、走进非遗。同时在传统节日中秋节来临之际,以非遗的方式弘扬传统文化,推进非遗走进现代生活。参加活动的市民表示,看到传统技艺有种亲切感,在观看作品的同时还能亲手体验传统手艺,面对面与传承人交流,学习非遗知识和技艺。
    09/18
  • 辽宁宽甸县:《八旗山水谣》传递好客和热情
    进入9月,省内各地的众多游客慕名来到宽甸青山沟满家寨,欣赏改版升级的满乡大戏《八旗山水谣》。青山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充分挖掘和利用区域内的满族民俗文化资源,倾情打造了一台大型满族风情歌舞表演《八旗山水谣》,集合了国内一流编导、作曲、服装和舞美设计师,演员全部由当地群众和满族民间老艺人担任,充分展现了当地独具特色的满族风情。《八旗山水谣》的舞蹈体现了原生态和现代性的完美结合,形体语汇丰富,演出高潮迭起,具有婉约、奇崛、清新、震撼之美,是一幅不可多得的展现满族古老历史、文化及民俗的活动画卷。音乐制作风采独具,优美大气,整台演出融满族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宫廷音乐等于一体,其旋律设计、音程效果、调式变化等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让人耳目一新,历久难忘。演员服装设计既体现了尊重历史的古朴,又照应了现代的流行审美,或灵秀简约,或华美堂皇,配以前卫的灯光和一流的舞美效果,美不胜收。专为《八旗山水谣》演出而新建的满族风情大剧院集舞台升降、推移、吊挂、水幕等多功能综合运用于一体,让游客得到极大的视听享受。作为本地有代表性的旅游文化品牌,《八旗山水谣》不仅填补了东北三省满族表演的空白,也助推了我市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
    09/16
  • 辽宁丹东市第三幼儿园曲丹彤:攀幼教高峰 育时代蓓蕾
    “星星是什么颜色的,谁来说?”“红色。”接受记者采访时,曲丹彤正在精心准备课程,让孩子在游戏、儿歌中对红色文化产生兴趣,培养孩子“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的意识。她还通过走访红色教育基地,在国旗下讲述红色故事,为幼儿打造红色育人环境,在日积月累和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29岁的曲丹彤是丹东市第三幼儿园的一名老师,也是一位优秀党员。从教6年来,每次接手新班,为了能更快地了解孩子,曲丹彤晚上下班后会和5名家长进行电话家访,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性格、生活习惯等,逐一记录下来,建立幼儿信息档案,再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制定班务计划,精心安排每周活动,组织好每日游戏里的保教活动,比如给孩子讲抗美援朝故事、认识身边的模范……为了让家长们了解幼儿园、理解老师,她还组织开展了“家长进班级”活动,每天邀请两名家长来观摩和体验幼儿园生活,此举不仅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也使家长们更加理解、支持、认可班级的工作,提高了班级幼儿的出勤率。同时,邀请党员家长为幼儿上课。有的党员家长是牙科医生,上课的内容是自己工作故事和教授护齿知识;有的党员家长是警察,上课内容是警察的责任,引导孩子们做好自我保护……6年时间,能从一名“菜鸟”成长为骨干教师,虚心学习、永不停步是曲丹彤快速成长的秘诀。她常利用课余时间给自己充电,研读学前教育论著,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在单位组织的外出学习中,她坚持多听多看、多记多想,回来后将教学中的收获分享给更多的幼教同行,共同进步。今年,曲丹彤被评为丹东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员,她说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未来,她会更努力地钻研业务,提高业务水平,在幼教这片沃土上深耕,在教育的百花园中逐梦前行。
    09/15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一十一集 王英海:永远做“最可爱的人”
    09/13
  • 伫立鸭绿江边,一座百年老宅,一段传奇历史
    在元宝区九江街15号,有一栋由花岗岩铺底红砖到顶的两层中式楼房,九十多年前它就伫立在鸭绿江边。它给予了人们想像的空间,它证明了历史的沉淀。岁月变迁,它依然静默,并秉承了文物建筑的使命:亲历、见证、讲述。这就是志愿军炮兵64师师部旧址,远近闻名的——“汤玉麟公馆”。本期“招商银行记者带您了解丹东红色旅游”融媒报道,带您走进“汤二虎楼”。汤玉麟,奉天义县人,是张作霖的“拜把兄弟”,身上一股豪气和胆气,战场上曾三次救过张作霖的命。“汤公馆”于1922年动工修建,1924年6月建成,占地面积为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337平方米,是当年安东工商户“福兴祥”带头出资,艚船会、木把会、花捐会等捐款,为民国奉天军阀、时任东边镇守使、东北陆军第11混成旅旅长汤玉麟(又名汤毓麟;绰号汤二虎)建起的私人公馆,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汤二虎楼”。修缮后的“汤公馆”大门面北,门前立有书写着“汤玉麟公馆”石碑。进入公馆,从临江的一面看,迎面的是一栋由花岗岩铺底、红砖到顶的两层中式楼房“凹”字形的大院。从外部看,拱门以及雕刻装饰等,无不透着我国传统古典宅屋形制与欧式风格相融的风情。沿院中间的绿漆楼梯护栏登上公馆的二楼,正面两个大厅分别是汤玉麟的会客厅和书房。在会客厅,可以看到,厅内除民国国旗、老式桌椅沙发及壁画外,一对羊皮染色仿真的“老虎”标本,栩栩如生。据汤玉麟曾孙汤宽义听他父亲说,汤玉麟生前最喜欢老虎,馆里还有一张汤玉麟身着军服骑着老虎的图片。在二楼书房,文房四宝等一应俱全。据工作人员介绍,汤玉麟书法值得一提,苍劲浑厚颇有大家风范,凤凰山进山路上巨石上刻着的“山高水长”四个大字,即为汤所题,风采依旧。据上世纪八十年代有老人回忆,1922年前后,汤玉麟驻扎在凤凰城,这栋楼的确是汤玉麟下令建造的,汤对工程的要求是:宜居又要适宜军用。新中国成立后,公馆回到了人民手中,这里曾经作为九江小学分校校舍、电力电容器厂房等,1988年被市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