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九十一集 李立德:修路通信防轰炸 卫生医疗保平安
    03/27
  • 丹东市元宝区:搭建群众文化平台 丰富百姓文化生活
    近日,丹东市元宝区文化馆内热闹非凡,接续上演了“新起点新时代”舞蹈展演和“梨园春韵评剧专场演出”,既丰富了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文化志愿者搭建了一个陶冶情操、增进交流的艺术平台。下一步,丹东市元宝区文旅广电局将再接再厉,继续打造良好文化品牌形象,建立并完善群众文化娱乐平台,多创新、重交流,结合多种形式,活跃全区文化氛围。
    03/27
  • 辽宁省丹东市:举办第31届骨灰撒海活动
    3月22日早上7点,天空阴暗。400多人聚集在丹东市殡仪服务中心,参加由丹东市民政局举办的丹东市第31届骨灰撒海公祭活动。仪式结束后,大家统一乘坐大巴车来到鸭绿江边2号码头,194位逝者的骨灰由家人护送登船,撒入江海交汇处。8点开始,在汽笛声中,8艘船分两批缓缓离岸。船只到达本次海葬公祭的指定水域,逝者家属们将菊花撒在降解罐上,然后缓缓将降解罐放入水面,寄托亲人哀思的罐体和花瓣漂向远方的大海。“丈夫生前就喜欢在鸭绿江游泳,只要天气条件允许,几乎每天都去。他生前就表示过,以后过世不要土葬,一定要把他的骨灰撒到鸭绿江里。”今年75岁的樊阿姨说,丈夫去世后,她就报名参加海葬。因为受疫情影响,活动一直没搞。直到今年2月份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给她打电话通知她确切的时间,她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终于落地。今天她达成了老伴的生前心愿。18岁的贾秀坤是参加骨灰撒海活动年龄最小的亲属之一。他的妈妈在2019年意外去世,此次是和父亲一起来参加妈妈的骨灰撒海公祭。“我姥姥、姥爷的骨灰也是撒海公祭的,我妈妈本人也是海葬的坚决拥护者。选择海葬既为国家节约了土地资源,也彰显文明祭祀。”他说,他和父亲也非常赞成海葬,将来他们也会选择这个文明的方式。丹东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丹东市从1992年开始举行集体海葬活动,参加活动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目前,已帮助超过5000位逝者实现了骨灰撒海的愿望。国家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和推行节地生态安葬,鼓励群众以更文明、更节地、更环保的方式安葬骨灰。2012年起,省、市财政加大了对海葬的补贴,参加海葬的相关费用全免。2017年起,为让更多的逝者实现生前所愿,我市又增加了秋季海葬。通过海葬,一方面可以推动殡葬改革,对市民认识、参与文明节俭的殡葬方式起到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一些低收入家庭的丧葬费用问题。据了解,今年初,丹东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就陆续接到不少市民的咨询电话,询问今年海葬活动的报名时间。从咨询电话的数量来看,有海葬意愿的家属会越来越多。市民政局初步打算将在今年七八月份,将继续开展一次骨灰撒海公祭活动,尽量满足选择海葬逝者的意愿。
    03/24
  • 辽宁省丹东市:工人村青年志愿者在行动
    近日,丹东市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党委开展“创城在行动,青春勇担当”青年志愿者助力创城志愿服务活动,小区内、沿街附近处处闪现着青春的力量。姜智鑫是工人村社区的一位青年志愿者,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他积极投身其中,参加多种志愿服务活动。还在社区里尽力宣传创城知识、制止不文明行为,努力营造“文明城市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姜智鑫正在清理沿街店面门前杂物他随身携带垃圾袋,看到路上、绿化带里有垃圾就拾起来,这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青年人能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我感到十分自豪。”姜智鑫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像姜智鑫这样的青年志愿者,在工人村社区还有很多。他们身着“红马甲”深入辖区内的商户、住宅等场所发放宣传单,向广大群众面对面宣传创城活动,利用手中的抹布、铲子等清洁工具对公交站牌、隔离护栏、路灯杆等设施进行擦洗,并对楼道、走廊、墙面上的小广告、地面上的垃圾等进行集中清理,用实际行动助力文明城市建设,为擦亮城市名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03/24
  • 辽宁省丹东市:儿童青少年体育舞蹈冠军赛开赛
    3月18日,由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丹东市教育局主办的2023年儿童青少年体育舞蹈冠军赛燃情开赛,我市200余名儿童青少年体育舞蹈爱好者参加比赛。本次体育舞蹈冠军赛设单人赛、双人赛,分幼儿组、小学组、初中组3个组别,将依次进行伦巴、恰恰、桑巴、牛仔、斗牛5个舞种的比拼。比赛现场,各组别运动员身着华丽舞服,伴随着动感的音乐声,或高贵优雅、或热烈奔放,举手投足之间传递着体育舞蹈的魅力。现场观众的助威声,让整个赛场充满了激情与活力。据了解,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时尚、活力四射的体育项目,在丹东拥有众多爱好者。我市已连续多年举办国家级的体育舞蹈公开赛,本次比赛,主办方和体育舞蹈协会、启舞体育舞蹈俱乐部共同合作,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形式,推广普及体育舞蹈项目,旨在让更多的孩子们跑起来、动起来、跳起来,从而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市体育舞蹈项目选手人才库,培养青少年积极拼搏、自信自强的优良品质,促进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
    03/23
  • 辽宁省丹东市:法治教育第一课 护航成长每一刻
    为切实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3月14日下午,丹东市元宝区检察院“普法宣讲团”走进曙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为师生们送上新学期的“法治教育第一课”,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法治课以未成年人检察主题曲《携长风予你》开场,检察官们以“普法进校园”和“青少年网络安全”为主题,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与中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入手,以案释法,用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阐释了预防、反制校园暴力犯罪方面的知识,提醒同学们校园生活要团结友爱;网络世界要擦亮双眼,避免落入陷阱或成为“帮凶”;受到侵害及时寻求帮助,学会自我保护。通过本次校园法治宣传活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和防范能力,在学生心灵里播撒法律的“种子”,养成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踏实走好人生第一步。
    03/22
  • 辽宁省丹东市:邻里十几年 纠纷一朝解
    “法官,太谢谢你了,因为我们两家这点小事,让你跑了那么多趟,真是过意不去。”近日,丹东市振安区法院执行局成功化解了一起因树木遮光引发的邻里纠纷,在执行员一次次耐心沟通调解下,终于解开了双方当事人之间十几年的心结,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定纷止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王某某与王某系同村邻居,二人因相邻光照问题产生矛盾并持续了十几年。后王某某一纸诉状将王某告上法院,请求判决王某于每年立秋后修剪其位于王某某大棚后的树木枝头,保持树干高度不超过两米。振安区法院经审理支持了王某某的诉讼请求,但判决生效后王某一直未履行义务,故王某某向法院申请执行。受理案件后,振安区法院执行局执行员回璇第一时间赶赴涉案现场查看树木情况,发现被执行人王某的土地上栽种了板栗树、柳树等树木,树木大多盘根错节,的确影响了申请执行人王某某大棚的光照,随后又联系了双方当事人进一步了解情况。被执行人王某表示,需要砍掉的树木里有棵野生板栗树,长出的板栗质量极佳,每年有不少收成,如果砍到两米以下会导致板栗树无法结果。而申请执行人王某某提出,王某家的这棵板栗树在冬天是最挡自家大棚光照的,影响大棚的收成,二人因此争执不下,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为尽快寻找到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平衡点,消除这对老邻居多年来的积怨,执行员先是咨询林业部门如何砍伐能够减少损害,保证板栗树的生长和结果,并多次来到涉案现场,就有关光照和树木适宜高度等问题向村委会及周边村民问询。在努力解决问题的同时,执行员从讲情讲法讲理的角度入手,一点点解开双方十几年的心结。“在处理邻里纠纷的执行案件时,既要考虑到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要考虑到修复邻里情谊。”执行员表示,在处理类似案件时,要在充分了解当事人各自想法的基础上,从情理与法理的角度出发,引导彼此换位思考。功夫不负有心人,执行员一次次奔赴现场、用心用情化解矛盾的做法打动了双方当事人,最终,根据板栗树与王某某家大棚的距离,王某同意在不严重影响树木结果的情况下,将板栗树的枝头修剪一部分,保证不遮挡王某某家大棚的光照。次日,王某就将板栗树的枝头砍掉一米多,王某某对这一结果也表示很满意。案件的顺利执行,既保障了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彰显了司法权威,又维护了邻里间的情谊,赢得了双方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03/22
  • 辽宁省丹东市:只为期待眼神 爱洒丹东大地
    3月18日上午,由丹东市文明办、丹东市民政局、丹东日报社、丹东广播电视台、丹东市妇联、丹东市慈善总会主办,丹东市慈善总会儿童励志分会、丹东顺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辽宁天赐未来城商业管理有限公司、金娱乐(辽宁)文化传媒集团承办的“只为那期待的眼神——牵手十年爱洒丹东”大型纪实摄影展启动仪式在天赐未来城开幕。在展出现场记者看到,这些作品有励志儿童的期盼眼神、有接受过捐助的励志儿童成长对比、有志愿者的爱心行动、有志愿者与励志儿童的暖心互动……这些鲜活感人的纪实摄影作品,真实记录了儿童励志分会10年来的工作点滴与成果,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看展。儿童励志分会顾问、拍摄者毕严伟告诉记者,自2013年成立至今,儿童励志分会已汇聚了3000多名志愿者,累计向401名励志儿童捐赠助学金1158.39万元。现已有128名励志儿童考入大学,5名考取硕士研究生,20名参加工作。此次摄影展既是一次纪念,也是一次爱心传递。希望通过这次摄影展能让更多人了解丹东市慈善总会儿童励志分会的公益之路,光大和传承爱心助学活动。据悉,本次摄影展的展出时间为3月18日至3月31日。
    03/21
  • 辽宁省东港市: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亮相港城
    近日,辽宁省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在东港市碧海社区精彩上演,丰富、活跃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让“文艺之花”在基层尽情绽放。演出现场,来自大连市的赵秀丽评剧艺术团为居民表演了现代评剧《相亲的日子》,演员们精湛的表演不时赢得观众掌声。居民们表示,能在家门口欣赏到这么好的戏剧非常高兴,感觉生活在如今的美好社会很幸福、很自豪。本次戏曲进乡村活动共在东港市长山镇新民村、敬老院,四角广场、碧海社区和孤山镇敬老院、大泉眼广场演出6场,满足群众家门口听戏心愿,弘扬健康向上新风尚,促进戏曲艺术传承传播。
    03/21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九十集 吴永麟:“油比我的生命更重要
    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