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四十一集 陈彩仁:在战斗中学习 在关爱中成长
    04/11
  • 【最美战疫人】管理与服务并重,让司乘人员感受到家的温暖
    3月30日下午,丹东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工作人员在丹东高速收费站和丹东西收费站出入口,为货运司乘人员送去牛奶、面包、口罩等食品和防疫物资。连日来,我市各货车卫生防疫站的工作人员积极协调装卸货单位,为货运司乘人员送去可口的饭菜,并将自己值班领取的方便面、香肠、面包、矿泉水等物资及时送予有需要的司机。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口岸交通组一方面筑牢防疫屏障,坚决阻击防范新冠病毒疫情通过道路货运渠道进入我市;另一方面充分贯彻落实“病毒无情人有情,众志成城抗疫情”的人文关怀措施,为来(返)丹货运司乘人员提供全方位、精细化服务。交通运管部门积极向货运企业和司乘人员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印制了《致广大货运业主及驾驶员的一封信》等宣传资料,免费发放;拍摄疫情防控宣传片,通过微信群转发、上门告知、电话通知等方式,使货运企业和司乘人员能够第一时间了解防疫政策;货车卫生防疫站在告知每一位司乘人员相关管理要求的同时,提供生活超市联系方式并帮助解决生活困难,指导查询核酸检测结果,让司乘人员来时放心、等时安心、走时舒心。货车卫生防疫站设置专业消杀装置,免费为进站货车及货物提供消杀服务。卫生防疫人员免费为司乘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及时提供口罩、酒精棉等防护用品,使过往司乘人员充分体会到政府的关怀、人性化管理和服务。东港市设置“货车驿站”,为司乘人员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为司乘人员解决饮食、住宿等实际困难,让司乘人员真心感受到“家”的温馨。编辑:邹润
    04/08
  • 辽宁丹东:80后“桃二代”的乡村创业路
    在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东阳河村,农户以种植宽甸燕红桃为主要经济来源。近几年,宽甸燕红桃的品牌提升和在全国水果市场上的认可度提高,都与在这里土生土长的80后青年李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9年的创业路中,李宏帮助宽甸河口地区果农直接增收15%以上,他组织成立了丹东市青年电子商务协会、宽甸满族自治县燕红桃协会,累计培训青年群体8600余人次,直接带动青年就业162人……李宏用自己的理想和努力讲述着丹东乡村版的“谢永强”的故事。自幼父母离异的李宏,从童年开始便与爷爷奶奶以及智力残疾的叔叔一起生活,日子过得十分清贫。初中毕业后,为了分担家庭的经济压力,他选择了扛起锄头走进自家的桃园劳作。那几年东阳河村的燕红桃还没有合作社统一规划,只能坐等水果商来收购,果商给出的收购价格很低,很难维持一家的生计。这期间李宏也曾去城里打过工,摆过地摊做过销售,但始终没有忘记家里留给他的那一片桃园。2013年,李宏抓住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他说:“有一天,我发现网上有销售生鲜产品的商家,当时就想,如果自家的燕红桃也能搭上电商快车,一定能多收入一些。”那时,通过电商销售鲜果在长甸镇东阳河村还是新鲜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李宏的网上小店开业了。那时的李宏每天要自己开车往返两趟,将燕红桃运到50公里以外的丹东市区发货。“由于没有经验,第一批发出去的100多箱燕红桃,由于包装和运输问题,损失了50多箱。”李宏回忆道。第一年,他的网店赔了三四万元,这对于事业刚起步的他来说算是天文数字了。但是,李宏没有放弃网络销售这条路,重拾信心开始苦心钻研电商的相关知识,每天除了干农活,就是坐在电脑前看各种资料、教程和视频。通过改进燕红桃的包装、减少物流时间等措施,网店生意一点点有了起色。2015年,他的网店燕红桃销量突破10吨。随着网络销售需求逐渐增多,李宏的网络小店发展蒸蒸日上,好消息在村里传开,附近的村民都让这位村里的孩子通过电商帮着把自家的桃子卖上个好价钱。对于越来越多桃农的上门求助,李宏没有回避,他深信自己的“大任”要来了。2016年,李宏和一群有志青年成立了丹东市青年电子商务协会,同年,又成立了1987青年创业空间。经过几年的发展,李宏已成为当地燕红桃线上销售大王,也帮周围的果农打开了面向全国电商销售的市场,实现了单日最高发货量5000单,燕红桃当季累计发货量200吨的成绩。2019年,李宏带领当地农户和青年创业者们相继成立了宽甸宏麟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宽甸满族自治县燕红桃协会和辽宁省佰农优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整合了丹东各地优质农产品资源,把各项电子商务知识送到宽甸偏远贫困的山村,并帮助丹东市残疾人联合会为残疾人电商创业义务培训和指导,实现残疾人居家创业增收。9年的创业之路,80后李宏获得了“2017年辽宁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2018年丹东市青年创业突出成就奖”“2019年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荣誉,曾多次被辽宁电视台、辽宁日报等媒体报道,并荣登《辽宁青年》杂志封面人物。种种荣誉和称号对李宏来说,不仅是对他做每一件事的认可,更是他下一步前进的动力。纵观李宏的创业路途,不放弃是他坚持的信念,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前提下,他更喜欢将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分享给更多的村民和丹东的青年创业者们,用自己的能力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编辑:邹润
    04/08
  • 【最美战疫人】宽甸:强化党建引领,筑牢“红色防线”
    “您家中有几口人?近期有没有接触从中、高风险地区来宽返宽人员?生活上还有什么需求?”最近这一个月,宽甸杨木川镇副镇长王玲连续多日下沉到社区、各村,挨家挨户开展排查,手机更是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我是一名党员,啥事儿都要冲在前面。”王玲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面对疫情防控严峻复杂形势,宽甸县委积极落实“县级领导干部包乡镇督导,乡镇领导干部驻村参与,党员干部带队一线值守”的防控体系,通过织密防控网格、党员干部带头值守、建立临时党支部等具体措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迎难而上、攻艰克难,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工作优势。▲党员志愿者在宽甸高速出入口值守服务筑起疫情防控“红色防线”。宽甸县委制定下发了《关于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党员干部下沉基层加强社区(村)防疫工作的通知》,全县22个乡镇、179个村、18个社区党组织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在防控一线组建临时党支部,悬挂党旗、佩戴党员徽章、统一标识,以责任担当筑牢疫情“防火墙”。全县广大党员闻令而动,3499名党员志愿者自发到村(社区)报到,组成志愿服务队和党员先锋队,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宽甸县委划拨了26万元党费,为基层党组织提供疫情防控物质保障。村、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为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宽甸县委对各乡镇的党建、疫情防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火防汛等工作网格进行整合和优化,实现“多网并一,一网多用”,以村民组或居民组为基本单元,根据人口分布情况建立了1318个疫情防控网格,配备2038名专兼职网格员,其中党员比例达到72%。▲永甸镇党群联防队员入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特殊时期体现特殊精神、彰显特殊担当。宽甸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党员志愿者纷纷以身作则、坚守防疫一线。他们深入基层走访摸排,做好辖区内重点地区来宽返宽人员的健康监测工作;采取“线上+线下”宣传方式,将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到户。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和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宽甸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勇往直前、担当作为,凝聚起强大的疫情防控合力,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战“疫”一线。编辑:邹润
    04/07
  • 【最美战疫人】吴洋洋: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凌晨1点,“点长”吴洋洋的手机铃声响起,“马上送来一批隔离人员,请做好相关准备。”放下手机,吴洋洋拍了拍脸,立刻振作起来,第一时间对相关工作人员与房间进行调度。吴洋洋是元宝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首位女性负责人,这已经是她第三次参加隔离点工作。“我是党员,年龄最小,无后顾之忧!”3月初,在接到驻点防疫的安排后,她二话没说,快速收拾完行李立即出发。隔离人员最多时达到130余人,一天最多接收过60余名隔离人员,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吴洋洋既是负责人,整理、统计并实时上报数据;又是后勤保障员,为隔离人员准备生活用品、分配房间、分发餐食;还是微信联络员,添加所有隔离人员微信,24小时交流,解决需求……身兼数职的她,用女性特有的细心和耐心为隔离点“护航”。隔断的是潜在病毒的传播,隔不断的是温情大爱。每个刚来到这里的隔离人员心里都会有点忐忑。吴洋洋和工作人员会在第一时间对人员信息进行登记整理,为其准备好生活用品,通过电话问询、主动关怀,了解他们的需求,坚持“硬核”管控与暖心服务并举。一句暖心的问候、一个坚毅的眼神,都会让隔离人员感到安心、获得信心、增强决心。隔离期的单调生活让部分隔离人员心情抑郁,吴洋洋不间断地给他们发信息,疏导安慰。渐渐地,隔离人员相信吴洋洋,把吴洋洋当成“亲人”看待,心理逐渐稳定下来。“这里只有客人,没有病人;只有客房,没有病房。”12年从军经历和10年护士工作经验,让吴洋洋对做好这项工作充满信心,“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20天的闭环工作,24小时“超长待机”,当忙碌的工作停歇下来,脱下防护服的时候,汗水已湿透了衣衫,防护口罩在脸上勒出深痕……这是每一名隔离点工作人员共同的经历,但大家都没有一句怨言。进驻隔离点20天封闭工作,吴洋洋对于家庭有着太多的愧疚。她只和爸爸妈妈视频了一次。父母怕影响女儿工作,每天发微信叮嘱她要“按时吃饭”“注意保护”,可等到她看手机时,父母的微信早就“淹没”在隔离人员发来的上百条微信中了。“我是党员,就得冲锋在一线!”吴洋洋说。编辑:邹润
    04/06
  • 【最美战疫人】张春露:时刻紧绷防疫这根弦
    3月24日上午9点,记者如约来到振安区楼房镇副镇长张春露的办公室。正在接电话的她,示意记者等一会儿,村里防疫工作人员正在咨询居家健康监测的相关事宜。撂下座机电话,张春露的手机又响了,镇里一处测温点人手短缺,协调人员顶岗电话还没打完,座机就又响了。记者进屋后的20分钟里,张春露一共接了8个电话,拨出4个电话,每个电话都和疫情防控有关,时不时还有同事进来送疫情阶段汇总材料,采访只能见缝插针。张春露说,这样忙碌的场景,从她分管全镇疫情防控工作开始,就是一种常态。说着话,张春露登录信息排查系统。“这几个是跑物流的,他们的情况我比较了解。剩下几个名字没见过,得格外留意。”因为需要每天核实信息排查名单,张春露在电脑记录之余,会尽可能地记住核实人员的具体信息,方便后续跟踪问询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进展情况。9点50分,打完核实电话的张春露一路小跑下楼,开车来到楼房村,查看该村来(返)丹人员排查统计表和重点人员每日监测台账。每一页记录,她都认真查看,当场指出存在的问题,要求村里立即改正。“别看表上这么多人,几乎每家的情况张副镇长都了解,入户调查有时候干到下半夜两三点,我都佩服她这股劲儿。”楼房村干部说。从村委会出来去往下一个村的路上,张春露给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打去电话。原来,有一对外出就医的父女头一天被安置进集中隔离点,女儿提出要和父亲住在一起方便照顾,还要求住在靠窗的位置。“我之前跟隔离点的人沟通完了,今天再打电话确认一下,看是否已经安排妥了。”张春露说。11点10分,回到办公室的张春露收到一条微信,内容是提醒她疫情期间注意休息,署名为“小晴”。张春露笑了:“这孩子和我没有亲属关系,因为一顿饭,她感激我,就一直叫我小姨了。”前阵子,14岁的“小晴”从国外回来,在大连集中隔离后准备回到丹东继续隔离,因为没有协调好时间,从早上到晚上都没有吃上饭。负责接洽协调的张春露得知后,打电话叮嘱小晴千万不要摘口罩,也不要外出,点了一份外卖水饺送到小晴所在的隔离点。正是这顿水饺,让年少的小晴有了对张春露的专属称呼“小姨”。眼瞅到了午饭时间,张春露又接到电话需要到现场协调疫情防控工作,撂下电话的她又是一路小跑出门。疫情防控工作需要节假日加班,每天跟时间赛跑,她丝毫不敢懈怠。“有些隔离的村民会像小晴那样给我们发信息慰问,有他们的支持,我们辛苦点也值得。”张春露说。编辑:邹润
    04/06
  • 【最美战疫人】韩晓鹏:行走疫情一线的“药匣子”
    3月6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东港市前阳镇的宁静,全镇党员干部群众第一时间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镇党群活动中心主任韩晓鹏迅速赶赴所包保的安阳社区。“越是关键时刻,党员越要挺身向前,担负起守护家园的责任。”韩晓鹏说。安阳社区共有43个居民小区,常住人口13580人,其中27个小区无物业管理,管控难度很大。韩晓鹏果断实施“大封闭”策略,安排社区干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分兵把守,每个小区只留一个出入口,严格管控人员流动,将风险隐患牢牢“扎进口袋里”。他多次深入小区卡点指导检查,现场办公解决难题,并送去棉衣、帐篷等应急物资,保障值守人员工作需求。为防止疫情扩散,韩晓鹏和工作人员登门入户,逐一对封控区人员进行核酸采集和信息排查。他将社区干部分成4个小组,实行辖区网格责任包干,协调组织志愿者投入疫情防控,顺利完成了8轮封控区人员入户核酸采集工作。一名封控区人员家中下水道堵塞,韩晓鹏马上安排志愿者为其疏通管道。一位家住步梯顶楼的居民突发抽搐,韩晓鹏了解情况后,立刻组织人员,7个人一起齐心协力将体重100多公斤的患者抬下楼,送到救护车上。社区防控期间,韩晓鹏吃在社区、住在社区,现场指挥调度,实地监督检查,做好一线服务,每天都要忙到后半夜。他还同时负责包保前阳辖区企业防疫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却从无怨言。“我做这些不是为了完成工作,而是为了保护百姓平安,付出再多也值得。”韩晓鹏说。在做好精准管控的同时,韩晓鹏还接到了一项特殊任务。疫情防控期间,前阳镇内买不到药,很多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没有药不行,韩晓鹏起初只是在所包保的安阳社区开展送药工作。不久后,前阳镇党委将14个村的买药送药任务都交给了他。他组建了十人“送药小分队”,成为行走在疫情防控一线的“药匣子”。“不买药不知道,原来光降压药就有六七种,胰岛素能有近十种。我们不仅要知道药名,还得搞清楚生产厂家、剂量等。”韩晓鹏介绍,买药送药的工作很繁琐,用药的群众大部分都是老年人,每个人吃的药都不一样,不仅不能买错,还得送得及时。刚开始,有买错剂量的时候,有时群众买完之后不需要了,志愿者们只好再跑一趟药店退药……经过不断摸索,订药、买药、送药的流程越来越规范、熟练。“那些天,所买的药能有百八十种,服务群众近7000户,最多的时候一天买药费用就有3万多元。”韩晓鹏告诉记者。“送药小分队”的细心、热情服务,让前阳的慢性病人内心充满感动。“从来没感受到送药上门的服务,这帮孩子真不容易啊!”这是韩晓鹏和志愿者们在送药路上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编辑:邹润
    04/06
  • 【最美战疫人】隔离点成立临时党支部 筑起战“疫”坚强堡垒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闪耀的光辉。近日,在中共元宝区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元宝区集中隔离点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临时党支部书记冯刚带领支部的共产党员进行了庄重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一句句铿锵有力、整齐洪亮的誓词,回响在隔离点。元宝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响应号召,引导广大共产党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亮身份、当先锋,协助做好物资运输、垃圾清运、环境消杀等工作。元宝区集中隔离点成立的临时党支部中,7名党员来自区卫生健康局、区城市管理事务服务中心、区人才建设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促进中心、区房屋征收中心、区城乡建设事务服务中心和元宝公安分局等单位。党员们带领14名工作人员为隔离人员开展24小时服务。临时党支部成立后,在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迅速梳理完善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共同商议防疫策略、合力解决防疫难点,有序有效推进隔离点各项工作。临时党支部的党员们,怀揣着同一目标,用信念为人民群众筑起坚强堡垒,让党旗飘扬在战“疫”最前沿。“成立临时党支部,将我们这些来自不同单位的党员紧紧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冲锋一线带动隔离点工作人员合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临时党支部书记冯刚说。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这座战“疫”堡垒,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为打好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汇聚起磅礴力量。编辑:邹润
    04/06
  • 【最美战疫人】“大家能‘跑赢’时间,也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3月14日,元宝区经济事务发展服务中心接到防疫任务,中心全员立即行动,中心党员们更是带头冲锋在前,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14日,筹划方案,寻找场地;15日,多方协调,通宵奋战;16日,开辟临时停车场一处,为圆满完成防疫任务提供保障。疫情防控期间,每天有百余辆大型车辆途经高速出入口来丹。按疫情防控规定,司乘人员必须进行核酸检测,但大型车辆停置在高速口附近等待检测结果,会严重影响车辆核查效率。元宝区经济事务发展服务中心迅速制定计划,当天就细化出适合元宝区的车辆管控方案。15日一大早,中心主任周国强带队赶到丹东高速口实地选址,寻找适合开辟为临时停车场的区域。经过多方协调配合,最终选择了距高速口最近、有利于集中管理的黄海特种车辆制造厂闲置厂区。然而,此处场地因闲置多年,空地路面坑洼不平,无停车位,不符合停车条件。临近中午,中心工作人员立即协调工程单位施工。仅用2个小时,挖掘机、铲车、压路机等5辆大型工程车集结完毕。没有设计图纸,大家就充分发挥建设经验进行修整。当日17时左右,占地约1.5万平方米的临时停车场初见规模。“大家没有一句怨言。”为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周国强在现场全程紧盯施工,连午饭都顾不上吃。直至16日17时,这处可安置50余辆大型车辆的临时停车场初步具备使用功能,正式启用,有效解决了途经高速公路出入口的大型车辆的停车难题。在周国强带领中心部分人员驻守施工现场与时间“赛跑”的同时,中心其他人员连夜赶制车辆粘贴封条,准备防疫用品,为大型车辆检查站的全面消杀和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充分保障。“通宵奋战,我们也会疲惫、也有担心,但都不曾打退堂鼓。只要有新任务,还是那句话‘接着干!’”周国强和中心工作人员都十分笃定,“大家能‘跑赢’时间,也一定能够战胜疫情!”编辑:邹润
    04/06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四十集 袁辛维:战斗在938.2高地
    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