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凤城满族荷包
    荷包,亦称香包、香囊、香袋、雄黄袋等,在满语中被称为“法都”,是满族传统女红的组成部分,也是满族民众重要的服装饰物。满族人佩戴荷包的习俗盛于清代,这一习俗的起源与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满族发祥于白山黑水之间,依靠游牧渔猎生活。在长期漂泊的生活环境中,满族先人用兽皮缝制了一种小口袋,上端用皮条抽口,挂在腰间,成为荷包的雏形。此时的“荷包”形状较大,主要用来盛装食物,以备外出途中随时充饥。1644年,清军入关后,这一旧俗不但保留下来,且荷包的制作更为讲究。在汉族文化的熏染下,满族荷包逐渐由大变小,制作荷包的面料改为布、绸、缎、丝等,并刺绣花鸟虫鱼等图案,可装香料、散银钱和旱烟等。丹东凤城是满族聚居之地,佩戴和制作荷包的习俗一直在当地流传。每逢重大节日或生日、满月、订婚、过礼、迎亲等喜事,当地满族人都赠送荷包表示祝贺。凤城满族荷包的刺绣图案和纹样繁多,主要包括花鸟鱼虫、戏曲人物、神话传说、吉祥用语等,动植物常以固定组合的形式出现,通过谐音、双关、隐喻、象征等表现手法突出主题,如连(莲)生贵子、连(莲)年有余(鱼)、万事(柿)如意、喜(喜鹊)上眉(梅)梢、三阳(羊)开泰、马(马)上封侯(猴)、鱼戏莲、蝶恋花等。其表现手法大多比较具象,色彩艳丽、形象生动,原则上不夸张、不变形、不抽象,造型平实、简洁明快,承载百姓祈福纳祥、驱邪避秽的愿望和对爱情美满、家族兴旺的渴求。凤城满族荷包的绣制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满族特色。制作时,艺人先将图案纹样画在面料上,用彩线刺绣完毕后,根据预先设计的荷包造型,进行剪裁和缝制。接下来是封口,用针线把荷包嘴穿起来。因荷包是由前后两块布料分别折叠起来的,皱褶的数目必须相等,这样才整齐好看,在起针和收针处把两股线拴在一起,封口就完成了。最后,将香料或中草药用棉絮裹起来,填充装进荷包。有的荷包还配上珍珠、玛瑙、琥珀、玉石、流苏、盘长等装饰物件,使荷包看上去更加绚丽华贵。凤城满族荷包用途广泛,主要用于馈赠、定情、祝福、装饰、消灾避邪等,一般有鸡心形、元宝形、葫芦形、云子卷形、梅花形、酒坛形、桃形等不同形状。按照实际功能不同,凤城满族荷包还可分为烟荷包、香荷包、钱荷包、针线荷包、褡裢荷包、抱肚荷包等。2007年,凤城满族荷包入选辽宁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9年,凤城满族荷包入选第一批辽宁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项目。编辑:邹润
    04/13
  • 【最美战疫人】防疫细心 群众暖心
    “基层防疫工作不易,但咱是党员,防疫、帮村民解决困难都是我的工作,都要做细做好。”李连宝说。4月2日9点,在振安区太平湾街道望江村村委会办公室,村党总支书记李连宝正忙着打电话核实重点区域回村人员信息。除例行询问到达重点区域时间、是否进行核酸检测外,还会询问对方近期身体状况、居家健康监测期间需要哪些帮助。前几天,10组村民张淑琴去沈阳就医回来后,按照规定需要向村里报备,没等她打电话,李连宝就先打去了核实电话。“我们李书记搞防疫工作就是细心,村民佩服。”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望江村有12个村民组,哪个村民组每天有什么跟防疫相关的情况,李连宝都会了解。比如谁哪天外出,大概几天回来,他会打电话询问,并且记住。每天打完核实电话,李连宝总会开车到各村民组转转。车里有浓重的消毒水味儿,车座上放着一些口罩和医用手套。“这些都是给我们村民准备的。”李连宝说。村里集中接种疫苗,一些老人腿脚不好出门不便,李连宝就用自己的车一趟趟将老人接到村部来。“村里那些出行困难的老人家住哪,叫啥名字我都记得。”李连宝说。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尽管村里实行了轮岗制度,可李连宝一天也没有休息过,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下大雪,总是忙碌在村出入口处。“节假日李书记肯定值班上岗,今年春节那下大雪的天儿,半夜特别冷,他都坚持在外面值守。”村民告诉记者。轮休时他也没闲着,给值守的工作人员送饭、送热水。前阵子,11组一位姓潘的村民从外地回来后,需要到集中隔离点进行集中隔离。李连宝知道这位村民家庭生活困难,便协调相关部门帮其减免了部分集中隔离费用。这位村民集中隔离了两天后,又给李连宝打来电话,说家里养的家禽没人喂。因为没法拿到村民家钥匙,李连宝只能每天翻墙到村民家,给家禽喂食。路上,这位村民给李连宝打来电话,“书记,我回来了,家里的鸡、狗啥的都挺好,太谢谢啦!”编辑:邹润
    04/12
  • 【最美战疫人】每天24小时待命
    3月21日22时,振兴区卫健局副局长、区疫情防控指挥部交通组防疫管控专班工作人员许强,照例向负责转运工作的司机们发送信息,部署第二天早上的任务。“后半夜还要接听电话,这已经是工作常态了,现在特别想好好睡一觉。”许强说。2021年1月,许强到振兴区交通运输局参与区疫情防控指挥部交通组防疫,开启了每天24小时待命的工作状态,随时接收人员转运信息,安排指定车辆点对点闭环转运,配合相关部门进行集中隔离、居家隔离、核酸检测等处置工作。手机是许强最为亲密的“战友”,吃饭、睡觉、上厕所……手机必须放在可控范围内,生怕不小心遗漏信息和电话,忙碌时每天要接两三百个电话,有时半夜迷迷糊糊睡着时,突然被手机铃声叫醒。疫情防控形势紧张时,振兴区9个镇街同时传送人员转运信息,最多时达上百人,许强需要按照防疫要求,将不同位置、不同性质的重点人员进行分类,不超量转运。“振兴区作为丹东主城区,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员较多,说实话,居民着急,属地着急,我更着急,大家都是为了把防疫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许强说,全区防疫工作人员都做了大量工作,自己只是其中一员而已。“愿山河无恙,国泰民安。”许强坚信,全市上下众志成城,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编辑:邹润
    04/11
  • 【最美战疫人】网格员“疫”线勇担当
    “你好,请问近段时间是否离开过丹东市?”“请出示健康码、行程卡和疫苗接种记录。”……4月6日上午,在振安区汤山城镇龙湖村,共产党员、网格员王润挨家挨户查验“三码”,核实返乡信息,进行体温检测。3月中旬至今,王润牢记党员宗旨,充分发挥网格员“源于群众、贴近群众”的优势,带领村、组网格员开展“地毯式”排查。“只有摸排清楚家底,才能赢得时间,掌握防疫主动权。”王润总是这样叮嘱村、组网格员。疫情发生之初,不少村民在网格群里询问相关情况,王润第一时间对接上级部门,将权威、准确的信息传递给辖区居民,给大家吃上了“定心丸”,不信谣、不传谣。近一个月来,王润和同事们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经常吃住在办公室。她带领党员干部在村各出入口执勤,对出入人员、过往车辆进行测温消毒、进出登记、“三码”查验,把好“外防输入”关口。“我的职责就是守护好村里老百姓的安全,在这个特殊时期,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把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做到位、宣传到位,让村民安心。”王润说。目前,王润一共负责3个防疫小组共121户村民的疫情防控工作。只要有外地来丹返丹人员,王润和同事们第一时间入户走访,做好防控。“作为基层党员、网格员,在疫情面前,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冲在最前线,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王润说,只要自己的辛苦能换得更多人的安全,那么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编辑:邹润
    04/11
  • 【最美战疫人】铿锵玫瑰 战“疫”先锋
    在凤城市中心医院,有一支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疗尖兵”——感染科妇女团队。除了一位男性医生,感染科几乎是清一色“娘子军”,有12名共产党员,党龄最长的12年。她们以精湛的医术、无畏的勇气和无私的奉献,为患者筑起了一道健康安全屏障。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该科室主要负责发热门诊接诊重点地区来凤返凤患者。所有护士主动放弃休息日,白班连着夜班。白天,集中隔离宾馆打来电话,她们拎起设备箱立即出发;夜间,她们穿着防护服,备好了应急物资,往往一直工作到下半夜。一些发热患者往往下半夜症状加重,来到医院求医。有一次,感染科留观过一位重症患者,处于半休克状态,血氧低并有重度心衰。医生使用高流量吸氧机辅助呼吸,及时调整输液及氧流量,以最快速度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每一天,护士们都要了解患者心理及日常所需,并进行心理疏导。面对少数情绪激动的留观患者,她们耐心讲解配合疫情检查的重要性,化解其负面情绪。有的患者家庭贫困,留观期间只能购买方便面果腹,护士们虽然收入不高,却积极捐献生活物资,为患者购买午餐盒饭。部分护士带病坚持工作,劝她们休息,她们回答:“我多顶一会……”“病人无医,将陷于无望;病人无护,将陷于无助。护理工作是平凡却充满爱心的事业,尤其是经历了这次新冠疫情,更能体会到工作的价值所在。”感染科护士长浦雪丽说。编辑:邹润
    04/11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四十一集 陈彩仁:在战斗中学习 在关爱中成长
    04/11
  • 【最美战疫人】管理与服务并重,让司乘人员感受到家的温暖
    3月30日下午,丹东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工作人员在丹东高速收费站和丹东西收费站出入口,为货运司乘人员送去牛奶、面包、口罩等食品和防疫物资。连日来,我市各货车卫生防疫站的工作人员积极协调装卸货单位,为货运司乘人员送去可口的饭菜,并将自己值班领取的方便面、香肠、面包、矿泉水等物资及时送予有需要的司机。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口岸交通组一方面筑牢防疫屏障,坚决阻击防范新冠病毒疫情通过道路货运渠道进入我市;另一方面充分贯彻落实“病毒无情人有情,众志成城抗疫情”的人文关怀措施,为来(返)丹货运司乘人员提供全方位、精细化服务。交通运管部门积极向货运企业和司乘人员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印制了《致广大货运业主及驾驶员的一封信》等宣传资料,免费发放;拍摄疫情防控宣传片,通过微信群转发、上门告知、电话通知等方式,使货运企业和司乘人员能够第一时间了解防疫政策;货车卫生防疫站在告知每一位司乘人员相关管理要求的同时,提供生活超市联系方式并帮助解决生活困难,指导查询核酸检测结果,让司乘人员来时放心、等时安心、走时舒心。货车卫生防疫站设置专业消杀装置,免费为进站货车及货物提供消杀服务。卫生防疫人员免费为司乘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及时提供口罩、酒精棉等防护用品,使过往司乘人员充分体会到政府的关怀、人性化管理和服务。东港市设置“货车驿站”,为司乘人员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为司乘人员解决饮食、住宿等实际困难,让司乘人员真心感受到“家”的温馨。编辑:邹润
    04/08
  • 辽宁丹东:80后“桃二代”的乡村创业路
    在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东阳河村,农户以种植宽甸燕红桃为主要经济来源。近几年,宽甸燕红桃的品牌提升和在全国水果市场上的认可度提高,都与在这里土生土长的80后青年李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9年的创业路中,李宏帮助宽甸河口地区果农直接增收15%以上,他组织成立了丹东市青年电子商务协会、宽甸满族自治县燕红桃协会,累计培训青年群体8600余人次,直接带动青年就业162人……李宏用自己的理想和努力讲述着丹东乡村版的“谢永强”的故事。自幼父母离异的李宏,从童年开始便与爷爷奶奶以及智力残疾的叔叔一起生活,日子过得十分清贫。初中毕业后,为了分担家庭的经济压力,他选择了扛起锄头走进自家的桃园劳作。那几年东阳河村的燕红桃还没有合作社统一规划,只能坐等水果商来收购,果商给出的收购价格很低,很难维持一家的生计。这期间李宏也曾去城里打过工,摆过地摊做过销售,但始终没有忘记家里留给他的那一片桃园。2013年,李宏抓住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他说:“有一天,我发现网上有销售生鲜产品的商家,当时就想,如果自家的燕红桃也能搭上电商快车,一定能多收入一些。”那时,通过电商销售鲜果在长甸镇东阳河村还是新鲜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李宏的网上小店开业了。那时的李宏每天要自己开车往返两趟,将燕红桃运到50公里以外的丹东市区发货。“由于没有经验,第一批发出去的100多箱燕红桃,由于包装和运输问题,损失了50多箱。”李宏回忆道。第一年,他的网店赔了三四万元,这对于事业刚起步的他来说算是天文数字了。但是,李宏没有放弃网络销售这条路,重拾信心开始苦心钻研电商的相关知识,每天除了干农活,就是坐在电脑前看各种资料、教程和视频。通过改进燕红桃的包装、减少物流时间等措施,网店生意一点点有了起色。2015年,他的网店燕红桃销量突破10吨。随着网络销售需求逐渐增多,李宏的网络小店发展蒸蒸日上,好消息在村里传开,附近的村民都让这位村里的孩子通过电商帮着把自家的桃子卖上个好价钱。对于越来越多桃农的上门求助,李宏没有回避,他深信自己的“大任”要来了。2016年,李宏和一群有志青年成立了丹东市青年电子商务协会,同年,又成立了1987青年创业空间。经过几年的发展,李宏已成为当地燕红桃线上销售大王,也帮周围的果农打开了面向全国电商销售的市场,实现了单日最高发货量5000单,燕红桃当季累计发货量200吨的成绩。2019年,李宏带领当地农户和青年创业者们相继成立了宽甸宏麟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宽甸满族自治县燕红桃协会和辽宁省佰农优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整合了丹东各地优质农产品资源,把各项电子商务知识送到宽甸偏远贫困的山村,并帮助丹东市残疾人联合会为残疾人电商创业义务培训和指导,实现残疾人居家创业增收。9年的创业之路,80后李宏获得了“2017年辽宁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2018年丹东市青年创业突出成就奖”“2019年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荣誉,曾多次被辽宁电视台、辽宁日报等媒体报道,并荣登《辽宁青年》杂志封面人物。种种荣誉和称号对李宏来说,不仅是对他做每一件事的认可,更是他下一步前进的动力。纵观李宏的创业路途,不放弃是他坚持的信念,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前提下,他更喜欢将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分享给更多的村民和丹东的青年创业者们,用自己的能力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编辑:邹润
    04/08
  • 【最美战疫人】宽甸:强化党建引领,筑牢“红色防线”
    “您家中有几口人?近期有没有接触从中、高风险地区来宽返宽人员?生活上还有什么需求?”最近这一个月,宽甸杨木川镇副镇长王玲连续多日下沉到社区、各村,挨家挨户开展排查,手机更是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我是一名党员,啥事儿都要冲在前面。”王玲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面对疫情防控严峻复杂形势,宽甸县委积极落实“县级领导干部包乡镇督导,乡镇领导干部驻村参与,党员干部带队一线值守”的防控体系,通过织密防控网格、党员干部带头值守、建立临时党支部等具体措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迎难而上、攻艰克难,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工作优势。▲党员志愿者在宽甸高速出入口值守服务筑起疫情防控“红色防线”。宽甸县委制定下发了《关于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党员干部下沉基层加强社区(村)防疫工作的通知》,全县22个乡镇、179个村、18个社区党组织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在防控一线组建临时党支部,悬挂党旗、佩戴党员徽章、统一标识,以责任担当筑牢疫情“防火墙”。全县广大党员闻令而动,3499名党员志愿者自发到村(社区)报到,组成志愿服务队和党员先锋队,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宽甸县委划拨了26万元党费,为基层党组织提供疫情防控物质保障。村、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为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宽甸县委对各乡镇的党建、疫情防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火防汛等工作网格进行整合和优化,实现“多网并一,一网多用”,以村民组或居民组为基本单元,根据人口分布情况建立了1318个疫情防控网格,配备2038名专兼职网格员,其中党员比例达到72%。▲永甸镇党群联防队员入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特殊时期体现特殊精神、彰显特殊担当。宽甸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党员志愿者纷纷以身作则、坚守防疫一线。他们深入基层走访摸排,做好辖区内重点地区来宽返宽人员的健康监测工作;采取“线上+线下”宣传方式,将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到户。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和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宽甸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勇往直前、担当作为,凝聚起强大的疫情防控合力,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战“疫”一线。编辑:邹润
    04/07
  • 【最美战疫人】吴洋洋: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凌晨1点,“点长”吴洋洋的手机铃声响起,“马上送来一批隔离人员,请做好相关准备。”放下手机,吴洋洋拍了拍脸,立刻振作起来,第一时间对相关工作人员与房间进行调度。吴洋洋是元宝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首位女性负责人,这已经是她第三次参加隔离点工作。“我是党员,年龄最小,无后顾之忧!”3月初,在接到驻点防疫的安排后,她二话没说,快速收拾完行李立即出发。隔离人员最多时达到130余人,一天最多接收过60余名隔离人员,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吴洋洋既是负责人,整理、统计并实时上报数据;又是后勤保障员,为隔离人员准备生活用品、分配房间、分发餐食;还是微信联络员,添加所有隔离人员微信,24小时交流,解决需求……身兼数职的她,用女性特有的细心和耐心为隔离点“护航”。隔断的是潜在病毒的传播,隔不断的是温情大爱。每个刚来到这里的隔离人员心里都会有点忐忑。吴洋洋和工作人员会在第一时间对人员信息进行登记整理,为其准备好生活用品,通过电话问询、主动关怀,了解他们的需求,坚持“硬核”管控与暖心服务并举。一句暖心的问候、一个坚毅的眼神,都会让隔离人员感到安心、获得信心、增强决心。隔离期的单调生活让部分隔离人员心情抑郁,吴洋洋不间断地给他们发信息,疏导安慰。渐渐地,隔离人员相信吴洋洋,把吴洋洋当成“亲人”看待,心理逐渐稳定下来。“这里只有客人,没有病人;只有客房,没有病房。”12年从军经历和10年护士工作经验,让吴洋洋对做好这项工作充满信心,“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20天的闭环工作,24小时“超长待机”,当忙碌的工作停歇下来,脱下防护服的时候,汗水已湿透了衣衫,防护口罩在脸上勒出深痕……这是每一名隔离点工作人员共同的经历,但大家都没有一句怨言。进驻隔离点20天封闭工作,吴洋洋对于家庭有着太多的愧疚。她只和爸爸妈妈视频了一次。父母怕影响女儿工作,每天发微信叮嘱她要“按时吃饭”“注意保护”,可等到她看手机时,父母的微信早就“淹没”在隔离人员发来的上百条微信中了。“我是党员,就得冲锋在一线!”吴洋洋说。编辑:邹润
    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