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丹东
- 开展“特色年”实践活动6月2日,丹东市技师学院组织教师和学生分别开展了2023“特色年”实践活动。活动当天,全体学生来到五龙山,分组开展了趣味挖宝、生活实践和班级团建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实现了“乐中学,践中悟”的目标。全体教师来到凤城市赛马镇三农新村的东北革命历史记忆馆,重温东北抗联英勇抗日的历史,系统学习了解抗联英雄在抗日战争中的英雄故事,并观看了情景互动式党课。记者:李美臻06/13
- 主题宣传暖人心日前,丹东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在丹东市区一家商业广场开展12367服务平台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平台社会知晓率,向公众普及平台服务功能,让群众办事更加便捷。12367服务平台是统一受理移民管理领域业务咨询、意见建议等服务诉求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是中国移民管理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一体化“客服中心”。自2021年4月8日正式上线运行以来,12367服务平台成为群众享受便捷办事服务的重要渠道。在当天的主题宣传活动现场,民警面对面解答群众咨询、诉求,并通过设置展板、张贴海报、分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市民多角度介绍面向全球、提供全时段人工多语种服务的12367服务平台主要功能。民警还对进一步调整优化出入境管理政策的相关规定向市民进行宣传、解读。记者:刘作庆06/13
- 开展趣味剪纸宣传活动近日,丹东市元宝区广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邀请丹东市民间艺术文化志愿者与天后宫社区志愿者,在丹东市“扫黄打非”基层站点(元宝山文明驿站)开展趣味剪纸宣传活动,将传统文化剪纸与“扫黄打非”宣传紧密结合。记者:张尧06/13
-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6000余人参观!6月10日,由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抗美援朝纪念馆和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承办的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公益宣传展示展演主场活动,在抗美援朝纪念馆广场正式启动。现场参与活动的市民游客多达6000余人。抗美援朝纪念馆首次推出“金星奖章闪金光——中国人民志愿军金星奖章获得者英雄事迹专题展”,现场设展板53块、展线长63.6米,集中展现了彭德怀、杨根思、黄继光、孙占元、杨连第、邱少云、伍先华、许家朋、胡修道、杨春增、杨育才、李家发等12位志愿军将士的英雄事迹。市文化旅游体育发展服务中心推出丹东剪纸、凤城满族荷包、丹东花饽饽制作技艺、凤城景泰蓝珀晶画、丹东玉米叶粘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项目30个,46名非遗传承人参加了活动。极具地方民族特色的凤城满族传统小吃、丹东回族传统面食、丹东朝鲜族特色小吃、丹东花饽饽等,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享受“舌尖上的味道”。国家级非遗项目“丹东鼓乐”唐家鼓乐班,演奏了曲调高亢嘹亮的唢呐曲《歌唱祖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把展演活动推向高潮,引发现场观众的共鸣、喝彩与合唱互动。市文化旅游体育发展服务中心从6月8日起,开展非遗项目线上展示展演活动。截至6月10日,共推出宽甸八河川皮影戏、丹东玉米叶画、宽甸陶艺、宽甸中华蜂传统木桶养殖技艺、丹东羽毛画、丹东朝鲜族传统米糕制作技艺、丹东回民小吃制作技艺和丹东回族传统面食制作技艺等8个线上展示展演项目视频作品。下一步,我市将充分利用节假日,策划文物专题展和非遗展示展演进景区等文旅深度融合活动,逐步把文化遗产进景区作为一种常态、业态,深度打造极具丹东地域特色的“文物流动博物馆”和“非遗露天展示馆”。刘勇尤明记者/刘海东编辑/邹润06/12
- “6·9”国际档案日→看丹东红色记忆6月9日是第16个国际档案日,市档案馆(市地方志办公室)面向社会举办《红色记忆——丹东市红色档案图片展》。本次展览共选用历史资料图片188幅,分为丹东早期党的活动、丹东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党领导丹东人民获得解放、丹东二次解放四个部分,全面系统地再现了1921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丹东建党,领导丹东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伟大胜利并迎接全国解放的历史。市档案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展览旨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充分发挥红色档案资政育人作用,主动融入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相关链接:“国际档案日”的由来:1948年6月9日至11日,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一场专家会议,讨论决定成立国际档案理事会(ICA)。2007年11月,为了庆祝2008年6月9日ICA成立60周年纪念日,ICA全体成员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年度全体会议上投票决定,将每年的6月9日定为“国际档案日”。周娟记者/周晓明编辑/邹润06/12
- 丹东市5户家庭荣获辽宁省“最美家庭”称号近日,辽宁省妇联揭晓了2023年度辽宁省“最美家庭”,我市张连友等5户家庭榜上有名。06/12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二百零二集 吴无畏:无畏牺牲、炮火开路的观测员06/12
- 老工友三十多年未见 网格员帮耄耋老人圆梦振兴区花园街道昆源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后,由社区工作人员担任网格员,将网格责任落实到人。网格中的任何问题都由该网格员第一时间接手处理,能够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与社区负责人协商后再作决策。对于这种模式,网格员徐晓娟最明显的感受是,工作责任更明确了,民情民意更畅通了,办事效率也提高了。5月19日9时许,徐晓娟走访时发现一名老人在立交小区转了好几圈。她把老人请到社区休息,询问其有什么需要帮助的。经了解,老人姓孙,今年85岁,家住在新区。老人想寻找他30多年未见的老工友任书明,听说对方家住在这附近。说着,老人拿出一张和工友年轻时一起拍的照片。社区党委书记黄丹安慰老人不要着急,社区一定尽力帮助他。随后,黄丹把消息发到了社区网格员群里,让网格员帮老人寻找老工友。各网格员迅速行动起来,翻查网格底册,经过不到10分钟的查询,便找到了任书明老人。徐晓娟立即给任书明打电话,告知其事情经过,他听到老工友来找他后很激动。得知任书明身体不好腿脚不太方便,徐晓娟和网格员董泽到他家搀扶其下楼。9时45分,两位老工友在社区相见了。他们拥抱在一起,并感谢社区的帮助,让他们这么快便找到了多年的挚友。虽然30多年未见面,但他们的情谊丝毫未减,两人坐在社区长椅上有聊不完的话题。网格员们看到两位老人高兴的样子,觉得自己的工作也很有成就感、幸福感。记者:张津硕06/12
- 未成年人法律援助主题宣传日前,元宝区司法局与元宝区文明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等单位开展了“书伴童行,法润童心”未成年人法律援助主题宣传活动,通过绘本故事分享、案例讲解和现场问答等方式,进一步增强未成年人的法治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记者:吴琼06/12
- 在孩子心中播下科学种子“哇,大家快来看,这个机器人会跟着音乐节奏跳舞。”近日,在丹东市新安小学操场上,一群学生在科技馆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目不转睛地观看机器人表演。机器人在操场上来回跳动,时不时地变换造型,向师生们展示着它灵巧的舞姿。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市科协组织市科技馆、市首席科学传播专家走进新安小学,开展“科技筑梦,伴你成长”品牌科普活动。在新安小学大礼堂,市首席科学传播专家、辽宁东方测控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张伟,结合自身的研发经历,为在校学生进行了一场科普知识讲座,向学生们宣讲“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市科协还组织学生参观系列科普展板,介绍科学家事迹,引导青少年更好地了解防灾减灾、食品安全、反电信诈骗等科学知识,提高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青少年爱国精神。活动中,工作人员通过科普表演引导学生享受科学之美,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热情。近年来,每逢“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市科协都会组织开展系列科普进校园活动,以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为方向,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拓宽师生科学视野,提高师生关注和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热情。他们还积极组织我市青少年参加定期举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青少年机器人暨创意编程比赛,充分利用高校科技资源,积极探索创新青少年科普素质提升和科技后备人才选拔培养的载体与途径。在上述三项大赛中,我市每年会有数十名学生获得国家、省和市级奖项。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继续充分利用优质科普资源,围绕“科技筑梦,伴你成长”主题,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组织青少年参观科技馆,开展科普进校园、举办科技创新竞赛和科普培训等活动,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一颗科学的种子,从小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助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在提升全市青少年文明、科学素质的同时,营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记者:栾柏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