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奥运冠军之城
    让国旗升起、国歌奏响,展个人风采、为国家争光,是国际性体育赛事竞技场上的主旋律、最强音。就在刚刚结束不久的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上,丹东姑娘崔晓桐和周凤两位选手,先后斩获了赛艇女子四人双桨和摔跤女子自由式68公斤级金牌,一度博得了广大网友对丹东体育事业发展和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输送模式的高度赞誉。走出亚洲,放眼世界。其实,在更为宽广的奥运赛场上,家乡体育健儿同样表现不俗、成绩斐然。丹东,是名副其实的奥运冠军之城。这是一段与丹东密不可分的奥运佳话。2000年悉尼奥运会,丹东籍运动员王丽萍获得女子20公里竞走金牌,这是中国在悉尼奥运会上得到的唯一一枚田径金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丹东籍运动员唐宾与金紫薇、奚爱华和张杨杨四位姑娘,夺得女子四人双桨金牌,这是中国在赛艇项目上获得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2012年伦敦奥运会,丹东籍选手李娜出征,由她和孙玉洁、骆晓娟、许安琪组成的中国“四朵金花”,历史上首次问鼎奥运会女子重剑团体冠军。2016年里约奥运会,丹东籍选手郑姝音夺得跆拳道女子67公斤以上级金牌,成为唯一一个在本届奥运会上获得个人金牌的辽宁运动员。2020年东京奥运会,赛艇女子四人双桨比赛,由丹东籍运动员崔晓桐领衔的完美组合以绝对优势获得冠军,这是中国赛艇项目的第二枚金牌,也是辽宁运动员本届奥运会首金。5枚奥运金牌,5段传奇故事。当时在丹东市体育运动学校训练的王丽萍身材瘦弱,在启蒙教练赵世良的建议指导下,王丽萍用绳子将一块沉重的石盘系在腰间,反复奔走在泥土场地上训练自己的耐力。丹东市航海运动学校曾建在鸭绿江边,孩童时期的唐宾就在这里训练。她当时的教练焉亮记得,最能吃苦的唐宾每天都是第一个下水、最后一个上岸,训练量甚至超过男孩子。在体育界,不少运动员到了30岁基本就结束了运动生涯,但丹东姑娘李娜打破了这个“惯例”,她在退役两年后重返剑坛,并一举拿下伦敦奥运会女子重剑团体冠军。郑姝音在9岁时就身高腿长,个子达到了1.64米,被丹东市体育运动学校教练姜成林相中后,起初练习田径,后加入跆拳道队。天赋加上爱琢磨,中途“改行”丝毫没影响到郑姝音拿奥运冠军。崔晓桐的实力和韧劲儿,在她的成长之地丹东市航海运动学校是出了名的。她和队友陈云霞、张灵、吕扬在东京奥运会的夺冠成绩是6分05秒13,刷新了赛艇女子四人双桨比赛的世界最好成绩纪录。5位丹东姑娘,5位奥运冠军,这只是丹东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输送成功模式的缩影。多年来,丹东市以“三集中”模式为基础,建立三级训练网络,形成强有力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运行机制。按照周期积极推动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不断提高青少年体育训练质量和效益,推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深入开展。特别是近几年,我市按照“体教结合”的原则,以学校为基础,搭建业余训练平台,遵循“选好苗子,组建队伍,基础训练,积极输送”这一主题,依托教育部门和传统校、网点校建立选材训练基地,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地区推广普及体育项目,逐步形成了小学—初中—高中“三级业训网”,成功将体育部门管理优势和各项政策优势有机结合。伴随着一批又一批竞技体育人才的培训输送,在国内外大赛赛场上,丹东籍运动员不断纵横驰骋、披金挂银,凸显极强的竞技实力。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已先后培养出世界冠军30余人次,亚洲冠军40余人次,全国冠军近200人次。竞技项目包括竞走、赛艇、击剑、跆拳道以及散打、摔跤、羽毛球、举重、篮球、射击、游泳等众多门类。记者:范泽民
    10/24
  • “文化名家看辽宁”活动在丹东举办
    10月20日至22日,“文化名家看辽宁(丹东)”活动在说是市举办。活动邀请30余位国内知名文化名家,围绕丹东“抗美援朝出征地”资源优势,通过开展专场讲座、基地共建揭牌仪式等,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形象,讲好丹东故事、传播丹东好声音,扩大丹东影响力。此次活动由丹东市委宣传部、辽东学院、辽宁文学院共同举办,得到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大力支持,活动期间,辽宁文学院与辽东学院就文学人才培养共建基地达成合作。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湖北省文联原主席刘醒龙和著名青年批评家、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文学院院长张丛皞做客辽东学院,为师生代表作专场讲座。两位学者表示,丹东是一座“英雄城市”,抗美援朝战争给这里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最直接、最生动的教材,广大学生要从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此次活动也是《当代作家评论》创刊4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记者:宋琳
    10/24
  • 丹东市两人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近日,司法部对299个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和999名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进行表彰。我市有两名人民调解员受到表彰,分别为元宝区金山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老薛调解工作室主任薛忠权和振兴区站前街道华夏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春阳调解工作室主任矫春阳。薛忠权扎根基层调解工作二十余载,每月召开辖区纠纷排查、分析研判会,共调解各类民事纠纷200余件,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达98%,防止民转刑案件约20件,很好发挥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矫春阳多年来带领春阳调解工作室团队入驻市群众来访接待大厅“访调对接”窗口,第一时间为群众提出专业法律意见和依法化解途径,通过“访调对接”累计办结案件150件,案件成功化解率达95%以上。记者:刁庆峰
    10/23
  • 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
    10月19日,元宝区广济街道平安社区党委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开展“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便民服务主题活动。当天,社区活动室热闹非凡。在专业健康咨询服务台前,医务人员为老人们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建议大家要加强身体锻炼、调整饮食结构,关注晚年健康。志愿者现场为居民发放健康手册,向居民普及健康知识,并为老人们提供免费的理发和美容服务。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还来到辖区孤寡老人家中,详细了解老人的生活起居和健康状况,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去慰问和关怀。记者:于上茹
    10/23
  • 送医上门 情暖百姓
    连日来,振兴区侨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联合永昌社区党委开展“送医上门情暖百姓”惠民活动,医务人员入户为高龄老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家庭医生签约、普及预防常见病常识等服务,让老人在家就能体验到“一站式”服务。记者:吴琼
    10/23
  • “长者食堂”让老年人乐享幸福味道
    就餐环境宽敞明亮,荤素搭配饭香四溢,10月17日,记者来到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兴东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长者食堂”,看到十多种不同的菜品整齐排列,老人们或在精心挑选佳肴,或是坐在餐桌前,一边享用着可口的饭菜,一边开心地唠家常……不仅在这里,丹东市许多街道、社区,分别在辖区内积极推进“长者食堂”建设,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热乎饭,感受幸福“食”光,乐享“舌尖上的温暖”。万家宜康兴东街道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食堂已成为丹东市推广“长者食堂”的“先锋站”。在配餐过程中,食堂经营者从老年人的健康角度出发,采用低盐、少油的烹饪方式,让大家在吃饱的同时吃出健康、吃出幸福。像这样,丹东市以现有的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养老服务站为主体,以物业服务企业、社会餐饮机构等其他单位为补充,统筹规划、布局“长者食堂”的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有效解决了周边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问题。午饭时间,不少老人提前到元宝区东尧社区“长者食堂”门口排队。“第一次就餐时带上身份证办理信息登记,以后用餐只需刷脸就能享受补贴。”负责“长者食堂”的工作人员表示,丹东市开发了全域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系统,每个“长者食堂”都配置了与该系统对接的人脸识别设备。老年人只需在系统中注册并完成脸部信息采集,即可在丹东市任意一处“长者食堂”就餐。据了解,丹东市出台了老年人助餐服务补贴政策,在丹东全域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实名注册、完成面部信息采集的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可享受政府就餐补贴,即午餐或晚餐,每人每天补贴1次,具体标准为60至64周岁老人每餐补贴1元,65至79周岁老人每餐补贴2元,80周岁及以上老人每餐补贴3元。老年人注册后到食堂就餐时,通过人脸识别设备进行面部识别,即可获得相应政府补贴,直接冲抵应支付餐费。循着民声来,奔着民愿去。元宝区康盛长者食堂周边楼房密集、老年人居多,这里既解决了高龄、独居等老年群体的“就餐难”问题,也消除了老人子女的后顾之忧。“子女不在身边,老两口菜买多了吃不完,而且做饭又麻烦。这下好了,以后在家门口就能吃上便宜、放心的热乎饭了!”一位正在就餐的老人说。越来越多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和便民服务生活圈,让更多老年人和居民吃出“幸福滋味”,享受更加优质的便民服务。记者:王卢莎
    10/23
  • 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书画摄影展开展
    10月19日,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丹东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丹东美术馆举办“丹青赞军民翰墨颂双拥”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书画摄影展,进一步营造爱国拥军、爱民奉献的社会氛围,展示我市军民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丹东作为一座历史厚重的英雄城市,近年来持续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好传统、好氛围得到生动展现。此次书画摄影展得到社会各界书画摄影爱好者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活动共征集书画摄影作品384幅,经军地专家精心评选,最终选出149幅优秀作品进行展出。这些作品以书画摄影凝聚双拥之力,或书写美好,或绘就山河,或钩沉历史,或展望未来,描绘了新时代双拥强军的壮丽画卷。记者:于国洪
    10/23
  • 动手更动脑,练就车工“多面手”
    生产加工、创新实践、带徒授课……从业30多年,辽宁天泽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首席技师关庆操一直坚守在生产一线,他从一名仅有技校学历的学徒,成长为能工巧匠,并荣获丹东市车工技术能手、丹东五一劳动奖章、丹东市车工技术状元等多项殊荣。1973年,关庆操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在技校上学的日子里,他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打磨本领,毕业后,成为了一名车床工人。从技校学生转变为技能工人,这一过程并不容易。圆车、立车、铣车、磨床,大多数车工只会操作其中一项,关庆操为了提升操作水平,几乎天天泡在车间,一直在车床前磨炼技艺,终于凭借着不服输的劲头,成长为各项工艺样样精通的“多面手”。“可别小看工件加工,门道全在刀工里呢!”关庆操说。三分手艺七分刀功,为了精进技艺,他苦练刀功,别人用10分钟学会操作就不磨了,他扎扎实实地磨了一个月。“不只是磨好,更要磨精,一定要把刀功练好。”他说。有了坚实的操作基础,关庆操开始大胆创新,加工“轴套螺栓”活件时,他发现依靠现有方法一天只能加工出一件产品,生产效率太低。为解决这个技术难题,他认真学习、潜心研究,制作出一套工装夹具,一天就能加工活件20件。有了这次成功尝试,关庆操进一步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好车工,必须勤思考。他白天抓紧练实操,晚上集中学理论,在实际操作中反复验证,解决了一系列生产加工难题。作为企业的首席技师,关庆操参与了各类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项目。2018年,他发明的刀杆换位刀头立方氮化硼刀具,解决了高铬合金铸铁材料大型泵叶轮内孔梯形螺纹加工难题,每年为企业节约费用150万元,获得丹东市总工会“五小创新成果奖”。为完成这一技术攻关,关庆操耗时两个月,经历了大大小小18次失败。“攻克技术难关的过程很痛苦很艰难,是一次次的自我否定,也是一次次的自我超越,成功的那一刻,我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关庆操说。一双黑胶鞋、一套灰工装,逐梦路上,关庆操一步一个脚印,在平凡的工作中成就了不平凡的自己。作者:崔博淳
    10/20
  • 为优秀技术工人“充电蓄能”
    “感谢丹东市总工会的精心安排以及丹东市职工疗养院的热情服务,劳模讲堂、健康体检、参观学习等活动丰富多彩,让我们感受到了‘娘家人’的温暖。”近日,刚刚结束疗休养活动的技术工人纷纷称赞。日前,为期6天的2023年辽宁省总工会第一批优秀技术工人休疗养示范活动在我市圆满结束。来自沈阳、鞍山、抚顺三市的首批70名优秀技术工人,度过了愉快、安全、舒适的休息和疗养时光。市总工会通过积极探索优秀技术工人疗休养模式,激发起技术工人的内生动力和创造活力。为了让前来疗休养的技术工人们充分放松身心,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市总工会用心筹划、细心准备、精心组织、尽心服务,突出疗休养内涵,根据行业特色和他们的需求,制定个性化方案,准备了有健康、有文化、有温度的“学习充电”休养之旅。疗休养活动期间,技术工人们通过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鸭绿江断桥、志愿军公园等地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参观丹东市劳模工匠馆、聆听劳模报告,弘扬劳模精神,激发工作热情。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激发爱党爱国爱民的深厚情怀。自然生态疗养、康复理疗、健康管理、专科诊疗、文化体育等活动,让技术工人得以休养休息、相互学习,返岗后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健康的状态,投入到本职工作中,更好地在辽宁高质量发展大局中贡献工人阶级力量。考虑到参加此次疗休养活动的优秀技术工人都是坚守一线的行业优秀技术人才,工作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市职工疗养院新增手部和腿部艾灸、蜡疗等仪器,利用丹东温泉资源,提供“温泉水浴+医疗保健”特色疗休养服务。为每个代表队配备专属管家,每天在微信群里提供当天的天气情况,提醒该做的理疗项目等服务,并建立健康档案。鞍山发蓝股份公司技术工人张海南入住当天,细心的工作人员李想便发现她不时咳嗽,当得知张海南已发烧多日,自行服用药物后仍不见好转时,李想立刻联系了医务人员为其诊疗,及时更换了对症的药物,缓解了她的不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规划轻松舒适的参观行程,开展丰富多彩的康养活动,时刻做好周到细致的服务,给技术工人们留下了美好难忘的回忆。临别之际,大家纷纷送上锦旗和感谢信。国能辽宁热力有限公司锅炉工胡光感慨地说:“在这里的六天五夜,让我特别难忘。我会将工会组织的关怀转化成今后工作的动力,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作出新的贡献。”目前,市总工会已为省总工会第二批优秀技术工人疗休养示范活动做好充足准备,倾心竭力做好服务接待工作,突出疗休养内涵,打造疗休养品牌,发挥好职工服务阵地的“窗口”作用,在“疗、休”并重、“医、养”结合的基础上,增加“学、研”汇智,把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传承等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技术技能交流提升融入疗休养活动。同时,创新构建集组织、运行、服务、管理、制度于一体的五大保障机制,为服务更多的技术工人、劳模工匠做准备,通过疗休养活动把工会组织的关爱送到技术工人、劳模工匠的心坎上,激励他们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贡献智慧和力量。记者:包芙蓉
    10/19
  • “最美夕阳·邻里同乐”趣味运动会丰富多彩
    近日,辽宁省东港市新城街道港北社区举行“最美夕阳·邻里同乐”趣味运动会,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尊老、爱老、敬老浓厚氛围。运动会在社区鼓乐队开场舞中拉开帷幕。套圈、筷夹乒乓球、绕障碍物推球、托乒乓球跑……比赛项目丰富多彩、趣味性十足,老人们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积极投入比赛,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展现夕阳风采和年轻态。运动会设置一、二、三等奖,旨在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保持积极向上心态,同时为老年人搭建一个互相交流、增进友谊的平台,促进社区和谐发展。作者:周雨婷崔启鹏
    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