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丹东
- 辽宁省丹东市:小小讲解员“上岗”2月24日,抗美援朝纪念馆与丹东报业传媒联合开展的“讲红色故事做红色传承人”小小讲解员招募活动颁奖仪式,在抗美援朝纪念馆报告厅举行。活动现场,抗美援朝纪念馆、丹东报业传媒相关负责人为小讲解员们颁发了聘书,并对他们的优异表现给予了肯定。随后,抗美援朝纪念馆的优秀讲解员为小讲解员们进行了形体、讲解等基本功培训,并在随后的参观环节中,亲身示范如何讲述志愿军英雄故事,做一名合格的红色讲解员。2022年9月,抗美援朝纪念馆和丹东报业传媒联合开展“讲红色故事做红色传承人”小小讲解员招募活动,向全市青少年儿童发出了招募函。经过近三个月的征集,共有120余名小朋友报名参加活动,在选拔阶段中通过录制视频的形式讲述抗美援朝故事。经过严格评选,最终共有52位小朋友入围“小小讲解员”培训阶段。“丹东是一座英雄城市,参加这次小讲解员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让更多人了解我的家乡。”丹东市六纬路小学学生赵若彤说。抗美援朝纪念馆负责人表示,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抗美援朝纪念馆始终坚持对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希望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让更多青少年走进纪念馆,了解抗美援朝这段历史,厚植抗美援朝精神,使崇尚英雄变成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坚定信念。丹东报业传媒相关负责人说:“为了让广大青少年儿童更好地追忆抗美援朝历史,接受红色教育洗礼,以创新形式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宣传辽宁这片红色热土,全方位展示红色丹东的深厚底蕴与精神气质,丹东报业传媒与抗美援朝纪念馆联合开展了此次活动。希望入围此次活动的青少年儿童通过讲述抗美援朝历史,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深挖丹东城市精神与气度。”据了解,上岗后的小讲解员将不定期为公众提供义务讲解服务。02/28
- 辽宁省丹东市:“文明我先行”日前,丹东市振安区五龙背镇玉龙社区开展“文明我先行”宣传活动,志愿者走街入户发放市民文明手册,普及文明城创建知识和文明礼仪常识,号召大家积极参与文明活动实践,自觉做文明城市创建的宣传员、监督员、守护员。02/28
- 辽宁省丹东市:抢抓先机拓市场 丹东市赴黑吉两省开展旅游宣传丹东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早谋划,早行动,于2月20日—23日赴黑龙江、吉林两省举办旅游交流合作座谈会,与哈尔滨、吉林、长春三市的旅游业内同行开展深入交流,寻求合作先机,加快推进全市文旅市场全面复苏,促进“引客入丹”,拉动旅游消费增长。哈尔滨、吉林、长春是丹东重要的旅游客源市场,是我市开年旅游宣传推广的首选目的地。此次我市文旅部门积极转变宣传形式和内容,从务实际、求实效的角度出发,以“为企业做好服务”为主题和宗旨,将“我说你听”的宣传推介会转换为“你说我办”的合作交流座谈会,认真倾听三市旅行社在送客源、推产品过程中的诉求、困难、问题,现场一一进行记录和解答。我市酝酿推出的“引客入丹”奖补政策更是受到了三市旅行社的热烈欢迎,鼓舞了其向丹东组团送客的信心。经过深入交流,三市进一步了解了丹东旅游的特色资源和新产品、新线路,也更加感受到了丹东为外市旅游企业做好服务的诚意。沈阳铁道文旅集团吉林市旅游分公司等企业初步达成了4月——10月开通丹东旅游专列的合作意向,长春市、哈尔滨市的旅游企业也将结合丹东旅游资源,包装推出以“红色、研学、康养、团建”等为主题的丹东旅游特色线路,向本地市民宣传推广。此次宣传交流活动迈出了全新旅游形势下我市“走出去,请进来”的第一步。我市还将陆续开展各类线上、线下营销活动,举办丰富多彩的旅游节会,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不断推介丹东旅游、提振消费市场、促进经济增长,努力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旅游业首战告捷。02/28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八十七集 涂雨祥:牺牲多壮志 修桥保运输02/27
- 辽宁省丹东市:两个村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近日,东港市新城街道小寺村、宽甸满族自治县永甸镇军民村被司法部、民政部命名为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此外,东港市长山镇新升村、凤城市刘家河镇刘家河村等12个村被辽宁省司法厅、辽宁省民政厅命名为第二批“辽宁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振安区楼房镇孤山村、汤山城镇龙泉村等104个村(社区)被丹东市司法局、丹东市民政局命名为第一批“丹东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近年来,丹东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扎实开展法治乡村建设工作,将“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作为重点任务来抓,纳入全市“八五”普法规划和法治社会建设中,全方位、多举措强力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走向深入。丹东市司法局以“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为抓手,推进基层乡村民主法治建设,联合丹东市民政局开展“丹东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和学法用法示范户推荐评选工作,制定了创建标准和命名管理办法。各村(社区)将创建活动作为重点工作,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东港市北井子村、凤城市大梨树村、宽甸满族自治县河口村、振安区马市村等法治乡村文化阵地,将普法宣传与村(居)民休闲娱乐活动相结合,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培养良好的法治意识。通过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推动建立和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截至目前,丹东市共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7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3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4个。02/27
- 辽宁省丹东市左岸社区:“七彩公益课堂”开班近日,丹东市振兴区浪头镇左岸社区品牌项目“七彩公益课堂”开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经典国学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构建魅力幸福社区理念,力求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从而将社区服务做深做实。今年,左岸社区继续与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丹东职专、市五老讲师团等多家联盟单位协作,推进社区“七彩公益课堂”服务项目,提供丰富多彩的社区公益课程,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经典文化盛宴,享受来自党和政府的暖心关怀。2月13日,“魅力左岸,音你而乐”声乐公益课首先开课。课堂上,学员们在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学到了不少唱歌的技巧,不再只是单纯地用喉咙发声唱歌,而是能通过丹田的气息把一首歌曲唱好且动听。2月14日,“运动促健康,邻里更和谐”健身公益课开课。老师带领大家了解八段锦功法知识和功效作用,并详细讲解基本口诀和要领。老师教学细致生动,动作示范刚柔兼济,让居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有了切身感受。“左岸社区七彩公益课”的开展丰富了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增进了邻里情,更能促进居民树立好家风、好社风、好民风,更好地提升自身素质及民族自豪感。近期,书法国画课、剪纸课、韩国语课、面点烘焙课、柔力球课、太极拳太极剑课、舞蹈课等公益课也将陆续推出,充分满足大家在精神文明方面的需求。左岸社区将以更有温度的服务,与辖区居民共同打造和谐文明的社区新风尚。02/24
- 辽宁省丹东市兴东街道:开展“擦亮城市文明之窗”志愿活动2月21日,丹东市元宝区兴东街道关工委与泰和社区关工委共同开展“擦亮城市文明之窗”志愿活动。20多名小志愿者在父母的陪同下,一起擦拭公交车车窗、扶手,清洁车厢环境,助力丹东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02/24
- 辽宁省丹东市:多彩活动添喜气 传统文化进万家2月21日从丹东市文化旅游广电局获悉,春节期间,丹东市文化工作者精心组织策划,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为主题,开展系列文化活动50余场次,受众约30余万人次。文艺演出、戏曲展演、非遗展示、有奖猜谜等活动,将文化融进年味,营造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我市文旅市场复苏注入生机与活力。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我们的节日·春节”为主题,组织开展了鼓乐、秧歌展演等活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举办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丹东鼓乐”专场展演。振兴区、元宝区、振安区组织近30支秧歌展演队伍,分别在市内主要街道、公园、广场开展秧歌展演。东港市结合第27届民间艺术节活动,组织18支队伍举办全民秧歌展演,将满族、汉族、蒙古族、锡伯族、回族和朝鲜族的民族特色舞蹈融入表演中。凤城市举办了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展演。各演出团队分别在市文化宫、安东老街大舞台举办丹东市正月正新春“梨园新蕾”文化惠民演唱会、丹东市“传统戏曲综艺展演”。宽甸连续开展3场新春京剧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京剧、评剧、木兰扇等,展现了传统文艺的艺术魅力。丹东市群众艺术馆利用面街画廊开展了丹东剪纸作品展;举办迎新春非遗展示宣传活动,选取凤城满族荷包、丹东剪纸等19个省市级非遗项目进行集中展示、现场互动传艺、作品售卖等;组织开展民俗文化互动式培训活动,依托丹东花饽饽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让市民亲身感受传统民俗技艺的乐趣。市图书馆开展“卯兔迎春”元宵节文化大集活动,包含猜灯谜、图书交换集市、糖画非遗项目展示、兔子宫灯DIY手工制作等多项内容,让市民在年味中感受经典年俗文化。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开展朝鲜族民俗传统游戏体验活动。此外,各地区组织开展了多场农民画展示、剪纸艺术展览、灯谜竞猜等民俗文化活动,让市民在年味中感受春节的文化魅力。02/23
- 80后丹东姑娘 海归硕士扎根田间2月,春寒料峭,但丹东市振兴区汤池镇天赐蓝莓种植基地已是一片生机盎然。这里暖棚内的温度与户外相差40多摄氏度,一个头戴遮阳帽,身上沾满尘土的姑娘,穿梭在40多个蓝莓暖棚之间,查看着蓝莓树苗的生长情况。“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实业,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未来的发展更需要那些能吃苦、肯实干、有创新的年轻人融入进来!”记者看着说话的姑娘,很难把“80后”“海归硕士”“职业女性”等标签与她放在一起,她就是放弃高薪回到家乡投身农业,一干就是七年的潘芊芊。海归硕士投身农业2006年,潘芊芊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2010年留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继续攻读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学位,由于有着出色的求学履历,毕业后她顺利进入了北京一家外企咨询公司任职。繁华的都市生活,高薪的白领职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很知足了,但是潘芊芊心中仍怀有创建属于自己事业的梦想。2013年,潘芊芊利用休假时间随着父亲参观了云南、四川的蓝莓基地。“那次给我的冲击挺大的,当时中国本土产出的蓝莓品种市场认可度普遍不高,大多数的产品还是通过进口。但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改良,本土化的蓝莓在果形、新鲜度和营养价值上都可以与进口蓝莓媲美甚至更好,并且本土蓝莓与进口蓝莓在销售周期上有明显的时间差,这让我看到了很大的商机。”在与父亲和专家交流后,潘芊芊第一次对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丹东人,我深知丹东在小浆果种植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完美的昼夜温差、良好的土壤和水分条件会给蓝莓种植锦上添花。”同年不久,尽管大部分家人反对,潘芊芊依然毅然放弃了北京的工作,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蓝莓梦想。她常开玩笑说,“我叫潘芊芊,‘芊芊’的寓意是草木茂盛的样子,可能是命中注定我要从事农业吧!”潘芊芊敢闯敢干的做事风格源于她的家庭环境。她的父亲在1998年便开始研究种植蓝莓技术,白手起家的他在不断的刻苦探索种植技术后,成功寻找到了一条适合丹东本地种植蓝莓的方法。此后潘芊芊的父亲成立了丹东天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2008年便拥有了5千多万株可销售的蓝莓大苗,如今在全国8个省拥有10个蓝莓基地,年产量3000余吨。铸造梦想打造平台有时,潘芊芊身边的朋友和同学会调侃道,“芊芊,你这是回去继承家业啦!”对于此类的话语潘芊芊并没有在意,她觉得“子承父业”并不代表“躺平”,尤其是在农业这个投入大回报慢的行业里,她更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刚入行的那几年芊芊刻苦钻研蓝莓种植的相关知识,并从销售入手,通过自己在大城市积累下的经验先后与中粮集团、盒马生鲜等几家大型企业达成供需合作。在她的努力下,如今她的蓝莓基地每年能为中国市场提供3000吨左右的蓝莓鲜果。随着销售渠道的稳定,潘芊芊的工作重心也慢慢从销售管理向种植技术靠拢。“蓝莓的品种有很多,我们经过反复实践,逐步聚焦为塞拉、春蓝、钻石蓝三个品种。种植上我们始终追求优质、高产、早熟,技术上不断地突破创新,使基地的蓝莓具有丰产性高、口感好、耐储性好、花青素含量高等特点,与此同时我们创办培训课程传授专业知识,带动2000多户农民走上致富道路。”潘芊芊说。谈到下一步规划,潘芊芊表示,未来的农业一定是现代化数字化的农业,她和父亲已经开始规划在凤城蓝旗镇打造一座4900亩的“蓝莓小镇”,丰富蓝莓产业文化,吸引更多有能力有干劲的年轻人加入的农业合作平台。谈及未来,潘芊芊相信,丹东蓝莓一定会像丹东草莓那样在全国闯出响亮的品牌。02/22
- 辽宁省东港市:2023年大学生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2月20日,2023年寒假辽宁省东港市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在市青少年宫举行。会上,全体人员共同观看《辽宁“最美人物”2022年度盛典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宣传视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的回信精神,表彰“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大学生。开展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有效提升大学生社会化能力,在实践中有收获有成长。在为期1个多月的实践活动中,大学生们不仅完成了实践单位实习工作,还出色完成团市委暖冬行动、我们的节日系列线上活动等任务,并独立收集素材、整理编辑、制作相关公众号3期,30余名同学提供图片、视频、书法作品近百件,展示出东港籍学子的良好风貌、责任担当和基本素养,也为我市推动“返家乡”实践活动走深走实提供了有力支持。今年,东港团市委将继续发挥共青团组织联系服务青年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深化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搭建平台,主动跟踪对接,引导广大青年心系家乡发展、投身基层建设,为推动东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贡献青春力量。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