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青春筑梦 与爱同行
    8月9日,丹东市振安区鸭绿江街道办事处太平养老公寓里热闹起来,“青春筑梦与爱同行”暑期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正式启动。来自南昌理工学院、沈阳工学院等院校的返乡大学生踊跃参与社区实践,他们陪老人浏览网上新闻唠家常,给卧床老人剪指甲,下厨帮助炊事员做饭……大学生们丰富了自己的社会经验,并在实践中受教育、增才干。记者:宋永昆
    08/11
  • 巧手捏面人 指尖传非遗
    图为王中朝现场指导孩子们捏面人。丹东市少儿图书馆举办的为期5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于日前落下帷幕,非遗展示活动邀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中朝现场指导,让孩子们亲自动手,了解捏面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进行实践体验和互动交流。非遗展示让参加活动的孩子们在动手操作的同时,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记者:宋永昆
    08/11
  • 劳模工匠“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
    近日,劳模工匠“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首场宣讲活动走进丹东市华日理学电气有限公司。本次活动由市总工会主办,振安区总工会承办,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辽宁省先进工作者、市总工会宣讲团成员赵玉清为职工进行宣讲。会上,赵玉清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历和积累的有益经验与职工们分享,突出重点、紧扣主题,以平凡岗位上的坚守诠释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受到现场企业职工的热烈欢迎。通过开展劳模工匠先进典型“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宣讲活动,市总工会将继续组织各级工会深入基层,开展好“三走进”专项行动,引导广大职工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充分发挥劳模和先进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广大职工以劳动模范为榜样,兢兢业业,勤勉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记者:包芙蓉
    08/10
  • 走访慰问退役老兵
    为进一步弘扬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表达对退役老兵的敬意和关爱,8月1日,丹东东港市公安局社区警务大队与东港市慈善爱心协会会员来到马家店镇,走访慰问退役老兵,向他们致以节日的祝福和崇高的敬意。慰问组先后走访了5名退役老兵,详细了解了他们的身体及生活状况,一同回顾了人民军队伟大的成长历程和老兵的作战经历,并送去米、面、油等慰问品。老兵们纷纷表示,感谢公安民警和社会组织的慰问与关怀,他们将继续发扬革命传统,永葆军人本色。记者:孙新语
    08/10
  • 暑期闪耀志愿“红” 携手添彩文明城
    为帮助学生培养树立社会责任感、自我价值感,拓展眼界,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丹东市中富小学部分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来到宗裕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工作人员带领队员们观看红色军旅题材电影后,大家带着清洁工具,对社区卫生死角进行清扫。通过开展此次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提升队员们的志愿服务理念,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让创城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记者:侯春林
    08/09
  • 文明实践活动点亮学生暑期生活
    8月4日,丹东市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组织丹东二中高二五班的学生开展了以“勤于实践求真知,多彩活动助成长”为主题的暑期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帮助孩子们度过一个“充实、快乐、有意义”的暑假。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青少年志愿者们来到辖区各个楼道里,开展全方位整治工作。铲除楼道小广告、打扫楼道楼梯与扶手、铲除墙壁污垢等,并对小区花坛和主路的垃圾进行了捡拾。他们团结协作,分工明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志愿精神的真正含义,展现了青少年的良好精神风貌。在孤寡老人家中,青少年志愿者们帮老人们梳头、打扫卫生、整理床铺、表演节目等等,孩子们的到来,为孤寡老人带来了温暖和欢乐。此次活动进一步加强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实践能力,激发了她们投身志愿服务的热情。记者:沈粹
    08/09
  • 丹东“七彩讲堂”丰富孩子暑假生活
    8月4日,在丹东市元宝区东尧社区活动室,30多名小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两个塑料瓶,不一会儿,不同水位的塑料瓶通过连通器原理形成小喷泉,引来孩子们一阵欢呼。这是社区关工委、“五老”和辖区孩子们一起进行科学小实验,开展“七彩讲堂”快乐假期活动的小镜头。学生放假,“五老”上岗。今年暑假,丹东市关工委组织“五老”在全市开展“七彩讲堂”快乐假期活动,通过“七彩讲堂”丰富学生的暑假生活。组织中小学生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鸭绿江断桥、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开展“老少同学四史,共享六地故事”主题活动,用红色文化浸润童心,用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元宝区各社区关工委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密切配合,邀请检察官、警官、律师和“五老”报告员走进“七彩讲堂”,为少年儿童讲解法律知识。为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培养少年儿童社会实践能力,各社区关工委还开展“老少携手学雷锋,共建美好家园”“我为创城作贡献,扮靓城市风景线”等活动,通过“大手拉小手”,为文明城创建工作贡献力量。记者蔡晓华
    08/09
  • 振安区举办庆祝“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
    8月7日,振安区文旅广电局、区卫健局、区老体协在绿云花园小区广场举办“全民健身、幸福镇安、健康你我”2023年振安区老年人庆祝全国第十五个“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供稿|吕宝林
    08/08
  • 省残运会“三冠王”这样炼成
    在刚结束不久的辽宁省第十四届残疾人运动会上,丹东市27岁选手谷世平一举夺得800米、1500米和跳远竞赛冠军,荣膺“三冠王”殊荣。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谷世平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并不意外,因为在省十二届、十三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谷世平都是“三冠王”。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些殊荣背后,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谷世平1996年出生于丹东市元宝区九道街道永宝社区的一个普通家庭。早产的他出生时体重只有1.8公斤,主要内脏器官都没有发育完全。半年之后,他无力伸展的上肢引起了父母的注意,经诊断,谷世平患有脑瘫,被鉴定为二级残疾。谷世平的双手不能伸直也用不上劲,只能勉强做洗脸、吃饭、写字等简单的事情。上肢的残疾令谷世平萌生强烈的动腿欲望,从小他就喜欢踢毽子和跑步。上小学时他曾获得全市小学生毽球比赛第一名,读初中时还获得过校运动会短跑冠军。2012年8月,谷世平得知应辽宁省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中心要求,各地正在为2016年残奥会储备运动员,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报了名,令他没想到的是,没多久自己就获得了去省残奥中心集训的资格。由于残疾,谷世平的双手连头都触碰不到,父母担心他到了沈阳不能照顾自己,有些不舍。可谷世平却坚定地说:“我不想错过这次机会,我想用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当年9月,谷世平便来到省残奥中心。经历了两个月的艰苦训练后,丹东籍运动员中只有谷世平一人留了下来。成为专业田径运动员后,谷世平进入更高强度的训练当中。拉长活动、协调训练、弹性跑、抗阻力练习……每天5个小时的巨大运动量,常常引发他呕吐。谷世平上肢无力,仅能抓举10公斤的杠铃,力量不及常人的四分之一,并且无力的手臂摆动不协调,无法为奔跑增加平衡感,他决定把突破口放在腰部和下肢的训练上。他通过深蹲训练来完成,先是蹲下用双肩扛起杠铃,然后再慢慢站起,后颈和双肩被杠铃压得火辣辣得疼,时间久了磨出3个大肉茧。功夫不负有心人,谷世平的腰腿部力量有了很大进步,奔跑的速度也明显提升。伤痛在所难免。谷世平在2013年全国残疾人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中摔倒,造成腿、肩部位擦伤化脓,而十几天后就是世界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他不想轻易放弃这样重要的比赛,硬是带着伤痛克服困难,在比赛中赢得了400米比赛冠军。成绩突飞猛的同时,谷世平也开始感受到巨大压力。在2015年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谷世平只取得了4×100米接力比赛第三名,他感到异常失落,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但想想两年多日复一日艰辛的训练,想想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他还是放不下这个深爱并为此付出努力的田径赛场,于是咬紧牙关坚持下来,并慢慢调整好心态。谷世平说,是田径给了他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掌握了求生的本领。离家前他还是个需要父母照顾的孩子,现在不但能自理还能照顾其他队友,懂事孝顺的他还将比赛中赢得的奖金一分不留地全部寄回了家。目前,他已回到队里继续投入训练,全力备战明年的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力争赛出优异成绩,不负家乡父老的期待。记者:包芙蓉
    08/08
  • 工人村社区给居民播放露天电影
    为丰富辖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进邻里之间的交流,8月4日,丹东市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联合锦绣物业为辖区居民免费播放露天电影。伴随着徐徐晚风,电影播映员在小区广场上将设备搭建起来,社区工作人员及时在居民群发布电影播放通知。没过几分钟,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陆陆续续来到现场,整个播放过程中,大家看得津津有味。直到电影播放完毕,居民们仍觉得意犹未尽。一位居民说:“希望社区以后可以经常安排这种活动,既为我们提供了休闲娱乐,也增进了邻里间沟通交流。“下一步,工人村社区将持续开展更多的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作者:沈粹
    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