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丹东市开展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6月16日上午,由市安委办、元宝区安委办共同主办的丹东市“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在元宝山公园举行。活动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为主题,通过发放宣传册、设置宣传展板、现场咨询、有奖问答等形式,以及拍照打卡、火灾逃生体验等创新体验模式,并通过线上同步直播等方式,就安全知识的方方面面向市民开展集中宣传,进一步提升公众的安全意识,全方位筑牢安全防线。活动现场,28个单位设置的50多个咨询台,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去咨询。家庭用电隐患如何排查、家里燃气泄漏应该如何处理、发生火灾应如何逃生、电动车能不能进电梯……就群众普遍关注的日常安全问题,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现场给予一一解答。“今天主要围绕市民平时用水、用电、用气的安全问题,以及如何预防雷电等方面的知识向大家进行宣传,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安全意识,及时排除身边的安全隐患。”市应急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郭奎勇介绍。咨询台前的安全知识有奖答题区和主题拍照打卡区成为活动现场的热门点位。有奖问答题目包括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及消防、燃气、交通安全等诸多方面,不少市民在答题板上选取题目进行作答,答对者即有机会参与现场抽奖。“活动形式非常好,我们既能学会不少安全方面的知识,又有机会得到奖品,真是太好啦。”市民李女士说。市消防救援支队现场设置的逃生演练帐篷前,在消防员的引导下,不少市民走进帐篷体验在黑暗环境下发生“意外”时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通过这种模拟演练,就是要提高市民紧急逃生自救能力,提醒自己时刻筑牢安全防线。”市消防救援支队新闻宣传科科长徐凤禹告诉记者。据了解,活动当天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8000余份,解答咨询2000余人次,同步直播也吸引了众多市民点击关注。“整场活动通过‘沉浸式’‘互动式’宣传,进一步提升全社会人人关注身边安全的氛围。下一步将持续推进安全宣传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真正实现‘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目标。”市安委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记者:刘作庆童仕东06/18
- 元宝区创新开展消防演练近日,元宝区消防救援局通过日间实战演练与夜间突击演练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消防应急处置能力,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筑坚实防线。日间演练现场,模拟高层住宅某住户家中起火。元宝区消防救援局接警后迅速出动消防车,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立即开展火情侦查和初期扑救。当晚开展的夜间突击消防演练,模拟酒店因电路短路引发火灾。随着警报响起,各应急小组迅速响应。整个夜间突击演练过程紧张有序,各环节衔接紧密,有效检验了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今后,该局将持续深化消防演练常态化机制,不断优化应急预案,守护安全24小时“不打烊”。记者:张尧06/18
- 推动文体旅融合 打造“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城市新名片今年以来,丹东市持续推动文体旅产业深度融合,着力发挥资源集聚效应、推动业态协同创新、丰富消费场景,加快将文体旅产业打造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全力擦亮“鸭绿江畔丹东真好”城市品牌。文体旅融合态势良好今年1至4月,全市累计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62.1%,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5.6%。五一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406.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4.0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1.06%、22.10%,游客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打造特色产业带,资源集聚效应初显我市依托“江河湖海、山泉林岛”兼备的自然资源,整合滨海、边境、农耕等多元文化,着力构建鸭绿江边境文体旅产业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丹东段)加快建设,G331国道自驾服务功能持续完善;夜游鸭绿江、从鸭绿江断桥到大鹿岛的江海游轮项目、虎山长城夜游等项目稳步推进,进一步丰富边境旅游产品供给。拓展融合路径,激发产业动能围绕“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将文艺演出、体育赛事、非遗展览、文创展示等融合发展,提升文体旅融合深度与广度。“鸭绿江畔一拍即合”万人匹克球欢乐赛暨夏季旅游启动仪式成功举办,融合体育赛事、红色展演、秧歌大赛、惠民演出、T台走秀、美食展销等多元元素,吸引数万名游客参与,集中展示融合发展新成果。安东老街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抗美援朝红色文物主题游径入选国家优秀文物主题游径,大鹿岛、东汤镇、三道河朝鲜族民俗村等分别入选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我市还获得2025年海南国际文创周“超旅城市”称号,系东北唯一入选城市。东港市、凤城市、振安区入选第二批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通过评选十大特色餐饮、菜品、小吃,以及一批乡村旅游示范项目、精品农庄、文化乡村,形成“美食+乡村+文化”的多业态融合格局。创新场景供给,激活消费潜力围绕“冰雪+温泉”“冰雪+民俗”“冰雪+美食”等主题,创新打造“冰雪+文体旅”体验场景,举办全民上冰雪、校园培训、发放惠民卡等活动,助推冬季文旅消费提质增效。首届虎山长城新春灯会以“点亮万里长城东端起点”为主题,吸引游客1.6万人次。月亮岛夜市打造“宵夜江湖”新名片,带动夜间消费热潮。安东商埠历史博物馆、丹东舰等成为边境旅游新热点;新区有桥露营升级为户外微度假新业态;九纬路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方言墙”“二十四节气灯笼”等10处打卡点,夜游项目如五龙山千米冰瀑、生肖花灯等焕新升级。优化服务体系,提升旅游体验我市持续加强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制定旅游服务标准,推进旅游企业标准化建设,完善导游、星级酒店、民宿等评价体系。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集散中心、便民设施、无障碍通道等配套,提升游客出行便利性。设立多个旅游志愿服务站点,开展多形式志愿服务活动,为游客提供“丹东温度”的暖心服务。接下来,我市将持续深耕文体旅融合发展道路,丰富产品供给,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拓展宣传营销路径,加快推动文物活化利用,力争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为丹东全面振兴注入澎湃动力。记者/刚越编辑/邹润06/17
-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举办2025届毕业生暨2026届实习生大型人才双选会6月16日,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仪表园校区操场举办2025届毕业生暨2026届实习生大型人才双选会,积极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平台,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本次双选会共吸引来自省内外的160余家企业到校现场招聘,涵盖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多个行业领域,提供就业岗位达4570个,岗位设置与学院专业契合度高、选择余地广,受到毕业生和实习生热烈欢迎。双选会现场气氛热烈,毕业生们带着简历积极与企业代表沟通,详细了解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发展前景与职业规划,企业也对学院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给予高度评价。此次活动不仅为2025届毕业生提供了充分的就业机会,也为2026届实习生提前了解职场、规划未来奠定基础。学院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与职业发展能力。记者/王子宁视频/孙启晗编辑/邹润06/17
- 大地做纸水为墨!礼赞伟大抗美援朝精神6月16日,我市在抗美援朝纪念馆广场举行“妙笔涌英城丹心铸丰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深切缅怀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出征75周年,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本次活动由丹东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丹东市书法家协会承办,现场同步举行了丹东市书协大地书法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四周年地书展演活动,标志着“丹东千人大地书法活动月”正式启动。广场上,百余名来自全市的书法家齐聚一堂,以地为纸、以笔为锋,现场挥毫泼墨,创作出一幅幅主题鲜明、情感厚重的书法作品——“保家卫国,英雄长存”“抗美援朝精神永垂不朽”等文字,在笔走龙蛇间跃然地面,气势恢宏,感人至深。书法家们以苍劲有力的笔法、酣畅淋漓的墨韵,将对志愿军英雄的崇高敬意注入笔端,既是对传统书法艺术的深度探索与传承创新,更是一场生动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丹东市书法家协会大地书法专业委员会会长赵洪富表示:“这次活动不仅是一场书法艺术的盛宴,更是一堂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我们通过笔墨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汲取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活动现场氛围庄重热烈,充分展现了我市文艺工作者以艺载道、以笔铸魂的社会责任感,也彰显了丹东作为抗美援朝精神发源地之一的文化自觉与情感共鸣。记者/刘沙曾燕文肖航图视频/于上茹编辑/邹润06/17
- 丹东市职工创新成果大赛启动近日,市委人才办、市总工会、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联合举办的2025年丹东市第三届“智创杯”职工创新成果大赛启动。据悉,本次大赛以“全面振兴新突破创新创效当先锋”为主题,我市各类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职工创新团队在“四技五小”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中取得的创新成果均可报名参赛。大赛设专业组和职工组两个赛项。专业组赛项要求企事业单位“四技”(技术革新、技术创新、技术攻关、技术创造)等专业性较强的活动中产生的创新成果;职工组赛项要求生产实践中开展的职工“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活动取得的创新成果。参赛成果要求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先进性和有效性,需2023年1月之后产生,并已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优先评选已取得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的创新成果及市级以上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产生的成果。记者:李冉霞06/17
- 打牢建筑业安全生产基础今年6月是第24个全国“安全生产月”。6月12日,2025年丹东市建筑业安全月宣传教育现场会在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本次活动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为主题,通过现场动员、经验交流、实地操作等形式,全面部署建筑领域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市住建局、市城建中心、市安监局、合作区建设局以及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代表等80余人参会。会上,合作区消防救援大队防火监督员进行了相关主题授课。下一步,全市住建系统将持续深入查找安全生产突出问题,深化隐患排查整治,全面做好大风、暴雨、高温等恶劣天气下安全防范工作,为建筑业安全生产打牢基础。记者:李冉霞王子宁06/17
- 辽宁省第二批地名文化保护名录公布,丹东占俩!在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辽宁省第二批地名文化保护名录公布我市孤山镇(行政区划类)爱阳镇(行政区划类)上榜加上辽宁省首批地名文化保护名录中的九连城镇(行政区划类)石柱子村(村落类)凤凰山(自然地理实体类)鸭绿江断桥(历史文化类)我市纳入名录数量已达6个编辑/邹润06/16
- 鼓韵悠扬 文化共鸣 ——2025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丹东鼓乐展演精彩上演6月14日上午,由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丹东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承办的2025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国家级非遗项目——丹东鼓乐展演在鸭绿江边一号码头盛大举行。来自全市各地的市民和游客齐聚江畔,共赴一场非遗文化盛宴,共赏丹东民间艺术风采。鼓声激越震撼全场活动现场,激昂热烈的鼓点声在鸭绿江畔响彻回荡,振奋人心的节奏迅速点燃现场氛围。丹东鼓乐作为我市极具代表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其恢弘气势和强烈节奏感,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和喝彩,现场不时爆发出惊叹与喝彩。丹东鼓乐历史悠久,深植于本地民俗与文化土壤,承载着代代相传的文化记忆与精神力量。此次展演不仅彰显了鼓乐艺术的独特魅力,更增强了市民游客对本地文化的认同与自豪。非遗荟萃亮点纷呈展演现场同步设立了非遗项目展示区,集中展出了15项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展品涵盖剪纸、刺绣、陶艺等传统手工技艺,也包括朝鲜族打糕、祖传配方烧鸡、丹东花饽饽等传统美食制作技艺,琳琅满目、精彩纷呈。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精湛技艺,耐心讲解制作过程和背后的文化故事,吸引大量市民游客驻足欣赏、互动体验,让非遗文化“活”了起来、“动”了起来。中医互动弘扬国粹在非遗中医互动体验区,赵氏耳针传承人现场义诊,通过把脉问诊、中医咨询、耳针体验等方式,为市民游客提供健康指导,传递中华传统医学的温度。此次设置,不仅体现非遗文化的多元维度,也增强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文旅融合激发活力通过展演、展览、体验、互动等形式,本次活动让非遗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在现代与传统、审美与实用之间实现深度融合。广大市民和游客在体验非遗魅力的同时,也激发出对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弘扬的热情。此次“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展示盛会,更是文旅融合促消费的重要实践,进一步彰显了丹东在“文旅+非遗”融合发展上的探索与成果。刘姝典张华卿记者/郭潇王子宁编辑/邹润06/16
- 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 ——丹东精彩亮相2025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6月13日至14日,2025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在朝阳市召开。在文体旅发展成果展示交流环节中,丹东展馆以“鸭绿江畔丹东真好”为主题,凭借独特的设计理念、丰富的沉浸式体验和多元的融合成果,成为大会现场的焦点,受到各方嘉宾与观众的一致点赞。展馆设计出彩打造“丹东印象”走进慕容街,位于南北塔之间的丹东展馆格外醒目。“丹”“东”两字以红绿两色呈现,象征着丹东红色基因与生态优势。虎山长城、鸭绿江断桥等标志性元素融合展馆正门,呈现“一眼望两国”的地理特征与“抗美援朝精神”传承,串联起历史记忆与时代图景。展馆门前,革命歌曲在钢琴与小提琴伴奏下悠扬奏响,地面投影则映出丹东百年银杏林的金色光影,营造出红色与浪漫交织的沉浸氛围。三大IP呈现“文旅+”融合成果展馆内,“一见钟情”“一鸣惊人”“一拍即合”三大板块主题鲜明,系统呈现丹东“文旅+百业”深度融合发展成效。“一见钟情”板块展示鸭绿江口候鸟栖息地、天桥沟雪景等生态风光,突出“四季旅游”产品体系;“一鸣惊人”板块集中展现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艺术表演及群众性文化活动,体现文化赋能作用;“一拍即合”板块聚焦“万人匹克球欢乐赛”等重点赛事,展示“十百千万工程”的实践成果。科技互动区,观众通过VR设备可“穿越”至天桥沟滑雪场畅滑雪道;匹克球体验区则设置半场标准球场,吸引大量嘉宾游客“上手体验”,全面展示全民健身新风尚。丹东城市文旅集团精心打造的“1950”主题文创也亮相展会,推出40余种产品,以红色文化为魂,融入丹东城市元素,广受欢迎。非遗与好礼齐亮相彰显地方特色在非遗展示区,景泰蓝珀晶画、剪纸、羽毛画、满族荷包等11类非遗作品集中展出,展示丹东非遗的技艺传承与创新表达,吸引众多嘉宾驻足。“丹东好礼”展区则汇集22家企业、100余件展品,构建起“特色物产+工业精品+红色文创”三大商品体系。三莓(草莓、蓝莓、奇异莓)、东港海鲜、宽甸人参、凤城老窖酒等特产打响“舌尖上的丹东”;瑞沃尔户外服饰、康齿灵牙膏、欣时代医药等产品展现丹东制造实力;“1950”文创、陶匠坊手作、凤凰山红色文创实现“指尖上的记忆”。多元融合发力文体旅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丹东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打造“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先行区”的部署,立足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红色、边境、生态三大文旅集群,全面推进“文旅+”融合战略。2024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55.61%和113.66%;2025年一季度再创佳绩,接待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9.68%和16.53%,实现“质量效益双提升、人气口碑双丰收”。记者/李雯琪童仕东文宋永昆图编辑/邹润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