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国庆假期开启 我市接待游客人数再创新高
    10/03
  • 十一首日丹东文旅 “热力爆表”
    10月1日,我市假日旅游首日迎“开门红”。多元活动精彩纷呈,“莓好稻香鲜灵东港”海鲜节、大梨树丰收节、爱河汉服秀等主题活动丰富多彩;非遗唢呐展演、红歌快闪、火虎表演等文化活动轮番上演;街头篮球争霸赛、匹克球教学等体育活动活力添彩,线上“丹东文旅通”还能一键解锁行程。另外,市文化旅游广电局联动公安、交通、市场、商务等多部门温馨护航,严查涉旅安全隐患,确保无安全隐患和事故发生,尽显丹东优质服务力。国庆中秋双节长假首日,丹东旅游数据抢眼。相关数据显示,我市假期首日整体游客接待人数同比增长66.80%,旅游收入同比增长69.77%。其中热门景区top10分别是安东老街、断桥景区、抗美援朝纪念馆、东汤温泉、大孤山、凤凰山、大鹿岛、天桥沟、獐岛、虎山长城。编辑:赵晴
    10/02
  • 今日,丹东满城祝福!
    10/01
  • 国门巍然,国旗飞扬!
    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清晨,丹东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在中朝友谊桥上举行升国旗仪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金汤小学师生和市关工委的代表,应邀参加升国旗仪式。在指挥员的口令下,国门仪仗队队员精神抖擞,迈着矫健的步伐护送国旗走向升旗台。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在场全体人员肃立行礼,内心涌动着对伟大祖国的无限忠诚与深切祝福。“孩子们,你们一定要珍惜当下,不要忘记每一位为保卫国家而牺牲的前辈。”志愿军老战士刘吉惠回顾了烽火连天的岁月,大家倍受鼓舞。“在国门一线,聆听革命先辈的教诲,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激励着我们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忠诚履行好守卫国门、服务人民的职责使命。”民警陈小迪说。此次升国旗活动,不仅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的磅礴力量。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锦绣国泰民安(记者/吴琼于上茹编辑/赵晴)
    10/01
  • 匹克球“村超”,丹东玩出圈!
    清晨的阳光洒在鸭绿江畔,丹东新区公园的匹克球场上早已是一片欢声笑语。退休工人李女士和她的“球友团”正在崭新的场地上挥拍激战,“自从政府建了这片场地,我们老姐妹每天雷打不动来这儿活动,不仅身体好了,邻里关系也更热乎了!”这样充满活力的场景,如今在丹东的公园、社区、乡村随处可见。一场以匹克球为媒介的“村超”风尚,正悄然改变着这座城市的生活节奏和社区氛围。今年以来,我市创新推出的匹克球“村超”赛事,将匹克球这项新兴运动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通过“赛事搭台、经济唱戏、文化赋能”的创新模式,形成了“月月有大赛、镇镇有特色”的完善赛事体系,探索出一条文体旅融合助推振兴的新路径。体育赛事成为城市名片从振兴区浪头镇到宽甸满族自治县工人体育馆,从五龙山景区到各乡村文化广场,匹克球赛事场地遍布城乡,参与人群覆盖老中青少各个年龄段。据统计,2025年全市匹克球“村超”赛事已经举办近30场,直接参与人数上千人次。我市通过系统规划匹克球“村超”赛事,成功打造了一张崭新的城市名片。“村超”赛事还创新性地建立了“村镇文化互鉴机制”,将花棍舞、渔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体育完美融合。这一创新做法不仅丰富了赛事内涵,更让丹东的独特文化通过体育赛事走向全国,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能够全方位体验丹东的文化魅力。赛事氛围普及全民健身匹克球“村超”赛事的推广普及,显著丰富了丹东城乡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各社区和乡村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资源,通过改造升级建成了一批标准化的匹克球场地,形成了便捷高效的健身网络体系。这些分布在居民区周边的运动场地,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就近参与体育活动的便利条件。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都能在匹克球运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参与方式。青少年群体将这项运动视为课余锻炼的重要选择,中老年人群则将其作为保持健康、增进社交的有效途径。各社区定期组织的匹克球培训和交流活动,不仅提升了运动技能,更成为促进邻里交往的重要平台。每到休息日,我市各大运动场所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展现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赛事流量助推产业发展匹克球“村超”赛事的兴起,有效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借助我市本土雄厚的服装纺织产业优势,优迪诺等各种匹克球相关装备品牌逐渐崛起,专业性、时尚感与潮流属性兼备的匹克球服饰应运而生,成为新的时尚潮流。今年7月,市文旅广电局与市工信局还专题研究匹克球装备生产事宜,计划研发具有丹东特色的“匹克球装备包”,使其成为展现丹东城市活力与制造实力的文化载体和特色旅游伴手礼。更具特色的是,赛事创新推出了“匹克球+电商直播”模式,帮助本地农特产品拓宽销售渠道。“笨”鹅、特色大鲤鱼、马市岛“菜篮子”果蔬等农特产品通过赛事平台走向全国,实现了体育流量向经济收益的有效转化。随着赛事的持续开展,丹东在匹克球的跳跃飞舞中,谱写出一曲曲动人心弦的振兴乐章。这场由小银球带动的大变革,正在让这座边境城市在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上,展现出愈发强劲的活力与魅力。(文中图片均为资料图)记者/于国洪王一淞编辑/赵晴
    09/30
  • 2025年丹东高校学子创业实践活动启动
    记者:李冉霞高宏轶慕刚
    09/30
  • 沈白高铁开通运营 丹东首趟动车直达长白山
    9月29日14时23分,D8090次动车从铁路丹东站始发,16时35分抵达抚顺,17时28分到达吉林通化,18时37分抵达长白山站。记者从铁路丹东站获悉,首趟D8090次列车车票几乎全线售罄,旅客出行热情高涨。此次铁路调图恰逢“十一”黄金周前夕,丹东站至东北热门景区的高铁网络进一步完善,为假期出行旅客提供了全新线路选择。旅客孙莹兴奋地表示:“能赶上首发列车从丹东直达长白山,4个小时就能到,真的很期待。”为迎接假期大客流,丹东站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候车大厅内,沈白高铁沿线风光宣传片循环播放,让旅客在候车时便能“先睹为快”;站台上精心布置的旅游打卡点,也为旅程起点增添了满满的仪式感。沈阳至佳木斯高速铁路沈阳至白河段(简称沈白高铁)已于9月28日开通运营。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沈白高铁的开通不仅让抚顺、通化、白山市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并融入全国高铁网,还进一步缩短了辽宁、吉林东部地区与京津冀地区的时空距离。沈白高铁的开通运营,将极大便利沿线群众出行,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战略实施,带动沿线旅游资源开发,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十分重大。王思阳见习记者/葛怡鸣记者/景媛媛周广庆编辑/邹润
    09/30
  • 倡议书
    倡议书亲爱的市民朋友,全市企事业单位的同仁们: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当中秋的圆月邂逅国庆的欢歌,我们即将迎来五湖四海的游客朋友——他们带着对鸭绿江畔的热切向往、对红色历史的崇高敬意,与我们共赴这场双节之约。此刻的丹东,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热忱好客的胸怀,期待与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温暖相遇。为让这份相遇更安全、更文明、更暖心,切实守护“鸭绿江畔丹东真好”的独特魅力,特发出如下倡议。以责任为基,做文明旅游的“护航者”作为丹东旅游服务的“前沿窗口”,每一份岗位担当、每一次细节关怀、每一个真诚微笑,都是游客读懂丹东的第一页篇章。让我们以“协作之力”筑牢服务根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主动开放内部停车场,以“共享空间”破解“停车难题”,用主动担当缓解景区周边交通压力。深化城市卫生“大扫除”行动,聚焦背街小巷、景区周边等重点区域,全面开展卫生死角专项清理,以“洁净底色”扮靓城市。优化“景区接驳专线”频次路线,严守“明码标价、童叟无欺”经营准则,推行“温馨住宿、安心消费、暖心服务”行业标准,让“宾至如归”从承诺变为游客的真实体验。景区景点循环播放文明旅游提示语、增设提示牌,完善母婴室护理设备、优化无障碍通道标识,配备轮椅、雨伞等便民物资,让“无障碍游览”覆盖每一位特殊需求者。旅行社坚决杜绝“不合理低价游”“强制购物”等违规行为,从业人员以“专业讲解、文明引导、热情服务”为准则,主动向游客讲述丹东的红色故事、民俗风情与时代变迁,让每一段行程都饱含文化温度。公交车司机热情解答乘车咨询,出租车司机规范打表、不拒载绕路,主动提醒保管随身物品,让每一次出行都成为文明传递的过程。以热情为怀,做文明丹东的“代言人”作为丹东的“主人翁”,每一句话语、每一个举动、每一份善意,都在传递这座城市的文明气质与人文情怀。让我们以“东道主”之责展现丹东风采:节假日期间优先选择公交、骑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主动“让路于客、让景于客”;驾车途经景区路段时减速慢行,遇行人过马路主动礼让,不随意鸣笛、不车窗抛物,让“文明交通”成为街头流动的风景。遇游客问路时耐心指引路线,友善配合拍照需求,主动分享本地游玩攻略,让“有困难找丹东人”从口号变成游客可感的温暖。不攀折花木、不违规捕捞水生生物,让绿水青山始终保持自然本真;爱护公共设施、不随意丢弃垃圾,让生活空间常保舒心整洁;遛狗时规范牵绳、及时清理卫生,公共场合不喧哗吵闹,让“文明习惯”成为街头巷尾的日常风景。争当“丹东推介官”,主动向游客推荐黄海海鲜、东港草莓、凤城羊汤、宽甸板栗等特色美食,分享边境风光、少数民族文化、冰雪温泉等独特体验,让游客在“舌尖与脚下”的旅程中,享受丹东的鲜活之美、灵动之美。“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中秋的团圆意、国庆的家国情,终将在文明的滋养中愈发醇厚。文明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是您为游客指路时的耐心,是您游览时的轻声,是您离开时带走的垃圾;温情从不是浮于表面的客套,是商家诚信经营的坚守,是市民热情相助的本能,是景区贴心服务的执着。让我们携手并肩,用实际行动共同书写“鸭绿江畔丹东真好”的生动答卷,让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在新时代的文明实践中绽放光芒,让每一位来到丹东的宾朋,都能带着感动与回忆,满载温暖与美好!衷心祝愿全体市民朋友们节日快乐、阖家幸福、万事如意!中共丹东市委宣传部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2025年9月29日
    09/30
  • 铁路丹东站出站口长廊焕新 丹东风景“吸睛”
    国庆、中秋双节临近,各地即将迎来客流高峰。为给八方来客留下美好“第一印象”,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广电局、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民宗局、铁路丹东站联合打造的宣传长廊,以全新面貌迎接游客到来。此次改造中,丹东站出站口长廊的多块广告牌集体换上“丹东文旅新装”:五龙背温泉的氤氲暖意,虎山长城的雄浑壮阔,鸭绿江断桥的历史沧桑,宽甸天桥沟的秀美风光……一幅幅景区高清大图沿着长廊一字排开,生动展现了我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值得一提的是,风景长廊还搭配了丹东旅游地图,乘客能迅速了解游玩线路,真正实现“秒懂”丹东。刚抵达丹东的外地游客郑美娥赞不绝口:“来到丹东,一出站台,就看到这些宣传板,感觉真好!想去哪个地方一目了然,无论是品尝安东老街的美食,还是游览河口、虎山长城等景点,上面都有详细介绍。看到这些宣传板,让人倍感亲切,丹东真好!”这样的改变,也让本地市民倍感自豪。市民刘晓云表示:“现在换的这些宣传板非常好看,向外地游客充分展现了丹东特色景点,我觉得特别满意。欢迎朋友们十一都来丹东玩,这里的景色美极了!”此次丹东站出站口长廊的“微更新”,不仅提升了车站的整体形象,更成为丹东文旅宣传的重要窗口,让游客从踏上丹东土地的“第一眼”,就深深爱上这座城市,也为即将到来的双节旅游热潮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记者:潘晓霞葛怡鸣周广庆
    09/29
  • 丹东优品实力圈粉
    9月26日上午,第二届辽商大会在沈阳盛大启幕。会场外,辽商优品展丹东展区以农产品、纺织服饰、传统工艺品等领域的代表性产品为媒,全方位展现丹东地域特色与产业发展活力。依托鸭绿江畔优质生态资源,丹东展区将“天然、营养、地道”作为农产品展示的核心标签。辽宁北方山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上,包装精美的林蛙油与即食鲜炖雪蛤产品吸引了不少客商咨询,其“原生态原料+现代工艺”特色成为丹东绿色农业的生动注脚。“我们带来的林蛙油和鲜炖雪蛤,原料全部精选自丹东本地林区的优质林蛙,通过高温灭菌等先进工艺加工,既保障了食品安全,又最大程度保留了林蛙油的活性营养成分。”总经理马宁现场介绍,这次参加辽商大会,就是想借辽商优品展这个平台,让更多人直观感受到丹东山珍的品质与价值。同样因“生态”出圈的,还有来自丹东市步达远水业有限公司带来的“步达远七号”葡萄样品,凭借饱满的果形、清新的果香,吸引众多客商驻足品尝。企业负责人丁长宝热情推介:“我们的葡萄全程采用山泉水灌溉,生长在丹东特有的微气候环境中,甜度高、口感脆,是典型的‘丹东味道’。”首次来到辽商大会,丁长宝希望通过这个高规格平台,把丹东优质的水果推向全国市场,让更多外地客商知道丹东不仅有好山好水,更有“甜到心坎里”的农产品。除绿色农特产品外,丹东展区还特别设置了康养与日用品板块,集中展示传统技艺与现代健康需求的融合成果。其中,宽甸周家骨伤膏药作为丹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参展,其第五代传承人周立震表示:“这次参展是一次文化展示,希望对接更多康养产业资源,推动非遗技艺市场化发展。”此外,具有丹东特色的纺织服饰与手工艺品,或融入满族传统文化元素,或以鸭绿江文化为主题,既展现了丹东边境文化底蕴,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果展示。“丹东展区亮相辽商优品展,不仅是一次‘丹东制造’优质产品的集中推介,更是借助省级平台搭建丹东与全球辽商交流合作的桥梁。”市工商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联合相关部门与企业,持续深挖丹东的生态、文化、产业资源潜力,聚焦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传统技艺现代化转型、康养产业集群培育等重点方向,推动产业升级与品牌建设,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让丹东的优势更优、特色更特、亮点更亮。记者/刘响宋琳童仕东胡佳良宋永昆吴琼
    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