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女篮教练队员纷纷点赞丹东8月10日至16日,备受瞩目的第十五届全运会篮球项目女子成年组资格赛A组(东港城建集团赛区)在东港市体育馆举行。江苏、新疆、四川、上海、山西、湖北、黑龙江七支劲旅集结于此,为争夺全运会正赛入场券展开对决。经过7天21场的激烈比拼,四川、江苏、上海、湖北队成功出线。丹东作为篮球之城,多年来,不仅培养了数名优秀篮球运动员,还承接多场国家级篮球赛事,更是曾经沈部女篮的主场,一直备受中国女篮教练员及球员们的关注和喜爱。此次比赛,丹东的老朋友——上海队主教练展淑萍带队来到东港,重回故地,兴奋之情难以言表,“当听说分组来东港的时候,心情特别激动,借着比赛的机会,见到了多年没见的老朋友。”“对于我个人和以前的沈部女篮,包括这一次的上海女篮来说,丹东和东港都是‘福地’。”展淑萍感慨道。1997年,展淑萍正式担任沈部女篮主教练,曾率队在丹东取得多项荣誉。“1999年全国女篮甲级联赛打主客场的巡回赛,前四名球队在这儿打,我们在东港提前一轮就拿到了冠军;2011年WCBA联赛总决赛在丹东体育馆打了5场,最后我们战胜了有强力外援的广东女篮,当时沈部女篮是全华班。”谈起与丹东的故事,展淑萍回忆满满。丹东不仅见证了冠军球队的诞生,还与沈部女篮“血脉相连”。“丹东球迷在我心里是沈部女篮夺冠的第六人,当时的体育馆比较冷,丹东球迷给了我们鼎力支持,无论哪场比赛,都场场爆满。每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球迷的呐喊和助威都给了我们无穷的动力。对于所有的球迷,非常感谢大家,也希望大家在喜欢篮球的这条路上继续支持中国女篮。”展淑萍说。这次重回丹东,见到了曾经的老朋友们,展淑萍倍感亲切。如今东港的巨变让展淑萍出乎意料,“这次来到东港,觉得跟1999年相比,变化特别大。大城市有的店,东港都有,吃住行都很便利,而且一路的风景也很美。”8月16日晚,展淑萍带领上海队完成资格赛的最后一场比赛,成功拿到全运会入场券。对于接下来的比赛,展淑萍有着清晰的规划,“此次我们上海女篮肩负着三人篮球和五人篮球的全运会任务,这两个项目我们更侧重于三人篮球,五人篮球比赛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出线,现在已经达到了。因为我们有4名球员去参加三人篮球,所以出线以后,我们的目标就是锻炼年轻球员,力争取得好成绩。”在展淑萍的球队中,队长黄靖是WCBA现役年龄最大的球员,有着20多年篮球职业生涯的她在很多城市打过比赛。回想十多年前来丹东打比赛的经历,她至今印象深刻,“我们当时住的酒店对面就是鸭绿江,丹东历史悠久,这座城市坚韧的民族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无惧年龄、依然在篮球场上勇猛拼搏的黄靖得到很多丹东球迷的关注。“很感谢丹东球迷一直以来对我的喜欢和支持,我希望能将自己对篮球的热爱一直延续下去,也希望年轻的篮球爱好者能将自己热爱的生活、工作坚持下去。”黄靖对丹东篮球爱好者们鼓励道。此次比赛,贾楠作为新疆队主教练带队回到丹东。“时隔7年再次回到丹东,很亲切,又找回了曾经的感觉。”贾楠说,丹东的球迷对篮球还是一如既往地热爱。丹东球迷懂球,也会看球。希望丹东能多承办篮球赛事,让我们也能多回丹东这个“福地”。此次全运会资格赛,很多曾经在丹东打过客场比赛的教练和球员,又找回了曾经的熟悉感,从城市环境、气候、美食等多方面称赞丹东。“丹东气候宜人,很舒服。东港的美食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之前在丹东客场比赛的时候,每次来都会吃到新鲜的东港大草莓,东港大黄蚬子也非常鲜。”提及对丹东的印象,江苏队主教练陈晓佳赞不绝口。此次比赛,陈晓佳既是教练员,又是运动员。虽然年龄较长,但在赛场上,她依然发挥稳定,是球队的核心。在8月12日对阵四川队的比赛中,她凭借出色的三分球提升了队伍士气,但也是在那次比赛中受了伤。此后,虽然不在赛场上拼搏,但她依然在场边指挥。“这次我们队来到丹东,也收获了不少丹东球迷,感谢他们的关心和支持。”此次比赛,作为东道主,东港张开双臂热情地欢迎每一支球队,保障教练员、球员及工作人员的饮食安全、比赛秩序等。这个国家级赛事集聚很多篮球名将,在为丹东球迷呈现精彩赛事的同时,也让丹东得到中国女篮的关注和赞许,他们将美好的丹东印象深刻在脑海里。记者:张瑞刘海东于上茹08/20
- 丹东“海事蓝”守护特教孩子水上安全“救生衣是我们在水中的保护铠甲!”志愿者托着橙色救生衣走到学生中间,通过手语配合实物演示,详细讲解救生衣的穿戴方法。在哑语老师的协助下,志愿者们为每个孩子试穿,“肩带要像小书包一样调整,卡扣要听到‘咔嗒’声才安全。”当看到志愿者老师演示落水后救生衣如何让身体浮起,孩子们纷纷用手语比画出“安全”“谢谢”,现场洋溢着温暖的互动氛围。日前,丹东海事局青年志愿者团队带着专业知识与爱心关怀,为听障、视障学生量身定制水上安全课程,通过触觉感知教学、互动体验和爱心捐赠,为孩子们点亮水上安全的灯塔。据了解,此次活动是丹东海事局“水上安全进校园”系列活动的特殊专场。针对特殊教育群体,志愿者团队提前研发触觉教具,设计哑语同步教学方案,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跨越感官障碍。活动现场变身“可触摸的安全课堂”,志愿者创新采用触觉感知教学法,将抽象的航海安全知识转化为具象化教具。当老铁山灯塔模型传递到孩子们手中,凹凸的塔身纹路、可旋转的灯室结构,让孩子们通过指尖触摸感受“海上明灯”的守护意义。志愿者蹲下身耐心讲解:“这座灯塔已经守护航道120多年了,就像我们守护大家的安全一样。”孩子们轻轻抚摸着灯塔顶部的玻璃罩,嘴角泛起微笑:“原来灯塔的光,是这样温暖的形状。”记者:王卢莎08/20
- 辽宁省东港市:擦亮“中国最北海岸”旅游新名片传统民俗吸引大量游客,大樱桃采摘、赏杏梅花活动持续火爆,“文旅+商贸”“文旅+生态”“文旅+体育”融合模式激活节假日旅游市场……今年上半年,东港市共接待游客486万人次,全口径旅游收入4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和12%。作为中国海岸线最北端的县级市,东港兼具山、海、鸟、岛、泉独特资源,是辽宁打造“中国最北海岸”休闲度假旅游带的关键节点。近年来,东港加快打造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塑造“中国最北海岸”休闲度假旅游首选地,描绘文体旅高质量发展新蓝图。东港民间鼓乐、剪纸、孤山泥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两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个。孤山镇入选辽宁省第二批地名文化保护名录。这座历史悠久的小镇拥有众多古建筑,其中始建于唐代的大孤山古建筑群尤为世人瞩目。大鹿岛景区被确定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洼遗址出土的石雕诠释新石器时代原始图腾形象,前阳洞穴遗址保存古人类活动的印迹。东港拥有大黄蚬、梭子蟹、杂色蛤、大米、草莓、蓝莓六大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是中国最大的海蜇养殖基地、杂色蛤养殖基地、梭子蟹养殖基地,被誉为“中国贝都”。依托大鹿岛、獐岛、小岛天然海岛风情,推出旅游观光、美食品鉴等多元素相融合的海岛盛会。“鸟语花香游东港”文化旅游节成为省文旅厅批复的丹东地区唯一节庆品牌。2024年,海岛文化旅游活动吸引2万余名游客,海鲜文化旅游节吸引游客超40万人。多年来,东港市承办多项国内重大体育赛事,持续擦亮“活力东港”名片。承办2023NBL全国男子篮球联赛、2023辽宁省城市篮球联赛(东港赛区)、2025辽宁女篮与北大女篮“冠军荣耀”对抗赛,并连续取得2023—2024、2024—2025中国女子排球超级联赛(东港赛区)赛事承办权。今年下半年,全运会女篮小组赛、2025—2026赛季中国女子排球超级联赛将在东港举办。此外,“又见东港”公益晚会、“篮途之旅”中老年篮球邀请赛精彩纷呈。2024年7月,丹东鸭绿江口候鸟栖息地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重要组成部分,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该栖息地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目前世界上发现迁徙鸟类种群数量最大的停歇地”,每年3至5月,数十万只鸻鹬类水鸟在此停歇补给,吸引了大量游客。北黄海温泉小镇是全世界仅存的五处海水温泉之一,出口水温72℃,品质认证级别为特级。“温泉+冰雪”模式让东港实现四季游“不空档”。借助优质生态资源,东港将培育100家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康养疗养等企业,打造中国黄海最北部生态经济高地。从传承传统民俗到展示现代活力,东港正以多元融合的文旅模式,擦亮“中国最北海岸”旅游新名片。记者:张瑞08/20
- 丹东市多部门联动,全力应对强降雨保障城市安全8月15日夜间,我市迎来新一轮强降雨。雨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各地区各部门协同合作周密部署全力应战,力保城市安全。市住建局8月15日夜间,强降雨造成市区桥洞、胜利街、官电街、沙河口桥下、水源路、兴东街、客运站门前、老干部局门前等重点防汛点位出现短时积水。市住建局城环中心市政建设总公司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根据现场情况,共出动100余人。雨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丹东,我们在守护!提前准备编织袋20000条,应急排水设备15台,挖掘机1辆,装载机5辆,排水带200米,黄泥土1500立方米,塑料膜10000平方米。排水泵站24小时全员值班值守,开启十纬路、金海路、春三路、兴五路泵站排水;对16处易积水点位视频监控。工作人员前往积水区域通过打开排水井盖、启动应急泵车等方式辅助排水并做好警示标识,最大限度加快市区涝洼地段积水排放,确保来往车辆行人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安排和组织人员对隐患点等重点区域开展全覆盖拉网式巡查,安排专人盯守、紧急加固排险,做到险情早发现、早处置。七经街和四纬路交叉路口,市政人员安置警示标志,掀开井盖,快速排水。市交通运输局8月16日,市交通运输局面对此轮强降雨天气,迅速行动。全地区15支公路抢险队伍、200余台机械设备已完成集结待命。严格落实巡查制度,以病险桥梁、浅基础桥梁、下穿通道及高边坡等为重点区域,公路养护和路政人员全天候加密巡查排险。截至目前,已出动巡查检查人员240余人次。“吱呀——”一声,218路公交车缓缓停靠在站台,驾驶员师傅隔着布满雨雾的车窗,朝候车的乘客挥了挥手。车窗外,雨水如瀑布般冲刷着路面,他却始终保持着平稳的车速。市区几条主干道的积水没过脚踝。凌晨5点多,调度人员穿着反光雨衣,在道路上试着积水的深浅。受持续暴雨影响,今日凌晨5时起,公交集团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相关人员全面投入线路巡查工作。此次行动共出动巡查人员50余人次,巡查车辆11台次。一旦发现积水深度超过安全标准,立即同步反馈至各运营车辆,第一时间启动绕行方案,并及时向乘客告知线路变更信息。同时,公交集团积极与交管部门联动,配合交警的现场指挥与交通疏导,确保车辆在复杂天气条件下的行驶安全。截至16日9时,公交集团所属所有线路均已恢复正常运营。市公安局16日清晨,一辆私家车在八道沟桥洞深水中熄火。危急关头,丹东公安交警疾行而至,他们将冰冷雨水浸透的被困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雨势稍歇,在另一处积水路口,一辆轿车熄火被困。正在附近巡逻的交警立即蹚水上前,“大姐别急,我们帮你推到边上。”三人分站车旁,踩着没膝的积水,奋力将车辆推移至安全地带。从深夜到清晨,丹东公安闻“汛”而动,出动警力1000余名,对城区主干道、低洼地段、桥梁涵洞展开拉网式巡查,争分夺秒设置警示标识35处。交管部门零点开始上路执勤,哪里有车辆受困、群众遇险,哪里就有警灯闪烁。共救助涉水车辆35台,处理高速路上树枝倒伏等情况10余起。面对本轮强降雨,市公安局交管支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全警整夜值守,开展路面巡逻与防汛工作,全力保障道路交通秩序。七经街和三纬路交叉路口,执勤辅警背93岁老人过马路。振安区连夜大雨使防汛形势复杂严峻,同兴镇党委政府组织镇村干部对防洪避险转移人员进行实名造册,细化责任人;对易过水区域包括漫水桥、通行涵洞、低洼区域拉警戒线并安排专人值守,禁止人员车辆通行。同时,紧盯地质灾害塌陷区、低洼内涝区等重点区域,针对变电村一组、三组、四组内涝区,组织救援力量疏通排水沟,组织人员冒雨紧急填装沙袋,为群众筑起了坚固防线。振安区五龙背镇组织各村(社区)志愿者重点对辖区低洼地带、河道水渠、下穿道口等加大巡逻力度,及时清理排水口杂物,在积水处拉起警戒线,确保安全度汛。8月15日19时,振安区珍珠街道振安社区集中转移群众3户5人,自行投亲靠友转移9户14人,全力保障群众生命安全。振兴区8月16日,汤池镇全体干部昼夜坚守防汛一线。在镇应急指挥部,值班员紧盯密集更新的汛情信息:“金崮村萌芽河水位上桥面!”指令瞬间发出,村干部冲入雨幕设置警戒线,全程不足半小时。险情就是冲锋号——萌芽水库闸门被树枝堵塞,百姓后院积水及膝,库管员与村干部跳入浑浊水流徒手清淤;集贤村耕地被淹、民宅进水,救援队蹚着齐膝深水背出受困老人,麻袋垒起临时堤坝;汤池村巡查组发现排水渠被黄土阻断,当即跳下车挥锹疏通。全镇11个村以“脚板+手机”织密防护网:防汛员每小时冒雨徒步巡查河道、泵站,通过“小时汇报+10分钟速报”机制实时传回险情。8月16日,振兴区纤维街道滨江村多处积水,村干部立即组织村民疏通下水井及泄洪沟,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帽盔山街道压紧压实防汛责任,加强对辖区白房河、平房区等重点部位雨情应对,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畅通信息报送,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元宝区元宝区迅速启动防汛应急响应,区教育局对全区66所中小学、幼儿园及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专项检查,并暂停校外培训活动;区应急管理局全面清点防汛物资,强化61支应急队伍备勤调度;区住建局重点排查小区排水管网、建筑工地等关键部位,清理倒伏树木22棵,疏通窨井93处;区文旅广电局紧急关停黑沟村沿河景区、金山湖度假村等涉水场所;公安元宝分局出动警力100人次,加强低洼易涝区巡查,协助群众转移……各镇街同步开展行动,金山镇加强河道堤防巡查;七道街道在截洪沟沿线设置警示标志;九道街道重点排查地质灾害点;广济、兴东街道安排专人值守低洼积水点,确保险情及时处置。辽东救灾物资储备库辽东救灾物资储备库为做好汛期救灾物资保障工作,积极争取省级以上救灾物资储备。今年上半年,争取省级救灾物资单帐篷1000顶,中央救灾物资毛毯2000条、应急包1000个。截至目前,辽东救灾物资储备库存储省级以上救灾物资4.7万件。同时,根据市政府工作部署,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今年上半年组织采购了棉大衣5239件、毛毯10000条、帐篷照明灯2500个、便携式照明灯9396个。这批物资陆续到位后,市级存储物资达到13类4.4万件。作者:尤巍曲胜男马坦宋永昆吴琼王子宁肖航王一淞张怡媛王俊杜依08/19
- 让绿色成为丹东最动人的底色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多部门在开发区文化广场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全民从点滴做起,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日常,让绿色成为发展最动人的底色。活动现场,各部门设置形式多样的生态日宣传展板,悬挂多种普及生态知识的条幅,并面向广大市民发放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手册,展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活动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主题,从树立环保意识做生态理念的传播者,践行垃圾分类做资源循环的践行者,倡导绿色生活做简约生活引领者,选择绿色出行做低碳风尚的推动者,呵护自然做生态环境的守护者,投身生态环保实践做生态文明的建设者等多个方面,深入浅出地宣传讲解,推动在丹东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记者:邢漫肖航08/19
- 致敬暴雨里的逆行者8月15日夜间、16日上午,我市普降暴雨,各地区各部门协同合作、全力应战,力保城市安全。16日9点,在七经街和四纬路交叉路口,市政防汛人员安置警示标志,掀开井盖快速排水,并捡拾垃圾,防止淤堵排水口。肖航摄8月16日,趁着暴雨短暂停歇,振安区鸭绿江街道迅速组织机关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全面排查辖区排水情况,清理管网和路面的淤泥杂物,确保排水通畅;检查沙袋等应急物资,补足消耗部分。同时,根据前日降雨中发现的易积水点位提前细化应对措施,应急队伍保持待命状态,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再来的降雨,全力守好辖区安全。宋永昆摄8月16日,在锦山大街华美科技大厦门前,市政防汛人员正在用强排泵车排除积水,确保行人、车辆安全通行。吴琼摄8月16日,暴雨导致道路积水。元宝区兴东街道虹桥社区网格员冒雨涉水,合力抬起轮椅,护送行动不便的群众安全通过积水路段。张怡媛摄8月16日上午,振兴区四道沟胜利街出现道路积水,市政防汛人员及时行动,对积水路段的杂物进行清理。周广庆摄8月16日,纤维街道滨江村多处积水,村干部立即组织村民疏通下水井及泄洪沟,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吴琼摄8月15日晚,振安区珍珠街道振安社区集中转移安置群众3户5人,自行投亲靠友转移9户14人,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张怡媛摄元宝区广济街道设立24小时观察哨,相关人员第一时间到位,配合交警部门设立警戒线和醒目标识,切实做好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张尧摄8月16日7点,交警支队振兴一大队辅警曹家瑞上岗指挥交通。当天9点30分,七经街和三纬路路口积水没过脚踝,曹家瑞在暴雨中指挥来往车辆安全有序地通过涉水区域。肖航摄8月16日,振安区同兴镇普降大雨,导致变电村三组两栋地势较低的杜鹃花大棚内涝,积水深达50厘米。镇水利部门立即行动,调拨一台汽油排水泵送到大棚,并安排工作人员安装调试,成功完成抽水,帮助种植户减少损失。宋永昆摄08/19
- 人民广场地下通道通了8月16日,备受市民关注的人民广场地下通道正式开通运行。该通道位于振兴区春二路与锦山大街交汇处,开通后不仅可以缓解安东老街周边交通压力,而且打造成一个多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为改善区域交通状况,提升城市品质,振兴区争取专项资金,实施人民广场地下通道工程。通道全长85米、宽8.3米,面积约800平方米。改造工程涵盖墙体砌筑、地面铺装、吊顶装饰、雨棚增设及排水系统升级等多项内容。通道设有常规步梯,还特别加装了多部电梯,方便老人、儿童、携带大件行李及行动不便人士。今后,市民和游客可在整洁、安静的环境中由地下穿过马路,避免与地面车流交汇,显著提升通行安全。精心打造的“光影长廊”成为通道的一大亮点。18块大型广告灯箱不仅为知名品牌提供展示平台,还特别设计制作了“振兴区特色旅游路线图”,串联起振兴区知名文化地标、自然风光景点及地道美食打卡地,方便市民和游客规划行程。为助力本地经济发展,通道还开辟了“安东集萃”地供展销区域,严选本地优质农副产品、非遗手工艺品及特色文创产品,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站式购买地道“安东好物”服务。人民广场地下通道的开通,标志着该区域交通组织方式的优化升级,通过打造集通行、文化、商业与智慧体验于一体,服务市民游客、赋能城市发展的新型公共空间,为城市中心区发展注入新活力。记者:王一淞李婷王琳08/19
- 3天,这座城沉浸在歌声里!8月12日—14日,凤城市在苏华苑广场隆重举行“凤韵和声颂征程”社会各界合唱汇演,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本次汇演,经典旋律与时代声音交织共鸣,吸引线上线下数万人次关注和喝彩。30多支队伍纷纷亮相。凤城市委宣传部合唱队用铿锵有力的歌声,将《我的祖国》《英雄赞歌》演绎得气势磅礴。凤城市人大合唱队以歌伴舞的形式惊艳亮相。伴随着《我爱你中国》的悠扬旋律,彩裙舞者翩跹起舞,领唱者激昂的歌声与合唱队浑厚的和声完美融合。凤城市军乐团与凤凰山艺术团联袂演绎了大合唱《军民大生产》,参演者平均年龄近70岁,他们身着极具年代感的服装,搭配丰富多样的道具,将观众带回那段军民同心的奋斗岁月。多达百人的凤城市住建局合唱队,则以情景合唱的形式演绎《红歌连唱》,通过巧妙的动作设计还原战斗场景,将现场气氛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凤凰和鸣”合唱队压轴登场,演唱的《抗战颂歌》将历史的厚重与情感的炽烈融入音符,诠释了那段烽火岁月的不屈精神。今后,凤城市将持续优化活动形式,让红色经典歌曲传唱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记者:何美大牟雯琪周刚丛杨杜伟李东明08/19
- 丹东大鹿岛第三届文化旅游活动火热开启8月15日,东港市孤山镇大鹿岛第三届文化旅游活动启幕。活动为期三天,既有独具特色的海岛体育项目,又有高人气网络主播助阵,更有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和历史文化表演。系列活动旨在促进大鹿岛村文体旅融合发展。15日7时“共赴山海间,共绘中国梦”梦想火炬传递从大鹿岛村鹿海广场出发。孤山镇、大鹿岛村党员、村民代表和驻岛部队、移民局派出所、各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各界代表共76名火炬手,完成火炬传递。15日9时大鹿岛第三届文化旅游活动开幕,随后举行大鹿岛首届环岛马拉松比赛。约500名长跑爱好者进行环岛10公里赛跑。大鹿岛村为参与者颁发完赛奖牌及前三名专属奖牌。15日下午组织游客开展沙滩娱乐项目。15日晚上人气网络主播唐艺携团队来到大鹿岛,带来一场音乐互动直播活动,并成为大鹿岛“旅游推广大使”。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丹东市民,更有许多游客从全国各地来到大鹿岛。唐艺现场演唱经典曲目,与观众近距离互动。当晚直播观看人数800万人次,最高在线人数21万人。虽然空中飘起细雨,但丝毫不影响观众的热情。通过直播互动,让更多线上观众知道大鹿岛、了解东港。大鹿岛不仅有山海相拥的天然景致,更承载着甲午海战的壮烈史诗与千年传承的渔家文化。近年来,大鹿岛从传统渔猎小岛,逐步发展为集爱国教育、生态休闲、民俗体验于一体的文旅融合发展海岛,成功转型为生态宜居、休闲度假的理想目的地。活动期间,大鹿岛依托独特海岛优势,还将继续开展多项活动。包括组织游客开展海岸匹克球、沙滩排球、水枪大战、沙滩足球、飞盘、泳池泡泡秀、帆船秀等沙滩娱乐项目;举办沙滩篝火晚会;开展“鹿岛美食嘉年华”,特色美食满足游客味蕾。开展沙滩露营风市集,市集涵盖特色小吃、特色饮料、文创商品等;安排专业人员为游客讲述甲午海战历史,以及爱国将领邓世昌的英雄故事;开展“铭记历史砥砺前行”系列红色主题教育活动;以大鹿岛村人文历史为文化背景,举办《鹿岛海魂》专场演出,演绎先民到大鹿岛安家、创业、发展的故事。活动前夕,大鹿岛村邀请全国摄影家开展实地拍摄活动,用镜头记录大鹿岛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活动结束后,将举办大鹿岛风光摄影展、大鹿岛成果展及摄影大赛颁奖活动。记者:张瑞刘海东08/19
- 【科普】这些暴雨防汛知识要记牢!强降雨极易引发城市内涝、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收到暴雨预警信息后这些一定要做到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