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辽宁丹东: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广济服务站”揭牌9月2日从丹东市人社局了解到,为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落实全市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9月1日,丹东市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广济服务站”正式揭牌。据了解,“广济服务站”主要负责组织开展就业法规政策的宣传和咨询;组织开展人力资源调查统计、动态管理工作;收集、发布就业信息,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就业服务;组织辖区相关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组织开展就业援助工作,协助落实就业政策;负责审核、上报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情况,协助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下一步,丹东市人社局将秉承“便民、利民、为民、惠民”的服务理念,在全市范围内统筹建设20处以上的“服务站”,通过提供常态化的用工服务指导,保障重点项目企业用工需求,进一步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09/06
- 辽宁丹东:“办不成事”窗口“真办事”“我还有不到一个月就退休了,想了解一下到时能开多少退休金?”“现在距您退休还有一段时间,如果到时候感觉退休金数额不对,可以通过电话跟我们沟通,省得您大老远地来回跑。”对话言简意赅,“干货”满满。没过4分钟,前来咨询养老保险事宜的丹东市民张持宪便得到满意的答复。这一幕,发生在9月2日上午,丹东市人社政务服务大厅的“办不成事”窗口。为让“办不成事”的群众求助有门,丹东市人社政务服务大厅开辟专门渠道,只要群众在人社系统有办不成的事,都可以到这个窗口反映,让群众遭遇“办不成事”的时候有地方找、有人帮。方便快捷、服务热情,这是“办不成事”窗口给人的第一印象。“我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有了这个窗口,咱老百姓办事就有了主心骨。我来过两次了,每次都非常满意!”张持宪笑着对记者说。“办不成事”窗口位于办事大厅正中央,格外显眼。记者看到,红色的牌子上标明了服务电话和官网网址,已有十几个人在咨询。8名工作人员中,有人在做笔录,有人在受理电话咨询,有人在面对面为群众解答疑问。耐心细致地帮群众解决问题,一件件棘手的事办成了——户口迁移,断缴养老保险20多年的原兵通过查找原始档案,完成了养老保险转移手续;丹东市民杨丽,因与锦州市民杨丽重名,导致登记错误,通过查阅档案等方式找回了20多年工龄。居住在丹东的外省退休职工高延玲,今年由于代发机构地点、联系方式发生变更,无法上传认证证明,导致退休金停发。多次沟通无效后,老人找到了“办不成事”窗口,在工作人员帮助下,仅用1小时就完成了异地生存认证手续。万分欣喜的高延玲,用送锦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每当给群众办成事,看着他们高兴的样子,自己也非常有成就感。当然,工作量也比较大。”窗口接待员胡晓倩说。包括胡晓倩在内的8名工作人员,最多时每天接待400多人次。一扇“小窗口”,成了为民服务“大平台”。“办不成事”窗口的开通,是落实省委优化营商环境“四个标准”“四个办”要求和丹东市委优化营商环境“四大行动”的一项具体举措,旨在通过“办不成事”窗口,发挥倒逼作用,刀刃向内,提高其他窗口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服务提质升级。为此,丹东市人社局建立并完善22项工作制度,遴选业务骨干,设立线下窗口、热线电话和官方网站等受理渠道,分级分类按时限解决“办不成事”问题。不停地站起、解答,送走一拨,又迎来一拨。在“胡晓倩们”的忙碌下,截至17时下班时,“办不成事”窗口当日共接待市民200余人次。“自年初正式挂牌设立‘办不成事’窗口以来,已累计服务3万多人次,解决疑难问题49项。目前,窗口受理的案件呈现递减趋势。相信随着政务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这些困扰群众的‘疑难杂症’问题一定会越来越少。”值班负责人、丹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级调研员王清祥说。目前,“办不成事”窗口已在丹东全市推广,全市33个县级以上各级各类政务服务中心均已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09/06
- 丹东旅游集散中心成立9月2日上午,位于站前广场的丹东旅游集散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据了解,丹东旅游集散中心作为丹东市唯一的政府旅游服务咨询类窗口,主要以咨询服务为主,旅游散客发团班车为辅,将进一步满足旅游城市需要,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方便游客来丹旅游。中心启动以后,将做好来丹旅游散客的地接服务和团队游的对接服务,以及承担政府及部门授予的对外旅游服务职能。集散中心所属假日国际旅行社,拥有自己固定的旅游线路产品,可以每天定点按时发送旅游班车。集散中心还有省、县际客运车队,可以承接各种活动用车业务,为企事业单位、学校、及高端商务旅游人士提供专属旅游或商务用车等服务等。集散中心还有户外广告媒体以及线上旅游媒体,可以进行旅游项目的深度合作。启动仪式现场,丹东旅游集散中心与丹东中国国际旅行社、顺东发客运有限公司、丹东市内外景区景点等旅游同业签约,完善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记者/姜慕馨吕宝林09/03
- 辽宁丹东:软枣猕猴桃迎来成熟季近日,丹东市振安区五龙背镇的各个软枣猕猴桃基地一片繁忙景象,一颗颗绿油油的果子挂在藤蔓上,等待采摘。近年来,五龙背镇大力发展小浆果产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模式,带动小浆果产业发展,全镇软枣猕猴桃1460亩,年产量150吨,产值900万元。五龙背镇政府积极努力为企业搭建营销平台,通过电商平台助力本地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在九丰果蔬合作社分拣中心,果农们将一箱箱包装好的软枣猕猴桃装车发货,产品供不应求。09/03
- 辽宁丹东:全面展开新一季草莓种植8月31日,在振安区楼房镇马家村50余栋草莓大棚里,农户们正在挑选、栽种草莓苗。马家村以合作社的形式抱团发展草莓产业,新一季草莓种植已全面展开。今年12月新鲜草莓即可上市。09/03
- 辽宁丹东:鹤大公路修复养护工程取得阶段性进展8月26日,记者来到丹东市首个争创省级品质工程示范创建项目“鹤大线(龙头至金场段)公路修复养护工程”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进行路面摊铺作业。该路段实行半封闭施工,高大的“水马”设施立在道路中央,安全有效地隔开了施工现场与正常通行的公路;现场还有一辆安装了监测气温和粉尘设备的车辆。项目负责人介绍,鹤大线龙头至金场段修复养护工程项目路线全长10.294公里,公路等级为一级公路,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路面宽20.5米,路面结构为4+6厘米的双改性沥青面层(岭区和主要平交道口下面层为6厘米高模量沥青混凝土),10厘米的泡沫沥青冷再生柔性基层以及双橡胶碎石封层联结层。这是在丹东市公路建设中,首次采用高标准的沥青路面结构。完工后,该路段为双向四车道,增设栅栏式中央分隔带,配套增设防撞桶和爆闪灯以及相关交通安全设施。截至8月26日,该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253.1万元,路面养护工程平均完成计划的45%,附属养护工程平均完成计划的80%,工程即将转入下一阶段,预计总体工程将在今年10月底前竣工。09/03
- 丹东开海!北黄海沸腾了9月1日12时,持续了4个月的伏季休渔期正式宣告结束。东港市各渔港码头上千条渔船扬帆起航,趁着潮汛顺潮而出,撒下入秋以来的第一网,沉寂多时的渔码头重新喧嚣起来。1日上午9时,在丹东东港市鸿顺码头,近千条渔船犹如即将出征的“战船”,整齐排列在码头蓄势待发,形成一幅绝美的画卷。“每年在开海之前,我们渔船要在停靠的码头和船坞里做休整,对渔船、渔网等船具进行修补,经过四个多月的休渔期,修补和休整已经全部完成,现在就等着开海了。”东港渔船船主姜永胜告诉记者。据悉,在开海的前一天,所有的渔船都要对船上所携带的日常饮食用品做全面的补给。东港市出海捕捞的渔船分为近海船和远海船两种,近海船每次出海要带够一两天的食物,远海船要带足三到五天的食物,远海船每隔三四天就需要补给一次,同时,补给船也会将远海船的捕捞产品带回陆地及时售卖。“我们近海船基本上都是一两天就能回来,开海以后,海上的第一网都是我们近海船带回来的,金秋第一网,到时候就能看到我们船上鱼虾满仓的丰收景象了!”船员王晓东高兴地告诉记者。上午11时,在鸿顺码头岸上,渔民们又开始忙碌起来,在开海前,每个渔船都需要携带大量的冰块,以确保海上捕捞出的海产品上岸时依然新鲜。“我们渔船一般都会携带几百公斤的冰,出海后,部分海鲜放进水箱内保证鲜活,部分海鲜就需要冰来保持新鲜。”渔民张爱民告诉记者。12时,随着码头船上的鞭炮声阵阵响起,近千条渔船依次从码头驶向出海口,开始了他们的海捕之旅。喧嚣的码头,还有一群忙碌的身影注定成为这个日子里一道别样的风景。为全力确保渔船顺利安全出海作业,东港边境管理大队组织所属各边境派出所民警深入港口码头一线,积极配合东港市政府开展开海护渔服务保障工作,多措并举为顺利开渔保驾护航。先后出动警力210人次,车辆70台次,深入港口码头停泊点开展边境沿海治安巡逻80余次,服务渔船民11000余人,法律宣传教育渔船民2000余人,检查渔船安全设施2360余条。为切实加强出海船舶治安管控力度,严防违法违规船只出海作业,丹东边境管理支队东港边境管理大队新沟边境派出所超前谋划,通过广泛宣传,线上线下同步,开展警企联动等方式,提升进出港登记报备工作的覆盖面和知晓率,引导广大渔船民自觉主动登记报备进出港信息,圆满完成了渔船出海的三报备工作。派出所一方面在警务室对信息进行登记、录入系统,同时,组织民警深入新沟辖区20家码头实地巡查,并安排2至3名执勤警力,在开海前对船只报备情况、出海的登记情况、是否安装北斗系统等方面进行检查,确保出海船舶、渔船民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为杜绝个别渔民心存侥幸、违规提前出海作业,切实维护渔业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孤山边境派出所组织民警深入辖区自然停泊点,针对船只三报备工作情况及船只重点部位进行现场检查,同时逐船核对是否配备完好的灭火器、救生圈、救生衣、通导设备等应急救援设备,及时提供相关渔业信息政策,对不符合要求的当场责令整改,切实消除安全隐患,杜绝管理漏洞。椅圈边境派出所、大鹿岛边境派出所、孤山边境派出所以开海为契机,组织民警深入辖区村队、码头,通过村居广播、发放宣传资料等传统宣传模式及微信、QQ群等网络通讯平台,向渔船民广泛讲解海上安全生产常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不断强化渔船民遵纪守法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期间,共发放宣传单8000余份、通过网络编发信息2000余条,受教育渔船民达9000余人次。结合“2021雷霆二号”专项行动,组织开展船舶安全检查、治安隐患排查检查20余次,整改各类船舶安全隐患9处,核查信息2600余条、更新信息139条,提供咨询服务900余人次。09/02
- 丹东市:启动规范出租汽车行业运营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即日起至本月30日,我市启动规范出租汽车行业运营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联合市公安局交通分局开展联合执法,强化对巡游出租汽车的监督管理,切实提升巡游出租汽车服务质量。本次专项行动,执法人员将在日常整治工作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对机场、火车站出入口、客运站、老天祥及中心医院等地进行重点治理,确保治理成效。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一大队要求各出租汽车公司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切实提升运营服务水平,加强从业人员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的教育培训,着力解决出租汽车驾驶员不使用文明用语、拒载、拼客、不打表、议价等不文明行为和违规问题,全面规范出租汽车运营市场秩序,切实提高出租汽车服务质量和水平,树立我市出租汽车行业良好形象。09/02
- 辽宁丹东:体育人才辈出,丹东怎么做到的?8月27日,记者在丹东市体校训练中心运动场上看到,竞走队的10多名队员在主教练王飞的指导下正在开展体能和技能训练。从单脚支撑过渡到双脚支撑,步幅自然、宽大、频率快、身体重心轨迹波动小,运动员们每一个动作都很到位。丹东市体校副校长、竞走队主教练王飞介绍,竞走规定支撑腿必须伸直,从单脚支撑过渡到双脚支撑,在摆动腿的脚跟接触地面前,后蹬腿的脚尖不得离开地面,以确保没有出现“腾空”现象,而这正是竞走与跑步的主要分别。竞走是田径唯一有技术判罚的项目,规定运动员一是在行进中两脚不能同时离地,二是脚着地瞬间,膝盖不得弯曲。在这些规则下比拼速度就不仅仅是体力的竞赛,也是技巧的比拼。“技术是竞走项目的生命线,比赛中运动员因技术问题一旦被判罚,一切都等于‘零’。所有战术训练、能力训练都要在保证技术的前提下进行。”王飞介绍说。王飞说,目前竞走队的全天训练时间是4小时,每天都要进行16-20公里的强化训练,保持一定训练的强度,主要采取长距离走、间隙走、短距离快速走等训练形式。同时突出竞走基本技术训练,明确竞走的技术特征与要求,根据青少年身心发育特点进行全面的身体素质训练。日常鼓励队员,根据个人特点制定相应的训练手段。此外,训练之余还要保证队员身心健康。王飞的成长经历与姐姐王丽萍的帮助分不开。早在王飞上初中的时候,姐姐王丽萍就获得了悉尼奥运会女子竞走20公里金牌。从此,王飞坚持不懈,在国内多次征战,不仅取得了优异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的大赛经验。近年来,王飞不仅在竞走项目,而且在中长跑领域也有收获。弟子梁琪近年来在国内大赛异军突起,本届全运会有可能创造佳绩。对于弟子的表现,王飞如数家珍。15岁的史金弘,2018年来到丹东市体校练习竞走,第二年年末就进入到省队,去年在辽宁省青少年田径(公路)锦标赛中获第二名。目前,由于省队正备战全运会处于停训状态,为了保持竞技状态,史金弘回到母校继续投入训练。谈及对未来的打算,她说:“我现在才刚开始,脚下的路还很长。我会努力训练,认真做好每一天。”近年来,丹东市体校竞走队为上级输送运队员20多人,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竞走锦标赛上获冠军。上一届全运会,丹东籍运动员王钢与队友获男子团队第三,本届全运会将有三名丹东籍运动员参赛。体校田径队教练赵成麒可以说是资深教练。此时,他带领弟子到外场地练习弯道技术刚回来,刚一落座,他就向记者介绍了丹东体校田径队近年来的发展状况。赵成麒是一名善于汲取他人经验的教练,近年来,他带领队员在短跑和中长跑项目上不断取得突破,尤其是弟子隋高飞一鸣惊人,获得省运会冠军后,被南京大学录取,并且直接被选入江苏田径队。在东京奥运会上,虽然没有出阵,但是从发展眼光看,21岁的隋高飞将承担起中国男子短跑的重任。训练有哪些诀窍?面对记者的提问,赵成麒坦诚回答,只有掌握队员的兴趣与爱好,才能因材施教。2019年,赵成麒的四位弟子代表辽宁在全国田径锦标赛上闯入男子4乘400米决赛,令人刮目相看。对此,赵成麒认为,一名优秀运动员,不仅要看他的训练,更重要的是看他的内心气质,如果他具有内心气质,就会从“要我练”,变为“我要练”,有了这个自觉,运动员就前景可期了。赵成麒介绍,他的一名队员在省队训练由于没有调整好,成绩下滑严重,在回丹东市体校调整期间,赵成麒根据他的实际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如今,这名队员400米跑的成绩进入到47秒,从国内成绩看,比赛中能够达到这个标准,就可以获得这个项目的奖牌。尽管58岁了,赵成麒仍然兢兢业业。他说,丹东市的体育运动水平不是一两个人提升的,是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达到的结果,作为传承人,绝不能在自己的“接力”跑上“掉棒”。09/02
- 丹东振安区:绘就“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新图景成片的特色小浆果基地正在收获,火热建设中的产业园区进展顺利,各项民生工程扎实推进……日前,记者走进振安区,处处呈现喜人的新气象。截至6月底,振安区生产总值完成22.5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1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48亿元。项目建设是县区经济的发展基石,也是提升产业园区的主要动力。今年伊始,振安区多次邀请广东服饰协会企业商会,就丹东衣脉智尚城项目选址及初步方案等,开展现场考察和专题座谈研讨,力求通过与广东服饰协会企业商会的合作,吸引国内一线服装品牌企业进驻园区,带动园区防护纺织制品产业提档升级。7月中旬,赴上海参加辽宁省长三角招商引资系列活动,围绕园区汽车零部件、防护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定位,积极对接深圳嘉达新材料、上海申排成套设备等国内领军企业和大型企业,推介宣传产业园区。目前,产业园区战略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晋升省级经济开发区申报工作有序推进,五龙工业园污水管网工程和集中供热管网工程已开工续建,依璐服饰、制药机械、成祐农产品3个在建项目年内可达产,中地乳业、隆盛铸造异地新建等7个项目力争下半年开工建设。从六大重点行业看,振安区的装备制造业、其他制造业、电力热力和供应业、食品制造业四个行业增速回升,分别较去年同期提升27.1%、0.4%、4.9%和41.8%。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网通办”水平全面提升,“即来即办”业务达到50.5%,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100%。改善民生,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也是振安区始终坚持的工作方针。上半年,居民消费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第三产业稳步复苏。组织长隆商务酒店、天添超市等企业开展多领域促消费活动,利用MCN产业基地平台开展“网上年货节”等直播活动,助力企业产品销售,提振消费信心,取得明显成效。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77亿元,同比增长21.9%。旅游业有序恢复,11家规模较大的景区景点全部恢复营业,上半年接待国内游客13.25万人次,同比增长35%,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亿元。居民住房条件逐步改善。2020年老旧小区改造基本收尾,今年计划实施的10个老旧小区改造已于6月如期开工,预计11月底前全部完工。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299元,同比增长8.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893元,同比增长9.1%。作为城市“菜篮子”、“后花园”,振安区一直对农业常抓不懈。上半年,农业生产总体平稳,落实农作物播种面积11.75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9.8万亩,较去年同期增加0.1万亩;特色农业加快发展,新增小浆果面积2400亩,总面积达到2.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推进,全年预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万亩。7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产值1.75亿元,同比增长5.6%。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态势良好,新增农村专业合作社9家,全区总数达到115家。积极开展美丽示范村、美丽宜居村创建,完成九连城镇马沟村、窑沟村,同兴镇日新村,楼房镇城东村省级美丽宜居村申报工作。下半年,振安区将继续加大“小升规”企业培育力度,扩充工业经济总量。努力扩大工业存量,加快推进华洋纺织、五龙金矿、华日理学等工业技改项目早日达产见效。全力做好“三篇大文章”,结合地区实际,加快完成产业图谱。持续推进园区建设,积极引进企业,全力晋升省级经济开发区。加快特色农业发展,大力发展小浆果、蔬菜等特色产业。继续实施农业品牌建设工程,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市场主体,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体验农业。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