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重温红色记忆
    7月31日,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95岁退役军人肖根扬及其家属,在市慈善总会818慈善义工站部分志愿者的陪同下,登上鸭绿江断桥,回忆峥嵘岁月,重温红色记忆。记者吴琼摄
    08/03
  • 2020丹东市电商直播节—— 活动行程过半 未来前景可期
    7月30日,在安东老街电商直播基地举办的“2020丹东市电商直播节”活动行程已经过半。作为“2020丹东惠民消费季活动”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次活动以“丹东有好货市长来直播”为主题,将一直持续到8月17日,共有近百家企业带着食品、服饰、农特产品前来参展,吸引了本地市民和全国网友的关注。接下来,市商务局将继续组织东港、凤城、宽甸、振兴区、元宝区、振安区进行专场直播带货活动,宣传、推介、销售本地特色名优产品及文化旅游资源。并邀请国内知名网红来丹东现场直播,推介丹东,提升丹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本次活动还与辽报集团合作,推荐宽甸满族自治县参加辽报与抖音集团联合举办的“北国助农·宽甸专场”直播带货活动,将宽甸蚕蛹、松子、鸭蛋、泡菜、板栗、鼓楼子蓝莓、香菇、山野菜、鸭绿江鱼等特色产品销往全国。记者姜慕馨
    08/03
  • 住进新瓦房 建起种植园 好政策让老关家日子越过越好
    7月29日,听说记者来访,振安区汤山城镇榆树村7组的关俊生早早就在院前等着:“欢迎啊!”75岁的老人个头不高,体型清瘦,穿着仿制迷彩衣裤。爱河河畔的振安区汤山城镇榆树村,现有54户、8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多因病因残或无劳动能力致贫,其中44户、66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关俊生和老伴王淑英既属晚年无子女的“五保”对象,也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老两口早已脱贫,安度晚年生活。关家院子东侧墙角的柴垛整整齐齐,3只鸭子、两只大鹅、4只公鸡各有窝舍,房前的小菜园四周围着镂空砖墙。整个院子干净整洁,显得这里的主人是个勤快人。与普通农家比,关家院落明显偏大一些。关俊生说,他家这个院原来是生产队的牲口饲养房。关俊生婚后,由于家里住房紧张,他和妻子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后来,关俊生将生产队的牲口饲养房买了下来,从此住在这里。如今,老房子虽然还在,但早已成为放杂物的厦子了。在老房子的东头,关俊生建了3间大瓦房,屋内清一色的黄泥墙,透过报纸糊的顶棚,可以看到里面是用高粱秆搭建的。2016年前后,关家的房子被纳入贫困户危房改造项目,政府补贴30000元,关俊生自掏腰包不到4万元。经过2个多月的翻建,老两口搬进了新房子。这间已经住了4年的房屋,屋前的玻璃罩上安了通风网,屋内冬暖夏凉,热水器、抽水马桶、地热样样都有。“你看这房子里,一点不比市里的楼房差,要不是赶上党的好政策,像我这样的贫困户根本没有能力住上这样的房子。”关俊生说。在房山墙东头,还有一处棚厦,里面停放着摩托车和农用三轮车。关俊生说,榆树村离镇上七八里路,以前不通客车,上街里购货买药,很不方便,年轻时他买了台摩托车代步,后来年岁大了,怕骑摩托车不安全,他又买了台农用三轮车。几年前,家门前的西龙线通了客车,一天三四趟,摩托车和农用三轮车也就“下岗”了。不过,他对这些交通工具有感情,时常将它们擦得铮亮。关家原本是个三口之家,但儿子出生不久就被诊断为先天性大脑发育不全,在22岁那年因意外离世。“家里主要经济来源是现在每年1万多元的五保金。”关俊生说,五保金涨了多次,2004年最初领五保金时每人每月才130元,现在涨到每人每月530元。“俺老两口每月合起来就是1060元,日常生活足够了。”关俊生说,有病住院,还能报销药费,国家拿大头,自己拿小头。尤其令关俊生感到生活充满希望的是,镇村帮助他家建起了软栆子园。“你看!”走进关家院墙外的软栆子园,一串串软栆子挂在棚架下,即将丰收。关俊生说,3年前,镇村发放给他家100多棵软枣子苗,如今都挂果了。镇林业站的工作人员刘斌时常过来察看软枣子长势,教他打尖施肥等。离软枣子园不远,关俊生家还有一处刺五加种植园。关俊生说,这1亩多刺五加,春天扣上大棚,20天一茬,能挣三四千元。“现在大棚、塑料布都在,俺干不动了,希望有人能来包这个园子。”中午,关俊生先下了一袋挂面,随后插上高压锅,熬上一锅苞米粥。他说,老伴前一阶段因病住院,医生叮嘱不能吃生硬的,面条主要是为老伴做的。关俊生又到菜园里摘了几个辣椒,做了一盘辣椒炒鸡蛋。苞米粥就着辣椒炒鸡蛋,关俊生陪老伴吃得有滋有味。记者刁庆峰
    07/31
  • 丹东市超额完成排污许可证核发和登记任务
    7月30日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我市积极克服疫情影响,稳步推进2020年第二阶段排污许可证发证和登记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应发证318家,已发证245家,发证率77%;应登记2875家,已登记2614家,登记率91%。超额完成省生态环境厅下达的7月底前发证率、登记率不低于60%的目标任务。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依托市政府网站、报纸、电视台等媒体,加大相关工作宣传力度,加强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组建微信群集中答疑解惑,公开咨询电话随问随答,妥善解决了企业填报问题;坚持每天对实际填报的企业信息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名单进行核实、匹配,确保填报一家、匹配一家、完成一家,做到数据“日产日清”。针对疫情期间特殊情况,市生态环境局实行“不见面”审核发证。全程依托“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完成许可证核发或登记。对需提供书面材料的企业,实行承诺制,企业可在疫情过后补充提供,并做好登记备案;对需现场勘查的企业,采取视频、图片等影像资料替代审核,建立电子“一企一档”予以备案留存。记者王洪满
    07/31
  • 丹东多举措强化农村人才培养
    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丹东市推出多项举措强化农村人才培养,多项政策向一线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倾斜。丹东市建立健全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评价制度,加大农村实用人才评选力度,重点评价其在带头致富、农技推广、脱贫攻坚、发展乡村经济、建设美丽乡村、培育文明乡风中的示范作用和业绩贡献。去年,全市共评选出16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其中,高级农业技师9名、农业技师4名、农业技术员3名。与此同时,加大农业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培养选拔力度。人社部门破“四唯”、重实绩,不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针对向乡村一线教师直聘副高职称的倾斜政策,丹东市人社局联合教育局,对符合省相关文件规定的乡村一线教师开展副高级职称评审工作,共评审出2130名符合基本条件的乡村教师,助力乡村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为调动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积极性,丹东市在职称评审工作中,把专业技术人员在贫困地区开展服务的年限认定为基层工作服务年限,晋升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有1年以上的基层、农村或贫困边远地区服务经历,对满足一定工作年限、获得省部级认可的荣誉称号并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的,可不受单位岗位数量限制直接聘任,长期扎根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并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可破格参加职称评审。支持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柔性流动,兼职兼薪、按劳取酬。在人才项目评选中,注重推荐选拔服务贫困地区基层一线、为脱贫攻坚作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参加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和“辽宁省杰出科技工作者”评选。
    07/30
  • 丹东信访事项办理周期平均缩短23天
    辽宁日报讯 记者王卢莎报道 前不久,困扰宽甸满族自治县信访群众郭桂兰多年的难心事得到合理解决,她说:“县里领导主动联系我们,为我们专门安排了接访干部当联络员,随时都可以打电话、约见面、谈问题,就冲这态度,我们信服。”为了方便群众反映诉求,丹东市投入20万元研发并启用了“丹东投诉”手机平台,按照“立收立办、随有随办”的要求,实行“简易案件立即办理、一般案件3日办理、复杂案件15日内办结”,将信访事项办理周期平均缩短了23天。快速、安全、方便,丹东信访工作受到干部群众一致好评。丹东市把推动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作为头等大事和重要民生工程,坚持问题导向,以事要解决为核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扎实推进“双向规范”,组织形成工作合力,线上线下并进,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的手头上、干部的心坎里,多措并举打开市民“心结”。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丹东市派出专项工作人员走遍了全市8个县(市)区、10多个市直部门和镇(街),听情况、查原因、找对策,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分析研究,形成了以事要解决为核心,以“双向规范”为手段,以全面夯实信访基础工作为根基的“三位一体”信访工作架构。在紧紧把握信访环境深刻变化的同时,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做法、推广新经验,在调研、试点、督导过程中,逐步推动重点工作全面落实。一个问题就是一个课题,丹东市信访局用“做课题、做推广”的办法研究和解决问题,走出了一条在督导中发现问题—在调研中寻找办法—在经验推广中解决问题的路子。思路一换天地宽。经历了重新规范,信访群众和信访干部都对丹东市信访工作有了全新认识。“双向规范”让信访群众更愿意选择在家门口、找基层干部反映问题,也增强了信访群众与基层干部的信任度。丹东市以“四级书记抓信访”为抓手,全面落实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信访工作责任,形成了信访工作“1+5”领导体制和“六位一体”工作机制。“1+5”领导体制即“四级书记”、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信访局局长,“四级书记”对本级信访工作承担第一责任人责任,分管领导则对本领域信访工作负责;“六位一体”工作机制即“党委牵头抓总、政府管‘事要解决’、政法机关保秩序、纪委监委促查究、信访部门受理转送督办、基层单位抓稳控”的大信访格局。由于责任清晰、机制健全,很好地解决了“信访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强化线上线下并行,走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丹东投诉”手机信访平台“立收立办、随有随办”。通过“丹东投诉”手机信访平台、“双向规范”等有效途径,丹东市用心想办法,多种措施真心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受到丹东市民的一致好评。今年上半年,信访机构及时受理率、满意率、参评率分别达到100%、99.5%和94.03%;信访机关及时受理率、满意率、参评率、办结率分别达到99.89%、99.37%、93.17%和100%。
    07/30
  • 丹东市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景媛媛7月29日,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议召开,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培训班精神,部署下一步工作。会议通报了2019年国检反馈情况和我市创城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各相关地区和单位、部门汇报了创城工作措施。会议指出,要认清形势、直面问题,切实增强创建文明城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正视短板不足,紧盯创建工作的薄弱环节,严格压实责任,倒排时限,扎实工作,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地抓好突出问题整改。对职责范围内的创建工作全面“过筛子”,抓推进、抓整改、抓提升。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要周密部署、细致工作,既要把握大的方向,更要注意小的细节,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通过反复拉网式排查,在落实细节中堵塞漏洞,在完善细节中打造亮点。会议强调,创城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各个地区多个部门,工作千头万绪,要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要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取得实效。强化组织领导,坚持齐抓共管,严格督查问责,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确保创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以扎实细致的工作赢得好成绩、交出好答卷,以文明城市创建助推丹东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07/30
  • “蓝色海湾”整治行动进入实施阶段
    7月28日,丹东市“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这标志着大鹿岛村海洋生态建设由战略规划机遇期向负重前行关键期又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大力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是落实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力抓手,对恢复大鹿岛周边湿地生态功能,修复海岸生态系统,恢复海岛生态系统完整性,完善海岛岸线生态功能防护能力,重塑海域生态体系和栖息环境,丰富海洋生物和渔业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涉及大鹿岛村的内容包括:拆除北侧养殖池围堰2880米,恢复滨海湿地面积50公顷。通过提标改造修复海岛岸线1130米。总投资2091万元,全部由中央财政拨款。通过以上整治修复项目的实施,将逐步恢复大鹿岛周边湿地生态功能及滩涂生境,修复受损和问题突出的海岸生态系统,恢复近岸水动力、滩涂湿地资源和海岛生态系统完整性,提升岸线生态功能和稳定性,完善岛岸线生态功能防护能力和海岛生态系统保护水平,从而彻底改善海岛周边水动力环境,促进海洋原始生物回流、寄居,重塑海域生态体系和栖息环境,丰富海洋生物和渔业资源。记者张瑞
    07/29
  • 丹东第二支流调队支援大连
    7月27日傍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4名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出征大连,这是我市派出的第二支支援大连的流调队伍。当日中午,市疾控中心接到通知,再组织一批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支援大连抗击疫情。得到通知后,该中心流调人员纷纷请缨。最终,由传染病科王瑞超、冯驰,艾滋病科朴延姬,消杀科孙胜福组成我市第二支援大连流调队。当天17时,疾控中心为该流调队举办了简短的出征仪式。由于队员携带的物资多达10只旅行箱,疾控中心便派车将他们送往大连。据悉,王瑞超此前曾支援湖北襄阳。记者田治华
    07/28
  • 12名“白衣战士”驰援大连
    7月23日傍晚,随着丹东至大连的高铁缓缓驶出铁路丹东站,丹东援大连新冠病毒核酸应急检测队伍和流调人员队伍踏上了援大征程。检测队伍由市中心医院、第一医院、传染病医院和三县(市)中心医院的10名队员组成,流调队伍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两名队员组成。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驰援大连的队员都是各单位的业务骨干,携带了96孔提取仪、96孔扩增仪、灭活孵箱、加样枪及枪头、检测试剂等设备物资。从报名到筛选,从确定名单到调用设备物资,仅用了不到两个小时。记者田治华
    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