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优化服务举措 盘活旅游资源
    5月15日,记者在位于丹东东港市黑沟镇的大城山景区看到,工人们正在对景区的石墙进行加固。“你看那个大秋千,是今年刚安的。”工人高兴地向记者介绍,并坐上秋千进行展示。大城山景区是依山而建的国家AAA级景区。景区内,从山上流淌下来的清泉成为景区的一大景观。沿着这条清泉,景区打造了水上主题乐园、娱乐设施、房车露营地、满族大舞台、蓄水库等。随着游客游玩需求的不断提升,景区每两年都会对景区设施进行维修和更新,“这两年也没什么人来,今年打算好好弄一下,除了那个大秋千,今年还会新增一个充气城堡,适合孩子玩,然后完善一下陈旧的设施,计划月末全部完工。等到6月中旬,天气渐渐暖和,景区就可以正式营业了。”大城山景区负责人周勇成告诉记者。记者在黑沟镇的金沙谷景区看到,门口已经有工作人员在引导和售票。“从五一开始就陆续有游客来了,现在气温低,不能玩水,来的人也不多,一般七八月份游客量会比较大。”金沙谷景区负责人尹强说。金沙谷景区主要依托大洋河和沙滩建设水上娱乐项目,在此基础上,今年,计划增设彩灯项目点亮景区,用灯光秀丰富景区游玩乐趣。黑沟镇是一座依山傍水、东西通衢的生态小镇,森林覆盖率60%以上。多年来,黑沟镇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2018年,黑沟镇被评为“辽宁省特色旅游乡镇”。随着“秀美黑沟”知名度的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丹东、东港和周边县市的短途旅游目的地,形成了春季踏青赏花、夏日避暑嬉水、秋来登山观叶、冬天赏雪品菜的特色乡村旅游,带动了全镇服务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黑沟镇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风景优美,环境很好,大城山和金沙谷是黑沟镇的主要景区,今年,将力促景区升级改造,将黑沟镇的青山绿水展示出去。”黑沟镇副镇长付宝环说。黑沟镇优化服务举措,盘活旅游资源,让沉寂的旅游项目再次复苏。设置项目管家,通过日常走访、网络报送等多种方式与旅游企业保持经常性联系,了解其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地提供优质服务以解决其后顾之忧,先后为旅游企业联系办理工作人员健康证、检查办理环保手续等,共解决问题20余件。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为大城山周边修建李大线等旅游公路5.8公里,打通景区“最后一公里”,提高游客旅游舒适度;投入资金修建金沙谷护堤,保障群众出行安全。建设民族特色舞台,通过争取资金为两个景区修建满族特色大舞台,满足游客及本地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吸引广大游客来到黑沟,间接带动群众增收,促进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带动黑沟镇特色旅游业快速发展。今年,黑沟镇将立足实际推动旅游业更好发展。促进传统景区提升,鼓励引导景区向智慧化、特色化转型发展;对全镇优质饭店进行调查摸底,推动打造文化主题饭店、精品民宿、农家乐等,推进饭店业提质增效;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建设突出少数民族特色的旅游风情小镇;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建设旅游项目、开展送智下乡等;深挖休闲渔业潜力,丰富景区旅游功能,推动乡村休闲旅游向更深层次发展。记者:张瑞
    05/22
  • 巡察整改保春耕 小渠助力大振兴
    为政之道,民生为要。在辽宁省委第六巡视组精心指导下,十三届丹东市委第四轮巡察厚植为民服务情怀,牢记为民服务宗旨,充分发挥省市县巡视巡察三级联动工作效能,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回应槽点、纾解痛点、打通堵点,促整改、暖民心,重拳祛除“顽瘴痼疾”,全力交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民生巡察”答卷。春耕酣,春播忙,立夏小满正栽秧。近日,丹东市振兴区安民镇的种植户们正抢抓农时忙耕种,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火热的景象。但安民镇群英村的村民却发起了愁,“正是育苗耕种的节骨眼儿,村里的水渠却没法用,家里的水田地排不了水,这地可让俺们咋种?”村民陈大爷焦急地向巡察组工作人员反映情况。村民们提到的排水渠,原址位于振兴区一家企业的生产项目用地范围内。去年12月,该企业在对项目用地进行土石方回填作业中,将400多米的排水渠截断,造成安民镇群英村和前阳镇新江村部分水田无法排水,影响了当地村民灌溉和耕种。水利是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关乎粮食生产安全和农民切身利益。水利强则农业强,水利兴则农村兴。巡察组在巡察安民镇期间接到群众反映排水渠被截断影响水田灌溉的问题后,立即实地查看水渠填后现场,深入村前庄后收集村情民意,发现无法排水、引水的水田面积高达1000余亩。巡察组第一时间向安民镇党委下发立行立改通知单,要求镇党委尽快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镇党委收到通知单后,坚持对巡察发现的问题不回避、不遮掩,认真剖析原因、扎实整改,立即组织水利站、村委会现场核实,相关部门现场办公,制定施工整改方案。由于该地土质为粉质粘土,松软易塌方,施工难度极大,不少施工单位都无法实施作业。经过反复论证、多方沟通协调,最终确定由辽宁交通建设集团承建,克服了降雨、地基松软、地下水位高等困难,历时一个月完成排水渠的施工。“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都是巡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在听民意、解民忧、暖民心上下功夫,切实做到回应群众关切,让巡察问题整改落实立竿见影、真见成效。”市委第六巡察组表示。项目竣工了,水渠畅通了,村民放心了。水稻种植户喜笑颜开,水渠清水汩汩流淌,灌溉着农田绿野,也浸润了村民对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多亏你们巡察组,解决了大难题,水渠修好了,汛期来了咱也不怕,这心里别提多敞亮了。”村民陈大爷笑着说。记者:徐宏祥
    05/22
  • 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企业发展
    “衷心感谢市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国土空间规划部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服务。”5月9日,中国石油辽宁丹东销售分公司负责人代表公司向丹东市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赠送了一面写着“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央企发展”的锦旗。丹东市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在办理中国石油辽宁丹东销售分公司新建项目过程中,针对企业项目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协助企业向设计单位说明问题和原因,指导企业提高设计效率。针对企业材料缺失、项目推进受阻的情况,市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积极探索新思路,采取新旧统筹兼顾的方式帮企纾困,缩减了企业办理时间,加快了项目进度。丹东市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中心党委将严格执行省、市委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强化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竭尽所能服务企业发展,为我市振兴发展新突破三年行动贡献力量。记者:李美臻
    05/19
  • 依托温泉经济 发展全域旅游
    今年“五一黄金周”,丹东凤城市东汤镇接待游客约6.8万人,收入约2700万元。5月11日,虽然“五一黄金周”已过去一个多星期,在凤城市东汤镇,前来旅游的游客仍络绎不绝。镇中心街道井然有序,街道两边的商铺里,满是购物的游客。在凤城御圣泉宾馆门前,两辆沈阳牌照的旅游大巴,游客正有序下车。一位游客说,这里的温泉水对他的风湿病有缓解作用,“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过来泡泡澡。”东汤温泉发现于唐朝,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温泉资源得天独厚,水温高达78℃,矿物质含量丰富。因水疗效果极佳,从而被誉为“东北第一泉”、“辽东神水”,清乾隆皇帝曾亲笔御书“圣泉第一”。近年来,凤城市东汤镇坚持“以泉兴镇,以水扬名”的工作方针和“全域旅游”的战略部署,以建设生态康养小镇为目标,依托“两水”资源优势,不断丰富温泉旅游目的地的体验感,坚持旅游引领、多业融合、板块突破、精品开发、全域推进,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逐渐形成集“农业观光、度假旅游、休闲康养”于一体的温泉旅游产业集群。在天沐君澜温泉酒店大厅,前来办理入住的游客排起了长队。该酒店是一家集养生温泉、住宿、餐饮、娱乐、商务会议于一体的综合型温泉度假酒店。酒店市场销售部总监黄安介绍,酒店有客房222间,一季度的入住率达到85%,从4月29日到5月2日,入住率达到100%,即使当天的入住率也达到了70%以上。“五一黄金周”期间,他们平均每天销售收入60万元、网上销售收入150万元。据了解,东汤镇从今年春节后,游客数量激增。东汤镇全镇165家旅游宾馆7000多张床位,入住率达到90%。基于今年“五一黄金周”游客将出现井喷的预判,该镇积极谋划,切实提升服务质量,做好安全保障,确保假日旅游繁荣有序,实现“安全、有序、高效、文明”的假日旅游工作目标。他们在镇里开辟出三处临时免费停车场,破解游客停车难题。同时,针对旅游安全开展拉网式大检查,加强对旅游交通集散地、住宿设施、旅游景区、餐饮场所、大型游览游乐设施等游客密集场所和重点环节的安全检查和动态巡查,及时排除消防、食品卫生、游乐设施等各类安全隐患,增强安全保障能力。游客“引得来”,还要“留得住”。东汤镇先后投资280多万元,沿镇区汤后河打造滨河景观带。通过治理清理河道、修建护坡、对沿河两岸绿化和安装路灯亮化,使滨河景观带成为居民和游客健身休闲散步的好场所。他们还完成温泉交通路网建设,完善镇客运站基础设施建设,公路改造升级,完成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设日供水能力6000吨的城镇集中给水工程,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建设商住一体的时代广场,彻底取缔“马路市场”,建设污水氧化塘、污水处理厂及排污管网,实现污水达标排放。东汤镇古迹遗址有明险山堡遗址、宁东堡遗址、明旧江治台堡遗址、明险山朝阳寺遗址、明长城遗址等,自然景观有东汤村庙沟山顶“薛礼座”、石桥村佟家隈子天然石桥、土城村爱河段的“圣水观音”、爱河流域下甸子渡口附近的“鲤鱼汀”等。该镇开展辐射周边景区的一日游项目,使外地游客和多日深度体验者持续增加。东汤镇还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凭借温泉资源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游产业,积极推动发展农家乐经营和“后备箱”经济,带动当地群众增收。坐落在东汤镇的世杰蓝莓采摘园,有12栋蓝莓大棚。据园主宋世杰介绍,他的大棚3月份到5月初,每天都有游客前来采摘,有些游客在回家前还特意到这里来购买蓝莓。现在,东汤镇的草莓、蓝莓、大樱桃采摘已形成特色旅游项目,同时,爱河鸭蛋、板栗、大榛子等产品也丰富了游客的“后备箱”。随着“东汤温泉”品牌效应及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东汤镇重点打造以特色农业观光采摘旅游、冰雪特色旅游、温泉文化体验旅游、医养结合旅游为一体的新东汤旅游项目,经济指标年年攀升,各项荣誉接踵而至。自2011年以来,东汤镇曾先后被评为省级“温泉旅游小镇”、“文明镇”、“宜居示范乡镇”、“旅游特色小镇、”“中国(辽宁)知名品牌”等荣誉称号。如今的东汤,群峰环抱,绿水穿城,山、水、镇互为依托,景在城内,城在景中,城景交融。该镇做大温泉特色增量,拉长旅游产业链,温泉旅游同时带动了周边地区农业和商贸、物流、餐饮、健康等一系列配套服务业的发展,多元一体的温泉旅游产业格局已形成。作者:李琦
    05/19
  • 【三年行动·首战之年】告别半年闲!丹东这个宝藏小镇唱响旅游“四季歌”
    刚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周”,凤城市东汤镇接待游客约6.8万人,旅游综合收入2700余万元。在旅游业普遍“半年火爆半年闲”的北方地区,东汤这个小镇却因为温泉水加持,旅游业一“火”就是全年。东汤温泉发现于唐朝,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水温高达78℃,矿物质含量丰富,因水疗效果极佳,被誉为“东北第一泉”“辽东神水”。近年来,东汤镇坚持“以泉兴镇,以水扬名”的工作方针和“全域旅游”战略部署,以建设生态康养小镇为目标,不断丰富温泉旅游目的地的体验感,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逐渐形成集“农业观光、度假旅游、休闲康养”于一体的温泉旅游产业集群。5月11日,在御圣泉宾馆门前,停靠了两辆沈阳牌照的旅游大巴,游客正有序下车。一位沈阳游客说,温泉水对他的风湿病有缓解作用,“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过来泡泡澡。”与此同时,在天沐君澜温泉酒店大厅,前来办理入住的游客排起了长队。酒店市场销售部总监黄安介绍,酒店一季度的入住率达到85%,4月29日到5月2日入住率达到100%,“五一黄金周”期间平均每天店面销售收入60万元,网上预订销售收入150万元。据了解,从今年春节开始,东汤镇游客数量激增。全镇165家旅游宾馆现有床位7000多张,入住率基本达到90%。游客“引得来”,还要“留得住”。近年来,东汤镇大力完善交通路网,投资280多万元打造滨河景观带;建设日供水能力6000吨的城镇集中给水工程,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建设商住一体的时代广场,彻底取缔“马路市场”,升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污水氧化塘、污水处理厂及排污管网,实现污水达标排放。考虑到“五一”期间游客可能出现井喷,该镇提前辟出三处临时免费停车场,加强对旅游交通集散地、住宿设施等游客密集场所和重点环节的安全检查,及时排除消防、食品卫生等各类安全隐患。随着“东汤温泉”品牌效应及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东汤镇重点打造集特色农业观光采摘、冰雪特色旅游、温泉文化体验、医养结合旅游于一体的旅游产业链。2011年以来,该镇先后获得省级温泉旅游小镇、文明镇、宜居示范乡镇、旅游特色小镇、“中国(辽宁)知名品牌”等荣誉称号。温泉旅游火了,直接带动农家乐和“后备箱”经济发展,拉动当地群众增收。现在,东汤镇的草莓、蓝莓、大樱桃采摘已形成规模,叆河鸭蛋、板栗、大榛子等产品也丰富了游客的“后备箱”。记者/李琦编辑/邹润
    05/18
  • 三年行动·首战之年 | 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决落实“项目年”制度性安排,扎实推进项目投资、谋划储备、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等各环节工作,为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23年锚定目标全市计划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660个,总投资1160.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54.3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86个,年度计划投资193亿元;新开工项目274个,年度计划投资161.3亿元。5000万元以上项目393个,亿元以上项目241个。一季度投资增速强劲全市开复工项目462个,增长17.3%,增速列全省第7位。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4个,增长27.6%,增速列全省第2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3%,总量、增速均位居全省第7位。“百企百亿技改提升行动”顺利推进印发《丹东市2023年百企百亿技术改造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引导企业再实施103个突破自身瓶颈、迅速投产达效、延链补链强链、实现增产扩能的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115亿元。截至目前,“百企百亿技改提升行动”项目开工率53%、入统率28%,均完成一季度预定目标。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成效明显围绕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谋划申报城市燃气老化管道和设施更新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等改善民生项目17个。黄海北厂路网建设、2023年度城建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实现了开复工,推动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东北亚粮农综合产业园区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力争年内开工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步伐金光辉鸿精密电子制造、瑞银科技双系统平板电脑研发生产基地、优纤科技尼龙56/66生物基材料生产等167个工业项目开复工,有效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新农利合东北亚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丹东港边民互市贸易区、颐辉农产品深加工仓储物流等87个服务业项目开复工建设,不断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东北黑土地保护、高标准农田、东港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等82个农业项目开复工建设,持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奋战二季度,实现“双过半”接下来,我市将持续发挥市县两级项目谋划推进专班作用,持续跟进、强化保障已开工项目,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加快推进未开工项目前期各项工作,确保尽快开工建设;及时协调解决前期推进项目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尽早落实。周保月、月保季、季保年,确保首战告捷对全年计划实施的660个重点项目,专班、专人、逐项、逐月制定投资和实物工作量的“工程图”,强化要素保障,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坚持周调度、月分析、季总结工作机制,汇总研判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常态化举行项目集中开工、项目拉练、“政银保企”对接和主题招商引资等活动,高起点、高频次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全力保障重点项目资金需求聚焦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券、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专项资金投向,强化部门间沟通衔接,不断提升项目谋划质量和水平,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各项工作,争取更多国家政策和资金惠及重点项目建设。记者/郑鑫编辑/邹润
    05/17
  • 发展稳中有进 经济回升向好
    今年,丹东东港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聚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实现首季开门红。根据统一核算,一季度东港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9.8亿元,同比增长4.9%,居丹东第一位。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农业增加值14.4亿元,同比增长3.6%。农业总产值实现2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85元,增长5.8%,增速居全省第11位。工业建筑业迅速回升。东港市工业增加值完成9.5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四大支柱产业除装备制造产业略有下降外,食品加工业增长23.1%、纺织服装业增长22.3%、医药化工业增长24.3%。高技术产业推动力强劲,增长28.7%。建筑业增加值完成0.9亿元,增长20.9%,资质以上建筑业产值3.2亿元,增长7.1%。服务业稳步恢复。东港市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4.9亿元,同比增长5.1%,比上年全年提升0.6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2.72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提升0.34个百分点。东港市28家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8.0%,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1个,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房地产租赁经营业3个行业实现规上企业“0”突破。一季度,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与房地产租赁经营业两大行业营业收入增长较快,拉动有力。消费市场加快回暖。东港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3亿元,同比增长14.9%,位居丹东第1位。东港市限额以上企业(个体)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25.0%,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快速回升,增长67.3%。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完成15亿元,增长15.5%。投资增速强力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8亿元,增长26.7%。重点区域支撑作用凸显,投资额达亿元以上的区域有5个,完成投资13.6亿元,占东港市76.7%。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东港市在库建设项目92个,增长21.1%,亿元以上项目22个,投资增长动能稳定接续。引进省域外内资完成25.9亿元,增长62.7%;实际利用外资完成8.2万美元。税收收入持续增长。东港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8亿元,其中税收收入3.5亿元,增长13.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5%,高于上年同期15.2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3亿元。重点支出保持增长,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22.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4.4%、卫生健康支出增长16.2%、节能环保支出增长118.9%。记者:张瑞
    05/17
  • 官宣!丹东一地入选“国家队”榜单
    5月11日,科技部下发关于开展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的通知,确定河北省黄骅市等92个县(市)为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县(市)。东港市榜上有名。创新型县(市)是以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对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省份发挥显著支撑引领作用的县(市),建设主题包括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科技支撑生态文明、科技支撑民生改善等3个类别。创新型县(市)建设周期为3年,建设期结束后将开展评估验收。下一步,东港市将根据科学技术部印发《“十四五”县域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规划》(国科发农〔2022〕158号)精神,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定位,围绕“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主题,开展国家级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据悉,科技部于2018年启动建设全国首批52个创新型县(市),3年建设期满后,47个创新型县(市)通过验收。到2025年,建成100个左右创新型县(市),构建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此次公示的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共有93个县(市)入围,其中东部地区38个、中部地区28个、西部地区27个。记者/张瑞编辑/邹润
    05/15
  • 小浆果铺就特色发展之路
    五月的凤城市白旗镇,一片花海。白旗镇吴家村的宇阳家庭农场里,61岁的鲁凤德正在组织工人采摘草莓。他介绍,现在草莓比较好卖,每天都有客商收购。他是去年在该农场承租的草莓大棚,“估计今年能净赚7万多元,租棚子的费用早就挣出来了,明年我还想再租一个。”像鲁凤德这样租棚种植小浆果的农民大有人在。宇阳农场占地300多亩,现有56栋大棚,主要从事蓝莓、草莓和圣女果的种植。农场主姜玉新介绍,他们农场不仅自己经营,还通过出租和出兑的形式,扶持想从事小浆果产业的村民共同发展。如今,他们注册了自己的有机蓝莓品牌,并将目光投到了电商发展。“镇政府对我们投资设施农业给予了很大支持,从审批到建设没少帮我们出力。”姜玉新说。近年来,白旗镇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把构建特色农业强镇作为发展目标之一。他们通过不断调整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以蓝莓、草莓、洋菇娘和圣女果等特色小浆果产业为依托,将小浆果产业做大做强,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融合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特色发展道路。白旗镇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采取“现代农事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村民发展小浆果产业。该镇多次邀请省、市农业专家为当地农民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现在全镇已有30余人获得专业证书,成为本地区的种植技术骨干,为全镇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技术保障。在后营村东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大棚内,工人正在紧张地忙碌着。采选、分等、称重、装箱……秩序井然,摆满墙头的成盒蓝莓很快被收购商运走。公司负责人王文全介绍,目前他们在白旗镇有28栋蓝莓大棚和300多亩的露地蓝莓,下一步还将进行升级改造,引进蓝莓无土栽培技术,为白旗小浆果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据了解,该公司每年从3月初到7月末大量用工,多时一天有100多人,不仅提高了周边农民种植蓝莓的积极性,还解决了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俺家的地都承包出去了,在这里打工,收入好还能照顾家,和工友们在一起也挺开心。”57岁的村民王双琴说。小浆果的广阔前景,不仅让农民热情高涨,也让更多农事企业入驻白旗镇。如今,坐落在白旗镇的丹东市泉心果菜合作社生产的“茅草屋”牌草莓,注册为国家绿色无公害食品,远销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丹东颐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千蕊”牌蓝莓行销海内外,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为了健全完善服务体系,该镇还制定出台了发展特色农业的优惠政策,专门成立了产业发展办公室,为发展特色产业提供政策和技术扶持。随着特色农业产业化规模的不断扩大,白旗镇还积极引导农民成立合作组织。如今,全镇已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44家,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306栋、冷棚254栋,总占地面积1987亩,2022年实现产值9600余万元,带动1600余人就业。作者:李琦
    05/15
  • 丹东蓝莓借力电商走四方
    4月27日,由辽宁省商务厅、丹东市人民政府主办,辽宁省乡村振兴局协办,丹东市商务局、丹东市乡村振兴局承办的“2023辽东小浆果消费季蓝莓品牌网上行”活动,在我市天赐未来城启动。启动仪式上,京东集团、抖音、省邮储银行、辽宁卫视新媒体就辽东蓝莓上门服务、订制服务、深度服务进行了业务分享。京东集团将布局我市蓝莓产地仓,拓展销售渠道;抖音将为我市打造蓝莓采摘节等数字消费场景;省邮储银行将为我市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及数字化物流服务;辽宁卫视将通过新媒体推介我市蓝莓品牌。启动仪式现场邀请了丹东市、大连市、抚顺市、铁岭市蓝莓行业协会和供应链企业代表,以及丹东电商直播示范基地负责人。我市蓝莓协会代表与电商平台代表进行了合作签约。本次活动将从4月份持续至6月份。活动期间,市商务局将指导各地区持续推进蓝莓品牌建设,拓展电商销售渠道,推动产品走向全国,实现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作者:王洪满
    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