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东港草莓受邀参加2023中国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大会
    5月8日,2023中国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以“品牌打造,助力农业强国;渠道创新,引领消费升级”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相关从业者齐聚一堂。在以“数字供应链助力精品培育”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丹东市东港草莓协会会长与中国农业展览协会副会长、淘宝天猫商业集团食品生鲜行业产业品牌负责人、天翼电子商务公司新消费事业部副总裁进行了交流,围绕草莓标准化管理、品牌化经营、数字化支撑等方面分享了丹东东港草莓农业品牌建设经验。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参加2023中国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大会,对于提高丹东草莓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推动丹东农业品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作者:邢漫
    05/12
  • “数字供销”助力品牌富农
    “五一”期间,丹东市供销社积极对接中国供销集团中合融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推动丹东市草莓、蓝莓等名特优农产品加盟“供销智链”平台,助力打造丹东农产品品牌。据了解,中国供销集团中合融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中国供销集团下属供应链数字科技板块企业,基于“消费帮扶,品牌富农”对接农产品数字供应链、供应链金融科技服务等业务。以正在运营的数字科技平台为依托,利用中国供销集团资源和平台优势,发掘地方农业产业特点,联合地方供销社打造产融助农产品;以地标产区农产品认证溯源为切入点,结合供应链监管仓平台业务,打造高端极具特色的地方农产品品牌。同时,利用农产品在全产业链流通形成的数字流信息,形成“数字供销”的增信赋能,让支农支小再贷款有效触达,助力乡村振兴。近期,丹东市供销社积极引流强势资源,全力挖掘、推荐丹东市草莓、蓝莓等名特优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主体,在4月初总社调研基础上,经过多轮谈判,利用5月3日、5月4日两天时间,与中合融惠进行“供销智链”业务落地洽谈,达成与天赐蓝莓、君华草莓农场、丹盛草莓港集团的合作意向。丹东市供销社工作人员表示,将持续贯彻央地对接理念,全面推进市供销社与中合融惠的战略合作,不断扩大农产品认证范围和品类,示范带动我市农产品品质提升。同时,构建丹东供销社农产品电商平台,与中国供销集团平台实现对接,完善供销社现代流通体系,不遗余力地推广“丹东名片”。作者:郑鑫
    05/12
  • “线上丹东”连线锦州
    双城联动数字建圈,电商跨境全域创新。5月9日,“线上丹东”“线上锦州”双城联动电商洽谈会暨丹东跨境电商外贸企业对接会在振兴区天赐未来城举办。锦州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锦州市商务局及丹东市外汇管理局、丹东市商务局主要领导共话两市数字经济领域合作未来。“线上丹东”同城电商平台是结合“数字与实体”的垂直细分类地域性电商平台。其利用数字零售、即时物流、近场电商把本地实体门店和消费者链接起来,从线上向线下导流,让生意的场域回到本地,让百姓消费得到实惠。同时,帮助商家解决内需与库存问题,并结合旅游对外地用户形成吃喝玩乐购一站式的消费体验。“线上丹东”对外贸企业跨境进出口电商也将起到重大作用。通过打造“国货IP品牌孵化+跨境电商运营+曝光流量扶持”一站式跨境出口产业链,构建线上线下互动的连锁产业推广模式,形成一个集轻重资产于一体,虚实产业为一身的产业集群,拉动和促进进出口企业的现有产业升级、产品升级、品牌力升级、理念升级和营销渠道升级,成为丹东农商产品销往全球的新型、合作型产业集群。冾谈会上,锦州市嘉宾参观了金泽集团旗下的电商直播基地和数据中心,在数据采集与政府应用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随着“线上丹东”与“线上锦州”双城联动启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其中,“线上辽宁”的朋友圈也会越来越大。作者:李军翰
    05/12
  • 辽宁省丹东市:冷水鱼养殖前景广阔
    日前,丹东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赴凤城市四门子镇考察冷水鱼种质改良。冷水鱼养殖是我市的特色产业,具有自然资源好、养殖品种多、产品质量优等特点。考察组围绕虹鳟鱼苗种生产、种质更新改良等具体工作,与养殖户现场座谈交流,听取养殖企业汇报经营状况,了解行业动态,针对鱼病防控、产品销售以及深加工等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通过走访考察,进一步鼓励养殖户加大后备亲鱼的储备和种质更新换代;鼓励养殖户以省市级水产良种场的要求,高标准规范经营行为。渔业发展服务中心将积极帮助养殖户搭建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平台,促进“产—学—研—推”多方合作交流,打造水产种业创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作者:邢漫
    05/12
  • 做好企业“娘家人” 一切围绕项目干
    近日,记者走进辽宁华瑞联合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生产复方氨酚烷胺片,如今公司每天可以生产300万片。公司总经理高扬介绍,公司现有员工140多人,片剂和胶囊车间都是满负荷运转,一季度总产值近2800万元。今年,凤城市通远堡镇扎实推进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确保“活力、美丽、幸福新凤城”建设取得新成效。一季度,该镇工业总产值35046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20.6%,同比增长44.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939万元,完成全年任务26%,同比增长8.6%;招商引资完成1.36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32%,同比增长36%,实现首季“开门红”。近年来,通远堡镇坚持规划引领,以项目为抓手,以问题化解为导向,针对重点项目目标任务,明确实施重点、工作要求,建立项目建设周汇报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党委政府工作人员深入辖区重点企业,全面了解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一企一策”方案,同时建立并运用干部包联、专班服务等制度,从要素保障、减税降费、金融服务、稳岗扩岗等方面给予帮助,为企业树信心、增干劲,做好企业“娘家人”。在辽宁辽丰生物科技公司的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对厂房进行装修改造。公司总经理王林昊介绍,镇里为项目落地做了很多工作,协调项目用地,办理相关手续,为项目如期达产奠定了基础。通远堡镇盘活多年闲置的土地、厂房,推动项目落地。今年,该镇计划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0个。其中,新建项目8个,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续建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个。通远堡镇将继续保障重点企业稳定生产,抓好工业项目建设增产能,加速推进全镇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作者:李琦
    05/11
  • 合作区项目建设蹄疾步稳
    多台塔吊挥舞着“钢铁巨臂”,工程车来回穿梭,筏板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五一期间,丹东港边民互市贸易区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一线施工人员坚守岗位,赶工期、抢进度,全力以赴奋战在工地上。合作区、项目运营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四方全力配合,推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丹东港边民互市贸易区位于丹东临港产业园区内,项目建设包括海关监管查验、边民互市交易、互市商品展示、冷链仓储物流、行政综合服务等功能区域及配套设施,总投资约1.2亿元,占地面积120亩,是我市重点项目之一。项目建设方介绍,目前,丹东港边民互市贸易区项目办公楼主体完工,正在进行外墙保温,已进入装修阶段,整体项目将于5月30日全部完工。五一期间,合作区项目建设不停工的还有不少。六纬路小学新区分校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进行着外墙粉刷、内部装修等精细作业。1、2号教学楼主体已经完工,外立面喷涂进入收尾阶段,整个教学楼外墙以红色为主,白色线条进行点缀,整体风格大方活泼且灵动有趣;风雨操场看台主体初见雏形,进入装修阶段;1、2号教学楼弱电穿线安装工程、地面铺装工程及教学楼一层地热工程等也在同步进行。六纬路小学新区分校建设项目是合作区重点民生项目之一。项目位于新区金河大街与国瑞路交叉口附近,预计设置36个教学班,新增学位约1620个,建成后将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有一流的教育质量和教育设施。目前,该项目设有专人驻守现场,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建设质量标准推进项目建设,已完成整体施工进度的80%,预计于7月份全部建设完毕。假日不停工,合作区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截至目前,合作区年度计划内5000万元以上新建、续建项目49个,涵盖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社会事业等领域,总体呈现出科技含量高、产业结构优、带动能力强等特点。现已实现开复工项目39个,开复工率近80%。合作区树立“项目为王、投资至上、落地为大”理念,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劲头,成立项目工作专班,制定项目计划,倒排工期,分解任务,压实责任。包保领导带领专班联合施工单位、现场管理人员加强巡视监督,全程盯紧工程进度和质量,协调解决各类堵点难点问题,全力做好项目服务保障,确保项目顺利加速推进。作者:刁庆峰
    05/11
  • 辽宁省丹东市:当地企业广交会上满载而归
    5月5日,第133届广交会圆满落幕,丹东市30家参展企业达成意向订单2433万美元。本届广交会展览面积和参展企业数量均创历史新高。丹东市共有30家企业参展,展位总数80个,分三期在汽车配件、家居用品、服装、医药保健品等15个展区进行展示。展会期间,凤城瑞沃尔制衣有限公司自主品牌“瑞沃尔户外运动服装”深受英国、俄罗斯、意大利、希腊等国家的客户青睐,现场签订意向订单5000件;辽宁龙远贸易联营的水杯产品开展两天时间内接待客户120位,现场签订意向订单总额6.4万美元;丹东佳信工艺品有限公司与德国、日本、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采购商签订意向订单总额578.5万美元;凤城东宁动力有限公司与哥伦比亚采购商签订单笔最大额度50万美元订单,并在展会结束后带领客户回丹考察。下一步,丹东市商务局将继续跟踪了解企业参展布展、开拓市场、物流通关等方面的意见建议,精心筹划,严密组织,让更多丹东企业走出去,抢订单,拓市场,推动全市外贸高质量发展。作者:王洪满
    05/11
  • 辽宁省丹东市小甸子镇:大樱桃“红”了产业“甜”了生活
    “‘五一’前基本上就都预约满了,‘五一’期间来采摘的人特别多。”日前受访时,东港市小甸子镇盛阳生态农场负责人周世军说,“当初种植大樱桃,就是为了发展采摘业务,现在来看,效果不错。”据介绍,大樱桃每年3月初上市,一直能持续到6月份,目前正值盛果期。今年“五一”期间,小甸子镇共有4个园区开放采摘,接待游客4000余人次,采摘量8000余公斤,销售额128万元。2016年,小甸子镇只建了6栋大棚共1020株大樱桃,周世军建了2栋大樱桃棚,通过不断学习摸索,2018年,樱桃树终于结果,2019年之后,他开始扩大种植规模,现如今,园区已有25栋大棚,共种植樱桃树3万余株。周世军说,大樱桃种植虽然一次性投入较大,但省心、省力,收益也很可观。盛阳农场的樱桃主供采摘,还通过电商销售,客户遍布全国各地。近几年,周边农业大户陆续加入大樱桃种植队伍。截至目前,小甸子镇已形成了成顺大樱桃合作社、盛阳生态农场、回味大樱桃种植合作社、春山农庄、喜仁农业、丰华家庭农场、宏盛源农场7个规模园区,共有128栋棚16780株大樱桃,投资总额7000余万元,年产大樱桃300吨,实现产业总收入2000万元,全镇大樱桃产业链每年可为群众增收1200万元。大樱桃种植是当地的一项新型农业产业,小甸子镇政府与种植户们一起探索种植、销售和发展。“我们现在只掌握了部分技术,大家还在摸索。就拿施肥来说,最开始我用新鲜肥,前几年我偶然从大连学到一种用豆饼发酵的肥料,让樱桃树的根系更好,樱桃的果色、口感均有提升。”周世军说。在摸索学习路上,大樱桃种植户们“抱团取暖”,全面推广“蜜蜂授粉、生物防虫、黄沙土+腐熟农家肥+红糖”三大樱桃提质增效栽植技术。经过6年的探索,小甸子镇的大樱桃产业已初具规模,小甸子镇已成为东港乃至丹东地区栽植、产出规模最大的大樱桃产业基地。小甸子镇是东港市特色农业发展大镇、设施农业发展强镇,全镇日光温室大棚数量达到了2840栋,平均每两户农户就拥有一栋温室大棚,“樱桃、草莓、蓝莓”三大浆果设施生产面积已达8200亩。2022年,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4080元,实现了“产强民富”。小甸子镇致力于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以樱桃的“甜”、蓝莓的“香”、草莓的“红”、石山的“润”、河鱼的“鲜”,推动“休闲乡村”建设。作者:张瑞
    05/10
  • “清风”拂“窗口”
    “原本以为还要托人打听,没想到打个电话,十几分钟就申报成功了,太方便了。”近日,丹东市某大药房有限公司会计在元宝区税务局智慧办问服务中心远程座席的协助下,顺利完成财产转让个人所得税线上申报流程。自今年辽宁省税务系统倾力打造“清风辽宁政务窗口”以来,丹东市税务局充分发挥智能办税服务优势,在持续夯实传统办税窗口“不满意请找我”服务品牌基础上,成功打造“智慧服务全流程”的智慧服务“清风窗口”品牌。遇到疑难问题,纳税人只需在手机、电脑或办税终端轻轻一点,就能实现与税务专家“面对面”直接沟通、“屏对屏”全程办理,极大提高了纳税人缴费人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为解决纳税人实际问题,我们又在各县区局设置了‘智慧办问服务分中心’,架构了市、县两级远程服务体系,由最初的‘解答问题’提质升级为‘解决问题’,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即办、教办、转办’全方位立体服务。”丹东市智慧办问服务中心负责人说。目前,丹东市税务局智慧办问服务中心承担了全市90%以上的涉税政策咨询量,已远程受理各项办问业务3.16万余次,疑难问题即时答复率98.6%。作者:郑鑫
    05/10
  • 辽宁省丹东市:调整优化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近日,丹东市人社局调整优化了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和特殊工时审批有关事项,优化营商环境,提高行政效能。自4月10日起,丹东市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和特殊工时审批权限按照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情况实施分级管理,层级划分为市、县两级许可和审批。劳务派遣许可和特殊工时审批现场核实环节可实行告知承诺。丹东市各级人社部门严格按照《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相关规定审核劳务派遣申请条件和申请材料,不得擅自增设申请条件和申请材料。对已取得许可和审批通过单位,加强日常监管和做好服务工作。各级人社部门对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和特殊工时审批条件和流程进行统一规范,对申请人提交的相关申报材料符合条件并审核通过的,可直接给予许可和批复。此次调整对申报须提交的相关证明事项进行再精简再优化,进一步明确劳务派遣行政许可证明材料,降低了群众办事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通过调整优化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和特殊工时审批有关事项,减少和优化了两项许可审批准入条件设置和审核事项,大大缩短了行政许可审批时间,节约了企业的时间成本。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了便民服务的创新意识。在加强行政许可事中事后监管的同时,提示企业依法规范用工,有效避免发生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也为我市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助力。作者:王玉
    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