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振兴经济开发区超额完成多项指标
    今年一季度,振兴经济开发区多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09万元。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29万元,同比增长35.8%;招商引资20900万元,同比增长36.6%。规模工业增加值、外贸进出口额等指标全部达到一季度目标任务。“当前开发区在积极努力对接企业,解决难点问题,协助补齐短板,帮助企业开拓市场、赢得订单,以起步即冲刺的姿态服务全年发展。”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经济运行平稳回升,高质量发展态势突出。为了开好头、起好步,开发区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助推加力,确保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振兴经济开发区产业结构实现优化,生物医药、精密制造和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发展良好,高新技术产业有所增长,产业发展高质量得到保证。截至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81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规模以上企业21家。其中,规上工业15家,限上商业6家,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电子信息和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已经开始建设,总投资11791万元。浙商产业园除尘设备建设项目、浙商产业园光伏发电元器件设备生产线建设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总投资3.7亿元。丹东欣时代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消毒杀菌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等6个重点项目相继复工。招商引资全面加强,完善“1+1”招商实施领导小组与振翔招商国有企业双向同频运行,一季度签约落地项目4个,总计完成招商投资额2.09亿,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作者:王俊
    05/10
  • 三年行动·首战之年|抢占数字化新赛道
    机器人、机械臂可实现车间全自动化生产,两人看管即可;工人手持蓝牙尺采集数据,直接上传到主服务器数据库进行分析判断,大大提高了产品一次性检验合格率……日前,记者在凤城市时代龙增压器制造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通过数字化车间改造,简化了30%的加工流程,减少了物料消耗,降低了运营成本,改善了车间环境,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数字经济”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目前,我市众多企业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主要涉及制造业、电商业、农业养殖业等产业领域。为助力数字经济发展,今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对各县(市)区和重点企业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走访观摩,深入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听取企业未来发展计划,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级专项资金以及国家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设备升级改造贷款贴息等支持。在宽甸满族自治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数字化场景让人眼前一亮。服务中心门厅大显示屏上展示了宽甸电子商务网点数字地图,点击不同的区域可以详细了解当地电商特色产品、发展水平和业务联系人,实现信息可视化。该服务中心依托园区企业原有设施改造而成,设立运营服务中心、特色展示选品中心、创业孵化中心、培训中心、数据中心和公共直播中心等九大功能区块。服务中心发挥“中枢指挥”作用,联合项目其他承办商及本地企业家协会等,统筹推进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乡,开展运营指导、人员培训、资源对接、电商帮扶等服务,带动产业升级。“宽甸的特色农产品有很多,我们希望把这些资源更好整合起来,提升知名度,打开销路,让企业和农户没有后顾之忧。”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东港大平渔港同样得益于数字化管理。在这里,通过东港市智慧渔港智能视频管控系统,可以直观地看到渔船进出、船只动态;手机端渔船进出港报备系统,可以做到远程实时查看和视频回放,自动识别进出海渔船;船舶识别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不带北斗违规渔船私自出海问题……截至目前,已完成渔船进出港报备十万余次,纠正漏报、误报200余次,发现涉渔、三无船只200余艘。“数字化管理在减少外出执法频率、降低行政成本的同时,可以及时发现、处置渔业安全生产隐患,实现了渔港管控事前预警、事中应急、事后取证的作用。”相关负责人介绍。数字化为产业发展和社会服务带来的巨大改变。下一步,我市将采取更多有效措施,使各地区各部门清晰掌握数字经济的组成和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提高把握好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期的意识,力争让丹东“智慧城市”再上新台阶。见习记者/郑鑫编辑/邹润
    05/09
  • 4家企业参加“辽宁—奉商 美国总会”经贸对接活动
    4月27日,丹东市商务局组织我市4家农产品出口企业,参加省商务厅举办的“辽宁—奉商美国总会”经贸对接活动。奉商美国总会成立于2015年,主要由辽宁籍在北美地区的企业家组成,现有会员800多人。此次回辽宁访问,意在与家乡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促进经贸交流。对接活动中,丹东市4家农产品出口企业分别与华生国际洛杉矶有限公司、SILKROAD株式会社展开对接交流,现场气氛热烈,洽谈成果丰硕。华生国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与丹东三进食品合作,实现自有品牌直接出口,并签订出口意向合同。SILKROAD株式会社与辽宁裕程菌业达成框架合作协议,将香菇菌棒直接出口日本农户与基地,减少中间商代理环节,大幅度降低出口成本。宽甸板栗、圣野浆果与多家奉商美国总会企业深入洽谈,均达成合作意向。记者:王洪满
    05/08
  • 推进重点项目 打造专业园区
    4月26日,在位于前阳经济开发区的东唐(辽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水渣超细微粉120万吨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该项目于2022年9月开工建设,目前已接近尾声。“现在正处于设备安装调试阶段,计划5月份投入试生产。”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占地面积30776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项目分两线建设,一线年产量约40万吨,二线年产量约90万吨,新增设备11台(套);项目采用先进的立磨,节能环保的配套设备,自动化加工流程,主要加工新型建材产品S95级水渣微粉,由水渣粉研磨加工而成。项目二线计划于下半年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全部建成投产,年产量约120万吨,年产值约3.5亿元,年纳税约3000万元,带动就业约70人。该项目是前阳经济开发区一季度重点推进的项目之一。今年以来,前阳经济开发区在项目建设工作中突出“早”“实”“严”,工作推进早,工作效果实,工作考核严,采取切实可行举措确保首季“开门红”。全力聚焦项目建设。采取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重点项目全过程跟踪代办服务制度,努力提高项目服务质量,一季度,共推进产业类项目31个,总投资29.12亿元,总占地面积约974.2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打造专业园区建设和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围绕“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补链强链,从提升产业园区竞争力角度动脑下功夫谋划,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创新招商引资新模式,实施全员招商、走出去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平台招商、精准招商,重点在招大引强、科技含量、税收贡献、质量成色上用心招商选商。一季度已开复工项目5个,总投资约6.0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个,包括投资3亿元东唐(辽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水渣超细微粉120万吨项目、投资1.3亿元丹东铭笙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工业蒸汽管网项目、投资1.3亿元辽宁精化科技有限公司技改项目。推进项目进程,确保园区顺利完工。前阳户外服装园区与前阳精细化工园区是前阳开发区的重点发展项目,是激活镇域经济发展的双驱引擎,前阳镇始终围绕两个产业园区规划建设,认真落实“体制机制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空间布局优化、主导产业明确、产业加速集聚”的总要求,推进园区建设发展各项工作,努力在原有基础上再上新台阶。目前已有艾图爱、杰林、胜亿等6家纺织服装企业签约入驻该园区,项目土地补偿已完成,正在进行土地组卷报批程序。一季度,前阳经济开发区已完成工业总产值23亿元。其中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3.5亿元,同比增速25.3%;规上高新技术制造业产值5.76亿元,同比增速27.8%;固定资产投资额2.934亿元,同比增速10%。“下一步,前阳经济开发区将继续坚定发展信心,保持发展定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引聚一批国际创新型企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打造创新生态高地,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前阳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作者:任重兴张瑞
    05/08
  • 一季度新增4项国家标准
    近日,辽宁仪表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和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参与制定的《无损检测仪器相控阵超声设备的性能与检验第1部分:仪器》(GB/T42399.1-2023)、《颗粒标准样品的制备第1部分:基于单分散球形颗粒尖桩栅栏分布的多分散标准样品》(GB/T42351.1-2023)等4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空白,推动了丹东仪器仪表特色优势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仪器仪表是丹东的传统产业,产业基础雄厚,技术水平先进,人才资源丰富,生产体系完备。近年来,丹东在做大做强仪器仪表产业上持续发力。目前,全市相关企业200多家,形成以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及江湾工业园区等周边园区为核心区,元宝、振安等周边城区为辅助区域的分布格局,产业涵盖通用仪器仪表、专用仪器仪表、钟表计时仪器、其他仪器仪表等4大类、11小类、100多个品种,拥有核仪表、煤气表及卡表、工业射线、流量仪表、粒度仪、高档手表机芯等一批高水平产品。国家标准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市积极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研制国家标准,尤其是大力助推仪器仪表这一传统优势产业国家标准的研制,及时帮助企业解决标准研制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推动优势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制定仪器仪表类国家标准138项。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服务,不断提高我市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记者:王俊
    05/08
  • 一切为了项目 紧盯目标攻坚
    4月25日上午,振安区楼房镇2023年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辽宁宏硕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种子仓储建设项目现场举行。辽宁宏硕种业仓储加工项目将建设5000平方米种子加工厂、1400平方米综合研发楼,以及两条15吨国内最先进全自动智能流水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可解决当地就业100人以上,日生产200吨以上,企业销售额有望突破3亿元。在楼房镇,像辽宁宏硕种业仓储加工项目这样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共有9个。秉承“项目为王”的理念,楼房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一切为了项目,为了项目一切”,紧盯目标奋力攻坚。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楼房镇不实行分包制度,而是设置了一名项目专员。项目专员在对企业进行深入了解后,对企业项目建设申报的事项主动指导,能予帮办代办的应办尽办。在办公室的墙上有一个项目进度展板,镇里进行征地组卷的所有项目进度一一明细上墙。为更快推进项目,楼房镇创新服务内容,采取靠前服务,与审批部门提前做好对接,根据每个项目的实际情况,主动与审批部门做好沟通协调,了解后续证件办理的关键点和所需要件的最新要求,以便提早准备,提高办事效率。项目专员超前调度,给企业当好项目推进服务员,不断健全项目手续办理推进机制,做到每日更新项目建设进度表和手续所需要件档案,逐项目、逐证件设定要件准备时限,帮助企业提前将后续办理的手续所需要件准备好,由项目专员暂管并建档,到相关证件办理环节,可以省去企业准备要件的时间,缩短办理时限。坚持项目建设一把手调度机制,镇主要领导对每个项目实行全程跟踪督导,实时了解项目建设和手续办理最新进展情况,发现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及时协调解决。截至目前,楼房镇9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重点开复工项目,已经全部取得省政府下发的用地批复,包括依璐服饰、宏德蜡烛等5个项目已于今年4月开工建设。记者:戚文
    05/08
  • 【三年行动·首战之年】振安区:“携企入校”蓄势能
    日前,振安区组织辖区部分重点企业走进辽宁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参加“人才对接计划”理工类专场招聘会,打响“携企引智高校行”第一枪。为更好实现预期效果,区人社局提前对8个镇(街)开展全面摸底,对重点企业进行个别对接,摸清企业需求、人才缺口,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招聘活动。两场招聘会上,振安区人社局代表丹东华日理学电气有限公司、辽宁祥渌检测有限公司、丹东亿阳泵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携110余个岗位开展现场招聘,引来众多学子咨询洽谈。“我今年6月份毕业,所学专业与招聘岗位学科一致,我家是丹东的,想回家乡发展,我对这个岗位十分感兴趣!”招聘会现场达成就业意向50余人。两所大学相关负责人均表示,将通过校园网等方式将振安区企业招聘信息带给更多学生,让学生了解振安、关注振安,引导学生到振安区就业创业。下一步,振安区将持续优化人才环境,组织区内企业到辽东学院等多家高校继续开展招才引智活动,拓宽招聘、引才渠道,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聂凯记者/刘海东编辑/邹润
    05/06
  • 【三年行动·首战之年】振兴经济开发区:蹄疾步稳“加速跑”
    一季度,振兴经济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经济运行平稳回升,高质量发展态势突出。超额完成多项经济指标一季度,振兴经济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40万元,超过计划目标0.5%;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00万元,超过计划目标20%;招商引资21500万元,超过计划目标11%。规模工业增加值、外贸进出口额等指标全部达到一季度目标任务。产业结构实现优化生物医药、精密制造和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发展良好,高新技术产业有所增长,产业发展高质量得到保证。截至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78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规模以上企业21家。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总投资11791万元的电子信息和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开始建设;总投资5.1亿元的浙商产业园除尘设备建设项目、光伏发电元器件设备生产线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欣时代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消毒杀菌产品生产线等6个重点项目,相继复工。招商引资全面加强通过完善“1+1”招商实施领导小组与振翔招商国有企业双向同频运行,一季度签约落地项目4个,分别是辽宁铭鑫服饰有限公司、丹东大东线圈有限公司丹东分公司、丹东市振兴区峰吉仓储中心、丹东市亿鑫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完成招商投资额2.09亿元,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前开发区在积极努力对接企业,解决难点问题,协助补齐短板,帮助企业开拓市场、赢得订单,以起步即冲刺的姿态服务全年发展。”开发区负责人说。来源/振兴新时代编辑/邹润
    05/05
  • 【三年行动·首战之年】东港旅游后备箱产品“倾巢出动”
    在日前举行的大孤山第五届杏梅花旅游节期间,东港市14家企业将旅游“后备箱”产品搬到大孤山脚下,包括大米、蓝莓、草莓、海鲜等东港特色农产品,通过现场推广、网络直播等多种方式,吸引游客品尝了解,提升线上购买热情。记者从东港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获悉,东港市旅游“后备箱”产品推荐名录囊括了鲜果蔬类、粮食类、水产类、罐头类等18个类别、100多种东港本地特色产品,其中有29家企业产品入选《丹东市旅游“后备箱”工程推介商品》名单。截至目前,东港市已培育7个旅游“后备箱”工程示范乡镇、7家旅游“后备箱”工程产品销售示范店,旅游“后备箱”产品消费占旅游消费的比重达到30%以上,初步建成产品供给丰富、商品质量优良、营销网络多维、品牌形象知名的旅游“后备箱”产业体系。东港市地理位置独特,特色农业资源富集,拥有大黄蚬子、梭子蟹、杂色蛤、大米、草莓、蓝莓6大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近年来,东港市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通过打造旅游“后备箱”工程,把绿色生态和特色产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做大旅游购物消费市场,壮大特色产业规模,实现了关联产业多元融合。记者/张瑞编辑/邹润
    05/05
  • 辽宁省丹东市:经济运行企稳回升 工业投资增势强劲
    从市统计局了解到,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全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聚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经济运行全面企稳回升、明显向好,实现首季“开门红”。根据统一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9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3%。农业生产总体平稳,水果、水产品产量增长较快。一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5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5%。主要农产品产量:水果产量13.9万吨,增长16.6%;肉蛋奶总产量18万吨,增长9.9%;水产品产量3.1万吨,增长15.6%。规上工业稳步回升,装备制造业加速领跑。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1%;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1.2%;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3.5%;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27.9%。全市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5.2%。服务业全面恢复,商贸交通金融实现增长。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4%和6.4%,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37.7%和18.7%。公路货运量1070.9万吨,增长9.8%;水路货运量43万吨,增长45.9%;港口货物吞吐量890.5万吨,增长23.3%。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253.1亿元,增长11.2%,其中住户存款2882.1亿元,增长12.4%。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446.5亿元,增长4.7%。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8.6万平方米,增长6%。消费市场明显回升,部分升级类商品增速超两位数。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1亿元,同比增长6.6%。分地区看,城镇实现零售额60.4亿元,同比增长7.1%;乡村实现零售额10.7亿元,增长4.3%。分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63亿元,增长4.9%;餐饮收入8.1亿元,增长21.9%。分销售类值看,限额以上单位饮料,服装、鞋帽、纺织品,金银珠宝类商品保持增长;烟酒、日用品、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通讯器材、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增速均超过两位数,增速较去年全年均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工业投资增势强劲。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3%。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增长27%,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0.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1.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6.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6.5%。财政收入保持增长,城乡居民稳定增收。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税收收入14.9亿元,增长2%。一季度,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50元,同比增长2.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44元,增长5.8%。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1.43,比全省比值低0.22。消费价格基本稳定,八大类“七涨一降”。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7%。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3.2%,衣着类下降0.6%,居住类上涨0.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7%,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9%,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5%,医疗保健类上涨0.4%,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3%。作者:熊瑛王洪满
    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