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丹东
- 知识产权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长期以来,辽宁省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致力于准确把握知识产权工作定位和方向,加快专利技术转化运用,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拿获得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银奖的东方测控的‘中子活化多元素分析仪’专利来说,从实施日至2020年底,给企业带来约10.8亿元的新增销售额,约5.2亿元的新增利润,约3923万元的新增出口额。”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科负责人介绍,知识产权一直是连接创新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特别是专利工作,兴起于实体经济,并伴随着为实体经济服务而不断发展。专利技术转化运用,能够有力促进创新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加速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丹东全市积极推进专利转化供需精准对接,使专利转化真正惠及百姓、惠及企业。从2018年至今,丹东市专利转让转化共48件,开展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项目1件,这些带来的利好是巨大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能够有效打破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境,助力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软实力。一直以来,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都强化对配套政策和资金项目的落实。近年来,丹东市财政共发放中国专利奖银奖、省优势企业等奖励资金75万元。2022年,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争取中央财政专项奖补资金200万元,已经按计划执行奖补资金133.77万元,惠及16家企业;2023年争取中央财政专项奖补资金230万元,已经按计划执行奖补资金80万元,惠及2家企业、1个高校。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多次开展“知识产权入园惠企”行动,推动知识产权工作深入产业园区,加强政策支持和精准服务,不断加大对园区内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包括联合中国银行开展“知惠行”、联合盛京银行开展“辽知贷”专项行动,畅通“政银企”对接渠道,持续优化服务内容。今年,他们已经两次组织召开“政银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对接会,实现23家金融机构与220余家企业现场对接,推动更多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列单推荐金融机构和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贯标企业名单等优势资源,降低了对接成本。推动知识产权质押登记信息整合,加强信息集成和服务供给,实现了知识产权的注册、权属、法律状态、质押登记情况的便捷查询,防止和减少法律风险的发生。据介绍,2019年丹东市实现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零的突破;2022年专利质押11笔,共7981万元;今年上半年,专利质押3笔,共1.65亿元,创历史新高。记者:王俊10/31
- 商标品牌战略 激发经济活力“东港草莓”品牌价值371.51亿元;辽东学院获批省第一批高价值培育中心……成绩的背后,是当前丹东企业、品牌发展的良好态势与勃勃生机,反映出丹东市各类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对保护知识产权的强烈需求,体现出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的全力扶持与服务。结合丹东市特点,近年来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坚持把农产品商标培育作为服务兴市富农的重点工作,以农产品商标为抓手,在培育地理标志产品上聚焦发力,科学规划、强化指导。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着力提升基层和区域商标品牌工作效能,围绕地理标志产区,建设10个商标品牌指导站,指导各县(市)区局结合本地实际,以行业协会为依托,深入企业和地理标志行业协会开展调研,宣传商标品牌和相关法律法规,促进企业和区域商标品牌价值提升。组织两家企业和“东港草莓”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及配套商标品牌指导站参加申报“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今年“东港草莓”品牌价值再创新高,达到371.51亿元。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的“实施地理标志富农新战略,全面激发地方农业新活力”案例,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第一批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此外,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还开展市级地理专用标志使用监管年度报告工作,对地理标志保护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实反映地理专用标志使用管理、行政保护、年度产值及保护标准体系建设、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政策宣贯与宣传培训等年度工作情况;确定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准修订计划,完成3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准立项工作。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深入开展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行动,重点围绕提质强基、品牌建设、产业强链、能力提升等方面,组织丹东特色农产品参加“辽宁电商直播节”,进一步提高丹东市农产品知名度,不断提高其附加值,有力支撑“一县一品”特色产业发展,发挥丹东市地理标志资源优势,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和品牌经济发展。截至目前,丹东市拥有有效商标注册量达到21908件;新增商标注册申请量2832件,新增注册商标1833件。丹东市现有中国驰名商标10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3个。丹东市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贯标企业16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0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1家。记者:王俊10/31
- 广交会第二期:丹东企业签订意向成交额923.6万美元!10月23日~27日第134届广交会第二期开展市商务局组织丹东15家企业参展签订意向成交额923.6万美元我市参展企业分布在家具、家居装饰品、建筑及装饰材料、卫浴设备、节日用品等9个展区,共72个展位。丹东宏德蜡烛制品有限公司开展不久便收获了一个大订单。“采购商们太热情了,开展首日成交量就突破100万美元。”展位负责人高兴地说,这些订单足够生产线排到明年9月。丹东市易通蜡艺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茶蜡、玻璃杯香薰蜡烛受到外商青睐,签订意向订单15单,成交额超200万美元。辽宁老汤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的植物纤维澡巾、洗碗巾成交额89万美元。丹东大信制钉制针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玩具黏土,由小麦制成,健康安全可食用,得到外商好评,签下48万美元订单,外商表示会长期合作。已经连续参加10届广交会的凤城申科实业有限公司,今年增加卫浴设备生产线,签订意向订单150万美元。丹东拉诺伊橱柜有限公司首次参加广交会,收获了50万美元的订单,开拓了中东、非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客户。此次广交会线上展也得到了诸多外商的关注,境外采购商在线上发起即时沟通约1000余次。东港市天宝蜡业有限公司有效运用线上平台,积极与外商联系并邀请其到展位参观,达成成交额79万美元。据了解,第134届广交会第三期将于10月31日至11月4日举办,将集中展示孕婴童用品、服装饰物及配件、纺织原料面料、办公文具等产品。记者/王洪满10/30
- 【牢记嘱托显担当 首战之年建新功】给力!104.45亿元,同比增长17.79%截至9月底,合作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104.45亿元,同比增长17.7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83亿元,开复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48个。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年初以来,合作区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不断推动重点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截至9月底,合作区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复工率达96%。其中,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及应用服务平台暨江湾智慧工业平台项目进入试运行阶段,19家企业完成接入工作。瑞银科技双系统超安全平板电脑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正在进行主体楼施工,预计年内6栋标准厂房主体完工。丹东新陆电子有限公司生产与研发基地一期工程1号厂房主体框架完工,预计2024年1月竣工。近年来,合作区深入开展“百企百亿技改提升行动”,运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改造升级。目前,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孔雀表业、通博电器、大东线圈、克隆集团、华通测控、海合谷7家企业达到辽宁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项目要求,打造典型应用场景37个。五一八、和本精密、克隆集团、通博电器等一批企业申报国家及省级数字化车间。东方测控、华通测控、思凯科技三家企业入选辽宁省首批工业互联网及智能制造服务商“资源池”名单。积极落实国家、省、市相关扶持政策,激励“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梳理“小巨人”企业后备库,储备优质企业。今年以来,合作区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瞪羚企业1家。合作区管委会成立助企纾困领导小组,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技术改造、项目建设等情况,为企业解决发展难题,营造了良好营商环境。于涛记者/刁庆峰10/30
- 合作区强化项目支撑 推动高质量发展近日,记者从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经发局了解到,截至9月底,合作区前三个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8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104.45亿元,同比增长17.79%。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年初以来,合作区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坚定不移抓产业、上项目,不断推动重点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截至9月底,合作区实现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48个,总投资149.49亿元,开复工率96%。其中,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及应用服务平台暨江湾智慧工业平台项目进入试运行阶段,实现外网访问,19家企业完成接入工作,园区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100%。瑞银科技双系统超安全平板电脑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正在进行主体楼施工,预计年内6栋标准厂房主体完工。丹东新陆电子有限公司生产与研发基地一期工程1号厂房主体框架完工,预计2024年1月全面竣工。年初以来,合作区深入开展“百企百亿技改提升行动”,运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改造升级,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企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目前,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孔雀表业、通博电器、大东线圈、克隆集团、华通测控、海合谷7家企业均已达到辽宁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项目要求。同时,打造典型应用场景37个,推动五一八、和本精密、克隆集团、通博电器等一批企业申报国家及省级数字化车间。丹东东方测控股份有限公司、丹东华通测控有限公司、辽宁思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入选辽宁省首批工业互联网及智能制造服务商“资源池”名单。此外,积极落实国家、省、市相关扶持政策,激励“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梳理“小巨人”企业后备库,储备优质企业。实施精准服务,组织专家走进企业宣传解读政策,指导企业制定技术路线,实施信息化改造,引导中小企业深耕主业、提升品质、开拓市场,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合作区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瞪羚企业1家。合作区管委会成立助企纾困领导小组,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技术改造、项目建设等情况,倾听企业对于营商环境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企业解决发展难题,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助力全区高质量发展。记者:刁庆峰10/27
- 前三季度丹东经济运行实现较快增长10月25日从市统计局了解到,今年以来,丹东市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全力以赴拼经济、促发展,全市经济运行实现较快增长。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4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9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63.4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376.1亿元,增长6.6%。农业生产态势向好,农产品供应保障有力。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22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7%。规上工业稳步回升。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在全市涉及33个行业大类中,有20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达60.6%。其中,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30.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4.6%,汽车制造业增长11.5%,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9.6%,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9.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2%。服务业发展较好,住宿餐饮提速明显。全市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4.8%和10.6%,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44.3%和23.8%。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351.5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住户存款2990.3亿元,增长12.2%;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00.8亿元,增长6.9%。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64.7万平方米,增长20.7%。全市邮政业务总量达5.9万标准量,增长41.7%。消费市场保持活跃。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1亿元,同比增长11.1%。分地区看,城镇实现零售额184.5亿元,增长10.9%;乡村实现零售额36.5亿元,增长12.4%。分消费类值看,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粮油食品类和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2.7%、14.4%和13.9%;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29.3%;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5.5%,其中新能源汽车商品零售额增长118%;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8%;通讯器材类、金银珠宝类和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59.4%、12.6%和8.1%。投资增速韧劲较强,高技术产业投资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5%。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增长18.9%,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7%。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8.9%。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前三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6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税收收入34.7亿元,增长25.7%。前三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12元,增长5.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13元,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72元,增长8.4%。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4%,八大类“七涨一降”。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0.6%,衣着类上涨0.4%,居住类上涨0.3%,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1%,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7%,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2%,医疗保健类上涨0.4%,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3.6%。记者:王洪满10/27
- 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六市共同签署协议 辽宁沿海经济带住房公积金一体化项目落地近日,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六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在大连共同签署《辽宁沿海经济带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发布辽宁沿海经济带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平台,推动沿海六市联动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打造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协同服务新高地。近年来,随着辽宁沿海区域住房公积金业务体量逐年增大,各资源要素跨区域流动,对配套服务的需求尤为迫切。辽宁沿海六市抢抓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的契机,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住房公积金一体化项目落地。据了解,项目落地后,将深化业务协同办理,推动实现沿海六市住房公积金高频服务事项“区域通办”。同时,加强跨区域快速协查联动,开展延伸打击,扩大打击骗提骗贷行为的范围和震慑力,形成治理合力。此外,将突破地域限制,缩小政策差异,促进沿海六市业务办理逐步趋同,实现同城化。打通资金融通渠道,最大限度发挥住房公积金政策性金融功能。打造规则统一的各市业务系统一体化共享平台,形成区域联动的住房公积金业务信息化发展格局。记者:于雅坤10/26
- 丹东新增一省级工业标准化试点10月19日,辽宁省市场监管局对丹东通博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压差式流量测量节流装置标准体系建立与实施标准化试点》进行了终期验收。经过专家组的认真审核,该试点顺利通过验收,高质量完成了试点建设任务。历经两年建设,该试点全面构建了标准体系,配备标准1327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4项,行业标准6项。通过将精益生产管理手册等相关文件标准化,优化相关的岗位标准和操作标准,将差压式流量计标准体系直接效益化,时效性明显,已实现产品设计和工艺人员数量减半、产品设计输出提高30%左右、产品生产效率提高20%左右。2021年,该公司差压式流量产品销售收入为3901万元;2022年销售收入为4107万元;截至2023年8月,已经实现销售收入4300万元,保守估计,2023年度的销售收入将超过5000万元。记者:李美臻10/25
- 【牢记嘱托显担当 首战之年建新功】科技支撑发展 创新引领升级“这是一条智能数字化热浸镀锌生产线,全过程需要人工很少,还能做到安全无污染。”10月19日,记者走进位于前阳经济开发区的辽宁鸿云智慧托盘有限公司热镀锌加工车间,公司有关负责人逐个工序进行介绍。隔壁是智能化焊接车间,工人只需设置好程序参数,在工位上“勤勤恳恳”的机器人自动完成焊接工作,高效、精准。近年来,东港市把增强创新能力作为振兴发展的根本途径,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一批技术含量高、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广阔的新产品在高速铁路、风力发电、核能设备、航天等国家重大工程领域成功应用。围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东港市把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分别组建了多个产业专业技术创新平台、产业技术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和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进和培育高端人才40多人,培养专职研发人员300多名。今年,东港市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县(市),创建时间为三年。全市上下正锚定创新型县(市)建设目标,按照“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三年成体系”的总体安排,深度优化产业结构,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力度。大力发展以草莓、水稻为引领的绿色农业,围绕海洋、海岛、温泉等特色生态要素发展文旅产业,壮大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节能环保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绿色发展模式由保护治理向综合利用转变,为东北东部绿色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共生的发展新路。记者/张瑞10/24
- 激发主体活力 交流创新成果10月21日,由丹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丹东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承办的2023年丹东市创业创新成果展示交流活动暨“源来好创业”青年创业资源对接服务季活动顺利开展,丹东市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相关负责人参加。本次活动旨在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积极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共分为四大展区。创业成果展示区汇聚了省、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四新”创业企业、乡村振兴典型等具有行业代表性创业企业项目84家,参展领域涵盖创业项目孵化服务、人工智能产品研发、电子信息技术、智慧化管理平台、数字化可视化农业、创新模式餐饮业、农产品产销等,集中展示了我市创业企业的创业创新成果;劳务品牌展示区有大谷家庭服务、金色麦田田园综合体、技师学院数控加工专业、技师学院中西式面点专业、辽宁厚德劳务公司、丹东“东港草莓”产业人劳务品牌、辽宁大阳物业共7家市级劳务品牌参展;招聘区共组织我市装备制造、轻工、电力等28家企业,发布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设计人员岗位需求196个,岗位需求人数达到1174人,为我市参会企业和求职人员搭建了对接平台;政策宣传展位主要向群众发放就业创业政策汇编,现场解答我市就业创业相关政策,同时,通过“丹东就业”抖音直播账号进行全程直播。通过本次活动,全面推进丹东市创业创新服务工作,激发了创业主体活力,展示了各类群体创业创新丰硕成果,搭建了创业创新对接交流平台,助力丹东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下一步,丹东市将持续紧扣创业者需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搭建更广泛资源对接平台,让更多群众参与到创业创新活动中来。记者:李美臻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