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强化“项目为王”理念 推进重大项目落地见效
    “教学楼、幼儿园、食堂全部采用正向设计,绿化全部采用大树。”12月14日,东港市兴港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兴港小学是2019年东港市十大惠民工程之一,于2019年10月16日开工建设,2020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占地面积62496平方米,建筑面积18883平方米,绿化面积17000平方米。相关负责人介绍,兴港小学的建成,大大缓解了东港桥南地区适龄儿童入学难、入园难的问题。目前在校学生1121人,在园幼儿512人。记者了解到,兴港小学仅仅是今年我市推进建设的大项目之一。抓项目就是抓投资,抓投资就是抓发展。市发展和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受访时说,今年,我市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市项目建设呈现良好态势。“强化‘项目为王’理念,积极推进重大项目落地见效。”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对全市100个年度重点项目定点包扶,帮助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围绕重点项目开复工情况、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开展项目督导,确保项目按期开复工。今年4月,我市开展了重点项目建设“集中开工月”活动,“开工月”期间,全地区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复工90个。4月8日,开展“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日”活动,“开工日”当天,全地区开复工项目45个。7月21日,开展了全市项目拉练活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及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对全市10个有代表性项目进行现场观摩并听取各地区项目建设情况,通过“亮”项目、看发展,比成绩、找差距,激发全力抓项目建设激情,推进项目建设。今年,全地区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计划开复工24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943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197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110个,复工项目138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已经开复工253个,总投资1038.9亿元,已完成投资179.23亿元,开复工率102%。其中,新开工项目112个,完成投资103.14亿元;亿元以上项目开复工181个,完成投资160.22亿元。今年我市有两个项目被列为全省专项行动50个重大项目。丹东华录烯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高新烯碳材料系列开发项目总投资4.8亿元,2020年计划投资1亿元,截至目前,各节点任务均已按期完成,今年已完成投资0.7亿元。辽宁盛世北瓷电子有限公司年产4亿套电子陶瓷封装外壳建设项目总投资3亿元,2020年计划投资3100万元,截至目前各节点任务均已按期完成,今年已完成投资0.3亿元。今年我市有12个项目被列为省重点监测项目,已按计划节点全部实现开复工。2020年全市计划投资亿元以上储备项目160个,截至10月15日,已经完成196个,完成率122%。谋划包装项目86个,总投资956亿元;前期工作项目94个,总投资930亿元;准开工项目16个,总投资55.3亿元。接下来,市发展和改革委将加强重点项目对“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对“十四五”时期全市拟实施的重点项目进行认真梳理。截至目前,梳理出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640个,其中新建项目144个,续建项目135个,储备项目361个。从目前情况看,2021年实施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复工251个(总投资1055.42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05个(总投资292.54亿元),续建项目146个(总投资762.88亿元)。记者邢漫编辑邹润
    12/15
  • 丹东构建互市贸易创新发展新格局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姜慕馨12月14日,从市商务局获悉,自今年5月丹东市被确定为全国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以来,我市以互市贸易区(综合保税区)为核心,以边民互市贸易区(点)和互市商品落地加工产业园为两翼,打造内外联动、陆海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我市边境互市贸易创新发展。据介绍,根据互市贸易创新发展的初步构想,我市在临港产业园区设立互市贸易创新发展区,以日韩等五国的高端装备制造、精密电子、医疗产业落地为目标,申请国家赋予互市贸易创新发展区综合保税功能,创建新型监管方式,实现互市贸易落地加工政策与综合保税政策叠加,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扩大进出口,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拟在互市贸易创新发展区先行设立日本和韩国产业园,吸引日韩企业入驻,开展落地加工,产品既可以以保税的方式出口,也可以享受互市贸易政策销往国内。在现有的1个国家级、5个省级、1个市级工业园区基础上,赋予其互市贸易落地加工新定位和新功能,并增设日本和韩国产业园,共设立9处边民互市贸易落地加工产业园。编辑邹润
    12/15
  • 丹东经贸代表团赴北京开展招商活动
    丹东新闻网讯12月9日至11日,市长张淑萍率丹东经贸代表团参加了省政府在北京举办的“辽宁—京津冀招商引资促进周”活动。招商周期间,省、市领导会见了爱立信浪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点对点”推进投资12.1亿元的丹东信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凤凰云端”项目。省经贸代表团团长、副省长陈绿平充分肯定我市抢抓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产业转移、京津冀一体化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契机的招商思路。陈绿平指出,“十四五”期间我省要着力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希望丹东市以此项目为契机,主动谋划储备项目,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下大力气完成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在京招商期间,丹东代表团与北京各界人士广泛接触,深入分析发展新形势,共同谋划发展新篇章,洽谈推进了一批产业契合度高、经济效益好、带动效应强的优质项目。张淑萍先后赴光大养老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爱立信浪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国测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集团有限公司等地,实地考察光大养老、“凤凰云端”、耘垦白羽肉鸡全产业链综合开发、国测集团示范产业园等项目。考察过程中,双方聚焦发展、直奔主题,“谁来干”“啥时干”“怎么干”成为高频词汇。张淑萍围绕康养医疗、高新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成果转化等重点领域,与客商达成一批项目合作意向。张淑萍要求随行部门负责同志抓好后续跟进,要以一抓到底的韧劲抓对接、抓落实,务求更多更好的优质项目根植丹东、繁荣丹东。活动期间,我市各县(市)区、经济区积极联络客商,共对接洽谈推进项目16个,签约项目5个。在京期间,张淑萍还赴海关总署汇报衔接相关工作。编辑邹润
    12/14
  • 开展“网剑行动” 整治网络市场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戚文为深入贯彻落实《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集中整治网络市场突出问题,促进网络经济健康发展,近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市网信办、市公安局、市商务局等11个网络市场监管成员单位,开展为期一个月的2020网络市场监管“网剑行动”。此次“网剑行动”重点围绕七个方面进行:落实电商平台责任,夯实监管基础;重拳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规范网络市场竞争秩序;集中治理网上销售侵权假冒伪劣商品,守住安全底线;严厉打击陆生野生动物和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其制品非法交易行为,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公共卫生安全;强化互联网广告监管,维护互联网广告市场秩序;依法整治社会热点问题,营造良好网络市场环境;依法查处其他网络交易违法行为,依法打击网络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切实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
    12/11
  • 丹东市召开RCEP和中日韩经贸合作研讨会 联系“经济伙伴” 做优“互市贸易”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姜慕馨12月10日下午,市商务局组织我市外贸企业代表及部分专业学者在福瑞德酒店召开了RCEP和中日韩经贸合作研讨会。会上,各位专家学者解读了RCEP相关内容,探讨了我市职能部门和外贸企业如何以RCEP签署为契机,抓住机遇,做优做强对日本、韩国的经贸合作。据了解,今年11月15日,15个成员国经贸部长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RCEP可以减少贸易壁垒、促进成员之间的贸易合作。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2019年,丹东与RCEP其他成员国贸易额达77.9亿元,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0.5%。今年1-7月,丹东与RCEP成员国贸易额40.8亿元,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9.2%。我市与RCEP成员国经贸基础稳固。据介绍,RCEP的实施,将进一步扩大丹东对RCEP成员国的进出口额,改善贸易环境,为全市外贸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2019年丹东对韩贸易总额38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24.6%。今年1-7月,对日贸易总额16.1亿元,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的23.3%。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通过设立国门湾边民互市贸易区,我市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互市贸易经验。为了充分发挥丹东的区位优势,拟在临港产业区设立互市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以日韩等五国的高端制造业、精密电子、医疗产业落地为目标,以综合保税区作为互市贸易配套功能区,创新监管方式,实现互市贸易落地加工政策与综合保税政策的叠加效应,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扩大进出口,带动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12/11
  • 完善思路巩固成果 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深化县乡“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把大讨论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抓手,在巩固前期成果基础上,不断在完善发展思路、提升发展质量、优化营商环境、切实保障民生、激发干事创业活力等实践上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多形式学习宣讲,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全市县乡各级党组织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专题学习等载体作用,结合实际开展学习研讨,从中汲取解决问题智慧,寻求破解矛盾良方。振安区各级党委(党组)充分利用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研讨会和支部学习等形式,围绕项目建设、“三区一地”发展思路、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等方面工作,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进行深度学习研讨,凝聚思想共识、聚合发展力量。截至目前,各县(市)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体学习83次;县(市)区级党组织开展集中学习研讨177次。各地区组织发动广大理论宣讲志愿者,利用“两中心一平台”和农村大喇叭等载体,开展线上线下宣传宣讲1448余场次,受众15.4万余人次。多维度查摆问题,在查准查深查全上下功夫。县乡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七破七立”,围绕补齐“四个短板”、扎实做好“六项重点工作”、加强党的领导等重点内容,结合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和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等,引导县乡党员干部群众从工作层面查摆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剖析工作思路、能力素质、主动作为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深挖思想不解放根源,列出问题清单。截至目前,县乡各级党组织梳理归纳出问题467条,已解决329条,正持续推进138条。多方式真抓实改,在做实做细做优上下功夫。县乡各级党组织对照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工作台账,逐项制定有力举措,明确责任单位,强化督查调度,实行盘点销号、限时办结等,对存在问题重要节点落实情况跟踪问效,确保问题整改到位。针对大讨论过程中发现的涉及群众利益、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认真谋划思路举措,研究政策措施,切实形成一批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东港市突出政治、目标和实践“三个导向”,解放思想补短板、促振兴,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生态环境治理、社会环境治理、政治生态修复,聚力抓投资、稳增长、增活力、优结构。元宝区承接、调整、下放或取消政务服务事项307项,实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窗收件、统一出件”制度。今年以来,全市县乡层面运用大讨论成果惠及群众、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制度成果148件。多层次宣传报道,在营造浓厚氛围上下功夫。利用各种宣传资源、力量和手段,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组织各级各类媒体,充分利用“两中心一平台”,开设专题专栏,大力宣传县乡开展大讨论的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深入挖掘先进典型,宣传可学习、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性成果。振兴区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大讨论深入开展情况,“以思想的力量”为主题开展征文活动,获奖文章在媒体刊载。为促进大讨论成果转化运用,开设专栏及时推送各地先进发展经验,为各单位提供借鉴。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媒体、平台发布相关稿件1544篇(条)。多举措破解难题,在促进成果转化上下功夫。各地区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目标导向,针对大讨论过程中发现的涉及群众利益、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采取有力举措,切实把大讨论成果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东港市把大讨论成果体现在提升发展质量上,聚力抓投资、稳增长,紧盯国家政策窗口期,组建工作专班全力以赴抓重大项目促有效投资;凤城市始终把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借助外力推动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依托资源及产业优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双重考验下,全市累计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45个,固定资产投资逆势增长13.6%;宽甸满族自治县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以大讨论制度成果促进项目建设提升工程持续发力;振安区运用大讨论成果全力推进服务业有序恢复,组织企业参加“云闪付”惠民消费券补贴、“网红夜市”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振兴区发挥安东老街示范带动作用,打造风格鲜明、设备完备、管理规范、拉动消费能力强的特色商业街区;元宝区开发“元宝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智慧平台”软件,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努力实现“人在网上走,事在网中办,难在网上解,情在网中结”。记者景媛媛编辑邹润
    12/10
  • 政企面对面 会商解难题
    丹东新闻网讯费聚鑫记者邢漫12月9日,市工商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市医保局共同举办了“政企面对面会商解难题”活动,现场倾听医药相关企业的诉求和意见建议,搭建政府部门与企业间的沟通平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活动现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分别进行了业务介绍,并回答了企业代表提出的问题。市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进一步优化服务,发挥职能优势,聆听企业声音,为政企之间搭建沟通平台,切实为企业服务,助力会员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编辑邹润
    12/10
  • 20亿元信贷资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截至目前,农发行丹东市分行已累计发放各类贷款20.16亿元,同比增加9.55亿元,贷款余额刷新建行以来历史记录。今年,农发行丹东市分行积极落实国家和地方粮食政策,累计投放中央及地方收购贷款近8000万元,支持收购粳稻、玉米、小麦2.5万吨,有效保障了疫情防控期间承储企业购销储信贷资金供给。该行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职能作用,全力支持丹东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工程。年初以来,信贷支持PPP项目3个,累计投放中长期贷款18.56亿元,同比增加11亿元,为提升城市集中供水质量、推动产业园区发展提供了充足资金保障。借助总省行开通“疫情防控应急通道”和“复工复产绿色通道”的契机,农发行丹东市分行在防疫物资保障、粮食供给、设施农业、渔业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了信贷资金保障,全行累计向11户企业投放“普惠金融”贷款6030万元,同比增加3690万元,贷款利率实行下浮优惠政策,累计减费让利60余万元,帮助民营和小微企业快速复工复产。在推动地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农发行丹东市分行精准把握扶贫贷款投放切入点,全力落实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工程。向“丹东药业”投放流动资金贷款5000万元,实现扶贫贷款“首笔”投放。积极落实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向马关天赐高原蓝莓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发放产业扶贫贷款300万元,实现“东西部扶贫协作”扶贫贷款“首笔”投放,积极支持云南省马关县发展蓝莓种植产业,带动当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长期稳定增收,为保障脱贫不返贫贡献力量。高学谦白云海
    12/09
  • 丹东市出口退税跑出“加速度”
    丹东新闻网讯赵环宇记者唐莉12月8日,从市税务局了解到,今年前11个月,全市税务系统累计为我市676户企业办理出口退税6.9亿元,平均退税时间4天,最快的当天办理完毕,比国务院和国家税务总局要求的8个工作日还快4天。“现在,出口退税可以网上办理,不仅减少了我们的工作量,退税款到账速度也大幅提升。”12月8日,我市一外贸企业财务工作人员说,市税务局加快出口退税的审批时限,让退税办理速度加快,为企业资金回笼提供了有力保障。据了解,今年全市税务系统工作人员进厂区、进园区、进楼宇,听取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人员的诉求,了解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努力与所在地政府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协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帮助企业熟悉各项政策,知晓税收优惠,让税惠红包应享尽享。截至目前,全市税务系统共帮助818户企业解决407个困难,帮助企业享受税费优惠5545万元。
    12/09
  • 邮储银行“百亿送贷行动”累计放款27.11亿元
    记者日前了解到,邮储银行丹东市分行与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在2018年启动的“百亿送贷行动”,为我市近万户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累计发放贷款27.11亿元,逐步走出了一条合作增信助力小微企业发展之路。据了解,2014年以来,邮储银行丹东市分行与丹东市政府合作发放个人政府贴息贷款业务,在满足农业经营者资金需求的同时,全额进行贷款贴息,全面减轻经营者经营成本。目前已累计放款7.7亿元,为近5000户农业经营者提供政府贴息贷款,助力其发展蔬菜种植、水果种植和肉鸡养殖等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为了将“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让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脱贫,2017年,邮储银行丹东市分行与扶贫办开展了扶贫贷款业务合作,承办扶贫贷款项目,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扶贫贷款服务。业务开办以来,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35万元、专业大户带动扶贫贷款995万元,助力近百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生产经营,帮助其尽快脱贫。今年复工复产后,邮储银行丹东市分行加强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全面加大对线上、线下业务的信贷投放力度,助力解决“稳就业”“保就业”问题。今年累计投放小额贷款7213笔、金额17亿元,净增4.03亿元,有效增强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解决了部分零售业、餐饮业和制造业等企业的经营资金困扰。疫情期间,客户经理无法开展现场调查,邮储银行丹东市分行全面简化业务操作流程,通过微信方式开展业务受理、非现场调查、电子材料收集,快速保障资金融入企业经营周转。为增强企业复工复产信心,疫情期间主动降低借款人融资成本,对优质极速贷抵押类、个人商务贷款等业务客户给予利率优惠,保障了企业低负荷运转。此外,邮储银行丹东市分行还提供了丰富的贷款产品、多样式金融服务。针对优质客户采用信用及抵押模式通过手机银行自主申请经营性贷款,已累计发放4.4亿元极速贷业务,为2000余户经营者提供线上贷款业务。对经营者缺乏抵押物及担保人的问题,推出了农业和商业经营行业流水贷业务,为广大经营者提供信用贷款服务,自开办以来,累计发放流水贷3.75亿元。记者乔戍宇
    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