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丹东
- 丹东高质量推进轻工业名城建设暮秋时节,走进刚开始试运营的丹东满族医药产业基地,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片繁忙的生产景象。“项目正式投产后,可年产复方木鸡颗粒1亿袋、加味八珍益母膏5000万瓶、复方木鸡合剂1000万瓶……还将带动地产药材的种植以及加工等配套产业发展,形成一条龙产业链。”丹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投资规划科负责人介绍,通过加快医药产业调整升级,发展壮大满药产业,丹东市正在朝着中国“满药之都”大步前行。这是丹东全力推进轻工业名城建设的一个缩影。年初以来,丹东市深入落实“一带五基地建设”“重振轻工业名城雄风”部署,打好“小升规、规升巨、强龙头、育集群”组合拳,扎实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加强企业服务工作,丹东市采取领导挂帅、上下联动、紧盯问题、责任到人等措施,统筹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深入企业做好服务企业相关工作,第一轮企业走访共收集223个问题并逐一协调解决;建立全市工业企业库和工业固定资产项目库,入库企业数量达到522户,年底将达到600户,并对30个年内投产或部分投产的项目实施“一对一”包扶。同时,丹东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鼓励企业加快技改步伐。据介绍,丹东市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额度由去年的2500万元提升到今年的5000万元,重点向重振丹东轻工业名城雄风、“小巨人”企业发展、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重点产业平台建设等领域提供支持,目前已征集2019年度市本级项目43个。发展环境的持续优化、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智能制造工程的深入落实以及工业对外合作水平的不断提升,为丹东重振轻工业名城雄风提供了新动力。一个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目前丹东先进装备制造业占全市装备制造业比重达到46.6%,新型原材料产值占原材料工业比重接近50%,“小巨人”和“专精特新”企业突破200户。10/25
- 丹东“小巨人”和“专精特新”企业超200家本报讯 记者蔡晓华报道 技术人员和工人正在进行设备调试,颗粒剂、煎膏剂、丸剂、片剂等生产线井然有序,混合制粒机、高效沸腾干燥机、全自动颗粒分装机等先进的生产设备一应俱全……今年10月进入试运营的满族医药产业基地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满族医药产业基地建设是丹东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进轻工业名城建设的一个缩影。年初以来,丹东深入落实“一带五基地”建设、“重振轻工业名城雄风”部署,扎实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今年前9个月,工业经济总体运行较为平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增长,虽然增速低于预期,但一直保持在合理运行区间。轻工业名城建设取得新进展,“小巨人”和“专精特新”企业突破200家。“聚焦实业、深耕主业,发扬薪火相传精神,擦亮丹东轻工品牌。”今年,丹东市委、市政府通过采取领导挂帅、上下联动、紧盯问题、责任到人等措施,实现精准帮扶,统筹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深入企业做好企业服务相关工作,第一轮企业走访共收集需要帮助协调解决的问题223个,并逐一协调解决。今年2月,丹东市“请进来”招商活动暨仪器仪表产业发展座谈会召开,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多名专家受邀来丹东共商仪器仪表产业合作大计。丹东市政府与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力推动“测控仪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与此同时,积极推动新型原材料产业发展,丹东与省有色金属协会、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硼镁研究院、辽宁科技大学镁建材研究院进行了对接,共商推动原材料产业发展;建立了镁产业项目库,向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申报了“中国硼新材料生产基地”;推动特色消费品产业发展,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开展对接合作,合力推动中国运动户外名城建设。东港市运动户外服装产业集群被评为辽宁省纺织服装行业示范产业集群,运动户外纺织服装创新中心平台运营公司已完成注册,“瑞沃尔牌”滑雪服被指定为2024年冬运会辽宁队队服指定供应商。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丹东全力培育打造一批全省乃至全国行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小巨人”企业,继续培育认定一批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和产品,推动更多企业创建省级、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标杆)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绿色工厂、服务制造示范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标杆企业。丹东奥龙射线工业CT获评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机械工业杰出产品”称号,优耐特入选工信部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丹东市委、市政府还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鼓励企业加快技改步伐。市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额度由去年的2500万元提升到今年的5000万元,重点支持重振轻工业名城雄风、中国制造2025、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小巨人”企业发展、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重点产业平台建设、首(台)套等方向,目前已征集2019年度市本级项目43个。今年,全市已实施重点技术创新项目92项,占全市技术创新重点项目的77%。10/25
- 首届中国软枣猕猴桃学术及产业发展研讨在丹举行10月17日,首届中国软枣猕猴桃学术及产业发展研讨会在福瑞德酒店召开。来自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从事软枣猕猴桃生产、加工、营销等行业的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在研讨会空隙,记者采访到了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王彦昌。他对我市软枣猕猴桃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剖析,并对我市软枣猕猴桃产业目前遇到的困难以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议。王彦昌介绍,软枣猕猴桃又称奇异莓,中、日、韩、朝及俄罗斯是其自然分布国,我国的分布范围最广、资源量最大。软枣猕猴桃是我国小浆果的后起之秀,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是食药两用水果,也是当前东北农业领域投资热点之一。而软枣猕猴桃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实际种植面积在5万多亩。目前,从全国一些种植成功的规模种植户来看,经济效益好,市场需求旺盛。“丹东是我国软枣猕猴桃优势资源区和商业栽培的起源地,栽培面积已达3万亩,占世界软枣猕猴桃栽培面积的50%,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软枣猕猴桃集中栽培区。”王彦昌说,丹东软枣猕猴桃无论是在管理还是品种繁苗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很多外地软枣猕猴桃的种植户都会到丹东来选种,学习丹东先进的管理经验。而且丹东气候资源好、土壤好、自然资源丰富,适合软枣猕猴桃生长。现在丹东所使用的软枣猕猴桃品种都是本土化的品种(也叫农家品种),就目前来看,在全国来讲品质是最好的,已经超过了世界一些其他国家,例如新西兰和东欧一些国家软枣猕猴桃的品种。当前,全国软枣猕猴桃产业正处于发展初期,随着社会投资不断涌入,软枣猕猴桃发展势头迅猛,但也面临严重的瓶颈问题。丹东软枣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同样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就是丹东地区“倒春寒”导致的冻害,造成软枣猕猴桃大幅度减产。在王彦昌看来,“倒春寒”这种气候性灾害并不只发生在丹东,东欧也会经常遇到。“如果气候性灾害一旦发生,就会造成软枣猕猴桃减产百分之六十至八十。”王彦昌说,丹东今年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这也导致今年丹东软枣猕猴桃的产量不如去年的一半。王彦昌表示,他和他的团队已经研发了一套解决此问题的方案,后面还将会继续攻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解决此问题。丹东软枣猕猴桃面临的另一问题就是病害。由于丹东冬春季节反复变化,土壤反复融冻,导致软枣猕猴桃树皮冻死,最终形成了基腐病。王彦昌说,2017年,丹东的软枣猕猴桃树就发生了这种病害,当时非常严重。软枣猕猴桃树得了这种病很容易死。另外,丹东软枣猕猴桃品种没有多样化,导致软枣猕猴桃上市覆盖时间短,出现不平衡的现象。下一步他们将重点研究软枣猕猴桃品种,争取在6月至10月都有软枣猕猴桃上市。这样的话,市场占有率就会变高。对于丹东软枣猕猴桃今后的发展方向,王彦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丹东应该更加重视软枣猕猴桃的研发,并以此来突破种植面积规模。虽然国家以及丹东本地都有软枣猕猴桃科研团队,但是目前来看,科研力量的投入还是远远不够。王彦昌所说的突破种植面积规模,并不仅仅局限在几万亩。就拿丹东的小浆果来说,在他看来,丹东的草莓和蓝莓在全国的名气非常响。作为草莓和蓝莓的种植基地,只有几万亩产量的生产规模是远远不够的。丹东的软枣猕猴桃将来一定要突破种植面积规模,达到几十万亩。那么该如何突破?王彦昌建议,要多与本地企业以及外地到丹东的投资企业合作,并通过研发和科研团队的力量,一起突破解决软枣猕猴桃所面临的问题。“现在软枣猕猴桃产业的投资人热情非常高,如果解决了这些问题,投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种植面积规模自然而然就会迅速扩大。”记者王洪满10/18
- 丹东推进特色产业持续发展10月15日,丹东市米叉子和泡菜产业发展座谈会在鸭绿江大厦举行。随着近几年电商网络的兴起以及健康饮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对于自然发酵的产品很感兴趣,丹东特色产品米叉子和泡菜广受青睐,目前丹东出品的米叉子和泡菜在国内市场很受欢迎,年销售量逐年攀升。据了解,丹东地区共有米叉子生产企业21家,其中:东港7家,凤城5家,宽甸2家,振安区6家,元宝区1家。通过对企业调查,年生产米叉子数量1256吨,销售收入337.5万元。加工米叉子原料——玉米去年全市播种面积11.66万公顷,产量60.78万吨。丹东地区现有注册的泡菜企业8家,其中规模以上泡菜生产企业初步统计5家。年加工量7560.5吨,年销售收入8943万元。我市大白菜2018年播种面积7.42万亩,产量28.33万吨;萝卜播种面积2.34万亩,产量6.15万吨。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围绕米叉子和泡菜产业发展的推进工作,结合实际,进行科学分析、论证,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会后,各级政府、各部门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科学推进产业发展。与会的各产业链代表,将发挥各自优势,锁定目标,齐心协力,做大做强米叉子和泡菜产业,促进米叉子和泡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10/17
- 合作区12家高新企业落实“凤来雁归”计划10月15日,记者在合作区管委会获悉,区党群工作部组织丹东东方测控技术有限公司、丹东奥龙射线有限公司等12家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前往沈阳、辽阳开展2019年校园专场招聘活动。目前,有190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在本次招聘活动中与丹东合作区企业达成意向和录用协议,其中研究生27人、已签订三方协议16人。上周,我市12家招聘企业依次前往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沈阳工业大学校本部和沈阳理工大学,开展了三场校园专场招聘会。会上,合作区人才办面向毕业生,对丹东合作区的区情、区位优势、产业特色、人才政策做了推介。百特、奥龙、通博、思凯、东方测控等公司代表丹东合作区企业做了宣讲。12家企业共提供岗位63个,招聘主要涉及电子、机械、计算机、电子信息、自动化、材料、营销管理、对外贸易等专业。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人才对接,落实高校毕业生“凤来雁归”计划,促进高校毕业生留辽回辽来丹就业创业,合作区发挥在人才引进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政府搭台,加强与高等院校的交流,促进校企合作,积极帮助区内企业解决人才紧缺问题。此次活动促进合作区与三所高校对接合作,为区内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化校园招聘平台,其形式、内容及成果得到了参加招聘企业的一致好评。今后,合作区将为区内企业提供更加多样的人才引进服务方式,突出校地校企合作的主平台作用,最大程度满足新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10/16
- “飞”出共建共享共赢新天地“飞”出共建共享共赢新天地——丹东推进“飞地经济”发展纪实“飞地经济”已成为丹东乡镇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资料片)落户凤城市经济开发区的石墨烯新材料研发制备产业“飞地项目”。邢宝库摄本报记者王卢莎秋日,两岸青山倒映在刘家河清澈的河面上,水鸟在悠闲自得地嬉水。引人注目的是,依河而建的辽宁恒通矿业集团冶炼产生的废液、废渣并未对河水造成不良影响,以矿产品加工著称的刘家河镇聪明地把矿产项目做成花园项目。中秋节前,在流经凤城市刘家河镇的刘家河岸边,记者见到了这样独特的风景。为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步伐,刘家河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与辽宁恒通矿业集团进行招商洽谈,最终引进该集团为特色小镇投资主体。在洽谈过程中,刘家河镇了解到恒通集团拟开发石墨烯新材料研发制备产业项目,考虑到凤城市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完备、享受沿边土地地价等优惠政策,刘家河镇放弃“小我”,积极与恒通集团、凤城市经济开发区磋商,最终确定将恒通集团石墨烯新材料研发制备产业项目通过“飞地经济”模式,落户至凤城市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的项目可在“飞地”落地,形成的税收等效益可两地分享。截至8月末,丹东市已落地“飞地经济”项目52个,总投资达84.83亿元。以各级各类产业园区为依托,丹东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努力走出一条共引、共建、共享、共赢的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之路。明确目标飞向“高富美”依山傍水的刘家河镇被住建部评为“美丽宜居乡镇”,2018年被我省评为第一批省级特色乡镇“生态宜居小镇”。在多年的乡镇建设和发展中,刘家河镇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和环境建设,注重能源节约,并把“坚持开发和利用并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明确写入建设和发展总体规划中。处理好经济开发和生态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刘家河镇实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必答题。刘家河镇科学谋划“飞地经济”布局,将徐家台村约66.7公顷土地调整为建设用地,打造特色工业园区。目前,该园区已经成为凤城市“1+9”专业园区之一。以园区为依托,借助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服务优势,吸引域外项目“飞进来”,同时围绕凤城市“山泉校酒村”五张亮丽名片,刘家河镇盯住国家政策导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该镇无承载能力的项目飞入到其他专业园区。这是丹东大力发展“飞地经济”的一个缩影。丹东市主要领导将“飞地经济”发展摆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狠抓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多次以实地调研、召开会议等形式推进调度,协调解决困难问题。此外,丹东市把发展“飞地经济”列入“重强抓”专项行动的重要内容,市政府成立7个督导组,各副市长担任组长,分赴各地区就“飞地经济”等全市12项指标完成情况开展督导。不仅如此,丹东市每月对全市“飞地经济”推进情况进行调度,制板上墙、挂图作战,实时跟进、动态更新。在大力推进“飞地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丹东要想实现大突破、大发展,必须要突出抓好“飞地园区”建设,解决“飞地项目”“往哪飞”“怎么飞”“飞多久”的问题。丹东市县两级发改部门优化顶层设计,明确了“飞地园区”“高富美”的发展定位:要“向高的层次飞”,即“飞出方”要多输出高端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积极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要“向富的目标飞”,就是说“飞入方”要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的项目,杜绝“皮包公司”“跑马圈地”等乱象;要“向美的方向飞”,坚持绿色招商,严格环境准入,大力发展低能耗、无污染产业,打造美丽园区、品质园区。“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为子孙后代守住我们的绿水青山”是丹东在大力发展“飞地经济”的同时始终保持的清醒认知。出台新政力促“强筋骨”把“飞地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合作模式,丹东市解决了乡镇有资源无产业、有项目无土地的问题,并实现县域经济、园区建设和乡村振兴互融互通,进一步激发了乡镇发展活力与动力。为打破要素流动壁垒,丹东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飞地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未来一段时期内,丹东市将以各级各类产业园区为依托,以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城区经济规模和实力为目标,大力发展“飞地经济”。新政的出台,打破区域限制,通过创新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成等合作机制,将那些因功能区位不同、资源环境制约、规划或产业配套限制等原因不适合在本区域(即“飞出地”)实施的项目,转到承接区域(即“飞入地”)落户建设。按照市政府相关规划,丹东市主要以9个市级以上开发区为载体,通过创新合作机制,把招商引资过程中因种种因素制约不宜在本地区(乡镇、街道以上的行政区)实施的项目转到承接区域落户建设。丹东各地区、各部门也结合当地实际,在政策引导下积极推动“飞地经济”的飞速发展。宽甸满族自治县大川头镇采取“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抓“飞地经济”。目前,大川头镇的“飞地经济”项目落户在宽甸县青椅山工业园区。一期工程计划投资35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车间、厂房、综合楼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铸铁、铸钢、锻造三条生产线以及附属配套设备。建设工期为今年7月至2020年12月。项目建成后,可实现特种钢球年产量3万吨,产值2亿元,利税2000万元,解决150人就业问题。二期工程计划2020年启动,新建车间两座,建筑面积2484平方米,增设四条生产线,产量预计提升至1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利税7000万元。按照全市相关工作部署,丹东市已经完成“飞地经济”的设计及规划、利益分配、考核等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明确从今年起,县域全部建立“飞地园区”,80%的乡镇年内有“飞地项目”落地。同时,以更开阔的视野探索发展省际“飞地经济”,依托东北东部出海大通道优势,深度挖掘腹地资源,主动承接京津冀、江浙沪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新政策激发新动能。丹东市各乡镇(街道)、县(市)区引入的项目与“飞入地”园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和资源条件相结合,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以及园区规划,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培育新动能项目,严格限制产能过剩行业以及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落地,确保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东港市已确定“一园三区多点”的“飞地经济”新模式,明确每个乡镇今年至少引进1个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项目入驻园区;凤城市加快构建以二龙工业园为核心、9个“飞地园区”的“1+9”开发区布局,开通“飞地经济”绿色通道,为乡镇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运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确保项目引进来、落得下、早达产……目前,丹东市“飞地经济”开工项目32个,总投资55.4亿元。全市90个乡镇(街道)中,50个乡镇(街道)有签约或开工的“飞地项目”,占全部乡镇(街道)总数的55.6%。探索“飞地扶贫”新模式随着“飞地经济”的兴起,扶贫产业资金有了新渠道。丹东市扶贫产业“飞地项目”,让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钱、保障钱”有了新去向,为脱贫攻坚战引来了活水,确保了贫困户的稳定收益。凤城市积极当“媒人”,为企业和扶贫资金牵红线,在贫困户和爱心企业之间架起一座共赢桥。2017年,凤城市华达农场成立,注册资金500万元,主营项目为食用菌菌棒生产。华达农场现有员工200人,标准化厂房3栋,建设标准食用菌大棚250栋。农场采用国内最先进的食用菌制菌、灌装生产线,年生产3000万袋木耳菌棒,实现年产值8000万元,利润2000万元。企业发展壮大,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在华达农场的影响扶持下,农场带动周边150户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自从全国脱贫攻坚战打响后,2018年华达农场吸纳凤城市鸡冠山镇、石城镇、沙里寨镇、大兴镇四个乡镇205户、395名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户资金168.3万元,共同发展黑木耳种植项目,这几个乡镇的贫困户每年都可以享受该项目的分红。一个项目,吸纳其他镇区扶贫资金入股,既解决了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又能够带动没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扶贫产业资金+飞地景区”的扶贫新模式,同样让“飞地”的农民增收受益。今年春天,凤城市四门子镇镇长丁威被一件事难住了,新下拨的扶贫产业资金找不到合适的项目。四门子镇地处凤城北部山区,地面企业少,而他们对扶贫产业资金使用管理严格,必须要求选择信誉好、发展质量优的企业投放,才能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件事儿得到辽宁凤凰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的支持,他们主动向四门子镇伸出了“橄榄枝”,表示愿意吸纳镇里的扶贫产业资金入股分红。作为凤城市属国有企业,凤凰山旅游集团积极参与全市公益事业,吸纳扶贫产业资金,造福建档立卡贫困户。双方经过认真协商,在保证建档立卡贫困户收益的基础上,充分结合企业实际,吸纳扶贫资金75.6万元,带动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员953人次。一家发展迅猛的民营企业,在服务地方党委、政府重点工作上找到了突破口,不但解决了对资金的需求,更为帮助老百姓做出努力。“扶贫产业资金+飞地景区”的扶贫新模式,做到真吸纳、真分红、贫困户真受益。凤城是农业产业化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截至2018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97家,实现销售收入20.5亿元。尤其是凤城的肉鸡养殖产业,具有悠久养殖历史,覆盖广泛、现代化程度高。借助凤城的产业优势资源,位于凤城市通远堡镇林家台村的辽宁辽丰禽业有限公司于2006年5月6日动工兴建,以生产速冻肉鸡产品为主,迅速发展起来。如今,该公司已是辽宁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也是“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该公司年生产肉鸡产品能力达1400万只以上,年产量3.6万吨以上,实现年产值2.7亿元。加工的清真肉鸡产品行销京津沪等地。多年来,辽丰禽业不仅自身发展壮大,更带动了2500余户农民养鸡,3000余农民就业,养鸡户已发展到丹东、凤城、本溪、宽甸、东港、岫岩满族自治县等地,初步统计,年支付农民工资及奖金约1200万元,每年可带动农民增收6700余万元。2019年,通远堡镇、大兴镇与隶属于辽宁辽丰禽业有限公司的凤城市锦江山牧业有限公司共同发展“飞地扶贫项目”,除了吸纳企业所在地通远堡镇扶贫产业资金外,还吸纳了来自凤城东部山区大兴镇的扶贫产业资金。两个乡镇投入资金50万元,带动贫困户887人,年收益不低于10%。产业扶贫资金自从“飞起来”后,在使用上更加灵活。凤城扶贫开发事务中心在乡镇扶贫资金使用指导上,严格规范程序,灵活指导发展方向,资金从死的变成了活的,让镇区有了更多的选择。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地理距离早已阻碍不了“飞地”与本地的连接。打破头脑中的那层行政藩篱,冲出“一亩三分地”,才是“飞地经济”真正起飞之时。基于这样的认识,丹东各地区、各部门在发展“飞地经济”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途径,多措并举、合力推进,着力打好发展“飞地经济”的攻坚战、持久战,在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远。09/17
- 充分利用丹东优势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丹东作为最大的边境城市,与朝鲜各方面合作具有悠久历史和扎实基础,更具毗邻日韩、地处亚欧大陆桥头堡优势。随着丹东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开展,丹东对内、对外节点作用日益突出。因此,丹东应充分利用其地缘优势,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全面推进丹东对外经贸合作。 (一)深入拓展丹东港货物运输航线。加强丹东港与吉林、内蒙古等内陆地区联系,开拓新地域,形成新的物流运输链。深入拓展丹东港-欧洲、东亚、南亚等货运航线,加大航线密度。 (二)完善新鸭绿江大桥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三)构建“朝中蒙欧”、“韩中蒙欧”海铁联运大通道。建议以丹东港为龙头、以产业为支撑、以丹东市为依托,加快海陆双向衔接。 (四)构建中朝经贸合作枢纽。建议以申报丹东综合保税区为引擎,加快筹建丹东中朝互市贸易区,推动中朝贸易投资便利化。 (五)培育境外产业园区。黄金坪经济区和威化岛经济区的合作开发为中国企业赴朝建设境外产业园区提供很好的借鉴。建议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转变企业走出去方式,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通过企业链条式转移、集群式发展、园区化经营方式尝试赴朝鲜、罗马尼亚打造一批境外产业园区,逐步将其建成全国最大的对朝产业、贸易和货物集散中心。 (六)打造中朝两国人文交往纽带。建议加强边境地区政府和民间交往,务实经贸、文化、旅游、农业、卫生等方面合作,发扬中朝传统友谊,增进合作共识,拓展合作领域,形成合力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局面,努力将丹东市打造成为中朝两国人文交流的纽带。09/09
- “一带一路”让丹东市食品“走出去”食品是丹东市传统优势出口产品,然而,随着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市场趋向饱和,丹东食品的“走出去”面临多重挑战。是挑战也是机遇。近年来,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丹东食品出口企业再度扬起“走出去”的航帆。2017年7月15日,蒙古国技术监督总局对丹东禾丰成三食品有限公司进行了现场检查。在丹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协助下,这家公司顺利通过检查,成为我国首家通过蒙古国技术监督总局检查的鸡肉加工生产企业。“以前我们的冷冻鸡肉主要销售到香港,现在我们想借着‘一带一路’的机遇,将产品销售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丹东禾丰成三食品负责人说。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我市有越来越多的优质产品走出国门。2017年4月,丹东云端飘雪超氢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超轻水首次出口马来西亚;2016年4月,凤城精湛食品有限公司开始向新加坡出口鹌鹑蛋罐头,成为中国首家向新加坡出口鹌鹑蛋罐头的企业……目前,丹东市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品主要有食用菌罐头、盐水红豆罐头、鹌鹑蛋罐头、海螺罐头,以及腌渍蔬菜、冷冻蔬菜等。据丹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计,2016年,丹东市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全年共出口144批食品,对俄罗斯、越南的贸易量增长明显,货物批次增幅均超过100%,还新增了对罗马尼亚的贸易。09/09
- 丹东哪些地方是中国休闲农业与农村旅游示范点丹东市荣获“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荣获“中国休闲农业示范点”4个,荣获“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5个,荣获“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园区”2个,荣获“辽宁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荣获“辽宁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1个,荣获“辽宁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园区”4个,荣获“辽宁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三星级园区”3个。其中:一、国家级1、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宽甸满族自治县、东港市2、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4个:●大梨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凤城市经济区)●河口村(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獐岛村(东港市北井子镇)●丹东馨艺度假山庄(东港市十字街镇盛山村)3、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园区7个:五星级5个:●宽甸天桥沟森林公园(辽宁碧水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宽甸满族自治县双山子镇黎明村)●青山沟风景区(宽甸满族自治县青山沟镇)●獐岛村(獐岛旅游公司)(东港市北井子镇)●东港海边渔家(东港市长山镇)●丹东馨艺度假山庄(东港市十字街镇盛山村)四星级2个:●大城山(东港市)●大鹿岛(东港市)二、省级1、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獐岛村(东港市北井子镇)●绿江村(宽甸满族自治县振江镇)2、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园区8个:五星级1个:大梨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凤城市经济区)四星级4个:●东港市黑沟镇朝阳村响哨生态农业旅游专业合作社●东港市椅圈镇晶湖山庄●东港市双山葫芦园旅游度假村有限公司●辽宁蒲石河森林公园有限公司三星级3个:●东港草木味道生态园(东港市椅圈镇)●丹东大孤山杏梅实业有限公司●丹东天桥谷漂流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另外,在全国、辽宁省开展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和评选工作中,“传统林参共种模式——辽宁宽甸柱参传统栽培体系”、“辽宁东港獐岛贝鱼类海珍品生态资源体系”分别被确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辽宁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省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3个,“辽宁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个。大梨树村、獐岛村先后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特色民俗村)称号;獐岛村荣获2016年中国十佳休闲农庄;五四农场----稻田景观荣获“中国美丽田园”称号;大梨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河口村荣获辽宁省首届“十佳”休闲农庄(园区)称号。09/09
- 总投资3.1亿!这个项目扎根丹东8月8日,在临港产业园区一处工地上,伴着凉爽的小雨,一台挖掘机正挥舞着臂膀挖掘泥土,施工人员正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备受关注的力确美“婴幼儿米粉、方便米饭”及一期配套升级项目正式开工。据市发展和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总投资3.1亿元,项目投资方是力确美(丹东)实业有限公司,项目规划用地100亩,建筑面积66800平方米,项目主要包括:机械处理车间、农产品深加工车间、半成品仓储库、成品仓储库、供应配套设施、职工宿舍、食堂、地磅等。主要生产“婴幼儿米粉、方便米饭”。目前,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前期已完成项目备案、环评等审批工作,6月初签订土地成交确认书,并已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以及建设用地批准书。据了解,力确美项目是辽宁省政府到广州招商的结果,也是丹东市上下、政府各个部门通力服务支持的结果。该项目将把丹东的地工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拉长产业链。“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预计达50000万元。”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达产后,方便米饭年产30000吨,销售收入30000万元,婴幼儿米粉年产20000吨,收入20000万元,年缴纳税金及附加3500万元,投资利润率26.81%,销售利润率16.62%。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