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辽宁丹东:电商助农 特色农产品热销全国
    “6000公斤的丹东软枣猕猴桃分装在4000件快递包裹里,即将发往全国各地。”8月28日,在丹东市振安区五龙背镇丹蓝集团九丰果蔬合作社分拣包装中心,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正在将一箱箱包装好的软枣猕猴桃装车,一辆辆载满鲜果的货车陆续驶离现场。采访了解到,我市电商助农销售线上渠道已全部开通,本地特色农业采取线上+线下的销售方式,热销全国多地。“分散的经营方式和传统的农业生产,通过新技术新品种及电商营销方式,形成一种产销合作链条,让农民直接享受到电商助农带来的红利,激发农民直接参与到品牌发展中。”果蔬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电商的发展,合作社联合电商企业组成团队,大家各自拿出优势进行组合,通过淘宝、京东、拼多多、美团等电商直播平台共同打造品牌,将丹东的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近些年,丹东市通过电商平台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已形成全国影响力。其中,丹东奇异莓种植面积、草莓品牌价值均居全国之首,5个区域公用品牌和8个农产品品牌入选“全省百强农产品品牌”。与此同时,我市农产品加工、销售能力持续增强。全市新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个,建成2个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服务中心和300个电商村级站点,去年全市农产品网上零售额突破50亿元。振安区五龙背镇入围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东港、宽甸列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家综合示范县(市)。“今年的软枣猕猴桃产量高,通过电商平台,目前早熟品种已经在热销中。”振安区汤山城镇龙泉村四组村民宋福海说,9月15日以后,将迎来又一批软枣猕猴桃成熟上市期,现在已订单满满,届时将通过电商渠道,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我们努力为企业搭建线上线下推介营销平台,扩大产品、地域知名度,助力农产品销售,提高农民收入。”五龙背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电商平台带动了当地不少群众发展种植,吸纳就业,不少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触手可及的电商扶贫网络为增收燃起了希望。在我市,有不少乡镇通过电商直播等各种途径,不断将当地农产品品牌“立”起来,依靠电商助农,让农民真正实现受益。农产品销售渠道打开,也使得农户们的干劲越来越足,五龙背镇农民金志润说:“以前都是自己和老伴儿起早贪黑把自己种的农产品拉到镇上卖,跑腿不说,还担心卖不出去。现在网上直播就能卖出去,企业和我们农户有长期合作,这日子也越过越有盼头了。”
    08/31
  • 辽宁东港市:做实支农支小 助力乡村振兴
    辽宁东港市北井子镇孙屯村农户高全国2000年开始从事水稻种植,经过多年发展,种植面积从最初的200多亩发展到2000多亩,随之而来的是资金需求量的增加。面对资金难题,高全国找到了东港农商银行北井子支行寻求帮助。银行方面经过调研,为他提供贷款100万元,高全国利用这笔贷款租地并购买先进的农业机械,今年又会有可观的收益。目前,东港农商银行北井子支行有82笔像高全国这样的水稻种植大户贷款,金额1511万元。为降低农户融资成本,北井子支行申请为种养殖户开辟了利率绿色通道,极大地减轻了广大农户利息负担。
    08/31
  • 辽宁丹东太平哨镇:产业“及时雨” 浇开“致富花”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太平哨镇积极推进柞蚕养殖产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送去产业扶持资金,并免费提供技术指导。一项项优惠政策如“及时雨”滋润村民,他们依托丰富的柞蚕养殖资源,依靠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好日子。杨永国曾是太平哨镇茧场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上有年迈的老人,下有上学的孩子,自己腿疾需要长年吃药,家中没有稳定收入来源,日子过得很艰辛。“以前也养蚕,但是因为缺少本钱,养得特别少,收入只能维持日常花销。可现在不一样了,你看周围这一大片山坡,都是我的蚕场,有110多亩,预计今年能有8万多元收入。”近日,记者在当地采访时,正忙着给蚕宝宝“搬家”的杨永国笑得合不拢嘴。放养柞蚕见效快、收益高,不仅是茧场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而且是全镇百姓致富的“金钥匙”。目前,太平哨镇有11个村发展了柞蚕养殖产业。2020年,全镇柞蚕养殖超过39600亩,产量582吨,产值1980万元,养殖户年均收入4万元以上。一些养殖户还成立了与养蚕相关的企业,在实现个人致富的同时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近年来,太平哨镇紧紧围绕丰富的土地资源做文章。当地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土地面积大,日照充足,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在宽甸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争资金争项目,用活用好各项扶贫政策,大力发展飞地经济,11个村集体的30座温室大棚陆续建成,并以“党支部+”的发展模式,种植同一作物“绿宝石”蓝莓。除了发展以上两种产业,太平哨镇还鼓励百姓打破传统种植观念,克服以往单一种植玉米大豆,只求温饱、不谋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积极发展灵芝、中华蜂、林下参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如今,全镇全年中华蜂蜂蜜产量可达1.5吨,产值达15万元;林下参、园参种植面积3620亩,产量1522吨,产值3520万元。此外,太平哨镇还积极发展养殖业与旅游业,凭借丰富的水资源、天然的植被以及优越的生态条件进行鲟鱼养殖及生产加工;以二龙渡村荷花观赏基地为依托,以太平哨长寿文化为底蕴,发展农村休闲观光农业。
    08/30
  • 投资和项目建设成绩单来了!
    今年以来,我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投资至上”理念,围绕实施好“十四五”规划抓招商、抓项目、抓服务,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以项目化、工程化方式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速度增长,稳中向好的态势持续巩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初以来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前7个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8%,居全省第4位。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同比增长34.5%;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4%。建设项目419个,同比增长16.7%,居全省第11位,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6个,同比增长20%,居全省第8位。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了解到,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项目年”工作部署,全市上下积极行动,锚定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任务,滚动推进三个“400亿”项目,充分发挥项目专班作用,加强项目谋划推进,严控“两高”项目,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在抓项目建设提质增速方面,充分发挥项目专班作用,坚持“网格化”推进项目建设,梳理形成了“三个400亿”滚动实施项目清单,紧盯手续、土地、资金等制约因素,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运行,提振发展预期。全市上下围绕中央预算内、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等投资支持方向,吃透政策、谋划项目、主动对接、抓好落实,把向上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作为抓项目、稳投资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各项手续,完善项目建设条件,全力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截至目前,共争取各类资金18.43亿元。此外,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落实重大项目领导包扶制度,抓住国家项目政策的“黄金期”,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建立信用监管机制,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按照事中事后监管指导意见,建立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监管机制,加强审批信息公开机制,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实现由重前置审批到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
    08/27
  • 辽宁丹东市市场监管局:“三同”工程助力企业
    8月25日,从丹东市市场监管局获悉,自年初开始,全局积极推进“三同”工程,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扩大出口食品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据了解,推进“三同”工程不仅能直接促进企业扩大内销转型升级,还能满足国内消费者在家门口享用国际高品质产品的消费需求。丹东市市场监管局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对我市近40家出口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详细了解企业规模、产品情况、内销情况、企业存在困难、希望得到政府哪些帮助和支持等,对我市出口企业情况做到情况清、底数明,为下一步精准帮扶提供依据。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多次会同省市场监管局、认证领域专家深入相关企业调研,与企业面对面交流,了解企业整体运行情况和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对企业如何做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同时,加大培训力度,开展线上培训,聘请认证专家结合出口食品企业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创建,对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知识进行系统阐述。
    08/27
  • 辽宁宽甸县:农业+旅游 赋能乡村振兴
    眼下正是丹东宽甸长甸镇河口村燕红桃成熟上市的季节,日前,记者在桃农杜长义家看到,工人们把一筐筐刚采摘下来的燕红桃放到自制的缆车里,然后通过缆车将燕红桃从山上运至山下,经过严格的筛选,一盒盒包装精美的燕红桃从鸭绿江畔开始“飞”向全国各地。河口村位于长甸镇东南部,人均耕地少,为了增加村民收入,从1989年开始,当地政府根据河口村独特的气候,经过多方考察,引进了燕红桃,并引导村民大面积种植。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河口村的燕红桃栽植面积达到了1万亩,是全国适宜燕红桃生长的最北端地区,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燕红桃产区,燕红桃产业成为河口村的主导农业产业。2014年,河口村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乡村”;2016年,河口村被评为辽宁省“一村一品”燕红桃产业示范村。在河口村燕红桃产业的带动下,长甸镇有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栽植燕红桃和银白桃,截至目前,全镇燕红桃栽植面积达2万亩,银白桃栽植面积达3万亩,种桃户户均年收入10万元左右。长甸镇拉古哨村、苏甸村凭借银白桃产业,东阳河村凭借燕红桃产业,陆续成为“一村一品”产业示范村。借力“全国十大最美乡村”之美誉,长甸镇将生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在一起,积极推动“旅游兴镇”发展战略。每年“五一”“十一”,仅河口村每天接待游客就有六七万人,桃花之美成为游客的看点,熟透的桃子装进了“旅游后备箱”。“春赏桃花、秋品鲜桃”特色旅游文化产品促进了农业产业、加工产业、服务行业以及旅游纪念品市场发展,使长甸镇驶入乡村振兴快车道。据悉,长甸镇今后将继续结合各村发展实际,以乡村旅游发展为抓手,持续做大做强燕红桃、银白桃、蓝莓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并依托河口村“全国十大最美乡村”示范村这一优势,以“农业+旅游”模式发展休闲农业、农村电商、民宿经济、庭院经济,实现“富民强镇”发展目标。
    08/27
  • 丹东上半年投资和项目建设“双丰收”
    丹东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投资至上”理念,围绕实施好“十四五”规划抓招商、抓项目、抓服务,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以项目化、工程化方式推动各项任务落实。上半年,丹东主要指标保持较快速度增长,稳中向好的态势持续巩固。在丹东高新区项目现场,辽宁立森服装服饰有限公司服装智能生产项目正在抓紧施工,企业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今年上半年,高新区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开复工10个;在东港市前阳经济开发区,丹东铭笙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生物质发电热电联产项目正在进行主体土建施工,这一项目利用再生资源,增加能源供应;在元宝区金山镇,丹东东深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建筑新型材料生产基地项目正在施工……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2%,高于全省8.6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4位,年初以来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市500万元以上项目已实现开复工440个,其中续建项目220个,复工率93.2%;新开工项目220个,开工率95.2%。8月16日,记者从丹东市发展改革委了解到,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项目年”工作部署,全市上下积极行动,锚定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任务,滚动推进三个“400亿”项目,充分发挥项目专班作用,加强项目谋划推进,严控“两高”项目,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每一份成绩的背后,都凝聚着各部门各单位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的干劲。“我市多措并举,科学确定目标。建立目标考核责任体系,将固定资产投资指标按地区进行了任务分解,做到投资指标项目化。”丹东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丹东市坚持每月多节点报送制度,实施月末报送预计完成情况、月初报送项目投资统计情况、月中报送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分析制度。与此同时,深掘项目投资潜力,完善相关程序,确保项目投资量全面、及时入统。在抓项目建设提质增速方面,丹东市充分发挥项目专班作用,坚持“网格化”推进项目建设,梳理形成了“三个400亿”滚动实施项目清单,紧盯手续、土地、资金等制约因素,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运行,提振发展预期。同时,全市上下围绕中央预算内、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等投资支持方向,吃透政策、谋划项目、主动对接、抓好落实,把向上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作为抓项目、稳投资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各项手续,完善项目建设条件,全力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截至目前,共争取各类资金18.43亿元。此外,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落实重大项目领导包扶制度,抓住国家项目政策的“黄金期”,加快推进丹东市重大项目建设。建立信用监管机制,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按照事中事后监管指导意见,建立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监管机制,加强审批信息公开机制,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实现由重前置审批到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
    08/26
  • 辽宁宽甸县:让群众“明白” 给企业方便
    “以前,老百姓对能享受哪些惠民政策、补贴多少,不是很清楚,现在有了这个《宽甸农业惠农政策明白册》,看一看就都明白了。”日前,宽甸满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拿着《宽甸农业惠农政策明白册》向记者介绍。今年8月,为了让惠民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宽甸县农业农村局制作了《宽甸农业惠农政策明白册》,分发给各乡镇相关负责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明白册》内容涉及种植业、畜牧业、产业化、农机、农经和个人涉农创业贴息贷款6项惠农补贴政策,还具体对每项补贴实施的补贴对象、补贴依据、补贴标准作了详细说明。制作《明白册》,只是宽甸县农业农村局众多优化营商环境措施中的一项。长久以来,该局以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目标,围绕“办事方便、法制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标准和要求,深入组织开展了“应该办”、“服务效能提升”、“降低企业成本”和“法制环境优化”四个专项行动。在开展“应该办”专项行动时,宽甸县农业农村局开展了“提升服务理念”活动,带着温度为企业群众办事,以达到应办快办、应办尽办目的,同时选树一批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推动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上台阶、升档次。此外,实行事项清单化、标准化以及承诺具体化制度,落实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并对各种不作为不担当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为了提升服务效能,宽甸县农业农村局着力创新审批机制,选调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后备干部充实到审批办,采取“减、放、并、转、调”方式对审批事项进行再梳理、再规范,并着力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实施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推进一网通办,建设“一件事,一次办”平台,以提高实际网办率、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降低企业成本,才能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此,宽甸县农业农村局落实各项关于减税降费的阶段性政策和制度,减少涉事企业收费项目,减少企业物流成本,积极帮助企业争取项目资金,解决融资难问题。围绕“法制宽甸和诚信宽甸”建设,打造更高标准的法制化营商环境,清除制度性障碍,并依法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同时开展失信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和护边联合执法行动,并建立“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
    08/26
  • 前七个月丹东经济继续增长
    1-7月份,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有效应对疫情冲击,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产和需求符合预期,发展质量提升,就业保持稳定,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增长态势。1-7月份全市38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9.9%,制造业增长12.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1%。从行业看,全市规上工业34个大类行业中,29个行业增加值为正增长,增长面达85.3%。其中,重点行业运行良好,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4.6%,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6.6%。从占比看,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4.4%,高于全省8.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同比增长30.2%,比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18.9个百分点。1-7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8%,比全省高10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增长34.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4%。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2.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5.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3.3%。三次产业比重为9.5:26:64.5。从重点行业看,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5.4%,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26%,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9.4%,占全市投资的13.5%。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2倍,占全市投资的1.9%。从投资主体看,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1%,占全市投资的78.7%。1-7月份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49.4亿元,同比增长27.7%,高于全省11.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37.5亿元,增长8.2%;零售业销售额43.7亿元,增长21.2%;住宿业营业额2亿元,增长1.4倍;餐饮业营业额6.2亿元,增长85.2%。从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46.5亿元,增长30.1%,其中城区39.1亿元,增长31%;乡村实现零售额2.9亿元,增长6.5%。1-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8%,总体保持平稳,涨幅按从小到大排列居全省第8位。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0.9%,衣着类下降3.1%,居住类下降0.1%,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6%,交通和通信类上涨3.6%,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0%,医疗保健类上涨1.0%,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下降0.6%。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下降22.2%,鲜菜上涨1.6%,粮食上涨2.5%,鲜果上涨5.7%。1-7月份公路运输货运量2726万吨,同比增长12.5%,货运周转量67.1亿吨公里,增长22%;客运量517万人,增长52.4%。水上运输货运量246万吨,增长40%,货运周转量25.5亿吨公里,增长34%;客运量17万人,下降49%,旅客周转量208万人公里,下降52.7%。熊瑛记者/王洪满
    08/25
  • 辽宁宽甸县:电力引擎助力乡村振兴
    “过去俺们这儿电磁炉都不能用,现在电压稳定了,电磨、铡草机都能正常使用,养猪养牛省了人工,不用费劲儿。”8月17日,宽甸满族自治县双山子镇四平村村民李凤彦说,由于身患疾病,干不了体力活儿,他曾是四平村的贫困户。如今他养猪养牛,收入稳定。双山子镇四平村,以前的供电线路设备老化,两三个村民组共用一台变压器,低电压问题严重影响村民生活。如今四平村有了崭新的变压器、整齐划一的供电线路和电杆、全新的智能电表,塑料管套制的表外线规整地挂在村民房屋的墙壁上。村民家中的空调、冰箱、电磁炉、电磨、铡草机等,不用担心电不够用而停摆了。据了解,国网丹东供电公司投入180万元改造四平村低电压线路,将4个老台区扩建为9个新台区;新建扩建10千伏线路3.5千米、0.4千伏线路15千米,更换线杆210基。新改造线路正式运行以来,解决了四平村的低电压问题,为当地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打下基础,还为四平村建了第一家村办企业——4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村委会相关负责人说:“光伏发电项目的投入运行,为村里每年增收10多万元。”采访了解到,去年国网丹东供电公司投资1.2亿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360项单体工程,进一步提高了农村配电网基础建设水平,有效解决农村地区低电压、故障停电频繁等问题,为农村地区企业发展及居民生活提供了优质的供电保障。2016年至2020年,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先后投入400余万元资金,持续开展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司以“党建”为引领,下拨2万元专项党费,修缮更新四平村党员活动室,发挥村党支部和党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引领示范作用。同时,以“精准”为先导,确保帮扶到位。落实“一对一”帮扶机制,公司出台了养殖项目兜底式扶贫政策,先后给29户有养殖能力的建档立卡户投资8.3万元,收益30余万元;全体员工捐赠资金28万余元,向9户没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户发放生活补助3.6万元。与此同时,随着对供电设施进行改造,提升供电质量,保障当地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产业未来发展的用电需求,也解决了农村低电压问题,帮助四平村树立致富带头人,不断深化巩固脱贫攻坚工作的经验积累,为我市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