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辽宁丹东前阳:精准施策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近日,前阳经济开发区精准施策,抢时机、抢效益,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成立工作专班,下发复工通知及疫情防控指南,主动与辖区内规上企业对接,要求企业启动闭环运行,建立员工健康信息台账,储备足够的防疫物资,对工作场所和职工宿舍、食堂、垃圾点等场所进行消杀,对企业复工进展、疫情防控、安全管理等进行全面督导检查,确保在防疫安全的前提下,企业复工复产顺利进行。专班人员和医护人员组成核酸检测小组进驻复产企业,开展每日核酸检测工作,保证企业闭环管理,减少非必要的人员流动。针对企业用工难、生产资料不足等情况,加大道路保通力度,坚决制止未经批准擅自设卡、拦截、阻断交通等行为;复工专班为镇内职工开具出入证,为企业通勤车辆和生产资料运输车辆开具通行证,保证人员、材料运输安全畅通。针对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生产经营困难的现状,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对中小企业“应批尽批”“应开尽开”,让企业有活路、职工有饭碗。目前,前阳经济开发区规上企业已复工复产35家,开复工率达95%。接下来,前阳经济开发区将不断深化扶持政策,继续为企业纾困解难,确保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
    06/26
  • 辽宁丹东:把疫情耽误的工期抢回来
    近日,在六纬路小学新区分校项目施工现场,工程车辆不停穿梭,工人们各司其职,绑扎钢筋、焊接钢柱、浇筑混凝土……该项目6月份复工以来,已经有80名工人陆续返岗,现阶段正在进行教学楼承台地梁的施工。既要紧锣密鼓地开复工,也要严格落实防疫政策。“项目顺利复工复产,合作区给予了我们很大帮助。”项目负责人介绍,区建设局派专人进驻项目现场,紧盯关键岗位和重要环节,从项目复工复产前的人员健康排查到返岗后工地防疫管理,全程指导。目前,合作区已有11个建筑工地复工,现场施工人员达到887人。为进一步做好建筑施工企业闭环管理,减少人员流动,区建设局专门建立核酸检测队伍,每日到各工地为施工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切实做到施工人员“一日一检”、健康管理“一人一档”。同时,积极为建筑工地解决材料供应、日常生活用品保供、施工人员就医等问题,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力争抢回工期。“复工复产,新农利合准备好了。”6月20日,位于振兴区汤池镇的新农利合·东北亚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施工现场内,工人们正在为复工复产做最后准备。新农利合·东北亚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一期工程于2021年8月开工建设,原计划今年底完工。项目建成后,不仅能推动本地农产品商贸流通高质量发展,还将辐射腹地城市圈,然而,疫情的发生,给整个施工现场按下了“暂停键”。近两个月来,项目部以“保防控、保民生、保安全”为主线,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成立疫情防控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在严把施工从业人员源头管控的同时,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对建设工地实行闭环管理,开展施工从业人员防控培训,建立从业人员身体状况检查制度,严格落实疫情信息报告机制;在施工现场环境卫生和消毒防疫工作方面,对生活区、办公区等公共场所进行每日通风换气和全面消毒,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建立食堂卫生环境、原材料审核制度和防疫物资储备、使用台账,全方位、无死角推进各项防控工作落地,为尽快实现复工复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日前,项目提交复工复产申请后,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多次前往施工现场指导帮助,并快速批复相关申请材料。目前,部分工人已开始进行主体二次结构的施工,随着上下游供应的有序跟进,续建工程将陆续启动。
    06/26
  • 辽宁东港市:市场监管局强化保供企业监管惠民生
    近日,辽宁省东港市市场监管局先后深入17家保供药店和部分果蔬保供单位开展质量、价格检查,确保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价格稳定,筑牢食品药品安全防线。在保供单位,执法人员现场检查是否做到明码标价,销售蔬菜食品与对外公布价格是否一致,逐一核对保供蔬菜包价目表,重点检查群众普遍关心的粮、油、肉、蛋、奶、菜价格和质量问题,提醒经营者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保质保量供货送货,让广大市民安心、放心消费。在保供药店,执法人员认真核查医用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物资进销差价率,要求企业严格按照市场监管局下发的疫情防控期间价格行为提醒告诫函规定内容执行,坚决杜绝违价行为发生。连日来,东港市市场监管局加大保供单位检查巡查频次,发现问题要求立即整改,引导企业强化质量和价格自律,把问题消化在销售之前,有效遏制以次充好和违价行为发生。及时受理投诉举报,坚持管理从严、速度从快、力度从重,坚决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全力维护安全稳定的市场环境。
    06/26
  • 辽宁丹东:47家企业上榜省“专精特新”企业名单
    日前,省工信厅官网公布了2022年度辽宁省“专精特新”梯度培育企业名单。辽宁思凯科技有限公司、丹东克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丹东华日理学电气有限公司、丹东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47家丹东企业上榜。此外,今年我市还有两家企业入选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此次入选2022年度辽宁省“专精特新”梯度培育企业名单的47家丹东企业中,21家被认定为辽宁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认定数量全省第三;26家被认定为辽宁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认定数量全省第五;51个产品被新认定为辽宁省“专精特新”产品(技术)称号,认定数量全省第四。“专精特新”分别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近年来,丹东市高度重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培育工作,建立了丹东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工信部门协同各有关部门在资金、技术、融资等方面给予跟踪服务。丹东市中小企业基数大,为培育更多“小巨人”企业提供了深厚的土壤。下一步,丹东市将滚动实施“专精特新产品(技术)—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工程,促进中小企业在创新能力、管理水平、智能转型等方面得到提升,使之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06/26
  • 辽宁宽甸县:各乡镇按下“重启键”
    连日来,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各乡镇立足本地实际,创新举措,帮助辖区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受疫情影响,位于宽甸大川头镇的丹东某木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价值约200万元的实木家具无法接受海关查验,如果不能及时发货,企业就无法履行海外客户供货合约,不仅会失去客户,而且将承担巨大损失。大川头镇党委政府在走访企业时得知此事,立即寻求解决办法,在宽甸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积极协调下,在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为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协助丹东海关工作人员到企业完成查验工作。宽甸步达远镇采取线上、线下双线推进的方式,于6月8日举行“老边网红小镇辽东(步达远)山货直播基地”的揭牌仪式。今后,基地将借助“老边网红小镇”的品牌优势,让更多的农产品搭“网”出山。按照“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的要求,宽甸牛毛坞镇狠抓项目建设,加强对企业人员、车辆的管理,分类实施管控措施,全程实施闭环管理。发挥“项目管家”优势,重点解决工矿、种养企业车辆报备审批等问题,确保原材料进得来、产品出得去。同时,紧紧围绕招商引资“百日攻坚”活动目标,先后与多家企业就发电、电子元件、生态颐养等项目进行了网上洽谈。
    06/24
  • 辽宁丹东:惠企政策“云”解读
    6月20日,丹东市工商联与丹东市工信局联合开展线上培训会,解读当前惠企政策。丹东市工商联系统、各县(市)区工商联、各行业商(协)会、市工商联会员单位和市工信局工作人员等近200余人参加线上培训。线上培训中,丹东市工信局业务骨干对“支持企业稳产扩产、专精特新企业资金支持、扩大工业企业有效投资”等内容进行宣传、解读,同在线人员互动,助力企业更好享受政策红利。下一步,丹东市工商联将继续围绕我市民营企业发展需要普遍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培训。在疫情防控期间,将通过线上持续为企业提供精细化、个性化服务,加强帮助指导,助力企业用好、用足政策,及时转化政策红利。
    06/24
  • 辽宁丹东:支持民企复工复产 惠企政策“云”解读
    6月20日,丹东市工商联与丹东市工信局联合举办“疫情期间助企纾困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相关政策宣贯解读”线上培训会议,助力民营企业依法有序恢复生产经营。丹东市工商联系统、各县(市)区工商联、各行业商(协)会、市工商联会员单位等近200人参加了线上培训。丹东市工信局组织三名业务骨干对《丹东市助企纾困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丹政办发[2022]8号)中“支持企业稳产扩产、专精特新企业资金支持、扩大工业企业有效投资”等内容进行宣传解读,并在线进行互动解答,使参加培训人员进一步理解把握各项惠企政策内容。下一步,丹东市工商联将继续围绕丹东市民营企业发展需要普遍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发挥职能优势,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培训活动。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线上“非接触式”形式持续为企业提供精细化、个性化服务,加强帮助指导,助力企业用好、用足政策,及时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盈利。
    06/23
  • 辽宁丹东:落实留抵退税政策 确保企业应享尽享
    近日,丹东市出台助企纾困32条举措,其中落实国家留抵退免税政策提出:加快留抵退税进度,确保企业应享尽享优惠政策。在政策规定期限内,对符合条件的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并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在政策优惠期限内,继续实施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充电设施奖补、新能源车船免征车船税优惠政策。对实行超低排放改造的钢铁企业,落实购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抵免优惠政策。政策内容小微企业、制造业等六大行业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小微企业、制造业等六大行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二是一次性退还小微企业、制造业等六大行业存量留抵税额。适用主体小微企业;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六大行业企业。划型标准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按照《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和《金融业企业划型标准规定》(银发〔2015〕309号)中的营业收入指标、资产总额指标确定。其中,资产总额指标按照纳税人上一会计年度年末值确定。营业收入指标按照纳税人上一会计年度增值税销售额确定;不满一个会计年度的,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增值税销售额(年)=上一会计年度企业实际存续期间增值税销售额/企业实际存续月数×12增值税销售额,包括纳税申报销售额、稽查查补销售额、纳税评估调整销售额。适用增值税差额征税政策的,以差额后的销售额确定。对于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和银发〔2015〕309号文件所列行业以外的纳税人,以及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文件所列行业但未采用营业收入指标或资产总额指标划型确定的纳税人,微型企业标准为增值税销售额(年)100万元以下(不含100万元);小型企业标准为增值税销售额(年)2000万元以下(不含2000万元);中型企业标准为增值税销售额(年)1亿元以下(不含1亿元)。大型企业,是指除上述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外的其他企业。制造业等行业企业,是指从事《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业务相应发生的增值税销售额占全部增值税销售额比重超过50%的纳税人。上述销售额比重根据纳税人申请退税前连续12个月的销售额计算确定;申请退税前经营期不满12个月但满3个月的,按照实际经营期的销售额计算确定。申请时间增量留抵退税:从2022年4月纳税申报期起,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可以按月申请。存量留抵退税:微型企业,从2022年4月纳税申报期起。小型企业,从2022年5月纳税申报期起。制造业等六大行业中型企业,从2022年5月纳税申报期起。制造业等六大行业大型企业,从2022年6月纳税申报期起。退税条件适用政策需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一)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或者B级;(二)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发生骗取留抵退税、骗取出口退税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情形;(三)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因偷税被税务机关处罚两次及以上;(四)2019年4月1日起未享受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政策。
    06/23
  • 辽宁丹东金山镇:复工加把劲 防疫不放松
    连日来,金山经济开发区(金山镇)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截至目前,共有60余家企业复工复产,140余家商超百货及水果蔬菜、餐饮、理发等商铺恢复营业。相关部门梳理符合条件的企业和商户名单,明确责任人,协助其提前做好准备并制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严把复工复产审批程序,重点指导企业和商户做好防疫物资保障、店内环境消杀和员工健康监测等工作,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围绕精准分区分级分类防控工作要求,合理规划布局常态化核酸采样点,设置固定采样点1个、便民采样点9个。针对辖区地域广、企业多的特点,将全辖区范围内的工业企业、保供企业、物业公司、建筑工地等按地点划片分组,成立6支核酸采样队,采用“固定采样点+便民采样点+流动采样队”结合的方式,在每周进行两次高质量全员核酸检测的基础上保证各片区重点人群每日一检。每轮核酸检测结束后,运用大数据比对方式,查缺补漏,及时了解人员流动和企业员工核酸检测情况,督促落实主体责任。所有复工复产商铺需向所在村或社区进行备案,提交员工明细,签订《商超疫情防控承诺书》,并建立员工健康监测台账,严格落实工作期间全程佩戴N95口罩及医用外科手套、每日对经营场所进行全面细致消杀等防控措施。各商铺科学规划人流行进路线和进入场所的通道,实现出入分流,并配备专职人员认真查验顾客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出入证及扫码测温,合理引导顾客入场,避免人员聚集。
    06/23
  • 辽宁东港市做大做强特色农业 电商带火致富果
     “这一季的草莓快下市了,现在正培育下一年的草莓苗。”辽宁省东港市椅圈镇德祥村,90后女大学生张晓林在草莓大棚里忙个不停。  说起种植草莓,张晓林是新手。可论起电商销售草莓,张晓林算是行家。8年前,张晓林尝试通过互联网销售草莓。起初没有真空包装,物流也不成熟。后来,她跟丈夫建立起草莓大棚,丈夫搞种植,张晓林继续琢磨电商,并成立了童趣果味果蔬专业合作社,陆续与多家电商平台合作,开始“多条腿走路”。  新的销售方式引来村民效仿。“大学生就是有想法,我也跟着她通过电商卖草莓呢。”村民孙晓旭说。随着“品牌赋能+电商营销”的营销新模式兴起,众多东港本地电商企业应运而生。  乘着电商热潮,东港市驶上数字农业快车道。2015年,东港市被评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在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店,“东港草莓”常年位列小浆果热度第一名;在短视频平台,“东港草莓”账号粉丝数量以百万计。在2020年12月的一次直播带货中,开场3秒钟就售出2万多单草莓。  搭上电商快车,拓宽了草莓销售渠道,也助推草莓种植更规范、更科学。2020年1月起,“东港草莓”启用草莓质量安全追溯贴。“消费者可通过手机扫码,查询草莓的种植地点、病虫害防治、检测检验等信息。”张晓林向记者展示。  截至去年,东港市草莓生产面积19.1万亩,年产量30万吨,鲜果产值达60亿元,其中六到七成鲜果通过线上销售。有近10万农户从事草莓生产,草莓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60%以上。
    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