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辽宁锦州:飞播造林 厚植生态底色
    7月16日,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按照适地适树原则,在不适宜开展人工造林的高山远山区域实施2022年度飞播造林项目。此次飞播造林选择的乡土树种以臭椿、刺槐、油松和侧柏为主,直升机单次播撒量为500公斤左右。2022年,锦州市积极推进“绿满辽宁”工程,计划完成年度造林任务14.6万亩。截至目前,已完成造林13.205万亩,是年度任务的90.44%。(摄影:蔡壮)
    07/19
  •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喜迎建社40周年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是以出版少儿图书为主,教学辅导用书为辅,兼营少儿期刊的专业出版传媒机构。2000年,辽宁出版集团成立,少儿社成为集团少儿出版的主阵地。2008年,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出版社更名为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坚守质量夯实优势建社40年来,少儿社始终坚持“质量第一,读者至上”的经营理念,努力争创“两个效益”,累计出版图书近1万种,总发行量3亿余册,荣获国家级及省部级各类图书奖项近200个,版权输出到英国、德国、法国、荷兰、瑞典等多个国家。近年来,少儿社根据市场需求和经营实际,规划了万有童书(低幼综合大全类)、“红木马”童书馆(低幼注音读物)、“巨流河”绘本馆(原创及引进绘本)、“泡泡小象”系列(卡片、挂图和纸板书)、棒槌鸟书坊(少儿文学类)等近10个品牌和产品线,均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攀升。抢抓机遇加快转型近年来,少儿社顺应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浪潮,通过增加图书数字资源配置数量、加强数字版权运营能力、提升公众号运维和新媒体营销水平,推动出版社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2022年,少儿社编辑人员全面践行“现代纸书”理念,从增加与RAYS合作的书刊品种数、提高数字资源配置质量入手,根据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阅读习惯和阅读平台偏好进行有针对性的编辑制作,打造高附加值图书产品。同时,深化与武汉数传集团和北方国家版权交易中心等第三方平台的合作,加强数字版权运营,特别是精品有声读物推广和电子书刊销售。此外,围绕书刊内容资源,开发了关于传统文化、少儿生活、亲子成长、幼小衔接、安全防护、作文辅导等一系列线上精品课,加大知识付费课程积累,探索在线教育新业务。履职担责彰显温度建社40年来,少儿社始终坚持以社会效益为首,积极履行国有企业责任,多次举办图书捐赠、送教到校等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同时,在出版社内部常态性举办形式多样的文体、业务培训活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全体员工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守正创新,逐梦未来。少儿社将积极贯彻落实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锐意改革、奋发进取,在做强出版主业的同时,积极开展多元化经营,加快实现融合发展,努力向国内少儿出版第一方阵迈进,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助力少儿健康成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07/18
  • 大连自贸片区:“港铁联通”为商品车运输国际物流提速
    近日,两列特货运输列车满载372辆商品车,自位于大连自贸片区内的大连汽车码头缓缓驶出。该批商品车自日本名古屋港以滚装海运方式运抵大连港,在港口完成换装作业,经由铁路发往霍尔果斯口岸,最终运抵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全程预计约20天,较以往采用海运绕行黑海的运输方式节省一半以上运输时间。大连汽车码头“东北亚商品车海陆联运新通道”是辽宁省重点打造的“东北海陆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连汽车码头则是全国沿海唯一拥有商品车铁路运输专线的滚装码头,4条铁路专线直通码头内,发达的集疏运体系为推进以大连为枢纽的商品车运输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创造优越条件。“今年以来,面对疫情、恶劣天气等不利影响,我们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面临许多压力。但我们得到了大连自贸片区管委会和大连海关的助力,使项目运作效率大幅提升,实现各物流环节的高效联动。”大连汽车码头公司物流部经理盖盛斌说,“今年以来,在海关的支持下,过境商品车项目不仅刷新了单月铁路发运量纪录,而且创造了名古屋至阿拉木图全程物流时效16天的新纪录,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和好评。”据介绍,为助推“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大连自贸片区、大连海关综合施策,大连海关所属大窑湾海关创新“港铁联通”监管新模式,优化通关服务,使得大连汽车码头能够不断拓展业务范围;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将车辆VIN识别码与海关放行信息绑定,实现智能卡口放行“秒闪过卡、无感离场”,利用VIN码的唯一性,对在港车辆精准监管、无感监控;成立工作专班,深入企业沟通调研,针对港区内泊位少、铁路专线无法直达监管区的问题,协助其对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改造扩容,增建铁路专线,规范监管设备和设施的建设,港区作业环境、作业能力、作业效率显著提升。据统计,今年1至5月,过境商品车班列达到21列,发运商品车达到3870辆,同比分别增长110%、143.7%,其中4月最高,发运1048辆。
    07/18
  • 辽宁:现代技术与古籍相遇带来“蝶变” 数字化保护让古籍焕发全新生命力
    古籍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文化资源。今年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正式实施的第15个年头,如何保护古籍、如何利用古籍、如何让古籍展现在大众视野等问题一直是业内不断探讨的话题。古籍集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于一身,保护古籍就需要减少对古籍的使用,如果古籍沉睡在库房,就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古籍数字化保护,让这个难题迎刃而解。我省是古籍大省,不仅古籍藏量居全国前列,而且古籍质量、古籍数字化建设也走在全国前列。以省图书馆为例,目前已有2512部古籍和重要历史文献进行了全文影像数字化。古籍数字化,使过去藏于库房里、少人得见的古籍走近大众,并让古籍上的文字“活”起来,获得新的生命力,发挥更大的价值。辽宁省图书馆馆藏的重点古籍《抱朴子内篇》《画继》、满文《三国演义》(从左至右)。(摄影:杨竞)通过数字化形式让那些深藏馆阁不便借阅的古籍重新复活古籍记载着中华民族过往的辉煌,是文明的载体,是不能割裂的民族记忆。曾经卷帙浩繁的古籍和珍贵文献经历战火洗劫、岁月侵蚀,能遗存下来的少之又少。那些侥幸保存下来的,也面临着虫蛀、老化、絮化的困境。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拉开帷幕,首次对全国古籍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普查,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古籍的分级管理、保护修复、整理出版、研究利用等。而新近出台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提出的“推进古籍数字化”“积极开展古籍文本结构化、知识体系化、利用智能化的研究和实践”等要求,让古籍以新的形式延续生命、焕发光彩,可以使更多人感受到古籍的魅力。古籍保护首先要完成古籍的普查登记,去年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座谈会上,一组数据十分亮眼:全国汉文古籍普查完成270余万部,汉文古籍普查基本完成,全国古籍资源分布和保存情况基本摸清。截至2021年,辽宁省图书馆、辽宁大学图书馆、沈阳市图书馆和全省26家古籍收藏单位的普查数据登记目录,先后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通过普查,基本摸清了我省的古籍藏量,发现了一批有很高文献价值的珍贵古籍。如省图馆藏的宋台州公使库刻本《扬子法言》被列为古籍普查中的新发现,在未整理古籍中发现的宋版藏经残卷《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辽宁省是古籍大省,古籍藏量和质量居全国前列,在国家已公布的6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我省共有553部古籍精品入选,2021年《辽宁省二十六家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正式出版,标志着我省摸清了古籍家底。古籍的保存模式大部分与文物保存的技术相类似,建立一个恒温且密闭的环境,最大限度避免环境与时间对这些珍贵古籍的侵蚀,但这种保存模式不便于研究古籍。一方面为了尽量避免已经脆弱乃至残破的古籍出现进一步损坏,必须尽量少地触碰古籍,一方面要研究古籍必然对它们进行频繁的阅览,于是保存实物古籍与研究古籍成了一个难以调和的矛盾,古籍数字化解决了这个难题。古籍数字化是指利用现代技术对古籍文献进行信息转化处理,使其以电子数据形式呈现,通过光盘、网络等介质保存和传播。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让古籍的文化价值充分释放,通过数字化形式,让那些深藏在书斋、写满历史沧桑的古籍重新复活。古籍数字化带来古籍再发现的可能为跨地域研究者提供便利与帮助古籍的保护可分为原生性保护与再生性保护。原生性保护指的是古籍的修复与妥善保管,再生性保护指的是将其数字化或影印出版,这样既减少了对古籍本身的再次损害,又方便了大家的阅读。辽宁省图书馆的古籍和历史文献藏量相当可观。古籍文献包括善本6200余部。文献质量高,版本特色极为鲜明,有相当部分是存世孤本、稀见本,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辽宁省图书馆馆长杜希林说,省图自2012年开始进行数字资源保存库建设,非常重视古籍再生性保护和数字化建设,开展了“馆藏孤本善本数字资源库”建设项目,以每年10万拍的速度推进。现在已有2512部古籍和重要历史文献实现了全文影像在馆内的全文阅览。在中国古籍保护网上,发布了101部闵凌刻套印本的数字资源。通过古籍数字化项目,也带动了古籍整理开发、展览展示等一系列工作,为传承传统文化提供了多元化的手段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每一部古籍善本,都有一段精彩历史,无不映射着多姿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不管是辽宁省图书馆的“镇馆之宝”《聊斋志异》,还是沈阳市图书馆的《杜工部诗通》,当它们经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处理后重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时,那些曾经书写在薄薄宣纸之上的方块字,都再一次重获了新生。沈阳市图书馆典藏部主任马丽说,沈阳市图书馆现存古籍丰富,其中善本书133部3038册。馆藏古籍中最早刻本为明隆庆六年的《杜工部诗通》,已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另有53部入选《辽宁省珍贵古籍名录》。古籍文献中吴廷燮写本《明实录》是国内尚存的唯一一部较完整的写本明代史料长编,为沈阳市图书馆的镇馆之宝。沈阳市图书馆自2019年开始对古籍进行数字化保护,目前已完成1000余册25万余页的古籍数字化。沈阳故宫对古籍也进行了部分的数字化保护工作,如《家礼集说》等。辽宁省图书馆古籍文献中心主任刘冰说,古籍保护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将其束之高阁,而是挖掘古籍、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社会。古籍数字化能更好地利用古籍,使古籍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思想和行为。古籍数字化主要包括两项,一项是目录发布,一项是全文发布。古籍数字化带来了古籍重新发现的可能,对研究者会有非常大的帮助。这也是一个知识扩大的过程,研究者可以通过不同地方馆藏古籍的对比阅读来做深入研究。过去很多不可能看到的小馆藏都可以看到。数字目录发布,甚至全文发布以后,不论做什么研究,都有可能发现很重要的研究素材。据辽宁省图书馆古籍文献中心工作人员赵长波介绍,几年来,辽宁古籍数字图书馆先后为几百位读者、研究者在论文使用、古籍深入研究方面提供了方便。有一位读者撰写的《以辽宁省图书馆藏〈二金蜨堂印存〉为视角——探讨沈树镛父子促成与辑赵之谦印谱的价值》一文入选了“2021书学之路——第四届中国高等书法教育论坛论文”名单,特意给辽宁省图书馆古籍文献中心发来感谢信函。还有一位研究黑龙江地方志的研究者,借鉴了《边防采辑报告书》和《黑龙江瑷珲县志书纲目》等,为他出版《黑龙江历代方志集成》提供了素材,这都是古籍数字化给跨地域研究者提供的便利与帮助。辽宁省图书馆古籍文献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扫描古籍。(摄影:杨竞)不仅可拥有庞大的古籍存储而且构筑了融合的新平台现代技术与古籍相遇,数字化能给古籍保护与利用带来怎样的“蝶变”?古籍数字化是以保护和利用古籍为目的,通过扫描、拍照等技术手段,将古籍的文本信息转化为计算机识别的数字符号,进而揭示古籍文献中包含的信息资源的系统工作。记者在辽宁省图书馆采访时,看到赵长波正在扫描满文版《三国演义》。赵长波说,这部满文版《三国演义》数字化保护完成后,已扫描和拍照古籍近100万筒子叶书影,我们馆藏的珍稀古籍都已经进行了数字化保护。其中包括《抱朴子内篇》《扬子法言》《画继》等宋元刻本100余部,《明珠记》《琵琶记》等闵凌刻本200多部,1936年至1944年间《东北大学毕业论文》526篇,共完成了2500余部古籍的数字化工作。古籍给普通人的印象往往是晦涩难懂,所以只有很少的专业人士能借阅,普通民众很少能一睹古籍真容。如今,古籍数字化后,一般读者无须注册登录即可直接在网上阅览,可谓真正实现了古籍“零门槛”阅读。2021年11月30日,国家图书馆发布公告,已通过“中华古籍资源库”累计发布各类古籍资源总量达10万部(件),包括馆藏善本古籍、普通古籍、敦煌文献、碑帖拓片、西夏文献、赵城金藏、地方志、家谱、年画、老照片等。读者免登录即可访问阅览古籍资源。有资料显示,古籍数字化后,检索与阅览的效用呈指数级增加。借助网络、数字存储和便捷的检索模式,古籍保护进入了将保护的文化更大范围传播出去的阶段。古籍数字化对古籍阅览、古籍保护、古籍整理工作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刘冰说,过去一个人查阅古籍,一次最多可以借3本,且只能在馆内阅读;现在不仅可以借3本,而且还能在辽宁省图书馆古籍阅览室网上古籍数字图书馆浏览2000余部古籍和珍贵文献全文影像。让古籍“活”起来,这既是对文明根脉的溯源,又是对时代发展的推动。古籍数字化不仅仅是可以拥有庞大的古籍存储,还为技术与人文的融合构筑了新平台。数字化改变了古代人文资料的查询检索方式,从电子文献到结构化数据库、从点状检索到网状关联、从逐条拷贝到分类打包,传统的静态文本转化为可随意组合的动态文本。数字化带给古籍研究的变化之一是效率的提升。数字技术的运用解决了古代研究资料离散、时空分离的难题。杜希林说,目前对馆藏的古籍进行数字化保护只是第一步,后期陆续会将更多古籍及地方特色文献进行数字化保护,以达到书为人用的目的。赵长波说,古籍数字化也遇到一些困难。比如缺少懂少数民族语言的专业人才,比如扫描设备、读者浏览设备需要更新等。对于未来,建议古籍数字化工作更多地跟学界合作,了解研究者需求,根据研究工作重点,安排古籍数字化、发布顺序,对研究工作作出贡献。
    07/15
  • 辽宁沈阳——细河旧貌换新颜
      7月5日拍摄的细河U谷公园(无人机照片)。  细河是辽宁省沈阳市的一条城市内河,为浑河支流,全程87.1公里。作为市内纳污河流,细河长期承接城市排放的生产生活污水。2017年以前,细河常年为劣Ⅴ类水质。为了治理污染问题,沈阳市通过修建截污管网,升级污水处理厂,引浑河水入细河,对细河实施了清淤疏浚等多项措施,改善细河水质。目前,经过处理的污水已基本稳定达到入河标准,同时打造的细河U谷公园,逐步成为城市中的景观公园和滨河景观带。  新华社记者杨青摄  7月5日拍摄的细河U谷公园(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杨青摄  7月5日拍摄的细河U谷公园(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杨青摄  7月5日,市民在细河U谷公园内散步。  新华社记者杨青摄  7月5日,市民在细河U谷公园内演奏乐器。  新华社记者杨青摄  7月5日拍摄的细河U谷公园。  新华社记者杨青摄  7月5日,仙女河污水处理厂将处理后的污水排入细河。  新华社记者杨青摄
    07/15
  • 强化农业合作 谱写共赢华章——中国—中亚农业合作分论坛侧记
    风从海上来,拂面八方客。7月12日,作为第九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的重要活动之一,中国—中亚农业合作分论坛在美丽的滨城大连举行。来自我国和中亚五国的官员、学者、企业家等代表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围绕农业领域的国际贸易、科技协作、产能合作等话题建言献策,畅谈合作前景,开展务实交流。中国—中亚农业合作分论坛会场。杨靖岫赵敬东摄今年是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30年来,农业合作已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的“黏合剂”和“催化剂”。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彭廷军认为,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宣告中国同中亚五国关系进入新时代。在这个时间节点举办中国—中亚农业合作分论坛,对于进一步拓展农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互利共赢,共创美好未来具有重要意义。挖掘市场潜能做大农产品贸易“蛋糕”分论坛以《诚品辽宁·食安天下》宣传片开场。大屏幕上,东港草莓、庄河蓝莓、凌源鲜花、西丰鹿茸、盘山河蟹、营口海蜇……一个个极具地域特色的农产品特定画面,吸引着与会嘉宾的目光。“和国内不少地方一样,辽宁与中亚国家在农业资源方面各具特色,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合作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是共建利益共同体的重要结合点。”辽宁省农业行业贸易促进支会秘书长武建说。作为我国农业对外贸易较为活跃的省份之一,辽宁农产品进出口额近年来年均在100亿美元左右,常年活跃的农产品出口企业有1000余家。辽宁与中亚国家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尤为迅速,去年对中亚五国的农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了138.58%,农产品进口额同比增长了48.34%。如今,哈萨克斯坦的骆驼奶、吉尔吉斯斯坦的蜂蜜、塔吉克斯坦的干果、土库曼斯坦的棉花、乌兹别克斯坦的车厘子……日益多样的中亚特色农产品走进中国消费者的生活。而我国许多优质农产品也不断进入中亚市场,如大连的扇贝、海带等弥补了当地海产品短缺的遗憾,丰富了中亚百姓的味蕾。我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截至去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规模由1992年的1.75亿美元增长至10.73亿美元。其中,中国从中亚五国进口农产品4.66亿美元,约是1992年的137倍。武建表示,中亚国家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辽宁是中欧班列重要始发站,这为双方农业贸易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今后,在粮食、坚果、食用菌、水果、畜产品、水产品及饲料添加剂等深加工农产品领域,双方可以共同激发市场需求,做大贸易“蛋糕”。“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关系一直在不断提升,农产品贸易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彭廷军建议,双方要积极拓展渠道,深化经贸合作,探索新形式新业态的合作模式,特别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挖掘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合作潜力,进一步发挥农业服务贸易在双方农业生产转型中的作用。中国(辽宁)—中亚数字经济分论坛会场。杨靖岫赵敬东摄插上科技翅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中国与中亚五国通过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建设、农业技术培训及学术交流等形式,不断加强科技合作,为地区各国农业发展增添动力。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我国旱区农业科技成果向国内外转化推广的重要集散地,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从2020年10月就在杨凌运行。“依托基地,我们开展农业援外培训和远程技术讲座,参训学员已达2.4万人次;围绕农业科技示范,先后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建设8个农业科技产业园,为促进上合组织国家间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合作、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上合组织农业基地、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何玲说。除了杨凌,一些中方农业科研机构也积极投身于同中亚国家的科技合作,在品种改良、植物保护、高产栽培等领域开展联合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借助中国—中亚农业合作分论坛这一平台,我们有意愿同中亚五国在农业科技领域交流互鉴,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隋国民说。辽宁省农科院是省政府直属综合型农业科研机构,在杂交粳稻、高粱、李杏、沙地治理、旱地耕作制度研究等众多领域的研究居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隋国民说,中亚盛产杏子,但皮薄易腐不耐运输,而省农科院的“国之鲜”品种作为全球第三代杏的顶级品种,能够提升中亚杏的耐储运性能。省农科院的旱地农业间套作栽培等技术,在中亚地区也具备复制推广的应用前景。当前,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农业合作持续向好,彭廷军则建议,双方要充分利用完善的合作机制,加强在种质资源、畜牧兽医、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旱作农业等关键领域的技术交流,做实做新科技合作,让双边合作插上科技的翅膀。扩大产能合作提升农产品供应稳定性和附加值作为本次农业分论坛的压轴戏,我省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禾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国际部总裁助理戚本伟登台,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萨励可商贸有限公司的贝松先生“云”签项目合作意向协议。“我相信,这会是中乌饲料业合作的一个典范,双方将在农业饲料国际贸易、饲料生产技术方面进行合作。这也是禾丰走向中亚的开始。”走下签约台,面对媒体的采访,戚本伟对项目前景信心满满。近年来,一批像禾丰这样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陆续赴中亚五国投资发展,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和农业发展。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截至2020年底,仅在塔吉克斯坦,就有4家知名中资农业企业进入,合作项目涵盖小麦面粉及植物油脂加工、牛羊养殖及屠宰加工、棉花种植及纺织加工等领域。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全球粮食安全面临更加严峻的风险挑战,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副主任李志平建议,在这样的背景下,双方应采取切实行动,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农业合作。要加强平台共享,促进智慧农业投资与贸易合作,推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同时聚焦利益契合点,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投资推介活动,以广泛共识的指引、正确路径的谋划和精细项目的操作,赋能农业发展。深化与中亚国家的农业产业合作,最后一公里在地方。与会嘉宾纷纷表示,各地可依托现有合作机制,结合自身优势、中亚国家农业发展需求,推动小麦、棉花、油料、畜产品等全产业链合作,进一步提升农产品供应的稳定性和附加值,造福双方人民。
    07/14
  • 辽宁盘锦:沙场练兵 奋勇争先
    烈日下,暴雨中,他们竞技角逐、汗水沁润,燃动着青春的炙热,展现着娴熟的技能,用行动书写着对“火焰蓝”的执着与热爱。近日,辽宁盘锦市消防救援队伍执勤岗位练兵比武竞赛全面打响,来自8个基层消防救援站共120余名消防救援人员参加比赛。比武竞赛共设5000米跑、400米实战应用体能综合操、绳索攀爬、一人三盘水带连接、攀登挂钩梯和双人架设6米拉梯六个课目。竞赛中全体参赛队员奋勇争先,发扬了赛场上敢打必胜、奋勇争先的作风,充分展现了过硬的业务技能和高昂的战斗士气。
    07/14
  • 绿水青山著华章——抚顺市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纪实
    盛夏时节,抚顺东部山区青山连绵,草木葳蕤,河水似练,奔流不息,勾勒出一幅“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的生态美景。近年来,抚顺市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对标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坚持生态优先,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利用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贴近当地实际的绿色发展之路。绿水青山著华章,经过锲而不舍的生态建设,如今的抚顺,山川绿,产业兴,人们的生活也更美了。完善机制创新管护除了石化、钢铁、煤炭、铝业等坚实的工业基础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抚顺还拥有令人羡慕的生态资源:辖区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林水资源丰富,全市林地面积达1284.56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68.81%,活立木蓄积量为8206.62万立方米,位居全省前列;有大小879条河流从境内流过,更有供沈阳等7个城市2300万人饮水的大伙房水库。丰富的生态资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也面临着诸多考验。抚顺市委、市政府指出,生态建设关乎抚顺未来,关乎百姓福祉,要像保护眼睛和对待生命一样保护好生态环境。管山护水,关键靠“两长”——林长和河长。在林业管理上,抚顺市制定出台了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方案、林长制六项配套制度及林长制考核方案,全市共设置各级林长1142人。落实中,抚顺市采取“双副林长”划区包片制,即按照市级领导包保责任区,分别由一名市委常委和一名副市级领导负责该区域的森林资源管理。各县(区)实行林地网格化管理,将每个林班的管理第一责任明确到护林员,分组管理、逐级负责。同时,结合该市省级国有林场数量较多的实际,采取了国有林长属地化管理模式,实现国有林场与地方森林资源管理的无缝衔接。“市主要领导以上率下,经常带头深入到林区巡林,全市上下营造了良好的巡林、护林氛围,林业火灾及林业违法案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全市连续36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抚顺市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说。在河道管理上,抚顺按照属地与管理权限设置河流、河段、水库、电站相应河长,做到不重不漏。各级总河长、副总河长由同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兼任,流域河长、重点河流及河段河长由同级党委、政府领导同志兼任。全市落实市县乡村四级河长1046名。2019年,抚顺市在全省率先实行河道警长制,推行“河长+警长”工作,实现河道警长全覆盖。2021年3月又在全市实施“河长+检察长”工作,把河道保护公益诉讼纳入河湖管理,突破了河湖管理瓶颈,提升了管护力度。2021年,抚顺市建立以青年文明号集体为主体的“河小青”队伍,常态化开展巡河护河。付出终有收获,据抚顺市水务局负责人介绍,15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率100%,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治育并进固本强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抚顺市紧盯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水源地保护和农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开展植树造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从严治水。依照《抚顺市入河排污口规范整治实施方案》,抚顺市全面启动了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构建完善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动态台账。全部取缔小化工等“十小”污染水环境企业,多次开展涉水工业企业排查专项行动,同时,投入巨资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1%以上。为提高水环境水平,抚顺市编制完成了384条河流2021-2023年一河一策工作任务,明确河流保护目标。完善河湖“一河一档”基础信息收集、整理和归档。全面开展河湖“清四乱”、垃圾清理、采砂行政执法等专项行动。实施“千村美丽、万村整洁”行动,对保护区内行政村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行农村生活垃圾“五指分类法”和畜禽粪污整治,在省内率先实现了50个乡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全覆盖。绿色发展的真谛是“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抚顺市制定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以2020年为例,当年全市用水总量5.61亿立方米,比控制目标节约3.05亿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20.95%。草木植成,国之富也。在加大治水的同时,抚顺市以“三北”工程造林和中央财政补助造林为重点,深入开展荒山造林、迹地更新、退化林修复和封山育林工程。同时加快义务植树基地建设,人工造林面积持续提升。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抚顺市完成植树造林4.9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完成4.52万公顷,为计划1.33万公顷的339.5%,封山育林完成0.38万公顷,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持续增加。特色种植林下生金在清原满族自治县英额门镇鸿源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的千亩中药材生产基地,龙胆草、苍术等各种中药材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受益于基地周边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河水和清新空气,这里的中药材品质上乘,不仅国内供不应求,还远销到法国等海外市场。目前,这个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7万亩,品种超过30个,被中国农业科技推广协会授予“北药道地中药材全国第一县”荣誉称号。近年来,抚顺市本着“资源得保护,产业得发展,农民得实惠”的理念,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利用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数据显示,目前,抚顺市的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保存面积达215.56万亩、年产量5.87万吨。其中林下经济以刺龙芽为主的山野菜34.4万亩,以林下参为主的中药材53.4万亩,以红松为主的特色经济林127.76万亩。优越的生态环境也吸引来大量游客。目前,全市共有涉林生态旅游和休闲场所500余处,清原县被国家命名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县,新宾参仙谷等4家单位被评为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为进一步做好山水文章,眼下,抚顺市正借“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的东风,积极推进以林下参为主的林药产业、以刺龙芽为主的林菜产业、以红松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产业、林副产品精细深加工产业、森林碳汇等项目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绿色发展的征程上,抚顺正阔步向前!
    07/13
  • 补短板 细管理 增福祉——葫芦岛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纪实
    “请各家把楼道内的杂物移走。”连日来,很多葫芦岛市民都收到了小区物业公司发出的文明城市创建信息。大家纷纷响应号召,利用空闲时间清理楼道中的杂物,腾出公共空间。细微处最见文明。类似这样提升居民小区环境质量的行动,正在葫芦岛市各处上演着,并改变着城市的精神风貌和人民的生活品位。哪方面弱,就在哪方面补课,葫芦岛市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因此越做越深,越做越实,越做越赢得群众的认可与好评。市民在河畔公园快乐骑行。(来源:葫芦岛市委宣传部)葫芦岛市妇联组织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市民参与创城。(来源:葫芦岛市委宣传部)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上街捡拾垃圾,美化城市环境。(来源:葫芦岛市委宣传部)补齐短板完善城市功能雨过天晴,葫芦岛市龙港区海翔路两侧改造过后的老旧小区呈现出一派“新鲜”景象,同时兴建的两个口袋公园更是吸引了附近小区居民的目光。口袋公园地面做了硬化,新修了凉亭、防腐木长廊、休闲椅,放置了各类健身器材,可以满足大部分居民健身、休闲需求。文明建设需要物质基础。曾经,很多老旧小区墙体保温性能差,楼道门窗残缺,道路破烂坑洼,居民幸福指数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何谈精神文明建设?葫芦岛市咬住民生这个根本,持续实施改造工程,2019年以来,改造老旧小区261个,64683户居民受益,总投资12.4亿元。改造包括路面铺装、管网更新、墙体保温、门窗更换,还施划车位,实施绿化,安装监控系统,新增健身器材等,居民对此非常满意。与此同时,葫芦岛市实施居民小区物业管理提升工程,稳固提升居民居住质量。作为全省最晚设置的地级市,葫芦岛的城市基础设施硬件欠账较多,为此,葫芦岛市实施了系列交通建设工程。驱车从位于连山区的葫芦岛火车站驶入城市快速干道海航路,可迅速到达龙港区文兴南路南出口,再右转至葫芦岛市“金廊”龙湾大街,一路顺畅无比。司机小王感慨地说:“没修海航路前,开车从新区到老区常常一堵就是一小时,哪像现在这么快!”沈山铁路横贯城区,使葫芦岛市新老城区间的“沙漏型”交通瓶颈特征明显,早晚高峰拥堵严重。作为连接连山区与龙港区的城市快速通道,海航路、海翔路高架桥、外环路等陆续建成通车,有效分流了车辆,极大地缓解了新老城区间的交通压力。在打通干道“梗阻”的同时,局部微循环也逐渐畅通开来。几年来,新城区新建龙前街南延长线、改造海辰路立交桥等,连山区新建、维修改造永昌路、群英路等主次干路,新老城区交通路网不断健全完善。一到傍晚,五里河边散步的居民就多起来。“原来一股味儿,现在水清了,有树,有花,还有木栈道、小亭子,变化太大了。”居民李维山说。五里河、连山河和茨山河流经葫芦岛城区,过去,河水又黑又臭,附近百姓叫苦不迭。葫芦岛市对三河进行综合治理,彻底清淤,70万立方米淤泥被拉走处理,污水全部接入管网。河岸进行景观绿化,亭台楼榭点缀其中。目前,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4.5公里示范段河道水清岸绿,茨山河湿地公园、五里河公园、五里河木乐园、连山河公园错落分布,“龙须沟”变成了风光旖旎的景观河。推窗即见景,出门可游园,大手笔的城市更新,让葫芦岛市民的幸福感和精气神逐年上扬,文明春风畅拂滨城。精细管理提升城市颜值相比基础设施硬件建设方面的短板,葫芦岛在城市管理方面需要补的课更多,也更难。借助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东风,葫芦岛的城市精细管理日益走向纵深。近年来,全市先后开展创城“五大攻坚战役”“四项提升工程”“十大专项行动”,着力补齐城市建设与管理短板,紧盯社区小区、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市场周边等薄弱点位,重点整治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方面突出问题,持续改善城乡面貌,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在规范交通秩序方面,葫芦岛市从严管理,今年以来,全市查处酒驾543起、机动车违停6922起。在人员横穿马路频发路段合理施划斑马线、设置隔离护栏,在重点路段设置礼让行人标线30处、各类道路指示牌300余处。对于非法张贴小广告,葫芦岛市采取先疏后堵的办法,扩展信息发布渠道,新建市区便民信息发布栏200余个。6月20日,葫芦岛市对16个非法张贴小广告的号码首次实施停机处理。日前,葫芦岛市行政执法中心对小广告乱张贴行为进行了调查取证,对采集的小广告乱张贴电话号码逐一电话告知,要求其在限定的时间内清理所张贴的小广告,并签订承诺书保证不再非法张贴小广告。老旧小区空中线缆乱接乱拉等问题既影响小区整体环境,又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葫芦岛市住建局联合多部门对老旧小区网线散乱、电线垂落等情况进行“地毯式”排查,建立问题台账,集中清理楼体外墙、建筑物之间废弃的架空线路,做到所有线路“应入尽入”。为规范市场经营秩序,葫芦岛将影响交通的露天18号大集搬迁至厅棚内;拆除化工12区市场190个亭棚并改成早市;在老区鱼市里打下水井解决污水遍地问题;将中央大街夜市迁移至步行街;加强旧物市场等露天市场管理,控制探头经营,严格上市、撤市时间。每个周末,葫芦岛市城管都开展集中行动,近两周来清理店外摆放470余处,清理流动商贩780余人次,清理破损及不规范广告牌匾36块,清除不规范条幅46条,清理各类垃圾60余立方米。不仅在城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也不断推进。兴城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覆盖率达84%,建设农村文化广场376个,31个村获得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称号。今年,葫芦岛市农村将新建无害化卫生厕所2586座。依靠“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织密织牢“横到边、竖到底”的基层治理网,实现以网格为单元的“微自治”。社区网格员带领楼长、发动志愿者、联合小区物业,利用网格及时发现、处置、协调、督导、整改创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推动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城区“无死角”扎实开展。与此同时,葫芦岛市以制度保障构筑创城之基,对创城工作常抓不懈。建立包保机制,市领导包保街道、社区、乡镇和重点实地考察点位,切实帮助基层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建立交办机制,市创城办常态化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对创城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迅速整改;建立调度机制,成立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调度会议,切实解决创城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建立考核机制,将创城工作纳入市直机关绩效考核,每年制定具体考核指标,市创城办评价赋分;纳入各地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逐步增加考核分数比重。内外兼修丰厚城市内涵创城为了人民,创城依靠人民。没有高素养的市民,难有文明城市。盯住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这一目标,葫芦岛一直在努力,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喜人变化。为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引导广大市民自觉践行文明礼仪,葫芦岛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倡导群众开展“随手拍”,既记录发生在身边的文明瞬间,也曝光车窗抛物、随地乱扔垃圾、不走斑马线等不文明行为。随手拍线上征集活动受到大批市民的欢迎。创城作表率,党员当先锋。葫芦岛市常态化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城乡环境清洁周”“我为党旗添光彩”“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直机关在行动”等专项行动,市领导带领党员干部、部队官兵、社区居民、志愿者到一线参加劳动,开展环境卫生清扫。组织督查组对各地区各部门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通过集中行动,全市城乡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治理,城乡环境卫生水平不断提升。以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培育文明风尚。近年来,全市共举办大型创城主题活动40余场,组织“吹响文明集结号·青春创城我先行”“青春点亮文明·志愿聚力创城”“小手拉大手·‘童’创文明城”等主题实践活动,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创城工作有机融合,吸引广大市民踊跃参与。评选百名出租汽车驾驶员为“文明服务标兵”,提升出租汽车行业服务品质,展示葫芦岛服务行业良好形象。组织“万名巾帼志愿者走进家庭·凝心聚力创建全国文明城”活动,举行“交通安全进家庭”暨“创建文明城市”启动仪式,让交通安全与文明创建走进千家万户。春风化雨润无声。近年来,葫芦岛市先后出台《葫芦岛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制定《葫芦岛文明行为20条》,制作《葫芦岛市民文明手册》,让文明行为成为市民自觉行动。600余个具有葫芦岛特色的公益广告景观小品扮靓滨城,2.2万余个公益广告宣传牌遍布城市街区,具有创城特色的雨伞、水杯等公益宣传品深受百姓喜爱。制作发布《创城有我》《我为创城代言》等创城公益短视频20余条。各级新闻媒体开设《创城进行时》《创城曝光台》《主播说创城》等专题专栏,仅2021年宣传创城工作新闻报道就达1200余篇,各类公共场所、公交车、出租车LED显示屏等宣传平台滚动播出创城公益广告746万条次。开展文明实践,万余志愿者大有可为。在每个主要交通路口,都有手持小红旗的志愿者与交警紧密配合,及时对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现象进行劝阻。葫芦岛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等志愿服务组织,还在校园周边开展“志愿童行·每天守护1小时”志愿服务活动,共同维护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着眼“共建共治共享”,葫芦岛在文明城市创建中不懈激发市民参与热情,市民文明素养不断提升,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正在形成。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越来越强,自觉自愿地投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当中,好人好事层出不穷。葫芦岛市建筑工程服务中心的赵鑫,发起成立了“葫芦岛市温暖助学志愿者协会”,并聚集了200多名志愿者。几年来,他们捐助款物总价值达178万元,救助山区贫困学生453人。郭明义爱心团队辽宁好人志愿分队队长王安迟,带领家人、同事、同学一起投身公益事业,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敬老助残、爱心环保、心理咨询等多项公益和志愿活动,他和团队成员累计志愿服务56万小时、捐款500万元。
    07/13
  • 辽宁沈阳现代化都市圈首届社区运动会启幕
    “代表辽阳来沈阳参加社区(村屯)运动会,太有意义了,友谊第一、学习第一,比赛倒在其次了。”7月9日,在沈阳市第一届社区(村屯)运动会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首届社区(村屯)运动会现场,来自辽阳的杨旭东与同伴们在“先锋行动”游戏中获得小组赛第一,虽然大汗淋漓,但意犹未尽,“比赛之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沈阳的全民健身氛围太棒了,浑河美,浑河边随处可见的健身群众更美。”图为本次运动会现场。来自7市1区的选手参加了本次运动会。朱才威摄本次运动会的开幕式在沈阳市五里河公园秦开广场举行,来自鞍山、抚顺、本溪、阜新、辽阳、铁岭及沈抚示范区的健身爱好者在“竞技+游戏”共12个项目的较量中,尽享赛事的欢乐。沈阳市体育局群体处处长张明光告诉记者,本届运动会呈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政府承办与市场开发相结合、社区与村屯相结合、趣味与竞技相结合、团体赛与个人赛相结合、赛事活动与健康监测相结合的六大特色。本次运动会的项目设置十分亲民、便民,结合社区(村屯)场地实际,既有就地取材的项目,又有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项目。本次运动会涵盖团体赛、个人赛、以家庭为单位参赛等多种形式,鼓励各类人群在“家门口的运动会”上展示风采。同时,国民体质监测“大篷车”驶入活动现场,为百姓检测体质,开具“运动处方”,并现场进行健身大讲堂和健身健康咨询……“我们通过‘开门办体育’,激发社会和市场主体的活力,深入践行‘两邻’理念,广泛开展城市社区与农村村屯赛事活动。”张明光表示,“总之,就是要在家门口举办接地气儿的比赛,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到运动中。”抚顺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张绍强告诉记者,他带领10名健身爱好者参加本次比赛,“这样的形式和规模将成为群众体育赛事的新方式,形成新常态。首届运动会是一次美好的开端,我们将共同协作,做大做强做精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运动会是“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体育联盟”成立后的首项赛事活动。7月8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体育联盟”在沈阳成立。该体育联盟由沈阳市体育局发起,沈阳、鞍山、抚顺、本溪、阜新、辽阳、铁岭、沈抚示范区7市1区的体育行政部门参加,共同签订了都市圈体育联盟框架协议。沈阳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克斌向记者表示,体育联盟的成立将加快推进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体育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贡献体育力量,“沈阳将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同时以此为契机,全面提升体育强市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推进4个体育名城建设——运动健康的全民健身活力之城、东北亚知名的体育赛事之城、引领时尚潮流的体育消费之城、彰显城市品质的体育文化之城。”
    07/12